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膜安 口內凝膠」液體性繃帶解疼痛留口福 癌症患者重拾鬥志

「膜安 口內凝膠」液體性繃帶解疼痛留口福 癌症患者重拾鬥志#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名黃姓男子,菸酒檳榔10年不斷,幾年前口破一直沒好,檢查才確診罹患口腔癌,接受手術及術後放射化學治療,但放射化學治療中產生口腔大面積潰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不管是講話、刷牙、飲食,甚至喝水,只要一張口碰到嘴破傷口就會痛到流淚,這種「張口不得」的困境讓他感到生不如死,且無法攝取充足的營養更讓他身體日漸消瘦,抗癌鬥志逐漸消沉。所幸後來經由個管師建議,使用「膜安 口內凝膠」隔離嘴破傷口,才緩解進食疼痛,改善吞嚥障礙。「膜安 口內凝膠」使用簡易 可立即發揮止痛效果臺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戴世光醫師表示,有許多像黃姓男子一樣的案例,因口腔放射化學治療造成大面積嘴破,以致吃不下、睡不著,身心不寧。以前亦曾聽患者分享為舒緩口腔大面積潰瘍而嘗試各種緩解方法,但止痛效果不佳。目前已有一種創新研發的「膜安 口內凝膠」可供患者選擇。「膜安 口內凝膠」是經衛福部核可的醫療器材,又稱作液體性繃帶,可舒緩因口腔病變引起之不適,對於放療、化療或合併治療而遭受口腔黏膜炎所苦的癌症患者而言,更是一大福音。「膜安 口內凝膠」是一種親水性口腔敷料,使用簡易只需「倒、漱、吐」:倒於杯內、漱口並含在口內,使完全覆蓋傷口並於口中停留1分鐘、再吐出。經由漱口散佈於口腔內壁,形成一層薄膜屏障,能附著在口腔表面,阻隔較敏感的末梢神經,發揮止痛作用,並保護口腔黏膜、減少傷害及病變,視個人需求一天可使用4至6次,建議患者可用於三餐飯前及睡前,根據戴世光醫師的臨床觀察,使用「膜安 口內凝膠」之患者,能幫助用餐及入睡時緩解嘴破傷口的疼痛不適,提升營養吸收及體力修復。生活中多補充水分與維他命 有助嘴破傷口快癒合儘管「膜安 口內凝膠」可幫助減輕疼痛,但醫師提醒患者,降低口腔潰瘍發生應於生活做起。早晚使用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潔;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太燙、太辣、太甜等都要少吃,如麻辣鍋、檸檬水都容易刺激傷口;多補充水分、維他命B群與C群則有利傷口癒合,唯有依照醫師的指示,雙管齊下才能有效緩解疼痛,和疼痛說掰掰,留口福享美食。

不向病魔低頭!癌症6度叩門打不敗她

不向病魔低頭!癌症6度叩門打不敗她#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抗癌鬥士」無畏病痛打擊,泰然面對生命挑戰。今年66歲的廖周玉惠女士,在53歲那年疑似感冒咳嗽至醫院檢查已確診為乳癌第三期,讓她的心情跌落谷底,後因乳癌、子宮內膜癌、乳癌二度轉移到肺、又轉移至肝及骨頭,十三年內癌症六度來叩門,讓她有生不如死的想法!直到乳癌志工的探訪,鼓勵她看看別人二、三十年的抗癌歷程是如何撐過來的,使得她頓時醒悟,投入志工服務。且奇蹟的事發生了! 在一○三年接受身體大體檢,癌指數更是從去年的278降到73,連醫生都感到不可思議,她總是自嘲自己像「打不死的小強(蟑螂)」,而她也入選本屆抗癌鬥士。抗癌鬥士故事集 提供癌友與家屬溫馨指南自民國96年起即舉辦「抗癌鬥士選拔」活動,迄今已邁入第八年,期藉由活動的舉辦,鼓勵全國各地抗癌勇者站出來,分享抗癌經驗與心路歷程,幫助更多癌友積極面對治療、樂觀勇敢抗癌。而台灣癌症基金會今舉辦「第8屆抗癌鬥士」頒獎典禮,全台共80名癌友被推薦,評審決選出12名抗癌鬥士,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本會將今年度獲選之抗癌鬥士心路歷程,集結成冊出版《隙縫裏的陽光-抗癌勇者的愛與信念》書籍,邀請大眾細細閱讀鬥士們抗癌成功的關鍵,如何克服艱辛的治療過程,也要讓大家感受到這群鬥士們與癌奮戰到底的愛與信念。

醫訊/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醫訊/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雖然目前癌症治療仍以西醫為主,例如:雞尾酒療法、放療、外科手術、化療、標靶治療等,但中醫對癌症病患而言,還是具有輔助功效,如在飲食調養、養生保健上對癌友很有幫助。因此,為推廣院內免費四項癌症篩檢,及增加民眾對癌症篩檢認識及正確觀念,桃園長庚特別邀請中醫內科楊晉瑋醫師主講「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時間:12月11日(四)10:00~11:0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1樓中央大廳洽詢:桃園長庚癌症篩檢辦公室 徐小姐(03)3196200轉3355

研究:體重過胖 將導致罹癌風險增加

研究:體重過胖 將導致罹癌風險增加#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肥胖除了與多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之外,你知道體重過重更與癌症有緊密的關聯嗎?根據國際癌症中心所做出的最新研究發現,全球每年大約有五十萬個癌症病患,都與肥胖相關,其中,肥胖所引起的癌症,主要都落在大腸癌與肝癌。男性肥胖 容易引發大腸癌國際癌症中心指出,他們分析全球一百八十四個國家的大型資料庫發現,大約有百分之四左右的癌症,與肥胖相關,其中,肥胖對於男性而言,較易引發大腸癌與肝癌,女性則容易引發子宮頸癌和乳癌。研究人員表示,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與肥胖有關的癌症人數,預計會持續增加,而這種情況在北美最為嚴重,其次則是中國大陸,不過研究人員稱,這些癌症病例中,有四分之一的案例,都可以事先預防。我國國民健康署,持續推動全民減重計畫,各地方政府也積極舉辦全民甩肉比賽,原因就在肥胖除了將導致慢性疾病外,也是罹患癌症的主因之一,然而,依照目前的統計資料來看,台灣肥胖人口居高不下,占比為三分之一,面對持續增加的癌症病例,民眾在體重管理上,還是得須多加把勁!

黑心食品當道!癌症竟與飲食有關

黑心食品當道!癌症竟與飲食有關#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癌症是民眾的健康殺手,且根據癌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8成癌症都可能與我們週遭的生活環境有關,其中飲食部分占了35%,對此,豐原醫院謝惠敏營養師表示,國人十大死因中,癌症已連續32年穩坐首要之位,平均每5分40秒即有一人因癌症過世。而壞的飲食會提供一個環境讓壞的基因表現,但好的飲食則會提供一個好的環境來對抗壞的基因,所以,均衡適量的健康飲食,要從日常飲食中減少致癌物質的攝取開始。食物過熱、過燙要注意 恐會增加致癌率 新興的致癌因子有肥胖、不健康飲食、運動不足等,而食物中的致癌物,則存在於過熱、過燙食物、油脂食物、保存不當、烹調加工不當、加工食物中使用致癌添加劑、醃漬高鹽食物裡。因此,江佳容營養師表示、防癌飲食守則應以均衡、高纖、低脂的飲食和多運動為主,增加蔬菜、水果攝取量,每天至少3份蔬果和2份水果,且依據彩虹蔬果原則,攝取各種顏色蔬菜、水果與各種類型的食物,維持適當體重及持續適量運動,每日維持20~30分鐘運動,例如:快走、游泳、慢跑、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臂力訓練等,從平日的飲食及習慣來修正,以達到癌症的預防。抗氧化物、植化素 可清除自由基、增加免疫力抗氧化營養素及植物化學物質能消除自由基、增加免疫力,有防癌抗癌的效果,而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穀類、豆類、蔬菜、水果等天然植物中,而根據臺灣癌症基金會提出蔬果飲食新觀念「蔬果579」,依不同年齡及性別,攝取正確的蔬果攝取量,才能有足夠的抗氧化營養素及植物化學物質,來預防癌症及其他文明病的發生。江佳容叮嚀,蔬果中植物化學物質的顏色,有紅、黃、綠、白、紫、橙就好比彩虹一樣的色彩繽紛,營養價值也都各有不同,所以,建議平時應均衡多樣攝取,以藉由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運作,並遵循蔬果579的健康概念來預防癌症的發生。

已婚女壓力大?進入冬季竟較易憂鬱

已婚女壓力大?進入冬季竟較易憂鬱#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秋冬天氣變化大,溫度突然下降,好發季節性情緒失調,因此,國外經常把它俗稱為「冬季憂鬱」。常見於30歲左右的已婚女性和老年男性,尤以性格內向型居多,發病主要與冬季日照時間短和天氣變冷時人體內分泌變化有關。 4招跟壞情緒說掰掰南投縣衛生局指出,冬季抑鬱症分輕度、中度和重度3種狀態,輕者每天心境不佳,對生活和工作喪失積極性,重者逐漸喪失社交和工作能力,甚至有自殺傾向。 面對季節的轉換,以下幾個方法可教你如何預防冬季憂鬱: 1)加強運動鍛煉身體/因血液通過,體內的新陳代謝加快,腎上腺素分泌增多,會使人情緒開朗、精神愉快。 2)注意身體營養平衡/在情緒低落時不妨飲點綠茶、咖啡,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也有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情的作用。 3)增加光照時間/冬季多曬曬太陽,多做戶外活動,對預防憂鬱症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室內白天不要掛窗簾,晚間宜增加照明燈的亮度。 4)分散注意力/當情緒低落時,不妨做做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如看書報、聽音樂,或找朋友聊天談心,當實在煩悶無法解脫時,還可找心理醫生諮詢。 

百病不侵健勇七旬嬤 首次癌症篩檢竟罹子宮頸癌

百病不侵健勇七旬嬤 首次癌症篩檢竟罹子宮頸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別再以為身體無異狀,就不做任何身體檢查!新竹就有一名七十八歲的吳姓老婦,身體健勇,六十多歲至今幾乎百病不侵,沒什麼太大的異狀,因此鐵齒自認不用做癌症篩檢,當地衛生所護士打電話請他到衛生所或醫院預防性檢查,不過阿嬤都悍然拒絕,幸好護士轉向與兒子連繫,聯手半哄半騙下,終於將阿嬤請到醫院,不料這一檢查,確診為子宮頸癌初期,且卵巢還發現了一顆腫瘤,立即接受手術治療後,目前身體無恙,只須定期回院做追蹤檢查。四大癌症早期發現 存活率都達八成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統計顯示,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子宮頸癌第0期的五年存活率,都超過8成,但若是第4期的五年存活率,則大幅滑落至1到3成,以子宮頸癌為例,第0期子宮頸癌5年存活率為96.8%,但第4期子宮頸癌5年存活率僅為17.8%;此外,第0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為85.5%,第4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則降至11.1%。國民健康署指出,為搶救國人生命,目前積極推廣癌症篩檢,但由於民眾對於健康的自覺性不足,使得癌症篩檢推廣仍存在許多困難。根據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結果顯示,民眾沒做四癌篩檢的主因,包括「覺得身體很健康沒有需要(35.7%~68.7%)」及「太忙沒有時間(19.0%~23.8))」,不少民眾因此錯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過去常有確診為癌症的個案覺得自己是病人,甚至認為得到癌症是不光彩的事,不願走出來協助宣導。近年來,透過衛生局(所)不斷宣導篩檢發現早期癌症是幸運兒,早期治療就可以重獲健康。有鑑於此,國民健康署於今年年初開始,透過各縣市衛生局,號召過去參加篩檢而發現癌前病變或罹癌民眾,成立「防癌尖兵團」,目前已有30位以上民眾參與,在全國各地分享自身經驗,藉此提高民眾接受篩檢的意願,也呼籲民眾積極接受四癌篩檢,好讓癌症無所遁形!

樂閱讀/防癌人人有責! 注意身體無聲的警訊

樂閱讀/防癌人人有責! 注意身體無聲的警訊#癌症

有一些症狀是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因為它們不會不明不白出現在我們的身體,如果有以下症狀應儘早就醫。注意身體出現的各種無聲警訊消化系統異常/1)體重異常下滑:在沒有節食、沒有運動的情況下,體重就自己下降。2)莫名腹脹:我們不會因為所有的日常習慣完全沒有改變而有腹脹問題,最糟糕的問題是它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狀。3)吞嚥困難:平常可以正常吃飯吃麵,現在卻需要食用軟質、液體食物才吞的下去,可能是食道癌的徵兆。4)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問題一直無法解決。5)口腔有白斑: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皮膚變化/新長出痣或變大都應檢查。乳房皮膚發紅、皮疹、腫塊、外觀改變、有分泌物都可能是乳癌的徵兆,應立即就醫。異常出血/陰道或直腸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或大腸癌的症狀。尿液有血可能是發炎或膀胱癌、腎臟癌。不明疼痛/腹部疼痛可能和胰臟癌有關。身體上任一部位有疼痛現象都需要做檢查。淋巴結腫大/人體約有數百個大小不一的淋巴結,也不是每個都能用觸摸察覺,頸部、腋下和鼠蹊部的淋巴結算是人體比較好確認的部位,若發生腫大請盡快做檢查,即便不是癌症也有可能是異常感染、過敏或全身性的疾病。發燒/若不是感冒問題,有發燒現象應就醫,如果是癌症則可能是擴散現象。持續疲勞/有可能是血癌、結腸癌、胃癌的早期症狀。持續性咳嗽/需要做檢查肺部,檢查是否為肺癌。用體貼的心去理解病患生理與心理上的痛苦如果癌症發現的早,腫瘤範圍不大,採取局部切除手術所帶來的身心影響較小,若治療需要做放射線治療,其帶來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疲勞、皮膚紅腫甚至是腸道或泌尿習慣受到改變。如果是採化學藥物治療,其副作用可能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口腔潰瘍、脫髮、貧血或感染。這些都是相當不舒服的症狀需要給予藥物來協助度過不舒服的階段,也需要一些特別的營養補充及心理重建。控制輕微疼痛、緩解症狀的方法有許多,可以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法,如針灸、按摩都可以緩解疼痛。而在心理層面的影響上,焦慮、恐懼、壓力等都會在病人身上發現,影響病人和家人的生活品質。可以藉由和家人、醫護人員或支持團體給予協助度過身心不適的難關,或透過溫水浴、打坐、瑜珈、按摩、呼吸放鬆可以緩解壓力。(本文作者/仇思源)(摘自/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凱特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