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血糖值高高低低 25%糖尿病患血糖機忘記調碼

血糖值高高低低 25%糖尿病患血糖機忘記調碼#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很多人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正是糖尿病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兇手!事實上,血糖的監控除了病患本身的自制力外,還有一項關鍵的因素就是「血糖機」的準確度,根據統計顯示,有高達25%的糖尿病患會誤判血糖值,原因就是一般血糖機在插入新的試紙時,糖尿病患不曉得要先用校正棒進行調碼,因而造成血糖值的誤判。選擇免調碼血糖機 降低忘記調碼風險趙柏驊藥師說明,比較舊型的家用型血糖機,因為每批次的試紙的酵素很難統一定量,因此在插入新的試紙前,需要利用校正用的晶片調碼過,才不會出現血糖值的誤差;然而,臨床上發現很多民眾都不曉得在插入新的試紙前,必須要先用校正晶片調碼,因而造成血糖值的誤差。趙藥師提醒,若血糖機沒有調碼,造成血糖值的誤判,可能會導致胰島素劑量施打不足或過量的問題,對糖尿病患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因此趙藥師建議,糖尿病患若擔心調碼問題,可以選擇市面上的免調碼血糖機,省去忘記調碼的發生。血糖值誤差常見5大因素除了血糖機調碼的問題,趙藥師根據臨床經驗,特別歸納出糖尿病患時常出現的血糖值誤差的5大因素:1) 血糖機是否有符合ISO15197規範。2) 試紙受潮或汙染。3) 使用過期或受損的試紙。4) 採血量不足又過度擠壓。5) 不清楚血糖機運作的方式。另外,目前的試紙分為葡萄糖氧化酶GOX及葡萄糖去氫酶GDH,葡萄糖氧化酶因為比較容易氧化,因此在保存上要小心,否則試紙與氧氣反應後,可能會造成血糖值的誤差。而葡萄糖去氫酶目前可分為GDH-PQQ、GDH-NAD及GDH-FAD,因GDH-PQQ比較容易受到血液中的其他醣類(如麥芽糖或半乳糖)的干擾,容易造成血糖偏高的誤判,建議使用葡萄糖去氫酶GDH-NAD或GDH-FAD較不易受藥物或其他醣類的影響。空腹8小時、飯後2小時檢測較精準趙藥師說,以上的5點都是臨床上常見造成血糖值誤判的原因,但最為常見的還是操作性錯誤,包括血糖機忘記調碼,以及試紙的受潮或受損,建議糖尿病患可以選擇免調碼的血糖機,其操作上也會比較簡便,同時使用拿取試紙時,一定要確保手部的乾淨與乾燥,並在使用後將試紙放置於低溫防潮的地方做好儲存。事實上,人的血糖值很容易受到身體狀況而有影響,諸如飲食、用藥、運動或精神狀況等等,皆會導致血糖值的大幅變化,因此趙藥師建議,糖尿病患一定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要清淡,避免熬夜等作息,同時建議在空腹8小時、飯後2小時這段期間測血糖,才能正確判讀血糖值的正常變化。

當心!糖尿病患感染結核病風險高3倍

當心!糖尿病患感染結核病風險高3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324世界結核病日, 桃園市衛生局表示,配合疾病管制署結核病十年減半政策以來,統計分析顯示,桃園市結核病50歲以上感染者為570人,比例高達69%,中老年人族群明顯為結核病高危險族群。另依據疾管署資料,102年全台灣結核病新增人數中,有9.4%罹患糖尿病,證實糖尿病為感染結核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糖尿病患者發生結核病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3倍。結核病服藥滿2週   即不具傳染桃園市衛生局也指出,為持續防治結核病,今年起提供5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免費接受胸部X光檢查,符合資格的民眾可前往各區衛生所即可免費進行胸部X光檢查。也提醒民眾,如出現連續2週以上咳嗽,應儘早就醫並接受胸部X光檢查及痰液檢驗,若發現罹患結核病亦勿需驚慌,只要配合衛生局接受結核病都治服務,服藥滿2週後就不具傳染力,完成治療後均可恢復健康。

邊騎邊打胰島素 18歲糖友成極限單車手

邊騎邊打胰島素 18歲糖友成極限單車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再悲情!目前19歲的劉全銘,在3歲半時被診斷患有第一型糖尿病開始,天天都要注射胰島素,一天要打四次針,但他努力克服身體的不便,現在是國內年紀最小的極限單車好手,他希望能藉由自己的實例,鼓舞和激勵同樣是糖尿病的病患們,只要規律治療及透過運動飲食的控制將糖化血色素維持在7以下,糖尿病人生是可以被改變的!而「2015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正式登場,世界上首支全糖尿病患者組成的職業自行車隊「諾和諾德車隊」也參與挑戰2.1級賽事,此舉吸引國內百位病患、家屬及醫護人員到場力挺。此次也邀請台灣國寶三太子一起來助陣,透過熟悉旋律鼓勵病友一起起身運動,更特別將舞步中融入「7」的手勢,提醒病患糖化血色素要在7以下。糖突破病情限制 成為職業運動選手大不易而糖尿病患成為職業運動員實屬不易,除了平常練210km/日、賽前近300km/日,其劇烈運動時,會導致血糖水平急劇下降,嚴重時甚至會休克。稍不注意都有可能在賽事中病發,讓自己陷入生命危險。因此,車隊除了有隨身護士,車手本身也須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參賽期間嚴格監測血糖,隨身備有胰島素藥物。控糖達標為首要  運動不能忘!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也呼籲糖尿病友,正向看待疾病,在不造成影響生活品質及增加併發症風險的前提下,努力達到合理的個人化控糖指標。目前國內外一般成人控糖指標為糖化血色素7,但是台灣170萬名糖尿病患之中僅只有3成達標,所以國內醫界一直努力推行「你7了沒!」衛教活動已達7年之久,希望有更多的糖尿病友能夠落實均衡飲食、持續運動、規則用藥和嚴密監控自身糖化血色素。

血糖機忘記調碼 25%糖尿病患血糖值誤判

血糖機忘記調碼 25%糖尿病患血糖值誤判#糖尿病

(撰文/Megan Chen)(專業諮詢/丁丁藥局趙柏驊藥師)(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你的血糖機有沒有定期調碼?根據統計顯示,台灣高達25%的糖尿病患會誤判血糖值,竟然是因為不知道「每次更換新的試紙時,須將校正棒插入血糖機進行調碼!」很多人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正是糖尿病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不下的兇手!事實上,血糖的監控除了病患本身的自制力外,還有一項關鍵的因素就是「血糖機」的準確度,血糖機除了要合乎ISO15197的標準外,在血糖機的操作、使用的試紙及採血過程,都會對血糖值有影響。驚人的是,根據統計顯示,有高達25%的糖尿病患會誤判血糖值,原因就是一般血糖機在插入新的試紙時,糖尿病患不曉得要先用校正棒進行調碼,因而造成血糖值的誤判。 選擇新型免調碼血糖機,降低忘記試紙調碼的血糖值誤測風險!趙柏驊藥師說明,比較舊型的家用型血糖機,因為每批次的試紙的酵素很難統一定量,因此在插入新的試紙前,需要利用校正用的晶片調碼過,才不會出現血糖值的誤差;然而,臨床上發現很多民眾都不曉得在插入新的試紙前,必須要先用校正晶片調碼,因而造成血糖值的誤差。可別以為誤差值一點點沒關係!趙柏驊藥師提醒,若血糖機沒有調碼,造成血糖值的誤判,可能會導致胰島素劑量施打不足或過量的問題,對糖尿病患是一個很大的風險,糖尿病患及其家屬不可不慎!因此,趙藥師建議,糖尿病患若擔心調碼問題,可以選擇較近期上市的免調碼及精確度較高的血糖機,省去忘記調碼的發生。 血糖值誤差常見5大因素除了血糖機調碼的問題,趙藥師根據臨床經驗,特別歸納出糖尿病患時常出現的血糖值誤差的七大因素:1) 血糖機是否有符合ISO15197規範:ISO15197規範2013年版是目前血糖機最嚴格的規範,家用血糖機雖然不能與大型的生化儀器做比較,但ISO15197規範要求家用血糖機與大型生化儀的誤差值必須在標準範圍內:在血糖值小於或等於100mg/dL時,95%以上的正負誤差必須小於15 mg/dL;在血糖值大於100 mg/dL時,95%以上的正負誤差必須小於15%以內,以確保血糖值的精準度。2) 試紙受潮或汙染:這是最常見的狀況,若病患採血前手沒有洗乾淨,或是手不是處於乾燥狀態,都會造成血糖值的誤差;另外每次使用時不要去觸碰到其他未使用的試紙避免汙染。3) 使用過期或受損的試紙:這類病患通常不常測血糖值,所以根本就不曉得試紙已經過期了,或是因為儲存不當、打開試紙盒時間過長導致試紙受潮,也是影響血糖值的因素。所以試紙有效期必須夠長並標示清楚,且必須有足夠的防潮性,使用完畢後要將試紙盒蓋牢,或直接使用單片包裝試紙,並儲存在乾燥及陰涼處以利保存。4) 採血量不足又過度擠壓:當病患採血量不足時,會下意識擠壓手指,使得手指組織液滲出,導致血糖值的偏低。最好選擇有足夠血液量才啟動功能的血糖機,及可以補血的血糖機,在血液不足時可以補滴血液並正確啟動測試,確保正確判讀血糖值。5) 不清楚血糖機運作的方式:這點是許多糖尿病患不清楚的重點,要知道目前血糖機的運作,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電化學法科技,另一種是反光比色法的技術來監測血糖;然而,這兩種方式的檢測,都有其需要注意的地方。電化學法科技是利用血液中的糖分與試紙的酵素做反應,讓血糖機出現電流量,來判斷血糖值,而目前的試紙分為葡萄糖氧化酶GOX及葡萄糖去氫酶GDH。葡萄糖氧化酶因為比較容易氧化,因此在保存上要特別小心,盡量不要開開闔闔,否則試紙與氧氣反應後,就會造成血糖值的誤差。而葡萄糖去氫酶目前可分為GDH-PQQ、GDH-NAD及GDH-FAD。趙藥師說,因GDH-PQQ比較容易受到血液中的其他醣類(如麥芽糖或半乳糖)的干擾,容易造成血糖偏高的誤判,尤其定期做腹膜透析的病患,因在做腹膜透析過程中會釋放出麥芽糖,這類病患在檢測血糖就要特別小心;建議使用葡萄糖去氫酶GDH-NAD或GDH-FAD較不易受藥物或其他醣類的影響。至於利用比色法的血糖機,因為作用原理是利用光線折射的角度大小,來判斷血糖值的高低,因此要注意鏡頭是否乾淨,要定期擦拭鏡頭;此外,不可於陽光直射時使用,否則會造成血糖值的誤判。 空腹八小時 及飯後兩小時檢測最精準趙藥師說明,以上的五點都是臨床上常見造成血糖值誤判的原因,但最為常見的還是操作性錯誤,包括血糖機忘記調碼,以及試紙的受潮或受損,特別提醒糖尿病患可以選擇免調碼的血糖機,其操作上也會比較簡便,同時使用拿取試紙時,一定要確保手部的乾淨與乾燥,並在使用後將試紙放置於低溫防潮的地方做好儲存。事實上,人的血糖值很容易受到身體狀況而有影響,諸如飲食、用藥、運動或精神狀況等等,皆會導致血糖值的大幅變化,因此趙藥師建議,糖尿病患一定要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飲食要清淡,避免熬夜等影響精神狀況的作息,同時建議在空腹八小時、飯後兩小時這段期間測血糖,才能正確判讀血糖值的正常變化。

防治結核病有辦法!研究:先從預防糖尿病開始

防治結核病有辦法!研究:先從預防糖尿病開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結核病一直以來都是全球傳染病的防治重點,由於它早期症狀不明顯,又加上診斷費時、傳播速度快,所以,結核病總是令人感到非常頭痛,但根據國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對抗結核病不單只是要從結核病下手,就連糖尿病也會增加發病風險,甚至增加死亡率,所以,若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未來將對有利於防治結核病。減少結核病新增個案 就從預防糖尿病開始該研究主要是由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林先和副教授及方啟泰副教授,與臺大醫院內科盤松青醫師,利用數理模型分析來探討13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例如:印度、中國等,結果發現這些國家在未來的20年內,如果依現在的速度持續成長,到了2035年時,結核病的發生率只能下降8.8%,與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所期望達成的90%,差距甚遠。所以,換句話來說,若能使糖尿病盛行率停止上升,在未來的20年內,將可避免600萬的結核病新增個案、110萬的死亡個案,然而,若能進一步透過積極的糖尿病預防措施使糖尿病發生率減少35%,在未來的20年內,共可避免掉780萬的結核病新增個案及150萬的死亡個案。糖尿患者死於肺結核風險 恐增1.9倍盤松青醫師表示,根據統計指出,糖尿病患者罹患結核病的風險,是一般未罹患糖尿病者的3.1倍,死於肺結核的風險則是1.9倍,由此可見,若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的話,未來將能大幅降低結核病感染風險。至於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較易罹患肺結核,對此,方啟泰副教授表示,可能與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較差有關,因此,建議曾有接觸過結核病的患者,應主動進行皮膚試驗及丙型干擾素血液試驗,來適時的給予藥物治療,增加治療效果,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刺絡針糖尿病及内分泌學》期刊。

當心! 糖尿病患失明機率高出20倍

當心! 糖尿病患失明機率高出20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糖尿病友往往忽略眼睛的定期檢查及保健,依據中央健康保險署102年統計顯示,糖尿病人接受眼底散瞳檢查比率僅為33.79%,顯見糖尿病患之護眼保健知識仍有待加強!另依據國民健康署95年分析健保就醫資料,亦發現我國糖尿病人中,約有36%的人會併發眼睛病變,糖尿病患者在眼睛方面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白內障、青光眼、以及產生視網膜的病變,因此糖尿病導致眼睛失明的機率往往是一般人的20倍以上,是造成現代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2大護眼秘訣:控制血糖+眼底檢查有鑑於此,臺南市衛生局也呼籲,糖尿病友不管是否已經出現視力方面的症狀,只要是糖尿病患都必須主動每半年至一年接受一次眼底散瞳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和治療。若已經發現有視網膜病變時,更需要接受眼科醫師的追蹤診治,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血糖,糖化血色素至少在7%以下,就可避免眼睛等併發症的發生另外平時從事戶外活動時應準備遮陽的帽子或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可減少紫外線對於視網膜的傷害,在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含DHA、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等營養素的食物,例如多吃甘藍、菠菜、芥菜、綠花椰菜等都富含葉黃素,對視網膜的健康很有好處。 

研究:睡眠不足 易誘發肥胖、糖尿病

研究:睡眠不足 易誘發肥胖、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現代人平日工作忙碌,所以大多數上班族常常利用假日補眠,雖然可以補到睡眠,但當心會損害健康!因為英國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的人,如果你想在周末補足一周的睡眠,雖然當下感覺是睡飽了,但你知道無形中會大大地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這項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是針對522人的睡眠習慣研究發現,越是睡眠不好的人,越容易誘發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雖然過去的研究早已發現,從事輪班工作制的人,因為日夜顛倒較容易罹患糖尿病;其實也是與睡眠有關。每天少睡半小時 影響荷爾蒙、胰島素因為睡眠不足會破壞人體的生理時鐘,專家說,只要每天少睡半小時,除了會造成荷爾蒙失調誘發肥胖,還會產生胰島素抵抗現象,使身體無法好好控制血糖,如此一來便會造成與血糖息息相關的糖尿病。而研究人員也表示,過去大眾都認為肥胖及糖尿病,只要控制飲食和注意體重即可,卻都忽略了睡眠的重要性。

女子監測血糖值錯誤 施打胰島素險昏迷

女子監測血糖值錯誤 施打胰島素險昏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一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張小姐,每日都會固定時間量血糖,某次發現測出偏高的血糖值,打了胰島素差點昏迷,才發現是血糖機沒有調整編碼而造成血糖值誤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糖尿病衛教室吳月珠衛教師表示,以她個人多年衛教經驗看來,病人使用錯誤性以試紙受潮及過期最為常見。操作血糖機 當心7個錯誤行為因此,吳衛教師整理病人常見的血糖機操作7個錯誤行為,提醒病友們該如何正確使用血糖機,以免一時疏忽而釀成遺憾:1) 採血及試紙順序搞錯。2) 血糖機在更換試紙批號時沒有進行調碼。3) 血糖機沒有定期質控校正。4) 試紙受潮。5) 採血前手部清潔不佳。6) 採血量過多或過少。7) 採血時過度擠壓。測量血糖有誤差 試紙是關鍵吳衛教師特別提醒,臨床上最常見的血糖誤差原因,問題就出在「試紙」身上,她說明,一般試紙保存期限為一年左右,然而,有些試紙包裝的保存性較不完善,一旦開封後,就必須在3個月內使用完畢(大約是一星期測四次的量),否則可能會有受潮的可能,造成血糖值的誤差。她分享,有些病友沒有固定測量血糖的習慣,導致有些試紙開封後3個月還沒有用完,不少人為了節省試紙繼續使用,不知道試紙已經受潮了,差點釀成大問題;又或者部分患者會將新的試紙,倒入用不完的舊試紙盒裡,造成血糖試紙受潮的可能性,導致試紙開封後無法分辨到期的期限,這些都是常見的錯誤方式。正確使用血糖機 5點要注意吳衛教師說,其實正確使用血糖機乃是控制血糖值的重要關鍵,而在使用上又有哪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吳衛教師列出以下5點提供給民眾參考。1) 注意試紙保持期限。2) 試紙保存應小心。3) 採血前應趕血。4) 血糖機在更換試紙批號時要調碼。5) 血糖機定期質控校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