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您喝的水安心嗎?當心砷中毒引發致癌

您喝的水安心嗎?當心砷中毒引發致癌#癌症

自古以來砷即被人類廣泛使用,早在中古時代砷即被當成藥物使用,而砷中毒的報告在文獻上也可以被追溯到幾世紀之前。隨著文明的進步,砷被廣泛的使用如化學工業、殺蟲劑及除草劑的製造、玻璃工業、醫藥工業及電子業上。使得砷中毒的機會隨之增加。砷進入人體的型態可以分成有機砷及無機砷。有機砷主要是存在於海產類,經由食入進入人體。奇美醫院神經內科 鄭天浚醫師表示,由於有機砷的毒性極低,至今仍未發現來自有機砷中毒的案例,而且其代謝和無機砷代謝不同,因此,有機砷被視為無害而且是可以忽略的物質。相反的,無機砷則會造成人體的傷害。鄭天浚醫師指出,長期過量的無機砷進入人體後會引發慢性中毒而導致人類多種器官發生的疾病。其中包括(1)癌症:包括肺癌、皮膚癌、膀胱癌,肝血管惡性瘤等;(2)皮膚病如皮膚炎,色素沉澱及皮膚角質化等;(3)肝臟疾病如肝腫大及肝硬化;(4)血管疾病,如雷諾氏症候群,血管阻塞炎如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的烏腳病;(5)心臟血管疾病、腦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由於慢性無機砷中毒已在流行病學的研究中証實,會引發人類癌症產生,因此國際癌症研究組織(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已把砷歸類為第一類(Group 1)致癌物質,即為確定人類致癌物。因此世界各國對於環境中無機砷含量,進行評估與管制。人類暴露無機砷的來源,主要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來自於職業及工作場所的暴露。常見的中毒來自於採礦業、冶煉業工人以及農藥的使用者。已有許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這些從業人員經過長期的無機砷暴露,造成上述的一些健康效應而必須加以改善與保護。而一般大眾對於無機砷暴露則主要來自於環境暴露,而且是以飲水為主要暴露來源。台灣西南沿海地區如嘉義縣的義竹鄉、布袋鎮、台南縣的學甲鎮、北門鄉、鹽水鎮地區,以前長期飲用高無機砷含量的地下深井水而導致當地居民出現肢體末端變黑壞死的現象,被稱為「烏腳病」。該地區也就被公共衛生稱為「烏腳病流行區」。後來經過政府大力改善該地區的飲用水來源為自來水後,此疾病在當地已幾乎無新病例再發生。但是該地區的癌症發生率,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的盛行率均仍較台灣其他地區高。有鑑於此,世界各國針對飲水中含量均有嚴格的標準。鄭天浚醫師說,世界衛生組織在1984年針對飲水的建議安全標準為0.05毫克/公升(1毫克=10-3)公克,在1993年下修成0.01 毫克/公升,美國環保署在2001年將水中砷法定最高濃度訂在0.01毫克/公升,更建議安全含量定為0毫克。台灣自來水中砷含量的最大限值在民國89年12月1日起下修為0.01毫克/公升而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由此我們可知,只要我們避免使用深井水或來源不明之水作為飲用水,而使用自來水為飲用水源,應無砷中毒之機會。然而隨著工業及電子業的發達,無機砷的使用也隨之發展,未來在職業暴露的安全性仍是環境職業衛生專家所必須注意的重要目標之一。

小孩是隱睪症or伸縮性睪丸??洗澡泡熱水就知道

小孩是隱睪症or伸縮性睪丸??洗澡泡熱水就知道#癌症

日前一位母親因學校體檢通知,體檢醫師懷疑7歲兒子有隱睪症,大為緊張,趕緊帶著兒子來檢查,經檢查發現是伸縮性睪丸,研判與體檢時小男孩過於緊張,以及這陣子天氣冷有關。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黃元惠醫師表示,每學期一開學,學校會安排小學一年級和四年級的小朋友接受身體檢查,包括視力、牙齒、疝氣和隱睪症等篩檢。以97年為例,9月開學後,共有32位小孩因被檢查有隱睪症到新竹醫院小兒外科做進一步確認,結果都是正常的伸縮性睪丸,沒有隱睪症。檢查完後,家長和小朋友雖然放下心中的石頭,但也感到很疑惑,為什麼在學校檢查的醫師會認為是隱睪症?其實,這不能責怪檢查的醫師,因為,隱睪症和伸縮性睪丸,在臨床上很難區別,小朋友在體檢時一緊張,睪丸就會被提睪肌拉到腹股溝附近,陰囊內確實無法摸到睪丸,要到小兒外科或泌尿科給專科醫師檢查後,才可以分別出來。黃元惠主任指出,出生之前,男嬰的睪丸原先是在自己的腹腔內,在媽媽肚子裡第七個月開始下降到陰囊,出生前多數已經降到正常位置,但是有百分之一左右的嬰兒,出生之前睪丸沒有下降到陰囊,而停在腹股溝或腹腔裡面,出生之後,睪丸就不會再下降了,這種情形就稱為隱睪症,身體檢查可以發現小孩的陰囊是空的,沒有睪丸在裡面。目前的根治方式是手術,將睪丸找到,由腹腔或腹股溝內以手術的方式下降到陰囊正常位置內,再把睪丸用縫線固定在陰囊內,手術就完成。最適合手術的年齡是滿周歲到2歲,超過2歲,睪丸會因腹腔內的高溫影響,逐漸喪失製造精子的能力,8歲以後,睪丸就會完全失去製造精子的能力;更令人擔心的是,成年以後,這顆沒下來的睪丸發生癌症的機率是正常人的30倍。若為伸縮性睪丸,在體檢時也會發現睪丸不在陰囊內,陰囊也是空的。臨床上和隱睪症很難區別,沒有接受專科訓練的醫師,就會判斷為隱睪症。伸縮性睪丸出現的原因,在於睪丸外面的提睪肌用力時,將睪丸往上拉到腹股溝的關係,常出現在天氣冷或緊張的時候,約有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正常男孩,曾出現這種情形。和隱睪症不同的是,這是正常現象,完全不需要治療,等小孩到12歲青春期開始發育長大後,提睪肌就無法將睪丸拉上去,睪丸就會留在陰囊內。黃元惠主任提供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以區別隱睪症和伸縮性睪丸,家長們可以注意,如果是伸縮性睪丸,小孩在洗澡時,睪丸會因泡熱水後溫度上升,自動下降到陰囊內,這時就可以看到和摸到睪丸;如果是隱睪症,不論怎麼泡熱水,睪丸還是下不來,陰囊還是空的,這時就需要盡快到小兒外科或泌尿科給醫師診治,以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間。

光田愛心戒菸連署站 邀您一同打擊菸害

光田愛心戒菸連署站 邀您一同打擊菸害#癌症

光田綜合醫院為推廣無菸健康環境,幫助民眾拒抽菸品、遠離菸害,特別發起「100萬個我願意」愛心戒菸連署活動。院方還設立「愛心戒菸連署站」,邀請民眾共同為戒菸來連署,同時向週遭親朋好友推廣戒菸觀念。院長王乃弘更帶領院內一級主管與員工,正式宣示打擊菸害,邀民眾一起營造無菸環境的決心。活動當天還請到院內有「王建民分身」之稱的超級明星臉許章福先生來代言,民眾看到「王建民」現身,紛紛開心得要求合照,不僅炒熱現場氣氛,也吸引不少熱情的「粉絲」簽署連署小卡,響應這項充滿意義的活動。光田綜合醫院院長王乃弘表示,「吸菸」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平均每半小時就有一位國人死於菸害,因此菸害防治工作更是刻不容緩。但是,成功戒菸並不容易,為此光田綜合醫院動員全院員工的力量積極營造友善的戒菸環境,有效發覺吸菸者並幫助其戒菸,並且於兩院區一樓入口處成立「100萬個我願意」愛心戒菸連署站,希望病患與社區民眾能共同來響應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推廣戒菸風氣。心臟血管內科權威陳宗瀛副院長表示,吸菸對於健康有極多的危害,不僅會提高呼吸道感染的機會、降低體力與抵抗力外,從視力、口腔健康、甚至於思考能力都會受到影響,而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機率也大增,可說是健康的殺手。而尚在發育成長的青少年若養成了菸癮或長期吸二手菸,都可能增加罹患氣管炎與氣喘的機率,甚至影響學習能力與發育。醫療院所作為守護民眾健康的前哨站,推廣戒菸觀念可說是責無旁貸。有鑑於菸品對民眾健康的危害,院方開設戒菸門診,由專業醫師協助吸煙民眾從生活中的各種細節落實戒煙計畫,專案小組更與醫療群精心設計了「鋸菸寶典」,讓民眾透過簡單的測驗了解自己對尼古丁的依賴指數,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戒煙方式,並擬定「環境塑造法」、「菸品替身法」、「分散菸癮法」、「症狀緩解法」、「飲食改善法」等多項戒菸秘笈,幫助民眾向菸說不。此外,院方還積極推動了一系列無菸社區計畫,向民眾宣導戒煙、拒菸的重要性,並先後與台中航空站、沙鹿火車站、便利商店等單位合作,營造無菸害的公共環境,該計畫實行成果並榮獲97年國民健康局表揚肯定。院方也進一步指出,由於菸害防治新法於本月11日正式上路,加上經濟不景氣,菸品價格飆漲,最近2個月以來,到光田綜合醫院戒菸門診求助或尋求諮詢服務的民眾,足足比以往增加了20%。院方也發現,半年內追蹤民眾戒菸成功率約30%,一年後追蹤成功率只剩20%,有逐步下降的趨勢,可見不論是菸害宣導或戒菸,都是需要耐心與長期奮鬥的決心方能成功,因此也希望民眾能多多響應這次愛心戒菸連署活動,簽下您寶貴的姓名,同時身體力行,一同將禁菸、戒菸的觀念散播出去。

評估血癌病患 影像診斷可提供”個人化”醫療

評估血癌病患 影像診斷可提供”個人化”醫療#癌症

癌症的形成及進展與其血管新生有著不可分的關係,就如同土壤之於種子的重要性一般。傳統上,血癌病患的診療,必須接受骨髓穿刺或切片,但切片取得的血管新生的數據,只是靜態的,無法得知其異常血管之血流動態、或滲透性的改變,更不能重複測量新生血管的即時性變化,使得診斷及治療的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台大醫學院施庭芳教授與田蕙芬教授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是利用常規的磁振掃描並結合一套創新的分析模式,可準確的評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治療的效果與存活。這是一項快速、非侵入性,而且可以重覆測量的影像方法,此項創新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上血液學科的頂級期刊「Blood」上。根據施教授研究團隊近五年的研究,得知人類的骨髓血流灌注在男女間有著極大差異,且血流量在個人年齡二十至四十歲為最高峰,隨後逐年下降,呈線性相關。同時,也發現血癌病患的骨髓血管新生遠高於同年齡、同性別正常人的五倍以上。不但血管數量增加,血流灌注量加大,連滲透性的功能也產生劇烈變化.利用這套技術就能即時觀測這些活體的變化。同時,根據此項指標可以精確的預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的治療、癒後及存活。並且在治療過程中,隨時可監控骨髓病變對藥物的療效,作為繼續治療或改變用藥的參考。甚至對於正常染色體且風險不明確的病患,也能進一步提供分析及評估。此項評估技術的顯著優點之一就是可以做為預測之用,對於骨髓有輕微病變的病友,即可進行早期的偵測,評估血管新生的異常,以預期是否有進展為血癌的可能性。病患只須接受少量(約十至二十毫升)顯影劑注射及不到五分鐘的影像掃描,而不須承受穿刺切片的痛苦、也無輻射線,即可獲得大區域和全方位的骨髓血流變化參數,可用來偵測異常血管數量及滲透性的瞬間微量或功能性變化,更可呈現出治療前、中、後癌細胞周邊血管新生的血流量變化,是有效評估血癌病患骨髓血管新生的影像生物指標。施教授也強調,血癌的診斷還是必須依賴骨髓穿刺或切片;對於開始接受治療的血癌病患而言,必須每隔一段時間接受骨髓穿刺或切片來評估治療的效果。由於骨髓穿刺或切片的過程,病患都須承受相當程度的疼痛,無法在短時間反覆進行。因此,這種新的影像診斷技術可以在血癌患者治療過程中,提供臨床醫師更多、更早的重要資訊。施庭芳教授表示,此模式也可能廣泛運用在其他癌症疾病的偵測和診斷,例如對於肝癌病患的治療評估及後續追蹤,在病患開始接受治療的第二至七天起,本模式即可以非侵入性、即時的方式去評估血管新生;發現血管新生的血流量或是其血管壁的滲透性變化,很早就能預測未來的預後及藥物的療效,以作為後續追蹤或改變治療方式的指標,對於肝癌發生率高的東方人,是很重要的突破和福音。施教授並強調,這種技術也提供了高度“個人化”的醫療模式。一般的個人化醫療多需要依據基因及蛋白的生物標誌,來評估疾病的治療效果及預後存活;但是,基因的研究往往有賴於極為昂貴的儀器,或深奧的基因變異分析。本研究團隊利用傳統的核磁共振的血流功能影像分析,也同樣可以為每一位病患量身訂製的個人化醫療。

自體輸血 手術不怕後遺症

自體輸血 手術不怕後遺症#癌症

自體輸血,簡言之就是把病患在手術中所流失的血,經過儀器離心分離處理過濾後,再輸回病人體內。可減少病人輸別人血液,降低輸血所引發反應,輕者如發燒、皮膚起疹,重者如肺臟衰竭(ALI),甚至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或引起感染疾病如肝炎(A型、B型、C型)、愛滋病或其它病毒感染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麻醉科主治醫師孫揚忠說,該院區在手術中使用自體輸血已逾一年,這樣對大量輸血手術病患,降低輸血後遺症且可減輕血庫壓力。孫揚忠指出,一般大量出血手術均可適用,如骨科脊椎手術、人工關節置換術,外傷(顱內出血、胸腔出血、肝臟、脾臟及腎臟等的破裂)手術或心臟外科手術等,可用此設備。但再好儀器處置都有限制,若病人有血液方面疾病、細菌感染或癌症等手術,不建議使用,以免引起細菌或癌細胞擴散。自體輸血使用方法為:手術中將傷口流出的血,收集至海綿過濾瓶中,到一定量時,利用離心原理將被破壞血球或死細胞等排除至廢棄袋內,剩下引流至輸血袋中,輸回病人體內。孫揚忠表示,一般手術中流出1000ml血,經過離心機處理後,可回輸至體內大約500ml。也就是說,一個正常病人出血1000ml,回輸500ml血,就無需再輸別人血,因此可大幅降低因輸血而引起後遺症或糾紛。孫揚忠強調,自體輸血在歐美醫學中行之有年,在該院區因脊椎(多節及困難度高)手術甚多,降低病人輸血量,對病人而言大大減少輸血後遺症及恐懼,對該院血庫而言更可降低儲備血量壓力。

慈醫乳房醫學中心啟用 照顧東部婦女健康

慈醫乳房醫學中心啟用 照顧東部婦女健康#癌症

在全球,每年有超過一百萬名的女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而乳癌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台灣的乳癌患者以更年期前婦女為主,超過三分之一是年齡介於45到55歲的女性,相較於歐美國家好發於停經後婦女,國內患者平均年齡年輕了20歲;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乳癌也有年輕化趨勢,漸漸找上六、七年級(1970-1980年代出生者)的青壯年女性;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94年的婦女乳癌發生率已增至每十萬人有49.2人。過去,東部地區婦女罹患乳癌常因信心不足,不惜長途奔波至北部醫院就診,無法兼顧家庭的治療過程,更使得罹病婦女身心俱疲。乳房醫學中心主任蘇進成表示,為了讓東部的婦女有信心,花蓮慈院特別跨科成立乳癌醫學中心,結和了一般外科、放射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復健科、整形外科、社工以及營養師,整合了八大科別領域,從診治、治療到復健、心理輔導等一系統的照護,讓東部的婦女不再有後顧之憂,也都能獲得北部的醫療品質。 三日乳房醫學中心揭牌之後,今年慈馨聯誼會也選在同一天舉辦。乳癌病友偕同家人子女將近有近百人參加病友會,陳訓徹、侯明峰和張金堅三位遠道而來的乳房權威更在病友會上,帶來最新的乳癌治療資訊,更與現場病友互動當場解答釋疑,病友們反應熱烈。由於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幾乎是可被治癒的,因此每位女性都應有正確的乳房健康三部曲,每月定期自我檢查、35歲以上每年由專科醫師檢查與乳房超音波檢查、50歲以上每2至3年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當然若有懷疑者應儘速由專科醫師檢查。高醫癌症中心主任侯明峰教授三日即對慈馨聯誼會病友們表示,台灣目前的醫療水準已經跟歐美並駕齊驅,尤其花蓮慈濟醫院癌症中心評鑑更獲得16個A級,有堅強的醫療團隊可以托付。侯教授並鼓勵在場所有病友,在台灣不同期數的乳癌患者存活率都比美國來得高,其實宋美齡女士也是乳癌患者,但是活了一百多歲,所以病友們不須擔心,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乳癌並不是絶症。三日當天的病友會除了參加人數踴躍打破紀錄之外,病友的先生們也勇於分享與另一半攜手走過抗癌路的心情點滴,有的曾陪著太太一起痛哭、有的高大的先生自覺在嬌小但勇敢的太太面前,自己露出了膽小的面貌,因而更加佩服太太的勇氣。但是不論已經控制了五年、四年或剛做完手術,在病友們真情分享及互相交流下,整個會場充滿溫馨與正向的力量,更有許多病友在疾病獲得控制好轉後,成為癌症關懷小組成員。,花蓮慈院乳房醫學中心將承擔起多年來台灣地區乳癌防治網的缺口,以專業團隊守護東部婦女的健康

「菸害防制法」上路 倒數前1週總體檢

「菸害防制法」上路 倒數前1週總體檢#癌症

癮君子們請注意!於禁菸場所吸菸,最高罰1萬元。禁菸場所未依規定於所有入口處設置明顯禁菸標誌,最高可罰5萬元!只剩6天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就上路了(98年1月11日),各位民眾和老闆,您準備好了嗎?為確保民眾及各機關行號等禁菸場所,能確實瞭解菸害防制法新規定並落實遵守,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7年12月起即進行12行政區各類型禁菸場所及重點街道掃街;根據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在完成訪查輔導2萬3,095家中,已於入口處設置禁菸標示者高達7成;衛生局呼籲所有禁菸場所應於所有入口處設置明顯禁菸標誌,而且不能提供與吸菸有關的器具,否則將被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衛生局表示,98年1月11日施行之「菸害防制法」新規定,已明文增列室內公共場所、三人以上共用之室內工作場所、供公眾休閒娛樂消費之室內場所、大專院校之室內場所,供兒童及少年教育或活動為主要目的之場所、大眾運輸工具、車站及旅客等候室等處,為全面禁止吸菸場所;各禁菸場所若未依規定於所有入口處設置明顯禁菸標示,或供應與吸菸有關之器物,將被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於禁菸場所吸菸者,將被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鍰。公共場所禁菸已是全球趨勢,為營造清新健康無菸好環境,衛生局表示,未來仍會全力結合社區、民間團體資源,持續推動菸害防制工作,以降低市民吸菸率,營造更多無菸環境,讓市民能免於二手菸害,並呼籲所有市民都應支持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全面禁止吸菸,同時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業者、市民共同響應支持推動無菸環境,大家攜手共同為營造清新健康的生活、工作環境來努力,讓所有市民都能深刻體驗一座健康美麗的城市。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癌症

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已成為國人主要死因之首,而大腸直腸癌則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每年造成的死亡數約4000人左右,佔癌症死亡總人數的10%,且大腸直腸癌的罹患人數在民國八十年至九十年間,增加了約七成,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約有1/3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在確定診斷時,已出現轉移(第四期),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的5年存活率低於5/%,相對地,若能早期發現,則存活的機會相當高,第一期病患的5年存活率達90%,因此認識大腸直腸癌的致癌因子,且定期接受篩檢或監測,是遠離大腸直腸癌最佳的方法。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彥志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形成是多重因子所造成,包括遺傳、基因突變、致癌物質及飲食、生活習慣等交互作用而成。李彥志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形成的主要模式,是從正常黏膜階段至腺性瘜肉,再進行至癌症,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積聚而成,近年來已証實經由大腸鏡瘜肉切除及其後的監測,可大大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達90%。 在飲食及生活習慣上應多吃蔬菜、水果、穀類等高纖食物且多運動、少吃脂肪類或卡路里高的食物,避免抽菸、少喝酒,將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李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包括: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疾病、先前罹患大腸直腸癌患者及二位(或以上)第一等親家屬或一位小於60歲的第一等親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者等,應更密切篩檢或監測及給予必要的處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