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導,47歲台語歌手葉勝欽於今年3月因罹患骨髓癌病逝,讓許多親友及粉絲都相當震驚。醫師就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其實相當常見,但因容易被誤會是正常老化或是其他慢性疾病,導致診斷不易,已提醒若出現5大警訊,就要當心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
近日媒體報導,47歲台語歌手葉勝欽於今年3月因罹患骨髓癌病逝,讓許多親友及粉絲都相當震驚。醫師就表示,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其實相當常見,但因容易被誤會是正常老化或是其他慢性疾病,導致診斷不易,已提醒若出現5大警訊,就要當心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
35歲M先生,過去無特殊疾病史,近來接受公司員工健康檢查,卻發現有血尿情況。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腎臟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醫師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兩側腎臟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水泡,診斷為多囊腎,俗稱「泡泡腎」。
當腎臟病患者進入到末期時,由於腎臟無法運作,因此須要有替代的方法來排出身體的廢物,目前主要的替代方式有兩種: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其中血液透析是將血液導到外部透析機器進行血液淨化;而腹膜透析則利用人體的腹膜作為半透膜,藉由進入肚子的透析液將身體過多的水分及代謝廢物進行移除。
63歲曾女士是長期洗腎的病人,最近洗腎完總感到呼吸喘、心悸、雙腿水腫,以為是洗腎時體內多餘水分沒能順利排除,調整了透析脫水量,也嚴格控制平日飲水量,不適狀況卻沒改善。經腎臟科醫師檢查排除各種因素後,懷疑是心臟問題,請心臟內科醫師會診後,檢查發現原來是缺血性心臟病。
25歲的小祿是一名工程師,平時工作壓力大、血壓高、常疲累,健檢報告有蛋白尿異常,但腎臟未萎縮,曾就診其他院所腎臟科醫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但在3個月前重感冒後,腎絲球過濾率(eGFR)自原本的80下降至50,進一步檢查更發現雙側腎臟腫大約11.5公分,更合併多種尿毒症狀,才趕緊希望透過中醫調理改善腎臟問題。
隨著COVID-19疫情因Omicron變種病毒而趨於流感化,大量居家照護指引的文章充斥坊間,居家常備藥中,能夠舒緩頭痛、喉嚨痛及肌肉酸痛等感冒症狀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成為近期搶手藥品。
蘇先生到中醫診所就診時,高興地拿出抽血檢驗報告並表示,自己的腎功能已獲持續改善,從最開始的腎絲球過濾率GFR是21,一直進步到這次的78,連腎臟科醫師都覺得很驚訝。腎臟科醫師曾向蘇先生表示,以往病患只要是慢性腎衰竭,都只會一直惡化下去,沒想到他卻竟然反而不斷進步。蘇先生也疑惑並想請教中醫,到底中醫是如何看待腎衰竭這種疾病的呢?
70多歲的林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因末期腎病,2年前開始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經過一段時間的透析過後,四肢皮膚起疹,乾燥搔癢無比,逐漸蔓延到身體各處,經診斷為腎病所致的尿毒性搔癢症。在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楊茲甯治療近半年後,林阿嬤食慾漸增、脹氣減輕、小便時已無灼熱感、下肢腫脹消退、身體各處的皮疹也逐漸痊癒,大大改善了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