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頭皮乾又落髮恐「身體隱藏危機」!營養師教你用吃逆轉

頭皮乾又落髮恐「身體隱藏危機」!營養師教你用吃逆轉#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知道光看頭髮也能觀察出個人飲食狀況唷!現代人的頭皮、頭髮問題真的是越來越多了,當心可能是缺乏某一類的營養素了,可以怎麼吃呢? 頭皮頭髮問題 飲食方針這樣吃壓力型稀疏壓力會造成水溶性的維他命流失尤其是維他命C跟B群流失加速。營養師高敏敏建議,每天吃新鮮蔬果,至少吃兩拳頭水果+兩碗蔬菜。 易斷髮質可能是平時吃的蛋白質品質不佳,建議避免吃加工食品,像是香腸、培根、臘肉、火腿、丸類、火鍋料製品等,改以原型為主,如豆腐、豆製品、肉類、蛋類、魚類等,裡面都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是維持頭髮健康重要的基底。 乾枯髮質若時常亂節食、偏食會容易讓好油跟水分攝取不足,易導致頭髮乾枯無光澤,建議多喝水,每日水分至少2,000cc以上,不要害怕吃油,多補充好油食物,像是酪梨、苦茶油、堅果或堅果飲等,吃到好的油脂來源,讓髮絲光亮有光澤感。 落髮通常落髮嚴重可能是礦物質鐵跟鋅攝取不足,導致頭皮供養不夠,不健康的頭皮就像土壤貧瘠的地方長不出茂盛的樹木,建議多補充鐵、補鋅,再搭配維他命C食物 幫助營養吸收。 高敏敏舉例,像是可以吃豬肝、鴨血、莧菜、牡蠣等,再搭配新鮮水果維他命C來幫助鐵質吸收更好;另外,也可以減少吃生蛋,因為生蛋白裡的抗生物素會阻礙生物素吸收,進而造成掉髮現象。 頭皮問題頭皮乾癢、出油代表處發炎狀態,高敏敏建議,多吃抗發炎食物,可以一週2~3次攝取魚油或藻油,像是新鮮魚類、海藻、亞麻仁籽油。 養成良好日常作息 髮絲強韌有力其實頭髮是很直接反應身體健康狀態的部位之一,但往往被忽略,高敏敏提醒,從吃做改善是很好的方式,對身體也更健康。要注意的是,平時也要避免菸酒、勿熬夜、適度放鬆壓力也不要亂節食,畢竟營養不良,髮絲首當其衝。 延伸閱讀洗完頭大量掉髮、頭癢、頭皮屑爆多? 醫師曝洗髮精「2重要成分」別用錯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 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你也會這樣做嗎?(本文獲常春月刊授權轉載,原文為:從頭髮看你「身體隱藏危機」!掉髮、頭皮乾癢有跡可循 這樣吃可逆轉)

罹癌後,三餐該怎麼吃?快用「1張表」速測你吃對了沒

罹癌後,三餐該怎麼吃?快用「1張表」速測你吃對了沒#飲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罹患癌症後,除了治療外,許多癌友最先問的事情就是:「三餐該怎麼吃?」抗癌路漫漫,腫瘤除了會增加能量消耗外,治療過程又可能經歷各式各樣的副作用,許多癌友體重便在過程中失守,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若缺乏足夠的能量對抗癌症,可能會造成外觀的改變,進而影響心情,嚴重時甚至會產生癌症惡病質,讓食慾變得更差,加速身體機能的流失,將更難維持抵抗力,造成疾病惡化的惡性循環。在臨床上,許多癌友未必是死於癌症,更多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惡病質而離世。因此,維持體重不僅可以降低治療過程的副作用,更能兼顧生活品質,讓治療效果更好,而注重營養則是維持體重的不二法門。諮詢營養師,維持體重、觀察三餐維持體重是癌友治療期間的重要任務,如此一來,身體才能有足夠的能量對抗癌症。癌友可以參考營養不良評估表MST(Malnutrition Screening Tool)勾選,檢測自己的營養不良分數,只要大於等於2分,建議盡快尋找醫療協助、諮詢營養師。MST表格,主要參考2個指標,一個是進食情況,另外一個是體重減輕狀況。每日觀察自己的進食量,在三餐固定份量的情況下,本來可以吃一整份餐點,但現在只能吃6、7成,甚至一半都不到時,就是身體的發出警訊。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形下,體重減輕也是營養不良的重要指標,請參照下面的「營養不良評估表」。一旦確診罹癌後,建議可以請醫師或個管師協助轉介醫院的營養師,及早維持營養狀況,才能有好的體力與狀態面對疾病,戰勝癌症。營養師會根據癌友的生活習慣、療程、副作用、身體共病等狀況,量身打造專屬癌友的飲食建議;吃不完、做不到的話,營養師也能幫忙想對策,設法在有限的食慾中,盡可能滿足癌友的營養需求。諮詢時,癌友們也可以將親朋好友送的各式營養補充品,請營養師代為評估,由營養師給予補充的相關建議,相較盲吃眾多昂貴的營養補充品,營養師更能正確地指導癌友如何均衡飲食、維持體重、正確使用營養補充品,吃得巧、吃得好,身體自然就會好。特殊病患,更需諮詢營養師1. 同時有慢性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的癌友:雖然攝取足夠的熱量與優質蛋白質,是癌友飲食的重要原則之一,但有許多癌友在罹癌前便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每日飲食更要諮詢營養師,才能吃得安全。例如有些腎臟病患者要特別限制蛋白質攝取量,為此需要定期檢驗血液生化值,由營養師估算出適宜的每日蛋白質攝取量。2. 特殊癌別(如頭頸癌、消化系統)癌症患者:部分頭頸癌患者因疾病而無法吃固態食物,所以需要吃天然食物攪打成的液體飲食或是營養品,營養師會針對個人特殊狀況,提供飲食建議。胰臟有內外分泌的功能,會影響消化、吸收甚至代謝功能,因此胰臟癌患者的營養不良風險較高。另外消化系統的癌症患者,例如食道癌和胃癌,也同樣有較高的營養不良風險,這些癌友更需要營養師的評估與建議。營養不良評估表(Malnutrition Screening Tool )1、 最近(6個月內)沒有刻意減重下,是否體重減輕?□否(0分)□不確定(2分)□如果是,請問減輕幾公斤?1~5(1分)6~10(2分)11~15(3分)>15(4分)□不清楚幾公斤(2分)2、 常因為食慾不振而吃得少嗎?(和平時比較,攝食量少於1/4就算)□ 否(0分)□ 是(1分)*MST分數為_____,分數大於/等於2分,建議尋找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以利維持營養狀況。我該怎麼吃?訣竅是什麼?「該怎麼吃?」是癌友時常有的困擾。由於牽涉不同癌別、不同副作用,以及每個癌友本身飲食習慣、身上共病的情況,而有所不同,但大原則是「先達到足夠的熱量,同時攝取優質的蛋白質,達到飲食均衡。」盡量選擇新鮮食材,不過度調味,維持好的進食習慣與品質。先有足夠熱量,再追求飲食均衡每個人每天就算身體靜臥不動,光是呼吸、消化等維持身體日常機能運作,就會消耗一定的熱量,正是所謂的「基礎代謝率」。網路上有許多計算熱量需求的小工具,癌友可以輸入自己的身高、體重、年齡、活動型態,就能得到自己的數值。當然,可以到營養諮詢門診,請營養師做整體營養評估,這是更精準的做法。癌友時常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熱量卻遠遠不足。熱量若是不足,吃進的食物都用來維持身體的基礎代謝,蛋白質也會被身體當作熱量消耗,沒有多餘的蛋白質協助身體修復落髮、傷口、提升白血球等抗癌工作。所以建議癌友,每日進食首要條件是達到熱量需求,蛋白質才能有效被利用,體重才得以維持。先攝取足夠熱量、優質蛋白質,接著再追求飲食均衡。一般的狀況下,癌友的餐盤與一般人並無不同,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推動的「我的餐盤」,每餐皆需要6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才能攝取到日常所需的營養。維持三餐,不足的部分由點心補齊建議癌友最好可以維持定時三餐,除了觀察進食量是否有變化,每餐也能清楚知道哪類食物沒有吃完,就能在點心時間補足。例如蛋白質沒吃完,可在下午點心時間吃1顆茶葉蛋,或者在飲品中添加蛋白粉;若是蔬菜水果沒吃完,到了下午,就打杯蔬果汁當飲料喝等(蔬菜可以先汆燙、水果選擇可去皮且避免腐壞的部分)。另外,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容易噁心、嘔吐、味覺改變,連吃都很困難,建議化療後病人食慾較差時可以「少量多餐」。但每餐吃得少少的,很難估計真正進食量,這時候把握「熱量、營養密度高」的選擇原則,在有限的食慾下,吃進較多的熱量與營養。舉例來說,濃湯的熱量密度就較清湯來得高,這時候也可以在湯品中加入高蛋白粉。同時可嘗試高熱量的飲品,通常愈濃稠、熱量會愈高,例如酪梨牛奶。(癌友若擔心鮮奶的生菌,可選擇奶粉泡的牛奶、保久乳或豆漿)如果真的吃不下,只要能引起食慾的食物都能嘗試看看,吃些糕餅類、高熱量的東西幫助補充熱量並無不妥,這時想加糖或是布丁也可以,另外,堅果飲也是不錯的選擇,堅果1克就有9大卡的熱量,先顧及熱量,有了食慾再考慮蛋白質。真的吃不下,營養補充品是好幫手市面上有許多針對癌友設計的營養代餐,如癌症均衡營養品,1罐大約250大卡,兩罐等於一餐,內含所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如果真的吃不下,也無精力準備飲品補充熱量,可以考慮其中幾餐以營養補充品替代。舉例來說,癌友若現在一餐只能吃到6成,剩下4成就可以利用1至2罐營養品補充。甚至這些配方還能針對癌友特殊的身體狀況做調整,像是便秘,則加強膳食纖維的配方,能有效幫助腸胃蠕動。其他較有科學證據的營養補充品如下:魚油:魚油因含有Omega-3 脂肪酸,可以減輕癌細胞所引起的身體發炎反應,建議癌友可以補充,一天上限是5克。如果有些營養品內含魚油,就不需要另外補充魚油;若購買的是無魚油的配方,則可以另外補充,癌友可依自身經濟條件選擇。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左旋麩醯胺酸是人體必要的一種胺基酸,可協助修補癌症患者的傷口、口腔黏膜、腸胃道黏膜破裂等。不過使用時需注意,每日需要足夠熱量,左旋麩醯胺酸才能有效運用。建議補充時機點是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後如果有口腔黏膜受損情形,也可繼續食用。預先保護黏膜組織,是避免口腔黏膜破裂時,導致吃得不好,而消化道黏膜受損,則容易使消化吸收變差。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是一般民眾平時選擇營養補充時的首選,對於癌症患者,更能穩定神經、修復傷口。高蛋白粉:市面上有許多蛋白粉品牌,若癌友的蛋白質實在攝取不足時,可以購買蛋白粉,蛋白粉主要有乳清蛋白、大豆蛋白2種,因為經過純化,10克蛋白粉約1份肉(約1兩肉),可視三餐狀況在飲品中添加,增加蛋白質,熱量密度也會比較高。另外,市面上也有黃豆粉可以選用,相對蛋白粉便宜,但並未經過純化,所以黃豆粉成分中會有醣質,需要吃得更多才能達到蛋白粉的量,黃豆製品也容易產生脹氣,可能造成癌友腸胃不適,購買時請注意營養標示說明。聚餐、外食放心吃,癌友放寬心最重要每天自己煮三餐,有時也想要變換口味,癌友只要選擇烹調方式較為健康的餐廳或餐點,外食不必有壓力。外食有各種菜色,只要滿足熱量與優質蛋白質攝取的原則,癌友可以盡情選擇自己喜愛的食物來吃。有時想吃西餐牛排,肉類的相對份量多,蔬果類較少,下一餐或點心補齊即可;有時吃義大利麵或燉飯,澱粉較多,熱量也偏高,雖然並非營養師建議的餐點首選,但癌友若吃不下,就想吃義大利麵,當然可以吃,其他蔬菜、水果、蛋白質同樣在點心或下一餐補足即可。若是上班族、生活忙碌的癌友,現在也有許多烹調簡單的健康便當可以選擇,然而健康便當要特別注意熱量相對較低,有時飯的份量偏多、蛋白質不一定足夠,可以自己調配飯量,甚至多購買一顆茶葉蛋,即能補足優質蛋白質。最重要的是,希望癌友保持心情愉悅,把握以上重點原則,飲食限制不需太多,下一餐均衡、補足就好了。人是群聚動物,跟朋友聚餐,心情好,更能吃得下餐點,體力也會慢慢提升,更能跟大家出遊、聚會,形成正向循環,是抗癌很重要的環節。(本文摘自/我要活得比過去精彩:解鎖癌友真心話,戰勝心障礙/博思智庫)

亂用保養品,小心長肝斑!醫教你「這樣吃」預防長斑

亂用保養品,小心長肝斑!醫教你「這樣吃」預防長斑#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名38歲男子至皮膚科門診時,緊戴著寬邊鴨舌帽,並表示近2~3年臉頰兩側越來越黑,且過去並無長期曝曬陽光也沒有塗抹化妝品在臉上,臉部卻不斷長出斑點,顏色逐漸加深且面積變大,因此感到十分困擾。   安南醫院皮膚科醫師羅子焜指出,臉部斑點形成原因,主要在於表皮基底層的黑色素細胞活化,大量製造黑色素後轉移到表皮的棘狀層慢慢形成片狀,再往上代謝到表皮的角質層。黑色素細胞活化因素除了可分為紫外線照射、化學刺激、環境污染等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如身體代謝循環不佳,也會形成斑點。 常見臉部斑點「肝斑」主要與遺傳、賀爾蒙變化有關 羅子焜進一步說明,常見後天發生的臉部斑點可分為: 曬斑:為長期日曬所產生的一塊塊平坦且界線分明的棕色斑點。   老人斑:為單發或群聚的突起咖啡或黑色斑塊,隨時間或外在刺激會隆起而變粗變黑。   顴骨母斑:長在顴骨處的母斑,常發生於20~40歲之間女性朋友。   肝斑:為豬肝色且界線較不分明之黑斑,因顏色和肝臟相似而得名,常分布成一大片,主要和遺傳體質、紫外線、藥物、不當使用化妝品和保養品、懷孕與賀爾蒙變化有關。 5成孕婦有肝斑困擾,常長在額頭、兩頰及下巴皮膚 其中,研究發現孕婦產生肝斑的機率以5成為最高,且在肝斑案例中,每4位就有1位女性是懷孕時發生,常見於中年婦女及產後婦女的額頭、兩頰及下巴,其黑色素混合分佈在淺層與深層皮膚,目前主要治療方式可採外用藥膏、口服藥品、雷射光療、換膚治療等。 羅子焜表示,肝斑之黑色素細胞特別活躍,加上亞洲人真皮層有較多的發炎細胞聚集,較易受到外在刺激如能量過強的雷射而製造更多的黑色素,因而常見在醫美診所發生打完雷射反而更黑的案例,此時醫師可藉由皮膚鏡、伍式燈、光學共軛斷層掃描儀(OCT)等輔助工具,判別皮膚病灶及其深度,進而選擇適合病患病灶的最佳治療方式。 預防肝斑飲食建議,多攝取蔥蒜、蘆筍、花椰菜 想預防臉部長肝斑,羅子焜建議除了在生活習慣方面避免過度曬太陽、熬夜,每日做好臉部清潔、防曬或停用賀爾蒙製劑以外。飲食上則可多攝取: 1. 富含抗氧化微量元素維他命C / E、穀胱甘的食物:例如蘆筍、酪梨、菠菜及秋葵。 2. 含硫化物的食物:例如花椰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以及蔬菜、洋蔥、大蒜及蔥。 3. 含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芭樂、柑橘類、奇異果等水果,及深綠色蔬菜等。 此外,在飲食禁忌方面可少吃或塗抹如九層塔、香菜、檸檬等會導致皮膚對陽光敏感的食物。羅子焜也提醒,如民眾自身有懷疑的病灶現象,請務必諮詢皮膚專科醫師,以獲得有效治療。

40歲後腎功能恐快速下降!飲食「2大關鍵」需注意

40歲後腎功能恐快速下降!飲食「2大關鍵」需注意#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慢性腎臟疾病盛行率約11.9%,平均每10人就有一位有腎臟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邱怡文提醒,40歲過後有超過一半的人,腎臟功能每年以近1%的速度下降,如果又有慢性病如三高或糖尿病、心臟病等問題,退化速度會更快。 邱怡文醫師表示,臨床上有一位退休老師60歲,因罹患糖尿病長期定期追蹤,後來發現蛋白尿的情況嚴重,腎功能表現僅剩60分,如果沒有好好控制,可能不到70歲就要洗腎。所幸近年有新型的口服治療藥物,原本用於糖尿病降血糖,後來發現對於心臟、腎臟都有非常好的保護機制,也能減少心臟、腎臟壓力。這位退休老師在進行治療後,追蹤3年發現腎功能每年下降不到1%,狀況控制良好。 警訊不明顯定期檢查是關鍵腎臟問題因為警訊不明顯,若沒有及早發現與治療,甚至會惡化到就醫可能就需洗腎。但若沒有定期檢查,病患很難察覺身體的變化,直到出現不適症狀時,有可能腎臟功能已經敗壞,需要透過洗腎才能維持生理機制。臨床上主要是以「腎絲球過濾率」來評估腎臟功能,一旦低於60以下就是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事實上應該要更提早檢查,並提早介入治療,尿蛋白就是腎臟是否出問題的一個重要指標。若罹患腎臟病,平時飲食要注意少鹽、少糖,用好油,盡量以水煮替代煎或是油炸,已經有慢性病腎病更要遵守營養師的叮嚀,控制蛋白質等營養素的攝取量。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慢性病患通常罹患重病機率較高,更要留意防範。 邱怡文醫師特別提醒,除了有腎臟病家族史之外,有服用多種藥物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都是高危險群,每年應追蹤一次腎臟功能,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成年人,就算沒有症狀,也要定期抽血、驗尿監控腎臟功能,65歲以上尤其更需要。而在用藥上也要遵守醫囑,要依據病患個人情況、每年腎臟功能下降速度等綜合因素,由主治醫師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延緩腎臟惡化。

打新冠疫苗前後 飲食有哪些禁忌?

打新冠疫苗前後 飲食有哪些禁忌?#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目前有資格打疫苗的人還相當有限,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疫苗抵達台灣,漸漸的,一般大眾也將可接受注射;因此開始有人問,疫苗接種前後要注意什麼,或是應該要吃什麼,因此我們就針對這個主題來聊聊吧!  對於打疫苗沒有特殊飲食法 首先要跟大家說的是,目前並不存在一種飲食法,可以直接讓疫苗更有效,或是讓它失去作用;也就是說,我們在注射之前不需要準備什麼很「特別」的飲食,對於吃,你真正要做的事就是吃得均衡,讓自己的身體條件良好,其餘的就交給疫苗與之後的免疫反應;此外,如果你現在正過著三餐不正常、偏食的生活,會建議現在就開始調整。 雖說沒有特別的飲食法,但有些跟維持人體免疫系統運作有關,又是國人比較缺乏的營養素就會需要注意,也就是說,含有相關營養素的食物就是我們日常飲食中,應該要注意的事情。 日常的飲食建議 留意支持免疫功能的營養素與成分 維生素 A、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鋅及蛋白質等,都是支持人體免疫系會需要的營養素。因此記得要吃各種不同顏色的蔬果,補充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從雞蛋、富含脂肪的魚、日曬/紫外線照射的菇補充維生素D;補充各種容易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質,例如雞肉、魚或是更容易消化吸收的鱸魚精類產品。另外,與抗發炎有關營養素與成份也可以納入日常的飲食中,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E、Omega-3 脂肪酸、來自植物的天然成分。 營養素豐富食物來源 維生素A:豬肝或其他動物內臟;油脂較多的魚,例如鰻魚、鮭魚、鯖魚、土魠魚等。 beta-胡蘿蔔素:綠葉蔬菜和其他綠色、橘色,還有黃色的蔬菜、青花菜、胡蘿蔔;或是哈密瓜、芒果、木瓜、甜瓜等水果。 維生素D:雞蛋、鮭魚、鰻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富含有知的海魚,或是日曬/紫外線照射的菇類。 維生素E:植物油、堅果種子類、綠色蔬菜、奇異果。 鋅:牡蠣、紅肉、禽肉、海鮮、豆類、堅果種子、全穀類。 優質蛋白質:豆、魚、蛋、肉。 Omega-3 脂肪酸:亞麻籽油、奇牙籽油、紫蘇籽油、印加果油或富含油脂的海魚,例如鮭魚、鯖魚、土魠魚、沙丁魚等。 植物的天然成分(涵蓋香辛料):主要來自各種植物油;黃酮類化合物:柑橘類水果、香草、蘋果、綠茶、莓果類;非黃酮類化合物:巧克力、薑黃、橄欖多酚。 地中海飲食是你的好朋友 一個一個去對照上面的食材吃是否覺得很麻煩呢? 那麼,這裡推薦可以考慮地中海飲食,因為當你的飲食越接近地中海飲食,你就越能完整的吃到上述提到,維持免疫系統健全有關的營養素。 接種疫苗當天 打 COVID-19 疫苗跟其他的健康檢查不一樣,不需要刻意空腹;反而會建議不要空腹,因為空著肚子注射疫苗會讓人容易頭暈,特別是有暈針經驗的人,空腹可能會這件事情更容易發生。 打針前,可以吃一些東西,例如優格、水果、雞蛋,或是健康的能量棒都是不錯的選擇;注射之後,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例如手臂疼痛、輕微發燒,或是全身酸痛,別擔心,你的免疫系統正在正常發揮中。 補充水分 對於打 COVID-19 疫苗而言,打的前後喝足夠的水很重要;喝足夠的水不僅能讓全身各種生理機能運作順暢。 除了喝水,你也可以多吃富含水分的蔬菜、水果,或是湯和滴精類的產品,在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能補充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如果打了之後,覺得發燒、不舒服,美國 CDC 也建議多喝水。 避免喝酒 雖然目前沒有證據指出喝酒會減弱疫苗的作用,或是 COVID-19 疫苗對喝酒的人有不好影響的證據,不過還是建議避免喝酒;理由在於酒會抑制免疫系統作用,而且會讓你脫水,這正好與多喝水相衝突;就算只是喝一點點的酒,也會有脫水的作用。喝酒會弱化身體對抗感染的能力,增加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如果生病的話,也會比較不容易康復。 注射之後吃什麼 如果你平常的餐食都要自己張羅,那麼注射疫苗那天,為了避免打完之後太累,可以事先準備好晚餐;另外,打完疫苗之後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或是食慾不佳的情形,這時候你可以準備容易吃的雞湯或是魚湯,搭配麵條或稀飯一起吃,補充能量之餘,也能吃到優質的蛋白質與營養素。 整個看下來,你應該會發現,最好的做法就是讓自己的身體健康,藉由均衡的飲食、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規律運動、充分地睡眠、適當調適身心壓力等;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別聽信沒有根據的傳聞或是說法,就是這種時候,我們才更應該團結一心。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

子宮肌瘤3問答 醫籲控制生活飲食

子宮肌瘤3問答 醫籲控制生活飲食#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特別喜歡吃燉補的34歲女性,在4年間動過2次切除子宮肌瘤手術,去年回婦產科複診,又發現了多顆子宮肌瘤,西醫建議做第三次手術,但因為前2次的手術已造成腸壁沾黏,引起排便不暢,對於要做第三次手術感到巨大壓力,於是前往中醫就診。子宮肌瘤與生活飲食有很大關連中醫師建議患者調整飲食習慣,經由6個月的中藥與針灸調理,子宮肌瘤從原本5公分縮小到3公分,其餘的肌瘤也都有穩定的縮小,原本惱人的生理痛也改善許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子宮肌瘤與生活飲食有很大的關連,子宮肌瘤是高度雌激素敏感的,也就是說雌激素是刺激子宮肌瘤成長的必要條件。因此要保持子宮內的健康環境,良好的雌激素代謝是不可或缺的,避免食用會引起子宮肌瘤的“高危險”食物,對於預防或延緩子宮肌瘤的復發是有幫助的。避免食用含有荷爾蒙的食物周宗翰醫師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雌激素在身體的波動有關係,而主食為高熱量、高油脂的婦女在臨床上特別容易誘發子宮肌瘤,油炸食物如炸雞,洋芋片、炸排骨中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另外食物在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被氧化破壞,容易出現子宮與卵巢機能的絮亂。高脂肪食物促進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年菜中少不了大魚大肉,特別是蹄膀或是豬五花那好吃的油脂,攝取就必須要適量,華人的年菜:麻油炒雞佛就是其中一道地雷菜,常有人說女性多吃雞睪丸,皮膚會變得美麗,雞睪丸裡的確含有荷爾蒙,膽固醇與油脂更是高,子宮肌瘤朋友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過多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吃雞蛋會不會使肌瘤變大?正常情況下,適度攝取雞蛋(1天1顆)並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若真的擔心,不妨可將雌激素含量高的蛋黃部位捨棄,不過,並不是那麼的必要,因為雞蛋雌激素的含量,沒有想像的那麼可觀,但是要當心蟹黃、蟹膏、蝦膏、動物內臟,雌激素含量原本就較高,同時又容易囤積環境荷爾蒙,在攝取時要小心。那藥膳湯可以喝嗎?周宗翰醫師建議品嘗一碗即可,中藥會不會養大子宮肌瘤,如果吃錯了答案絕對是肯定的!何首烏、桂圓、人參、阿膠等常常放入藥湯燉煮的藥材,如果不是氣虛體寒型的子宮肌瘤基本上都不適合飲用,但是因為中藥材很貴,所以放入煮雞湯的中藥材通常份量也不會太多,放最多的常常就是調補脾胃的紅棗與甘草,所以記得以一碗為限。年節期間免不了吃一些零嘴與甜食,閒暇時來一塊蛋糕、巧克力喝杯下午茶享受年假真是一個享受,不過吃太多甜食要特別注意,甜食也算是高油脂、高熱量的代表,當身體代謝異常出現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血液中雄激素增高,影響荷蒙爾分泌,就容易產生排卵障礙,誘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肌瘤患者可以喝酒嗎?答案絕對是可以的,但是本身有肝臟功能疾患就不建議過度飲酒、熬夜,這些行為容易造成肝臟機能異常,一旦肝臟機能異常,可能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調節。因為肝臟是體內調節荷爾蒙的重要角色,健康的肝臟的確可以幫助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率,過度的飲酒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飲食應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包含花椰菜、青椒,堅果類的杏仁、核桃等,和全穀類的糙米、小麥、燕麥等。另外高鈣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等,也有助於子宮的調養還能夠促進子宮細胞生長,對子宮發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幫助,飲食中應增加攝取蔬果量,因為蔬果中的各種植化素,具有抑制發炎、降低腫瘤生長的優點,有助於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但是這類蔬果要煮熟,水果也務必在早上食用。豆製品以及山藥屬植物性荷爾蒙平時補充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魚肉等,取代肥肉的攝取,可以幫助代謝機能穩定,使身體荷爾蒙正常分泌,避免肥胖的發生。但是豆製品、山藥要適量而止,豆製品以及山藥都是屬於植物性的荷爾蒙,少量的攝取並不會對肌瘤造成影響,但是多量就不行。

慢性病友飲食注意6要點 健康過好年

慢性病友飲食注意6要點 健康過好年#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來食安的問題層出不窮,造成民眾人心惶惶,挑選食材與年貨馬虎不得,掌握訣竅才能買得安全,並為全家人的健康把關。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劉彩如組長指出,需挑選有CAS優良農產品的食品,且外包裝標示完整清楚;散裝的食材要辨色聞味,忌購買白皙、顏色過度鮮艷的食材;盡量使用食物的原貌,不使用加工後的食材。慢性病友過年怎麼吃?劉彩如營養師表示,減重的民眾除了控制份量之外,也記得多多運動,以消耗攝取過多的熱量。而家中若有慢性病人,年節飲食也需注意以下6大事項:1.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飲食應少油、鹽、糖,飲酒也要適量2.點心零食類控制份量,以控制體重3.高血壓病患不宜選擇醃製食物、高鹽份的食品或零食4.痛風病友則注意高油、高普林的食物淺嚐即可5.油炸、勾欠烹調方式會讓糖尿病友的血糖不易控制6.可多用蘿蔔、海帶、洋蔥提味,避免添加含鈉量高的調味料。農曆過年要到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一年的辛勞,悠閒休個年假,與親朋好友聚聚,其中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但常吃得豐盛但卻動得少,短短幾天佳節,放縱吃喝無形中增加了身體的負擔,加重慢性病的危害。掌握以上的健康飲食原則,讓年節平安健康過!

規律生活飲食也可能罹患大腸直腸癌!

規律生活飲食也可能罹患大腸直腸癌!#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生活規律、飲食節制,竟然也會出現血便?罹患直腸癌?一位無特殊疾病病史的6旬林女士,近一個月因斷斷續續有血便情況而至醫院求診,在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罹患早期「直腸癌」。林女士一開始無法接受檢查結果,嗣後經醫療團隊詳盡說明後,終同意接受手術治療,順利移除癌細胞,之後只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追蹤即可。初期直腸癌治療以手術為主  但有可能連肛門一起切除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表示,直腸癌是目前台灣發生率最高之癌症,由於其解剖位置與構造複雜以及周邊豐富的血流與淋巴循環之故,故其復發率較高且預後較差,除零期癌外,其他期別都有復發風險,特別是在術後前兩年,要非常小心。 蔡坤峰說,直腸癌第0~1期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惟骨盆腔空間較小故不易手術,有時必須連肛門一起切除,所以往往造成患者術後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合併有很大心理壓力。第2期開始會先進行前導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先縮小腫瘤範圍後再進行手術,術後依情況評估化療,醫師會盡可能保留肛門。依發生位置 出現不同病徵 需細心留意觀察蔡醫師指出,直腸癌依發生位置可分近端結腸癌(靠近盲腸)、遠端結腸癌(靠近直腸)、直腸癌三種。直腸癌因接近肛門,常見症狀是血便、裡急後重也就是有便意但卻解不出來、排便習慣改變及糞便變細等。而近端結腸癌表現症狀是以腹脹、貧血腹痛及體重減輕為主,遠端結腸癌則因位置靠近直腸,最主要表現症狀為大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及血便。政府全國性篩檢計畫之廣推讓國民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現今醫學日新月異對於直腸癌處理已經相當成熟,比如近年來新發展之「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手術」在切除結直腸之癌前病變與零期癌都一一證明安全有效。因此,蔡坤峰醫師呼籲民眾對直腸癌症狀必須有所警覺所以須定期接受篩檢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當然術後定期追蹤也是相當重要的。延伸閱讀:大腸直腸癌,飲食習慣是元兇直腸癌治療主流 同步化放療保住肛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