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從B型肝炎看預防肝癌

從B型肝炎看預防肝癌#癌症

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刊出,病人血中B肝病毒量介於每毫升一 千個(十的四次方)及一萬個(十的五次方)以上時,未來肝癌危險性是病毒量低於每毫升一千個的兩倍以上。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 醫師群表示研究中則發現,這類對象未來發生肝癌的危險更高達六倍以上;肝病研究學術團體考慮,最好是在病人病毒量超過每毫升一千個以上,即開始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提早抗癌。

呼吸道狹窄的另類療法

呼吸道狹窄的另類療法#癌症

發生呼吸道狹窄的病因很多,常見的病因包括:原發性或續發性惡性腫瘤、氣管插管後的傷害及氣切手術後的併發症等。肺癌、食道癌、甲狀腺癌等惡性腫瘤侵犯氣管,造成呼吸道阻塞或狹窄是常見的,這類病患飽受呼吸困難窘迫,隨時瀕臨生命威脅之苦。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黃志仁指出對於可切除的病灶,在病患身體狀況良好下,仍可以外科手術切除狹窄的病灶,及重建呼吸道手術為優先的治療方法,然而臨床上可以發現很多呼吸道狹窄的病患,因無法切除惡性腫瘤或因病患身體不適合麻醉,無法承受手術的風險等情況下,可使用呼吸道支架經由硬式支氣管鏡置入來緩解或改善呼吸的窘迫,可達八、九成以上成功率的治療結果。目前經常使用呼吸道支架的種類有「杜蒙氏矽質支架」及「金屬質艾佛士支架」,各有其優缺點;呼吸道支架的選用需考慮其適應症,及操作硬式支氣管鏡的熟悉度,再經由經驗豐富的醫師來執行支架置入術,置入後經短時間(約二至三天)的觀察即可完成整個治療過程。對於惡性腫瘤侵犯氣管引起呼吸道狹窄的病患,支架置入術是種另類治療方法,不但可延長病患存活期,且大幅提昇病患的生活品質。

腫瘤化療、放療的中醫輔助治療

腫瘤化療、放療的中醫輔助治療#癌症

腫瘤人人害怕,但是不幸遇到了,要怎麼辦呢?除了可以單純用手術處理的早期癌症之外,其他大部分皆須配合化療、放療等輔助治療,而大部分患者卻因其副作用而卻步,甚至放棄治療。臨床上化療藥物的選擇,需依腫瘤特性、患者病情個別調整之外,還需考慮藥物感受性的問題。經過化療放療之後,局部組織會出現壞死現象,包含腫瘤細胞及一般細胞都會壞死,使的血液灌流量減少,會降低之後的治療效果,造成藥物感受力降低的情形,而迫使改用更強效或副作用更明顯的藥物,但是人體忍受力畢竟有限。中醫藥對此情形,有一套特別的輔助治療方式,就是『增效減毒』療法。即是在化療或放療前及治療中,依照體質配合服用中藥,讓局部血液灌流量減少、穿透力降低的情形大大減輕,並能有局部清除壞死細胞的功效。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蔡易昌表示中醫藥對化療的增效作用,不僅指加用中藥後,可使化療療效進一步提高,而且指增加腫瘤對藥物的敏感性,使用較低劑量的藥物產生同樣的效果,以及使原本對化療不敏感的腫瘤在應用中藥後有效。其作用機制有四個方面:1.) 通過中藥減毒作用使化療充分發揮抗癌效能。2.) 一些中藥對腫瘤細胞具有抑殺作用。3.) 中醫藥具有整體調節作用,可改善機體免疫狀態,增強抗癌能力,抑制腫瘤轉移。4.) 中醫藥對腫瘤耐藥基因的逆轉作用。中醫藥對放療的增效作用: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存在的最大矛盾是:腫瘤的放射致死量和正常組織的耐受量。中醫藥可以提高腫瘤組織的放射敏感性和提高正常組織的耐受性,而提高整體療效並保護正常組織。而減毒療法,在化療或放療過程中或治療後,加入培正固本或養陰解毒的中藥,將治療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讓患者有體力完成既定的療程,以達到治療的最好結果。蔡院長指出中醫藥對化療的減毒作用:化療藥物對腫瘤細胞產生細胞毒殺作用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損傷人體增殖分裂活躍的正常細胞,如造血細胞、淋巴細胞、口腔及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毛囊細胞及生殖細胞。針對化療所造成的骨髓抑制、免疫低下、胃腸道反應及肝腎功能損傷,中醫學認為,化療在『祛邪』的同時,損傷了人體的正氣,因此保護和增強正氣是預防化療毒副作用的根本原則。臨床研究證實,益氣補血、滋陰溫陽及活血化瘀中藥,可減輕化療的骨髓毒性,甚至可恢復骨髓造血功能。而胃腸道毒副作用,則可以依症狀選用香砂六君子湯、橘皮竹如湯、丁香柿蒂散、參苓白朮散、四神丸、旋覆代赭湯達到減毒療效。中醫藥對放療的減毒作用:由於放射線對於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破壞無選擇性,所以會引起一連串全身或局部的毒副作用,而延長放療療程或放棄化療。臨床研究證實,益氣養陰類中藥可以達到保護黏膜及骨髓避免受到輻射線破壞,而達到減毒效果。

認識胃癌

認識胃癌#癌症

胃癌的好發年齡以50~70歲佔大多數,男性比女性來得多。然而近年發現年紀在40歲以下者亦不在少數,尤其是年輕的女性。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黃志仁指出一般而言,胃癌的發生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飲食習慣與社會經濟階層有關。據統計喜吃煙燻及鹽漬物者,胃癌的發生率較高。食物內的硝酸鹽,經腸道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再形成亞硝酸胺,經動物實驗證實,亞硝酸胺為一致癌物,可引起胃癌。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胃內視鏡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早期診斷胃癌的機會。也是提高胃癌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改良型式的胃鏡,直徑不及一公分,鏡管也是以材質較軟的玻璃纖維,在檢查過程中較敏感的人會稍嫌不適外,不會造成任何痛苦和傷害。檢查時要遵從醫師的指示輕鬆的吞嚥,胃鏡進入喉部後即平靜的進行腹部呼吸,則能輕鬆的接受檢查,通常只要幾分鐘即可檢查完畢;檢查完畢後,由於喉部麻醉作用將持續半小時,不要立即進行漱口或在一小時內吃東西,亦不要短時間內開車,以免發生危險。胃鏡除了可觀察胃部黏膜微小變化外,更可以適時地經由胃鏡做活體切片病理檢查及細胞學檢查,診斷十分正確。由於日本的胃癌發生率居世界之冠,他們對早期診斷的普查工作特別努力,早期胃癌的病例約佔1/3以上。因此,4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最好每年能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民眾若有懷疑胃部疾病,可赴醫院作詳細的胃鏡檢查,以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

子宮頸癌應有的認識

子宮頸癌應有的認識#癌症

醫學上,許多癌症如果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會有良好的成效,尤其是子宮頸癌。這是因為子宮頸可藉由簡單的檢查即可看得到、摸得到,故極方便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而且在內診時,也可趁機發現是否有子宮肌瘤、骨盆腔腫瘤、膀胱或陰道脫垂、尿失禁等常見婦女生殖器異常,可惜國內婦女接受抹片篩檢的比率僅約三成,相較於歐美先進國家仍不算普及。根據統計,子宮頸癌佔歷年台灣地區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女性癌症死因首位則為肺癌)。目前已知子宮頸癌的形成與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密切的關係,當子宮頸上皮細胞受到感染,並由此乳突狀病毒提供子宮頸額外的核酸(DNA),子宮頸細胞便容易發生突變而產生癌症。人類乳突狀病毒主要是由性行為傳染,除了與女性生殖器癌的發生有關外,也與部分性病,如尖狀濕疣(俗稱菜花)相關,迄今醫界已發現90種以上的乳突狀病毒。長期佔據我國婦女癌症第一位的子宮頸癌,近年因為抹片的成功推廣,第一期之後的侵襲性癌已逐漸減少,因早期篩檢而早期診斷的癌前病變則取而代之佔據多數,尤其性行為年齡提前、性態度開放,造成輕、中度子宮頸細胞病變,在年輕族群已越來越多。   新店耕莘醫院婦產科醫師 黃文郁指出目前全球預防子宮頸癌的主流方法,雖仍以『六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檢查』為的重要檢查之一。但由於傳統的抹片檢查有偏高的偽陰性,因此又出現包括電腦薄層抹片、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必要時之陰道鏡檢查等幾種輔助方法,其目的都是在避免子宮頸癌前病變演變成子宮頸癌。 第一支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俗稱子宮頸癌疫苗),已在去年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許可,正式上市嘉惠婦女朋友們。它可以百分之百預防第16、18型HPV引起的子宮頸癌(約佔子宮頸癌70%左右),如果在所有青春期的少女都施打疫苗,將可大幅減少子宮頸癌的發生,已成年的婦女施打這種疫苗,預期也有大幅的保護作用。在男性方面,也有部分研究提出從青春期就施打這種疫苗,具有加強預防伴侶的子宮頸癌及減少本身陰莖癌的發生率。目前的國際研究也顯示子宮頸癌疫苗效果極佳,並正進行長期成效的研究探討。

大腸直腸癌,飲食習慣是元兇

大腸直腸癌,飲食習慣是元兇#癌症

根據衛生署統計,自民國84年起,大腸直腸癌成為臺灣地區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名,僅次於肝癌及肺癌;民國94年,則有4,111人死於大腸直腸癌。在臺灣,大腸直腸癌的研究已近成熟,飆高的死亡率也逐漸引起國人的注意。文件研究顯示,飲食習慣的改變被認為是直接的元兇。然而,不僅飲食因素,其發生也與潰瘍性大腸炎、大腸瘜肉及家族性有關係。一般而言,如果家屬中曾有大腸直腸癌病史者,其罹患大腸直腸癌之機率比一般人多出數倍之多。另外,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之大腸癌皆由大腸瘜肉惡性變化產生,故大腸瘜肉的早期發現與處置非常重要。若能「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五年生存率非常高,治癒率可高過75%。新店耕莘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嚴守智指出,大腸直腸癌主要發生部位以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最多,其餘發生於盲腸、升結腸、橫結腸。左側大腸因為離肛門較近,所以容易出現肛門出血的症狀,同時也較容易因腫瘤長大而壓迫使糞便變細、便祕、腹瀉,甚至使腸道阻塞;右側大腸因管徑較大,很少引起阻塞,較典型的症狀為慢性大腸出血而造成貧血。大腸直腸癌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及大便潛血檢查及血色素的測定、肛門指診、直腸鏡檢、大腸X光鋇劑檢查與大腸鏡檢。手術治療是大腸直腸癌唯一根治的療法。診斷後要盡早切除,而其他輔助療法有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及免疫療法等。 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遵從下列建議是必要的:1.) 多吃蔬菜及含纖維素之食物,少吃動物性脂肪(尤其是牛肉)、高膽固醇、油炸食物等,啤酒也不要喝太多。另外,也應攝取足夠之維生素A、D、E、C及礦物質鈣、硒等元素;硒元素之來源包括小麥胚芽、大蒜、麩糠、鮪魚、洋蔥、蕃茄、甘藍菜等。 2.) 養成每天排便之習慣,以減少致癌物質在腸內存留之時間。 3.) 多數的大腸癌是由大腸瘜肉轉變來的,如果能早期摘除這類具有癌變潛力的瘜肉的話,就能預防繼發的大腸癌。在臺灣,雖然醫療觀念已逐漸開放,大腸直腸的檢查方式也很簡易且進步,可惜仍然常常可見延誤的病例,例如將直腸癌當做痔瘡、大腸癌當成腸胃炎,而未能及時找專業醫師做適當的診斷與治療。在此提醒四十歲以上的人,尤其是已經出現症狀或屬於高危險群的人,接受大腸X光鋇劑檢查或大腸鏡檢是有必要的。

替代療法與臨床上的運用

替代療法與臨床上的運用#癌症

站在人文的角度,當病人或家屬會積極尋求另類(替代)療法時,一定是當正統療法無法滿足需求的時候。在臨床上,癌症患者是最常要求替代療法的,因為癌症患者很少能靠手術與藥物治療等正統的療法做長期的病情控制。病人或家屬在失望與痛苦之際往往會尋求其它的幫助,如中醫、中藥或其他密醫的協助。臺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醫師 黃尚本指出,腦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在臨床上也是相當困難與棘手的,原因在於腦神經系統相當脆弱,且無法再生,一受到傷害往往產生永久不可逆的損害,因此臨床上也常常看到腦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在尋求替代療法的協助。前年春季,嚴重急性呼吸道肺炎(SARS)肆虐,也有不少替代療法的出現。病人對替代療法的需求與日遽增,甚至連醫生也建議使用美國學者Eisenberg的研究發現,在美國1992年裡,有34%的成人曾使用至少一種的「替代療法」。研究也發現,在美國25歲到49歲受過教育的白領階級是最常使用替代療法的,統計也發現,在1990年美國人總共尋求了4億2千5百萬次替代療法的協助,這個數字超過了尋求第一線家庭醫師協助的數目。1994年一項針對華盛頓州、新墨西哥州與以色列的醫生所做的研究發現,在過去的一年內有60%的醫生曾經至少一次建議他們的病人使用替代療法,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則有38%的醫生建議病人使用。一項刊登在1998年美國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指出病人使用替代療法的原因: 1.) 對傳統療法不滿意:病人不滿意的原因在於,傳統療法沒有效、有副作用、不適用於個人、太技術導向,或花費太高。 2.) 個人自主性的需求:病人尋求替代療法因為它較不具權威性,讓病人有更大的權力與自主性,來決定自己要接受何種的醫療照護。 3.) 價值觀的契合:替代療法之所以吸引人,在於它與病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宗教信仰與人生觀,以及追求健康的信念相契合。

談美齒的要件

談美齒的要件#癌症

牙齒在五官當中,對於"美貌"的貢獻還真是不可或缺,牙齒整齊是最基本的"美齒要件",那除了牙齒整齊之外還有那些條件會使我們更具吸引力呢,臺安醫院牙科醫師 吳碧礽提供建議如下:一、當我們說話微笑的時候必需看到上排牙齒,但不要露出太多齒齦;看不到牙齒宛如"無齒之徒"是不會吸引人的,露出上排牙齒會顯的較年輕樣,為甚麼?因為地心吸引力之故,當我們年齡增加時臉部的肌肉會往下墜,而牙齒是不會跟著往下墜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年紀越大的人上排牙齒遮蓋的愈多,而下排牙齒也露出來愈多。有的先天上唇便較長會覆蓋較多的齒面因此在做矯正或假牙時便要特別注意上排牙齒一定想辦法讓它們多露出些。但相反的牙齦也不應露出太多,如果牙齦有露出太多的情形,可以藉由矯正治療,正顎手術甚或牙周手術來改善。二、當我們微笑時上排牙齒的弧形線與下唇的弧形線是一致的,這是較具吸引力的笑容。如果你的上排齒列弓弧形線不是很理想的話,可以找牙醫師利用牙齒復形的方法,或找齒顎矯正科專科醫師利用矯正牙齒的方法,讓你看起來有較動人的牙弓弧形線。三、上排六顆前齒的高低不管牙齒的下緣(切端線)或上緣(齒頸線),應為兩正中門齒與兩犬齒約等高,而側們齒略短。下排四顆門齒則均等高且左右應對稱,中線不要歪到一邊。四、上排六顆前齒的大小比例要適中,大慨是兩正中門齒與兩犬齒的寬度約相同,而側門齒略窄,其黃金比例應為五比四,如果你的側門齒太小,牙醫師也可以幫你把牙齒加大。五、牙齒與牙齒之間無空隙,無缺角,無異常的磨損。有異常的磨損通常由於咬合不良所引起,有這種現象的人,要趕快找齒顎矯正科專科醫師替你解決咬合不良的問題,才可以避免牙齒的磨損更加惡化,而使你的牙齒失去健康及美觀。六、牙齒表面要潔白無黃斑或黑斑,更不可有齒垢,煙垢,檳榔垢堆積其上。牙齒不潔白可以找牙醫師替你漂白。先天的黃黑斑點則可以用水晶磁片貼於牙齒表面,牙齒便會亮麗動人。當然抽煙吃檳榔都是"美齒"的大敵。如果你有抽煙吃檳榔的習慣,最好戒掉,因為抽煙與肺癌,而吃檳榔與口腔癌有絕對的關係。七、牙齦必需呈有彈性的粉紅色,才可以與潔白的牙齒相得益彰;牙齦不可以氾紅腫漲,一碰就出血的情形,有這種情形是牙周病的現象,要趕快請牙醫師替你治療牙周病,以免病情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八、有蛀牙或牙神經壞死會使牙齒變色,不但影響美觀也影響健康,定期請牙醫師洗牙檢查是必要的,以便提早發現牙齒的毛病,而即時給與治療,以維護牙齒的美觀與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