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別害羞!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避免病變

別害羞!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避免病變#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許多婦女朋友們不僅忙於職場繁重的工作,更花了大半時間照顧一家老小,但卻忘記花一些時間照顧自己的健康,根據基隆衛生局指出,仍有許多婦女朋友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意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這樣很容易成為子宮頸癌的犧牲者,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經治療後除可以降低死亡率外,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成癌症。如果婦女朋友們都能有此警覺,就不會造成不必要的遺憾了。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凡有性經驗的婦女,尤其是早婚、生育子女多及性伴侶較多的危險族群婦女,更應該接受檢查!子宮頸癌絕大部份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致,有些人會有持續感染的現象,再加上其他引發癌症的因子,就容易轉變為子宮頸癌了。基隆市衛生局呼籲婦女朋友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及健康,一定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更呼籲婦女朋友的先生或是家人,為了健康及家人的幸福,能一起陪同至各區衛生所或婦產科醫療院所進行檢查,或是藉由衛生局所辦理的社區闔家歡篩檢只需要花短短的6分鐘進行抹片檢查,就可避免終生遺憾,鼓勵婦女朋友能多加利用。

醫訊/面對治療過程 癌友失眠問題大

醫訊/面對治療過程 癌友失眠問題大#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癌症病友在面對重大疾病與治療過程時,常因壓力或是其他情緒反應造成失眠問題,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中醫在治療過程中能提供的協助及調理方式,林口長庚特別邀請中醫部針傷科中醫師陳彥融,提供癌症病友失眠的中醫治療與保健,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講座時間:6/21(四)下午2:00~3:0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3樓癌症資源中心講座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張小姐(03)3281200轉3563、5176

「一口粽」份量小無負擔 癌友淺嚐慶端午

「一口粽」份量小無負擔 癌友淺嚐慶端午#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端午節是中國人的三大節慶之一,粽子更是不可少的應景食物,不過對於罹癌病患而言,若想吃粽子,該怎麼吃?又有什麼是不能吃的?常聽到病患說,若化療後腸胃不好,還能吃粽子?為了讓癌症病友一同歡慶端午節,也能淺嘗一口粽子的滋味,台南市立醫院癌症志工蔡女士與營養課課長張麗娟一同研發適合癌症病患食用的粽子配方,與病友同慶端午節。台南市立醫院癌症資源單一窗口(又名關懷小站)成立二年多來,每年總有罹癌病患家屬、罹癌病友等來詢問,「端午節,可以吃粽子?」「如何吃粽子?」等問題,為了讓癌症病友能一同歡度節慶,於是研發出一款適合癌症病友食用的一口粽,份量小無負擔,讓病友們也可以應景輕鬆吃粽子,也利用黑糯米、紅糯米與麥片取代一半白糯米的量來增加營養,除了能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攝取,也可避免因糯米的黏性導致腸胃不適。此外為方便癌症病友方便咀嚼,將豬肉攪成粗絞肉,素肉、香菇、木耳等食材皆切成小塊,將紅棗去核後,灑上少量胡椒與五香粉帶出食物原味,簡單調味減輕負擔。不過營養師也提醒,小而美粽子,熱量約100卡左右,只有一般粽子的1/3~1/4,食用時若搭配有肉有蔬菜的湯品如苦瓜雞湯、翡翠排骨湯或冬瓜文蛤湯等,再加上水果,均衡又健康。多虧營養師使用替代的方式製作應景的食物,讓癌友也能一同享有過節的氛圍。

醫訊/癌症仍應均衡飲食 該如何吃?

醫訊/癌症仍應均衡飲食 該如何吃?#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基礎是均衡飲食,維持良好的營養及適度活動,以保持體重,增強抵抗力。而癌症治療會造成不同的副作用,應隨時依症狀需求調整飲食或營養供應方式,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因此亞東醫院特別邀請戴珊如營養師,針對癌症治療飲食相關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味覺或嗅覺改變 、口乾、黏膜發炎、口腔疼痛 等不適給予飲食對策,期望病患在接受治療時有足夠的應變能力。講座時間:6月14日(四)10:00~11: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舊大樓B1化療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講座洽詢:(02) 7728─1229

糖尿病竟與癌症有關!?

糖尿病竟與癌症有關!?#癌症

無論台灣或全球的流行病學統計,糖尿病與癌症近年來的發生率及盛行率都呈現上升的趨勢。糖尿病患與日俱增依據台大莊立民教授健保資料庫的研究,台灣在1999年時20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的盛行率為4.8%,到了2004年增為6.8%,糖尿病人口約114萬人,尚不包括未就醫的人口。目前台灣所屬西太平洋地區的盛行率為8.3%。隨著孩童與青少年肥胖比率的增加,糖尿病發病的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糖尿病是造成許多併發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失明、截肢和腎衰竭。癌症蟬聯十大死因之首2010年台灣的十大死因中,癌症已蟬聯首位29年之久,該年奪走41,046條人命,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4%,每12分48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前三名癌症死因排名依序是肺癌(20%)、肝癌(18.9%)與結腸直腸癌(11.4%),就占了半數。糖尿病與癌症有關第二型糖尿病與某些癌症風險的增加有關,尤其是肝癌、胰臟癌與子宮內膜癌,風險高出一般族群兩倍以上。糖尿病患因癌症死亡的機率也比常人增加25%,特別是肝癌、胰臟癌與結腸直腸癌。台灣相關研究發現攝護腺癌的發生率、乳癌及膀胱癌的死亡率在「年輕」糖尿病患的風險相對更高。糖尿病影響癌症的發生與預後,原因包括胰島素阻抗性、高血糖、炎症反應或共同危險因素,如老化、肥胖、飲食狀態、缺乏運動等。如何降低糖尿病與癌症風險體重過重及肥胖和癌症的發生有關,包括乳癌、結腸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肺癌等。美國糖尿病學會與美國癌症協會在2010年的共識會議中建議:推廣健康的生活型態如健康的飲食(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的攝取,增加高纖蔬果穀物的飲食),適當的運動(身體活動)和體重管理可以降低癌症的風險並改善預後,也可經由改善胰島素阻抗性,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抽菸與癌症的發生及預後有關,包括肺癌、咽喉癌、上消化道癌症、膀胱癌、胰臟癌、肝癌、子宮頸癌等,抽菸本身也是造成糖尿病的獨立風險因子,所以戒菸要趁早。糖尿病患依其年齡與性別接受相關的癌症篩檢也很重要,仁愛醫院特別提供民眾主要癌症(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的篩檢服務。另外,臨床研究發現口服降血糖藥雙胍類(Metformin)可以減少乳癌、攝護腺癌的風險,降低癌症的死亡率。所以糖尿病對身體的影響是多層面的,糖尿病的藥物治療也日新月異。仁愛醫院「糖尿病中心」有專業的醫師、衛教師、營養師提供您整體的評估、衛教及治療,定期舉辦病友會解答病友及家屬的疑惑,也針對高風險民眾(如肥胖、近親有糖尿病者)做預防保健服務,誠摯歡迎蒞臨諮詢。

醫訊/關懷癌友 營養師與您一同面對治療副作用

醫訊/關懷癌友 營養師與您一同面對治療副作用#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而引起身體不適,且在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因此亞東醫院將邀請營養師,提供一些飲食上的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希望能陪癌症病患度過艱辛的過程。講座時間:6月6日(三),上午10:00~11: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講座洽詢:(02)7728-1229

黃麴毒素恐致癌 新北抽檢香辛料

黃麴毒素恐致癌 新北抽檢香辛料#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上月抽驗市售香辛粉食品的黃麴毒素殘量報告,全數都符合限量標準。衛生局指出,黃麴毒素常污染米、麥、堅果、香辛類、乾燥水果等食品,當環境溫度及水活性適合時,黃麴黴菌就會大量孳生並產生黃麴毒素。衛生局呼籲民眾,應選購衛生可靠和信譽良好廠商的產品,並注意食物保存環境,避免發霉;注意食物保存期限,避免囤積食品。衛生局指出,黃麴毒素是黃麴菌產生的代謝產物,由於耐高溫,故以高溫烹煮也無法將其去除。黃麴毒素具肝毒性、致癌性、致畸胎性及免疫抑制性,不論劑量高低其累積效應均會增加罹癌風險,尤其容易引發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黃麴毒素污染多數發生在米、麥、堅果、香辛類、乾燥水果等食品中,若環境溫度及水活性適合時,黃麴黴菌就會大量孳生並產生黃麴毒素。故衛生局此次針對大賣場、超市及傳統商店販售的「香辛粉」食品進行抽驗總黃麴毒素殘量(限量10ppb以下),結果全數符合標準。香辛類食品在臺灣美食早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食材,衛生局呼籲民眾,選購時需注意產品的衛生及信譽,注意食物保存環境與保存期限,囤積食品容易忘了吃,最好能在有效期限內食用完畢。

癌症篩檢更便利 快速服務提高受檢率

癌症篩檢更便利 快速服務提高受檢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四十多歲婦人,因發現乳房上長癬,原以為只是單純的汗斑,自行買藥膏擦拭治療,想不到三個月後,汗斑愈擴愈大,直到整個乳房都變成黑色,到醫院檢查後才得知罹患罕見的發炎性乳癌。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說,國人常罹患包括大腸癌、乳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四大癌症,都非常容易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而且都有很高的治癒率。一般坊間流行做的癌症篩檢指數,對於癌症的篩檢是沒有幫助的,很多癌症並沒有特別的癌症指數,如頭頸部癌、胃癌、腦瘤等,所以癌症指數只是在臨床上的運用,主要是用來作為癌症治療的追蹤指標。蘇裕傑表示,多數大直腸癌罹患年齡為四十歲以上,但近幾年卻發現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一位三十多歲的青年,一年裡飽受痣瘡問題困擾,以為買外用藥膏擦擦就好,卻沒想到接踵而來的貧血讓他日漸消瘦,體力愈來愈差,直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大腸直腸癌末期,甚至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即使之後持續半年藉由化療的治療,卻仍抵擋不住病魔的折磨而往生。大直腸癌的危險因子為便秘,與飲食習慣更是緊密相關,像肉類、高油脂、少纖維等。因剛開始發生時幾乎都沒有症狀,有時可能出現解血便、大便變形狀、突然變瘦,或誤認為痣瘡等症狀,建議五十至七十歲可免費做大直腸癌篩檢,若有家族病史,罹患的危險性較高,則最少四十歲以上做一次大腸鏡篩檢,若有驗出大腸瘜肉症,建議一至二年追蹤一次,更重要的還是做好飲食的調整,多吃蔬菜水果,才能免於癌症威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