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抽菸百害無一利 易引發癌症、中風

抽菸百害無一利 易引發癌症、中風#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家都知道抽菸對健康的傷害不小,常常想要戒菸,但每次都戒不掉,即便試過很多方法,也一樣失敗。而抽菸就像是一個恐怖的化學工廠,長期抽菸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甚至有較高的機率會引發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腎臟癌、膀胱癌等病變。另外也較容易引發中風疾病,造成抵抗力降低、牙齒變黃、口臭、引起皮膚的皺紋等病狀,所以抽菸是百害無一利。自行戒菸成功率較低基隆市暖暖衛生所主任吳美慧醫師表示,民眾在戒菸的過程中單靠自己的意志力一定比較辛苦,成功率不到10%,但透過戒菸門診的協助,可大幅提高到35至40%的成功率。衛生所爲了守護民眾的健康,即日起開辦戒菸門診服務。想戒菸的民眾心動不如馬上行動,請即刻攜帶健保卡至本所,免收掛號費,就可透過專業醫師開立的戒菸藥物及醫療諮詢來解決您戒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樂閱讀/4種職業的女生 容易得癌症?

樂閱讀/4種職業的女生 容易得癌症?#癌症

癌症專門找「鬱女」乳腺癌、子宮頸癌等問題與無法排解的悲哀關係密切,而胃癌病人往往表現為過分謹慎、回避衝突、小心處事,即使內心有強烈的不滿,也會委曲求全,長期憋悶著自己,肝氣鬱結是他們的常態。這就是癌症專門找上「鬱女」的原因了。好女人更容易得癌症「好女人更容易得癌症」的觀點不是我提出來的,而是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何裕民教授提出來的,他是著名的中醫腫瘤專家,還是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的主任委員。他牽頭的國家「十一五」亞健康課題調查組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我國城市女性癌症患者中,70%屬於人們眼中的好女人!這是研究小組通過對三萬餘病例調查後的發現。這樣的好女人容易集中在四類職業:財會、中小學老師、文秘、辦公室管理人員。因為從事這些職業的女性,通常比較真、工作壓力較大、無法及時自我釋放或轉化壓力,或者說她們的職業要求必須服從安排,而她們本分的個性又要求她們服從這一命運,恰恰是這些,成了癌症的「催化劑」。國外的研究也顯示,乳腺癌、子宮頸癌等問題與無法排解的悲哀關係密切。而胃癌病人往往表現為過分謹慎、回避衝突、小心處事,即使內心有強烈的不滿,也會委曲求全,長期憋悶著自己,肝氣鬱結是他們的常態。美國《環境衛生》雜誌刊登過一個研究報告:女人過於潔癖,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研究人員詢問了近800名乳腺癌病人,和另一組同齡健康婦女使用各種清潔產品和殺蟲劑的頻率,結果發現:經常使用空氣清新劑的婦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險增加20%,每天使用空氣清新劑會使乳腺癌的發病概率增加30%。而固體空氣清新劑則會使乳腺癌的發病危險增加2倍。研究者把潔癖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歸之為過多地使用化學清潔劑之故,認為化學製劑與乳腺癌之間存在著高度的關聯性。這類病人很多都是非常在意生活品質、很排斥化學清潔劑的,她們只用清水及普通肥皂。之所以得乳腺癌,是因為這些有潔癖的人,本身就是完美主義者,潔癖就是她們追求完美的方式,這種人會事事追求至善、較真至頂點。比如,家裡的茶杯必須放在某個地方,換了地方她就要責備家人,就要馬上糾正,連這樣的小事都計較,可以想見她們在社會上、在工作中對自己有多苛刻了!如此長期追求完美,就導致了她們的「神經──內分泌軸」的功能一直緊繃著,引起了內分泌的長期失調,以至於靶器官乳腺被過度刺激,直到它受不了了,發生了癌變。而這個作用,甚至可能高於清潔劑的致癌作用。所以何教授的結論是:潔癖與乳腺癌之間的聯繫未必是化學製劑,而是這類人精神上的長期「自我高壓」導致了這一結果。對於這種人的品質,我們一般都形容甚至讚譽她們「克己」,這個詞用在她們身體上也很形象,就是在委屈自己的同時,直接克伐著自己的脾氣,在「克己」的同時「克脾」。我曾多次講到,脾氣是身體裡的「審計署」,脾氣虛了,「審計署」失職了,原來潛伏在體內的、還沒形成氣候的癌細胞就得以犯上作亂,癌症也成為「事實」。(本文作者/佟彤)(摘自/噢不!我不想這麼老/華滋出版)

每周運動消耗1千卡 罹腸癌機率減半

每周運動消耗1千卡 罹腸癌機率減半#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癌症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病症,但有一些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美國癌症協會統計,規律運動可以維持良好的體重、改善血壓、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況,還能有效抵抗癌症。規律運動是良藥 遠離3癌 研究顯示,體能活動與降低癌症機率有明顯關連性,特別是乳癌、肺癌與大腸癌。不過必須是「經常性」的規律運動。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陳碧芳醫師表示,以乳癌來說,只要每週至少5次,每次進行20分鐘的中度或強力運動,並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即使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婦女,罹乳癌機率也會減少。至於大腸癌的發生,則與高脂、低纖食物和缺乏運動有關。目前已有研究證實運動量愈高和多喝水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會愈低。因為運動會促進排空、腸子蠕動,加速糞便減少腸道與致癌物的接觸。                   以每周運動消耗一千大卡以下的人當基準,每周運動量消耗1000至2500大卡,罹患大腸癌的機會降低一半。運動量消耗超過2500大卡,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更可大幅減少。 此外,運動也可以讓吸菸者或是曾吸菸者降低罹患肺癌的機率。運動為甚麼可以減少肺癌發生?可能的原因是運動時肺部換氣量大幅增加,有助於小支氣管中一些致癌物的排出。美國研究也曾發現,比起那些運動量低且強度輕的婦女,運動量多且強度大者,較不會罹患肺癌。癌症患者運動也不可少  可改善免疫力運動不但可以防癌,對已罹癌的患者也很重要。傳統上認為癌症患者應該多休息、少活動,但完全不運動,患者體能太差,影響生活品質,也降低對治療的忍受力。適當地運動可以促進體能,減少化療帶來的疲倦及不適,減少併發症,提高生活品質,也可以改善免疫能力。

研究:每日健走 癌症患者能降低40%死亡率

研究:每日健走 癌症患者能降低40%死亡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過去,《優活》曾報導過健走對於身體的好處,長期累積下來將媲美慢跑的效果,甚至勝過慢跑,其中,對於具有慢性疾病患者與心血管疾病患者,健走反而比跑步來得適合,而根據英國近日所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健走將能大幅降低多種癌症的死亡率,再度確定健走的優勝。健走效果好 民眾請身體力行此研究來自英國癌症慈善團體,近日所發表的一份研究,研究指出,健走可以大幅減少治療癌症時的各種副作用,包括,焦慮、疲倦、憂鬱等等,其中,乳癌與攝護腺癌,若每日都能有二十分鐘的路,死亡率能降低百分之四十。大腸直腸癌,每日走四十分鐘,死亡率更能降低百分之五十以上,成果十足驚人。我國國民健康署,也提出每日健走十五分鐘的觀念,即能達到有效的運動效果。根據國健署的統計資料顯示,運動可能會增加約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風險,顯示民眾養成天天運動的習慣,才能真正避免疾病上身。

下背痛恐為警訊 當心為癌症轉移所引起

下背痛恐為警訊 當心為癌症轉移所引起#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61歲的婦人,下背痛1個多月,且問題越來越嚴重,經過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第12節胸椎壓迫性骨折,但在保守性療法治療後,病情仍無明顯改善。因此,醫師幫她做更進一步的檢查,結果除了第12節胸椎外,就連第11節胸椎、第4腰椎、枕骨、右髖臼等處有明顯活性增加,懷疑有癌症的骨轉移的情況,因此,在為她做脊椎磁核共振後,也懷疑有胸腰椎的骨轉移,最後,透過胸部電腦斷層後發現竟有一個2.6公分的右上肺腫瘤。每個人一生中 皆有一次下背痛的經驗成大醫院核子醫學部吳佩珊醫師表示,下背痛是民眾常見的問題之一,在流行病學的統計上,大約每5人中就有一位有下背痛的困擾,而有60%~80%的民眾一生中都會有一次背痛的經驗。但下背痛只是一個症狀,造成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包括常見的背部軟組織受傷、椎間盤突出、退化性關節炎等,多半民眾僅需休息、復健或服藥便可得到緩解,不過,也有人的下背痛是因為癌症所引起,所以,提醒民眾應多留意,切勿輕忽。癌症病患若出現劇痛、下肢無力 應盡速就醫檢查最後,吳佩珊醫師表示,有癌症、感染、代謝性骨骼疾病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等病史的民眾,若出現大小便功能異常、劇痛、下肢明顯無力時就要多當心,此時,建議應盡速就醫檢查,以避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幼稚園園長罹癌全胃切除 她:我因此更加幸福

幼稚園園長罹癌全胃切除 她:我因此更加幸福#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舞台上,身穿白色上衣,卡其色褲子,個頭嬌小的謝明瑤,拿著女兒送她的一束花,舉起右手,握緊拳頭,擺出加油,向前行的姿勢,嘴巴笑得比誰都還開朗,誰都沒想過,她的胃早已因胃癌而切除,與癌症搏鬥十年的謝明瑤,今日站在台上,告訴全台數十萬癌症病患,「癌症不可怕,我反而要感謝它,它讓我生活過得更加幸福。」謝明瑤的樣子,猶如戰勝敵軍的將帥,揮舞勝利的旗子,凱旋歸來,告訴其他癌症病患,你也可以如此風光過日子。與好友露營胃不舒服 經檢查確診胃癌原本擔任幼稚園園長的謝明瑤,在十年前,與好友出外露營時,突然覺得胃悶,到醫院做胃鏡與切片後,醫師希望她能與家人一同前去聽檢驗報告,於是,她與先生一起到門診面對醫師,「醫師說我罹胃癌時,我先生比我還驚慌,」謝明瑤指出,癌症不僅僅自己受到打擊,家人可能比自己更不敢接受事實。平日飲食明明都很清淡,為什麼還會罹患胃癌?這是她的家人,最無法接受的事實,突如其來的噩耗,差點讓他們潰堤,但謝明瑤選擇相信醫師,積極投入治療,治療的第一周,即刻切除三分之一的胰臟,二十九顆的淋巴結,還有,全胃切除,她堅毅地說:『即便身體的器官變得這麼少,我還是活得很好。』即便,她現在進食過程較常人繁複,一天需少量多餐,須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吃,連喝水都須用吸管慢慢喝,謝明瑤依然認為,她過得很好,與一般人無差別,反而還讓她認識了用心照顧她的醫護人員;換來整個家,在一同相互扶持,度過癌症黑暗時期後,更相知相惜的情感。近兩成癌症病患 確診初期不願治療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所公布的調查指出,每年約九萬個家庭,須遭受癌症的打擊,一人罹病,整個屋簷下的家人,頓時陷入愁雲慘霧,值得警戒與關注的是,統計驚人指出,罹癌患者,高達百分之十八,在第一時間得知罹癌時,不願接受正規治療,反而選擇放棄亦或尋求偏方、食療的方法,好乞求癌症能不藥而癒。資料顯示,這百分之十八的癌症病患,一年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五,為立即接受治療病患的三倍以上,「看到數據的公布,我也嚇了一大跳,」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驚訝的表示。癌症病患不願於第一時間接受治療,究其原因,無非是害怕化療、手術等副作用與外觀的影響,其中,這些患者,害怕的主因無非是來自「對於疾病的不瞭解」又更怕與醫療團隊面對面溝通,一解對治療的恐懼與疑惑。也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倡,「4  GOOD」觀念,包括,認識癌症,認識期別、癌症種類、癌症基因型;正視癌症,尋求正確的照護知識;了解癌症,與醫師共同瞭解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在蒐集所有資料後,緊接著,抱著正向信念,將之擊敗。在台灣,因政府政策所推動,醫院普遍成立癌症整合醫療團隊,並且有相關癌症社團與資源中心,更有個案管理師從旁協助病患了解治療過程,治癌已趨向個人化,「碰到癌症就是面對,我相信醫師,」五十一歲的謝明瑤,她面對癌症,正視癌症,風光站在台上,如此說著。

注意!肥胖者恐易罹患10種癌症

注意!肥胖者恐易罹患10種癌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現在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只有大人,連小孩也都一樣,且根據統計指出,目前台灣人口比例正逐年增加中,日前英國有項研究指出,若體重過重恐會增加10種常見的癌症風險,因此提醒各位民眾,肥胖已不單單只有外表受到改變,就連身體也會受到影響。BMI與癌症間息息相關該研究主要針對500多萬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每當BMI增加5時,就會增加62%的風險罹患子宮癌、31%罹患膀胱癌、25%罹腎臟癌、10%罹子宮頸癌,9%罹甲狀腺癌和血癌。另外,也會增加19%罹患肝癌風險、10%罹大腸癌、9%罹卵巢癌、5%罹乳癌,雖然這4種也會受到其他因素所影響,但對於BMI來說也是不可或缺問題之一。目前此研究刊登於《The Lancet》。 

婦女癌症無警訊 定期檢查好安心

婦女癌症無警訊 定期檢查好安心#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癌症一直以來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的頭號殺手,但因為一般婦女癌症,早期是不會痛的,因此,多數人常錯過治療時機,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而發生高峰約在45~64歲間,每年有近7500人罹患乳癌,1600人因乳癌而死亡。而子宮頸癌96年約有1800人罹患子宮頸癌,逾700人因子宮頸癌死亡,故子宮頸癌也是婦女不可輕忽的疾病,且有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侵襲癌發生死亡率。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早 每19位就有1人可能罹患近年來,單身女性及晚婚的高齡產婦愈來愈多,加上飲食西化,癌症威脅日漸嚴重,尤其是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每19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所以,乳癌防治已是國內女性一項重要課題,不論是家庭主婦,或是獨立自主的婦女們,都不要忘記在追求理想的同時,一定更要照顧自己的健康。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衛生局教你預防方式健康的身體是一生的無價之寶,乳癌及子宮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且0~1期治癒率相當高,對此,嘉義市衛生局表示,預防子宮頸癌的方式,除了要擁有安全的性行為外,更要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及每年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另外,在維護乳房健康方面,則是要從生活做起,透過多運動、少吃高脂肪食物、避免太晚生育、放鬆心情減輕壓力外,也要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