#糖尿病

優雅老化的關鍵:保持健康最重要

優雅老化的關鍵:保持健康最重要#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擁抱老年,如何才能優雅?眾說紛紜。根據紐約時報醫藥記者溫特勞伯(Karen Weintraub)訪問多位醫生後的報導指出,優雅老化的秘訣包括定期運動、地中海型的飲食、少菸酒、適度睡眠、遠離情緒、控制血壓、注意維他命和礦物質的攝取、結交知己、保持學習、避免糖尿病。身體、心理都處於某種洽當的狀態暢銷作家,《天才種子》(Seed of Genius)的作者古普塔( Ankur Gupta)認為優雅老化的關鍵,在於持續工作、獨立居住、保住老本、不要相信孩子的照顧承諾、擴大交友圈、不要邋遢、不干涉孩子的生活、不要倚老賣老、傾聽他人所說,以及崇敬神,相信生命的永恆不滅。無疑的,保持健康是老年優雅的最大任務和挑戰。但健康指的並非身強體壯、無疾不衰,或日行千里、肩挑百斤。國際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某種恰當的狀態。」對老年人而言,健康指的是「當前處境中,最佳的運作能力和狀況。」經濟獨立、能自主行動也是條件之一換言之,年老力衰並非健康不良,只要具有存活所不可或缺的執行能力,包括體力活動、體能自主、日常工作、社會結合和經濟自足,都可說是一位健康的老人。健康的努力並非旨在防止老化,而是維持老年生活的自主性。如何調配飲食、定期運動、接近醫療,老年都應具有充分的知識和訊息。在經濟上,維持獨立、自主的行動,也是優雅老化的主要條件之一。老年可以降低物質的慾望,但仍需維持足夠的基本開銷。在「新自由主義」的浪潮下,不久的將來,老年人要純靠政府年金過活的夢想,越來越遠了。即使美夢成真,也不再那麼漂亮,退休後可以無憂無慮的過日子。因此,退休或老年的「儲蓄規劃」是必須面對的生活任務。找到生命新的意義也是老年生活的重點之一在高齡化社會中,延後退休或老年繼續工作,將是未來的趨勢。除了退休年金和儲蓄之外,老年人也必須有心理準備,工作也是收入的來源之一。在法文的原意中,工作(travail)本是一種折磨(torture)。古時貴族階級皆藐視工作,外出工作既不高尚也不光彩。在現代社會中,工作是身分地位的表徵,也是成就感的來源。因此,老年還能工作是件好事。如果,幸運的,老年不必為生計打拼,改變工作的意義,更是人生的幸福。在刻板印象中,老年生活總是跟休閒連結在一起。辛苦一輩子,退休後難得清閒。然而,這種觀念已經被有活力退休的概念所取代。對於成天無所事事的人而言,如何找到生命的新意義,讓生活有所憑靠,是現今老年人的一大挑戰。在新的老年生命概念中,生活並非僅是休閒,休閒是站在工作的對立面;沒有工作,就沒有休閒。無疾而終 擺脫悔恨、焦慮與恐懼在強調創造性和生產性的老年生活中,教育和學習是人生中不能停止的活動。對老年人而言,教育不是打發時間的閒散活動,而是繼續知識生產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年輕人的教育大部分是為了工作需要,很多老年的學習是完成未了的心願。法國教授韋拉(P. Vellas)1973年在土魯斯(Toulouse)創立「老人大學」的用意即在於此。最後,不應避諱的,老年必須面對死亡問題。「無疾而終」是年老的夢想,但多數人病死醫院。臨終時,撐眼所見常常不是家人親友,而是醫生護士,經常在生死關頭自我獨行。如何在死亡階段,擺脫悔恨、焦慮、恐懼和憤怒,讓生命仍然擁有發揮餘地,為自己爭取「得體的死亡權」,維持生命最後的尊嚴與自主,也是優雅老化的目標。(本文摘自/老,自在/大喜文化)

沒症狀就不吃藥?解密糖友6大迷思

沒症狀就不吃藥?解密糖友6大迷思#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早期「三多一少」的症狀不明,因此有將近4成的病患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長期讓血糖失去控制的結果就好像讓全身的器官泡在糖水中,漸漸地對身體就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很多患者認為自己身體好了覺得不吃藥也沒關係,當心這種壞習慣可能讓血糖不自覺飆高!糖尿病常見6問題 醫師來解答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蓉表示, 2017年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是第五名的死亡殺手,疾病早期並不會讓患者特別不舒服,因此有些患者可能覺得不吃藥、不控制也沒有關係,等到身體出現症狀,才知道早已經併發其他症狀。大部分的人一有感冒、發燒、身體不舒服都會趕快去看醫生,但糖尿病患者因為不明白反而更恐懼看病。至於糖尿病患者有那些常見問題,就讓醫師馬上來解答:1) 糖尿病可以根治、痊癒嗎/糖尿病是一種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可以透過積極的生活飲食的調整以及藥物的使用來控制。提早發現,提早控制,就可以減少各類併發症的發生以及延長壽命。2) 糖尿病一定要使用藥物治療嗎/第1型糖尿病一定要打胰島素。有些第2型糖尿病病患一開始血糖值太高甚至已經有併發症也是會先使用胰島素;有些只是偏高一些,只要調整飲食、生活運動就可以達到理想目標,無需服藥,配合定時回診檢查即可。3) 每次回診抽血檢查,醫師都說我控制很好,在正常範圍內,可以減藥或停藥嗎/有藥物的幫助才達到血糖的控制,自行減藥或停藥一定會使血糖失去控制。4) 長期使用口服降血糖藥會不會傷害我的腎臟/林蓉醫師表示,口服降血糖藥物在上市前都經過嚴格的反覆檢驗,極少出現傷害腎臟的情況。當病患因為疾病沒有控制好,造成腎病變時,口服藥物反不能使用。為了好好保護腎臟就應該要按時服藥、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在理想範圍內,以及不抽菸。5) 胰島素好像會讓病情更嚴重/很多病患都是因為一開始沒有好好控制糖尿病,最後讓病程越來越嚴重,衍生許多併發症而導致死亡。臨床上,我們為了嚴格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會更積極提早讓病患使用胰島素。胰島素是歷史最久、最安全的降血糖藥物,連糖尿病的孕婦都是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的。6) 都沒有不舒服,為什麼一定要吃藥呢?/根據臨床觀察病患結果顯示,通常要血糖值大於300以上才有明顯的症狀。等到有症狀的腎病變產生時,腎臟已經失去8成功能。讓血糖「化敵為友」 定期追蹤血糖值當我們越了解糖尿病時,就越知道怎麼樣面對它,甚至知道怎樣跟它和平相處,當遇到糖口勢力磨堂口定要定時追蹤自己的血糖值,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內,「化敵為友」,一同攜手打造健康幸福的人生!  

血糖老是控制不好?可能是血糖量錯!

血糖老是控制不好?可能是血糖量錯!#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糖尿病病友,量血糖是血糖控制重要關鍵,如果血糖機失準,或量血糖方式錯誤,血糖值就不正確,不只治療方向可能錯誤,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只有早上空腹量血糖 無法了解血糖整體變化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表示,很多民眾使用血糖機時,測量時機錯誤,舉例來說,糖尿病病友可能每天都是早上量空腹血糖,但實際上中午、下午可能血糖值過高,而病友本身並不知道。採血量不足 也會影響血糖機數據判讀另外,民眾測量血糖常犯錯誤,就是測量方式不正確,有些病友因為怕痛,針刺得不夠深,導致採血量不足,此時血糖機判讀就比較會失準,還有像試紙過期,也是常見問題。試紙過期,測量也很可能產生誤差,病友若是誤用,這樣的誤差,很容易影響醫師判斷、用藥策略規劃。事實上,血糖機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血糖機精準,血糖測量也才會準,不易「走鐘」(台語,失去精準之意)。血糖機若有ISO最新認證標準 品質更有保障謝安慈主任指出,基本上大部分血糖機都經過認證,只要是大品牌,品質多半沒問題,近來,民眾對於血糖機精準度要求日漸提升,血糖機若有ISO最新2013認證標準,品質更有保障,血糖機若達到這樣的標準,精準度就會比較高。另外,還有一些血糖機可以自我調控,不需一再校正,換了試紙,就可以直接測量,避免產生誤差。注意飲食、規律運動 也是血糖控制重要關鍵醫師也提醒,糖尿病患者除了按照醫囑用藥,平常也要多注意飲食、規律運動,才能避免血糖居高不下、過度起伏,並減少糖尿病併發症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新型白內障手術 傷口可縮小5/6

新型白內障手術 傷口可縮小5/6#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主要是因為水晶體混濁導致,除了高齡化社會來臨,致使罹患白內障的比例越來越高之外,糖尿病、外傷及遺傳等因素,也會出現白內障。傳統白內障手術,傷口大、復原時間長、術後易產生併發症;目前對於白內障治療,已有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由於手術切口小、無縫線,術後復原也很快速,這對於白內障病人而言,是很好的選擇。傷口只有2.2mm 僅傳統手術1/6大眼科醫師王孟祺表示,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引進台灣已有20年,優點是取出水晶體的傷口很小,只有2.2mm,對眼球結構傷害小,傷口只是原來傳統手術方式的1/6,且手術不用縫線、拆線,也不用打針劑麻醉藥,只需在眼球表面點眼液麻醉藥,而且可以隨時補充,因為不用打針,產生併發症的機率較低。飛秒雷射輔助 手術穩定性高又安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治療白內障的傷口小,使得感染發生率較低,恢復較快。因為眼睛是球形,傷口小對於眼睛的改變就小,所以術後因為傷口造成的散光也大幅減少,並且可以預測術後度數。王孟祺醫師已有10年都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進行白內障手術;此外,他並指出,因為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新的醫療儀器也越來越多,目前還有飛秒雷射來輔助進行白內障手術,由於穩定性更高,可以更安全且快速的進行手術。傳統白內障手術傷口大、可能傷害其他結構不過,仍有很多人仍停留在要等白內障成熟後才手術的觀念;王孟祺醫師說,傳統白內障手術要等白內障成熟才取出置換人工水晶體,但是傷口就有1.2公分,而眼球直徑只有2.4公分,所以對眼球而言,破壞很大,而且還要縫線、要住院,以及要拆線,手術還要打針劑麻醉藥,就有可能傷害到眼窩其他結構,並且恢復也較慢。男子懼怕手術 導致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王孟祺醫師進一步指出,其實有很多人懼怕手術,並且擔心術後照顧麻煩或是覺得會很疼痛,而不敢做手術。就有一名60多歲男子,在10年前已經有白內障,當時就必須要做手術,但他卻因為害怕手術,結果竟造成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發作,視神經受損,手術後視野也受到影響,非

新型人工水晶體 散光逾百度不適用

新型人工水晶體 散光逾百度不適用#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向堅強樂觀、喜歡戶外活動的老爸,最近突然很少外出,臉上總是掛著憂愁的呆坐在家裡,原來他竟然是因眼睛看不清楚;家人帶其就醫,醫師告知他有白內障,需要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聽到開刀二個字,讓這位老爸裹足不前,原來他本身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害怕手術是否能夠成功。3大原因白內障病患不願手術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指出,國內大部分的白內障患者年齡超過60歲,而患有高度近視、糖尿病者可能提早發生。臨床觀察發現,白內障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有3大原因,包括擔心手術失敗、人工水晶體費用昂貴,以及認為病情沒有急迫性;事實上,目前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安全性、成功率大幅提升,健保也有給付基本型人工水晶體,而白內障拖太久,可能併發青光眼而失明,不可不留意。40歲後水晶體老化 出現視力模糊、畏光40歲後,水晶體開始彈性變差、變硬,從清澈的透明色變成混濁的白色、黃色。鄭成國主任表示,白內障可分為3大類型,包括核性白內障、皮質性白內障,以及囊膜下白內障,患者主訴的症狀通常是視力模糊、畏光、光線越亮越看不清楚,或是看物感覺色彩鮮豔度變差。新型人工水晶體 夜間開車不成問題隨著多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的發明,使得白內障病患受惠良多。鄭成國主任舉例,一名老年男性,兩眼都有老花、白內障,嚴重視力模糊,經評估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治療,並建議選擇新型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完全不需要戴老花眼鏡,無論是看遠、看近都非常清晰,就連夜間開車也都不成問題。散光超過100度不適合使用鄭成國主任強調,新型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為上下設計,如同將多焦點眼鏡植入眼睛內,改善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環狀繞射設計的缺點,術後患者比較不會發生眩光、複視,以及減損光線的問題,且接受度較高;若病患兩眼都使用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視覺改善效果更佳。不過,他提醒,若有水晶體異位或脫位,或散光超過100度的白內障患者,就比較不適合使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享受「腎」利人生 多注意蛋白質攝取!

享受「腎」利人生 多注意蛋白質攝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醫學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心腎糖族群若多注意飲食、蛋白質攝取,有助保護腎臟,避免提早洗腎。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在「心腎糖(CKD)醫學營養論壇」中指出,對於一般糖尿病而腎功能正常的病友,會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控制在每日總熱量16%-18%,一旦攝取過多蛋白質,便容易增加腎臟負擔,讓洗腎風險大增。心腎糖病友注意蛋白質攝取 避免腎臟負擔過大盧國城醫師指出,目前台灣約7萬8千2百多人接受透析治療,其中約45%為糖尿病腎病變造成,另有約15%為心血管疾病患者,由於高血壓沒控制好,導致腎臟負擔加重,洗腎風險自然也跟著攀升。糖友腎功能變差、但未洗腎 更要控制蛋白質攝取總計算來,接受透析的患者,約6成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不管是慢性腎臟病、糖尿病,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照護、飲食目標都是希望可以避免病友病情惡化、走到洗腎階段。因此若糖友腎功能開始走下坡,但還沒到洗腎階段,就會建議病友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最好將蛋白質攝取量降到每日總攝取量10%,減輕腎臟工作量。進入洗腎階段 蛋白質攝取量就要往上提升但糖尿病病友腎功能若惡化至洗腎階段,此時蛋白質攝取量反而要增加。盧國城醫師解釋,在這階段,腎臟已失去作用,如果又過度限制蛋白質攝取,蛋白質、熱量攝取不足,病友很容易營養不良,整體健康可能如雪上加霜,更為惡化,因此建議上述族群要增加蛋白質攝取量,最好在每日總熱量攝取量的18%,才能供應身體所需。全方位評估營養攝取 讓病友享受「腎」利人生心腎糖病友在飲食照護方面,不只要注意蛋白質攝取,各種營養素、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總熱量多寡,以及脂肪攝取量等,也都要納入考量。因此醫師要與營養師、病友、病友家屬組成團隊,並肩作戰,積極評估、控制各營養素攝取,才有機會幫助病友控制病情,享受「腎」利人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

驚!近7成民眾不知肝炎恐致癌

驚!近7成民眾不知肝炎恐致癌#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全球每年約有89萬人因感染B型肝炎病毒而死亡,40萬人死於C型肝炎,臺灣104年肝病死亡人數多達1.3萬人,約占所有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糖尿病(6%)或高血壓(3%)。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感染B、C型肝炎病毒後,可能會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世界衛生組織訂定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提醒各國應關注病毒性肝炎及其相關疾病的預防、檢查和控制。民眾對B、C型肝炎防治認知差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楊培銘教授指出,國內的研究顯示肝癌患者中約有60-70%是由B型肝炎引起,20%為C型肝炎。國民健康署對超過3千位25至64歲民眾電話進行訪問調查發現,23.9%民眾從未抽血檢查B、C型肝炎,僅69%民眾了解B、C型肝炎是引起國人肝硬化及肝癌發生主因,可見民眾對肝癌及肝硬化發生原因認知低落。「肝」緊治療 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為了讓民眾知道自己是否有肝炎情形,國民健康署持續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民眾,於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時搭配B、C型病毒肝炎篩檢服務。未符合上開病毒肝炎篩檢條件者,也可利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肝功能檢查(GOT、GPT)等項目,如有發現異常者,可依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必要的病毒性肝炎檢查。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守護心肝,肝緊檢查,肝緊治療」,以遠離肝病及肝癌的威脅。 

增進臥床者生活品質 從「齒」開始就對了

增進臥床者生活品質 從「齒」開始就對了#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對於無法獨立做好個人衛生的病友,口腔不健康就可能「病從口入」,嚴重更會影響到全身健康,因此從「齒」開始做好臥床者的口腔照護才能有效抵禦疾病。預防勝於治療,有研究指出,給予病友正確口腔清潔就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會。清醒時有50%以上活動限制患者可申請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特殊需求者牙科示範中心主任許修銘醫師表示,讓病友有一口好牙避免病從口入,才能增進生活品質。繼民國105年到宅牙醫服務之後,成大醫院也從今(106)年5月起,開始提供居家護理個案到宅牙醫服務。針對清醒時50%以上活動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的患者,若有牙科醫療需求,可向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出申請。儘量採坐姿 無法久坐就將床升起30度角許修銘醫師提醒照護者,至於日常照護上,為避免因口水聚積在喉嚨而引起病友嗆咳,應儘量讓病友採坐姿;若病友無法久坐,則需將床背升起至少呈30度角,並讓病友側臥。而照護者在餐後及睡前使用牙刷、牙線與牙間刷清潔完牙齒之後,可再用口腔海綿棒依序沾漱口水與口腔保濕凝膠,清潔病友口腔黏膜及舌頭等軟組織。許修銘醫師表示,每天至少1次使用手電筒檢查病人口腔狀況,如有牙齒動搖、潰瘍、牙齦出血或腫脹等異常狀況,就應尋求醫護人員進一步檢查,甚至到宅牙醫服務。要注意的是,臥床者不論是否經口進食,都要做好居家口腔照護,以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也能因而減少病友及家屬外出就醫的不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