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防癌飲食這樣吃 4步驟打造免疫金鐘罩

防癌飲食這樣吃 4步驟打造免疫金鐘罩#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癌症蟬聯33年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資料顯示,平均11分半就有一人死於癌症,且國人罹癌速度增快、並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國人飲食型態及生活習慣有很大關聯,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鄭欣宜營養師歸納日常生活4撇步,打造身體免疫金鐘罩,吃出防癌飲食!1) 選擇低GI、均衡飲食/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並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選擇未加工、低升糖指數食物,建議一天當中至少可以有一餐食用全穀類食物,如糙米、五穀米、麥片、小麥胚芽取代白米、精製麵包等,可增加纖維質攝取也增加B群的攝取,提高一天活力來源。2) 蔬果彩虹579,神奇植化素/植化素就是植物為了保護自己而演化出來的一種天然色素,不同顏色蔬果提供不同抗氧化、調節免疫力的植化素,像是番茄當中的茄紅素可預防攝護腺癌;葡萄籽、松樹皮當中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減少體內自由基的生成;胡蘿蔔、南瓜中的類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除了是脂溶性維生素更在黏膜細胞扮演重要角色;菇類中的多醣體,可增加免疫T細胞的數量,提高免疫力抗癌的效果,建議兒童一天至少攝取5份蔬果、成年女性攝取7份蔬果、男性攝取9份蔬果,攝取蔬果的原則應該是多樣多色,才能讓人體吸收到不同功效的植化素!3) 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建議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 30分鐘,達心跳速率每分鐘130下,規律運動除了可增加心肺功能、幫助代謝、減少體脂肪,減少體內氧化壓力生成,運動種類可依個人身體狀況及喜好度做調整!也建議可維持良好的體態,減少代謝症候群慢性疾病的發生,男性腰圍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小於80公分;另外也必須小心「隱藏性肥胖」,注意體脂率,建議男性體脂肪率介於17~23%,女性為20~27%。4) 定期癌症篩檢/國健署已推出免費篩檢,將大腸癌、子宮頸頸癌、乳癌及口腔癌等國人發生率高的四大癌症,列為癌症篩檢的重要工作,也有統計發現借由癌症篩檢,早期介入治療,可有效降低四大癌症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自身10多年痛風經驗 名醫教你怎麼吃

自身10多年痛風經驗 名醫教你怎麼吃#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安南醫院心臟內科李聰明醫師,帶領他的醫療團隊每年約進行千例心導管手術,是目前雲嘉南地區的心導管專科教授。但他同時也是有10多年痛風病史的資深病友,平時藉著飲食,一直控制得很好,手腳並無痛風石或變形的情形,因此他也大方的分享自身對抗痛風的飲食經驗談。李聰明醫師說,痛風這種富貴病是體內普林代謝異常,血中尿酸過高,導致尿酸鹽結晶堆積在關節內造成關節紅腫疼痛。肉類、動物內臟、高湯、海鮮是大家所熟知的高普林食物,這幾類食物會使血中尿酸快速升高,引起痛風發作。沒吃高普林食物也發作?果糖是幕後禍首不過,有幾次李聰明在未食用高普林食物只吃水果餐的情況下,痛風還是發作了,尤其是鳳梨產季,痛風發生的頻率就更高。後來他發現了一個最常被人忽略易導致高尿酸的食物—果糖。當攝食過多的果糖時,會讓身體脂質代謝異常,增加痛風、脂肪肝的風險等。在天然食物中,蜂蜜含有大量的果糖,此外要注意的是餅乾、甜點及含糖飲料中添加的糖漿,也含有較多的果糖,痛風病人也應減少攝取。免驚!痛風不必禁吃豆製品!痛風是不是應該少吃黃豆?長期以來,大部分的民眾都認為痛風病人不可以吃豆類、豆腐和豆漿。李聰明醫師解釋,研究顯示豆類實際上並不會增加痛風的機率。因為豆漿和豆腐等黃豆製品在製造的過程中會流失大部分的嘌呤,在適量的情況下是不會增加發作機率。他建議真正需要忌食黃豆的,只有在痛風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李醫師最後也提到,預防痛風發作最好方法是遵醫囑,定期回診檢測血清尿酸值,減少含高普林食物的攝取及藥物治療,控制尿酸值,才能遠離痛風復發及心血管疾病發生。

控糖有問題!4成5糖尿病患 飲食認知錯誤

控糖有問題!4成5糖尿病患 飲食認知錯誤#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全台糖尿病患者逼近180萬人,其中竟有4成5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且僅有22%能做到每日計算熱量病控制飲食,採買與煮食是許多病患與家人最頭痛的事,加上外食情形無法避免,業務應酬或親友聚餐更不易有效地控制營養攝取量,慢性病的飲食管理儼然成為重要的健康課題。飲食切記營養均衡、熱量控制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恐引發更多腎臟疾病,要做好慢性病的照護,就必須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包括飲食、運動、藥物三大面向;就飲食控制來說,必須遵循2大重要原則,一是營養均衡,二是總量管制。尤其糖尿病要特別重視熱量控制,慢性腎臟病則要重視蛋白質控制,若是病友沒有經過充分的飲食治療衛教、或是配餐的技巧不佳,就容易影響慢性病的控制。年長者改變飲食習慣難 成防治大漏洞隨著外食人口增加,許多病友無法每餐都自己準備,且對於中高齡罹病的病友來說,一夕之間要改變飲食與運動習慣是極為困難的,家屬往往也因為工作生活繁忙,疲於協助病友飲食控制,因此在慢性病的防治上出現了很大的漏洞。針對國內慢性病患者與其家庭營養知識與備餐情形進行調查,發現年齡越長、其接受營養衛教的比例就更低,然而慢性病主要族群都是中高齡,可預期許多患者飲食控制不當或錯誤反而容易致使疾病進程加速。營養教育雖普及 民眾卻愛自己加料調查也呈現,近4成5糖尿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僅22%能做到每日計算熱量並控制攝取;近4成7腎臟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僅24%能做到每日計算蛋白質及鈉鉀磷並控制攝取;且有將近6成7民眾對於疾病飲食自行備餐感到不便,可見慢性病餐食準備對於國人是一大難題。李婉萍營養師指出,目前慢性病的營養教育雖然普及,但是還是有很多民眾常常自行發揮,反而產生許多迷思或誤解,尤其更常常在外食的過程裡,因為無法掌握油鹽糖而破功。建議可以透過營養諮詢,或是訂購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健康餐盒,幫助患者控制血糖。

腸癌年發生人數破萬 肥胖+不健康生活是主因

腸癌年發生人數破萬 肥胖+不健康生活是主因#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大腸癌已連續第七年蟬聯國人的十大癌症發生數首位,每年發生人數超過1萬4千人,每35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年因大腸癌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但現代人飲食精緻,又少運動,導致發生率逐年增高,到底日常生活該注意什麼,才能遠離大腸癌呢?這3類人最要當心:肥胖、運動少、飲食習慣差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根據研究顯示21%至25%的大腸癌發生率,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無規律運動等。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呼籲「多吃蔬菜、少吃紅肉,烹調方式以汆燙、水煮,低油脂的飲食原則,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注意體重控制,搭配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就是最好的大腸癌預防方法」。隨年齡攀升!50歲較30歲發生率高10倍邱淑媞署長表示,依實證顯示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可降低18%-33%的死亡率。國民健康署自93年起開始提供大腸癌篩檢,至103年民眾的二年篩檢率到達40%,103年一年共有125萬名50-75歲的民眾接受篩檢,檢查結果有3萬6千人發現息肉、2,490人罹患大腸癌。許多民眾常以沒有症狀、沒時間為藉口未參與篩檢。大腸癌在早期常無症狀,其發生率隨著年齡攀升,50歲較30歲發生率高達近10倍。邱署長表示,定期接受篩檢是一種對自己健康負責任的生活態度,透過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符合篩檢條件者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癌。

飲食西化 膽結石患者趨年輕、逐年增

飲食西化 膽結石患者趨年輕、逐年增#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國人飲食日漸西化等因素,膽結石是越來越常見的疾病。根據研究,膽結石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傾向,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醫師表示,初期或較小顆的膽結石沒有明顯症狀,呼籲民眾不能掉以輕心,建議早期檢查、定期追蹤與飲食控制,以維持身體之健康。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賴馨吾醫師表示,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中產生的結石,來自於膽汁裡的膽固醇或膽鹽等累積形成的硬塊,一般認為膽結石的原因是膽汁內各種膽固醇種類濃度超過標準,使得膽汁不能維持在正常的液體狀態,進而形成結晶後沉澱在膽囊及膽管內,即成為膽結石。初期無明顯症狀   定期超音波檢查不可少值得注意的是,膽結石初期無明顯症狀,若有症狀,患者多半有右上腹疼痛、上腹部飽脹感或悶痛感、時而打嗝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進一步疼痛到後背或後肩,這種突然的劇痛往往令患者無法忍受。而膽結石阻塞在膽囊出口或膽道任何部位,會引起膽囊炎、膽道炎等病症,嚴重者甚至導致黃膽、敗血症及生命危險,絕對不能輕忽。賴馨吾醫師表示,臨床醫療上,由專科醫師進行詳細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是偵測膽結石、膽道結石等最適當的首選方式。建議有這方面疑問的民眾即早接受檢查,以瞭解是否有膽結石或儘早進行控制與追蹤。

從飲食調理濕疹 4秘訣不要「皮在癢」

從飲食調理濕疹 4秘訣不要「皮在癢」#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潮濕悶熱的氣候,是容易發生皮膚搔癢狀況的季節。因氣候濕熱,大量排汗而刺激皮膚,致使皮膚發炎惡化。而溼疹是皮膚出現發炎現象,成因複雜且因人而異,更難處理的地方是,濕疹這個名詞本身就定義沒有很清楚,皮膚因任何原因造成發炎皆可稱為濕疹。內外在影響因素多 濕疹難根治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張尚智醫師表示,濕疹發病原因複雜,是內在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而發病。內在因素如:飲食不當、失眠、過度勞累、情緒變化、感染及內分泌失調等,均可加重濕疹病情;外在因素如:紫外線、寒冷、炎熱、乾燥、潮濕、染料、藥物等及動物皮毛、羽絨、植物等物質的刺激均可誘發濕疹。除了上述因素,飲食也是關鍵。因此,張醫師提醒,在生活上的飲食調理方面建議如下:1)飲食清淡,宜食清熱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綠豆、苦瓜、冬瓜、菊花、金銀花、薏苡仁、茯苓等。2)忌致敏食物,如魚、蝦、蟹、牛羊肉、鴨、鵝、花粉等引起過敏反應,導致濕疹復發或加重病情。3)忌辛辣刺激食物,如濃茶、咖啡、酒、煙、蔥蒜、生薑、辣椒、花椒等味辛、性溫食物,耗陰助陽,對濕疹是一種刺激,應避免食用。4)忌發濕、動血、動氣食物,如竹筍、芋頭、韭菜、胡椒、羊肉、蓮子、芡實等。按摩穴位可止癢舒緩整體而言,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不易根治的疾病,最重要的是病人的自我養護預防、調理觀念也要徹底實行,藉由調整飲食習慣改善個人體質問題。而平日更可按摩下列穴位,如:大椎、足三里、三陰交、風市、曲池、膈兪、血海、風門等穴位,可達到去風止癢的效果。

【免費講座】骨質疏鬆症飲食知多少

【免費講座】骨質疏鬆症飲食知多少#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年紀增長,不管男性或女性,都會因為鈣質流失而引起骨質疏鬆症,但大部分的民眾不清楚該怎麼吃,才能有效改善骨質疏鬆症、避免病情加重。對此,亞東醫院特邀營養科醫師賴玉釧,針對骨質疏鬆症,替大家在飲食上做調整及幫助,帶您吃的安心、吃的健康,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骨質疏鬆症飲食知多少時間:7月30日(四)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1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飲食、時間安排 老年人6大生活危機

飲食、時間安排 老年人6大生活危機#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預計在2025年時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在這快速高齡化的時代裡,除了青壯年扶養比例加重外,年長者的生活品質及日常照護也開始受到重視。因此,專家建議民眾除了要多注意飲食、用藥、居家等6大生活危機外,也要慢慢調整心態、學會釋放權力,學習新的事物及嗜好、多運動、安排出外旅遊,享受多餘的空閒時間,使自己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才能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退休後的銀髮族生活 竟潛在6大危機中國老人教育協會潘維剛博士表示,為因應高齡化的時代來臨,銀髮族對於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意識逐漸抬頭,兒女也期望長輩們能夠過著舒適與安心,不過現代社會雙薪家庭情況普遍,兒女因工作繁忙,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年邁的父母親,因此,在銀髮族的老齡生活中,也衍伸出潛在的六大危機:1)飲食危機/外食族群「不定時、不定量、營養不均衡」三不與「高油、高鹽;高糖」三特性,會日漸損害心血管循環系統,成為慢性疾病的殺手。2)服藥危機/估計老年人服用醫師慢性處方藥物者高達83.4%以上,平均約4種藥物,但因記憶力逐漸減退,導致忘記吃藥、重複吃藥、時間錯誤、劑量錯誤等用藥問題容易出現。3)居家安全危機/家庭室內擺設缺乏無障礙空間概念,是造成老年人在家跌倒比例居高不下的主因,若有老年者跌倒,輕者,影響步行、日常生活或自我照顧能力;重者,癱瘓在床、終生重殘或危及性命。4)孤獨感/現代人生活繁忙,多半居住於都市,鮮少有時間停下腳步,陪伴年邁的父母親外出散步或旅遊,以至於可能產生孤獨感受,導致老年罹患憂鬱症。5)時間安排/年長者在退休後多出了許多空閒的時間,離開職場後,生活頓時失去重心,可能造成精神上的空虛及與家人之間互動的壓力等;若又無法安排活動填補空閒時間,生活品質可能會因鬱鬱寡歡而隨之下降。6)兒女重心轉移/隨著父母親年紀漸增,兒女也會自組家庭,而慢慢轉移生活重心,忽略父母親也是需要家人的陪伴。自主性生活 才是年長者養老生活既然如此,該如何給銀髮族更好的第二人生?潘維剛博士進一步表示,隨社會觀念及家庭結構改變,父母多半不願意成為子女的負擔,因此,若能選擇的話,多數的年長者希望能夠自行安排更多的活動以充實生活,自主性生活才是許多健康年長者所期望的養老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