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研究:六天睡眠不足4小時 就提高糖尿病風險

研究:六天睡眠不足4小時 就提高糖尿病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富饒的現代社會所衍生的重大問題,便是被稱為「富貴病」的糖尿病。60多年前的1945年代,日本才剛進入二次大戰的戰後復興時期,那時大家都很貧窮,罹患糖尿病的人數寥寥可數。但直至今日,根據厚生勞動省的調查(2009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顯示,「極可能」罹患糖尿病的人,高達約890萬人。若加上1320萬人「有可能」罹患糖尿病的人,表示約有2210萬人處於高血糖狀態。也就是說,在15歲以上的日本國民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是高血糖的危險群。只睡四小時?糖尿病找上門雖然,已有報告指出糖尿病患者當中,高達七成的人睡眠品質低落,但是這個報告結果卻不太為人所知。根據不同睡眠時間所顯示的控制血糖指標─糖化血色素(HbA1c,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與紅血球中的血紅素結合後,就形成糖化血色素)之變化程度。在高糖化血色素者中、比率最低的人,一天睡眠時間在七小時左右。睡眠時間一旦低於或高於七小時,都會導致高糖化血色素者比率變多。接下來的實驗資料,是在美國進行調查研究的。在限制睡眠時間的狀態下,六天之後,比較胰島素與早餐後的血糖值。結果發現,與睡眠時間十二個小時相比,睡眠四小時者胰島素處理葡萄糖的能力降低40%。測量吃過早餐後的血糖值,睡眠時間四小時的群組也比較高。僅僅六天的時間,只是把睡眠時間限制在四小時,就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以上所介紹的兩份研究資料,充分說明糖尿病與睡眠之間的關係有多密切。糖尿病在初期階段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不過,一旦病情加重,可能會產生許多併發症而造成重症。例如,可能會造成失明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血管病變、高血脂症、膽結石等,每一種都是嚴重的症狀。而糖尿病併發的感染都十分嚴重,絕對不能坐視不管。睡得好 糖化血色素下降讓糖尿病患者服用安眠藥,確保他們擁有「良好睡眠」。而六個月之後,調查他們糖化血色素的數值變化狀況。結果發現,未服用安眠藥的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的數值幾乎沒有變化;不過,服用安眠藥而睡得較好的患者,糖化血色素的數值下降了0.47%。光是睡得好就能改善病情!從這個調查結果也明顯看出:好的睡眠品質,有助於預防與改善糖尿病。(本文摘自/睡不著、睡不好,絕對有救!/商周出版)

男子嘴巴「進沙」2年 原來是糖尿病作祟

男子嘴巴「進沙」2年 原來是糖尿病作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旦發現自己口乾舌燥、體重過輕,頻尿等現象,就要當心是糖尿病作祟,若沒及時治療,後果恐怕不堪設想!中國一名男子,大約2年前開始,時常感覺嘴裡「進沙」,總得透過刷牙、漱口,大量喝水才可緩解,近日檢查發現,原來一切都是糖尿病在搞鬼!彷彿嘴巴有沙子 害他「不敢閉口」中國一名52歲男子,受「怪病」纏身近2年,期間常覺得嘴裡有沙子,尤其在空氣乾燥、吹風時感覺特別強烈,害得他不敢把嘴巴閉上,擔心細沙在口中亂竄。最近情況嚴重,甚至要利用刷牙、大量飲水才可舒緩,直到至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糖尿病造成口乾舌燥,才感覺嘴巴裡有沙子。異常口乾、無力 恐是糖尿病上身當地醫師表示,糖尿病最常見的症狀是口渴、飲水過多,而病患常感覺嘴巴乾燥、有沙子,其實就是高血糖、口腔黏膜異常的表現;醫師從血糖值觀察,發現男子已患病長達3年時間,只是從未監測過血糖、沒有及時發現,才出現後期狀況。因此醫師提醒,若平時感到異常口乾、無力,就該儘速就醫檢查;且即將進入秋季,更是慢性疾病好發期,要提高警覺。

糖尿病患甩肉20公斤 免再打胰島素

糖尿病患甩肉20公斤 免再打胰島素#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7歲的黃姓婦人,多年來為糖尿病所苦,需要每天固定服用血糖藥並注射胰島素,但記憶力不好的她常常忘記,血糖控制越來越差,糖化血色素一度高到9.1,體重也跟著飆高達80公斤。所幸在醫療團隊建議下,同意減重以改善糖尿病,在短短半年內減輕20公斤,糖化血色素跟著降低到7.4,不但血糖藥用量減半,胰島素也不需要再打,整個人變得更健康。7成以上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都是胖子肥胖與死亡率的關係明確,尤其不論針對哪一國的研究,都發現肥胖與糖尿病呈現強烈相關性。在台灣,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七成以上都是過重或肥胖體型。而要評估肥胖的指標除了BMI值之外,腰圍代表中心性肥胖程度,也是評量糖尿病風險的一項重要指標,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或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就被認定是肥胖。肥胖影響胰島素分泌加上肥胖的狀況,人體排除葡萄糖的能力會出現障礙,胰島素的阻抗也會增加,造成血中高胰島素濃度。當肥胖持續或惡化,一旦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進一步衰退,緊接便會發生葡萄糖耐受異常,甚至演變成糖尿病。減重成效不輸抗糖尿病藥物因此,想要遠離糖尿病,同時預防三高,減重為首要。研究顯示,若能減重達5~7%,即可降低未來3至4年內糖尿病發生率達到58%,且成效不輸抗糖尿病藥物。而對已罹患糖尿病或三高的患者來說,減重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療。

別再當夜貓子!研究:熬夜恐增糖尿病風險

別再當夜貓子!研究:熬夜恐增糖尿病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對許多人來說,夜晚才是一天的開始,不管是熬夜趕工、打電動,還是與愛人情話綿綿到天亮,所謂「越夜越美麗」,已成為現代人「晚睡晚起」的代名詞。不過,韓國一項研究發現,其實熬夜就像慢性自殺,不只傷身,還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韓國研究人員調查1600名中年男女的生活作息,發現其中95人習慣熬夜、480人是早睡早起,其他人則介於兩者之間,經數據顯示,有熬夜習慣的人,體脂肪比例及血脂都比生活作息正常者高,且肌肉量也比其他人來得更少。熬夜易使男性血糖上升 女性腹部肥胖一般人都知道,熬夜可能出現肥胖、長痘,體力變差等現象,而這項研究將男女熬夜後,可能造成的危害分別整理,發現有熬夜習慣的男性,與早睡早起的男性相比,前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高;而習慣熬夜的女性,脂肪量也比作息正常的女性來得多。專家表示,由於有熬夜習慣的人,通常會搭配久坐、抽菸、吃宵夜等行為,因此罹患糖尿病及肌肉衰退的風險,就會比一般人高。事實上,熬夜對人體無疑是有害的,男性若不想增加糖尿病風險、女性不想腹部肥胖,還是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否則現在享受夜晚,恐怕之後只會「越夜越沒力」!

6成5控糖不佳 糖尿病新藥助降血糖

6成5控糖不佳 糖尿病新藥助降血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一名6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病友,罹患糖尿病8年,他飲食運動樣樣不缺,一直都很認真的控糖,但糖化血色素總是無法小於7%;據國際糖尿病聯盟資料顯示,台灣罹糖尿病人數已突破170萬人大關,盛行率約為9.8%,相當於每10個台灣人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且台灣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品管調查指出,約有6成5的患者控糖尚未達標。血糖控制不佳 易有中風、心肌梗塞風險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若未能妥善控制,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因此加速動脈硬化進行,激化大血管病變,以致糖尿病友發生心肌梗塞、中風、截肢的機會,較常人倍增。過去的傳統糖尿病藥物,都是透過促進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阻抗或直接補充體內胰島素等機制,來發揮降糖作用。有些藥物還會讓人發胖或造成不等程度的低血糖危險。體重增加不但會導致腹部脂肪變多,堆積在腹腔的內臟脂肪,還會因加強胰島素阻抗性,降低正在使用藥物的治療效果,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口服排糖藥 控糖佳體重跟著降而最新的口服排糖藥SGLT2抑制劑,透過阻斷腎小管對葡萄糖再吸收,讓身體每天從尿液排除約78公克的葡萄糖到體外,熱量約等於一碗白飯,經由排除額外的葡萄糖,不僅達到降糖效果,順便也降低了體重。此外,研究發現,使用此藥也能夠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變。以此個案為例,在一次回診調整服藥處方,短短兩個月內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降至6.5%,體重更從80公斤降至76公斤,回診前病友難以置信的發現失控多年的體重和血糖竟然同步下降,這些功效正是來自新型的口服排糖藥。新藥注意泌尿道感染問題蔡世澤醫師指出,此藥物易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問題,因此使用這類口服排糖藥物至少每天要多喝一杯水,才能將糖份從尿中排除,同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腎功能不佳者不建議使用。另外,年紀較大或者血壓功能異常者,使用此藥可能出現頭暈情形,過去也曾有外電報導因不當使用產生酮酸中毒的情形,因此使用前需由醫師評估,75歲以下且腎功能良好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視病情選擇使用,目前健保無給付,自費使用一個月約1500~1800元。

嚇到!「小弟弟」癢又腫非性病 竟是糖尿病作祟

嚇到!「小弟弟」癢又腫非性病 竟是糖尿病作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若是包皮、龜頭騷癢紅腫,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不是染上性病!但彰化醫院家醫科醫師指出,近年發現,不少30歲到40歲之間的男性患者,出現包皮或龜頭出現癢癢紅腫就醫,這些患者擔心自己是不是被傳染性病,嚇到不好意思開口就醫,所幸檢查後,讓患者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性病,是糖尿病引起的症狀。 年輕患者症狀非典型   私密部位不適為表現彰化醫院家醫科廖曜磐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已經年輕化,很多病患也不全然出現典型的三多;部份較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反而是出現反覆性男性包皮龜頭炎或女性陰道尿道炎,就醫患者常因私密部位不適,更懷疑傳染性就醫,其實這些糖尿患者只要早期接受檢查及治療,是可以改善症狀的。杜絕含糖飲料、油炸物  避免血糖亂飆加上現代很多外食族,除了不均衡的主餐,多數人還會含糖飲料一杯一下肚,血糖一定飆高,熱量攝取很容易過量,可是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就會因不當的食物攝取而使得血糖繼續偏高;特別注意,水果也是夏天的消暑涼品,一不小心水果吃多了,血糖也常常因此失控。 他也提醒,糖尿病除了規則的藥物控制之外,也要注意飲食熱量管控、體重管理及適當運動。罹有糖尿病的外食族,要特別注意避免過量攝取引起三高的飲食,除了含糖飲品或精緻糕點,也要避免吃油炸物。

控糖不再是唯一!糖友也要慎防心血管疾病

控糖不再是唯一!糖友也要慎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一項研究發現,每5名第二型糖尿病患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幾乎與惡性腫瘤並列頭號死因,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醫師提醒民眾,在控糖之餘,也別忘了要護「心」,以免使自己曝露於危險中。曾因心臟衰竭住過院者 未來有一半風險再度入院「心血管疾病是糖友的殺手」新光醫院內科部徐國基醫師表示,糖尿病患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高,占了所有糖尿病患住院原因的14%,且一旦曾因心臟衰竭住院,未來還有接近一半的機率,可能再度住院。因此,歐洲糖尿病醫學會與歐洲心臟學會最新共同發表的糖尿病治療指引中,也特別指出,糖友治療應兼顧穩定控制血糖及心血管疾病安全性,而這項指引的發布,也使得近年來,全球醫界都越來越重視糖尿病用藥的心血管安全性。挑選藥物 以不傷心、穩糖為原則正因心血管疾病對糖尿病患健康與生命的危害甚鉅,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2008年要求市面上所有降血糖藥物,都必須進行心血管疾病安全性試驗,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醫師表示,像是臨床上常見的DPP4抑制劑類藥物,不僅能控糖,也不會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重症與死亡風險。為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糖尿病友,醫師建議民眾在選擇藥物時,應以「不傷心」、「穩糖」為原則,並特別注意是否已通過心血管安全性的試驗,以免因為控制血糖而傷心。

逾60歲糖尿病患罹登革熱 增10倍死亡率

逾60歲糖尿病患罹登革熱 增10倍死亡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狂燒,全台累計病例破2千,並出現4名死亡病例,民眾萬不可輕忽,尤其60歲以上長者是高危險群!根據研究發現,60歲以上長者與第二型登革病毒是引發登革出血熱的危險因子;此外,60歲以上有糖尿病民眾若罹患登革出血熱,死亡風險則增加10倍。大於60歲者 易併發登革出血熱疾管署與國立臺灣大學方啟泰教授合作,在近日出刊的台灣衛誌期刊發表「2003至2013年台灣地區登革熱併發登革出血熱危險因子分析」,針對142位登革出血熱病例與568位未併發登革出血熱之登革熱病例,依發病時間及居住縣市進行配對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年齡大於60歲者感染登革病毒後,併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為年輕人的4.5倍;大於60歲的長者,如果感染第二型登革病毒,則併發登革出血熱的風險為年輕人感染第一型登革病毒的24倍。另外,患有糖尿病之60歲以上的民眾,若感染登革出血熱,其將會增加10倍的死亡風險。南市多為第二型登革熱 長者應注意疾管署提醒,目前南台灣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其中台南市疫情以第二型登革病毒為主,依據研究結果,呼籲臨床醫師務必提高警覺,於診治60歲以上且有慢性疾病長者,如感染登革熱需嚴密追蹤照護,以降低引發重症及死亡的風險。重複感染不同型別登革病毒時,可能引發較嚴重的登革熱重症,但若能夠儘早正確診斷並治療,死亡率可低於1%。提醒民眾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或活動史,以利及時通報與治療。另外,務必落實戶內外病媒孳生源清除,除可避免自己遭受感染,也能保護親友鄰居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