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青春期想長高 應睡足8小時

青春期想長高 應睡足8小時#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俗話說:「一瞑大一寸」,老一輩常說小孩是睡大的,台灣中醫臨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每天晚上如果睡足8 小時,分泌生長激素的時間較多,當然也容易長高,而且最好在晚上 10 點到 11 點這段時間內入睡,白天睡的話效果差,因為白天會干擾睡眠的因素太多,如聲音、光線都會讓我們人體無法進入深層睡眠。生長激素並非睡著後馬上分泌,陳潮宗醫師也說,入睡後 80至120 分鐘才開始進入深層睡眠的「慢波期」,此時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每天晚上如果睡足8 小時則會經過 4至5 次的慢波期,分泌生長激素的時間較多,當然也較容易長高。但是,現代學生課業壓力大,常因念書熬夜,或是沉迷電玩而晚睡;據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調查指出,超過8成的15歲以上青少年,在晚上11點至凌晨3點後才就寢。中醫師陳潮宗表示,想改善此問題,可使用穀芽、紅花、黃耆,這些藥材能夠安定神經、幫助睡眠,非常適合壓力大的青年學子,此外還可以改善疲勞、增強記憶,且長時間久坐念書的學生族群,也可藉此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基因、營養、運動、睡眠 四大長高關鍵此外,學生因課業繁忙、用腦過度,容易有肝血不足的情況,中醫師陳潮宗建議,可透過滋陰養血的治療,改善睡眠障礙,其中龜鹿二仙能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不僅如此,還可以補充鈣質、刺激骨髓及造血,幫助青少年發育。中醫師莊順發也表示,小孩身高以基因、營養、運動及睡眠為主,只要好好掌握四大因素,想要高人一等並非難事,籃球神將林書豪就是最好例子,透過後天的努力,比推估中的身高多出近20公分。

樂閱讀/青春期少女經期生活8大守則

樂閱讀/青春期少女經期生活8大守則#青春期

健康的飲食是孩子吃對正確營養、養成好體質的關鍵,而要讓女孩在生理期間擁有好情緒、減輕疼痛,良好的生活保養更是密切相關。青春期少女注意做好經期保健,避開不該做的事,既能減少月經時的小麻煩,還能降低未來罹患婦女病的機率。• 守則1)生理期也要運動/平時培養運動習慣對增加骨質密度,刺激骨骼生長很有幫助,而經期間適當、輕鬆的運動也能促進青少女的血液循環,讓經血排出更順暢。• 守則2)正常作息、不熬夜/睡眠充足能使身體獲得充分的休息,過度勞累也是引發經期不順的原因。而且大部分的成長激素都是在晚間睡覺時分泌的,尤其在深度睡眠的時段分泌得更好。因此發育成長中的少女,每天睡覺至少要達到8小時,且最好在晚上10點左右就寢最佳。不過,學子們難免因為課業壓力而有必需夜讀的狀況,那麼就盡量不要超過11點才上床睡覺。因為晚上11點至半夜3點是身體肝經、膽經運行的時間。尤其是肝的經絡環繞子宮,肝的氣血虛耗會讓子宮機能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下,不但容易經痛,也提供了陰道細菌孳生的環境,引發陰道炎或尿道感染。• 守則3)壓力要適當排解/在升上國中之後,孩子必須面臨比過去生活更嚴峻的讀書與考試壓力,加上青春期「轉大人」的心理變化,讓這些緊張、焦慮的情緒容易產生「肝氣鬱結」(情緒鬱悶與肌肉緊繃)、「肝鬱化火」(情緒起伏大,加上火氣大與發炎)的現象,導致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素亂,出現經痛或經期不規則情形。• 守則4)動手寫月經日記/從女兒第一次來經之後,可教導她們自我記錄生理狀況。由於該階段的月經可能較不穩定,可以透過月經記錄了解有無異常,例如經期過長或是經血量過多等特殊狀況,以提早考慮是否就醫。• 守則5)陰部避免過度清潔/經期時外陰部以溫水擦洗即可,千萬不可以清洗陰道;更要避免使用鹼性清潔用品過度清潔,破壞在經期已非弱酸性的陰道環境,否則抗菌能力低的行經期陰道,將有搔癢不適或細菌感染現象。• 守則6)洗頭一定要立即吹乾/剛洗完頭時,頭皮毛細孔是打開的,沒有立即吹乾的話,水分會很快冷卻並停留在頭皮表面,產生寒濕停滯的狀況。行經期間免疫力相對低下,萬一再加上氣候不穩定、吹風之後,風寒就因此入侵,便容易發生感冒、頭痛現象了(少部分女性則會常態性的發生經行感冒與頭痛症狀)。另外,也要注意保暖,即使天氣炎熱也千萬不可用冷水洗頭、洗澡。• 守則7)經期洗澡採淋浴式/有人可能會想月經來時,躺在浴缸裡泡澡多舒服啊!但其實生理期的時候,子宮頸比平時呈現較為開放的狀態,髒污一旦進入子宮內,便會增加感染機率,所以洗澡還是採用淋浴方式為佳。• 守則8)不要縱容自己胡亂發脾氣/女孩子在碰到大姨媽來訪時,因為荷爾蒙的波動及身體變化,難免有情緒不佳的時候。不過青春少女可別因此放縱自己太過情緒化的反應,過於憤怒、抑鬱將會導致「肝氣鬱滯」氣滯脹痛的症狀,「怒傷肝」造成血行不暢、血瘀刺痛的病況,對經期不順反倒有推波助瀾的效果!(本文作者/施丞修)(摘自/10秒有感,按對穴位立即甩掉生理痛/台灣廣廈出版)

小姐腋下如何!不要再問好尷尬

小姐腋下如何!不要再問好尷尬#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夏天到了,汗流不止、腋下更散發出濃濃體味怎麼辦?香水、止汗劑通通用上,還是阻止不了、反而讓味道更加奇怪,一名20歲的妙齡女子就深受其害,不只被男友嫌棄、也嚴重影響人際關係。腋下有異味 重創人際關係台中童綜合醫院醫學美容中心接觸到這一起病例,年紀輕輕的劉姓女大生從國中起身上就出現過重的體味,經整形外科陳世宜醫師確診為狐臭,是因為腋下的頂漿腺過度發達而引起;醫師說明,當人體汗腺的頂漿腺所分泌出的蛋白質、脂質、糖分等物質和皮膚細菌發生作用,就會造成狐臭,不僅腋下有頂漿腺,會陰部、股溝、乳頭、乳暈、耳後等都有,但狐臭情形大部分出現在腋下。狐臭遺傳機率高 且女性多於男性狐臭和遺傳息息相關,若雙親其中一人罹患,那麼遺傳給子女的機率為二分之一,若父母親都有,子女機率高達四分之三;狐臭大多出現在青春期,且女性發生率高於男生3-4倍左右,因為女性生理期關係的影響,造成荷爾蒙起伏大比男性更容易有狐臭的情形,不只荷爾蒙、就連情緒也會使頂漿腺分泌更加旺盛,造成困擾。陳世宜表示,會來求診的患者都是因為狐臭影響到人際關係,導致自信心喪失,目前已有多種方式可解決問題,如傳統切除術、超音波溶脂、螺旋刀手術、施打肉毒桿菌等,可依病患的身體狀況和需求進行不同的治療方式;但必須注意的是,年紀太輕的患者,動手術解決狐臭的效果有限,因為青春期間,頂漿腺還會增長,病患可於青春期過後再進行評估治療。

樂閱讀/夏娃愛上夏娃 亞當尋找亞當

樂閱讀/夏娃愛上夏娃 亞當尋找亞當#青春期

男女相互愛戀,一般人總視為天經地義。至於男生愛男生或女生愛女生的愛情,到底又礙著了誰?為什麼同性相愛戀,就往往擔心被人發現、害怕曝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類成長過程中,不論男女,的確是會經過一段或長或短的「性別混淆時期」。而12到18歲的青少年,是身心最不安定的階段,在心理輔導上稱之「狂飆」期。那是情緒、心志最容易起伏波動,對自己、對他人最容易產生喜惡、憂愁的生命風暴期。盲目追隨流行的腳步,狂熱的投入各種偶像崇拜,常常也是青春個體無法擺脫的「罩門」,有人甚至會誤將「同性戀」當作某種「流行」,而懵懵懂懂跟人掉入另類的迷思。少年男女最在乎同儕友誼的認同感,由同性友情延伸到比較親暱的肢體語言,正是人格發展形成的摸索期:學妹因崇拜學姐的多才多藝,自以為「愛」上學姐;男同學因佩服某位男同學投籃命中率高,著迷地緊盯對方每個投籃的動作,甚至他跳動的肌肉、流汗的臂膀。這不過是情感嚮往的另一種投射作用,在友情與愛情的擺盪間,也就出現了如夢似幻的「假性」同性戀,跟真正的「同性戀」仍有段大差距呢!對青春紅顏的心靈來說,情感的深淺常因時空的轉換而改變,今日的戀情也許是他日的幻象,昨日的新歡快速成為明日的舊愛。我以為,青少年還是別把自己太早定位「同性戀」與否,如果身心深感困擾,務必求助信任的師長輔導,或找醫院「青少年兒童身心科」醫生諮商。親愛的爸媽:如果真的發現孩子有明顯的同性戀傾向,甚至察覺孩子除了排斥異性,還有具體的同性親密行為。身為父母的要不動怒、不懊惱哭泣為首要。跟孩子平心靜氣、好好地談心,才能開啟親子協商的第一扇窗。至於,是不是真為同性戀,還是要找公正、客觀、專業的精神科心理醫師會談,才較實際。(本文作者/陳美儒)(摘自/接住孩子的青春變化球/時報出版)

樂閱讀/一顆禁果的重量

樂閱讀/一顆禁果的重量#青春期

從杏陵基金會針對青少年性調查報告指出,臺灣地區青少年受訪者有49%在第一次性行為時,因為擔心對方以為自己是「老手」有預謀,因此大都沒有採取安全措施;初次性行為則從十年前的18.5歲降到現在的17歲不到。在事後避孕藥(RU486)未上市前,從內政部衛生署的統計資料來看,15到19歲未成年少女,每年為臺灣產下16000名嬰兒。年輕小媽媽生育小小娃兒,小爸爸沒有工作專業能力卻要養起小媽媽和小小娃兒;這樣小爸爸、小媽媽的天空,真教人憂心。原本該是年少多采歡樂的年齡,卻因為一時激情「性」起,意外懷孕而提早告別青春芳華,直接跳昇為父母,這就好似大小孩匆促牽著小嬰兒在高速道路疾行快走,多危險呀!17、8歲少男少女的身體、生理也許已臻成熟,可是心理往往還來不及配合,更何況這樣年紀的青春兒女,心情最容易起伏驛動,常常自己都控制不了情緒,更遑論要這樣的大男孩、大女孩,有耐心去安撫隨時哇哇大哭的小寶寶?在全球經濟低迷、失業率高漲的年代,17、8歲又能有多大的工作本領?有什麼能力賺取生活費、奶粉錢?但是,要年輕跳躍的心,對感情不存幻想,是不合人情也無法以外力阻擾的事。青少年男女就似正待成熟的青蘋果,在酸澀又透著微甘的日子裡。有愛有夢更不能少了理性智慧來醞釀,方才有真正芳香甜美的未來。性,是人類最古老的問題,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所謂的性知識,透過報章雜誌報導跟性有關的新聞,絕不等同於性教育。我以為正確的性教育,要從家庭開始。因此,身為青少年的爸爸媽媽,對愛與性的正確認知,可不能輸給孩子哦!「杏林基金會」曾對全臺灣2867個國小高年級生,和2698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顯示:五、六年級男孩超過五成有勃起的經驗,高年級女孩則有87%,胸部已經開始發育。月經和夢遺是孩童轉進青春期的一項重要象徵,而令人憂心的是,有將近七成男生不知道為何會夢遺;多數女孩也不明白初潮來臨所帶來的意義。在問卷中發現,超過80%的孩子,根本不敢跟父母談「性」,大部分父母也坦白表示,跟孩子談「性」有三怕:難以啟齒、怕自己知識不足、怕說越多孩子「性致」越高。親愛的爸媽:我主張父母要與兒女談性,可以的話,母親跟女兒、父親對兒子是最佳溝通管道。可以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教孩子從身體器官的認識到如何保護它。尤其要讓孩子學會拒絕別人的性騷擾、辨識「狼」人的偽善企圖。無論男孩、女孩,我們一定要教會孩子,保護珍貴的自己。  (本文作者/陳美儒)(摘自/接住孩子的青春變化球/時報出版) 

青春期孩子好憂鬱?郭書瑤帶頭「跑」出情緒風暴

青春期孩子好憂鬱?郭書瑤帶頭「跑」出情緒風暴#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青春期小孩好憂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青春期的孩子有九成會受大腦激素分泌與賀爾蒙影響,導致腦神經系統的紊亂,讓情緒或個性產生改變,或不喜歡自己,但情緒晴時多雲偶陣雨,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不代表患有憂鬱症。董氏基金會今(1)日邀請郭書瑤齊呼籲家長關注孩子青春成長期的情緒,避免憂鬱情緒累積變成病!郭書瑤表示,自己每天都有慢跑,覺得慢跑會讓自己放鬆,一天不跑就覺得不對勁。呼籲同學遇到問題或壓力時,要打開自己心房,多和朋友及長輩聊及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培養運動習慣,讓負向情緒有宣洩出口!詹佳真說,青少年時期,正在建立自我認同,情緒易衝動,培養運動習慣及感恩利他助人方式,能幫助自己更快樂、思考更正向。父母則需要留神孩子出現負向情緒,包含沒來由地不斷悲傷或易怒,喪失以往喜好與興趣、不明原因生理病痛、人際退縮、功課退步的時間長度與嚴重性,若發現孩子長期抑鬱、難以安撫,就應該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董氏基金會董事長謝孟雄表示,這幾年基金會的調查皆顯示運動有助於舒緩憂鬱情緒,因此與各界企業、學校合作樂動小將、樂動少年養成計畫,在校推廣運動紓壓,這三年來已有51所學校參與,超過13萬名學子、家庭響應,這學期起合併為樂動校園推動計畫,期待新的學期有更多學子因運動而受惠,遠離憂鬱困擾。(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乳房硬塊是腫瘤嗎?青春期女性別驚慌

乳房硬塊是腫瘤嗎?青春期女性別驚慌#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女性會因乳房有硬塊而感到恐慌,且有些青春期女性在發育期中,不乏有觸摸到乳房硬塊的經驗。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陳碧芳表示,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乳房硬塊並非是癌症,但因為乳癌愈來愈常見,有些人甚至會誤認乳房硬塊就是癌症,其實大部分是在月經來前二個星期,就會發現乳房腫脹,且摸到一些疼痛的硬塊,但是在月經來時,硬塊又會自動消失。這多是因為女性荷爾蒙的作用。醫師表示,最常見良性乳房腫塊是纖維腺瘤。纖維腺瘤的表面平滑、堅硬且會移動,但絕大部分無壓痛感。青少女罹患乳房硬塊被診斷為纖維腺瘤的比例約佔百分之80~90。典型的纖維腺瘤都是單側單發性,少數是兩側多發性,常被發現於乳房的外側上方位置。 纖維腺瘤觸摸起來的形狀,為卵圓形或圓形,與周圍組織界線分明、硬度適中,表面光滑,與皮膚並不相連,觸摸時不會有疼痛感,其生長緩慢,直徑大約在2公分以下,某些乳房纖維腺瘤會在青春後期便會自然消失。其次常見的乳房硬塊是「乳房囊腫」。一般俗稱為「囊泡」或「水泡」,屬於多發性,大部分觸摸起來有疼痛感覺,感覺上類似海綿,雖「纖維腺瘤」以及「囊腫」是青春期女性最常見可以觸摸的硬塊,但隨著月經週期的變化,或者逐漸發育成熟,有四分之一的纖維腺瘤會變小,而一半左右的乳房囊腫會消失。其餘良性的乳房硬塊,包括有因乳頭感染而形成的乳房膿瘍、脂肪瘤、外傷所導致的血腫。所以發現乳房有異狀時,千萬不要亂服成藥或胡亂猜測,應找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對於無法確定診斷乳房硬塊,除了定期追蹤檢查之外,最值得推薦的診斷工具就是乳房超音波掃描,由超音波掃描可以分辨出屬於實質性的纖維腺瘤,或呈現空泡狀的乳房囊腫,醫師根據超音波影像特性必要性,進行針吸細胞學檢查,或乳房硬塊切片組織病理檢查,是最直截了當而安心的乳房硬塊的診斷方法。

非老人專利!14歲就得青春期牙周病

非老人專利!14歲就得青春期牙周病#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牙周病其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一位14歲男童,因牙齒出現搖晃現象,由母親帶至牙科經診斷後證實為「牙周病」。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周病科主任吳金俊醫師指出,就他20年來牙周病科門診資料分析,患者初犯牙周病年齡層在10-20歲間者約佔0.2%。吳金俊表示,青少年或兒童牙周病的特性是疾病的進展極為迅速,短時間內即會造成嚴重的齒槽骨破壞;侵犯的部位初期多侷限於正中門牙與第一大臼齒,若未及早治療,往往會擴散到鄰牙;此類牙周病的感染源經細菌培養研究發現多與「伴放線桿菌」類細菌有相關性,有些醫學文獻報導則指該疾病與遺傳有關,患者的兄弟姊妹常出現類似症狀,推測是染色體上的遺傳基因異常導致白血球功能低落、免疫系統失調所致。吳金俊說,「青春期牙周病」的治療方式以去除感染源為主,只要及早治療,將牙根周圍遭細菌侵入的組織清創、牙根面整平,並視情況合併使用抗生素療法大多能將病情控制下來。他呼籲,牙周病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孩童換牙後若有牙齒過度搖晃、X光片顯示牙根提前吸收與牙周齒槽骨萎縮、乳牙過早脫落等現象時,應儘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