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

幼童脾氣說來就來 情緒管理能力成教育重點

幼童脾氣說來就來 情緒管理能力成教育重點#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許多小朋友,脾氣說來就來,軟硬都不吃、又或者是碰到問題就哭鬧、常在學校和同學起衝突,讓許多大家憂心忡忡,加上近年來常發生的校園霸凌事件、學生跳樓事件,使得培養孩子的情緒控管能力成為現今教育的重點目標之一,而孩子的情緒議題也開始被重視。為了幫助孩童對於自己的情緒控管能夠有更佳的表現,台灣雲端健康促進協會於今年暑期開辦了相關的夏令營,特別把情緒教育當作重點主題,提供兒童覺察與適當表達情緒的方法,並用藝術創作的方式引導孩子、貼近孩子的心。有別於一般夏令營,營隊全程有諮商心理師帶隊,隨時關心陪伴孩子,替孩子打造一個多元豐富的兒青夏令營。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的研究發現,有能力調節自己情緒、挫折容忍度較高的孩子,在學業成就和人際關係表現上也較佳。孩子是否擁有高EQ對他將來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有高EQ的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的刺激和挑戰時,比較有能力面對因應。如果孩子能適當覺察、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情緒時,可以減少花在壓抑情緒、困惑或衝突的力氣,可以增加孩子自我掌控感,才能更專注發展自己的其他潛能。

大腸癌居家口服化療 逆轉治療生活

大腸癌居家口服化療 逆轉治療生活#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58歲的黃先生是位傳統國術拳法教師,由於有武術的基底,身體一向相當硬朗,不料於在一次餐會後,出現人生第一次腸胃脹氣現象,隱隱作痛許久才消,而後竟出現約一個小皮球大的脹氣,疼痛感強烈,對自己身體狀況相當敏銳的黃先生當下發覺異常,便馬上就醫。經縝密的癌症篩檢診斷後,確診罹患第三期大腸直腸癌,腫瘤已有淋巴腺轉移,後經手術順利切除腫瘤後,醫師建議應開始進行大腸癌術後輔助性化療。但重視生活自由的黃先生,心裡對針劑化療的方式相當排斥,不願行動及生活因化療而侷限在醫院中,影響工作及家庭生活,加上針劑化療需於肩下埋入人工血管,難免影響他最熱愛的練拳活動,於是黃先生第一時間便向醫師表明拒絕住院化療。經醫師詳細說明,得知目前已有口服化療方式可選擇,且效果跟住院化療相當且便利性高之後,在醫師及醫療人員的鼓勵下,他才於四月初開始進行居家口服化療,生活、工作皆不受影響,也讓他得以維持過往的生活模式。根據調查顯示,口服化療的方式可減少病患的住院時間、降低往返醫院的旅程費用、讓患者仍可繼續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大幅節省如醫護人員照護、置入人工血管所可能帶來感染的後續醫療照護等費用。台北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許自齊教授分析,整體醫療成本其實包括住院、化驗、門診、治療不良反應等費用,以平均完成治療週期24週計算,口服化療整體上比起針劑化療,可節省大約新台幣10萬元。許教授表示,目前針對五十歲以上的民眾,國民健康局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大腸潛血糞便檢查,其他的篩檢方式如大腸鏡、電腦斷層等,高危險群民眾也可定期進行,可供民眾選擇,許教授建議,生活中一定要多吃高纖蔬果、少吃紅肉,並搭配每天規律運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才能健康「腸」在!

心理壓力大 可藉由呼吸平衡情緒

心理壓力大 可藉由呼吸平衡情緒#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採訪報導)隨著時代的腳步越來越快,要處理的工作越來越多,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導致許多的人心理都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到身體的狀況。台灣生活的藝術協會理事長廖碧蘭表示,印度的研究發現到,透過淨化呼吸可以幫助憂鬱症的患者紓解壓力,沒有副作用,不僅省錢,又可以真正協助憂鬱症患者減輕壓力。當心理壓力減輕之後,許多身體的反應也會降低,當然身體自然會很健康。廖理事長表示,壓力感會導致不安、焦慮、暴躁,或產生攻擊性行為、驚慌等;嚴重的人,甚至會感染煙癮、酒癮或毒癮。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如憎恨、厭惡、妒忌、貪婪、佔有、慾望、傲慢和怒氣等。除此之外,因為壓力導致的負面情緒,會導致人際關係變差、工作效率低、注意力衰退、效率不彰、記憶力衰弱等。外國的研究發現,淨化呼吸法可以減輕壓力、增強免疫系統、減少膽固醇、緩和焦慮與憂鬱、增強抗氧化的保護能力、強化腦力、增強健康、滿足與平和的心靈。如果常常練習淨化呼吸法,可以體驗正面情緒的流動,化解心中的怒氣、挫折、和妒忌。使身體覺得更年輕、更健康,心靈也感到更安靜。提升天然殺手細胞和抗氧化酵素,預防許多疾病。想要瞭解更多訊息,可以到:http://www.artofliving.org.tw/index.php/2012-03-13-01-30-49/2012-03-21-00-47-10

蕁麻疹發癢難耐!抓過後皮膚浮腫

蕁麻疹發癢難耐!抓過後皮膚浮腫#情緒

春季天氣溫差大,許多民眾擔心心血管的問題,但其實這樣的冷熱氣候交替,則會造成蕁麻疹的發作,而且並不少見!廖小姐的女兒陳妹妹就讀國小一年級,有一天沒來由的突然手上皮膚出現一塊一塊的紅腫,癢得受不了,但卻越抓越癢、變得全身都是大大小小的紅腫,甚至皮膚只要抓過或劃過的地方就會出現一條條浮腫,後來陳小妹妹無法專心做好每件事,無時無刻都在抓著四肢,抓不到的地方就只好靠在牆邊摩擦皮膚,希望舒服一點。(圖:皮膚劃紋症)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李惠婷醫師表示,像這種皮膚抓過出現線狀膨疹,出現「皮膚能寫字 」的現象,即稱之為 「皮膚劃紋症 」,也是物理性蕁麻疹最常見的表現。皮膚劃紋症通常在幾分鐘內出現,15~30分鐘逐漸褪去。但也有少數延遲性表現在幾個小時後才出現,且持續1~2天。正常人出現皮膚劃紋症約有2~5%的機率,這並非是一個特定的疾病,會造成這樣皮膚反應的原因還不是十分了解,目前普遍認為可能和外來刺激有關,使肥大細胞釋放大量組織胺及其他發炎物質所導致。大部份人是沒有症狀的,但部份有症狀患者可能會有皮膚搔癢的症狀,到了夜裡就會更明顯,嚴重者會影響生活品質。皮膚劃紋症在任何年紀都可發生,但較好發於年輕人,發病原因可以是自發性或因感染、藥物造成;而可能使症狀加劇原因包括溫度(熱水澡)、壓力(搔抓、較緊的衣褲壓迫、毛巾摩擦)、情緒(焦慮、情緒不佳或過度壓力)、運動等等。沒有症狀的皮膚劃紋症不需要特別治療的,但若症狀持續,導致搔癢難耐,則必須找出病因,治療方面可以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在平日預防方面,李惠婷醫師建議盡量避免較緊的衣物、皮帶、鞋襪、減少皮膚摩擦和物理性壓迫、緩和焦慮情緒和調適過度壓力,以降低症狀發作的機率。

季節交替情緒不穩 多關心精神疾患

季節交替情緒不穩 多關心精神疾患#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台北報導)現正處於季節交替,常常忽冷忽熱,而精神疾病患者心情容易受到氣候捉摸不定的影響,台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可多多關心身旁精神疾病的患者,現代人已越來越了解精神疾病是由於思考、知覺、認知、行為等精神狀態異常,致其適應生活的功能產生障礙,需給予醫療及照顧,截至100年12月止,台南市精神列管個案人數為9256人,衛生所護士及關懷訪視員定期訪視,掌握個案服藥、就醫及生活狀況,提供資源轉銜服務,落實回歸社區、關懷精神疾患的目標。台南市有一名精神病患家屬表示家中患有躁鬱症長達8年的兒子,過去一直維持得不錯,也在生鮮超市擔任補貨及打掃的工作,但是,過年後竟開始變得情緒易怒、話多,花錢不節制,難入睡,長時間上網,吵到家人的作息,上班常與同事爭執,屢勸不聽,讓家屬不知如何是好?經衛生局家訪瞭解,原來是兒子已偷偷停藥2週,因沒好好看著兒子的服藥及注意其情緒及生活作息。經訪視員勸導及協助就醫後,目前狀況漸趨穩定。而服藥不遵從、家庭支持度不佳及面臨重大壓力等,易造成精神疾病發作,尤在季節交替時更是情感性精神病好發時節,因此家屬的照顧及陪伴格外重要。掌控病患長期服藥是不容易的,而服藥是要讓腦中的荷爾蒙獲得平衡,緩解及改善妄想、幻聽等精神症狀。其實精神疾病並不可怕,只要積極就醫、家人的支持及規則服藥,病情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控制,甚至能重回職場及回歸正常生活。精神疾病也可說是慢性病,需要你我共同關心,希望社會大眾關懷,有些人未認為他們具有攻擊性,但精神疾患其實和大家一樣,只是疾病較不容易好,若是身旁有精神疾病患者應多了解,才能幫助他們改善病症。

兩秒鐘 創造好脾氣

兩秒鐘 創造好脾氣#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採訪報導)這十幾年來最當紅的說法就是情緒智商和情緒管理,但是很多人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表現得好像沒有任何情緒,可是心裡卻非常不舒服。中華民國黃庭禪學會日前在一場分享會中指出,情緒是需要出口的,但是如何給出一個好的出口,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學問。黃庭禪學會理事長張慶祥在分享會的影片中指出,現代人面對情緒問題,常常出現三大陷阱。第一個陷阱是只追求外在的安定與快樂,認為只要安頓好外在的環境,就會感覺到快樂。第二個陷阱是認為煩惱是來自腦袋,所以一直去研究大腦,可是情緒發生的地方其實是在心。第三個陷阱是沒有好好處理情緒、想要撫平情緒,甚至是沒有情緒,反而導致更多的情緒。張慶祥理事長在分享會的影片中強調,要給情緒一個紓發的管道,並不是要馬上把情緒暴發出來,而是透過「空兩秒鐘」的方法,讓情緒得到一個發洩的時間。他表示「空兩秒鐘」的方法有四個步驟,第一、當情緒發生的時候,可以允許自己去感受情緒。第二、想辦法去觸摸情緒的位置,不管是想像的或是真實去觸摸,然後你會慢慢感受到情緒在身體上是有「家」的。第三、暫停兩秒鐘,去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第四、等到情緒恢復正常以後,再繼續原來該做的事,包括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最後分享會的主持人提醒,這些情緒紓解的方法是死的,透過實踐才能讓方法變成活的,學了方法,就要懂得用在生活上,才是真正的「學到方法」。

七旬翁情緒高漲 血壓不定險洗腎

七旬翁情緒高漲 血壓不定險洗腎#情緒

74歲的廟宇監事劉先生平時有參加公益活動的習慣,事事追求完美、個性嚴謹的他還很喜歡參加政治活動,但因自己罹患高血壓及糖尿病已經有20年病史,平時都以口服藥物、飲食及運動來控制血壓和血糖,但是卻時常因為個人情緒影響,導致控制血壓值升高。劉先生多年來情緒一直無法穩定,血壓值總是高高低低無法有效控制,甚至在3年前的一次慢性病常規檢查,進行抽血、及尿液檢驗,結果報告赫然發現,他的腎功能指數明顯下降,接近洗腎階段。好在劉先生及時正視他血壓及腎功能問題,全力配合醫護團隊的治療,重新調整生活作息、避免情緒上太大起伏,生活步調也放慢許多,還安定期參加社區活動,跳跳健康操、衛生保健志工等活動。3年下來,劉先生也漸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血壓值也平穩許多,見到親友有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更會耳提面命提醒大家:「一定要好好控制疾病,隨時注意血壓、血糖的變化」,不然就會像他自己一樣,差點要去洗腎。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有罹患高血壓的患者,不要因個人的情緒波動太大,導致血壓飆高,引起其他併發症,如腎臟疾病,因腎臟病初期大多沒有症狀,必須定期驗血、驗尿及量血壓,才能有效控制腎臟疾病發生。

更年期後的婦女易「心碎」 比男性還要多7倍

更年期後的婦女易「心碎」 比男性還要多7倍#情緒

之前國內的新聞報導,有一位婦人跟丈夫吵架後,竟然心臟病發作,送到醫院後卻發現冠狀動脈一切正常,於是醫師研判這是「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報導指出,美國的研究統計發現,女性發生心碎症候群的比例,是男性的7到9 倍,而發病的原因可能是突發性的情緒爆發,或是長期的壓力所造成。日前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舉辦年度會議,當中有許多頂尖的心臟專家發表研究,其中阿肯色大學(University of Arkansas)的戴希穆克(Abhishek Deshmukh)博士表示,他分析了聯邦政府的醫療資料後發現,在2007年當中,總共有6229人被診斷出心碎症候群,但是男性只有671人,其他的5千多人都是女性,也就是說,女性的到心碎症候群的比例大約是男性的7.5倍,而且這些婦女當中,超過55歲的人數比起年輕的女性還要多出兩倍。梅奧診所(Mayo Clinic)的普拉薩德醫師(Abhiram Prasad)表示,目前醫學上還不清楚確切心碎症候群的成因是什麼,有一種說法是因為身體賀爾蒙激素的影響所導致,但是目前並沒有得到認可,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心碎症候群的病人通常是在強烈的情緒或是長期的壓力下發作,因此多避免這些行為,可以避免疾病的發生。戴希穆克博士表示,或許因為男性的腎上腺素受體較多,能夠應付劇烈的情緒與壓力變化,所以患病的人數較少。心碎症候群 更年期後婦女要小心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300唐氏症小孩提早治療 也能學習才藝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28LH不拔牙矯正 循序打造貝齒曲線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1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