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小孩小鳥胃 家長好擔心!

小孩小鳥胃 家長好擔心!#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很多父母都擔心,我的小孩跟同年齡的小孩相比,總是比人家矮又瘦巴巴的,怎麼養都養不胖,怎麼辦?孩子的身高體重一直都是父母最注重的事情,認為孩子就是要養得白白胖胖的才健康,因此對於瘦巴巴的小孩非常擔心。 一般小孩體重過輕,原因到底在哪裡?張華倫醫師說,體重過輕的學童這個比例也快趨近於體重過重兒童的比例,必須好好重視,造成體重過輕的原因:偏食、胃口不佳、便祕、脹氣、過敏等。而體重過輕會產生合併的併發症,容易貧血、感冒、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身高太矮)及情緒障礙和社交等問題發生。而許多家長錯誤餵食方法,甚至會讓孩子對吃有厭惡感,對進食感到畏懼的小孩,則會有較嚴重的營養缺乏問題,強迫餵食通常是小孩拒絕吃東西的原因。許多人小孩不愛吃東西,所以太瘦、太矮,但是還有另外一種狀況,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爸媽感到困擾,很多家長認為說我的孩子,就算吃了,但不知為什麼,還是又瘦又小,是吃錯了嗎?張華倫醫師解釋,孩子吃不胖的原因包括腸阻塞、慢性腸道吸收不良、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或慢性宿便等腸胃問題是常見的器質性原因。台安醫院劉怡里營養師建議,小孩吃不胖,別急著塞高熱量食物或猛吃消夜,屬於吃不胖體質的小孩,應先找新陳代謝科醫師診斷,看看是否因為某些疾病而導致體重過輕,再來調整平日飲食和運動。如果光吃而不運動,即使身上長了肉,也可能是脂肪而不是肌肉。而一昧補充高蛋白會增加腎臟負擔,也應該先看過醫師、再決定是不是適合補充。

高油、低纖維飲食 當心大腸憩室炎

高油、低纖維飲食 當心大腸憩室炎#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一名45歲張先生,平時常把炸類食物當三餐,很少吃水果、蔬菜,長期有便秘症狀,因為下腹疼痛就醫,經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蔡安順醫師問診,檢查是罹患大腸憩室炎。國人的飲食習慣漸漸西化,主要食物有高油脂、低纖維的傾向,加上內視鏡與影像診斷的進步,被診斷出大腸憩室症的人數正逐年增加中。蔡安順醫師表示,大腸憩室是突出大腸腸壁外的囊狀構造,原因可能是飲食中缺少纖維質所導致。而大腸憩室在男女生的發生率約略相等,發生率有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的趨勢,且多數患有的大腸憩室的患者(85%)是無症狀的,只有少數患有大腸憩室症的患者會有症狀,其中消化道出血與大腸憩室炎最為常見。因為沒消化完的食物或是糞便掉入憩室中,就可能會阻礙憩室的血液循環,造成局部的刺激和發炎,讓大腸內的細菌趁機侵入,這種感染、發炎的憩室,就是憩室炎。發生憩室炎時會出現腹部劇烈疼痛、發冷、發燒和噁心等症狀。大腸憩室炎的臨床症狀以腹痛最為常見。而腹痛的位置與大腸憩室炎在大腸中發生的位置直接相關,尤其,乙狀結腸所在的左下腹疼痛最為常見,不過,亞洲人與西方人不同的是亞洲人較常發生在右下腹的升結腸段。根據統計腹痛的位置,西方人70%會在左下腹,而亞洲人75%會在右下腹。其它大腸憩室炎的症狀:有噁心嘔吐、便祕、發燒併白血球增高、腹瀉、約1成病患有解尿困難與頻尿之症狀。蔡安順醫師呼籲,大腸憩室的形成與年齡老化直接相關,長期便祕更會加劇大腸憩室的形成與增加大腸憩室炎的發生。建議多多攝取高纖維食物、減少高油脂食物、充足的水份攝取、適當的運動,可以減少便祕的發生,進而預防大腸憩室炎的發生。

飲食影響情緒 營養均衡心情好

飲食影響情緒 營養均衡心情好#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情緒會受到食物影響嗎?英國研究顯示,患有便祕的婦女較容易產生憂鬱及焦慮的情形,因此,若是飲食中多攝取富含高纖維的蔬菜類,也有助於一些精神狀態的改善。其實早在1989年時,就有學者發現血清素可以調控腦內的情緒荷爾蒙,影響並調節人類的情緒反應,發現有些人情緒不佳時吃一點蛋糕、巧克力,可以使煩躁情緒得以抒發。研究發現,若干食物會顯著地影響腦部的活動,營養不均衡是造成憂鬱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營養對於情緒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因此,穩定情緒不妨從注重營養的均衡方面來著手。有學者發現憂鬱症患者血液中維生素E的濃度較低,認為憂鬱症患者體內的抗氧化能力較弱。維生素B1能改善情緒,沒有維生素B1體內就不能生成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攝取較多維生素B2食物的女性往往情緒較佳,且對於外界壓力能更加冷靜應付。富含維生素 B1、B2的食物有肉類(特別是豬肉及其內臟)、豆類、五穀糙米類、奶製品、魚類、綠葉蔬菜、杏仁等。且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欠佳時,體內所消耗的維生素C會比平時多8倍。此時不妨多補充維生素C有助於情緒穩定。患有產前、產後憂鬱症的婦女,尤其是產前,為了保護嬰兒,無法以藥物進行精神症狀改善的情形下,給予高單位的魚油,其憂鬱症狀有顯著的改善。平常多吃一些富含ω-3脂肪酸(EPA、DHA)的食物,如深海魚類,可以降低憂鬱的情緒,對於記憶力也有明顯的幫助;一些富含礦物質鋅、硒的海產類,如牡蠣、螃蟹等也可選用,有改善精神疾病的功效。人類腦部在製造天然的抗憂鬱劑多巴胺(dopamine)、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時,維生素B6也不可少,並和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讓色胺酸轉換成菸鹼酸,對腦神經功能正常運作相當重要。研究也發現,憂鬱症量表指數較高的病人,約1/4是由於維生素B6及B12缺乏導致的。因此,多攝取維生素B6的食物,如豬肉、雞肉、馬鈴薯、香蕉、燕麥、及蜂蜜等,可避免憂鬱纏身,讓你天天心情愉快。(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教週報第162期)

適應更年期 調整飲食補鈣很重要

適應更年期 調整飲食補鈣很重要#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女性更年期最明顯的改變是月經不規則。由於女性荷爾蒙減少及其他內分泌失調,導致生理及心理上的許多不適,例如:熱潮紅、盜汗、腰痠背痛、皮膚搔癢、陰道乾燥、頻尿等生理反應;以及容易情緒不穩定、焦慮、多疑、失眠等。女性大約45至50歲開始步入更年期,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更年期不適的症狀,更年期的時間長短及反應程度都因人而異。動物實驗發現,大豆異黃酮素可刺激老鼠造骨細胞株的細胞存活率與增生;另外,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大豆異黃酮素可以有效緩解更年期的症狀,其改善更年期症狀的比率在40~60%之間。因此,更年期婦女及老年人應多吃上述食品,可以補充體內雌激素的不足。異黃酮主要存在於豆類、水果和蔬菜,特別是富含於大豆及豆製品中;木脂素主要存在於扁豆、小麥、黑米、茴香、葵花籽、洋蔥等食物中。衛生署健康九九網站特別提供更年期的飲食建議,若想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由於更年期之後基礎代謝率下降,熱量需求減少,比較容易發福,所以要少吃高熱量食物,可以豆類替代肉類,肉類中的飽和脂肪酸、膽固醇較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也需減少動物性油脂,還可增加植物雌激素的攝取。並提高活動量,不但能增加熱量的消耗,也會讓心情愉悅,避免情緒鬱悶更年期更需注意攝取足夠鈣質,以防鈣質流失,鈣質的攝取要足夠,每天1~2杯的奶製品,以增加鈣質的攝取量。而且鈣質有穩定神經的作用,睡前1小時喝杯熱牛奶,可幫助睡眠。更年期婦女面臨生理的改變,除了注意飲食及生活型態外,心情也需要做好調整;多培養自己的嗜好、參與休閒活動,保有一顆年輕的心,讓自己愉快地跨越更年期的障礙與不適。(資料來源:衛教週報第167期)

米滷蛋任健康大使 一同玩健康小遊戲

米滷蛋任健康大使 一同玩健康小遊戲#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為宣導健康飲食及正確用藥,首度邀請廣受網友喜愛的「米滷蛋」家族為「健康飲食正確用藥-滷沙沙健康小棧知識大考驗」網路活動代言,透過小遊戲猜謎方式,讓健康衛教變得更有趣。(圖片來源:滷沙沙健康小棧知識大考驗活動網站)活動透過不同主題的米滷蛋小動畫,讓衛教宣導更為生動活潑、貼近人心,並從遊戲參與中了解健康飲食及正確用藥等相關內容,進而達到有效傳播、正確宣導衛教資訊的目的。參加「健康飲食正確用藥-滷沙沙健康小棧知識大考驗」網路活動,就有機會獲得平板電腦、1,000元郵政禮券等大獎。另外,衛生署也特別準備米滷蛋限量抱枕20個,其他還包括造型隨身碟、運動水壺等豐富的獎品,讓民眾在增進健康知識的同時,也可以獲得實用的獎品。快上「滷沙沙健康小棧知識大考驗」活動網站,活動時間為101年5月16日至101年5月30日中午截止,只要成功回答遊戲問題,即可參加抽獎。

三餐飲食均衡 不需額外補充維他命

三餐飲食均衡 不需額外補充維他命#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維生素又稱維他命,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元素,主要可從飲食中攝取。只要日常飲食均衡且生活作息正常,並不需要額外補充。但是對於三餐老是在外又時常熬夜的年輕族群而言,有時候需要適當的補充維生素。但您知道有部分原是藥品的維生素自民國100年1月1日起已經由查驗登記轉列為食品,並可放寬至一般食品通路及場所販售嗎?有鑑於過去維生素產品可以做為藥品或食品易生混淆,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正式公告,低劑量且使用上安全無虞的國產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產品應辦理查驗登記,以食品管理。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提醒,相關業者改列食品管理的維生素,其衛生安全、標示及廣告等,都應符合食品衛生之相關法令規定,不得宣稱療效或適應症,且產品製程也須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如果膠囊錠狀產品每日最高食用量中,其所使用的各種營養添加劑量已超過「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上限時,則仍維持為藥品管理,衛生局也將持續稽查市售國產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食品之標示,維護消費權益。

善用食品營養標示 飲食幫助改善病情

善用食品營養標示 飲食幫助改善病情#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營養是人體生長和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元素,跟營養有關的疾病,例如癌症、肥胖、糖尿病、骨質疏鬆症和心臟病等一直是是備受關注的健康議題。我國已實施包裝食品營養標示多年。國人的營養知識提升與健康意識抬頭,為建立消費者對營養標示的正確認識,必須提供在選購時的參考資訊。市售包裝食品需於包裝容器外表之明顯處所,提供以下有關營養標示之內容,包含「營養標示」之標題、熱量、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包括膳食纖維)、鈉之含量等項目,其它出現於營養宣稱中之營養素含量,廠商也需自願標示之其他營養素含量。營養標示是推廣均衡飲食的重要工具,不但可以讓消費者更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繼而與同類產品比較作出選擇。對於有特別飲食需求的人(例如,糖尿病或高血脂病患者),營養資料可讓他們方便挑選合適的食品,有助於控制病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在工業國家中,大約30%的癌症病例與膳食有關。而由飲食所衍生的營養失調、肥胖及高血壓等問題,都可能導致心臟病。善用食品所提供的營養資訊,不但有助於改善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還可以節省醫療開支,減少健保支出。(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第234期)

飲食三秘訣 讓媽媽做個健康銀髮族

飲食三秘訣 讓媽媽做個健康銀髮族#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感恩母親的辛勞,除了挖空心思買禮物表達孝心外,不妨幫媽媽做好健康的管理,成為快樂健康的銀髮族。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雅芳表示,停經後的婦女容易發生骨質疏鬆與心血管疾病,透過均衡的飲食和運動,是最好的健康妙方。到了五十歲開始,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逐漸減少,生理期間隔會越來越長,最後完全停經,這個時候母親可能會有情緒不穩、失眠、潮紅、燥熱等更年期的症狀發生。張雅芳營養師說,停經後的婦女,容易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及心血管性疾病,建議讓媽媽們多攝取高纖、高鈣的食物,如準備糙米飯、胚芽米或五穀飯取代精緻白米飯,並以富含大豆異黃酮素的豆腐、豆乾類等黃豆類食物取代部分肉類,減少甜食、高油脂食品的攝取,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加上每日適度地運動及照射陽光5到10分鐘,能合成體內維生素D,幫助鈣質的吸收,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以預防日後骨質嚴重的流失。幫媽媽留住青春、享受健康,張雅芳提供飲食三秘訣:喝牛奶、吃豆(豆腐、豆乾)、少吃肉;多吃蔬果,少零食;多吃全穀,少油炸。為了能更安穩的度過更年期,張雅芳營養師建議年過三十之後別忘了多存點骨本,每日應適當的攝取含鈣的食物,如牛奶、乳製品、小魚干、黃豆、黑豆及豆類製品等。四十歲以後要為進入更年期做準備,黃豆蛋白含有異黃酮素有助於減緩更年期的不適症狀,不妨多多選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