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患冷熱感覺遲鈍 泡腳當心燙傷

糖尿病患冷熱感覺遲鈍 泡腳當心燙傷#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加上最近寒冬低溫發威,很多人都想在睡前泡個熱水腳來幫助睡眠,雖然泡腳對於活絡經脈、舒壓與放鬆消除一天的疲勞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糖尿病患者,就需要格外注意。基隆市衛生局指出,因為長期的血糖不穩,導致末梢神經病變,因此病友們對冷熱的感覺非常遲鈍,同時觸覺也不靈敏,常發生被燙傷了,也不自覺,演變成更大的傷害。泡湯細菌多  當心傷口恐感染因此提醒,冬日溫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要由家屬來試水溫;又如果是飢餓時血糖較低、或吃飯前後一小時、或過度疲累時,就最好不要泡腳。泡腳時間不可以太久水溫維持在30至40度之間較合適,而淨泡也不要太久以30分鐘為限。尤其不建議去泡溫泉,因為眾人泡的池中有許多細菌,一旦有傷口會造成感染。衛生局也建議,天氣冷其實多到戶外曬太陽,做好保暖的工作並適當的運動與補充溫開水這樣血液循環會較好。有時候也可以喝薑茶去寒,這都是不錯的方式。

食材醣類掌握好 糖尿病患飲食多變化

食材醣類掌握好 糖尿病患飲食多變化#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聖誕節快到了,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享受耶誕美食!營養師舉辦「聖誕飲食繽紛樂」健康講座,針對糖尿病患者設計控醣耶誕點心,並教導糖尿病患者挑選食材的小技巧,讓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心享用耶誕好料。成大醫院營養部柯玉珍營養師以食物模型做造型小熊吐司,再放兩顆葡萄乾當眼睛、一顆蔓越莓當嘴巴,完成後就是含醣類一份的點心。他解釋,大部分的糖尿病人適合每一餐主食類3份,每日水果2份及奶類一份。在這個份量內,可以自由變化食材設計耶誕餐點。海苔無醣份負擔少例如,可以將10公克的五穀七彩球,加入120cc的低脂鮮奶中,就成了含醣類一份有口感的點心。營養師也推薦買包壽司用、沒有調味的海苔,將海苔剪成耶誕樹的形狀,放在飯或粥上面,因為海苔屬於蔬菜類,沒有醣份,糖尿病患者吃起來沒有負擔,又可以利用吃飯時間感受濃濃的耶誕氣氛。更簡便的方法就是買幾個漂亮的碗盤,將一份水果的量,例如半根香蕉、一顆橘子或是一顆拳頭大的蘋果,切一切放入碗盤,就是美觀的水果餐。但柯玉珍營養師也提醒民眾要聰明選擇擺盤的食材,例如,栗子四顆(帶殼50克),或者果乾15公克、玉米粒4湯匙、或者地瓜55公克就含有醣類1份。同樣是一份醣類,可以依自己的胃口和喜好,做不同的創意搭配。 

腳底小傷口不理會 糖尿病婦差點喪命

腳底小傷口不理會 糖尿病婦差點喪命#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有糖尿病的民眾,若足部出現傷口,可別太大意,嚴重恐怕必須截肢!台中就有一名五十九歲的丁姓婦女,罹糖尿病長達十五年,近期雙腳突然發疼,友人建議到公園赤腳踩石子路,可獲得改善,不料婦人聽信,在走石子路的同時,不慎踩出小傷口,傷口竟然開始大舉擴散,滲出膿水,且左側腹股溝疼痛,她才驚覺不對,事態嚴重,前往醫院就診,經診斷竟是糖尿病足潰瘍併壞死性肌膜炎,所幸緊急處理,給予抗生素治療,才免於截肢或敗血症的噩運。全球每三十秒 一名糖尿病患須截肢小小傷口,豈料會差點截肢要命?臺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鮑卓璨表示,根據國外的研究,每4個糖尿病人,就有1個會發生足部潰瘍,其中八成是由糖尿病神經病變所造成。國際糖尿病聯盟於2005年的估計,全球每30秒鐘就有1位糖尿病人接受截肢。簡言之,糖尿病足的發生,是綜合糖尿病神經病變、周邊動脈疾病和足部感染的結果。台灣的資料也顯示,非創傷性截肢的病人一半來自於糖尿病。將近3%的台灣的糖尿病人,都有足部問題。因糖尿病足而必須住院治療的糖尿病人超過1%。其中約三成的病人必須截肢。同時,截肢後三年內再截肢的比例高達四成,因此,如何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以減少截肢的風險,對糖尿病人而言,是很重要的。鮑卓璨呼籲,建議每年至少接受1次徹底的足部檢查,以發現糖尿病足部病變相關的危險因子。

歲末年終聚餐多 糖尿病患血糖易失控

歲末年終聚餐多 糖尿病患血糖易失控#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每當氣溫下探時,有多數民眾皆會趁著補冬、聖誕節、跨年、尾牙、過年等機會,與親朋好友們聚會,但頻繁、不定時的聚餐,則會使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與體重,面臨嚴苛挑戰,且傳統的治療藥物,多會造成患者體重增加,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額外的體重增加會惡化胰島素阻抗性,並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血糖控制不良 恐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許惠恒醫師表示,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關鍵,但現代人飲食作息不規律及過多攝食,易導致血糖濃度過高,甚至超過腎臟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尤其上班族糖尿病患更難控制。所以,一旦如果沒有妥善控制血糖,恐會引發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臟病變等,嚴重者甚至必須洗腎。而在治療方面,許惠恒醫師表示,過去傳統的降糖藥物,多為幫助胰島素分泌或減少胰島素阻抗等機制,來增加糖份在體內的利用,因此,容易讓人發胖與造成低血糖。但食品藥物管理署在11月時已核准了一個排糖藥物,透過阻斷腎臟中主要葡萄糖再吸收的機制,讓身體每天從尿液排除平均約78克的葡萄糖到體外,達到控制血糖效果。腎功能指數低下者不建議使用雖然排糖藥物有助於減輕體重、血糖等,但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江珠影醫師提醒民眾要多喝水,因為此藥物是透過尿液排除葡萄糖,所以除了外陰部清潔需多加留意外,多喝水也才能將糖份排除以避免尿道感染,且對於腎功能指數eGFR低於45以下的患者則不建議使用。

足部照護10要點 糖尿病患避免併發症、截肢

足部照護10要點 糖尿病患避免併發症、截肢#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足部照護常被糖尿病患所忽略,因糖尿病所引起的神經功能退化,十分容易引致手腳麻痺,感覺遲鈍,常會因為一個小小傷口,處理不當產生細菌感染造成潰爛,嚴重時需要進行局部或下肢截除手術,以保性命。神經病變缺乏痛覺 糖尿病足易受傷為何會形成糖尿病足部的問題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護理科何璇護理長說明,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形成過程,是由於神經病變,缺乏痛覺預警使患者腳部容易受傷,常沒有發覺;以致沒有立刻作出適當的治療,由於血流不良受傷部位難以痊癒,加上細菌感染,侵犯深部肌腱及骨骼,導致截肢危險,因此糖尿病的患者應特別重視足部護理。糖尿病患常因神經功能退化,導致手腳麻痺,感覺遲鈍,所以當足部受損,也不容易察覺,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對足部作適當的檢查及護理,才可避免足部產生併發症,對此他也提供10個注意事項:1)控制血糖可降低神經傷害,所以血糖控制是預防足部病變的最基本要求。2)每天睡前檢視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是否有切傷、傷口、撞傷及紅點產生。3)洗乾及擦乾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及足間部位。4)定期檢查糖尿病患者的指(趾)頭,可以用鏡子協助檢查腳底以及足趾之間。5)剪指甲應以平剪的方式。6)不可以自行去除腳部的雞眼或硬皮,應尋求醫師協助。7)一旦發現腳上有異樣、有傷口或香港腳,馬上去看醫師,以免引起細菌感染潰爛。8)穿著合適的鞋襪,鞋子必須柔軟合腳,尤其是腳部有變形。9)穿鞋子之前要檢查有無異物,若視力不良,要請他人代為檢查雙足及鞋子。10)脫去鞋襪,將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在腿部支撐的情況下放置在一舒適的姿勢,使用健康足部檢查表,辨別足部是否有異樣情形。

才吃飽又肚子餓 當心是糖尿病前期症狀

才吃飽又肚子餓 當心是糖尿病前期症狀#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才剛吃完飯沒多久又肚子餓、冒冷汗,出現低血糖的情形,當心是糖尿病前期症狀!一名45歲的張先生,近來有手抖、心悸、肚子餓、冒冷汗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嗜睡甚至昏迷等現象。經醫師問診後,發現其症狀常出現在早餐後,約上午10到11點之間。經口服葡萄糖耐糖試驗後證實是葡萄糖不耐症,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的症狀、給予飲食建議及體重控制後,症狀有所改善。症狀常現於餐後4小時北市聯醫忠孝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鄭筆聳醫師說,糖尿病前期包含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不耐症兩種,都是血糖偏高但未達糖尿病的程度。好發在中年以後,但近年來因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改變,罹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一般人認知糖尿病都是高血糖,但在糖尿病前期時,有些人會出現餐後低血糖症狀。鄭筆聳醫師表示,餐後低血糖大多發生於糖尿病前期,常出現在餐後4到5小時左右。在治療方面,建議需做體重、飲食及生活作息控制,以降低惡化到確診第2型糖尿病的機會,同時也減少胰島素過度分泌造成低血糖。體重、飲食控制為首要飲食方面,應減少高糖份或醣類食物攝取,如糕點、糖菓、含糖飲料等加工過的精緻食物,可少量多餐或在正餐間補充些高纖餅乾。如還是不能減輕症狀,則需諮詢專業醫師,考慮使用降血糖藥物來延長醣類食物的吸收時間,改善餐後低血糖。 

他罹患先天性糖尿病 胰臟移植後幸運重生

他罹患先天性糖尿病 胰臟移植後幸運重生#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25歲的吳先生,在他1歲7個月時即罹患第一型糖尿病,23年來每天都必須施打四針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最近血糖卻經常忽高忽低,且一旦無預警低血糖,就會造成昏迷,危及性命,直到後來胰臟移植成功後幸運重生,現在終於能與正常人一樣,無須再仰賴胰島素,也可吃甜食、高熱量等食物。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石宜銘醫師表示,胰臟移植在台灣仍屬於較少見且困難度較高的手術,但對於第一型糖尿病患而言,卻是最可靠且能永久治癒的最佳辦法,因為只要長期控制不良或重度糖尿病,就會容易引起心臟病、中風、尿毒症、失明等併發症,進而提早結束生命。胰臟移植困難度高 但卻可避免性命受到威脅雖然胰臟移植雖然沒有心、肝或肺移植手術那麼迫切需要及危險,但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王心儀醫師表示,胰臟移植是屬於困難度高的手術,因為胰臟位於深層的部位,且較靠近組織,例如:十二指腸、大腸等,所以,在摘取的過程中就得耗費2~3小時,以技術來說算是比較困難。另外,當移植手術成功後,也要多加留意是否會有排斥作用,一但有出現排斥時,就得長期服用抗排斥藥,久而久之就影響免疫力,不過,對於4類型的病患而言,唯有透過胰臟移植,才能改善身體狀況,以避免隨時都有可能會引發生命危險:1)第一型糖尿病或低胰島素分泌患者,並有糖尿病合併症產生,如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心腦血管病變。2)第一型糖尿病或低胰島素分泌患者,常因血糖過低或過高而引發生命威脅者。3)第一型糖尿病或低胰島素分泌患者,因血糖控制不易產生求學、就業及日常生活困難者。4)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已使用胰島素注射治療,但胰島素注射量需少於1.5 單位/公斤/天,且合併腎衰竭已經或需要接受腎臟移植者。多數等待胰臟捐贈者 皆有併發腎衰竭臺灣目前等待胰臟移植的患者約有80到90人,而其中大部分待捐者都合併有腎衰竭,也必須等待換腎;但臺灣等待換腎患者更高達6000到7000人,面臨的困境是等待胰腎同時移植的待捐者,往往因一腎難求而喪失胰腎同時移植的機會,或只能被迫先接受胰臟移植。相較於歐美及日本有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能同時接受胰腎移植,臺灣的患者較為弱勢,由於臺灣胰臟移植手術已漸趨成熟,石宜銘醫師希望國家相關單位能考慮多重器官移植的好處,重新定位同時胰腎移植的優先次序,造福更多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高危險群!BMI大於24要當心

糖尿病高危險群!BMI大於24要當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的改變,全球糖尿病盛行率攀升,而在台灣糖尿病高居十大死亡原因的前五名,然而,通過篩檢發現的糖尿病患者中卻約有3~4成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主要是因為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易查覺。且有時患者只覺得莫名疲倦不適或體重減輕,而不一定有多喝、多尿、多吃等糖尿病3多的症狀,甚至有多數人是在產生慢性合併症後才開始就醫,如心臟血管、腎臟、眼睛和神經方面的病變。糖尿病前期者 做好飲食、運動控管可降低罹病率台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若有家族病史、糖尿病前期者(空腹8小時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者、年齡大於45歲、BMI大於24、缺乏運動、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曾罹患妊娠糖尿病、曾生產體重大於4公斤新生兒的女性等高危險群者應多加留意。此外,針對糖尿病前期個案以飯前血糖100~125mg/dl進行分析,若沒有執行飲食、運動、體重控制等健康行為,一年後演變為糖尿病之比率,男性為16.4%,女性為13.6%,相當於7人中將有1人轉變為糖尿病。健康飲食、生活 有助於遠離併發症產生為提昇民眾對糖尿病的了解,及自我照護能力以改善糖尿病的發現及控制,衛生局建議,應以個人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為目標,關心健康就要從生活中做起,透過健康自我管理,更深切體認糖尿病照護之重要,瞭解如何預防及照護,力行糖尿病防治並改善生活型態達到健康飲食、生活及控制體重等,讓自己遠離糖尿病及使已發現糖尿病患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