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怕痛拒挨針 8成糖尿病患控糖意願低

怕痛拒挨針 8成糖尿病患控糖意願低#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近年來,國人糖尿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一路攀升,而糖尿病患者除了定期回診就醫,配合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按時吃藥控制血糖外,自我測量血糖也是一大控制的關鍵因素。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11年針對近6000名糖尿病患所做的品質監控調查統計,平均一天監測一次血糖,有落實做到的人只有17.5%,顯示糖尿病患對於自我血糖的監測觀念還是不足。自我監測必備品 挑選血糖機6要訣血糖機是病患自我監測血糖值的必備工具,但有些病患卻常因為扎針採血會痛,或採血量不足,一再浪費試紙,而導致患者在自我測量血糖上變的較卻步不前。而市面上血糖機種類眾多,該如何挑選適合的血糖機,以控制好血糖值呢?對此,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資深糖尿病衛教師林紋琴提出6要點,供糖尿病患做為參考:1 )採血部位/傳統多為指尖採血,但因較有疼痛感,現在也有除指尖採血外,也可採取指尖以外部位的血液,以減少採血時的疼痛感覺。2)採血針/可挑選愈細的針,或選擇血液量少的血糖機,及能調整深度的採血筆。3)試紙/由於試紙容易受潮、受熱而變質,因此選擇血糖機時,也應詢問試紙包裝與保存方式。4)記憶功能/許多病人無法確實記錄血糖值,可選擇有連續記錄時間、日期、血糖值的血糖機。5)自動調碼功能/建議可選免調碼血糖測試機,可在每次插入試紙後自動校正。6)個人需求問題/血糖機的選購最重要的是使用者需求,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針對不同需要而設計的血糖機,如病患為老年人,可考慮螢幕字體大、按鈕較大的血糖機,或是有語音功能的機種。平日血糖監測 可減少未來併發症糖尿病人除了飲食控制及多運動、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外;利用血糖自我監測,也能做為飲食、藥物的調整依據,且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進而還能降低因血糖控制不良所帶來的風險,如心肌梗塞、腦中風、洗腎、失明、截肢等併發症發生;過程中家屬的支持及醫護人員鼓勵,能增加病患本身控制血糖的意願。

年節大吃大喝血糖高!8成糖尿病患監控觀念不足 自我血糖監測不落實

年節大吃大喝血糖高!8成糖尿病患監控觀念不足 自我血糖監測不落實#糖尿病

(撰文/談雍雍)(圖片/優活健康網提供)(採訪諮詢/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資深糖尿病衛教師:林紋琴)近年來,國人糖尿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一路攀升;根據衛福部所公布2013年10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四,要比2012年上升一名。而糖尿病患者除了定期回診就醫,配合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按時吃藥控制血糖外,自我測量血糖也是一大控制的關鍵因素。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2011年針對近6000名糖尿病患所做的品質監控調查統計,發現第2型糖尿病使用胰島素注射病患,平均一天監測一次血糖,有落實做到的人只有17.5%,而使用口服降血糖藥者,平均一週監測2次只佔20.2%,顯示糖尿病患對於自我血糖的監測觀念還是不足。 人為使用不當常造成血糖誤差有些病患買了血糖機回家使用,發現自己驗的數據和醫院檢查結果有所差異,普遍會認為是血糖機不準,所以用沒幾次就擱置一旁。其實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機的操作使用觀念,也可能是造成數據不準的原因!因此,林紋琴衛教師提醒,以下是血糖機常見的7個人為問題:●操作方式錯誤/試紙沾取血液後插入血糖機、血糖機感應區有殘留血跡沒清潔乾淨、血糖機曾摔落過等,皆會導致血糖數據出現誤差。目前市售血糖機多數是先將試紙插入血糖機後,出現血滴符號再開始吸入血液,如果太快吸取血液則會無法出現結果或數據誤差。●血糖機、試紙未調碼/更換試紙時必須重新校正血糖機的編碼,部分新型的血糖機可自動校對試紙編碼(免調碼),而舊型的血糖機需要透過設定試紙編碼或插入晶片才能校正,但病人常會忘記此動作,因此,若編碼錯誤,恐會造成誤差。●採血量不足/試紙沒有沾取足夠的血液,將無法正確判讀;因此建議使用具有血液足夠才啟動功能或可以判讀血液量是否足夠的血糖機。●試紙未妥善保存/試紙打開後未關緊、反覆打開試紙罐或手潮濕時直接用手拿取試紙等。還有些人習慣將試紙存放於冰箱,認為低溫較能保存,但卻讓冰箱的水氣使試紙受潮。●試紙超過使用期限/試紙外盒打開後應於有效期限內使用完,以免長時間與空氣接觸而影響品質及量測效果,部分品牌盒裝試紙需於開蓋後3個月內用完,建議可於開封當天後在外盒寫上日期,以免試紙過期而不自知,或者選用防潮性較佳的試紙盒或單片包裝。●試紙包裝/有罐裝也有分50片、25片、單片等包裝。無論是幾片裝,都要注意有效期限,使用後應確認關好並妥善儲存,切記罐裝試紙不可分裝。●血糖機無定期維護 / 血糖機應該定期保養,包括外觀尤其是感應區的清潔、電池更換、6至12個月定期到原購買點進行品質管控,才能維持血糖機正常運作及準確性。 糖尿病患怕痛拒挨針 自我控制血糖意願低血糖機是病患自我監測血糖值的必備工具,但病患卻常因為扎針採血會痛,或採血量不足,一再浪費試紙,而導致患者在自我測量血糖上變的較卻步不前。而市面上血糖機種類眾多,該如何挑選血糖機,及降低採血的疼痛感,林紋琴衛教師提出6要點,供糖尿病患做為參考:1 )採血部位/傳統多為指尖採血,但因較有疼痛感,現在也有指尖採血同時具AST採血,AST採血即可採取指尖以外部位的血液,以減少採血時的疼痛感覺。但AST採血只能執行在空腹時、用餐之前及睡前。另外,採血部位應等酒精乾,而輪流採血部位可用乾棉球代替酒精棉壓住採血部位,亦是減輕疼痛的好方法。2)採血針/可挑選愈細的針,或選擇血液量少的血糖機,也可使用能調整深度的採血筆,採血深度愈淺,愈能減少採血時的疼痛。3)試紙/由於試紙容易受潮、受熱而變質,因此選擇血糖機時,也應詢問試紙包裝與保存方式,購買有防潮設計的試紙包裝較為理想。4)記憶功能/許多病人無法確實記錄血糖值,可能就需要有連續記錄時間、日期、血糖值的血糖機。且手寫血糖值紀錄可能發生寫錯、漏寫等情形,若有記憶功能,較能避免錯誤記錄。5)自動調碼功能/建議可選免調碼血糖測試機,可在每次插入試紙後自動校正,避免人手調校的錯誤,使檢測誤差率降低。6)個人需求問題/血糖機的選購最重要的是使用者需求,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針對不同需要而設計的血糖機,如病患為老年人,可考慮螢幕字體大、按鈕較大的血糖機,或是有語音功能的機種。平日血糖監測 可減少未來併發症糖尿病人平時自我健康管理照顧,除了飲食控制及多運動、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外;利用血糖自我監測,也能做為飲食、藥物的調整依據,而且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進而還能降低因血糖控制不良所帶來的風險,如心肌梗塞、腦中風、洗腎、失明、截肢等併發症發生;這過程中家屬的支持及醫護人員鼓勵,能增加病患本身控制血糖的意願。也提醒若遇血糖控制問題及執行血糖監測的疑問可至糖尿病照護醫療單位諮詢。想了解更多血糖監測知識,請至:http://www.abbott-freestyle.com.tw/

研究:多囊性卵巢症患者 較易罹糖尿病、憂鬱症

研究:多囊性卵巢症患者 較易罹糖尿病、憂鬱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女性常見的內分泌障礙,主要是由體質所引起,而日前有項最新研究指出,女性若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恐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精神障礙等嚴重疾病的風險,除此之外,此類患者也較容易因生重病而住院。罹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 入院接受治療率高2倍 該研究主要是針對在1997~2011年間,確診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15歲以上澳洲女性進行研究,共計2566名,結果經過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病住院接受治療的風險較高,其中包括糖尿病、肥胖、高血壓、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哮喘、壓力或焦慮、自殘、憂鬱症等。另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也較容易有子宮內膜異位、月經不規則、流產、異位妊娠等困擾,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若與一般人相比,入院接受治療機率將高出2倍,由此可見,在醫療上這類患者,需多加留意自身狀況,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學期刊》。

放小傷口不管 老婦竟要遭截肢

放小傷口不管 老婦竟要遭截肢#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王蒨茹/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可要多加當心自己的腳!一名已有七、八年糖尿病史的戴奶奶,腳拇趾原本好端端的,因一個小傷口,竟在三天內莫名變黑、持續惡化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立即就診後,醫師因擔心引發敗血症,竟建議最好截肢,讓她嚇得臉色發青,豈料一個傷口會演變成須截肢,所幸兒女積極諮詢更多治療方法,發現「足背動脈繞道手術」,以高壓氧治療、導入新血,即使壞死的拇指無法救回,成功「保足」。糖尿病患正確治療 保足好安心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環不好,常伴隨著神經、血管病變,導致血液供應不良、感覺功能日漸退化。不少患者因足部傷口不易癒合,感染潰爛或壞死,嚴重則易引發敗血症,恐面臨截肢的命運。但對患者來說,不僅造成身心受創、生活自理困難,對家庭與社會的影響也很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罹患糖尿病比例約2.8%,超過一億人為糖尿病患者;而在台灣,每年糖尿病諮詢門診治療多達150萬人;且近三成糖尿病患者易併發足部潰傷,一旦潰傷惡化,常伴隨出現骨髓炎、蜂窩性組織炎等病痛發生,最終得面臨組織壞死或截肢,對此,衛生福利部從90年開始於各縣市建立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提供糖尿病患者解決病痛疑難雜症,積極「保足」。衛生福利部呼籲,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位,二十歲以上罹患人口佔了百分之八,倘若無預防治療或控制病情,恐怕病痛引起的併發症,將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甚至造成醫療龐大負擔,糖尿病的防治療程應搭配醫師囑咐及生活作息改善,減輕病痛對生活帶來的負擔。

糖尿病患應定時血糖監測 避免引發酮酸中毒

糖尿病患應定時血糖監測 避免引發酮酸中毒#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阿源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某天因頭昏想吐,就醫後發現血液中酮體濃度過高,引發酮酸中毒,經急診室醫師施打胰島素後,阿源的症狀即緩解,出院前,醫師特別叮嚀他,一定要按時監測血糖、血酮及使用胰島素,以免酮酸中毒再度發生,引起生命的危險。醫師指出,在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酮酸中毒比例約達65%,酮酸中毒症屬於高血糖併發症狀,尤其是胰島素缺乏的糖尿病患,更要小心酮酸中毒發生的危險。酮酸中毒死亡率約5~10% 5大高危險族群需小心什麼是酮酸中毒?中山醫學大學設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宜瑱醫師表示,所謂的酮酸中毒是由於糖尿病患體內的胰島素不足,而無法分解利用葡萄糖時,體內便會以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造成過多的脂肪分解因而產生酮體,當血液酮體濃度越來越高,身體會發生頭暈、噁心想吐等症狀,嚴重可能會脫水,造成意識混亂、昏迷,統計顯示酮酸中毒症死亡率高達5~10%。楊醫師說,糖尿病引發酮酸中毒,其實就意謂著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臨床上發現,酮酸中毒高危險族群包含:1) 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及青少年。2) 使用胰島素幫浦的糖尿病患者。3) 當使用胰島素注射的患者生病、處於壓力,或遭感染、發生嘔吐時。4) 使用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忘記施打胰島素。5)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懷孕婦女:嚴重恐會造成胎兒的死亡。自我管理4步驟 糖尿病患不煩惱很多人都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尤其以酮酸中毒而言,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比率有65%之高,也意味著台灣糖尿病患多數血糖控制不佳的事實,楊醫師表示,糖尿病患有規律的監測血酮,除了可以減少急診及住院事件發生外,也可以幫助醫師快速辨別病患的病情;對姙娠孕婦而言,也可以降低胎兒早產及死亡率的發生。為此,楊醫師提供糖尿病患自我管理關鍵四步驟,1) 飲食:依照營養師的建議監控飲食。2) 運動: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以333為原則,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130下。3) 藥物:依照醫師的指示服用相關藥物。4) 監測:定期使用血糖機測血糖及血酮,一旦發現血酮值過高,可先施打胰島素,補充水分、預防脫水,若已經開始喘、噁心想吐時,就建議立即就醫。楊醫師也提醒,透過良好的飲食及定期的運動習慣,並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同時定期測血糖及血酮值,才是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

咖啡適量喝!降低皮膚癌、糖尿病風險

咖啡適量喝!降低皮膚癌、糖尿病風險#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咖啡,是國人近年來日盛風行的飲料,有多數人習慣早上起來喝一杯咖啡,下午精神不濟、想睡時也喝咖啡,晚上熬夜忙於工作,更少不了咖啡,因此,對於時常加班、容易疲勞的人來說,咖啡是生活中少不了的重要飲品,且關於咖啡對身體的影響,正反論述從來都沒有停過。每日4杯 可降低皮膚癌風險日前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期刊》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常喝咖啡的人,罹患黑色素瘤的機率,相對低於2成,但若喝無咖啡因的咖啡,則未見關聯。該研究主要是由耶魯大學公衛學院,針對近46萬名平均63歲的人,進行飲食習慣問卷調查長達十年,結果發現每天喝4杯咖啡以上者,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較少喝咖啡者低於2成。對此,研究人員表示,此結果仍處於初步階段,未來還需要更進一步分析。飲用不加糖咖啡 可降低糖尿病發生率除了可降皮膚癌風險外,其實過去也有許多研究指出,只要適量的飲用,包括心血管、糖尿病、記憶力等方面,都可以獲得改善及避免,舉例來說,美國先前針對第二型糖尿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喝咖啡習慣的人,罹患風險降低1成左右,但也要提醒民眾,雖然咖啡可能幫助體內提高基礎代謝率、減少糖尿病風險,但若含有加糖、奶精的咖啡,則可能會對健康出現負面的影響。骨鬆、失眠者 飲用咖啡要當心雖然多數研究皆指出適度飲用咖啡,對身體有正面的影響,但衛生局也曾提醒過民眾,對於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失眠、腸胃疾患等慢性病,過量飲用咖啡將對健康造成影響,因此,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300毫克以下為宜。

台灣高達65%第I型糖尿病患 曾併發酮酸中毒

台灣高達65%第I型糖尿病患 曾併發酮酸中毒#糖尿病

(撰文/Megan Chen)(圖片/優活健康網提供)(專業諮詢/中中山醫學大學設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宜瑱醫師)什麼!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酮酸中毒比例竟高達65%,比對岸中國大陸的41.7%還要高出五成多!酮酸中毒症屬於高血糖併發症狀,好發於血糖值高於250mg/dL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醫師指出,尤其是胰島素缺乏的糖尿病患,更要小心酮酸中毒發生的危險。阿源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某天因頭昏想吐,就醫後發現血液中酮體濃度過高,引發酮酸中毒,經急診室醫師施打胰島素後,阿源的症狀即緩解,出院前,醫師特別叮嚀他,一定要按時監測血糖、血酮及使用胰島素,以免酮酸中毒再度發生,引起生命的危險。糖尿病患引發酮酸中毒 死亡率約5~10%什麼是酮酸中毒?中山醫學大學設醫院新陳代謝科楊宜瑱醫師表示,所謂的酮酸中毒是由於糖尿病患體內的胰島素不足,而無法分解利用葡萄糖時,體內便會以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造成過多的脂肪分解因而產生酮體,當血液酮體濃度越來越高,身體會發生頭暈、噁心想吐等症狀,嚴重可能會脫水,造成意識混亂、昏迷,統計顯示酮酸中毒症死亡率高達5~10%。 楊宜瑱醫師接著說,糖尿病引發酮酸中毒,其實就意謂著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臨床上發現,酮酸中毒高危險族群包含:(1) 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及青少年。(2) 使用胰島素幫浦的糖尿病患者。(3) 當使用胰島素注射的患者生病、處於壓力,或遭感染、發生嘔吐時。(4) 使用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忘記施打胰島素。(5)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懷孕婦女:嚴重恐會造成胎兒的死亡。 測血液中含酮量相較尿液測試較為準確 身體中的酮體有三種類型:β -羥丁酸 (β–hydroxyburate)、乙醯乙酸(Acetoacetate)及丙酮(Acetone),在身體處於正常狀態下,β -羥丁酸及乙醯乙酸的成分幾乎是各一半,從尿液及血液都能測得酮體,但當酮酸中毒發生時,β -羥丁酸會高達九成的比例,這時候單靠尿液測乙醯乙酸就無法完整呈現酮酸中毒時的酮體值,楊宜瑱醫師說,加上尿液檢查因干擾物質較多,且為非量化測量,故測試結果會有相當誤差,還是建議以測血液中酮體的量較為準確,而目前測血酮不再只有透過醫院生化儀器,因其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知曉血酮值,利用血糖機可以立即測值比較迅速方便,只要糖尿病患在測血糖時發現有血糖值較高的現象(一般為250mg/dL以上),直接以同機換成血酮試紙測酮體反應,若測量出的血酮值過高(正常值為<0.6mmol/L),請至醫院與醫師協尋治療方式! 血酮監控好 糖尿病不煩惱很多人都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這句話可真一點也不誇張,尤其以酮酸中毒而言,台灣第一型糖尿病患發生比率有65%之高,比起鄰近大陸的41.7%,及澳洲的37.2%都高出許多,也意味著台灣糖尿病患多數血糖控制不佳的事實,楊宜瑱醫師就這麼說,糖尿病患有規律的監測血酮,除了可以減少急診及住院事件發生外,也可以幫助醫師快速辨別病患的病情;對姙娠孕婦而言,也可以降低胎兒早產及死亡率的發生。楊宜瑱醫師呼籲,「飲食」、「運動」、「藥物」及「監測」是糖尿病患自我管理關鍵四步驟,透過良好的飲食及定期的運動習慣,並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同時定期測血糖及血酮值,才是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1) 飲食:依照營養師的建議監控飲食。(2) 運動: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以333為原則,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心跳130下。(3) 藥物:依照醫師的指示服用相關藥物。(4) 監測:定期使用血糖機測血糖及血酮,一旦發現血酮值過高,可先施打胰島素,補充水分、預防脫水,若已經開始喘、噁心想吐時,就建議立即就醫。想了解更多血糖相關知識,請上:http://www.abbott-freestyle.com.tw/

治糖尿病新招!讓人尿出整杯「全糖奶茶」

治糖尿病新招!讓人尿出整杯「全糖奶茶」#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這營養過剩的時代,我國糖尿病患者始終居高不下,達兩百萬人左右,但隨著糖尿病藥物的相繼問世,現在竟有藥物能夠直接把血液中多餘的糖份,透過排尿的方式尿出來,一整天約可排出等同於一杯全糖奶茶熱量的糖份,除了能控糖之外,藥物機轉也讓人大感新鮮。治糖尿病新機轉 直接把糖分排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表示,目前全新作用機轉的降糖藥,最重要的是由抑制腎臟近端腎小管對於過濾出來的葡萄糖再吸收,使葡萄糖不再被回收至血液中,反而經由尿液排出體外,因而降低血糖值。此新發現的降糖機轉,經研究顯示,糖友服藥後,能夠每日自尿液排出的葡萄糖約為70公克(相當於280大卡熱量,等同於15顆方糖,或是一杯500ml全糖奶茶)。對於體重控制不佳或有高血壓疾病糖友而言,可望成為新的治療選擇。新光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醫師賴史明表示,糖尿病是一種因體內胰島素不足或作用不佳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綜合症,如果糖尿病沒有得到充份的控制,可能引起一些急、慢性併發症,嚴重的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衰竭等,此新的機轉研究,能延緩病患打胰島素的時間,還能幫助糖尿病友減重,只是此種方式,女性病患則要注意泌尿道的感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