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樂閱讀/亞硝胺是加工肉品中最該注意的致癌物

樂閱讀/亞硝胺是加工肉品中最該注意的致癌物#癌症

加工肉類被認為會增加胃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肺癌、乳癌和攝護腺癌的風險。研究指出,每天進食一條香腸或兩片燻肉,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19%。早在17世紀時,人們發現加工肉品易有肉毒桿菌的污染,只要有百萬分之一公克的肉毒桿菌毒素即可致人於死,因此在香腸、臘肉裡添加亞硝酸鹽以抑制病菌,也可增艷肉品的顏色與風味。硝酸鹽類對人類是無毒的,但亞硝酸被轉化成亞硝基化合物後,在體內會造成肝臟出血或壞死,長期則會增加癌症風險。當人體吃進加工肉品時,內含的亞硝酸鹽會在強酸(胃酸)或油炸高溫下,與人體或高蛋白食物(蛋、肉、魚、蚵及蝦貝類)中的二級胺或三級胺,反應成會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N-nitroso compounds)或亞硝胺(nitrosamines)。另外,從蔬菜吸收的肥料硝酸鹽,經過胃酸作用後會被轉化為亞硝酸,再與肉類蛋白質反應,也會變成亞硝基化合物。根據動物實驗,已有超過270 種亞硝基化合物被證明可能致癌,而且至少在39 種動物身上被發現有致癌性。從流行病學的研究,也證實亞硝酸鹽或亞硝胺與各種癌症(包括胃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密切相關。因此,目前各國政府對亞硝酸鹽添加量都訂出明確限制;依我國現行食品衛生標準,香腸、臘肉、火腿等所含之亞硝酸鹽殘留量應在70 ppm 以下。目前「可能會」添加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包括:某些紅肉香腸、熱狗、火腿、培根(燻肉)、臘味、板鴨、燻腸(baloney)、家禽類的香腸與低脂肪熱狗、蒜味鹹臘腸(salami)、魚漿、紅白肉冷盤(cold cuts)。另外,醬油、味噌及醃製醬菜等也可能添加亞硝酸鹽。這些被亞硝酸鹽污染的食品原料也會擴散到其它再製食品,例如火腿常出現在麵包、披薩、炒飯、炒菜、便當或西式早餐店中。那麼有何策略可以降低亞硝胺的產生與致癌風險嗎?其實不吃才是王道!如果非吃不可,則可以採行下列措施:1)選擇於加工肉品製造過程中,添加抗氧化劑維生素C或E的產品,因為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硝酸鹽的還原,或將亞硝基化合物還原成無毒的一氧化氮(NO)。2)用餐時多攝取檸檬、柑桔、番石榴、糙米等富含維生素C或E的食物,減少亞硝胺產生;或搭配大蒜、人蔘,也能抑制亞硝胺形成。3)儘量不要與優酪乳或乳酸菌飲料一起食用,因為這些可能添加硝酸鹽以防止過度發酵;然而乳酸菌含有硝酸鹽還原酵素(nitrate reductase),能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也要避免與富含胺類的食品(例如:發芽中之麥芽、魷魚、魚乾、青魚)同時進食,以免產生亞硝胺。(本文作者/顏榮郎)(摘自/抗癌就像減肥/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 害大人罹癌小孩變笨

樂閱讀/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 害大人罹癌小孩變笨#癌症

科學家根據全球184國的癌症數據,推測不健康的西式飲食與生活方式(吃大量速食、過度肥胖與抽菸)將會導致全球癌症病例大增。2008年全球癌症確診病例只有1,270萬人,其中40%來自已開發國家(這些地區人口只佔全球的15%);但是預估到了2030 年,癌症確診例將增至2,200萬人(增加73%),其中在南非、中國和印度等開發中國家,人民逐漸沉溺於西式速食與生活方式後,將增加78%,而某些最貧窮的國家將增加90%以上。其中的變化關鍵是,與感染有關的癌症(子宮頸癌、胃癌)發病率逐漸降低,但這個努力成果似乎被乳癌、攝護腺癌和大腸直腸癌的大增所抵消。後面這些癌症通常肇因於西式飲食(漢堡、熱狗、炸雞、薯條、披薩與三明治)中所包含的高熱量、高油脂的紅肉與加工肉品,以及缺乏全穀類的精製醣類。這類飲食最容易造成慢性發炎、肥胖、癌症與其它慢性病。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發現,中老年華裔若是吃過多西式速食,會大量增加糖尿病與死於心肌梗塞的風險。相較於不吃西式速食的人,一週吃2次速食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7%,死於心肌梗塞的風險則增加56%。可怕的是,一週吃4次或更多的人,死於心肌梗塞的風險會飆升近80%。 如果新加坡的科學家分析西式速食與癌症,可能也會發現兩者的關連吧。可怕的是,速食文化對腦部發育中的兒童衝擊更大。不論美國、澳洲或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都顯示學齡前常吃速食(漢堡、披薩、薯條、餅乾)的兒童,智力會比吃鮮食或現煮食物的小朋友低2~5%;這種不良影響可能是不可逆的,若腦部發育受阻,以後即便恢復正常飲食也難以矯正。因此,現在普遍認為,癌症主要還是一種生活病,先天基因異常對癌症發生的影響只有5~15%,其餘大約30~35%是由不當飲食引起,25~30%是吸菸,15~20%是感染。因此,預防癌症的基本功包括:• 不抽菸與嚼檳榔。• 限制酒精與熱量攝取。• 盡量少吃紅肉與加工肉品。• 增加蔬果與全穀類食物攝取。• 多做有氧運動。• 避免直接暴露在陽光或紫外線下。• 使用疫苗以預防感染。如果人們平常多注意這些原則,即使帶有異常基因,也能透過啟動健康基因,降低癌症發生率。(本文作者/顏榮郎)(摘自/抗癌就像減肥/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恐怖果醬吃下肚 癌症不孕來敲門

樂閱讀/恐怖果醬吃下肚 癌症不孕來敲門#癌症

吐司、蛋糕、刨冰,不可否認,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果醬的身影。在古代,果醬是貴族獨有的享受,是一種天然、健康、營養豐富的食品;然而,現代食品科技發達,你真的能確定,兩千年後的今天,果醬仍然是天然的健康食品嗎?大家都知道,新鮮水果容易腐壞,保存不易;吃之前還要洗滌、剝皮或切塊,相較之下,罐裝果醬不僅易於保存,而且取用容易。以一罐草莓醬來說,為了能從購物架上的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必須具備以下特質:色澤鮮紅欲滴、醬體飽滿濃稠,最好容量大、價格低,嚐起來香甜綿密,能長久維持口感。為了達成上述目標,製造廠商會添加各種合成物;色素能幫外表暗沉的果醬增色,讓你食指大動。但幾乎所有合成色素都只有美觀效果,有些甚至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包括引發過敏反應、過動症,甚至癌症。除了用色素增加賣相,起雲劑能為果醬營造濃密口感。起雲劑,是一種乳化香精,成分為阿拉伯膠、乳化劑、食用棕櫚油,它能促進果醬中的各種成分混合均勻,並增加黏稠感,讓賣相更漂亮。理論上,起雲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某些不肖廠商會因為成本與穩定度問題,以塑化劑取代起雲劑中的食用棕櫚油。舉個例子來說,如果開封了幾個月的果醬,沒有發生任何變質現象,標示成分卻又沒有防腐劑,果醬就極有可能含有塑化劑。長期食用塑化劑,除了容易罹患肝癌,也會影響生育能力,還會讓女童性早熟。如果不想將恐怖果醬吃下肚,卻又是果醬的忠實愛好者,不妨試試以下的選購方式。• 天然果醬的最大特徵是必須冷藏保鮮,保存期限也只有兩週左右。• 盡可能選擇外觀色澤較不討好的果醬:各種食品都有它的自然原色或組織,越天然的東西外表越平實。• 加了起雲劑的果醬很容易壞,存放一段時間後甚至會產生臭味;添加塑化劑的果醬保存期限則大幅拉長,價格更是差了近五倍;換句話說,如果一罐果醬保存期限長、價格又便宜,那你就要三思了。若是對市售的果醬徹底絕望,還有自製果醬這個選擇。1)將新鮮水果打成泥。2)把打好的果泥放進鍋中,開小火慢慢熬煮。3)加入糖、檸檬汁等等佐料,依個人口味調整。4)熬煮過程中記得不斷攪拌,避免黏鍋。5)等到水分收乾,就是一鍋美味的果醬了。(本文作者/人本自然編輯部)(摘自/外食族:這樣吃就能百毒不侵!/人本自然出版)

醫訊/遠離癌症愛心園遊會

醫訊/遠離癌症愛心園遊會#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救一位癌症病人等於就一個家庭!透過愛心園遊會,讓全家可以出遊解放身心,又可以進行公益活動。為此,正德癌症醫療基金會、正德社福慈善基金會、高雄市議員林武忠議員服務處以及高雄市三民區精華里里長辦公室等單位聯合舉辦「愛心園遊會」,活動內容有「美食饗宴」、「遊藝生活」、「百貨天地」、「跳蚤市場」、「節目表演」等等。該單位歡迎全家前來共襄盛會。詳情請見網址http://www.chengte.org.tw/03/MessageContent.aspx?id=1a9370c9bc。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餐具。名稱:遠離癌症愛心園遊會時間:102年10月13日(日)上午09:00~16:00地點:高雄三民公園(高雄三民區十全一路)洽詢:07-370 3456

罹食道癌活過三年不到一半 你還要菸、酒、檳榔嗎?

罹食道癌活過三年不到一半 你還要菸、酒、檳榔嗎?#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持續蟬聯我國十大死因中的第一名,而其中,有許多種癌症都是所謂「沉默的癌症」,當一發現身體有任何不適症狀時,通常進一步檢查,癌症都已走到末期!因此,如果能夠避免致癌物上身,民眾當然就要盡量遠離;像是,菸、酒、檳榔,就是導致食道癌的主要元兇,如長期與這些物品牽手共舞的民眾,可要考慮是否該戒一戒。食道癌難治癒 存活率低台中豐原醫院放射腫瘤科張世宗醫師指出,食道癌在現今即便醫學如此發達,治癒率與其他癌症比較起來卻相對低的多,即使醫學界嘗試使用各種不同治療方式與順序來治療食道癌,卻仍舊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較有共識的治療方式是先幫病人進行同步的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後再接著進行手術切除,但即便如此病人平均三年的存活率卻不到五成。食道癌被發現時 通常都已末期他進一步說明,食道癌治癒率不高的原因除了與食道本身組織有關外,與病人本身沒有病識感及無法早期立即診斷也有相當大的關連性。食道可分為頸上、中、下段,若發病在頸上段,病人早期會有吞嚥異常感覺而就醫,但若發病在中、下段的病人往往會因症狀不明顯而延誤就醫,而一旦到了病人吞嚥困難或有疼痛感就醫時,臨床上可發現食道幾乎已快全被腫瘤堵滿了。而近期豐原醫院收治的幾例食道癌的病患中,皆為延誤及早就醫的治療時機,以致於求診時整個食道幾乎已被腫瘤佔據,連吞嚥都成了問題,再加上長期進食困難,身體處於相當虛弱的狀況,不但無法切除腫瘤,連同步放化療的副作用都可能無法承受,亦有病人來院時腫瘤已大範圍的侵犯食道與周邊器官,雖已為其安置十二指腸造廔管以維持營養,但進食狀況仍不理想,身體機能依舊無法達到可以施打化學治療的標準。對此,張世宗呼籲,有使用烈酒、菸及檳榔習慣的民眾,最好能及早戒除這些癌症的危險因子,因烈酒容易灼傷食道,且飲酒會有反覆嘔吐情形,更容易造成食道黏膜的傷害,建議長期與這些致癌物共處的民眾,若發覺口腔黏膜異常病變或吞嚥時有異常感覺時,都應儘早就醫診斷,切勿放任不管而錯失治癒疾病的黃金時機,若已確診的病人,則應減少食用過燙或刺激性的食物,以避免食道黏膜再次受傷。

怕「癌」找上她 女子戒除40年檳榔癮!

怕「癌」找上她 女子戒除40年檳榔癮!#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戒除菸酒或檳榔的過程都不容易,除了要靠自己的意志力、家人鼓勵外,亦可到醫院接受門診諮商與治療。一名52歲魯凱族的田姓女子,從小在耳濡目染下,從12歲就開始吃檳榔,年紀越大吃檳榔的量也日愈增多;後來陸續聽聞台東老家的親戚罹患口腔癌的消息,且吃檳榔滿口血紅色很不雅觀,開始決定戒除檳榔惡習,經朋友介紹加入童綜合醫院梧棲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所開設的戒檳班。童綜合醫院家醫科醫師劉曼莉表示,很多想要戒除檳榔的人,都誤信坊間「戒檳榔,牙齒會壞掉」的傳言,其實原因不在於戒除檳榔的關係,而是因為長期嚼食檳榔,讓牙齒變紅、變黑、動搖、磨損及牙齦退縮,導致牙週病出現;當檳榔吃多了讓口腔麻痺,所以才會一直沒有感覺到牙齒的疼痛問題,因此當戒除檳榔出現牙痛問題才是正常的反應。在戒檳班的幫助下,田姓女子從原本一天要吃50粒以上檳榔,慢慢減到一天只吃2粒,並利用嚼食蒟篛來代替檳榔,來徹底根除吃檳榔的惡習。劉醫師呼籲,當口腔出現潰瘍並傷口長達2個星期都未痊癒、舌頭無法正常活動或無味覺、口腔或頸部出現腫塊等各種異常症狀時,都應盡速就醫進行診療,才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網友真神!臉書留言成了抗癌支柱

網友真神!臉書留言成了抗癌支柱#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網友真神?臉書成為抗癌的心靈支柱?21歲的卡莉絲‧海德鮑文(Caris Hedd-Bowen)今年1月被診斷出罹患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正值青春年華的她,經歷數月痛苦不堪的化學療程,每當灰心無助時,臉書網友的留言成了她堅持下去的動力。卡莉絲表示,當醫師確診她胸腔內的腫塊為癌症時,簡直不敢相信,腦中有千萬種思緒、心情五味雜陳,但她還需面對2個年幼的兒子,一想到無法陪伴他們成長,心情相當沉重不捨;為了小孩,她知道自己必須堅強起來,勇於治療、打擊癌症。轉移化療不適和壓力 臉書成了最佳抒發窗口 為了減輕壓力和化療過程中的不適,她上臉書分享對抗癌症的點滴,卻獲得意想不到回饋;卡莉斯說,當幾分鐘內湧入許多好友、甚至是不認識的網友們,留言鼓勵,她心裡出現好多勇氣、更有動力去面對治療。治療過程中常有無數次感覺到孤單、無助,所幸有臉書上2127位的朋友給予支持;每當心情低落時,卡莉絲都會上傳她戴不同假髮的照片、或是在醫院進行治療時的畫面,網友們總會立即給予她源源不絕的回應與力量,臉書成為她抗癌時不可或缺的支柱。心情輕鬆 也是抗癌的良藥經過數月的治療,如今狀況良好,她也上臉書和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這則貼文也吸引了600多人按讚,「臉書」不折不扣是卡莉絲的心靈導師,給了她堅強的力量和勇氣而成功抗癌。

樂閱讀/肥胖與癌症的關聯

樂閱讀/肥胖與癌症的關聯#癌症

美國研究報告指出:90萬超重的人口身上,發現某些癌症的發生率有增加的傾向,例如:子宮內膜癌、乳癌以及大腸癌,也就是肥胖的男性因罹患大腸癌,而死亡的比率約有35%,肥胖的女性因子宮內膜癌的死亡率佔60%。當飲食日漸西化以後,造成許多學齡童的「胖娃娃現象」,同時國人罹患乳癌及攝護腺癌的機率更是增加10倍以上。自小就攝取過多的垃圾食物,像是速食漢堡、碳酸飲料、炸雞,及富含反式脂肪的薯片和零食等,這些高熱量飲食對身體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對於飲食習慣的改變,除了出現肥胖年輕化徵狀,再來就是大腸癌和攝護腺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口增加。由各處飲食與衛生單位資料顯示,國人罹患的乳癌及攝護腺癌,比起西方還是相對較低的,不過若是飲食繼續西化,將來乳癌及攝護腺癌則會有上升的趨勢。此外,肥胖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室肥厚症都有相當大的關係,在過度肥胖的人身上,脂肪細胞會產生一種叫「瘦體素(leptin)」的物質,「瘦體素」能夠增加血管內皮一氧化氮的表現,同時抑制精氨酸,此時就會產生過氧亞硝酸,造成一連串的發炎機轉。「瘦體素」會刺激自由基的形成,促成動脈硬化的病變,同時瘦體素還會誘導發炎因子NF-KB(Nuclear Factor-Kappa B,簡稱NF-KB,是造成身體發炎的主要調節物質)增生,產生身體的發炎機轉,連帶影響內分泌的免疫機轉。在感染及發炎的人身上,可以明顯看到「瘦體素」指數的升高,瘦體素跟高血壓、大腸疾病有很大的關係,此外乳癌病人身上,也能發現「瘦體素」的過度表現,尤其是肥胖的乳癌病人會更加明顯。【抗癌小辭典】瘦體素是蛋白質激素,調節能量攝入和支出,包括食欲和飢餓,代謝和行為。它是一個重要脂肪的來源激素,含有167個氨基酸的蛋白質。瘦體素的指數,作為一種身體發炎症的標誌物。雖然瘦體素與身體脂肪量有關,有趣的是,運動並不會使它的指數降低,可見瘦體素是脂肪的炎症反應,只要能夠控制發炎症狀,才能降低瘦體素。(本文作者/鄭煒達)(摘自/拒絕癌症/博思智庫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