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

療癒情緒 護肝有5招!

療癒情緒 護肝有5招!#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憤怒、焦躁與眼睛疲累都是肝產生的問題。除了進行靜態及動態氣內臟之外,還可以採取氣內臟式生活,特色是要將「木」的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之中。1)     放下憤怒 /忍耐與焦躁的情緒會傷害肝,心情焦躁時,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找找煩躁的根源,發覺自己為何會憤怒的原因,是放下憤怒最有效的方式。2)    睡眠補肝 /焦躁情緒也是人感覺疲累時發出的訊號,這時候建議可以好好睡一覺。睡眠會使肝得到修復,也能把憤怒的情緒消化殆盡。3)    給自己一個擁抱 /壓力大容易暴飲暴食。手不自覺想伸向食物的時候,給很努力的自己一個擁抱吧,讓心停下來喘口氣。4)    冰敷後腦杓 /當體內的血液流量失調,過多血液上升到腦部,人會變得容易生氣。這時可以冰敷後腦及脖子部位,輕輕按摩頭皮,讓憤怒的情緒冷靜下來。5)    抱持感謝的心情 /生氣之前轉換一下想法,自己的生命都是因為身體裡的內臟努力運作才能活到今天,當感謝的心意傳達到內臟,就能由憤怒的情緒中解脫。「綠色食物」 可以淨血養肝當血液的狀態不佳,人會變得容易生氣,黃綠色蔬菜、海藻及發酵食品可以淨化血液,也有助於掃除憤怒,如:菠菜、綠葉蔬菜、羊栖菜、味噌湯。清爽香氣讓肝變清新適合肝的香氛是「清新」氣味,柑橘系列及香草的香氣能讓煩躁的心情沉靜下來。事先將香氣滲入手帕,焦躁的時候就拿出來聞一聞。如:柑橘、迷迭香、洋甘菊。觀葉植物 淨化空氣將「木」的要素融入生活,改善肝功能的效果會更好,擺放有土、木、葉元素的觀葉植物最適合,木製的傢俱也不錯。場所/森林、公園很疲累或容易遷怒別人的時候,可以到「木」附近放鬆一下,這種時候森林浴的療效比任何東西都有效。(本文摘自/「氣內臟」自癒按摩法/采實文化出版) 

不要壓抑 情緒讓人生更美好

不要壓抑 情緒讓人生更美好#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次,我讓全班體驗,請他們當下那一分鐘不能想著「海綿寶寶」,結果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做得到的人不一定是誠實的),尤其是我特別大聲地強調「海綿寶寶」時,後來,我又要他們一直想著「海綿寶寶」,不能被其他想法干擾,大部分的孩子也做不到,簡單的體驗結束後,班上展開了一番深入的討論。情緒自主 從變動回到不變「老師,那我們就這樣被情緒控制了嗎?」一個孩子問。「當然不是,我們還是有情緒自主權。」我說。他繼續發問:「那要怎樣去找到這個情緒自主權?」「從一直變動的情緒回到不變的本體。」我回答。「不懂!」孩子一臉疑惑。一直不變的就是本體於是,我給大家看了幾段「物換星移」的影片,問他們什麼東西在動,什麼東西不動。「星星在動,攝影師的位置不動。」有人回答。接著我播放海浪、雲朵、瀑布的影片,繼續問大家:「什麼會動?什麼不會動?」孩子們的反應很熱烈:「海浪會動,海岸不會動。」「海浪會動,觀浪的人不會動。」「雲會變,但天空沒變。」「水在動,人在橋上不動。」「對了!這世上有些東西一直在變,有些東西一直不變。如果情緒一直在變,那麼,一直不變的就是本體。」找回本心 可從情緒中抽離「怎麼回到本體呢?」孩子很好奇。「請問你怎麼會知道海浪在動?」我反問。「因為我看到了啊!」他回答。「對了,就是你站在原地清楚地看到了!所以,當你在看動態的水和雲時,就處在不動的本體,老師教的覺察,就是幫你們找回自己的本體,也有人說是本心、本來面目,一旦體會到了人有本體,就可以從情緒中抽離。」情緒不需要管理 只要接納一直不太贊同情緒「管理」,因為情緒不需要管理,也不需要處理,只要面對、覺察、接納就可以,當別人叫我們不要去想某件事時,我們反而更會想個不停,有時愈是努力要持續想著某一件事,卻愈不容易專注,情緒思維是不容易掌控的,不要希望去掌控它。情緒是變動的,也是人之所以產生變動的特質,有時很精采有趣,有時很可怕猙獰,但是讓它來讓它去,不要太放逸也不要太壓抑,那麼,情緒就是讓我們人生更美好的特質。(本文摘自/全班都零分:以自我覺察喚醒孩子的學習力/寶瓶文化)

想哭就哭 別做情緒的奴隸!

想哭就哭 別做情緒的奴隸!#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壓抑情緒,就是不容許情緒的升起和持續,比如從小,你想哭時,大人教你「不要哭」,你很生氣時,大人教你「不要氣」,你很害怕時,大人教你「不要怕」,你很痛的時候,大人教你「不痛」,你想大笑時,大人教你「不要失態」。放逸情緒 只跟著感覺走我們被教導成不要面對負面情緒,而直接跳到正面情緒,這就是標準的壓抑模式,但是,這種被壓抑的情緒不會因為被忽略就消失了,它會像心靈的毒素一樣留在體內,24小時毒害身體,比毒澱粉、塑化劑還毒,所以一些慢性疾病無法痊癒,大都和被壓抑的情緒有關,這些慢性疾病就是用來提醒我們該放下這種壓抑。放逸情緒,就是跟隨情緒、認同情緒,跟著感覺走,完全沒有其他選擇,比如愛生氣的人,容易謾罵別人不檢討自己,憂傷的人,習慣沉溺在悲傷中,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緊張恐懼的人,就一直強化所害怕的正當性,不肯跳出自己原本的慣性模式。覺察情緒才能達成和諧無論壓抑或放逸,兩者都是極端的情緒處理方式,都會使我們受情緒所苦。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是不壓抑又不放逸?當然有,那就是中道、平衡的「覺察」,覺察是慢慢輕鬆地接納情緒,承認情緒的存在,知道自己正處於何種情緒。也因為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所以不容易讓情緒主導我們,讓我們有了選擇權,不會過度去跟隨情緒,變成情緒的奴隸,比如「怒」這個字,就是「心奴」組成,覺察是接受我們的心,受與心就變成了「愛」,而覺察情緒,正是愛自己和愛別人最好的方法。(本文摘自/全班都零分:以自我覺察喚醒孩子的學習力/寶瓶文化)

修復大腦疲勞 睡6~7.5小時最佳

修復大腦疲勞 睡6~7.5小時最佳#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能夠幫助我們睡得好,並且有效奠定年輕體質良好基礎的睡眠節律,是健康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好幫手。睡眠分為「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以90分鐘為周期,重複4到5次,直到起床的時間。快速動眼睡眠,是為了讓身體休息所進行的淺層睡眠,即身體在休眠,但大腦仍處於活動的狀態。人體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工作,是修復精神。當身體處於休息狀態時,悲傷和憤怒等情感或精神壓力,都會變得舒緩許多。另一方面,非快速動眼期則是讓腦部充分休息的睡眠,人體在這個時期,進行的是身體的維修工作。在腦部休眠期間,調整腦部的神經迴路,修復皮膚及肌肉組織,強化免疫系統機能等等。非快速動眼期是比快速動眼期更深層的睡眠,但其中也區分為淺眠與深眠的時期。在睡眠的前半時間,以深層的非快速動眼期居多,後半則以淺層的非快速動眼期為主。(本文摘自/喚醒你的回春賀爾蒙,年輕15歲/大是文化出版)

孩子容易緊張、怕生?兒童焦慮症6大類型

孩子容易緊張、怕生?兒童焦慮症6大類型#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若你查閱《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你會發現焦慮共分為六種類型:1)廣泛性焦慮疾患。2)社交恐懼症。3)恐慌症。4)特定畏懼症。5)創傷後壓力疾患。6)強迫症。每種焦慮類型都需呈現特定的症狀和維持一段時間,才能確診,通常需維持六個月。六個月的持續時間可以防止一般人因為一時不順遂而被診斷為焦慮症。許多孩子會出現短暫的焦慮症狀,維持約幾週或幾個月,但是有些孩子在童年時會持續焦慮纏身。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出強烈的焦慮,即使只有一週,你可能會擔心孩子是否有焦慮症。不論孩子是否被確診為罹患焦慮症,我認為協助心懷恐懼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持續多久,他們感受到的恐懼都是真實的。身為父母,你必須了解孩子的恐懼,知道要如何協助孩子。焦慮的類型1)廣泛性焦慮疾患/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引起過分的、不實際的恐懼和緊張。2)社交恐懼症/對於日常社交活動感到強烈憂慮和自覺。他們的憂慮主要來自於害怕被人品頭論足,或是可能做出丟臉的行為,會被人嘲笑。3)恐慌症/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恐懼感突然一陣接一陣地襲來。恐慌症的其他症狀包括流汗、胸痛、心悸(不規律的心跳)及窒息感。4)特定畏懼症/對於某種物品或情境懷有強烈的恐懼,如蛇類、高度或是飛行,其恐懼的程度通常和所在的情境不成比例,可能會造成患者避開日常的活動。5)創傷後壓力疾患/某件創傷性或恐怖的事件造成的心理疾病,像是心愛的人突然逝世或是自然災難。創傷後壓力患者對該事件的記憶是充滿恐懼且無法磨滅,通常情感麻木。6)強迫症/患者因為不斷持續的念頭或恐懼,而進行某種例行儀式或習慣。這些擾人的念頭稱之為強迫性思考,而這些儀式行為稱之為強迫行為。舉例來說,對於細菌抱持非理性恐懼者,會不斷洗手。我與父母對談時,會幫助父母從大方向理解孩子的恐懼,而非只有依照《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診斷孩子患有哪一類型的焦慮症。我幫助父母理解哪些事物會觸發孩子的焦慮,如何幫助孩子控制恐懼。為幫助父母正確認知孩子的恐懼,我將焦慮分為兩大類:事件取向與人際取向的焦慮。這可幫助父母辨認觸發孩子焦慮的因素,讓父母能以簡單的方法協助孩子處理焦慮。(本文摘自/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有這麼多煩惱?/平安文化出版)

選舉症候群致焦躁易怒?3招調整情緒

選舉症候群致焦躁易怒?3招調整情緒#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周六就是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競選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許多民眾也因過於投入選情中,造成茶飯無心、焦躁易怒,或是睡眠困擾等狀況,也就是所謂的「選舉症候群」。心理師表示,民眾透過電視新聞、政論節目等大眾傳播媒體,接收選舉造勢沸騰的情緒,在短時間內經歷劇烈的情緒震盪,或出現不同意向者間的對立與敵意攻擊,容易引發後續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適。大千綜合醫院南勢分院心理科趙奕霽臨床心理師表示,選舉症候群的民眾可能會感受到選前焦慮、情緒過度高亢或易被激怒,選後部分人會因支持者落選導致失落、憂鬱或是憤怒的情緒;他表示,這些心理狀態亦會引發注意力難集中、心跳加速、胸悶、呼吸困難、血壓升高、暈眩、以及腸胃不適等生理症狀,並造成失眠與食慾不振等困擾,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攻擊他人或自我傷害等行為。趙奕霽提供3方法,幫助民眾調整情緒:1) 調整作息/規劃每日行程表,可適量但避免過度暴露在選舉氛圍中,睡前預留半個到一個鐘頭的時間關掉電視與網路,躺在床上透過腹式呼吸等方式進行放鬆,逐步改善睡眠品質。2) 培養壓力及情緒因應策略/可藉由日常養成嗜好或運動習慣、假日時多安排戶外踏青等活動、均衡飲食補充體內維生素與礦物質,這些方式都能讓體內合成腦內啡等激素,有助於提升身體的壓力因應系統。平日覺察到自己因選舉產生負面情緒,或與他人產生爭執時,可透過暫時離開現場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自己先平復情緒後再重新回到剛才的活動或討論。3) 適時轉換視野/單一視角容易造成資訊不明導致的不安與焦慮,建議可多瀏覽不同角度的意見與平衡報導,在資訊來源的選擇上亦可挑選評價較為中立,較少主觀評論而較多客觀事件描述的大眾傳媒進行閱聽,避免情緒過度渲染。在接收不同訊息前,亦可先多方求證,並列出正反方的優缺點,最好和最壞的結果、可能性及反證,讓自己對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避免因誤解導致恐慌與憤怒。趙奕霽臨床心理師提醒,親友適時的陪伴、提醒與開解也是讓人走出選舉症候群的良方;通常選舉症候群在選後多會逐漸緩解,若仍持續有憂鬱或憤怒情緒、飲食與睡眠的困擾、注意力維持困難,甚至覺得生活失去希望等狀況,或是出現焦慮、不安感受,伴隨胸悶、盜汗、心跳加快及腸胃不適等相關症狀,造成日常生活或社交上的困難時,可尋求精神科醫師與臨床心理師協助,以維護生活品質。

盡情享受人生的下坡路

盡情享受人生的下坡路#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經常可以聽到「人生在世,比起上坡的時候,要怎麼規劃下坡的生活可來得困難多了」的說法。的確,即使是同一個人的人生,充滿可能性和夢想、光芒四射的時期和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對體力和經濟等各種條件妥協過日子的時期,可能完全不同。但我的想法是「正因為如此,才要盡情地享受人生不是嗎」?我是生於大正時代的舊人類,在女人還無法隨心所欲過日子的情況下度過了青春年華。在10幾歲、20幾歲青春正盛、芳華正茂的年紀,卻發生了戰爭。戰爭真的是一個悲劇,因為丈夫和兒子隨時都有可能被一張紅紙帶走。在那樣的情況下,除非必要,否則我不想把事情看得太嚴重,總是告訴自己:「與其去擔心明天的事,還不如盡全力享受今天」、「鬱鬱寡歡也無濟於事,活得開朗一點還比較聰明」、「只能靠自己保護自己」。我這輩子經歷過各式各樣的逆境,好比大型的天災及家庭環境的不順遂等等。只不過,對於像是天災或自己身處的家庭環境,這種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改變的狀況,我也學會了不做無謂的掙扎,坦然接受現在就是這樣的時期,好好地撐過去。或許是與生俱來「最討厭扭扭捏捏、哭哭啼啼」的性格,讓我無論置身於什麼樣的狀況下,都能安然度過。如今,我身邊許多同年紀的人都很健康,看事情的角度也都比較從容、積極。而且因為彼此都有從日本最苦、最黑暗的時代熬過來的共同記憶,所以大家都有「再也不想經歷那種忍耐的時代了」的心情。從今以後,我也要和這些伙伴往前看、往陽光普照的方向前進,走在人生的「下坡路」上。(本文摘自/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三采文化出版)

研究:睡左側 起床比較愉快

研究:睡左側 起床比較愉快#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句成語叫「自作自受」,無論從字面上或引申意義來看,說得一點都沒錯。一個人睡在床的左側或右側,睡彈簧床墊或無彈簧床墊,蓋暖和的被子,或是房內開了一盞小夜燈,健康狀況都會隨之而不同。一些關於新生兒的科學研究顯示,只要讓寶寶仰睡而非趴睡,就可以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率。至於我們大人則要找出適合自己的睡眠姿勢,而且這麼做永遠都不嫌遲。一家英國的連鎖旅館針對三千名住客進行了一項調查,以得知睡在床的左側或右側,是否會對身心安適造成影響。結果顯示,睡左側的人,起床時心情較愉快、樂觀,也比較不緊張。根據數據,睡左側的回答者,有25%起床時,對人生有正面看法,睡右側的回答者則為18%。某些行為心理學家針對這點進行了研究,認為睡床左側的男性,生性善於保護他人,也比較實際;至於睡床右側的女性,生性則較浪漫多感。不過,這也與各地文化有關。在中國文化與風水研究中,睡在床右側與「陽」(責任與行動的同義詞)相連結,左側代表的是符合女性善感特質的「陰」。關於睡姿的問題,帶動了無數科學研究,而這些研究又徹底顛覆了醫學上的說法。幾十年來,我們都誤以為該讓寶寶趴睡,以避免寶寶因溢奶而窒息,時至今日卻已不同。所有醫生都建議要讓寶寶仰睡,因為這個姿勢能大幅減少新生兒猝死的風險。只要想想一個讓被子裹住的小寶寶,整個人陷進了過軟的床墊中,就可以明白,寶寶會有缺氧的危險。要是寶寶容易溢奶的話,可以在床頭下墊一大本厚重的書,使床墊微微抬高。我也建議有橫膈裂孔疝氣伴隨胃酸逆流的成年人,千萬別在餐後立刻睡覺,至少要等個2小時再上床。另外,喜歡在床上看電視的人,最好用兩、三個枕頭墊著,讓自己呈半坐的姿勢。瑞典的豪柏格教授針對癌症發生率與睡姿相關性進行研究,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對於某些癌症為何傾向於發生在身體的某一側,他感到不解,其中有兩種癌症尤其令他好奇,就是肺癌與皮膚癌。研究結果顯示,這兩種癌症發生在身體左側的機率明顯較高,於是他試著找出合理的解釋。過程中,特別令他驚訝的是,通常較少受到陽光曝曬的身體部位(已知陽光曝曬是誘發皮膚產生黑色素瘤的危險因子),罹患這些癌症的機率反而較高,就女性而言是大腿與臗部,男性則是軀幹。他並注意到,日本並沒有出現這種身體左右側的差異與黑色素瘤的不尋常分布。在其他的研究中,科學家觀察到床墊內的彈簧形成了一種電磁場反應區。但是日本人因為使用的寢具不同,並沒有這種現象──日式床墊是直接鋪在地上,並且從來不含金屬。科學家認為床墊的「彈簧」構成了一個電磁場接收區,而睡在上面的人便長期於夜間暴露在電磁場中。他們並認為這可以解釋為何身體的某些部位(男性是軀幹,女性是下肢與髖部),反而比受到陽光曝曬的部位,更容易產生黑色素瘤。法國良醫的健康真心話:電熱毯與子宮癌就連電熱毯這種日常用品,蓋久了也可能會影響健康。美國阿貝爾教授研究了電熱毯與子宮癌的相關性,結果令人意外。他指出,夜間持續用電熱毯超過二十年,罹患子宮癌機率較高。偶爾用電熱毯並不會有任何危險,不過,持續使用這種發熱保溫方式,還是會對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對於這種奇怪的現象,目前還沒有找到解釋的理由。(本文摘自/不吃藥,激活身體的自癒力/寶瓶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