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

炸雞、飲料4大類食物 恐成情緒殺手

炸雞、飲料4大類食物 恐成情緒殺手#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吃進以下列舉的食物後,會感到昏沉疲倦、腸胃脹氣、胃酸過多,或容易鼻塞、過敏,這些食物可能就是造成你情緒低落的慢性殺手。1)麩質食物避開原因/小麥是日常飲食中麩質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麵粉的主要原料。幾乎所有以麵粉製成的食物,包括麵包、蛋糕、餅乾、包子、饅頭、餃類、燒餅、油條、義大利麵、披薩、啤酒、三明治等,都含有麩質。許多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想將耳朵自動關上,因為這樣不能吃的食物太多了。「麩質」是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等一般穀類胚乳中的蛋白質。由於麩質蛋白在腸道內不能被完全分解成胺基酸,因此會引發人體的免疫排斥反應。不論你對麩質的過敏來自天生或後天,都會造成沮喪、煩躁等症狀。替代品/對麩質過敏的人可用米類、豆類、堅果、蔬菜等食物代替,或者選用標示「無麩質」的食物。2)乳製品避開原因/乳製品中的酪蛋白常是引起過敏的主因。因為酪蛋白在腸胃中不易被分解,當分解不完全的分子被腸壁吸收後,就會變成過敏原,過敏原隨著血液輸送至全身器官,造成不同的過敏症狀。發現自己對乳製品過敏的人,除了牛奶之外,起司、優格、奶油、冰淇淋都最好避免攝取。替代品/牛奶的替代品其實有很多,包括:豆漿(黃豆豆漿、黑豆豆漿)、糙米漿、米豆漿、椰奶、堅果奶(杏仁奶、腰果奶)等,其中又以新鮮自製的品質最好,可用豆漿機或是料理機協助完成。你可以使用室溫浸泡四小時以上的糙米、五穀米、紅藜、小米,搭配黃豆、黑豆做成的米豆漿,這可提供人體完整的必需胺基酸與不飽和脂肪酸,而且黑豆的蛋白質是肉類的兩倍、雞蛋的三倍、牛奶的十二倍,又不會含有酪蛋白、抗生素、生長激素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你也可以喝種籽奶(南瓜籽奶、亞麻仁籽奶),並依照個人口味與需求,搭配冷壓亞麻仁油或冷壓芝麻油,做成美味的拌醬或是點心。3)氫化油、反式脂肪、油炸食品避開原因/氫化油、反式脂肪、變性油脂(過度加溫的脂肪)對人體都是不營養的,長期食用會成為健康負債,引發身心病變。氫化油是部份用氫化處理過的植物油,其耐高溫可重複油炸、久存不變質、口感不油不膩,可大幅降低製造成本,讓食物比較酥脆、提高賣相,但在製造過程中,容易產生「反式脂肪」,增加對人體的危害。氫化油常見於各種包裝袋中的麵包、薯片、餅乾、人造牛油、速食麵、奶球中的植脂末、珍珠奶茶中的奶精、甜甜圈、爆米花、餅乾、冷凍披薩、冷凍甜點(蛋糕、幕斯、肉桂捲、罐裝食材)、炸雞、炸豬排、炸薯條、鹽酥雞、油條、洋芋片等食物中。反式脂肪則是「部分氫化植物油」所產生的非共軛反式脂肪。食用反式脂肪,會增加體內的壞膽固醇LDL和三酸甘油脂TG,也會降低好膽固醇HDL。此外,還會影響嬰幼兒與青少年的生長發育、誘發氣喘、糖尿病、過敏等疾病。但衛生法規是以人體能夠正常代謝的標準訂定,只要反式脂肪不超過百分之零點三就可以標示為零。這意味著,當你喝下標示「零反式脂肪」的一百毫升罐裝飲料,實際上卻可能喝進零到三克的反式脂肪。所以,惟有少吃經油炸、烘焙過的食物,或上述零食,才是降低反式脂肪攝取風險的根本之道。至於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新陳代謝症候群、肥胖症的人,本身代謝力就比較差,吃進反式脂肪更容易影響代謝功能。孕婦、哺乳中的母體、嬰幼兒,更不宜接觸到反式脂肪。我們身處高污染的環境中,生活壓力又大,本身代謝、免疫、自律神經系統都承擔著比祖先更沉重的負荷,而因為現代栽種方式的演變,天然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又逐年下降,造成消化系統與肝膽代謝系統的負荷過重,較西化的飲食方式更增加了這一代人罹患胃食道逆流、腸躁症、大腸癌、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的比例。即使現行法規仍標示某些油脂耐高溫、可用煎、炸、烤等方式料理,但高溫料理後的食物成分難消化,最好減少食用的次數,以免吃進一堆美食,卻對身心帶來潛在的病變。替代品/平時用餐,我們可盡量少吃或不吃油炸或高溫烘焙食物,避開變性脂肪、氫化脂肪、反式脂肪造成的風險。而需要用油烹煮時,應該選擇含單元性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冷壓苦茶油、冷壓橄欖油、或冷壓椰油這種健康的脂肪,並以低溫烹調或用水油炒,就能避免高溫氧化對自由基的毒害。若想增加食物風味,可以透過蒸、煮等低溫烘焙方式讓食物熟成,再用有機香草或香料調味,就可以滿足口腹之欲,又不會造成身心隱憂。4)含人工添加物的食品避開原因/為了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延長保存期限,預防食物腐敗,現代食品中添加了許多人工添加物,包括食用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劑、甘味劑、膨鬆劑等。雖然添加物很微量,吃一點不會對人體產生立即性的危險,但長期累積下來,仍會對身心造成不可忽視的問題。人工添加物不僅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還會對中樞神經造成影響,誘發憂鬱、過動、易怒、失眠、頭痛、學習緩慢,或是過敏反應。所以,平常飲食應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減少攝取加工過的精製食品。因為愈是加工、精製的食品飲料,加入人工添加物的比例就愈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工添加物食品,例如:醬油、罐頭、高湯塊、鹹味零食等含有味精;飲料、糖果、蜜餞、酸梅等含有糖精;標榜無糖的食品、飲料、口香糖等可能含有阿斯巴甜;酒類、脫水蔬果等含有亞硫酸鹽;醃肉、熱狗、火腿等含有亞硝酸鈉。因此,飲料、零食、速食、罐頭、調味醬、醃製品都最好少吃。替代品/這些零食的最佳替代品以冷壓植物油、天然海鹽或玫瑰岩鹽、新鮮香料等自製拌醬的食物,輔以正確的食用方式,如:細嚼慢嚥,讓消化系統可以分泌足量的消化酵素與輔助因子來吸收營養成分。另外,有機栽培的天然食物既營養,也能滿足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享受。(本文摘自/我也曾憂鬱/三采文化出版)

吃菠菜、不動怒 護肝自癒5大守則

吃菠菜、不動怒 護肝自癒5大守則#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憤怒、焦躁與眼睛疲累都是肝產生的問題。除了進行靜態及動態氣內臟之外,還可以採取氣內臟式生活,特色是要將「木」的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護肝自癒5大守則1)放下憤怒/忍耐與焦躁的情緒會傷害肝。心情焦躁時,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找找煩躁的根源,發覺自己為何會憤怒的原因,是放下憤怒最有效的方式。2)睡眠補肝/焦躁情緒也是人感覺疲累時發出的訊號,這時候建議可以好好睡一覺。睡眠會使肝得到修復,也能把憤怒的情緒消化殆盡。3)給自己一個擁抱/壓力大容易暴飲暴食。手不自覺想伸向食物的時候,給很努力的自己一個擁抱吧,讓心停下來喘口氣。4)冰敷後腦杓/當體內的血液流量失調,過多血液上升到腦部,人會變得容易生氣。這時可以冰敷後腦及脖子部位,輕輕按摩頭皮,讓憤怒的情緒冷靜下來。5)抱持感謝的心情/生氣之前轉換一下想法,自己的生命都是因為身體裡的內臟努力運作才能活到今天。當感謝的心意傳達到內臟,就能由憤怒的情緒中解脫。「綠色食物」可以淨血養肝當血液的狀態不佳,人會變得容易生氣。黃綠色蔬菜、海藻及發酵食品可以淨化血液,也有助於掃除憤怒。如:菠菜、綠葉蔬菜、羊栖菜、味噌湯。清爽香氣讓肝變清新適合肝的香氛是「清新」氣味。柑橘系列及香草的香氣能讓煩躁的心情沉靜下來。事先將香氣滲入手帕,焦躁的時候就拿出來聞一聞。如:柑橘、迷迭香、洋甘菊。觀葉植物 淨化空氣將「木」的要素融入生活,改善肝功能的效果會更好。擺放有土、木、葉元素的觀葉植物最適合,木製的傢俱也不錯。場所/森林、公園很疲累或容易遷怒別人的時候,可以到「木」附近放鬆一下。這種時候森林浴的療效比任何東西都有效。(本文摘自/「氣內臟」自癒按摩法/采實文化出版)

不安、憤怒 6大現象辨別網路成癮

不安、憤怒 6大現象辨別網路成癮#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漫長的暑假是學生使用網路的高峰時期,根據台灣網路成癮調查,國、高中生網路成癮的比例超過20%,也看到越來越多學生因沉迷網路遊戲而影響學業、家庭和人際關係。網路成癮3影響:人際、健康、時間衛福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吳孟寰醫師表示,許多青少年每天沉迷於網路遊戲,除了缺乏學習動機外也衍生的網路使用問題如:人際孤立、身體健康受損、時間管理上都受到負面的影響,而諸多生活事件皆慣以虛擬角色及遊戲設定攻擊模式回應,且被迫停止使用電腦時時會有不安或憤怒的情緒等。所以當出現以下6大現象時,家長應當心孩子可能有網路成癮的問題:1)一回家或一有空時就守在電腦前上網2)在無法上網時會出現焦慮、不安、情緒低落或發脾氣情形3)上網時間越來越長,上床時間越來越晚4)越來越不想和同學出去或從事其它休閒活動5)白天精神越來越差,上課無法專心、頻打瞌睡6)功課變差,寫作業變得草率,上學拖拖拉拉合併憂鬱症、焦慮症比例高吳醫師也提醒家長,更需要注意的是背後的問題,因為網路成癮的個案也有很高的比例合併憂鬱症及焦慮症,這類的個案常有對社交情境畏懼、對批評過度敏感、對自我負面的評價、對事物提不起興趣等情況,嚴重者也會出現無價值感、對未來沒有希望和自殺的意念。所以,吳孟寰醫師建議,家長在暑假可採取的策略包括:一同規畫上網時間,設定休息時間。另外,也可與學校老師聯繫,了解孩子在校人際相處情況。如果孩子因限制網路使用路的時間而有明顯焦慮、憂鬱症狀、自殺意念,或是與家人嚴重衝突,建議至醫院身心科門診接受評估與治療。

研究:睡覺助大腦排毒 可穩定情緒

研究:睡覺助大腦排毒 可穩定情緒#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了將大腦維持在最佳狀態,對身體來說,是一個既耗時又複雜的大工程。大腦細胞會不斷製造出一種「有毒的廢物」,如果這些廢物不斷累積,便會干擾你的思考、行為與心情。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身體會定期透過大腦組織,釋放一種特殊的液態清潔物質,叫做「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腦脊髓液能清除不需要的廢物,並把它們運送到肝臟進行解毒。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的神經科學家,最近剛做出一個重要的發現,能說明睡眠在這個重要的廢物清除過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這群研究者以老鼠做為研究對象(老鼠的腦與人類的腦相當相似),把一種特別的螢光劑加在CSF中,然後用一種高級掃描儀,來觀察當老鼠醒著與睡著時,體內的CSF有何變化。研究發現,當老鼠睡著時,腦細胞會縮小,而細胞之間的空隙會多出百分之六十左右。這使得CSF可以快速地在腦細胞之間流動,並且極有效率地把毒素清掃乾淨。這個做出重要突破的研究因此認為,當人們入睡時,大腦能更有效率地清除白天累積的毒素。相反地,如果睡眠不足,這些毒素就會滯留在大腦中,於是就會產生頭昏腦脹、暴躁易怒的感覺。(本文摘自/睡眠學校/三采文化出版)

不吃冰就不會經痛?小心是情緒影響

不吃冰就不會經痛?小心是情緒影響#情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經痛不是一種病,但痛起來簡直要人命!生理期總是許多女生的噩夢,看著其他人吃冰享受的模樣,自己卻不論怎麼節制,下次生理期依舊痛得哭天喊地,對此醫師表示,預防經痛,需要對症下藥。經前症候群嚴重 恐是肝氣鬱滯造成康華中醫診所林沛賢醫師表示,經痛有分為脾虛、腎虛、肝氣鬱滯等原因,如果每次經痛必定還會拉肚子,則屬於脾虛型,平時飲食需要多注意,少吃冰冷食物並且多運動;若生理期比較容易腰痠者,則是腎虛型,就必須透過藥物治療,或是中醫針灸的方式才能改善;另一是肝氣鬱滯型,此類型女性經前症候群特別嚴重,若肝氣嚴重鬱滯的人,可能會附帶小腹(肚臍下方)兩側疼痛的情形,平時應少吃冰冷、刺激性的食物,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情愉快。四神湯不是人人適合 脾虛型才有效為了讓女性能夠更確實做到生理期前後的保養,林沛賢醫師特別解釋不同類型的經痛,在生理期前以及生理期後應該選擇哪些食物。1) 脾虛型/在經期前一週,必須吃溫熱的食物,保持生理期前、排卵期後的高溫期;月經結束後,則可以吃比較潤的食物,例如、紅棗、白木耳、枸杞等,會拉肚子的人也可以喝四神湯,但要記得四神是山藥、芡實、蓮子、茯苓,但有些人會誤混入薏仁,其是偏涼的食物,小心造成反效果!2) 腎虛型/在月經前,需要活氣血,可以喝補腎湯,醫師特別提到,杜仲、牛膝、續斷各兩錢,煮成排骨湯,就是簡單的補腎秘方囉!而在生理期過後,則可以喝桂圓紅棗茶,因為腎虛的人體質本身就比較寒,所以不需要擔心會有太過溫補的問題。3) 肝氣鬱滯型/此類型的女性,在高溫期體溫已經很高,身體較燥,只需要記得,勿吃刺激性食物,包括,辣、炸、烤、冰冷的食物等。另外,許多女性不知道自己的痛經屬於哪一類型,不確定能使用哪個方法,林醫師表示,四物加上枸杞,是各類型都能服用的補湯,四物指的是當歸、川芎、熟地、白芍這四物,在生理期過後喝能夠滋陰,但還是建議民眾就醫,找出正確的原因,才能夠更正確對症下藥。

生活職場壓力大!7技巧避免情緒爆衝

生活職場壓力大!7技巧避免情緒爆衝#情緒

處方1)深呼吸法。當對方講到某一點激起我們的憤怒時,反應時間其實很短,調整呼吸可說是最快速降低憤怒的作法。腹式呼吸,就是一個很有用的方式。若你還不熟練,可以直接運用深呼吸法。深呼吸指導語:讓自己的呼吸變得深、變得長。用鼻子吸氣,內心慢慢數「吸、一、二、三」,用微張的嘴巴吐氣,內心慢慢數「吐、一、二、三、四」。讓呼氣的時間拉得比吸氣長。請你維持微張的嘴形,讓壓力從耳朵進來,從嘴巴出去。別緊閉嘴唇,累積壓力。不管遇到什麼事,只注意:讓自己每一次的呼吸,都是深長的。連續做十分鐘。處方2)暫時隔離法。當發現自己變得憤怒,馬上告訴自己:「停下來!」接著,不管是在什麼場合,請你藉故盡速離開現場。去上洗手間、用冷水洗個臉、再喝杯水(最好慢慢喝個500c.c)、出去透透氣,半小時或一小時後再回來,處理面臨的狀況。「尿遁法」也是一種智慧。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尿遁,是劉邦參加「鴻門宴」。《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當時,張良提醒劉邦,項羽似乎有暗殺他的企圖,劉邦就推說要出去尿尿。絕的是,劉邦對隨扈樊噲說:「我現在出來了,但還沒跟項羽他們說掰掰,會不會不禮貌啊?」樊噲回答:「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直接落跑就對了。」歷史證明,天下是劉邦的。不要讓你的憤怒攪亂大局,尿遁也可以創造歷史。處方3)轉移注意力法。現象學之父胡塞爾(Edmund Husserl, 1859-1938)提醒你:「當你覺得快要抓狂時,把意識轉移到其他比較沒有爭議的對象上。」如果時間是充裕的,請轉移注意力,改成處理別的事情,看部電影、畫禪繞畫、和朋友聚餐、去運動都好,讓自己有新的專注對象。一個禮拜以後,再來思考這件事。處方4)負責任的自我對話。失控的憤怒存在兩個有趣心理:一是不負責任,「你讓我很生氣!」怪罪對方,要為自己的生氣負責。二是自我懲罰,當別人真的犯了錯,你卻用當下的或長期的憤怒來懲罰自己,讓自己變成情緒的囚犯。我鼓勵你,在氣頭上時,可以這樣告訴自己:□ 「我正在讓自己生氣,而不是他。」□ 「我可以清楚向他表達個人立場,但不要生那麼大的氣。」□ 「不行,明明是他的錯,卻是我受到情緒的懲罰?我要過得更好才對。」丹尼爾‧席格醫師(Daniel J. Siegel)在《第七感》(Mindsight)裡描述,一位年輕病人說當他遇到刺激時:「我會努力叫我的前額葉皮質,噴出GABA黏液到我的杏仁核上。」GABA是腦中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這就對了!處方5)尋求他人的回饋。你可以把自己暴怒的狀況,跟信任的同事或親友說,並主動請教對方:□ 「我看起來很生氣嗎?」□ 「我剛剛的眼神(或表情、語氣),真的很兇嗎?」□ 「我在表達不滿的時候,語氣會不會太過強硬?」讓親友同事來幫助你看到不自覺的生氣反應,產生動機去改變。處方6)在憤怒還沒累積時,就先告知對方,並且找機會釋放。在開會前,就先「自我揭露」,告訴同事:「我今天心情很煩躁,如果等下討論我有失態,請你多包涵!」或者,先找要好的同事抱怨過一次,再去開那個會,會覺得沒那麼生氣了。美國心理學大師艾利斯到了90幾歲,還身強體壯,努力工作不懈,一生擁有絕佳的EQ。他提醒你:「在憤怒控制你之前,先控制它!」(Control your anger before it controls you.)就是這個道理。處方7)最重要的原則:情緒需要疏導,絕對不要壓抑。相傳西元前2100到2070年間,禹的父親鯀,受堯帝之命治理洪水,採用修堤築壩的「堵」法,結果雨季洪水爆發,堤壩崩潰,釀成巨災,鯀被天帝賜死。鯀死後,大禹受命治水,改用疏導法,「疏川導滯」,終於成功,名留青史。憤怒的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人內心的情緒洪水,難以防堵,只能疏導。你肯定會有生氣的時候,就像洪水週期性的出現。若你只知道把「心理防衛」加高,極力壓抑或移轉,是危險的。五花八門的心理怪象,常是這樣來的。需要引導這洶湧的負面能量,有個合理的方向可以流動,方能夠從一次次的危機中蛻變、重生。因此,把壓力說出來、寫出來、唱出來,都是很有幫助的。發現有困難時,尋求心理治療/諮商、精神科治療協助自己,可以成為轉向幸福的十字路口。(本文摘自/在工作中自我療癒/商周出版)

止痛藥有副作用!研究:吃了恐怕情緒低落

止痛藥有副作用!研究:吃了恐怕情緒低落#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頭痛、肚子痛、月經痛,當身體各種疼痛,排山倒海而來,不少人會變得易怒暴躁,也因此吞一顆止痛劑,就成了第一解決辦法,但根據國外的最新研究指出,含有乙醯氨酚的止痛劑,包括普拿疼,雖能止痛,但其中的副作用,恐怕會導致情緒低落! 吃下止痛劑 恐怕快樂不起來此研究已刊登於《心理科學》期刊。一般最為常見的止痛藥成分,就屬於乙醯氨酚,而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人員 將八十二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把他們分為兩組,一組服用安慰劑,另一組服下1000毫克乙醯氨酚藥丸,一個小時後,讓他們觀看四十張照片,並對其進行情緒評分。研究發現,吃下乙醯氨酚藥丸的組別,在負面情緒上的波動較為明顯,對於快樂的照片,給予的正面評價,相對較低。研究人員指出,未來也會針對其他止痛藥成分進行研究,來評估是否也有相同的副作用。

個性與癌症相關?6大情緒恐提高罹癌機率

個性與癌症相關?6大情緒恐提高罹癌機率#情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既然個性與疾病相關,那麼,有所謂癌症個性可言嗎?現代西醫把賭注集中於遺傳基因上,試圖從中尋求癌症的解答,只有一小部分醫者注意到個性在疾病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個性在疾病上是否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早已被「A型人易得心臟病」的事實所證明,個性絕對與疾病有關,也確實有科學家投身研究所謂的癌症個性。1951年,克萊恩(Klein)與索賓(Sobin)觀察到有很多癌症病人有嚴重憂鬱症、自我否定、對自身疾病的過度陳述。1952年時,韋斯特(West)、布倫伯格(Bloomberg)和艾利斯(Ellis)三人的報導指出,他們利用心理測試後發現,比起腫瘤成長較慢者,癌症快速成長者有隱藏內心感受的強烈傾向,且比較沒有能力以正面行動來減低緊張。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科所發展的綜合個性輪廓測試法也透露,癌症病人易完全壓抑情緒和動力,伴隨此特徵的是明顯缺乏洞察力或自我察覺的力量,此外還有敵對性和依賴性這兩個特點。敵對性往往是朝自己,在意識層面以內疚和自我毀損呈現,在行為模式上則明顯有某些自殘傾向。依賴性問題則呈現在無彈性和單方向的人際關係上,常以自我犧牲來換取別人的接納與同意。個性輪廓分析並非現代的新發明。德國班琴的神祕聖尼僧─聖賀德佳(St. Hildegard)舉了35種會產生疾病吸引力反應的心理風險因子,根據她的心理治療書《生命的優點益處書》與海德堡的癌症研究機構的研究:充滿悲傷、思慮、恐懼、長期壓力和匆忙的日常生活其實非常危險,特別容易引起癌症的情緒是長期絕望或無助、懷疑感、缺乏信仰、事事擔心和悲觀性的憂傷。有助於癌症康復的個性陰陽共生,有負面的個性,也一定有正面的個性。癌症不是絕症,有不少病人絕處逢生,存活了多年,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的復癒可能與正面的個性有關嗎?是的,既然有易得癌的個性,有助於從癌症康復的正向個性應該也存在,甚至有治療師或醫師發明讓癌症病人能找回自己生命活力的方法與治療。首先來看看那些有記錄的「奇蹟」案例。卡萊兒‧賀西柏格(Carlyle Hirshberg)和馬克‧依恩‧波拉許(Marc Ian Barasch)合著的書《神奇的康復》就問了同樣的問題,他們收集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療癒或自發性癒合的案例,並訪問這些病人,以找出哪些特質有助於讓人從癌症康復。初步研究發現,康復者將他們的成功歸功於下列的心理因素:‧75%相信正向的成果會出現。‧71%有積極對抗的精神。‧71%有接受疾病的心態。‧71%視疾病為一種挑戰。‧68%對自己的疾病與後果承擔起責任。‧64%有重新再活下去的欲望或意志。‧64%保持正面的情緒。‧61%有(宗教)信仰。‧61%有新的生活目的感。‧61%改變生活習慣與行為。‧59%有主宰感。‧59%改變生活型態。‧57%有自我滋育感,較能肯定自我。‧50%有社交支持。很明顯地,假如你想改善自己,在癌症的逆境中逢生,多採取上述的正面特質確實有助於提高生存機率。另外,在布蘭登‧歐雷根(Brendan O'Regan)和卡萊兒‧賀西柏格合編的書《自發性癒合:一本加註解的參考文獻》寫道:「從癌症獲得自發性癒合,在醫學刊物上是罕見但壯觀的現象……但對於它是如何發生的,沒有人有任何概念。」兩名作者為自發性癒合下了以下定義:「在沒有醫療治療、或被認為不足以使疾病徵狀或腫瘤消失的治療之下,癌症或疾病完全或部分消失掉。」自發性癒合一詞往往帶有神祕不可測的涵義,但是筆者要據理力爭的是,自發性癒合並不是如此的隱密和難求的。所有研究皆明顯地突顯出正面情緒有助療癒,若能利用正面情緒來克服相對的負面情緒,或許便可以更恰當地使用身心療法來幫助病人改變心性,得到自發性癒合的目標。(本文摘自/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柿子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