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

攝取過多的鈣 將導致腎臟和心臟問題

攝取過多的鈣 將導致腎臟和心臟問題#心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鈣一直被認為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骨質疏鬆症、經前期綜合症、孕婦孕期大多覺得需要好好補充鈣。甚至還有研究顯示,體內鈣含量低的人往往容易發胖,所以可多補充鈣。但根據最近發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國醫學雜誌》上的研究,體內攝取過高的鈣卻會導致腎結石,心臟疾病,及冠狀動脈硬化。(照片/翻攝自Medical Daily)因此,建議民眾每日攝取的鈣約1000毫克,但如果是9至18歲的青少年兒童,和孕婦或是在哺乳期間的母親,及51歲以上的更年期婦女和7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日攝取則可攝取1300毫克。     因為身體一次只能處理600毫克的鈣,過多的鈣質會跑到血液中,經過腎臟過濾最終由尿液排出,但這個過程中鈣質便會積累在腎臟內,導致腎結石。過量的鈣質不僅會造成腎結石問題,現在更出現心臟問題。牛奶是美國人最愛的飲品之一,也是大部分人認為的補鈣最佳管道,但問題是過多的鈣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不好的。因為過多的鈣會刺激心臟導致冠狀動脈硬化。雖然不是對每個人的健康都產生影響,但對心臟不好的人來說,卻會因此加重病情。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也建議,平常如需要吃含鈣的保健食品,適度就好。不然也可從天然食物當中攝取,包括堅果類、甘藍菜、黑芝麻、小魚干等都將是不錯的健康選擇。

心跳也跟著天氣走 氣候不定引心悸

心跳也跟著天氣走 氣候不定引心悸#心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五十五歲的高先生,最近常常沒來由心臟噗通噗通跳,且覺得心臟跳得很用力,用力到自己都能感覺到,他擔心是得了可怕的心臟病。其實,隨春天到來,氣溫變化快,陰晴不定,很多人都有心跳加快、心臟不適的感覺。這種自覺心臟跳動異常的不適感覺就是心悸,通常是心臟收縮太強、太快或心跳不規則所引起;多數是陣發性的,也可能是持續的。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劉中平醫師表示,心悸其實經常發生,但是大多數健康的人不會特別理會,只有一小部份的人會因此而尋求醫療的協助。除了非心臟活動性因素,如胸壁收縮或腸道蠕動外,大部分的心悸是因為心臟跳動速度、節律,及收縮力的改變引起的;心跳速率可能是真的很快,也可能是心跳速率正常但跳動不規律,甚至於心跳是完全正常的。有些人還可能合併有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盜汗等症狀。造成心悸最常見的原因即是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是心跳異常的一個總稱,包含了多種異常的心跳模式,可以是很快、很慢;可以是不規則的亂跳;也可以是許久才發生一次。有些心律不整是心臟本身沒有構造上或功能上障礙,單純是心律的問題。有些心律不整是因其他心臟疾病而引起,如冠狀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其他如心臟衰竭及瓣膜性心臟病也可能造成心悸。而非心臟性疾病所導致的心悸,則從發燒、甲狀腺機能亢進到藥物影響,以及心理方面的問題都有可能,例如焦慮、緊張及心身病等,都與心悸的發生有關,這類患者除了心悸之外,常會失眠及自覺全身多處不適。其他如飲酒、喝茶或咖啡等,也可能讓心跳加快,或造成心律不整而引起心悸。有些醫療上用於治療氣喘、鼻塞流鼻水的藥物也可能是造成心悸的元兇。劉中平醫師也提醒,因為有許多心悸的人,都被診斷成其他疾病,因此有心悸的症狀發生時,應留意下列幾點,是否感覺心臟跳動速度非常快且伴隨有胸痛、氣喘、頭暈、盜汗、血壓降低,甚至昏倒的情況,這通常意味著嚴重的心律不整,心悸發生時試著摸自己的脈膊,看一分鐘跳幾下、規律與否、是否會停頓,紀錄心悸發作的頻率、持續的時間,以及是否有誘發因素。

天氣忽冷忽熱 當心血管疾病發作

天氣忽冷忽熱 當心血管疾病發作#心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六旬的老翁,睡覺醒來突然中風了!」這是在寒冷的冬天及季節交替忽冷忽熱之際,最常見心血管疾病。由於人體的血液循環較差,加上能量及氧氣的需要量增加,便使得原本功能不佳的血管更加「滯礙難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自然也就跟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容易遺留身體功能殘障,造成生活自理及工作生存威脅,及整個家庭的負擔。阮綜合醫院 高血壓衛教師吳曄薰解釋,一般而言中、老年人最難逃這類疾病的糾纏,但隨著生活形態改變(運動量減少)及生活飲食的西化(高脂肪),有愈來愈年輕化的傾向。男性在45歲後要特別留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女性則因為有女性荷爾蒙可以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因此通常在停經後才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是動脈硬化的促成因子,因為血壓過高會促使動脈硬化,導致腦出血及腦栓塞;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的血糖偏高,會使心血管提早硬化,引發心臟、血管的問題。除了疾病因素外,家族遺傳、體質及肥胖等。膽固醇中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或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易形成血管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然而高密度膽固醇本身也具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因此提高高密度膽固醇,就保護了心血管。另外值得提醒的吸菸族,尼古丁已證實會加速血管粥狀動脈硬化。衛教師吳曄薰也提醒,藉由非藥物,控制生活中可被修正的危險因子,就能預防悲劇發生的可能;而平時應遵照醫囑定期服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均衡飲食,多攝取全穀物(如燕麥、糙米)、蔬果及富含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鮪魚、秋刀魚等;調整生活習慣,作息正常及避免肥胖,適當運動;秋冬、換季時節氣溫劇烈變化,早晚加強保暖,避免寒流來襲清晨戶外運動。

塗藥氣球擴張導管 下月起健保給付

塗藥氣球擴張導管 下月起健保給付#心臟

一般冠狀動脈狹窄於置入血管支架後,仍有再狹窄的可能,如果無法再置放血管支架,就必須再使用氣球擴張術處理,效果仍然不好時,則須以外科手術治療,需要全身麻醉及約略7-14天的住院時間,增加醫療成本及病患的負擔,健保局自101年4月1日將藥物釋放型冠狀動脈氣球導管納入給付,提供心臟科醫師治療支架內再狹窄病人之多一種選擇。藥物釋放型冠狀動脈氣球導管是在氣球擴張導管表面塗上一層藥物(例如紫杉醇),於氣球擴張時將紫杉醇黏附至原來置放的血管支架內壁上,由於紫杉醇有抑制血管壁組織過度增生的作用,可以改善血管內腔直徑與減少治療原生冠狀動脈病灶處的再狹窄。與單純氣球擴張術或藥物支架相比,能減少一年內之心血管事件再發率,其對於支架內再狹窄病患臨床療效良好。藥物釋放型冠狀動脈氣球導管未納入健保給付時,病人須自費使用,每組約6萬元,納入健保給付後,除了可以減輕民眾負擔外,還可以減少健保住院天數費用的支出,健保給付每組47,000元,因本項特材限血管支架內再狹窄≧70%之病人使用,預估每年受惠人數約2,000人。健保局呼籲,有心血管疾病之民眾需特別加以注意;平常飲食要清淡,少喝酒,多喝水,並控制體重,若有遇到問題時,請教專家醫師以提供協助,使民眾的健康獲得最大的保障。

心臟擴大呼吸困難肺外結核感染所致

心臟擴大呼吸困難肺外結核感染所致#心臟

明天是世界結核病日,在政府近年的努力下,結核病發生率從95年至今已降低了21%,但去年台灣還是有近一萬三千名新增案例。然而結核病可不只侵犯肺部,還有較為少見的肺外結核,由於症狀不明顯而難以診斷。感染科醫師提醒,如果有莫名的高燒不退、體重減輕及盜汗等症狀,都可能是結核感染,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王先生,今年五十多歲,年前因莫名的持續高燒,接連住了幾家醫院都沒改善,本來以為是鼻咽癌復發,到大林慈濟醫院急診時,胸部X光的心臟外觀擴大了一倍,後續檢查發現心包膜發炎嚴重積水,已壓迫心臟,造成呼吸困難等症狀。大林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賴重彰評估後,請心臟外科醫師進行心包膜切開術,將心包膜的積水引出至容積較大的肋膜腔,再利用導管引流出體外。術中並取下心包膜切片化驗,逐步排除癌症、自體免疫、細菌感染等病因。雖然未直接培養出結核菌,但高度懷疑是結核性心包膜炎,也就是罕見的肺外結核。王先生服用抗結核藥後,果然改善了積水問題,一個多月後終於康復出院。賴重彰表示,肺外結核的發生率僅有肺結核的九分之一,除了因少見而難以發現,另外就是疾病部位較難診斷,經常得透過手術取得組織樣本,而且病變處的細菌較少,較難培養出結核菌。此外,肺外結核的感染在全身都有可能發生,大多數不具有傳染性,除非化膿破出體表,才可能傳染他人。肺外結核的症狀不具專一性,和許多疾病的特徵類似,很難當做診斷依據,常得透過培養或組織切片證實,而藥物治療上則與肺結核大致相同。賴重彰提醒,對抗結核病會併用多種藥物進行治療,以減少結核菌產生抗藥性的機會,許多民眾嫌麻煩而不規律用藥,甚至擅自減少用藥,都可能讓結核病逐漸適應藥品,日後更難以治療。雖然服用抗結核藥物可能會有皮膚癢、食慾不振、肝炎等副作用,但仍應按時服藥,定時回診監測,並由醫師調整用藥,才能有效對抗結核病。

運動有助於心肺功能 但無法全面防堵

運動有助於心肺功能 但無法全面防堵#心臟

45歲的張先生雖已抽菸多年,但身材魁武的他,卻是個運動高手,籃球、棒球等樣樣難不倒他。日前卻在和朋友聚會喝酒時,突然出現胸悶等胸部不適症狀,友人大驚失色,手忙腳亂將他送到醫院,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經緊急施行心導管手術後才及時挽回生命。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江俊賢表示,運動雖有助於心肺功能,但仍無法全面防堵心血管疾病的發作。依據美國學者統計,二十歲以上族群有二成患有心血管疾病,但有一半以上的心絞痛病人第一次發作,就面臨到心臟停止跳動的危險,這些病人過去大多沒有心臟病史。其實,有心血管病史者在運動或是洗三溫暖過後,因為血流集中在全身末梢血管,心肌缺氧的情況會更嚴重;據統計,這些人跑馬拉松時發生猝死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十倍,發生猝死的族群中,心律不整是主要成因。江俊賢主任解釋,心絞痛和心肌梗塞間大多只是疼痛程度的差異,多數病人在出現心肌梗塞前,會有心絞痛症狀,且會隨著時間增加發作的頻率及嚴重程度。心絞痛的症狀是在出現悶痛症狀後,常會感到氣上不來,就像石頭壓在前胸一樣,不見得會有痛的感受,或是活動時會痛,但休息後就可以獲得緩解;心肌梗塞則是嚴重胸痛,有時合併有胸喘及盜汗現象,往往一痛就痛達三十分鐘,甚至痛到說不出話來,就算休息也無法緩解。心絞痛被視為心肌梗塞的前兆,多發生在心臟缺氧的情況不是很嚴重,病人會不時感到胸悶、胸痛,但若持續惡化,發生一條或多條血管阻塞,就可能會出現心肌梗塞急性發作,心臟無法供應全身正常的血流量,進而引發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死亡。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應立即就醫,有心臟病史者出現胸痛,含舌下硝化甘油無效時,應立即就醫。單靠運動無法全然防範心血管疾病,如果你有三高及抽菸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血管疾病還是有可能隨時找上你!

慢性腎臟病患 罹患心臟病機率增

慢性腎臟病患 罹患心臟病機率增#心臟

民眾可能知道一旦罹患慢性腎臟病後,若病情控制不良,將來可能需要洗腎!可是您可能不知道慢性腎臟病也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年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估計目前全國約有175萬位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圖為成大醫院提供)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在世界腎臟日(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四)前夕特別呼籲全國民眾重視慢性腎臟病防治,並提醒慢性腎臟病患,應做好三高之控制,以及減少鹽分攝取、維持理想體重及規律運動,以避免後續心臟疾病及洗腎之發生,護腎安心過一生!另依據國民健康局98年完成之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15歲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疾病的比例分別為36.6%、32.3%、17.3%及12.9%,高出一般民眾罹患三高之比率。但是,這群患有慢性腎臟病之民眾,是否會因此而做好自我健康照護呢?前述調查顯示近6成的腎臟病患者沒有量血壓,近7成的患者沒有測血糖,而飲食上有採行低鹽飲食比例的不到一半。另外在吸菸方面,仍有2成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每天在吸菸,與一般民眾之吸菸率(21.4%)無異,顯示腎臟病患者忽略了高血壓、高血糖與吸菸對腎臟的傷害,其採取自我保健的情況,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美國腎臟基金會(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NKF)的臨床照護指引(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指出:慢性腎臟病病患,不管原發病因為何,罹患冠心病、腦血管、周邊血管和心衰竭等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都會比一般人高。因此,所有的腎臟病病患都應該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應積極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身體活動量不足、低密度膽固醇(LDL)升高、高密度膽固醇(HDL)減少等。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除了戒菸、減少鹽分攝取、維持理想體重及規律運動之外,合併高血壓的患者血壓控制目標為<130/80 mmHg,合併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標為HbA1c<7%,合併血脂異常的患者控制目標為總膽固醇≦200 mg/dl、三酸甘油≦16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40mg/dl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130mg/dl。

心臟噗通噗通跳!感覺很恐怖

心臟噗通噗通跳!感覺很恐怖#心臟

「我時常覺得心臟跳得很用力,用力到自己都能感覺到,」五十五歲的高先生雙眉緊緊皺在一起,因為他最近常常沒來由覺得心臟噗通噗通跳,低頭看著長年跑業務,日夜應酬而發胖的身軀,坐在診間的他,聲音愈來愈弱,好不容易吞吞吐吐說,他擔心是得了可怕的心臟病。隨春天到來,氣溫變化快,陰晴不定,很多人都有心跳加快、心臟不適的感覺。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劉中平醫師說,這種自覺心臟跳動異常的不適感覺就是心悸,通常是心臟收縮太強、太快或心跳不規則所引起。多數是陣發性的,也可能是持續的。心跳速率可能是真的很快,也可能是心跳速率正常但跳動不規律,甚至於心跳是完全正常的。有些人還可能合併有胸悶、呼吸困難、頭暈、盜汗等症狀。心悸其實經常發生,但是大多數健康的人不會特別理會,只有一小部份的人會因此而尋求醫療的協助。除了非心臟活動性因素,如胸壁收縮或腸道蠕動外,大部分的心悸是因為心臟跳動速度、節律,及收縮力的改變引起的。劉中平醫師表示,造成心悸最常見的原因即是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是心跳異常的一個總稱,包含了多種異常的心跳模式,可以是很快,也可以是很慢;可以是偶爾跳一下不規則的,也可以是完全都不規則的亂跳;可以是經年累月都跳不規則,也可以是許久才發生一次。有些心律不整是心臟本身沒有構造上或功能上障礙,單純是心律的問題。有些心律不整是因其他心臟疾病而引起,如冠狀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其他如心臟衰竭及瓣膜性心臟病也可能造成心悸。劉中平醫師指出,而非心臟性疾病所導致的心悸,則從發燒、甲狀腺機能亢進到藥物影響,以及心理方面的問題都有可能,例如焦慮、緊張及心身病等,都與心悸的發生有關,這類患者除了心悸之外,常會失眠及自覺全身多處不適。其他如飲酒、喝茶或咖啡等,也可能讓心跳加快,或造成心律不整而引起心悸。有些醫療上用於治療氣喘、鼻塞流鼻水的藥物也可能是造成心悸的元兇。因為有許多心悸的病人,都被診斷成其他疾病,因此有心悸的症狀發生時,應留意下列幾點:(一)是否感覺心臟跳動速度非常快且伴隨有胸痛、氣喘、頭暈、盜汗、血壓降低,甚至昏倒的情況,這通常意味著嚴重的心律不整。(二)心悸的感覺是心臟連續快速的跳動或是突然、短暫的心臟強力收縮,間歇性的頓一下的感覺。前者可能是心搏過速,而後者通常是心臟早期收縮所引起。(三)心悸發生時試著摸自己的脈膊,看一分鐘跳幾下、規律與否、是否會停頓。 (四)紀錄心悸發作的頻率、持續的時間,以及是否有誘發因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