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

醫訊/關節愛注意生活好便利

醫訊/關節愛注意生活好便利#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退化性關節炎跟老化有很有關連,主要肇因是兩個骨頭的關節接觸面,也就是關節軟骨受到傷害及磨損,其將導致疼痛、僵硬、腫大和變形,在活動時,會聽到異常的磨擦聲。對此,輔大醫院籌備處與輔大診所特規劃衛教講座:「關節愛注意 生活好便利」,由該單位李式斌物理治療師主講及帶領,課程有有氧活動及酸痛諮詢。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關節愛注意 生活好便利時間:102年7月24日(三)上午10:30~11:30地點:化成社區(新北新莊區化成路314巷2號)洽詢:02-2905 2009轉19

關節痠痛好苦惱 震波治療可舒緩?

關節痠痛好苦惱 震波治療可舒緩?#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相信許多人都有腰痛、背痛或全身痠痛的問題,樂生療養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鈞云表示,一般坊間治療筋骨問題的方法包括針灸拔罐、徒手按摩、整脊等,雖都有舒緩感及部分療效,但對於骨頭肌腱的傷害、肌筋膜的肌痛點,其實並非有效治療而且易復發。樂生療養院家醫科醫師鄭鈞云表示,我們在接受手法推拿時,若力道強到產生痛感,或剛好到按到肌痛點,肌肉已有反射性的收縮,此時若加強力道,肌肉收縮力相對更大,勉強按摩反會造成傷害。但震波治療因為在極短波段間隔內打出高能量震波,不易產生痛感,可打散深層的發炎細胞或鈣化組織,同時產生微創進而讓微血管增生。鄭鈞云醫師也強調震波治療,目前適應症包括肩關節肌腱炎、網球肘、足底筋膜炎、骨折延遲癒合、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由於安全性高副作用較小,多數運動傷害、慢性關節炎和肌肉酸痛均可接受治療。不過下列族群並不建議施打,包括:懷孕、感染、有惡性腫瘤或凝血疾患病史及14歲以下兒童。

乾癬沒控制好 術後疤痕處又現蹤

乾癬沒控制好 術後疤痕處又現蹤#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72歲的老先生,20多年前在雙手被診斷罹患乾癬,他僅偶爾前往門診看診接受外用藥膏塗抹治療;然而,前年因為左膝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疼痛及腰椎管狹窄症造成下背疼痛,接受膝蓋及脊椎手術,不料,逐漸於膝蓋及脊椎手術疤痕處長出新紅色乾癬病灶,並擴展至附近。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邱顯鎰醫師表示,乾癬為慢性發炎疾患,主要以皮膚紅色脫屑境界分明的斑塊來表現,但其實身上可能暗藏其他沒有症狀的發炎,如關節、指甲、眼睛、血管內皮都可能受到發炎的波及而產生相關的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指甲、葡萄膜炎、心血管及腦血管疾患。且研究指出,乾癬病人即使是表面上看起來相當正常的皮膚,其實底下已經表現早期發炎細胞及表皮細胞的活化,臨床上更可見約四分之一左右的乾癬病人,因為一時的疏忽未好好的控制,使得原本正常的皮膚在受到外來的刺激時(如: 外傷、刺青、針灸等),發展出更多新的病灶。因此,邱顯鎰醫師建議乾癬的病患至專業的皮膚科門診治療,好好控制乾癬避免惡化。

常常「落下頦」 肉毒桿菌注射可改善

常常「落下頦」 肉毒桿菌注射可改善#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77歲的老先生,患有糖尿病與心臟病,又有輕微腦中風,去年10月某次聊天中,老先生因為笑得太大力,嘴巴就闔不起來了,趕緊就醫才由醫師將下巴復位。但之後,只要老先生稍不注意,打個哈欠,嘴巴就閉不起來,到後來,發生頻率越來越高,幾乎是三天兩頭就得跑醫院。 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徐偉凱表示,俗稱的「落下頦」,即是顳顎關節脫臼。顳顎關節是控制下巴運動的關節,而它的運動方式也是全身關節中獨一無二的,除了像一般四肢關節「杵臼運動」外,還能在關節窩裡往前滑動,使我們嘴巴開的更大。一般情況下,關節後方有韌帶能拉住關節,避免過度滑動;但比如外力撞擊或肌肉失調等情形,就有可能使關節往前過度位移,當越過關節隆凸,關節就會卡住,而周圍的肌肉也會僵直,使關節維持在脫臼的位子回不去。 徐偉凱表示,由於關節韌帶過度拉扯鬆弛,再加上腦中風或失智的病人腦部受損的關係,原本腦部回饋機制喪失,就會使肌肉過度用力而下巴脫臼;嚴重的話,甚至演變成慢性復發型顳顎關節脫臼,嘴巴稍張大一點,下巴就脫臼了,令人不堪其擾。 徐偉凱說,現在可利用肉毒桿菌素進行較為保守性的治療。因肉毒桿菌素能使原本過於緊張的肌肉鬆弛,使關節前拉的力量降低,減少脫臼的機率;但這種治療也不全然沒有風險,如果肉毒桿菌素注入過深,可能造成咽顎帆閉鎖不全,使得發聲有鼻音或喝水嗆到的風險;故徐偉凱建議,應由熟知此部分構造的醫師為之才安全。

醫訊/健康的關節保養

醫訊/健康的關節保養#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炎是很常見的病症,全球人口中有七分之一罹患,不論是何年紀都有可能罹患,其中是女性較男性多。其症狀有關節疼痛、非工作時不適感、行動不便、僵硬。可藉由減少活動及使用輔具來保護關節,也可強固關節的肌肉,避免受擊,減重也能緩痛。現在,安怡奶粉與元氣周報特舉辦「擁有健康的關節,才能享受自由行動的快樂人生」講座。特邀請台大醫院骨科江鴻生醫師主講,與民眾分享健康骨骼觀念。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擁有健康的關節,才能享受自由行動的快樂人生時間:102年5月5日(日)下午14:00~下午16:30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台北羅斯福路4段85號B1)洽詢:0800-060 080轉8989

痛風有時難診斷 反覆發作嚴重恐致敗血症

痛風有時難診斷 反覆發作嚴重恐致敗血症#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工程師,因左外側腳踝關節腫脹疼痛、步行困難而就醫。患者無扭傷的病史,經X光檢查,排除骨頭病變,因此,懷疑是痛風關節炎導致。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醫師葉敏南表示,典型痛風發作的位置在大腳趾蹠趾關節,若是大腳趾蹠趾的關節紅腫熱痛,或有明顯的痛風石,較容易診斷;然而,痛風在足背、外踝、後腳跟或是整個足踝關節也會發生,這些部位的疼痛就比較不容易診斷。葉敏南指出,痛風的診斷從病史、本身原有的疾病、臨床檢查、關節液抽檢可得到初步的診斷,藥物的治療也可以幫忙作診斷。X光檢查可以排除一些疾病,血液檢查可以知道尿酸值。不過,血尿酸值高的患者中不一定都有痛風的症狀,但約有15%的人會痛風發作。然而,痛風發作時,血尿酸值不一定高,此時只有在患處發現乳糜狀尿酸鈉結晶才能確定診斷。痛風的發生在成年男性方面幾乎沒年齡之別,從青年到老年人都有可能。停經前的女性,可能是女性激素的保護作用,尿酸的排出能力比較好,因此,極少有痛風困擾。停經後的女性,痛風好發機率與男性一樣。另外,腎臟功能差的人,尿酸排出能力差,使用利尿劑的高血壓患者、癌症治療患者,好發機率均變高。葉敏南說,其實任何食物不吃多,就不容易出問題。痛風患者須要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現代人多半攝取太多的脂肪和蛋白質,所以要特別控制肉類的量,少吃紅肉、內臟、乾豆類、發芽菜類,少喝火鍋湯、肉湯、濃縮的肉汁,豆腐、豆漿等豆製品只需少吃,並不需禁吃,一天1杯豆漿的量無妨,但是急性發作期要禁食。因海產類含普林量較高,勿經常食用,建議飲用足夠的水,每日至少飲用2000 c.c.以上的水,以幫助尿酸排泄。因為酒會影響尿酸的排泄,所以禁止飲酒,尤其有一些酒類普林含量不低,如陳年紹興酒、紹興酒和啤酒。葉敏南提醒,痛風的診斷及治療,醫師都可以幫忙。但是要避免痛風的發作及復發,要靠民眾自己在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方面的毅力與決心。如果患者未按時就醫服藥,造成痛風反覆發作,則關節周遭便有尿酸鈉鹽的沉積,形成痛風結石,當痛風石慢慢累積,嚴重會破出皮膚,引起感染,甚至敗血症。血尿酸值高的患者若無發生痛風的症狀,需飲食控制,可以不須長期藥物治療,但若有痛風的症狀時,則需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長期藥物治療。

只是腰痠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恐癱瘓

只是腰痠背痛? 僵直性脊椎炎嚴重恐癱瘓#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你是否經常腰痠背痛、關節疼痛或是早晨起床時會感覺下背僵硬呢?許多患者常誤以為只是壓力太大,只要按摩推拿、休息就好,但小心你可能已經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醫師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發炎性的腰背痛,嚴重可致脊椎骨折,大幅增加癱瘓的風險。周昌德指出,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好發於20至40歲之間,男性罹患比例更是女性的三倍,推測和遺傳基因有很密切的關係,使免疫系統異常。此疾病常伴隨骨質疏鬆、骨折等併發症,病情惡化更會出現肌肉變形、萎縮、脊椎沾黏、駝背等情形,嚴重影響活動力,還有2至3成的機率造成虹膜炎而使視力受損。不過,雖然與遺傳有很大的關聯,但許多外在環境(如抽菸)也會導致疾病發生,非遺傳患者,就有5至10%的機率引發僵直性脊椎炎,因此,可別輕忽平時的小症狀。另外,因僵直性脊椎炎是種發炎疾病,使病患易疲倦,加上身體行動不便、活動能力受限,進而導致性生活品質下降,就有近4成患者認為受到影響。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治醫師蔡文展表示,許多男性患者常在就診的時候,對於性事難以啟齒,呼籲病友要正視疾病症狀,才能有效改善。醫師共同強調,若有出現僵、痛、不動等症狀,應及早至治風濕免疫科就醫治療,因初期症狀容易遭忽略,一但病情惡化,脊椎骨折風險可是會增加3.3倍,造成癱瘓、死亡率的可能性大幅提升。提醒民眾,僵直性脊椎炎初期常出現的症狀如下:早晨起床後感覺背痛或脊椎僵硬,但是會隨著一天活動的開始而逐漸減輕、超過數週或數月感覺腰背漸漸痛起來,痛的感覺持續三個月以上、運動後感覺比較不痛,但休息後感覺比較痛、感覺疲勞且體重有可能減輕,特別是在發病的早期。(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腦中風」穩定了? 小心關節變形回馬槍

「腦中風」穩定了? 小心關節變形回馬槍#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65歲黃先生,八個月前因腦中風合併左邊肢體無力,長期在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接受復健治療。二個月前,左邊手腳肌肉痙攣僵硬狀況卻惡化,走路緩慢,且走路時左肩關節內收,左邊手肘、手腕及手指屈曲,左腳維持僵直,導致走路時容易跌倒。經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賴旻信醫師評估,決定讓黃先生接受超音波導引肉毒桿菌素肌肉注射,目前手肘已能伸直拿東西,手部功能進步,走路姿勢也有改善。黃先生表示,中風後舉步維艱,手無法伸直拿助行器,因而被迫減少外出。經過治療,現在他一次可以走約一百公尺,也能自己伸手拿東西了。賴旻信表示,中風患者在中風後,一開始常會出現半邊無力的現象,待病況穩定後,肢體的肌肉力量會逐漸恢復。但隨著肌肉張力的增加,有些中風患者於中風後三個月可能會出現肌肉痙攣,主要是因為腦部神經內的上運動神經元受損,肌肉張力雖強,但無法控制肌肉活動,導致手腳活動緩慢、容易跌倒,甚至關節僵硬變形。賴旻信指出,腦中風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每年約有1萬到1萬5千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八成患者為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然而大部分中風的患者並不會因而馬上死亡,多數患者皆能存活數十年,因此中風後的併發症治療是相當重要的課題。賴旻信醫師提醒,中風痙攣的治療,除了搭配藥物與輔具外,病人也需要有耐心的在復健科接受長期且密集的復健治療,而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更是不可或缺,若是有發現任何異常狀況,也請務必立即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