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控糖迷思六大寇!道聽塗說恐急性猝死

控糖迷思六大寇!道聽塗說恐急性猝死#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糖尿病患對於控制血糖,有些消極,有些積極,但積極的方法要「正確」,否則恐怕會讓血糖值更不容易控制!糖尿病患時常口耳相傳,那個不能吃,這些不能碰,白飯量要少吃、紅心芭樂要多吃,更極端者還跑去參加各種以宗教名義所舉辦的戒斷營,書田診新陳代謝科醫師洪建德說,這些控糖手法,都可能讓血糖更加不穩定。在門診多年,洪建德提出於門診中,時常看見的錯誤控糖個案,他說,在台灣,打胰島素會讓腎臟病變,要淪為洗腎的錯誤觀念更是甚囂塵上,呼籲民眾別被以下六種迷思給騙去:1) 少吃飯能降血糖?/少吃飯會減少澱粉的攝取,但人類需要的熱量一半需要來自澱粉,以便分解成葡萄糖。人體需要葡萄糖,就像汽車需要汽油,沒有葡萄糖,大腦與神經細胞第一個受制、受損,還有紅白血球功能有降低。葡萄糖不足時,人類會饑餓,心慌,失神,甚至於易生侵犯性語言與行為,以肉類代替澱粉會發生氮血症,長久損壞腎臟功能,上昇膽固醇,增加尿鈣流失。2)少量多餐也不是個正確的做法/正常一餐約需要6小時才能完全消化、完整代謝完畢,一波還沒結束,一波又起,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葡萄糖耐量異常與高脂血症。3)每天吃紅心芭樂,會降血糖?/紅心芭樂也有熱量,且多吃傷胃。影響血糖主要是食物中的澱粉,而非單醣或雙醣,芭樂含較多單、雙醣,少含澱粉,且臨床實驗顯示,芭樂各部位並無降血糖效果。4)冬粉取代米飯降血糖?/冬粉烹煮過程中比米,吸水多,而達到熱量密度低,但消化變快,容易引起高GI,易餓,造成計劃外多吃進食物。想要維持長效的、穩定的、低GI的、可以配合多元好吃副食的主食,就是米飯,因此不建議用冬粉取代米飯。5)透過斷食,只喝檸檬汁?/早期糖尿病斷食,危險性雖很小,但是失控、未治療、沒檢驗的病人,血糖本來就很高,再經斷食,可能會造成酮酸中毒,或高滲透壓高血糖症,急性猝死的危險大增。其實飲食自我少吃就好,不必花錢去參加,跟治療團隊學好熱量計算才是王道,一勞永逸。再說人體排毒一分一秒自動進行,不會因為斷食檸檬更有療效。6)不要打胰島素,打久了會洗腎?/研究指出,早期打胰島素,洗腎機會降低,神經性病變機率也會降低,胰島素可以減緩慢性病併發症外,還可以減輕末期肝病、老人痴呆症、胰島素剩餘分泌功能、胰島素阻抗,後兩者會使得血糖正常後的患者,減輕劑量,甚至停用胰島素。洪建德呼籲,到病房問一問,急慢性併發症或衝急診的,極多數都是被不正確觀念,越搞越糟的受害者。接受自己的遺傳與坦然看清自己飲食習慣,毅然學習控制基本技術與知識,糖尿病患也可以過和一般人一樣的生活,只有計劃,沒有限制,對於在公園、候診間流傳各種控制血糖的秘方或網路小道,要特別當心。

糖尿病年輕化 當心視網膜病變提早報到

糖尿病年輕化 當心視網膜病變提早報到#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想要避免視力損害,千萬不能輕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糖尿病在10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4位,且第一型的糖尿病的民眾,在患病5年後有20%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機率,15年後約有50%發病率; 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會造成視網膜微細血管的阻塞及滲漏,因而出現視網膜缺血、缺氧、出血等症狀產生,進而導致白內障等問題,嚴重時更可能導致失明。控制血糖為首要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時,大多可以降低視網膜病變發生的機率。因此,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應定期做血糖檢查,盡早發現糖尿病;糖尿病患即使視力正常,也應每半年到一年定期至眼科追蹤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基隆市衛生局提醒,近年來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有許多患者在發現罹病前,可能已患病多年而不自覺,或是因為沒有出現不適症狀就輕忽,對眼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應當定期做血糖檢查,盡早發現糖尿病;糖尿病患即使是視力正常,也應該要定期至眼科追蹤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女子天天吃「七餐」驚罹糖尿病 差點視網膜病變

女子天天吃「七餐」驚罹糖尿病 差點視網膜病變#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捐骨髓本是功德一件,但台中就有一名女子,曾提供多次血液,給台中慈濟醫院作骨髓配對,也成功救了他人一命,但就在三年前,她接受捐髓健康檢查時,意外確診糖尿病,幸好因此次的「意外」,讓她能及早控制血糖,只是檢視這名女子的飲食習慣發現,她過去飲食肆無忌憚,甚至還常常一天吃七餐,身高僅僅153公分,體重就來到68公斤,女子驚呼,原以為老年才會得糖尿病,原來亂吃一通,也是罹糖尿病的原因之一!不知道亂吃也會罹糖尿病 女子狂吃不節制現年46歲的陳姓女子,身高153公分,3年前體重68公斤,空腹血糖235(正常值應小於100mg/dl)、糖化血色素9.8(正常值應小於5.6),健檢後證實罹患糖尿病並已有眼底小血管出血。她害怕年紀輕輕得一輩子跟糖尿病藥物為伍,但更擔心如果不勇敢面對,很可能幾年後產生眼、腎、神經與心血管病變,於是在醫療團隊指導下,逐步落實血糖控制。陳女說,過去對糖尿病有很多迷思,以為父母會得糖尿病,是年紀大了,所以「不可能會是我」。加上另一半也覺得圓圓的比較好看,於是在飲食方面十分自由,只要能滿足口欲,舉凡油炸、重口味、蛋糕甜食與珍奶等,會一直吃到吃不下為止。姊妹兩也常利用午休時間外出吃吃喝喝,一天吃7餐,兩人前後確診罹患糖尿病,後來知道30多歲的侄子也罹患糖尿病,她才明白,子女都是高危險群,遺傳問題必須正視,也開始注意下一代飲食,希望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即使遺傳也不要發病。所幸陳姓女子在確診後,開始控制飲食,少油少糖,並且勤加運動,點心與消夜也一併拒絕往來,加上天天運動勤跑不,勇敢甩肉十二公斤,目前血糖控制穩定。臺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黃怡瓔主任指出,很多糖尿病患根本沒症狀,初診時,眼睛、腎臟等已出現病變,陳小姐很幸運早期發現,團隊與病患共同努力,經1年控制,改善血糖,目前不必用任何藥物。糖尿病會遺傳 有家族史民眾須留意黃怡瓔提醒,年輕的早期患者,愈早控制好血糖,回復胰島功能機率愈大。只要從阿公、阿媽那一輩算起,他們的兄弟姊妹,父或母這一輩以及父母的兄弟姊妹,即叔伯阿姨全都在內,只要有人得糖尿病,家族就可能有遺傳,屬於高險群。此外,肥胖(BMI大於25)、 40歲以上,女性如有妊娠糖尿或是生下超過3800~4000公克的巨嬰症寶寶,高血脂、高血壓等,即使沒任何症狀,也要定期3年篩檢血糖,才能及時發現糖尿病,及早治療免於併發症。

高危險群!糖尿病患染流感 恐併發肺炎致死

高危險群!糖尿病患染流感 恐併發肺炎致死#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代表著流感盛行期也即將到來,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在流感季節中,除了使增加流感人數外,也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感染高峰期,醫師表示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民眾而言,在健康上有較高風險,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其他共病,嚴重者甚至會有致命危機。心血管疾病染肺炎風險 較健康者高6.4倍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黃瑞仁醫師表示,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風險較一般人高6.4倍,此外,若不慎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將有14%會導致或加重原有心臟衰竭、7.1%引發心肌梗塞、5.8%則會引發心律不整。主要原因是這類病患常因肺泡功能不佳,呼吸道纖毛功能較差,使進入肺部的病菌無法及時或完全清理,導致肺部較易受到感染,因此,當病菌感染肺部時,就容易誘發心臟衰竭;而發炎細胞激素分泌、刺激血栓形成,也可能導致心肌梗塞。糖尿病患共病多 肺炎感染風險高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杜思德醫師表示,當糖友血糖控制不佳,將導致免疫力低下,若加上伴有其他慢性併發症如腎病變、中風後遺症或長期臥床等,就容易產生胃酸逆流,且咳嗽敏感度不足,導致食物被吸入肺部,引起呼吸道感染,且根據研究顯示,罹患糖尿病的病人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風險較健康者高出3.4倍。而受到感染除了會使狀況惡化外,還可能會加重原有糖尿病的病情,此外,也研究指出,糖尿病病人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後,如敗血症、腦膜炎等,30天内的死亡率更高出一般人近1倍。接種疫苗趁現在 才能真正有效預防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黃立民醫師表示,在今年八月時,美國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已更新建議65歲以上成人,應優先接種肺炎鏈球菌13價結合型疫苗,主要因為它的抗體強,能有效降低侵襲鏈球菌感染症發生,且抗體反應可維持較長時間。爾後若有需要,可在醫師評估下隔6~12個月後再施打23價多醣體疫苗。而目前最重要的是,流感疫苗接種後須花費一段時間才能發揮,因此,提醒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民眾,應再流感季來臨前先接種完畢,才能真正有效預防流感與併發症產生。

醫訊/糖尿病童暨家屬座談會

醫訊/糖尿病童暨家屬座談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且有多數人皆認為糖尿病僅會發生於中、老年人身上,但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受到改變等因素,造成有越來越多兒童罹患糖尿病。對此,為關懷糖尿病童及增進病患家屬相互交流之機會,林口長庚醫院特邀陳大石先生主講「胰島素幫浦治療之輔助器改善處理教學」、謝鳳如衛教師主講「醣類計算教學」,及孫懷敦先生主講「胰島素幫浦治療之相關保險議題」,並安排分組聯誼,歡迎糖尿病童及家屬踴躍參加。 名稱:糖尿病童暨家屬座談會時間:10月4日(六)下午01:30~04: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宋月瑜小姐(03)3281200轉8381

研究:攝取代糖恐增糖尿病風險

研究:攝取代糖恐增糖尿病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民眾都知道,攝取過多的糖不僅會造成肥胖,更會間接對身體產生許多影響,因此,對於許多愛吃甜食、愛喝飲品的人來說,會選擇加點代糖,解決高熱量問題,看似一舉兩得,但你知道嗎?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號稱對身體有益的代糖,也就是所謂的無卡人工甘味劑,可能會增加糖尿病風險。該研究主要針對實驗室老鼠及一群人進行的實驗,結果發現代糖會影響腸胃道細菌的組成和功能,會助長葡萄糖耐受不良,而所謂的葡萄糖耐受不良是糖尿病的風險因子。不管是老鼠或人 攝取代糖體內皆有改變研究團隊首先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或糖精等最常用的3種代糖,加入水中讓老鼠飲用,結果這些老鼠出現了葡萄糖耐受不良現象,反之,飲用清水的老鼠卻沒有這現象。另外,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的針對300多名非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且參考他們的健康狀況,並讓其中7位沒使用代糖的人,連去七天食用FDA所建議的最高攝取量,經過5~7天後,有4人血糖含量升高,腸道細菌組成也有所改變,不過,研究團隊表示這只是初步發現結果,不應該因此而改變對代糖的使用建議,但也提醒糖尿病民眾,可多加留意,目前,此研究刊登於《Nature》期刊。 

糖尿病患中秋小撇步 柚子應以半顆為限

糖尿病患中秋小撇步 柚子應以半顆為限#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時序入秋,又到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外,品嚐柚子與烤肉更是現在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但對於糖尿病患而言,美食當前卻不能盡情地享用,真是又愛又恨。因此,為幫糖尿病患們在中秋也能吃出健康與美味,將一一教導病友們該品嚐方式,如此一來,才能降低負擔、少風險。月餅熱量高 糖尿病患一天應以一顆為限花蓮慈濟醫院林妘珊營養師表示,若以常見的蛋黃酥為例,其包裹鹹蛋黃、豆沙等內餡材料,一顆含有近一碗白飯的熱量(250大卡),而醣類更是將近6顆方糖的甜度。因此,營養師建議糖尿病患應該一天以一顆月餅為限,同時減少攝取白飯、南瓜、地瓜、馬鈴薯等五穀根莖類,亦或者食用專為糖尿病患設計的無糖月餅,用代糖取代一般的糖,降低月餅的總糖量。柚子富含豐富營養價值 每日攝取以不超過半顆為原則中秋節最常見的水果柚子,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且具有抗氧化、抗老、減輕壓力與穩定情緒的功效,不僅如此,更含量高纖維,幫助民眾舒緩排便不易的症狀。林妘珊營養師表示,成人每日水果建議量為兩份,柚子六辦(半顆)即等於兩份水果的熱量,所以,建議糖尿病友一日攝取不可超過半顆柚子,否則會有血糖飆升或腹瀉的情形產生。烤肉原則以菜代替肉 降低熱量少負擔除了享用月餅與柚子外,與家人一同烤肉更是許多的中秋夜行程,對此,林妘珊營養師提醒,烤肉時應掌握「用烤菜代替烤肉」、「避免加工食品」、「烤肉醬攝取要節制」等原則。青菜一份100克僅有25大卡的熱量,多增加蔬菜類材料來取代肉類,例如:菇類、青椒,搭配豆腐補充蛋白質,除了能減少熱量攝取,可吃進大量纖維質等營養素。另外,像是香腸等加工食品,易添加過多的調味料,糖尿病患更應該要盡量避免攝取。而一般市售烤肉醬鹽分偏高,所以,建議適當稀釋,以減少鹽分的攝取,或是以檸檬、胡椒、少許醬油加上迷迭香自製烤肉醬,利用簡單的香料,創造出另一種健康風味。

研究:胰島素增敏劑與膀胱癌無關

研究:胰島素增敏劑與膀胱癌無關#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統計,目前粗估全球約有3億8,200萬人患有第2型糖尿病,在台灣,數字似乎也好看不到哪去,達一百六十萬人至兩百萬人左右,逼近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十,且數字仍在攀高。糖尿病患,每日首要工作,無非是好好控制血糖,乖乖服藥,但控制血糖的藥物,事實上種類繁多,要如何搭配最好的用藥方案,須醫師與病患間,積極的相互溝通。老鼠服胰島素增敏劑 膀胱腫瘤變大過去,因老鼠實驗發現,胰島素增敏劑Pioglitazone,會使老鼠的膀胱腫瘤變大,也因此美國FDA建議標示警語,長期服用該藥物,可能使病患罹患膀胱癌的風險增加,但近期由賓州大學與北加州凱撒醫療中心(KPNC)研究部執行統計證實,胰島素增敏劑與膀胱癌,並無任何相關,讓醫界對於糖尿病用藥方針將洗牌。台灣糖尿病學會前理事長莊立民教授指出,此項試驗統計結果證明了胰島素增敏劑的使用與膀胱癌風險無關,胰島素增敏劑自1999年上市開始,陸續獲得世界100多國核准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此次研究,納入超過27,000名的試驗者參與臨床試驗,也進一步澄清此藥物與膀胱癌之間的關聯。莊立民說,目前多數的糖尿病藥物主要以刺激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而「胰島素增敏劑」除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來達到改善胰島素的阻抗性,提高體內葡萄糖利用率,並可持續穩定控制血糖值,顯著降低相關併發症風險。糖尿病患第一大死因為心血管疾病此外,根據國外人體試驗,在5,238名第二型糖尿病人中,使用胰島素增敏劑治療,可顯著降低心臟病所有致死率、非致死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的風險高達16%;針對高危險且曾經發生心肌梗塞的2,445名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試驗,更可顯著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高達28%,極其有效地使得第二型糖尿病患更遠離心血管疾病威脅。未來,有關於此份研究資料也上呈各國主管機關,包括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歐洲藥物管理局(EMA)與日本獨立行政法人醫藥品醫療機器總和機構(PMDA)。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