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飲食太精緻!「血管油膩膩」的人不少

飲食太精緻!「血管油膩膩」的人不少#飲食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心臟血管科周子偉醫師說,隨著國人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健康檢查時發現有「高血脂症」的民眾有普遍化和年輕化的趨勢。長期高血脂症經常沒有任何症狀,卻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使得高血脂症患者經常是腦血管疾病和心臟疾病的好發族群。血脂肪就是在血管內隨血液流動的脂肪,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兩種。血脂肪不能溶解在水性血漿中,必須和血漿內蛋白結合成親水性脂蛋白後,才能溶解在血漿中,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器官。其中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兩種,低密度膽固醇含有大量小體積膽固醇,很容易滲入血管內壁造成動脈硬化,又稱為「壞的膽固醇」;而高密度膽固醇含有大量磷脂類,可帶走血管內的膽固醇,發揮清潔血管的作用,防止進一步的動脈硬化,所以又稱為「好的膽固醇」。此外,早期對三酸甘油脂的研究認為其與動脈硬化無甚關係,但近年來發現三酸甘油脂過高也是造成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只是影響程度略低於膽固醇。因此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都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必須加以防範。

地中海飲食可抗癌 還能延長壽命

地中海飲食可抗癌 還能延長壽命#飲食

過去長久以來的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可以幫助身體的健康,甚至可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不但對身體有益,甚至還可以幫助延長壽命,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瑞典的科學家發現到,如果老人家採用地中海飲食來當做日常的生活飲食,將可延長3年以上的壽命。歌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的贊布羅塔(Gianluca Tognon)博士表示,研究小組觀察了1200位70歲以上的老人家,結果發現到採用地中海飲食的老人家,平均壽命較一般人還要多3年,有些甚至高達8年。贊布羅塔博士認為,傳統上認為這些蔬菜水果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以對抗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甚至可以幫助身體抗老化,透過這項研究可以證實,地中海飲食的確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贊布羅塔博士解釋,所謂的地中海飲食並不是一套食譜,而是飲食的原則;地中海飲食原則就是多吃蔬菜水果、魚、全麥穀類等,適量地攝食肉類、奶製品,並且使用不飽和的橄欖油當做調味油,可以幫助身體更健康。最後贊布羅塔博士強調,進行地中海飲食的時候,千萬要記得均衡的原則,如果只單吃某種食物,這樣反而會讓效果大打折扣。

大學生4個月狂瘦22公斤 至今1年沒有復胖

大學生4個月狂瘦22公斤 至今1年沒有復胖#飲食

有一位陳姓大學生,在高中時曾經收到連鎖咖啡店所贈送的「99天冰沙兌換券」,竟風雨無阻地99天都到咖啡店報到,連颱風來的時候也不放過。直到上大學的時候,將同學的輪胎坐破,便痛下決心瘦身,僅四個月就減重二十二公斤,而且追蹤一年半未復胖。高醫體重管理中心強調,維持低糖低脂高纖飲食、保持運動習慣、每天吃早餐、避免熬夜是維持不復胖最重要因素。陳姓大學生今年二十歲,從小體重就偏重,而且愛吃甜食,高中的時候,曾經收到連鎖咖啡店贈送的「冰沙連續99天兌換券」,結果他在99天內,風雨無阻地到咖啡店報到,還交代店員要額外加鮮奶油及糖漿,結果考上大學時,體重已經高達八十七公斤。高醫體重管理中心表示,陳同學身高165公分,算起來BMI值達30.6,體脂肪為28.9,是屬於中度肥胖,直到上大學時搭乘同學機車出遊,竟然將同學的輪胎壓爆,於是立志減肥雪恥。於是陳同學去年五月加入高醫體重管理中心的減重班,經過營養師的指導,加上每天規律的運動,沒想到減重班結業時,體重竟然瘦到65公斤,在四個月內減重22公斤,讓很多同學都認不出來;但是最重要的是陳同學減重成功後,仍維持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才是不復胖的重要關鍵。

運動、生活與壓力管理 控血糖又減重

運動、生活與壓力管理 控血糖又減重#飲食

為能有效提供糖尿病患者正確對抗糖尿病作戰方式,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成立「唭哩岸甜蜜俱樂部」糖尿病友支持團體,藉由一系列完整有組織的課程介入,主動出擊使不穩定的血糖值能得到穩定控制。(圖片來源:國健局)參加糖尿病友團體前體重過重及肥胖者有56人,經過3~6個月的課程,48人體重減輕,減輕2公斤以上者有37人,其中3人減重達6公斤,並獲得個人組減重競賽獎;另有一位獲得模範糖友獎的成員,原來糖化血色素值為8.4%,活動結束後測糖化血色素值為6.9%(正常值≦7%)成效顯著。北投區糖尿病友支持團體,又名「唭哩岸甜蜜俱樂部」,已成立9年,目前該俱樂部設有會長、總幹事及小組長,小組成員為社區中糖尿病病人或高危險群。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提供營養與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體重控制、壓力與健康生活管理等系列課程,協助改善飲食及運動習慣,進而控制血糖;組長與組員平日就近關心、互相激勵、鼓勵邀約參加健康促進活動,利用團體的力量互相督促運動、血糖、體重及腰圍自我監測,提升成員自我控制能力。針對仍有困難落實健康行為之糖尿病病人及高危險群,由公衛護士轉介至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癒心鄉心理諮商中心,給予6次個別諮商會談,建立健康管理目標,助其克服難題。   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朱玉如表示,在每一次的團體介入活動之後,成員都會彼此分享學習心得,透過不同生活經驗的分享、知識的補給及身心靈的體驗活動,確實有效提升自我照護能力與控制疾病的信心程度,進而減少發生影響自身健康的行為。唭哩岸甜蜜俱樂部的成員,透過每週至少運動5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規律運動,以及吃麵包不塗奶油、少吃焗烤、湯去掉油、沙拉醬用沾的、少吃豬、牛肉及澱粉、食用火鍋少用醬料等飲食習慣的改變,將疾病控制的自我管理照護系統簡單又輕鬆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健康小常識:糖化血色素(HbA1c)測定血中糖化血色素的百分比,可反映出2~3個月平均血糖值及血糖控制狀況,因此定期檢查糖化血色素是每個糖尿病病人的權利也是義務。●糖化血色素正常值:4~6%●糖尿病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8%為警戒值:應立即調整飲食運動、生活習慣或藥物劑量

賀一航驚爆罹患大腸癌3期 預定下週開刀治療

賀一航驚爆罹患大腸癌3期 預定下週開刀治療#飲食

賀一航日前參加活動的時候,自爆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今年55歲的他表示,半年前開始發現有血便的現象,當開始以為自己只是痔瘡,所以不以為意;一直到最近到醫院進行檢查之後,才發現是大腸癌第三期,目前預計在本週會接受手術治療。同時他也擔心,其實自己的生老病死怎樣沒關係,但是他還有500多萬的稅元沒有還清,很怕會連累到保證人。(圖片為賀一航補請婚宴時的照片。)根據衛生署台北醫院的衛教文章指出,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僅次於肝、肺癌,位居所有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三位,依據統計分析發現,全球每年約新增八十萬名大腸直腸癌患者,目前台灣地區99年死因統計,約有4千6百多人死於大腸癌,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飲食的改變,發生率正不斷的增加中。該文章也表示,早期的大腸癌並沒有症狀,但是隨著病灶不斷擴大,可能會產生排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不明原因的腹痛或絞痛、缺鐵性貧血或體重減輕等。如果有發生這些症狀的民眾,都應該儘速就醫檢查,早期發現並治療。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包括,年紀在50歲以上、曾患大腸癌、家族當中有大腸瘜肉症病史、炎性腸症患者、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瘜肉症、飲食型態屬高脂肪及低纖維飲食,缺乏運動、體重過重、飲酒過量與抽菸等,有這些問題的民眾,雖然身體沒有症狀,仍應積極地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

平均篩檢每300位民眾 有一人是大腸癌

平均篩檢每300位民眾 有一人是大腸癌#飲食

根據國民健康局昨天表示,99年1月起至100年10月底,有166萬7,607名50-69歲民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結果有11萬7,681名陽性個案(陽性率7%),這些陽性個案中,結果已發現3萬3,193名大腸息肉以及3,240名癌症,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表示,透過篩檢發現約每篩檢30名50-69歲民眾,可發現1名有大腸息肉,每篩檢300名50-69歲民眾約可發現1名大腸癌。另外由國內資料發現,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每20個陽性中就有10人已有大腸息肉與1人已有大腸癌,顯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確實為大腸癌的高危險群,然而國內卻有高達4成的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民眾,後續不願意再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邱淑媞局長表示早期大腸癌並沒有任何異常狀況,如果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裏急後重等情形,往往已是大腸癌第三期或第四期了,因此呼籲民眾早期篩檢,早期治療。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王煥昇在衛教文章指出,大腸癌大部分都是從息肉演變成的,息肉是一種小的、良性的細胞增生,由大腸的內壁形成,經過一段時間,也許是數年間,其中某些息肉將逐漸長大並且演變成癌細胞。飲食方面,王煥昇在衛教資料中表示,很多研究顯示,大量脂肪和極少量纖維的飲食和罹患大腸癌有關係,也有初步的研究顯示,鈣質可以減緩大腸細胞裡不正常的快速生長,所以為了降低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子,應該限制脂肪量的攝取,增加纖維的攝取量,多吃水果、蔬菜,同時增加一些富含鈣質的食物,像是起司、低脂牛奶,平時維持適當的體重和規律的運動,都可能會降低大腸癌的機會。優活推薦:●多吃蔬果、穀類並運動 防大腸癌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11899●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大腸癌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5026●男人患大腸癌比例高 年齡逐年下降中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25 

女性腰圍超過31吋 小心糖尿病風險

女性腰圍超過31吋 小心糖尿病風險#飲食

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者,由1993-1996年的20.2%上升至33.6%,女性過重及肥胖比率達36.9%,世界衛生組織(WHO)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判斷肥胖的標準,除了BMI以外,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多寡,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成年女性腰圍超過「3」1吋或「8」0公分,則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脂肪不是一天養成的,肥胖的形成與飲食習慣及運動行為有密切關連,高熱量低營養的飲食行為及缺乏運動的靜態生活,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呼籲,成年女性腰圍不可超過「3」1吋或「8」0公分,建議每週減重不可超過1公斤,維持健康體重(18.5<=BMI<24),並提供健康體重管理小秘訣:每天實踐少糖少鹽少脂肪,多蔬多果多健康。每天規律運動至少30分鐘;或每次運動10分鐘,每日累積至少30分鐘以上,沒有機會固定運動者,平時留意增加身體活動量。可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更多精彩內容請看:http://www.uho.com.tw/plasty.asp?aid=13816

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小心腎臟出問題

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小心腎臟出問題#飲食

臺中林新醫院腎臟科主任陳鎮銘說,慢性腎臟病是世界性的公衛問題,它所衍生的健康問題(如高血壓、血管硬化、心臟及腦血管疾病)等,造成重大的醫療成本。在台灣,洗腎盛行率及發生率,位居世界首位。根據2002年三高調查研究,台灣15歲以上之人口,有腎臟病的盛行率竟然高達6.43%(約115萬人)。腎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通常一有症狀,都是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腎臟病的症狀通常有下列五項:泡 (泡沫尿) 、水 (腫) 、高 (血壓) 、貧 (血) 、倦(疲倦) 。如何預防腎臟病,下列幾點請民眾參考:1.扁桃腺或喉嚨感染(鏈球菌)應及早治療。 2.勿亂服用來歷不明之中草藥、西藥。尤其是地下電台所推銷之藥 。3.勿暴飲暴食,避免高尿酸、勿大魚大肉(高蛋白),避免尿素氮之堆積 。4.充分喝水,不憋尿,避免尿路感染。有腎結石找專科醫師處理。 5.勿喝成分不明之井水、河水及不吃不合格之添加食品。 6.懷孕之婦女腎負擔變大,要特別注意尿液及血清肌酸肝檢查。 7.嚴格血壓控制。 8.糖尿病的控制。 9.應每年檢查尿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