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運動改善循環 降低靜脈曲張發生

運動改善循環 降低靜脈曲張發生#飲食

年紀一過五、六十歲歐巴桑或歐里桑常會「浮腳筋」,彎彎曲曲像蚯蚓一樣滿佈小腿肚,看起來觸目驚心,這扭曲血管就是靜脈曲張,又稱靜脈瘤。(圖:靜脈曲張,腿部皮膚冒出扭曲血管)阮綜合醫院心臟外科林伯彥醫師說,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在下肢,日積月累破壞靜脈瓣膜,以致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異常擴大腫脹和曲張,腿部皮膚冒出紅色或藍色像是蜘蛛網、蚯蚓的扭曲血管,或像樹瘤般硬塊結節。有人只是細小靜脈擴張,在表皮下的小靜脈曲張如蜘蛛般呈放射狀浮現擴張;有的在腳踝或小腿局部靜脈曲張;有人則整個隱靜脈系統全都擴張。輕者外觀不美觀,重者下肢腫脹,循環不良,甚至感染、潰瘍、血管破裂出血。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5~40%女性、20%男性有靜脈曲張現象。每日站立工作超過六小時的職業,諸如老師、農夫、外科醫師、護士、髮型師、專櫃小姐、廚師、餐廳服務員等,都是高危險群。此外,有家族史、年紀大於五十歲,女性尤其是多產的人,服用口服避孕藥和肥胖人也容易發生。因人體沒有自我修復靜脈辦膜的機制,靜脈曲張一旦發生就不可能回復,除根除手術外,只能儘量延緩病程。仍可藉由保守治療,如使用彈性襪、運動、飲食及生活作息的改變,來預防靜脈曲張的範圍擴大及減輕其症狀。而走路、游泳、腳踏車等較緩和的運動,除能改善循環外,還能降低新的靜脈曲張發生速率。林伯彥醫師指出,飲食方面,應多吃高纖、低脂飲食及加強維他命C、E的補充。在日常生活方面,則應控制體重,避免服用避孕藥、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及高跟鞋、蹺二郎腿及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天睡前將腿抬高一段時間。另因抽菸會使得血壓升高及動、靜脈受損,靜脈曲張的病人應立即戒菸。理論上說,彈性襪的壓力,在足踝部最大,往上逐漸減少其壓力,通常要穿到大腿部位的彈性襪,最好在清晨尚未起床時穿,一直到夜間上床後再脫掉。目前已有很好的彈性襪可以幫忙病人,適合症狀輕微或是嚴重者術後的輔助治療。如果病患已因靜脈高壓而產生腿部潰瘍,則應尊重醫師的指導服用抗生素和利尿劑並輔以特殊衛材治療。

飲食西化、生活不正常 乳癌患者增多

飲食西化、生活不正常 乳癌患者增多#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97年乳癌發生人數逾八千人,發生率位居所有女性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則位居第四位,平均每天就有22人罹患乳癌、4.2人又因為乳癌而劃下生命句點。為了幫助乳癌病友勇敢積極面對病魔,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特別於2008年舉辦「給生命一個機會 夢想婚紗派對」,邀請10位罹患三陰性乳癌(ER-、PR-、HER2-)的病友重新披上婚紗化身為新娘與伴娘,在丈夫與親友的陪伴下,許下心願並互相承諾未來3年要給生命一個機會,除了積極治療,更要勇敢逐夢,讓生命精采無憾。日前4位來自全台灣北、中、東、離島的新娘、伴娘代表,一齊約在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打開心願箱,並在全國近200餘位乳癌病友團體代表的見證下,一起分享3年來她們勇敢追夢、圓夢的幸福。 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病友團體是政府的第一線夥伴,感謝所有病友對於乳癌預防所投注的心力。聖馬爾定醫院副院長廖學志則表示,在健康的路上,有些人跌倒了就無法再爬起。然而,在場的所有乳癌病友不僅沒有自怨自艾,更發揮自己的力量幫助其他病友,這樣無私的精神相當令人敬佩。此外,他也期待看到病友團體能不斷茁壯,藉由病友的現身說法,更能鼓勵大家踴躍接受乳房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 三陰性乳癌(ER-、PR-、HER2-)患者約佔所有乳癌患者的15%。因三陰性乳癌在目前的治療上預後較差,而且容易復發、病情惡化速度快,因此對於這些病友來說,面對生命的未知數,心理的恐懼與不安更是不在話下。儘管如此,活動當天到場的四位病友卻讓大家看到了生命的韌性,她們積極配合治療、樂觀以對,在她們身上完全看不到生病的影子。 隨著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日漸西化,台灣的乳癌患者已越來越多、且有年齡層下降的趨勢。聖馬爾定醫院乳癌防治中心主任莊茂德呼籲民眾,多數的乳癌患者都太晚就醫,可見目前台灣女性朋友乳房健康意識太低。莊主任指出,越早期的乳癌存活率越高,第一期乳癌的存活率高達80%,而零期乳癌甚至可接近百分之百的存活率。因此,女性朋友應更愛惜自己的身體,落實乳房健康三步曲,若發現有任何腫塊或異狀,應立即就醫。乳房X光攝影可偵測出零期或第一期乳癌,目前政府針對45至69歲或40至44歲且二等親內曾患有乳癌者的婦女,每兩年可進行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

痛風者可喝茶、牛奶 高普林蔬菜也行

痛風者可喝茶、牛奶 高普林蔬菜也行#飲食

去年美國CNN票選全球最好喝的飲料,榮登冠軍的就是白開水,但對於痛風病人來說,喝白開水、清淡的飲食是他們每天一成不變的選擇。過去,往往被告知只能多喝水、少吃肉,不過其實新的研究指出,一些以往不建議的茶飲、低脂乳其實不容易導致痛風發作,就連高普林的蔬菜也能安心下肚了。醫師建議,雖然解禁,但還是要避免含糖過多的食物。(研究指痛風患者也可喝茶,但最好別加糖。圖為優活版權所有)根據歐洲風濕病雜誌(Ann Rheum Dis)新的研究指出,高普林的蔬菜對痛風的影響可說是微乎其微,吃多了也不容易造成影響,甚至冬天想暖暖身子,煮一鍋豐盛的蔬菜火鍋都沒問題。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中心黃光永主任表示,但對於肉類、海鮮等還是要避免食用,因為這些食物所含的普林,還是會造成痛風發作,黃光永指出,除了蔬菜多吃沒問題,一些以前不能喝的飲料,現在有些也已經「解禁」,能讓痛風病人有開水以外的選擇。像是茶類、咖啡這些飲料,只要不加入糖水、奶球等,就能正常飲用,此外,低脂牛奶如果多喝一些,甚至能減緩痛風產生的情況。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少喝果汁,由於太多的糖會誘發痛風的發作。黃光永提醒,之前有許多病人看診時抱怨,為什麼已經吃的很清淡,痛風還是常常發作,詢問後才發現,原來是常常喝果汁惹的禍。像是廣受女生喜愛的水果餐也應該要避免,由於不少水果的含糖量也不少,吃太多都容易攝取超過,導致痛風發作。另外要避免飲酒與過多內臟類、海鮮等食物,建議有痛風病史的民眾,都應定期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並將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一旦發作,也要遵循醫師指示用藥,減少痛風性腎病等併發症產生的機率。

「取悅他人」的飲食方式 最容易胖!

「取悅他人」的飲食方式 最容易胖!#飲食

當自己在減肥時,難免會碰上幾次重要的聚餐機會,此時絕對也逃不了被親朋好友勸吃的過程。根據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先前發表的研究報告發現,人會因為不願破壞聚會氣氛吃得較多,時常為取悅他人而吃自然愈變愈胖。(圖片為聚餐畫面,人們容易因為聚餐而吃下過多的食物。攝影/林又旻。)許多人在成為上班族後,身材逐漸變形,主要除了長時間久坐之外,與同事天天一起吃中飯也是原因之一。美國大學日前在「社會與臨床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發表一篇針對飲食習慣的研究調查,報告指出人們在控制飲食中,碰上吃飯、聚餐、社交活動最容易失控,心理學家Julie Exline表示由於人會不想破壞氣氛、不好意思拒絕,抑或是避免尷尬吃得比平常多,久而久之不瘦反胖。心理學家Julie Exline建議大家,聚會吃飯時先冷靜下來,並問自己是否真的想吃這項食物,或是看周遭人在吃才想吃;而耶魯大學David Katz博士表示,其實可將「為了聚會而吃的壓力」轉給同去參加飯局的朋友,告訴他,「我會盯著你,以免讓你吃得太多」,如此一來對方自然也會一起控制食量。另外國民健康局也提醒民眾,不要養成吃零食看電視、吃宵夜等的壞習慣,且吃飯時可以湯菜飯肉的順序與細嚼慢嚥的方式進食,並多喝水(每天2000至2500c.c)、睡前3小時禁吃、天天5蔬果、每餐8分飽與低脂少油炸等,變胖也會成難事。

迎接新年好脾氣 從健康飲食開始

迎接新年好脾氣 從健康飲食開始#飲食

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中總遇不如意,有些人當場氣急攻心,脾氣暴怒,傷身又傷形象,新的一年如何改善自己脾氣?讓一切回歸平淡?十年前最常討論的EQ要控制得當,因為長年個性使然,往往難以一時改善,若真要下決心該從何改起?就從改善飲食先做起。(圖為麻辣鍋,忌吃辛辣改脾氣)現代人生活緊張,脾氣暴躁雖不能算是一種病症,但若把壞脾氣當成一種病症來治療,雖然沒有藥可醫,但一定可靠自然醫學的方式治療。例如現代人的通病便秘,排便不正常就會產生許多毒素干擾體內,有人猛長青春痘、面皰,有人就會變得脾氣暴躁,所以優活曾經採訪中醫師報導,改善體質及脾氣的首要飲食方式,首要就是先遠離辛辣,遠離重口味。脾氣暴躁雖不是症狀,但是會出現在中醫口中的「上火」症狀中,上火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因為吃了蔥、薑、蒜、辣椒等辛辣或過多食用了羊肉、狗肉;有的是因為受涼、傷風後導致發熱、口舌生瘡;有的則是因為缺乏睡眠或情緒過於激動引發內熱大;也有久病之人陰虛火旺,吃一點魚、蝦都會上火等等。嚴格說來,脾氣容易暴躁的人,多半是上火的體質,尤其因為宗教的人行事低調緩慢不躁進,就是因為不食重口味,呼籲出家人利用飲食改善體質,包括忌諱?、薑、蒜、蔥等重口味的飲食都要避免。

過年健康運動/有效運動 健康飲食

過年健康運動/有效運動 健康飲食#飲食

促進健康的有效運動有2種,第一,每天都要運動且累積數次運動至少30分鐘。隨時增加身體活動或運動量的機會,例如提早下車,以步行取代乘車到達目的地,儘量不搭乘電梯或減少搭乘的樓層,而改用爬樓梯等,每天累積數次運動至少30分鐘。第二,每週至少三天從事有氧運動。選擇一些可活動全身肌肉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快步走、慢跑、游泳等,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剛開始時,時間可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運動強度達到會喘,但仍可說話的程度。 運動的好處很多,像是增加新陳代謝,增強免疫能力、消耗熱量,有益體重控制、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肌力及柔軟度,減少意外傷害、紓解生活壓力,恢復身心疲勞、有助社交生活,改善人際關係。另外衛生署建議「吃得健康」,再加上「適度運動」,是健康的不二法門。要讓外食吃得健康,當然也有訣竅。如早餐的三明治或漢堡,可用全麥麵包取代白麵包,再請店家多放一些蔬菜,可以增加纖維及飽足感;或請店家少塗一些美乃滋及醬料,降低糖類與油脂的攝取。吃自助餐時,取菜用夾子代替杓子,避免攝取菜汁中過多的鹽分、油;少吃炸物和燴羹類食物,盡量多吃清蒸類,避免吃進過多油量、澱粉類,或者可以備一碗清湯,將菜餚過一下清湯再食用。少喝含糖飲料,以白開水或無糖、微糖飲料取代,飲食加上運動的配合,健康過個好年吧!

老人冬天水喝不夠 增心血管病風險

老人冬天水喝不夠 增心血管病風險#飲食

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江俊賢主任表示,在冬季心血管疾病易於清晨剛起床時發作,首要原因是身體在低溫狀態下,週邊的血管會收縮,使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造成心臟負荷增加,因而增加腦溢血和心肌梗塞發作的風險。其次是遇到天氣寒冷,大部分的人都懶得動,造成如腦、心肌、內臟等身體器官的血流量減少。加上冬季因排汗減少,水也比較少喝,尤其老年人口渴的感覺差,常常攝取水分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壓上升,血栓也容易形成,增加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發作的機會。此外,冬季容易罹患呼吸系統的毛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氣喘,都會加重原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情。 江俊賢主任說,當發現自己或家人有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力模糊、肢體麻木無力之中風先兆,或胸口悶痛、呼吸急促、心頭小鹿亂撞等心肌缺氧症狀時,都應立刻送醫檢查。在溫度出現大幅變化時,一定要特別注意保暖及身體狀況,除了按時服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之外,許多人在冬季容易大吃大喝,攝取過多熱量、鹽份、糖份,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都會增加風險。江俊賢主任指出,對自己或是家有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家,應該要注意的是保暖,不要忽略穿厚毛襪,維持足部血液循環。其次要攝取適當而足夠的水份。飲食方面不要太鹹、太油,煮飯炒菜時要多採用清蒸或水煮,少吃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海鮮內臟等。且要多攝取高纖維的蔬菜水果,可以幫助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

愛抽菸、飲食西化 心絞痛年齡層降

愛抽菸、飲食西化 心絞痛年齡層降#飲食

剛滿四十歲的小林,平時沒有別嗜好,就喜愛抽菸,具有高血壓宿疾。某日在公司加班開會時,突然感覺胸部中央位置非常悶痛,連頸部、下巴與手臂都覺得疼痛,不僅呼吸困難而且還冒冷汗、臉色蒼白,同事們看見小林痛苦的樣子,立即將他送到醫院就醫。經過詳細診察後,醫師發現他是得了俗稱「心絞痛」疾病。近幾年來,台灣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再加上資訊的發達,使得愈來愈多的民眾意識到心臟病的威脅,因胸痛而求診的病人也居高不下。然而並非所有的胸痛都是因心臟引起,因心臟引起的不適也非全都是源自於心絞痛。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典型的心絞痛呢?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江俊賢主任表示,典型心絞痛泛指因心臟缺血而造成的胸部不適,不一定會疼痛,大部分的病人會覺得心窩處悶悶的、有壓迫感、呼吸不順,通常在活動的時候﹙如爬樓梯﹚易發作,休息可以緩解,持續時間約五至十分鐘,有些病人同時合併冒冷汗、左臂或左面頰不適、暈眩等症狀。江俊賢主任說,其機轉是因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氧氣的供應不足,無法應付心臟肌肉的需求。造成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子包括,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肥胖、男性、年紀大等。另外須注意的是有些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是以非典型症狀,如呼吸困難、全身無力來表現。江俊賢主任指出,心絞痛約有80%發生在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但因國人飲食習慣改變以及抽煙人口的增加與年輕化,使得罹患心絞痛疾病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甚至有二十歲左右就得心臟病的病歷報告。發生心絞痛時,若病患完全清醒,身邊也有攜帶藥物,可幫助他服藥,若絞痛的情形持續十分鐘以上,或是連續服用三顆硝化甘油後,症狀未改善,就應立即送醫。病患平常除需隨身攜帶藥物外,尤須遵照醫師醫囑按時服藥,並重視規律生活作息,以穩定控制病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