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活動/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

活動/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根據公布的105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癌症仍列位第1(28.9%),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分列2、4、5、7及10位(總計高達31.4%)。慢性疾病症狀不明、持續時間長慢性疾病儼然是威脅市民健康的隱形殺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慢性疾病的基本特質為「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長」、「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甚至會造成死亡,嚴重影響個人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惟有借助「定期的健康檢查」才可發現,絕對不可以認為自己沒有症狀就忽略、拒絕或逃避健康檢查,呼籲在健康檢查後務必配合醫師及醫療人員的指導,才能有效防治慢性疾病。9月底止持身分證或健保卡即可接受健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103家社區基層診所合作,專為臺北市65歲以上的長者辦理成人健檢推廣活動,活動期間自106年9月11日(星期一)起至9月30日(星期六)止,凡設籍臺北市且今年未做過衛生福利部成人健康檢查的長者皆可持身分證及健保卡到配合活動的診所直接辦理登記及接受成人健檢。善用資訊資源 健康地圖方便查  臺北市衛生局設置了「成人預防保健資源網」(網址:https://ikh.tw/tahe/index.asp ),可以即時查詢臺北市有執行成人健檢的醫療院所地圖,民眾可以善用電腦或行動載具(如手機及平板電腦)上網直接查詢醫療院所電話、地址及所在地等資訊,同時也提供了QR Code掃描及導航功能,使民眾方便查詢。名稱: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時間:106年9月11日(星期一)起至9月30日(星期六)止地點:103家醫療院所 https://ikh.tw/tahe/index.asp  

近50%腎病患者 同時也是糖友!

近50%腎病患者 同時也是糖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師,我的血糖都控制很好,為什麼腎臟會出問題?」、「藥還要吃多久才會好?」據世界糖尿病協會統計到2015年的資料顯示,每11未成年人中即有1位為糖尿病患者。台灣腎病年報也統計出至2014年已有75,422正在接受透析治療,其中49%患者合併有糖尿病。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變的徵兆之一亞東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曾博郁表示,糖尿病腎病變為糖尿病最主要的併發症之一,可以透過蛋白尿檢查得知早期的糖尿病腎病變。當進行至較後期時,腎臟的過濾功能逐漸損害,最後導致腎臟功能衰竭,因為無法從尿液清理身體中有害的尿毒素,便會造成血中尿素氣及肌酸酐的上升,而導致尿毒症狀產生,終將走向洗腎人生。糖尿病腎病變可以透過以下生活習慣改善:1) 血糖控制/研究顯示控制血糖可以減少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目前建議的目標為糖化血色素7%,不過也不用嚴格控制到7%以下,因為會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2) 血壓控制/當腎病變產生時,絕大多數病人會同時合併高血壓,血壓控制已證實可以減少蛋白尿及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因此高血壓的控制在糖尿病腎病變的預防和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目前認為糖尿病病人若合併蛋白尿,血壓控制的目標應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且應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 或其受器阻斷劑(ARB)這類的高血壓藥物,除了有降低血壓及蛋白尿的功效外,對腎功能也有直接的保護作用。3) 血脂異常的治療/糖尿病病人血脂異常者,有較高的機會發生腎功能異常或衰退,所以應避免高脂飲食,建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00mg/dL以下。4) 限鹽及低蛋白飲食/限鹽及低蛋白飲食皆能減少腎臟的負擔,延緩腎臟的惡化。5) 戒菸/已有許多臨床研究證據顯示,戒菸對糖尿病腎病變有好處。6) 避免使用傷腎的藥物/避免使用到會傷腎的藥物,例如消炎止痛藥、特定抗生素及來路不明的藥物。生活習慣改變、嚴格控制飲食才能癌患腎功能惡化曾博郁醫師表示,一旦診斷糖尿病腎病變最重要的治療原則即為規則的追蹤,配合醫師的治療,藉由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及生活模式的改變,包括嚴格控制飲食、規律運動及戒菸,透過以上全方面的治療才可以有效地延緩腎功能的惡化。

講座/糖尿病教育班──吃的健康,放鬆心靈

講座/糖尿病教育班──吃的健康,放鬆心靈#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人口不管是在全世界或是在台灣,都是現今社會常見的慢性疾病,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在發病之早期,大部分病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一旦確診後,往往讓病人感到震驚,更伴隨著許多面對疾病的擔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將在9月15日舉辦「糖尿病教育班」,將以自我壓力調適與地中海飲食為主,教導病友們自我營養之照護。糖尿病是強調自我照顧的一種慢性病,因此疾病的成因與預防都是病患及家屬需要學習與瞭解的,故在面對疾病過程中,產生出生理與心理上的不適與壓力,由此可見病友們不僅是醫療上需要被照護,心理部分更是我們須多加協助之處。聖馬爾定醫院將於9月15日(五)下午1點至5點,在大雅院區十樓學術講堂,舉辦「糖尿病教育班」,邀請醫師及營養師專題演講糖尿病患者壓力調適與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之介紹。歡迎有興趣的患者與民眾家屬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教育班──吃的健康,放鬆心靈時間:106年9月15日(五)13:00至17:00地點: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大雅院區10樓學術講堂(嘉義市東區大雅路二段565號)洽詢:(05)2783865或2756000轉3311/親洽本院二樓糖尿病衛教室(即日起開放報名至9/11(一)止)

研究:膽固醇藥物能降21%截肢風險

研究:膽固醇藥物能降21%截肢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國人每1,000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3位患有糖尿病足,有7位需要截肢。糖友因為失控的血糖,使得傷口不容易痊癒,即便傷口好了,也不容易好全,只要出現一點小小傷口又沒有加以注意,就容易導致潰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不但影響國人健康,更容易造成龐大的醫療負擔。使用降膽固醇藥物能降21%截肢風險為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與國立陽明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共同研究,12年期間追蹤69,332位糖尿病足患者,發現未使用降膽固醇藥物或使用其他總類的降膽固醇藥物相比,使用使它汀類(statin)降膽固醇藥物,能夠減少21%的截肢風險及減少25%的死亡率。陳永泰醫師表示,使它汀類降膽固醇藥物能夠降低膽固醇,是糖尿病患常用藥物。根據之前動物研究顯示,使它汀類藥物能夠藉由抗發炎的效果,改善周邊血管動脈的內皮細胞功能,改善周邊血管硬化。定期量血糖、血壓是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好方法該研究則是發現使它汀類降膽固醇藥物在糖尿病足患者上,能夠減少病患截肢的風險,而這樣的效果是其他降膽固醇藥物所沒有的。陳永泰提醒,糖尿病患者應定時就醫,諮詢專科醫師意見,定期測量血糖及血壓,定時服用藥物,控制飲食及規律運動仍是減少糖尿病併發症及死亡的不二法門。

講座/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

講座/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快速西化,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相關死亡率更是逐年快速上升。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性的動脈硬化。且有報告顯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血脂肪異常的現象,更加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因此如何控制飲食以將血脂肪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亞東醫院將舉行健康講座,由施淑梅營養師主講「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希望能藉由與民眾對談,傳達正確的糖友飲食習慣。名稱: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時間:2017/9/8(五)10:00-10:30地點: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改變腸道菌種 有助控制及預防糖尿病

改變腸道菌種 有助控制及預防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要特別談糖尿病呢?因為糖尿病的盛行率愈來愈高,臺灣如此,西方歐美國家也是,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統計資料,臺灣糖尿病人口將近180萬,成人的盛行率約10%,也就是每10位成人,就有一位罹患糖尿病,比全球及亞太地區的平均盛行率還要高,不僅如此,糖尿病也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我在門診時就遇過十幾歲的中學生,血糖已經出現異常;也有20歲的大學生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血糖高到5、600,出現糖尿病急症—酮酸中毒,直到頭痛、頭暈、腹痛極不舒服,被送到醫院急診,住進加護病房,才發現原來自己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的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 也會對健康造成負擔更嚴重的影響來自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若血糖沒有控制得當,將引發全身性不可逆的大小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例如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周邊血液循環差、感覺異常、足部壞死、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截肢。這些併發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對健康及經濟造成沉重負擔,甚至威脅生命。衛福部統計顯示,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因為糖尿病而死亡!此外,許多民眾擔心自己腎臟功能不好、怕洗腎,而臺灣素有「洗腎王國」的稱號,但你或許不知道,據統計,這些洗腎患者發生的原因,第1名就是糖尿病,而每2位新發生的洗腎病患,就有一位是受到糖尿病影響!由此可見,糖尿病對於我們健康影響多麼重大,並不是只有老人、成人要注意,年輕人、甚至是學童,都應該注意糖尿病。腸漏症會導致體內發炎、胰臟受損第一型糖尿病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常常在年輕時發病,主要是因為胰臟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受到體內免疫反應的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從人體及動物研究發現,在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病過程中,腸漏扮演了關鍵角色,不僅罹病患者身上有明顯的腸漏現象,研究還發現,在第一型糖尿病開始明顯表現出來並被確診之前,腸漏現象就已經發生、而且偵測得到了! 在針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兒童的研究中發現,罹病兒童的腸道菌組成明顯與健康兒童不同。腸道菌叢生態的改變與不平衡,會影響腸道的屏蔽功能,導致腸漏,造成腸道的不健康,進一步導致體內的慢性發炎,發炎反應會影響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臟,導致胰臟受損,血糖控制因而出現異常,形成一個發炎風暴,最後造成第一型糖尿病。超過9成患者屬第二型糖尿病這也顯示了腸道健康及避免腸漏,在自體免疫疾病的控制與預防上的重要性。糖尿病患中,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畢竟是少數,有超過9成絕大多數現代人得到的糖尿病屬於第二型糖尿病。那麼,第二型糖尿病與腸漏之間彼此有什麼關聯呢? 提到第二型糖尿病,我們必須想到前文談過的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這些疾病看似獨立,但事實上他們幾乎就像兄弟一樣,不僅彼此密切相關,連致病的原因也很相像,只是出現的時間可能前後不同,就像是在同一個光譜上的各個階段,疾病嚴重程度不同、表現輕重不一罷了,本質上都很類似。自律神經出現病變也會影響腸胃道功能研究報告指出,糖尿病容易影響腸胃道功能,而腸胃道功能的異常又容易造成血糖調控出問題,可說兩者彼此互相影響。另外,倘若有腸漏,腸道內壞菌產生的有害物質就容易進入體內,引起一系列的發炎反應,這些發炎反應又容易導致胰島素的不敏感,引起代謝問題,包括血脂、血糖、血壓、發炎指數的異常,到了最終,就是糖尿病的到來。糖尿病本身也容易造成自律神經病變(autonomic neuropathy),而自律神經一旦出現病變,也會影響腸胃道的功能。這就是糖尿病與腸胃功能異常,彼此互相影響造成的惡性循環。腸道菌叢的異常改變與免疫系統相干事實上,不只腸漏這個因素會影響代謝問題,腸道菌(gut microbiota)也是維持腸道健康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居住在我們體內的腸道菌數量高達百兆,它們的基因數量是人類的百倍之多。腸道菌更是近年來科學研究的顯學。許多研究發現,腸道菌叢的異常改變,跟腸道系統的免疫功能、體內胰島素阻抗性、肥胖、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都有密切相關。例如胖子與瘦子、有糖尿病跟沒糖尿病患者之間,他們的腸道菌生態都不一樣。維持腸道健康對糖尿病、代謝疾病很重要研究也指出,透過改變腸道菌種,有助於控制及預防代謝疾病和糖尿病。此外,腸道會分泌多種賀爾蒙,負責調節我們的血糖穩定、熱量平衡和食慾,一旦腸道賀爾蒙的作用出現異常,血糖控制與代謝當然也會跟著出問題。上述種種研究都告訴我們,維持腸道的健康,對於糖尿病及代謝疾病有多麼重要。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講座/2017健康樂活營

講座/2017健康樂活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因為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近年人罹患人數大量成長,你對糖尿病認識有多少?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你又了解了多少呢?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有鑑於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將於106年9月2日(六)上午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六樓多媒體講堂辦理一場「2017健康樂活營」講座,期待透過團體學習的方式習得實用的照護技巧,利用團體動力方式獲得心理調適的方法,以及透過實際案例經驗的討論與「糖尿病問與答」彌補衛教不足。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共襄盛舉!名稱:2017健康樂活營時間:106年9月2日(六)9:00-11:30 地點: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六樓多媒體講堂洽詢:03-5326151 轉4307。 

講座/糖尿病教育班─吃的健康,放鬆心靈

講座/糖尿病教育班─吃的健康,放鬆心靈#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人口不管是在全世界或是在台灣,都是現今社會常見的慢性疾病,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在發病之早期,大部分病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一旦確診後,往往讓病人感到震驚,更伴隨著許多面對疾病的擔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將在9月15日舉辦「糖尿病教育班」,將以自我壓力調適與地中海飲食為主,教導病友們自我營養之照護。糖尿病是強調自我照顧的一種慢性病,因此疾病的成因與預防都是病患及家屬需要學習與瞭解的,故在面對疾病過程中,產生出生理與心理上的不適與壓力,由此可見病友們不僅是醫療上需要被照護,心理部分更是我們須多加協助之處。聖馬爾定醫院將於9月15日(五)下午1點至5點,在大雅院區十樓學術講堂,舉辦「糖尿病教育班」,邀請醫師及營養師專題演講糖尿病患者壓力調適與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之介紹。歡迎有興趣的患者與民眾家屬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教育班──吃的健康,放鬆心靈時間:106年9月15日(五)13:00至17:00地點: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大雅院區10樓學術講堂(嘉義市東區大雅路二段565號)洽詢:(05)2783865或2756000轉3311/親洽本院二樓糖尿病衛教室(即日起開放報名至9/11(一)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