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罹患癌症後,除了治療外,許多癌友最先問的事情就是:「三餐該怎麼吃?」抗癌路漫漫,腫瘤除了會增加能量消耗外,治療過程又可能經歷各式各樣的副作用,許多癌友體重便在過程中失守,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若缺乏足夠的能量對抗癌症,可能會造成外觀的改變,進而影響心情,嚴重時甚至會產生癌症惡病質,讓食慾變得更差,加速身體機能的流失,將更難維持抵抗力,造成疾病惡化的惡性循環。在臨床上,許多癌友未必是死於癌症,更多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惡病質而離世。因此,維持體重不僅可以降低治療過程的副作用,更能兼顧生活品質,讓治療效果更好,而注重營養則是維持體重的不二法門。諮詢營養師,維持體重、觀察三餐維持體重是癌友治療期間的重要任務,如此一來,身體才能有足夠的能量對抗癌症。癌友可以參考營養不良評估表MST(Malnutrition Screening Tool)勾選,檢測自己的營養不良分數,只要大於等於2分,建議盡快尋找醫療協助、諮詢營養師。MST表格,主要參考2個指標,一個是進食情況,另外一個是體重減輕狀況。每日觀察自己的進食量,在三餐固定份量的情況下,本來可以吃一整份餐點,但現在只能吃6、7成,甚至一半都不到時,就是身體的發出警訊。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形下,體重減輕也是營養不良的重要指標,請參照下面的「營養不良評估表」。一旦確診罹癌後,建議可以請醫師或個管師協助轉介醫院的營養師,及早維持營養狀況,才能有好的體力與狀態面對疾病,戰勝癌症。營養師會根據癌友的生活習慣、療程、副作用、身體共病等狀況,量身打造專屬癌友的飲食建議;吃不完、做不到的話,營養師也能幫忙想對策,設法在有限的食慾中,盡可能滿足癌友的營養需求。諮詢時,癌友們也可以將親朋好友送的各式營養補充品,請營養師代為評估,由營養師給予補充的相關建議,相較盲吃眾多昂貴的營養補充品,營養師更能正確地指導癌友如何均衡飲食、維持體重、正確使用營養補充品,吃得巧、吃得好,身體自然就會好。特殊病患,更需諮詢營養師1. 同時有慢性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的癌友:雖然攝取足夠的熱量與優質蛋白質,是癌友飲食的重要原則之一,但有許多癌友在罹癌前便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每日飲食更要諮詢營養師,才能吃得安全。例如有些腎臟病患者要特別限制蛋白質攝取量,為此需要定期檢驗血液生化值,由營養師估算出適宜的每日蛋白質攝取量。2. 特殊癌別(如頭頸癌、消化系統)癌症患者:部分頭頸癌患者因疾病而無法吃固態食物,所以需要吃天然食物攪打成的液體飲食或是營養品,營養師會針對個人特殊狀況,提供飲食建議。胰臟有內外分泌的功能,會影響消化、吸收甚至代謝功能,因此胰臟癌患者的營養不良風險較高。另外消化系統的癌症患者,例如食道癌和胃癌,也同樣有較高的營養不良風險,這些癌友更需要營養師的評估與建議。營養不良評估表(Malnutrition Screening Tool )1、 最近(6個月內)沒有刻意減重下,是否體重減輕?□否(0分)□不確定(2分)□如果是,請問減輕幾公斤?1~5(1分)6~10(2分)11~15(3分)>15(4分)□不清楚幾公斤(2分)2、 常因為食慾不振而吃得少嗎?(和平時比較,攝食量少於1/4就算)□ 否(0分)□ 是(1分)*MST分數為_____,分數大於/等於2分,建議尋找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以利維持營養狀況。我該怎麼吃?訣竅是什麼?「該怎麼吃?」是癌友時常有的困擾。由於牽涉不同癌別、不同副作用,以及每個癌友本身飲食習慣、身上共病的情況,而有所不同,但大原則是「先達到足夠的熱量,同時攝取優質的蛋白質,達到飲食均衡。」盡量選擇新鮮食材,不過度調味,維持好的進食習慣與品質。先有足夠熱量,再追求飲食均衡每個人每天就算身體靜臥不動,光是呼吸、消化等維持身體日常機能運作,就會消耗一定的熱量,正是所謂的「基礎代謝率」。網路上有許多計算熱量需求的小工具,癌友可以輸入自己的身高、體重、年齡、活動型態,就能得到自己的數值。當然,可以到營養諮詢門診,請營養師做整體營養評估,這是更精準的做法。癌友時常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熱量卻遠遠不足。熱量若是不足,吃進的食物都用來維持身體的基礎代謝,蛋白質也會被身體當作熱量消耗,沒有多餘的蛋白質協助身體修復落髮、傷口、提升白血球等抗癌工作。所以建議癌友,每日進食首要條件是達到熱量需求,蛋白質才能有效被利用,體重才得以維持。先攝取足夠熱量、優質蛋白質,接著再追求飲食均衡。一般的狀況下,癌友的餐盤與一般人並無不同,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推動的「我的餐盤」,每餐皆需要6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才能攝取到日常所需的營養。維持三餐,不足的部分由點心補齊建議癌友最好可以維持定時三餐,除了觀察進食量是否有變化,每餐也能清楚知道哪類食物沒有吃完,就能在點心時間補足。例如蛋白質沒吃完,可在下午點心時間吃1顆茶葉蛋,或者在飲品中添加蛋白粉;若是蔬菜水果沒吃完,到了下午,就打杯蔬果汁當飲料喝等(蔬菜可以先汆燙、水果選擇可去皮且避免腐壞的部分)。另外,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容易噁心、嘔吐、味覺改變,連吃都很困難,建議化療後病人食慾較差時可以「少量多餐」。但每餐吃得少少的,很難估計真正進食量,這時候把握「熱量、營養密度高」的選擇原則,在有限的食慾下,吃進較多的熱量與營養。舉例來說,濃湯的熱量密度就較清湯來得高,這時候也可以在湯品中加入高蛋白粉。同時可嘗試高熱量的飲品,通常愈濃稠、熱量會愈高,例如酪梨牛奶。(癌友若擔心鮮奶的生菌,可選擇奶粉泡的牛奶、保久乳或豆漿)如果真的吃不下,只要能引起食慾的食物都能嘗試看看,吃些糕餅類、高熱量的東西幫助補充熱量並無不妥,這時想加糖或是布丁也可以,另外,堅果飲也是不錯的選擇,堅果1克就有9大卡的熱量,先顧及熱量,有了食慾再考慮蛋白質。真的吃不下,營養補充品是好幫手市面上有許多針對癌友設計的營養代餐,如癌症均衡營養品,1罐大約250大卡,兩罐等於一餐,內含所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如果真的吃不下,也無精力準備飲品補充熱量,可以考慮其中幾餐以營養補充品替代。舉例來說,癌友若現在一餐只能吃到6成,剩下4成就可以利用1至2罐營養品補充。甚至這些配方還能針對癌友特殊的身體狀況做調整,像是便秘,則加強膳食纖維的配方,能有效幫助腸胃蠕動。其他較有科學證據的營養補充品如下:魚油:魚油因含有Omega-3 脂肪酸,可以減輕癌細胞所引起的身體發炎反應,建議癌友可以補充,一天上限是5克。如果有些營養品內含魚油,就不需要另外補充魚油;若購買的是無魚油的配方,則可以另外補充,癌友可依自身經濟條件選擇。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左旋麩醯胺酸是人體必要的一種胺基酸,可協助修補癌症患者的傷口、口腔黏膜、腸胃道黏膜破裂等。不過使用時需注意,每日需要足夠熱量,左旋麩醯胺酸才能有效運用。建議補充時機點是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後如果有口腔黏膜受損情形,也可繼續食用。預先保護黏膜組織,是避免口腔黏膜破裂時,導致吃得不好,而消化道黏膜受損,則容易使消化吸收變差。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是一般民眾平時選擇營養補充時的首選,對於癌症患者,更能穩定神經、修復傷口。高蛋白粉:市面上有許多蛋白粉品牌,若癌友的蛋白質實在攝取不足時,可以購買蛋白粉,蛋白粉主要有乳清蛋白、大豆蛋白2種,因為經過純化,10克蛋白粉約1份肉(約1兩肉),可視三餐狀況在飲品中添加,增加蛋白質,熱量密度也會比較高。另外,市面上也有黃豆粉可以選用,相對蛋白粉便宜,但並未經過純化,所以黃豆粉成分中會有醣質,需要吃得更多才能達到蛋白粉的量,黃豆製品也容易產生脹氣,可能造成癌友腸胃不適,購買時請注意營養標示說明。聚餐、外食放心吃,癌友放寬心最重要每天自己煮三餐,有時也想要變換口味,癌友只要選擇烹調方式較為健康的餐廳或餐點,外食不必有壓力。外食有各種菜色,只要滿足熱量與優質蛋白質攝取的原則,癌友可以盡情選擇自己喜愛的食物來吃。有時想吃西餐牛排,肉類的相對份量多,蔬果類較少,下一餐或點心補齊即可;有時吃義大利麵或燉飯,澱粉較多,熱量也偏高,雖然並非營養師建議的餐點首選,但癌友若吃不下,就想吃義大利麵,當然可以吃,其他蔬菜、水果、蛋白質同樣在點心或下一餐補足即可。若是上班族、生活忙碌的癌友,現在也有許多烹調簡單的健康便當可以選擇,然而健康便當要特別注意熱量相對較低,有時飯的份量偏多、蛋白質不一定足夠,可以自己調配飯量,甚至多購買一顆茶葉蛋,即能補足優質蛋白質。最重要的是,希望癌友保持心情愉悅,把握以上重點原則,飲食限制不需太多,下一餐均衡、補足就好了。人是群聚動物,跟朋友聚餐,心情好,更能吃得下餐點,體力也會慢慢提升,更能跟大家出遊、聚會,形成正向循環,是抗癌很重要的環節。(本文摘自/我要活得比過去精彩:解鎖癌友真心話,戰勝心障礙/博思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