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每日均衡飲食 當個健康美魔女

每日均衡飲食 當個健康美魔女#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灣全年日照充足,對愛美的人來說,如何在陽光燦爛的寶島,長期保持健康白嫩肌膚,實在是一項大挑戰。營養師說,透過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的營養補充,讓身體從內到外完整調理,展現水嫩光澤,打造自然健康白裡透紅的好膚質與好氣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表示,想要擁有好膚質,首先要從均衡飲食開始。時下許多人為了維持身材,常透過激烈的節食,或只吃蔬果的減重法來維持體態,但這樣一來會因為熱量不足、營養素攝取不均衡,讓皮膚看起來暗沉、乾巴巴的。嗜吃肉類、油炸物、甜食等酸性食物,則容易使肌膚遭受氧化因子破壞而出現皺紋、加速老化。因此,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不偏食,提升肌膚新陳代謝力,才能擁有令人稱羨的好膚質。周千欽營養師指出,均衡營養素,才能打造健康蘋果臉,從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中攝取,如各類深色蔬菜、芭樂、柑橘類、草莓、櫻桃,裡面含有維生素C,可以幫助細胞間質膠原的形成,鞏固細胞間相連的緊緻性,增加皮膚彈力,還兼具抗氧化、美白的效果;而大家耳熟能詳的膠原蛋白,則可從木耳、秋葵、海帶、山藥、菇類、雞腳、蹄筋、海參等食物中含有。周千欽營養師強調,每日三蔬二果、天天五蔬果,可以補充膳食纖維,少吃過甜與高油脂食品,才是維持健康膚質的不二法門!

為宜縣把關餐飲衛生 活動4月底截止

為宜縣把關餐飲衛生 活動4月底截止#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宜蘭縣美食冠蓋全國,但也必須合乎衛生標準,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健康,食品衛生安全及品質應列為餐飲業管理之第一要務,因此,宜蘭縣政府辦理之101年度餐飲業 衛生分級評核活動,由專家學者評核為「優級」、「良級」二級,給民眾安全飲食的保障。活動自即日起至4月30日截止。縣政府評核結果將分為「優級」、「良級」二級並核發標章,以建立「食」在安心的消費環境並提供民眾選擇消費場所之參考。衛生局表示,本次評核標準係依照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訂定之項目辦理,衛生管理項目計有烹調作業場所、員工個人衛生、廁所衛生及其它項目衛生管理;對象為本縣具有商業登記之餐飲業(含一般餐廳、小吃業者、自助餐、盒餐及烘焙業者)。申請業者除需填具申請表外,另需檢附符合飲用水證明或自來水收費收據及須具有產品責任保險證明。自即日起開跑!本活動報名至4月30日截止,並訂於5月7日至7月30日聘請專家學者辦理評核。請本縣餐飲業者及烘焙業者向相關公會報名、或至本局食品藥物管理科報名,報名專線電話可上宜蘭縣衛生局網站查詢。

醫訊/攝護腺癌的治療、飲食

醫訊/攝護腺癌的治療、飲食#飲食

根據國軍花蓮總醫院衛教文章指出,前列腺癌是一個日益嚴重,影響老年男性的健康問題。此病似乎日益普遍,人口老化是主要原因之一,但高脂肪食物和遺傳素似乎亦是引致此種癌症的原因。它在歐西國家的發病率較東方國家為高,但在亞洲也有日益嚴重的趨勢。在美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佔男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而死亡率佔第三位。前列腺癌的病因不明,可能與性激素有關,絕大部分的前列腺癌發生在前列腺後葉,多為腺癌。活動時間:新光醫院101年04月28日(六)下午13:30活動地點:台北市士林區文昌路95號地下一樓大會議室主講人 :新光醫院黃一勝醫師,高雄榮民總醫院簡邦平醫師報名電話:02-2833-2211 分機2582。

健康外食 遵守「三少、三多」策略

健康外食 遵守「三少、三多」策略#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職場上班族工作繁忙以及雙薪家庭的普及,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日漸增加,如何選擇好吃健康的餐點成為重要生活議題,新竹市衛生局呼籲職場上班族要遵守「三少、三多」健康外食的策略,另外加上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不但可以hold住健康,還可瘦身樂活職場。所謂的「三少、三多」即是,「少油、少鹽、少加工,多水、多穀、多蔬果」,建議外食族儘量不買油炸的食物,減少油脂攝取,也要儘量少購買醃漬類食物以及減少額外沾醬(醬油膏、番茄醬、 胡椒鹽等),多選擇天然食物,每日最好至少攝取1/3全穀食物,最好能自行攜帶水果或購買新鮮水果來替代點心零食,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也要記得每天多喝水,或以無糖茶飲取代含糖飲料。根據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需有3份以上蔬菜及2份以上水果之攝取量,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00年全國職場健康促進調查,有近七成職場上班族中餐外食,其中有超過五成每天蔬菜攝取未達3份以上(男性57.2%、女性50.2%),60.0%受訪者每天食用水果未達2份以上(男性63.5%、女性56.3%),82.9%職場員工每日未達3蔬2果之攝取建議量(男性86.92%、女性78.6%),三項調查值都高於99年之值,同時也顯現出,男性蔬果攝取量不足較女性嚴重,根據以上調查,上班族攝取蔬果狀況仍有進步空間,因此新竹衛生局呼籲上班族,外食多注意,才能保健康。

改善生活飲食習慣 遠離便秘好輕鬆

改善生活飲食習慣 遠離便秘好輕鬆#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些人每次上完廁所,就像是剛和馬桶打過仗一樣,不僅汗流浹背,更有一種全身虛脫的感覺;有的人因為長期苦於坐馬桶,看到的廁所,就會出現莫名的恐懼感;這便是許多現代人常有的難言之隱-便秘。長時間便秘會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還會有嚴重後遺症,例如導致內外痔瘡、肛門裂傷、反覆性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嚴重者出現直腸黏膜脫出肛門外的脫肛現象發生,讓人飽受折磨卻說不出口。由於每個人的排便習慣不同,很難界定多久沒排便才算是便秘。一般而言,一星期內解大便的次數達到或超過在三次,都可以接受的範圍,要視每個人的排便習慣而定,若排便時感到困難、疼痛、糞便堅硬,腹部脹大,或者有便意卻解不出來,就算是「便秘」。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曾逸豪醫師表示,造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如體內缺乏足夠水份或纖維質、缺乏足夠運動、長時間服用某些藥物,像是心臟藥、止痛藥、麻醉藥、抗憂鬱藥物、通便劑、瀉藥等,也會使得腸子蠕動能力變差。而罹患部分慢性病的患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也會有便秘現象。但最常造成習慣性便秘原因,還是屬於功能性的腸胃障礙,也就是找不到身體上實質的病變,多起因於緊張、壓力大,腸胃蠕動失調,或者有便意時卻忙於工作強忍便,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習慣性便秘。曾逸豪醫師也提醒在日常生活,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早餐前先喝兩杯溫開水再用餐,有助於「胃大腸反射」作用,鍛鍊腹肌,因腹肌是排便時使力的「主要動力」,老年人、肥胖的人容易便秘,可能是和腹肌無力有關;採取蹲姿排便,蹲姿是一種最自然的排便方式,也較容易施力;不要使用瀉藥,如果經常使用瀉藥排便,人體的反射機能會受到破壞,如果瀉藥的量越大,也會造成所謂的瀉藥依賴,甚至會到了沒有瀉藥便無法排便的地步,想治療就很難了;飲食方面,盡量避免吃巧克力、馬鈴薯、油炸物、糯米類等容易引起便秘的食物。

醫訊/類風濕關節炎病友座談會

醫訊/類風濕關節炎病友座談會#飲食

根據大林慈濟醫院衛教文章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引發關節疼痛、腫脹、紅腫發炎,一般在早晨起床時會覺得關節僵硬,活動一段時間後才會漸漸舒緩,而且通常是對稱性的關節出現症狀,如手腕、手肘、肩膀、膝、腳踝等的關節常有僵緊的感覺,反覆的發炎反應造成關節內部長期的破壞、肌腱縮短、肌肉不平衡,最後引起關節變形。類風濕關節炎為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除了會造成關節疼痛與變形外,還會侵犯其他多種器官,表現出不同的症狀,為協助民眾深入認識此種疾病,特別邀請風濕過敏免疫科劉烈邦醫師主講『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新進展-談如何遠離變形疼痛』,也邀請潘筱君營養師主講『吃出抗“炎”力,您吃對了嗎? 』談類風濕關節炎的正確飲食,還有陳彥華職能治療師主講『類風濕關節炎之居家飲食』。時  間:4/8(日)上午9:00~中午12:00地  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廳  聯絡方式: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劉恩慈小姐(03)3281200轉3182

糖尿病勿自行調藥 少油多纖維才對

糖尿病勿自行調藥 少油多纖維才對#飲食

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控制血糖,患者若是出現血糖飆高不穩,甚至需要緊急送醫。阮綜合醫院糖尿病內分泌科簡誌銘醫師表示,確實遵循營養師的飲食建議,通常都可以獲得不錯的控制,包括均衡飲食,選擇富含纖維質的食物,避免吃高油、高膽固醇的食物,加工過、醃製或加糖罐頭食物應少吃,烹調宜改用清淡作法,例如水煮、清蒸、涼拌等,少吃精緻醣類食品,例如蜂蜜、果汁、蛋糕及各式甜點、並避免水果及飲酒過量攝取。 逢長假過後,由於患者為按時服藥或擅自中斷服藥;結局是一過完年立刻就得上急診掛病號,也有病人誤以為再多吃一顆藥,壓低血糖就可以開心地大吃大喝,卻不知任何糖尿病用藥都有安全劑量範圍,一旦藥物過量可能出現致命的低血糖反應。另外要注意的是「麻將族」,忙於通宵打牌,也會造成靜脈血栓,或者是「礦物族」長時間坐著看電視吃零食,也可能造成血糖飆高,另外泡溫泉、旅遊、開車,都應該要跟平常一樣,不同疏忽病情的照護。要特別提醒的是,「糖尿病足」,許多患者送到醫院時,呈現傷口過大,紅腫潰爛的狀況。這些患者足部的潰爛多只是因為意外小燙傷、甚至是蚊蟲咬傷抓破造成傷口感染,卻因認為「沒關係」而錯失治療良機,送醫時,因感染範圍過大,恐需截肢處理,甚至引發敗血症導致死亡。糖尿病患傷口難以癒合,再加上足部血液循環不佳,一個小傷口三到五天就可能釀成大禍,因此在預防上,一定要每天檢查足部,家屬也要幫老人家檢查腳部,穿軟鞋、避免穿高跟鞋,穿軟襪、剪腳指甲切口平整,勿剪過短、傷及皮肉,若有香港腳、雞眼、繭等,要尋求專科治療,以防造成皮膚裂傷,傷口感染。平時血糖控制很好的病人,若不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暴飲暴食或忘記服藥的話,就有可能破功,平常就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更可能因此雪上加霜,血糖就像翹翹板般地高高低低,繼而引發酮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滲透壓昏迷;若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自行調高藥量,反而易導致低血糖昏迷,稍有不慎,都可能要命。

吃太好、便秘又少動 痔瘡患者增多

吃太好、便秘又少動 痔瘡患者增多#飲食

痔瘡是一種相當惱人的疾病,俗語說「十男九痔」,更顯示出它的普遍性。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由於人們吃的食物大多過於精緻,缺乏纖維質,而導致時常便秘,再加上缺乏適度的運動,久坐、久站或經常失眠,使得痔瘡的患者越來越多。連女性患者也越見增加,在門診常見懷孕的婦女,挺著大肚子又有疼痛及脫出的痔瘡,真是十分辛苦。大里仁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孫志誠表示,痔瘡的形成原因乃是肛門附近結締組織鬆弛,以及肛門靜脈叢曲張所引起,除了體質因素以外,便秘、久坐、久站、失眠、飲酒及常常食用辛辣和油炸食物,都容易使痔瘡變得更為嚴重。依它們在肛門齒狀線之內外位置,可分為內痔及外痔兩類。一般而言,內痔的神經分佈是屬於內臟神經管轄,比較不會劇烈疼痛,而較常出現肛門出血的症狀;而外痔神經則是屬於體神經管轄,比較會有疼痛及搔癢的感覺。另外,如果痔瘡的血管被血栓所堵塞,會導致痔瘡急速變大變硬,產生疼痛,則稱為血栓性痔瘡。第一級-只有疼痛或出血的症狀,解便時痔瘡不會脫出肛門。第二級-解便時痔瘡會露出肛門外,但隨後會自行縮回。第三級-痔瘡脫出後不能自行縮回,而須以手推回肛門內。第四級-痔瘡卡在肛門外,無法用手推回。孫志誠指出,對於痔瘡的治療方法很多,硬化劑注射及冷凍治療,因為併發症較多且效果不好,現在已經少有醫療院所使用。對於輕微的第1級痔瘡,通常可給予軟便劑服用及局部藥物塗抹。至於散在性內痔,則可使用橡皮筋結紮枯痔法,使之壞死脫落。而對於出血嚴重或頻繁之第1級或會脫出之第2、3、4級痔瘡,最好是選擇手術切除,可使痔瘡再發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目前痔瘡手術是利用半身麻醉進行,手術時間約20~30分鐘,住院只要1~2日,術後約1~2個月即可完全痊癒,相當方便安全。近幾年來更發展出痔瘡手術的新療法「痔瘡環狀切除術」,它是利用可拋棄式儀器於肛門齒狀線內將痔瘡做整圈切除,術後比傳統痔瘡切除手術,較不容易產生嚴重疼痛或肛門出血的併發症,對於脫出及出血性內痔而言,是相當理想的療法。不過因目前健保尚未給付環狀切除器的費用,因此這部分的費用必須自費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