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罹癌該怎麼吃?營養師提醒勿聽信偏方

罹癌該怎麼吃?營養師提醒勿聽信偏方#癌症

文/賴怡君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平均每七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也因此一般人談癌色變,卻也往往因病急胡亂聽信偏方與所謂的個人經驗而延誤病情!事實上台灣的主流治癌方法和美國沒有太大差異,但治癒率卻比美國低,關鍵還是在病人身上。接觸許多癌症病人發現,從被診斷是癌症開始,身邊就會出現許多熱心的親友,告訴癌症病人或其照顧者相關的個人經驗。其實在營養諮詢的過程中,癌友最常對「吃」無所適從,常因為「聽說某些資訊」而亂了方寸,把最基本的飲食變成一種生活壓力。在癌症治療的過程約有八成病患會面臨體重下降的問題,這時營養的補充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飲食的熱量及蛋白質的攝取兩方面。腫瘤本身及治療藥物都可能會引起病患食慾減退,或是進食困難,所以均衡營養、穩定體重對治療中體力的維持幫助很大。豆、蛋、奶、魚及其他肉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更是不能缺少的營養,因為一旦營養不足,體重下降,便會造成身體修復的能力變差,免疫機能下降,甚至無法繼續治療。在營養諮詢的過程中,有很多病友以為不要吃所謂「營養食物」,就可減緩癌細胞的生長速度,殊不知若營養不良,則會造成免疫機能下降,甚而增加感染率,更易使正常細胞無法對抗癌細胞,而加速癌細胞不正常分裂及生長,反而加重病情。癌症病友在飲食上常見之問題如下:得了癌症改吃生機飲食會不會比較好?大多數人所認知的生機飲食多以五穀雜糧、一些堅果類及新鮮蔬果為主,並認為提高生食比例及蔬果打成果菜汁飲用,可作為癌症療程中的飲食輔助。原則上,我們並不建議病人採取生機飲食,因為只吃五穀雜糧與蔬果,容易造成蛋白質攝取不足,甚至單日的總熱量不足,導致營養失衡、免疫力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及危險性。吃紅肉是不是對癌症病患比較不好?就營養價值的觀點,肉類含有豐富的鐵質、磷、維生素B12、鋅、維生素B1的營養價值,沒有種類的好壞分別,應均衡足量攝取,避免某些必需胺基酸的缺乏。聽說蝦、蟹有毒素,是否不適合癌症病人食用?癌症病人在化療期間是需要大量高品質蛋白質,有助於增進細胞的修復,而蝦、蟹同樣屬於高品質蛋白,所以“有毒”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從衛生安全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是食物的新鮮度,腐敗海鮮類易產生組織胺,造成過敏現象,故癌症病人在海鮮類食物的選擇上更應注意其新鮮度,而不是因噎廢食。癌症病人是不是應該補充「健康食品」來維持營養?癌友若能以均衡飲食及多量蔬果為基礎,維持理想體重,就不會發生營養不良。健康食品只能作為輔助,不能做為主要的營養來源。若要選購健康食品,最好先請教醫師及營養師,依個人體質來選擇適合的產品,並了解適用對象、用法用量及禁忌等注意事項,才能真正吃得安心。豆製品含有大豆異黃酮,乳癌或卵巢癌患者可以食用嗎?天然大豆食物(如豆腐、豆漿及其他製品)的異黃酮含量並不高,且其作用僅為女性荷爾蒙的1/100~1/1000而已,不足以改變體內雌激素狀態,對於婦癌病程沒有影響。民眾應該有「癌症是可以治癒、良好營養有助於預後的正確認知」,只要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有疑問找醫生,對某種食物或飲食型態有疑慮請找營養師討論,相信癌友在治療過程會更有信心,癌症飲食就不會變成一種壓力。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952

預防癌症 飲食注意九大要點

預防癌症 飲食注意九大要點#癌症

癌症發生率日益增加的因素之一,即是國人近年來飲食習慣的改變。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組營養師康甄真表示,根據調查顯示,現代人高脂低纖飲食、少運動、吸煙、檳榔及年輕女性初經早、停經晚等因素影響,導致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和口腔癌有上升的趨勢,所以如何調整飲食才能預防癌症的發生,應是國人目前需注意的健康議題。康甄真說明,想要預防癌症,飲食可從以下的九大要點著手:新鮮且有變化的均衡飲食:吃新鮮、均衡且有變化的飲食,可確保人體所需的每一種營養素不容易缺乏,其實導致癌症形成原因有很多,不只單一因素或單一食物所導致,故無法從單一營養素的攝取來達到防癌效果,因為很多食物的營養素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所以應攝取完整的食物,才能發揮其營養價值。蔬果是防癌的捷徑:蔬果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因子,是對抗自由基減少癌細胞產生的好幫手;蔬果中的維生素C、E以及β胡蘿蔔素,還有微量的礦物質硒、鋅、錳等都是天然的抗氧化物;另外蔬果中的植物性化學成分,如多酚類、類黃酮素、植物固醇、蔥蒜素等,皆是抗癌的菁英分子。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除了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之外,全穀、全豆類也是纖維質最佳的來源之一。天天五蔬果,就是每天至少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但是如果要達到每天25~30公克的纖維攝取量,天天五蔬果是不夠的,必須得再加上主食改吃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糙米飯、五穀米飯等才足夠。減少含高脂肪食物的攝取:脂肪攝取過多容易促使乳癌、大腸癌的罹患率增加,除了動物性油脂以及油炸食物之外,其他如糕餅、點心都是潛藏看不見的油脂,是值得注意的陷阱。避免經常進食醃製、煙燻和燒烤食物:醃製、煙燻的食物中常常含有亞硝酸鹽致癌物質,另外火烤食物容易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AH)致癌物質。蔬菜水果的維生素A、E與C等抗氧化物質,就可抑制致癌因子的合成。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質:農藥的殘餘、抗生素的濫用、不當的食品添加物、黃麴毒素的污染、包裝與容器的品質不當等,都是曝露在高致癌物質的環境中。另外吸菸者以及其吐出的二手煙霧和炒菜的油煙等更使得罹患肺癌的機率相對增高。檳榔族罹患口腔癌的危險性也是比一般人還要高。限制攝取酒精性飲料:酒精除了含有一些致癌物質之外,也會誘發刺激粘膜組織的發炎反應產生組織變異。過量的飲酒習慣更會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而增加癌症罹患的機會。增加體能活動,以維持正常體重:每天維持30分鐘的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每週一次戶外活動,如爬山、騎腳踏車等,養成持續性之運動習慣。定期癌症篩檢:有些癌症是完全無任何症狀,如肝癌,當有症狀出現時,可能已經是非初期癌症,在治療上不但麻煩且治癒率相對比較低,其實許多的癌症可以藉由定期的篩檢,來早期發現早期治癒。

早期食道癌之診斷與治療(上)

早期食道癌之診斷與治療(上)#癌症

文/台北醫學大學暨署立雙和醫院 內視鏡中心主任 李宜霖 老菸槍與紅唇族的隱形殺手阿海是個認真苦幹的生意人,多年前自南部北上打拼,因交際應酬需要養成菸不離手、檳榔不離口的習慣。然而三年前發現有口腔癌,經過手術治療,他原以為已經治癒而未多加以注意。直到今年初開始覺得吞嚥困難,再到醫院就醫時,已經發現食道內長了一個3公分的腫瘤。伴隨著的是一連串的痛苦治療,包括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以及整個食道的切除手術,也導致體力一天天衰弱,多年努力的生意也因住院治療的關係,而無暇管理草草結束。阿朝同樣也是因抽煙和吃檳榔的關係罹患下咽癌,經過一連串治療以及手術後,他完全戒掉菸與檳榔,並聽從醫師建議,定期以胃鏡追蹤,三個月前經由特殊胃鏡「窄頻影像系統」發現早期食道癌,隨即他接受最新的食道黏膜切除術治療,僅僅將患部的黏膜切除,不需作食道切除,術後生活如常完全沒有影響。食道癌發生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當一旦有吞嚥困難症狀時,往往就已經第二期或是第三期以上了。針對口腔癌或是食道癌的預防,最主要是避免抽煙、喝酒及嚼檳榔的習慣,但是若已經不幸罹患口腔癌或是下咽癌的患者,定期以新型的「窄頻影像系統」作內視鏡的檢查,可以即早偵測出食道的早期病變 。食道癌的盛行率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96年度食道癌是台灣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九位。在男性癌症死亡率更高達第六位。男性罹患的比率約為女性的3~4倍。患者的年齡多在50~70歲。平均每10萬人口中,每年約有7~8人的發生率。與歷年的統計作比較,國人罹患食道癌的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原因及風險因素食道癌真正的致病機轉目前並不清楚,經由臨床上的觀察知道它的致病因素是多重性的,和個人遺傳體質因素、生活飲食習慣、及環境因素有關。許多風險因素和食道癌有相關性,其風險因素如下:年齡:大部分的病人都超過60歲。性別:男性居多。吸煙、嚼食檳榔和重度飲酒會增加風險,兩個因素合併則危險大增。長期食用某些特殊食材,例如醃漬物裡的亞硝胺。有過頭頸部癌症病史者,會增加食道癌的發生率。人類乳突病毒的DNA和食道癌有關。Plummer-Vinson syndrome併發與食道蹼(webs)的一種症候群。Tylosis and Howel-Evans syndrome遺傳性的手掌與腳底皮膚增厚症候群。胸縱膈部位的放射線治療。Celiac disease predisposes toward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腹腔性疾病亦導致鱗狀細胞癌)。逆流性食道炎因食物逆流到食道,而造成食道鱗狀上皮細胞被柱狀上皮所取代這即是Barrett食道。在逆流物的長期刺激下,使食道細胞演變為食道癌。想了解更多相關訊息,請上「台灣癌症基金會」:http://www.canceraway.org.tw/

癌症最好的治療是預防!民眾切勿聽信偏方

癌症最好的治療是預防!民眾切勿聽信偏方#癌症

自民國七十一年起一直高居死亡原因第一位,大約每四個死亡人口中有一人是死於癌症;每五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有癌症病人;每十五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放射腫瘤科謝忠志醫師表示,癌症一般的潛伏期長,早期沒有症狀,過去因缺乏具普及性且靈敏度高的篩檢與診斷工具,早期癌症不易被診斷出來。而進展至中、晚期的癌症,其引起的臨床症狀經常頗多樣化 ,可能包括局部症狀、轉移症狀、腫瘤伴隨症候群…等;一般民眾或甚至缺乏診療經驗的非癌症專業醫師,一時難以察覺癌症的可能性,因此多數病人被確診時,已難以治癒;另外,早、中期的癌症主要靠外科手術切除。至於偏晚期的癌症,光靠手術切除不足以根治,謝忠志說明,過去缺少較好的其他治療方式,例如化學藥物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荷爾蒙治療、放射線治療…,在十年前,上述治療方式,或是尚未開發,或是相關科技尚不夠純熟,對於晚期病人,經常力有未逮。簡言之,因不易早期診斷,一旦診斷出來,三個病人中,大概就有二個形同被宣判「死刑」,因此一般民眾聞「癌」色變。對民眾而言,面對癌症,建立正確的觀念是最重要的。謝忠志解釋,不少癌症病患非死於癌症,而是死於錯誤的認知與偏執。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許多原本無法治癒的癌症,已有戰勝疾病的契機。民眾已可擺脫聞「癌」色變的夢靨。謝忠志強調,最好的治療是預防!因此把握預防的原則,過健康的生活,根據研究,超過半數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但如果自己或親友一旦罹患癌症,應該循正規的醫療管道就醫,獲得正確的資訊,切勿盡聽錯誤、誤導、甚至欺騙的街坊傳言,誤入歧途,就是不聽專業醫師的建議。謝忠志進一步說明,癌症醫療牽涉到許多科學知識與科技的運用,其細節與原理不是一般民眾容易瞭解。因此癌症病人,第一時間應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問親友、探病友、上網路、查書…。專業醫師根據知識與經驗所作的醫療建議,才能使病人獲得最大的治癒機會。謝忠志提醒網友,受惠醫療科技的發展,一般民眾應定期接受癌病之篩檢,特別是有罹癌危險因子者,如能早期診斷,並經由專業的醫療團隊擬訂治療計畫,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多數的癌症不再是絕症了。 延伸閱讀「如何預防癌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650

癌症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嗎?

癌症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嗎?#癌症

癌症英文稱「cancer」,源自拉丁文「cancrum」,原意是指螃蟹,形容其「橫行霸道、毫無章法」,中文又稱「惡性腫瘤」,是「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放射腫瘤科謝忠志醫師說明,個體發育成熟後,正常情況下,細胞僅在補充衰退組織或修復傷口時才分裂繁殖。但癌細胞是不正常分裂的細胞,本身沒有正常功能,且會破壞正常組織,奪去正常細胞所需養分,且可能到處轉移、擴散,彷彿「亡命之徒」。謝忠志解釋,若依照其所發生的身體組織、器官來分類,除了毛髮、指甲、牙齒不會長癌症之外,其他器官都有發生的可能,而且某一器官或組織的癌症又有數種不同的癌細胞類型,因此採取的治療方式可能不一樣。癌症一般分為四期:第一期(早期):小腫瘤,局部性,沒有淋巴侵犯。第二期(中期):較大腫瘤、稍微超過局部,或有少處淋巴結侵犯。第三期(局部晚期):大腫瘤、明顯超過局部或多處淋巴侵犯。第四期(晚期):遠端轉移。以上是大原則,個別癌症在細節上略有差異。謝忠志特別要提醒民眾,正式的癌症分期系統並無所謂「末期」,俗稱之「末期」,是指經專科醫師判斷,以當今最先進與標準的治療方式仍無法治癒,並且預期病人存活期在六個月以內。因此,切莫以為第四期就是進入倒數計時階段的末期。好好接受治療,不少第四期癌症仍可治癒;相對地,部分民眾道聽塗說、迷信偏方,拒絕正規醫療,原本早期的病症也會耽延成晚期,甚至是無法挽回的末期。因此,建立正確的癌症防治觀念,是成功防治癌症的第一步。

尿道發炎醫不好 原來是大腸癌作祟

尿道發炎醫不好 原來是大腸癌作祟#癌症

文/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蕭正文三週前60歲的林阿姨開始有頻尿且疼痛的情形,她自行前往診所看病,醫生診斷為泌尿道感染,吃了一星期的抗生素,症狀未有改善,孝順的女兒送她到某醫學中心泌尿科求診,專科醫師依然下了泌尿道發炎的診斷,給予抗生素治療,服用二星期的抗生素後,頻尿及小便疼痛的不舒服仍未有起色,更甚而有黃綠糞便的物質在尿液中,所以女兒送她到醫院求診。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蕭正文表示,病患就診時驚覺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林阿姨可能有了大腸膀胱瘻管的問題(也就是原本不相通的兩個器官,大腸和膀胱,因為不知明的原因黏在一起,而且相通了。)使得原本無菌的膀胱被有細菌的大腸污染了,才導致泌尿道發炎的問題。蕭正文醫師在膀胱鏡、腹部電腦斷層及大腸鏡檢等一系列詳細的檢查後,證實大腸癌造成大腸和膀胱間的瘻管形成,也就是導致泌尿道發炎的原因竟是大腸癌!目前患者已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和泌尿外科的合作下順利將腫瘤切除,林阿姨再也不必吃抗生素治療泌尿道感染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全世界每年約有一百萬個大腸直腸癌新病例被診斷出來,更有近七十萬人因大腸直腸癌死亡!在歐美國家,大腸直腸癌是第二好發的癌症,而且是排名第三的癌症致死因。在台灣,依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大腸直腸癌目前是台灣第一好發的癌症,每年有一萬二百多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直腸癌致死的人數有四千五百多人,是癌症致死因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蕭正文醫師說明,大腸直腸癌的症狀可能有︰糞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貧血、體重減輕、腸阻塞等;林阿姨在這次住院前三個月開始,就有排便習慣改變了。因腫瘤所在大腸腸道位置、侵犯程度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蕭正文醫師進一步表示,像林阿姨這種以泌尿道感染表現的症狀很少見,連專科醫師都有可能忽略掉,因為有症狀的大腸直腸癌侵犯程度多比較嚴重,所以預防大腸直腸癌最好的方法是定期做篩檢,國民健康局目前針對年滿五十歲到六十九歲的民眾提供免費二年一次的糞潛血檢查!希望國人一起來重視預防這個國人第一好發的癌症。良好的生活作息、多運動、減重、均衡飲食、每日五蔬果是我們每天可以做到用來預防所有癌症的方法,但是最好的預防癌症方式還是定期篩檢,因為有症狀再求醫,癌症多已有相當嚴重的侵犯,只有定期篩檢才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存活率也比較好!對於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在台灣已有非常專業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可以提供各項大腸直腸癌的篩檢預防醫療,無論是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大腸鋇劑攝影等都可以利用來做大腸直腸癌的篩檢和診斷。蕭正文醫師提醒所有國人,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有任何大腸直腸疑問,儘管找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協助,讓我們一起努力消滅這國人第一好發的癌症。

研究指出天天吃全榖 可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

研究指出天天吃全榖 可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癌症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壽命延長,飲食走向精緻的現代,伴隨而來是慢性病病患增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指出,國人維生素B1、B2攝食不足,飲食型態明顯顯示蔬果類、全榖類、奶類攝取不足,而空熱量食物、總脂肪攝取增加、肉魚豆蛋類攝取過量等問題,飲食型態又在在影響身體外在及內在表現。因此,培養好的飲食型態是國人刻不容緩的一大課題。很多研究指出,攝取富含鉀、鎂、鈣、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有助於血壓控制,另外,膳食纖維也有利於血糖穩定、調整血脂肪及促進腸道健康,進而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而全榖類則含有這些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更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植化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表示,以每100公克為例,一般糙米含膳食纖維(約3.3克)約為白米10倍(約0.3~0.4克),維生素B1約為白米4~5倍。行政院衛生署新版國民飲食指南草案建議「全榖雜糧當主食,營養升級質更優」,即是三餐以全榖為主食,至少應有1/3為糙米、胚芽米或雜糧等,而美國農業部更建議主食類有一半來源要來自於全榖類。林詠霈解釋,全榖類是指未加工精製的穀物。一般白米是稻米去除外殼、麩皮、胚芽後,只剩下胚乳部分,加工過程若保存麩皮、胚芽及胚乳,就稱為全穀類,如:糙米、紫米、大麥。麩皮含有豐富纖維質、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植化素。胚芽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及E、鐵、鎂、銅、鋅礦物質。胚乳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蛋白質外,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因此,林詠霈建議民眾,平時可以多選擇全榖類及其製品代替精緻澱粉類。為了方便民眾平時就可以攝取到全榖類,中興院區營養科提供2種簡易全榖食譜供民眾參考。其一為:「十榖漿」,有別於一般五榖漿,食材選用上更豐富多元,糙米、燕麥粒、黑糯米、大薏仁、小薏仁、蕎麥、紅豆、麥角、小米、玉米粒,富含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也可以依各人口味加入核桃、腰果等堅果類。堅果類含豐富的維生素E、不飽脂肪酸、鎂離子等礦物質。其二為:「養生雜糧餅乾」,全榖雜糧粉佔麵粉比例約60%,減少砂糖並以芥花油取代無鹽奶油,提供優質油脂,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吃起來更多了一股淡淡榖香,更可隨個人喜好添加蔓越莓乾、葡萄乾、堅果類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提醒您,如果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時間DIY時,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平日攝取的主食,如:白飯、白麵條、白吐司等,換成纖維質、維生素較高的全榖類及其製品,並搭配天天五蔬果及均衡飲食,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延伸閱讀「雜糧食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439

49家醫療院所 共同推廣四癌篩檢便利網

49家醫療院所 共同推廣四癌篩檢便利網#癌症

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為關心區民健康,並響應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搶救生命大作戰獎勵醫院,擴大辦理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和大腸癌篩檢服務;特結合轄區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財團法人康寧醫院、國泰醫療財團法人內湖國泰診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附設內湖門診部等5家醫院及44家診所,推動「健康內湖‧防癌社區‧四癌篩檢便利網」,提供忙碌的區民在不同時段均能便利接受免費癌症篩檢服務!韓國強主任表示,推廣民眾接受癌症篩檢,首要作為除了建立健康的公共政策,更要創造支持性環境,故發揮在地健康服務中心資源整合功能,推動「健康內湖 防癌社區 四癌篩檢便利網」活動。首波整合癌症篩檢資源活動感謝內湖區49家醫療院所共襄盛舉,發揮內湖之愛大力量,為搶救區民生命一起大作戰!未來也期擴及更多醫療院所共同參與!「健康內湖‧防癌社區‧四癌篩檢便利網」整合49家醫療院所提供癌症篩檢項目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及糞便潛血檢查,呼籲符合對象的民眾可以帶健保卡到醫療院所接受篩檢,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適用對象等資訊,可以洽詢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網站http://www.nhhc.taipei.gov.tw或電洽(02)2791-1162簡小姐。延伸閱讀「各項癌症篩檢適用對象」: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04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