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洗腎全身癢⋯竟是「尿毒性搔癢症」中醫教4帖藥方緩解症狀兼補虛

洗腎全身癢⋯竟是「尿毒性搔癢症」中醫教4帖藥方緩解症狀兼補虛#洗腎

70多歲的林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因末期腎病,2年前開始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經過一段時間的透析過後,四肢皮膚起疹,乾燥搔癢無比,逐漸蔓延到身體各處,經診斷為腎病所致的尿毒性搔癢症。在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楊茲甯治療近半年後,林阿嬤食慾漸增、脹氣減輕、小便時已無灼熱感、下肢腫脹消退、身體各處的皮疹也逐漸痊癒,大大改善了生活品質。

避免截肢!洗腎出現「下肢變黑、局部刺痛」就要當心

避免截肢!洗腎出現「下肢變黑、局部刺痛」就要當心#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李奶奶是多年的洗腎患者,原本就有的糖尿病、高血壓,也隨著腎臟功能差越來越難控制,每天的生活除了耗在洗腎室,也因為洗腎後體力透支整天在家休息,不外乎常常吃藥、打針、抽血檢查、洗腎,另外就是截肢。腎臟科醫師說,洗腎患者的血液循環差,血管也容易出問題,因此有很高的機率會有末梢血管病變,也就是末梢肢體壞死需要截肢的情形。李奶奶右腳已經截掉2隻趾頭,傷口好不容易照顧好,但是左腳足踝以下也開始出現膚色變黑、小趾側尤其明顯,經過心臟血管外科的血管手術,術後輔助使用血液循環藥物及低能量遠紅外線,也做過高壓氧治療,局部仍慢慢惡化。尿毒素超標!易致下肢血管病變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根據統計,每4個洗腎患者中,就有1個罹患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慢性腎衰竭、末期腎臟病患,雖然可藉由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維持一定程度的生理機能,但是洗腎終究無法取代正常的腎臟功能,病人血液中的尿毒素仍較常人高,而且無法正常地代謝鈣、磷、鉀等離子,都會增加血管病變的危機,這些異常的成分,干擾血管內皮前驅細胞的功能,進而影響周邊血管的再生能力,進一步會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另外,慢性腎衰竭患者,大多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這些也都是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也難怪洗腎患者的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會那麼多。蔡易昌說明,下肢動脈阻塞疾病,在中醫屬於「脈痹」的範疇,最早出現於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痹論》,也就是「血凝而不流」,並指出證見皮膚變色,皮毛枯萎,肌肉頑痺等。清代醫家何夢瑤所著的《醫碥.痺》提到「血脈不流而色變」,對脈痺提出了病機的闡述,並且指出「外感之風寒濕能痺,豈內生之寒濕獨不痺乎?」認為內生之瘀血、痰飲亦可致痺,而「死血阻塞經隧,則亦不通而痺矣。」使脈痹的各項理論更加全面。而慢性腎衰竭,也就是尿毒症的階段,中醫又稱為「關格」,「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腎病使體內血瘀、傷口難癒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已經明確指出:「瘀血不去,其水乃成」、「孫絡水溢則經有留血。」說明氣血不通的血瘀形成時,容易出現水腫相關的疾病。清朝醫家喻昌認為:「瘀濁占據,水不趨而泛溢,無不至矣。」說明腎病與瘀血有關,脾腎虧虛為本,寒濕外傷為標,會使人體出現氣陰兩傷,陽氣不足,寒濕入絡,血瘀不暢,氣血凝滯、經脈阻塞導致傷口難以癒合。蔡易昌進一步解釋,治療上,並不是一味以活血化瘀就可以解決問題,血瘀論述集大成的著名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氣血合脈》說:「氣有虛實,血有虧瘀。」認為氣虛、虛寒、陰虧、邪毒等皆可導致氣血凝滯而成瘀,故對血瘀的治療,不可單純逐瘀,應審證求因,辨證施治。推陳出新到今天,慢性腎臟病被認為以虛為主,因虛致實者居多,治療時應在補氣、溫陽、養陰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藥,另外會加上養血通絡的特別藥物,來針對下肢動脈阻塞疾病來做針對性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調理,李奶奶的足部膚色由暗黑轉為紅潤,局部的刺痛、脹痛感也逐漸改善,腳較有力、體力也變好了。回診時,兒子高興表示,媽媽最近不僅腳的情形進步很多,連帶的腎臟狀況也有起色,抽血檢查尿毒素降低不少,還有血鉀、血磷、血鈣也趨向正常,血色素也有進步,血管外科醫師也說,目前看起來已經不用截肢。(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腎臟差止痛藥別亂吃!醫警告:誤食「這成份」恐洗腎

腎臟差止痛藥別亂吃!醫警告:誤食「這成份」恐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電視廣告中常見止痛藥的療效宣稱,有的強調「不含消炎成分」、有的強調「有消炎才有效」,民眾疑惑到底要不要「消炎」呢?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科醫師黃耀宣解答,應視自己的身體情況,再來決定是否需要消炎,因為不同類的止痛藥副作用不同。黃耀宣舉例,一名65歲曾姓男子幾個月前因持續性頭痛,吃了女兒從日本買回來的日本製止痛藥,原本想說日本藥比較好,應該不會有副作用,沒想到本身就有慢性腎臟病的曾男,斷斷續續吃了1個月後,身體開始疲倦不舒服,就醫發現腎絲球過濾率竟從原本的28%降到10%,瀕臨洗腎,才嚇到遵從醫囑換吃別種止痛藥。延伸閱讀:止痛藥吃多傷身?藥師教你搞懂「這5點」就不怕吃錯藥有腎臟病,別亂吃「含消炎成分」止痛藥若吃的止痛藥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就會影響到腎臟。黃耀宣指出,因曾男原本就有慢性腎臟病,僅吃1個月腎功能就大幅滑落,換吃別類止痛藥之後,曾男的腎絲球過濾率才慢慢回到原有數值。黃耀宣進一步表示,許多民眾習慣自行到藥房買止痛藥,或是吃外國製的止痛藥,未先徵詢醫師或藥師,以致常吃出問題,甚至演變到洗腎的地步。他解釋,常見的止痛藥可分為3大類,除了第3類是醫師處方用藥,受到嚴格控管之外,另2類可在藥局買到。: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 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消炎、非消炎成分止痛藥,代謝方式不同乙醯胺酚是非消炎止痛藥,經由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阻斷疼痛傳導,緩解發燒頭痛,如普拿疼、斯斯,通常強調「不含消炎成分」,由於它會從肝臟代謝排出,因此有嚴重肝臟疾病者,應避免使用。黃耀宣補充說明,在美國含乙醯胺酚止痛藥服用過量,已經成為急性肝衰竭的首要原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則含有消炎成分,大多具有消炎、鎮痛、退燒等藥效,如阿斯匹靈(asprin)、布洛芬(ibuprofen)等,從肝、腎代謝,容易出現腸胃、肝及腎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會影響到腎臟。如該個案的曾男腎臟就大受影響,瀕臨洗腎,因此醫師馬上請他停吃日本製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另開乙醯胺酚止痛藥,3個月後腎絲球過濾率回到27%,才擺脫洗腎危機。 黃耀宣特別提醒,上述的3大類止痛藥,除了鴉片類止痛藥能止痛之外,另2類止痛藥也都有止痛效果,一般人只要不過量,服用後通常不會有大的副作用,很快就從身體代謝掉,若有肝腎及腸胃疾病者最好由醫師開藥,避免自行購買及服用止痛藥。

誤信密醫止痛藥、偏方消水腫⋯醫驚:救腎不成反洗腎

誤信密醫止痛藥、偏方消水腫⋯醫驚:救腎不成反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台灣洗腎病患發生率與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成為繼肝病之後的新國病。但醫師指出,會造成這種結果,原因除了多數人愛亂服止痛藥、血壓和血糖控制不良,造成腎臟功能變差進而洗腎等,其中還有一項,就是亂吃偏方草藥造成腎功能變差。秘製中藥粉、煮桑葚水⋯保養不成反傷腎33歲陳小姐患有12年糖尿病病史,過去她身體不舒服及頭痛時,都就近找密醫看診吃藥,由於秘製的「中藥粉」很有效,吃了就不痛,讓陳小姐的用藥劑量越吃越重,直到今年1月因很喘及下肢水腫就醫住院,檢查才發現腎絲球過濾率(eGFR)只剩4%,是末期腎臟病變,已被醫師要求洗腎。另一位患有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的劉老太太,先前自覺腳水腫,聽信偏方後採桑葚葉煮水喝,希望可以利尿消腫,以為喝草藥頂多沒效,對身體不會造成負擔,沒想到後來門診追蹤發現,已從中度慢性腎功能障礙變成重度慢性腎衰竭,經醫師勸告停喝之後,才慢慢恢復。衛福部立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殷正表示,台灣人愛吃藥,許多民眾更因求方便而找密醫治療,亂服偏方草藥及止痛藥,造成腎臟病甚至洗腎,發現病情惡化後恐得不償失。他指出,許多誇大療效的食品或是來源不明的藥物,透過各種網路資訊及銷售管道大行其道,成為戕害腎臟的殺手。藥物來源不明被誆信,恐傷害腎功能不可逆況且腎臟病在初期往往沒有症狀,民眾對腎臟病的病識感不高,不少人等到腎功能幾近喪失才發現,不得不洗腎,不但人財兩失,更會對代謝器官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性。陳殷正建議民眾,在面對無法求證的資訊來源時,應小心提防。彰化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煒東也補充,桑葚葉雖是很好的性寒平和中藥材,常用來治風熱感冒,但須經由醫師看診開立配方,不能食用過量。尤其許多腎臟病者,誤信偏方認為桑葚葉煮水喝有利於消水腫、解清熱,但其實多吃恐會傷腎、造成腎功能加速惡化。提醒民眾若有腎臟相關疾病,應先至醫院看診,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身病況的治療方式,才能避免洗腎淪為唯一的選擇。

高齡共病糖友險洗腎 破除用藥傷腎迷思 找回健康腎力

高齡共病糖友險洗腎 破除用藥傷腎迷思 找回健康腎力#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糖尿病齡20年的74歲陳大姐,因擔心用藥容易上癮或傷腎,長年未良好控制,過往飯後血糖幾乎都是高於200mg/dL,糖化血色素部分往常更是達9~10%(數值高於6.5%即為糖尿病)。至陳宏麟診所就診時發現腎臟已出現病變,腎絲球過濾率(eGFR)已剩30 mL/min/1.73 m2,若未即時介入,恐於2~3年內步入洗腎。雖已過早期黃金診療期,但經過醫護團隊加強其病識感的提升及破除患者迷思後,開始積極接受醫護人員團隊的建議按時服藥,腎臟功能及血糖控制都逐漸進步,拾回腎力人生。 糖友降血糖 更要及早預防腎臟病變 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表示,這位大姐是相當棘手的案例,患者一來到門診就發現糖尿病問題嚴重,腎臟也已經面臨病變。陳宏麟說明,之前來診所前不僅已出現蛋白尿,血糖也已需每天打兩劑胰島素才得以控制,已過了早期診療的黃金期。 儘管女兒也是從事醫療相關領域,但由於老人家自己住在鄉下,很難隨時叮囑。詢問過往醫療經驗,由於患者缺乏病識感的情況下,認為打針會上癮或者是吃太多藥對腎臟不好,有時連胰島素都沒有按照醫囑來進行施打,甚至有段時間還相信民俗療法自行抓中藥吃,因此病情一直沒有改善。 陳宏麟強調,腎絲球過濾代表著清除廢物的能力,腎絲球過濾率衰退到30 mL/min/1.73 m2表示腎功能已相當不好。如果仍然控制不良,腎功能可能每年以5~10 mL/min/1.73 m2的下降速度惡化,不出2、3年時間恐需洗腎。 由於個案已經面臨大小血管的病變,因此陳宏麟在治療策略上除以降血糖,血壓,血脂等等風險因子為目標外,更要同時考量保護腎臟及其他器官,以及連帶可能產生的大血管病變所導致更多併發症的危機。 遵從醫囑 搭配新藥 健康腎力新生活 所幸這位病患在來到保腎護心卓越機構認證的陳宏麟診所後,透過團隊專業的心腎風險資訊提供及積極衛教之下,鼓舞患者開始重視自我風險管理,於治療三年後,搭配糖尿病口服新藥控制並按時服藥之下,腎絲球過濾率已經進步,維持50~60 mL/min/1.73 m2,胰島素也調節至一天只要打一次,精神狀態因為血糖穩定而變好,人也變得更開朗。陳宏麟表示,為方便讓更多民眾取得衛教資訊,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也特別架設「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快找你的控糖好厝邊」線上衛教網站 (https://actonmrf.com/ ),除了能快速了解更多糖尿病相關風險預防知識,若有相關醫療需求,民眾也可於網站查詢最鄰近的認證機構診所諮詢。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迷思,認為吃藥或者打針對腎臟不好,但中斷醫療只會加速惡化,建議與醫生進一步討論個人的治療期待與腎臟保健目標,決定適切的治療計畫。陳宏麟提醒,除了要遵照醫囑,同時也要根據個人狀況聽從營養師建議做飲食調整與改善,才能讓身體變得更健康。 糖尿病患1/3都有心血管疾病,甚至有一半患者是因為心血管併發症而離世,而腎臟不好也會連帶影響心臟功能,故共病照護是很重要的環節。陳宏麟表示,目前糖尿病新藥已經可以能夠保護腎臟、心臟,不僅減少腎臟壓力、發炎、延緩腎功能惡化,也能降低26%心臟衰竭機率,新藥甚至可以排糖,提早使用對於糖胖症(糖尿病與肥胖共病)的治療有穩定體重的效益。 經過這次認真進行治療,陳宏麟發現這位大姐不僅都準時回診,也懂得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乖乖服藥。陳宏麟鼓勵患者,不要因為不了解病情而抗拒治療,只要找對方法配合醫囑,糖尿病也能夠維持生活品質、找回健康 更多基層診所與衛教資訊: 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快找你的控糖好厝邊 https://actonmrf.com/ 關鍵字: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腎病變、腎功能、蛋白尿、洗腎、診所、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

久倦、血尿⋯其實腎已壞!醫:不想洗腎先「做這件事」

久倦、血尿⋯其實腎已壞!醫:不想洗腎先「做這件事」#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女性病患臉色黯淡且長期患有嚴重腎臟病,慢性腎絲球腎炎的檢驗報告顯示,腎絲球過濾率(GFR)只剩下14。病患表示約30幾年前就發現自己有蛋白尿,定期檢查追蹤但症狀未有改善。後來血壓逐漸變高,血脂和尿酸數值也持續上升,雖有用藥控制,但後期卻開始貧血,醫師只能為她定期施打紅血球生成素。另加上降磷降鉀、防血栓藥物,藥越用越多,導致腎功能每況愈下,腎臟科醫告知若繼續惡化,就要準備洗腎。慢性腎絲球腎炎可能與免疫力不佳有關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慢性腎絲球腎炎,是台灣目前末期腎臟病(腎衰竭)致病因素第2名(第1名是糖尿病腎病變),雖然稱為「慢性」,但卻不可輕忽,目前臨床上慢性腎絲球腎炎的病因不明,被認為可能與免疫力不佳有關。各種因素引起腎絲球發炎、或是體內的免疫反應,抗原與抗體形成免疫複合體後,逐漸沉澱在腎絲球內,或抗體直接作用在腎絲球細胞抗原上,與免疫相關的補體活化,造成大量吞噬性白血球進入腎絲球內,引起一連串連鎖免疫反應,所形成之發炎症狀及發炎物質,恐破壞腎絲球結構。多好發且反覆發作於20~39歲青壯年期男性蔡易昌指出,慢性腎絲球腎炎可發生於不同年齡,且以男性居多,多發病在20~39歲青壯年期,常反覆發作;長期追蹤的結果顯示,腎絲球腎炎的病人有將近5成,經過5~15年後會轉變成末期腎臟病。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只有疲倦,等到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腎臟疾病警訊,可能已經惡化。目前腎臟科對於腎絲球腎炎的治療,一般是以利尿劑、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化學治療藥物等為主,依症狀治療水腫、發炎的情形;但因為致病因素不明,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所以用藥上也可能會持續破壞腎臟。腎臟病末期恐尿毒症,中醫以調理代償功能為主慢性腎絲球腎炎,在中醫屬「水腫」、「癃閉」、「關格」等範疇,病患的腎絲球過濾率只剩下14,當數值小於15時,就是第5期腎病變——尿毒症的階段。此階段腎臟剩下的功能已經很少,水分和毒素的代謝皆已出問題,全身的生理功能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到此時已進入中醫『關格』階段了。」蔡易昌解釋,「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中醫認為腎絲球腎炎,疾病特點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所以治療上必須要注意標本兼顧,依照每個人體質不同及臨床症狀不同,加以不同調理。蔡易昌說明,不同臨床證型的表現及症狀特點都不同,可以散風宣肺利水消腫,益氣固表補腎利水,健脾益氣滋腎利水,健脾溫腎利水消腫,滋腎清熱利水消腫,滋陰清熱固腎消腫,扶正固本化瘀瀉濁等加以治療調理。蔡易昌表示,目前病患即將進入第5期腎病變,本虛更會凸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存在濕濁毒邪,整體治療上更應偏重在本虛的調理,盡快讓身體的代償能力加強工作。而振奮脾腎陽氣為優先,配合調理氣虛血瘀的病證,邪毒的排泄則是放在後位。經過2個月的調理,病患精神恢復明顯,檢查的腎絲球過濾率也進步到19,身體的水分及毒素代謝亦勉強可以開始進行。在經過半年調理後,腎絲球過濾率更回到了26,已能暫時脫離洗腎危機。(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台灣洗腎發生率下降,需提早介入處方標準化

台灣洗腎發生率下降,需提早介入處方標準化#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人洗腎人數相當多,根據台灣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國內有9萬多人需定期洗腎,但慶幸的是,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行的2020年台灣腎病年報中發現,在經過年齡的校正後,腎臟透析發生率終於有下降的趨勢。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腎臟學科教授吳麥斯表示,一直以來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多為65歲以上、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及有家族病史的族群,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是重要的預防方法。 另一方面,台灣人的飲食豐富,蛋白質攝取普遍都過高,尤其近期流行減肥吃「生酮飲食」,對高危險群來說腎臟負擔很大。同時健身實施的高蛋白營養餐,也不適合所有人當作日常飲食。建議除了節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平時也要盡量少油少鹽。 腎病防治持續於偏鄉宣導衛教,落實轉介提早介入 同時擔任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吳麥斯表示基金會長期為落實疾病預防,除了日常衛教工作外,長年深入偏鄉提醒年長者注意三高警訊,更提供免費篩檢服務,協助建立通報機制協助追蹤。期望能夠補足常規醫療系統較難著力之處,透過提早介入與轉介,減少洗腎人口的發生。 嚴格落實醫療關鍵流程,減少透析與增加存活有成效 吳麥斯指出,目前台灣腎臟病人在進入醫療系統後都有相當嚴謹的治療流程,處方也相當標準化,台灣的作法不僅受到國際肯定,在回診狀況與具體延緩腎病、減少透析人數、增加存活率方面都有明顯成效。 吳麥斯說明,去年12月腎臟醫學會發表的CKDOD(慢性腎臟病之觀察性資料庫)初期研究結果,有別於嚴格控制篩選條件的臨床實驗,更能夠反映出真實世界的疾病數據,具有相當參考性,更重要的是可看出醫師所給予處方之病患遵從度,透過這樣的判斷,對於日後的精準醫療相當有幫助。「要整體改善台灣人的腎病,除了預防,遵從治療更是關鍵,未來要補強的缺口便是在回診後的病患執行度,以及預後的效果觀察。」 在遵照醫囑情況下,多數腎病都能獲得良好控制,但若有疾病感染、共病因素,或者不小心服用到腎毒藥藥物,也可能會突然間急速惡化,這也是為何要持續溝通防治衛教的原因。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有效控制惡化 在腎臟治療當中,非透析病患第5期健保有補助酮酸胺基酸治療,在國外研究中,也看到患者以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達到延緩洗腎或有效控制腎臟惡化的成果。吳麥斯強調,在腎臟治療當中,仍舊要依照個案依循關鍵流程診治,以酮酸胺基酸治療來說,患者必須要嚴格控管低蛋白飲食的搭配,才能夠真正達到效果。 看更多腎臟病衛教專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