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高糖陷阱!五大「藏糖」食品 優酪乳、果汁上榜

高糖陷阱!五大「藏糖」食品 優酪乳、果汁上榜#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專題報導)為了所有喝的、吃的,口感都能順口容易下肚,藉以刺激買氣,事實上,今日的人們,幾乎天天與「糖」共伍,即使有意避開,仍會暗中中招,舉例而言,像是不少民眾所寄望瘦身的纖體飲,或是促進身體健康,榮獲國家健康食品標章認證的優酪乳,廠商加入糖分更是無可避免,造就所有糖分大軍,彷彿撒下天羅地網,所有台灣人,全都插翅難飛!蒐集各種糖與身體疾病的研究報告,精緻糖與各種病症息息相關,包括,失智症、脂肪肝、糖尿病、皮膚老化,都與之牽扯在一塊;為了幫助民眾順利戒糖,以下一一見招拆招,將最容易遭忽略的糖毒陷阱,全都清楚破解:偏酸、冰涼食物 都可能潛藏高糖1)麵包/看似健康、無負擔又能增加飽足感的麵包,實際上不僅沒有膳食纖維、蛋白質,還會造成血糖不穩、擾亂體內胰島素,且普遍民眾在食用麵包時,都會搭配一杯含糖飲料,如此一來,糖攝取量就會高到破表,甚至熱量還比一碗飯多。國泰健康管理中心李宜芳營養師指出,特別像是紅豆麵包、芋頭泥麵包、丹麥麵包、奶酥麵包等,只要有含餡料、外觀分層的,都會添加很多油脂及糖,所以,提醒民眾在選擇麵包時,除了要挑成份單純的外,若喜歡含有餡料的話,建議選擇健康的食材(如桂圓、五穀雜糧、綜合堅果)。2)現榨果汁、百分百綜合果汁/果汁在普遍民眾的觀念裡,雖然是最天然且有益身體的最佳飲品,不僅可補充纖維質、維他命等,對於忙碌的上班族而言,似乎還有望取代水果,作為每日攝取營養的來源,但卻也在無形中喝下熱量、糖份。因為水果在榨汁的過程中,接觸到的面積大,容易產生氧化反應,進而破壞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等成分,使得民眾從中攝取到的營養素少之又少,此外,若又選擇喝到超商所販售的百分百綜合果汁,因水果有所謂的產季,在每個季節、產地所出產的水果,它的甜度、顏色等皆不會完全一樣,因此,廠商為了讓產品的品質維持固定,就會添加糖分、色料等,所以換句話說,目前市面上並沒有百分之百純天然果汁。3)低脂飲品/不管是牛奶、優酪乳等,只要標榜著低脂可能都含有許多糖分,因為只要去脂後,口感都會變的乾澀、不好喝,但業者為了讓民眾能接受,都會藉由添加糖來增添風味,雖然低脂給人的印象是健康,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標榜低脂的東西,就代表比較好可以多吃。4)膠原蛋白飲/近年來,愛美風氣盛行,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會注重起自己的外觀,也因此,業者紛紛推出膠原蛋白飲,宣稱只要飲用就能讓皮膚彈潤光滑,但當瓶身轉過頭後,仔細看看這些成分表,不難發現除了小分子膠原蛋白、膠原蛋白胜肽外,還有其他額外的添加物,包括濃縮果汁、高果糖糖漿、檸檬酸、香料等,那就表示在喝下這瓶飲品的同時,也攝取到了很多的添加物。除此之外,像是人參飲、四物飲等由中藥製成的產品,業者往往也會為了增加順性,而添加糖分,一旦長期飲用下來,就會在身體內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糖,進而引發各種問題上身,所以,不管是哪種飲品,最好的攝取方式就是看到原樣,或自己去藥坊自抓藥材自煮為佳。5)纖體飲/舉例來說,像是宣稱可清除老廢物的奇亞籽,雖然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但同樣的,在瓶身後的成分表中,也是看到了許多額外的添加物,如檸檬酸,為了使糖酸比達到一定的比例,才能符合「好喝」的口感。食品添加物太多 應避免食用李宜芳營養師提醒民眾,在購買任何食品時,都應仔細看看背後的營養標示了解來源,如果含有太多濃縮果汁、香料、添加劑(如甜味劑、人工甘味劑、代糖)等時,最好就要避免食用,以避免攝取過多的添加物,對體內造成累積性的危害。

培養喝茶習慣 降血糖、預防糖尿病

培養喝茶習慣 降血糖、預防糖尿病#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都有喝茶的習慣,早餐後喝一杯、邊看電視邊喝一杯、和家人聚在一起時喝一杯。但,你知道嗎?只要多喝有降血糖效果的茶飲就能幫助降低血糖。平常大家常喝的綠茶或日本番茶都是值得推薦的茶種。綠茶中的兒茶素能夠延緩腸道的吸收速度,抑制飯後血糖上升。總而言之,就是飯後一杯綠茶對身體很好。秋天採收的番茶,又稱為秋摘茶,其中的多醣具有很棒的功效,能有效率地處理血液中的糖分。只是多醣不耐熱,所以建議喝冷泡茶。其他還有很多能控制血糖的推薦茶種,像是大家都知道的桑葉茶。桑葉中所含的DNJ(桑葉生物鹼)成分能預防食物在小腸中被分解成葡萄糖。簡直就像是在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登場的英雄人物。食用方式建議在餐前飲用的效果更好。此外,桑葉茶中的鋅是胰島素的組成成分,可以說是好處一籮筐。芭樂茶也能預防糖尿病。為了證實沖繩人較少得糖尿病,琉球大學進行調查後得到的成果。很明顯地可以看出立即性的結果,這都是多虧了多酚中的單寧和槲皮素發揮作用。其他還有安地斯的雪蓮茶、菲律賓的巴拿巴茶、中國的武靴葉茶等等,都能有效降低血糖。可以試著多喝多比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茶種。多喝茶對身體很好,養成喝茶的習慣後慢慢就會看到成效。(本文摘自/不被糖尿病殺死的57個方法/台灣廣廈出版)

被孫子嫌嘴臭 他下定決心戒斷40年檳榔

被孫子嫌嘴臭 他下定決心戒斷40年檳榔#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戒檳榔其實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難,只要下定決心、找到替代品來取代檳榔癮,不管是誰都能輕鬆遠離檳榔毒害!日前,一名嚼食檳榔40多年的王先生,剛開始因為朋友關係而接觸檳榔,沒想到一吃就上癮,從此便隨手不離檳榔。雖然妻子常叮嚀為了健康不要再吃,但他還是無動於衷,一直到有了孫子後,老是被孫子嫌嘴巴臭、牙齒紅紅的好可怕,才慢慢有了想戒除檳榔的念頭。口香糖當替代品 有助於解除檳榔癮「意志力要堅定!」王先生說,剛開始戒的時候其實不容易,因為看到別人在吃時,自己的嘴巴也會覺得癢,但只要一想到下決定要戒掉,貪那一時的口慾而吃一顆、二顆也沒什麼意思。所以,便開始嚼口香糖作為檳榔的替代品,加上社區健康照護室個案管理師的鼓勵,甚至自掏腰包買甘草、蒟蒻條讓他解癮,經過三個月後,不僅順利戒除吃了四十幾年的檳榔,他還自願成為戒檳榔學員們的好模範。決心+配合課程 要戒檳榔一點也不難大林慈濟醫院林佳慧個案管理師表示,其實想要戒掉長期習慣真的不容易,所以,最好透過團體支持的力量來達到目標,其實只要有戒檳榔的決心,再配合適當的課程規劃,要成功戒檳榔一點也不難。

5標準挑選家用血糖機 監控血糖避免併發症

5標準挑選家用血糖機 監控血糖避免併發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台灣約有近150萬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正式判定來源是透過醫院抽血後,經由生化檢驗儀器檢測而取得,平日主要是透過小型家用血糖機進行血糖監控,但仍有病患因血糖機測量錯誤而誤判胰島素用藥量的案例,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劉兆偉組長指出,糖尿病患平日主要是透過小型血糖機進行自我血糖監控,若檢查血糖值不在標準範圍內,就要小心急性併發症出現的可能性。血糖值錯誤 可能是血糖機本身出問題因血糖機測量結果錯誤,而導致糖尿病患者誤判數值的案例略有所聞,除了可能是試紙失效或血糖機操作方式錯誤,血糖機本身的準確度問題也是需要被檢視的原因之一!因此,對於選擇家用血糖機劉組長也提出以下參考的標準:1)技術新穎性/議試紙酵素可選擇比較不受血液中含氧量或其他血液中的糖類干擾的血糖機。2)操作設計考量/建議可選擇步驟少且簡單,讓年紀大的病人也能輕易上手的血糖機。3)減少疼痛感的功能選擇/建議選擇可以多部位採血功能的血糖機,除了手指之外,拇指下方部位、上臂、下臂、大腿及小腿皆可採血測血糖。4)試紙的保存及有效性/建議可以選擇單片包裝試紙,每片上面清楚記載有效期限,每片可以用到有效期限為止。5)操作避免造成血糖測試誤差/建議每半年到一年要做一次血糖機質控校正,以確定血糖機及血糖試紙是否在品質控管範圍內。血糖機需認證 ISO15197把關然而,市面上的血糖機品牌眾多,如果血糖機不準確,不僅會影響用藥量,還可能造成病患嚴重低血糖而昏迷。因此,血糖機除了須有衛生福利部許可認證以外,劉組長建議還要注意是否符合血糖機國際認證的 ISO15197規範。何謂ISO15197?劉組長解釋,ISO15197是用於規範血糖機量測準確度,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建議血糖機的精準度的定義:「測量值之於標準值或實際值的一致程度」。對於血糖機而言,檢驗室的數值就是它們據以判定的標準。2013年版本的ISO15197規範對於血糖機有更嚴格的規範標準。此外,劉組長也表示不建議同時使用多台家用血糖機,避免誤判血糖值變化。且家用血糖機使用的目的是在於定期追蹤自我血糖值變化,並加以調整自我生活作息及飲食控制,避免併發症發生。

女性較不易罹患糖尿病 研究:關鍵原因已找到

女性較不易罹患糖尿病 研究:關鍵原因已找到#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男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比起女性而言,相對來得高上許多,在醫界似乎未能提出個實際的解釋,來證實這其中之間的明確關聯,雖不少人皆認為,這是飲食、生活習慣從中作梗,但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這可能是男女體內中,某種蛋白質在搞鬼!根據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他們發現人體中有一種名為PTEN蛋白質,會影響男女之間,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高低。研究發現,PTEN蛋白質的活動,會阻礙肌肉中胰島素發出信號,導致肌肉無法有效吸收糖分,這種「肌肉胰島素抗性」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會。揭開PTEN蛋白質真相 糖尿病治療可望獲突破研究指出,女性的肌肉,中和、抵銷PTEN蛋白質活性的效果,似乎比起男性好上許多,因此胰島素能正常運作,使肌肉獲得足夠的糖分。研究人員指出,此次的研究成果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極為重要,未來會針對調節PTEN蛋白質活性,來進一步探討與糖尿病真正關聯。

慎選認證合格血糖機 確保血糖控制得當

慎選認證合格血糖機 確保血糖控制得當#糖尿病

(撰文:談雍雍)(採訪諮詢: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劉兆偉組長)(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提供)台灣約有近150萬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不管在血糖的控制,還是飲食與作息的調整,都是需要嚴格把關。若長期血糖控制不當,容易引起併發症,但糖尿病並非絕症,只要能落實自我血糖監測,將血糖控制在標準範圍,依然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正式判定來源是透過醫院抽血後,經由生化檢驗儀器檢測而取得,然而通常病患回診時間約為每三個月一次,平日主要是依賴小型的血糖機在居家進行自我血糖監控,以利更頻繁地定期定時控制飲食、運動及作息,讓血糖值維持在理想的安全範圍內。因此,透過血糖機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無疑是糖尿病患者的保命符。但時有所聞,許多病患因血糖機測量錯誤而誤判胰島素用藥量,常見的原因可能是試紙過期或保存不當,或是人為操作有問題,甚至有些血糖機本身的量測原理限制及血糖試紙測試原理不同所可能產生的干擾因素等問題,都可能造成血糖數值偵測不準,因此提醒選擇有認證合格的血糖監測系統,才不會血糖失控而不自知。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劉兆偉組長指出,糖尿病患平日主要是依賴小型的血糖機在居家進行自我血糖監控,若檢查血糖值不在標準範圍內,就要小心急性併發症出現的可能性,像是低血糖(血糖<70mg/dL)或是高血糖高滲透壓症候群,及糖尿病酮酸中毒等風險,須馬上送醫治療。 屢見不鮮!血糖機測量失誤  影響用藥台灣每年因血糖機測量結果錯誤,導致糖尿病患者誤判數值而影響用藥的案例層出不窮,除了可能是試紙失效或血糖機操作方式不當,血糖機本身的準確度問題也需要檢視!因此,對於選擇家用血糖機劉組長也提出以下參考的標準:1)技術新穎性/建議試紙酵素可選擇比較安全的像是GDH-FAD或GDH-NAD等原理,比較不受血液中含氧量或其他血液中的糖類干擾, 因為像是麥芽糖或半乳糖等糖類干擾可能會影響血糖值(葡萄糖)判讀。2)操作設計考量/測血糖之步驟應避免過於繁雜,而且許多病患大多為老人家,建議可選擇步驟少且簡單,讓年紀大的病人也能輕易上手的血糖機;包括像是「免調碼」的血糖機可以省去校正棒調碼的步驟、「血液量足夠才啟動」功能可以避免血液不足造成的誤差、「試紙可補血」可以在血液不夠的情況下補滴血,就不用浪費試紙,且補血時間較長也較不會緊張慌亂,以目前市售血糖機最長是60秒內可補血,可作為選擇血糖機時的參考,其他功能像是老年人視力不好、手穩定度差,可以考慮選用大視窗的血糖機。3)減少疼痛感的功能選擇/採血需求量愈少的血糖機,使用採血針時可將深度調淺,扎起來愈不痛。要降低疼痛感除了選針要選細之外,血糖機可選擇血液需求量較少的機種,目前市售血糖機最低需求量是0.3微升血液量; 另外如果測量頻率度高的病患,也建議選擇可以多部位採血功能的血糖機,除了手指之外,拇指下方部位、上臂、下臂、大腿及小腿皆可採血測血糖,但須注意要測手指以外其他部位需在測量空腹血糖時執行,才能減少數值差異性。4)試紙的保存及有效性/血糖試紙使用應注意保存方式及有效使用期限,避免試紙受潮或過期影響檢測結果,建議可以選擇單片包裝試紙,每片上面清楚記載有效期限,每片可以用到有效期限為止。5)操作避免造成血糖測試誤差/應注意酒精消毒採檢部位後必須乾燥再採血、不要過度擠壓手指而造成產生組織液、採血針勿重複使用、血糖機需定期進行品管維護,建議每半年到一年要做一次質控校正,以確定血糖機及血糖試紙是否在品質控管範圍內(可以洽廠商售後服務部或詢問購買店家)。血糖機越精準 控制血糖越有利市面上的血糖機品牌眾多,如果血糖機不準確,血糖判斷錯誤,不僅會影響用藥量,還會使食物攝取判斷上也產生錯誤,如果低血糖誤判成高血糖,患者提高胰島素用量,嚴重可能造成病患嚴重低血糖而昏迷。因此,血糖機準確與否悠關性命,在標準上更應該要提高,除了須有衛生福利部許可認證以外,劉兆偉組長建議還要注意是否符合血糖機國際認證的 ISO15197規範。 何謂ISO15197?劉組長解釋,ISO15197是用於規範血糖機量測準確度,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建議血糖機的精準度的定義:「測量值之於標準值或實際值的一致程度」。對於血糖機而言,檢驗室的數值就是它們據以判定的標準。2013年版本的ISO15197規範對於血糖機有更嚴格的規範標準。因為與檢驗室相差的誤差值越低,對於血糖機監控血糖數值將越精準;2013年最新規範容許的誤差值是:當血糖數值≧100mg/dL時:±15% (比2003年版的20%誤差規範更嚴謹)當血糖數值<100mg/dL時:±15mg/dL然而ISO15197的測試規範不只單純看其誤差值,其測試方法也是有嚴格規範的,包括取樣必須有一定數量的血液樣本、同時須有各種不同血糖濃度的樣本進行測試、測試的血糖試紙需涵蓋不同批號等等要求,並非單純比較幾筆就可以對血糖機的準確度下定論的,如病人有疑慮可參考公開的測試結果, 而不建議自行比對單一數值而下評論。此外,劉兆偉組長也表示不建議同時使用多台家用血糖機,避免誤判血糖值變化。因為ISO的標準是針對家用血糖機與生化儀器的誤差要求,但並非針對血糖機與血糖機之間的誤差規範,且家用血糖機使用的目的是在於定期追蹤自我的血糖值變化,並加以調整自我的生活作息及飲食控制,因為血糖控制好才能避免併發症提早發生。

貪吃糖!當心皮膚皺紋、暗沉提早來報到

貪吃糖!當心皮膚皺紋、暗沉提早來報到#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專題報導)肌膚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年齡辨別的第一印象,若是擁有白皙無暇的肌膚,則能保持永遠的十八歲,反之,肌膚暗沉無光澤,甚至有一條條紋路出現時,外表年齡,很容易直接慘遭上調10歲以上,也因此,肌膚保養一直都是所有人最重要的課題,但只單單做好保養,卻忘記飲食的重要性,當心你也會越吃越老!尤其是「糖」,它更是肌膚的隱形殺手,因為在過去已有不少研究指出,愛吃甜食會導致皮膚老化、長皺紋、暗沉等,對此醫師也表示,糖的確卻會使支撐皮膚彈性的膠原蛋白受到破壞,長久累計下來,臉上就會產生細紋、皺紋。糖化作用 是加速身體老化的關鍵因素台大醫院皮膚科蔡呈芳醫師表示,過去關於糖與皮膚老化間的研究,大多皆與糖尿病有關,因為糖尿患者的皮膚較差、沒有彈性、膚色蠟黃,所以,為了解這兩者間的關係,各研究團隊才會往這方面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糖病患的皮膚之所以較差,主要與糖會造成「糖化作用」有關。所謂的糖化作用,指的就是糖分攝取過多,無法被消化代謝掉時,就會在血液、組織裡亂竄,並找蛋白質、脂質等附著,一旦附著上蛋白質進行糖化作用,就會形成AGES糖化終端產物,進而加速身體老化速度,並使得各種老化疾病紛紛上門,包括皺紋、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等。注意!25歲是肌膚的分水嶺一般來說,皮膚老化基本上可分為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而書田診所皮膚科徐家琪醫師表示,飲食也算是外在因素的一種,因為長期飲食攝取不均,就會使得體內抗氧化物質不足,進而增加老化速度,舉例來說,像現在愛吃甜食、愛喝手搖飲料的人越來越多,當糖分攝取過多時,就會使得蛋白質產生糖化作用,導致體內功能不正常,進而增加老化速度。所以,提醒民眾其實到了25歲後,肌膚就會開始出現分水嶺,此時就要開始注意飲食攝取的問題,以避免攝取過多空熱量,皮膚老化變快,明明只有30歲卻經常被誤人為50歲,而醫師也提到,在門診中她曾經遇過一位60~70歲的婦人,因為她飲食攝取正常,也有在運動,因此,她的皮膚看起來就像年輕人一樣。運動+抗氧化食物 助延緩皮膚老化若要延緩皮膚老化,讓自己看起來都很年輕,建議除了生活作息要正常、多運動外,也要多吃抗氧化的蔬果,讓自己體內的抗氧化力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上,如此一來,不管是誰都能維持Q彈可破的肌膚。

缺乏運動者 罹患糖尿病風險增4倍

缺乏運動者 罹患糖尿病風險增4倍#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網站指出,一般人的心肺耐力自25歲以後,每年約減少1%,因此到了75歲時,心肺耐力可能只有年輕時的一半。而缺乏運動者若又與經常運動者相比,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將會增加1.5~2.4倍,發生糖尿病的機率會增加2~4倍,得到大腸癌的機率則增加2至5倍。因此,據估計如果全民均從事適當運動,人口中因上述疾病而死亡的人,可減少三分之一,且養成運動習慣,不僅可減少疾病風險外,也可促進血液循環與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鬆症、高血壓、高血脂等,有益無害。每天只要15分鐘 就可邁向健康之路國民健康署自2002年起推動健走,希望民眾能把走路融入日常生活,建立健走、健身的健康觀念,每天健走15分鐘好處多多,除了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然而,健走時基隆市衛生局也建議,可運用健走口訣,「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來達到控制體重,並延年益壽的功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