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

我國膝關節退化盛行率 高達15%

我國膝關節退化盛行率 高達15%#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九九重陽敬老節即將來臨,值此台灣邁入老年化社會結構之際,突顯老年人經常罹患之慢性疾病照護的重要性,其中,膝關節退化,則成了許多老年人,所需面臨的難題。膝關節退化年齡層 有下降趨勢調查顯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達15%,常見的膝關節問題主要有關節退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近年來,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年齡層由60、70歲逐漸下降,甚至出現40多歲的患者,使得膝關節保健相關醫療器材的需求也逐漸上升。臺大醫院楊榮森醫師表示,關節之間的軟骨構造主要是依靠關節液來降低摩擦,然而隨著年齡老化,關節腔滑液中的玻尿酸濃度也會隨之減少,導致關節的保護作用降低,伴隨著日常生活中的撞傷、扭傷等損傷的累積,就容易引發關節炎的問題,而產生疼痛的感覺。此時,補充玻尿酸,甚至嚴重時,需人工膝關節置換,都是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方法之一。建議民眾在進行膝關節玻尿酸注射或置換人工膝關節等治療之前,如果有相關的問題都應該適時地請教醫師,並善用「認證照看說明」六字訣,確認所使用的膝關節玻尿酸注射劑或人工膝關節等醫療器材,均已取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對於產品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血友病患關節手術困難 處理不好恐引發病變

血友病患關節手術困難 處理不好恐引發病變#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血友病是一種先天性基因缺陷的疾病,在凝血功能方面不佳,且容易有自發性出血的問題,尤其是在膝蓋、手肘等關節處。一般來說,人工膝關節使用的平均壽命約為10年,但有些血友病患者因早期醫療資源不足的關係,使得他們關節長期反覆出血,導致關節受損嚴重,所以,在30多歲就需接受第二次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的民眾不在少數,但也因為第一次手術所遺留下的組織傷害,相對的提高了手術困難度。血友病患骨科手術 需克服凝血功能三軍總醫院民診處暨骨科部潘如瑜醫師表示,面對挑戰性高的膝關節手術,除了得先多次在電腦上做3D立體定位操作及模擬切割,以擬真的病患膝關節假體進行模擬開刀,藉以提升手術精確性及成功率。且血友病患者的骨科手術,除了要克服病人凝血功能的障礙外,還要處理骨關節炎所造成嚴重的結構缺損,及人工關節再置換的困難。關節問題處理不好 恐會導致其他關節發生病變在早期醫療資源不足,及預防治療觀念不普及的環境下,病人因出血疼痛而缺乏適當的運動,使得下肢骨骼沒有足夠刺激,導致骨發育不良造成骨髓腔變得非常狹窄,這些都得在手術前一一評估。若關節問題沒有處理好,不僅會導致其它附近關節及脊椎的次發性病變,也誘發慢性的肌肉疼痛,間接影響其就業及經濟問題,因此,在手術前須衡量病人的實際需求與手術的必要性,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

錯過三年黃金治療期 類風濕關節炎恐「難救」!

錯過三年黃金治療期 類風濕關節炎恐「難救」!#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統計,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例,大約落在六萬人左右,而發病初期,關節往往會出現腫痛現象,若錯過三年黃金治療時期,終將導致關節變形,以致殘廢。老阿嬤積極治療 走過二十五年病史台北就有一名熊老阿嬤,二十五年前,莫名出現全身關節腫痛的現象,輾轉透過針灸、水療等等療法,卻都無法改善症狀,直到幫孫子購買尿布與奶粉時,恰巧進到一間由醫院醫師所經營的藥品店,醫師看見後,才驚覺不對,發現這是所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幸經緊急投藥,透過類固醇治療與生物製劑,才讓老阿嬤能手腳靈活的,走過二十五年的病史。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陳得源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於四十歲以上女性,女性罹患風險較男性多三倍以上,發病時,會出現關節嚴重腫脹疼痛現象,錯過黃金治療期,將使關節變形,導致殘廢。類風濕關節炎不只關節會出事 他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自體免疫細胞對於關節顯著的攻擊之外,此類病患若不治療,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倘若病史超過十年,更是三倍以上,另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是常人的五成以上。然而,雖類固醇能與生物製劑等多種藥物,皆可有效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並且阻止關節與內臟遭到自體免疫系統的破壞,但前者服用長久,將出現骨鬆等症狀,後者得要定時遭受針扎之苦,才能緩解疼痛,對於血管纖細的病患,定時接受針扎治療,可能會降低治療意願。陳得源說,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獲得進一步發展,也能透過口服藥的方式治療,並有效保護關節持續遭受破壞,惟此藥也有其副作用,例如增加感染B肝與肺結核的風險,仍要與醫師商討最佳的治療對策,才能達到最佳治療目的。

她18歲罹風濕關節炎 手指痛到門把也轉不開

她18歲罹風濕關節炎 手指痛到門把也轉不開#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64歲的劉小姐,在他18歲那年,有天早上起床發現自己全身腫痛、無法下床,還伴隨著感冒發燒的症狀。因為家族有風濕病病史,劉小姐以為自己的病徵只是單純的風濕病,嘗試過各種民俗療法、中藥、針灸,始終不見起色,當關節腫痛的症狀開始影響生活,甚至連房間的門把都無法轉開,她才驚覺事態的嚴重性,接受西醫確診後,才發現自己得到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中年女性 若未治療恐使關節變形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台灣約有5~6萬人罹病,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女性,它是一種關節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需長期治療,才能穩定控制病情,且在罹病後,易發生感覺疲憊、精神不佳、胃口差、體重減少,關節有紅、腫、熱、痛的情況,此外,若未妥善治療,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甚至影響行動力。擅自停藥風險大 病情惡化、增加些血管風險據國外臨床研究指出,接受生物製劑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中斷治療,平均疾病嚴重度(DAS28指數)將逐漸上升,4周內病情明顯惡化,因此,提醒民眾千萬不要擅自中斷治療,不然除了會使病情明顯惡化外,更會增加罹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陳得源醫師表示,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及生物製劑兩種,但目前仍是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為優先,除非是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無效,才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治療選擇需評估 才能真正達到療效陳得源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長時間治療,因此,在藥物選擇上,患者需了解各種生物製劑的特色,包括安全性、代謝時間與有效性,定期評估生物製劑治療效果,且與醫師充分溝通合適的藥物選擇,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如此一來,才能持續長期達標治療,有效控制病情。

關節腫如麵龜一碰就痛 6歲童竟得風濕

關節腫如麵龜一碰就痛 6歲童竟得風濕#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關節炎非老年人專利!幼兒也可能會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起來甚至比成年人更加嚴重。6歲的陳姓女童,關節紅腫熱痛,就像「麵龜」一樣,發炎時甚至稍微一碰就劇痛,經檢查竟是罹患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表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的少年或幼童,需及早掌握治療黃金期,才能免於關節被破壞或永久變形。黃光永醫師指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早期時會有關節發炎、疼痛、腫脹、發熱等現象,與成人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發生於16歲以下的兒童,且好發於大關節而不是小關節,較易有明顯的關節外的症狀,如發燒、肝脾腫大、淋巴腺腫大、貧血、皮膚疹、肋膜炎及心包炎等。錯當生長痛 幼年關節炎易誤診黃永光醫師也提醒,3至4歲以及10歲是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的2個高峰期,但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被誤以為是生長痛而誤診,因此,若是小朋友在早上起床後,常說關節痛或腳痛,而且疼痛情形超過6星期,就要多加留意。

春天溫差變化大 關節痛病患增2成

春天溫差變化大 關節痛病患增2成#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春天氣候多變化,懸殊的溫差是不是也讓膝蓋「凍未條」?!骨科范政裕醫師解釋,因為天氣寒冷時,人體的肌肉會不由自主的緊繃,引起膝蓋血液循環不良,而膝蓋發炎物質難以排除時,就會感覺到膝蓋痠痛,其中又以關節炎及膝蓋曾受過傷的民眾感受最為明顯。診間也發現,每年的12月至3月間,因為氣候問題影響關節疼痛就診人數約增加2成,建議患者平時應少做蹲及跪的動作,以免增加膝蓋的負擔;關節炎患者則可聽從醫囑補充葡萄醣胺減緩疼痛的不適感。天冷關節凍未條!2個原因報你知事實上,天氣冷關節不舒服有2個原因,第一是天冷引起肌肉緊繃,膝蓋局部血液循環較差,導致膝蓋的發炎物質容易堆積,進而引起痠痛的反應;其次為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因為膝蓋軟骨變得比較薄,就跟牙齒怕冷一樣,對溫度及濕度相對較敏感。尤其每年的 12月至3月間,因膝蓋痠痛就診的病患會比平常多出2成。老是膝蓋痠痛 分辨運動過度還退化性關節炎?有些民眾疑問:「若是常常膝蓋痠痛,我是運動過度還是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醫師解釋,若是運動過度引起的關節疼痛,通常透過適當的休息及熱敷,約3天內情況就會好轉;而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痠痛,經由休息及熱敷仍然會一陣一陣痠痛,尤其最明顯的是上下樓梯會感覺膝蓋無力感,氣候變化大時痠痛感也會加劇。所以,范政裕醫師提醒,若透過適當的休息及熱敷,膝蓋痠痛症狀還是沒有減輕,很有可能就是退化性關節炎,建議應立即就醫檢查。葡萄醣胺有助軟骨增生?醫師:約6成民眾覺得有效至於許多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會補充葡萄醣胺增生膝蓋軟骨,減緩膝蓋疼痛表現,范政裕醫師認為,葡萄醣胺是軟骨的重要成份,目前研究看來,其效果應來自於抗發炎及防止細胞死亡的藥理性效果,臨床上大約會有6成民眾覺得可以減緩膝蓋疼痛表現。目前葡萄醣胺有分為硫酸鹽及鹽酸鹽葡萄糖胺,其製程及吸收方式皆不相同,但僅有硫酸鹽葡萄糖胺通過健保局規定藥品,呼籲民眾攝取前應詢問自己的骨科醫師。防止膝關節磨損 避免蹲、跪、盤坐提醒民眾,防止膝關節磨損應避免「蹲」、「跪」及「盤坐」,因為這3種姿勢容易造成膝關節的磨損;此外,平時應強化膝蓋周遭的肌肉,像是大腿的四頭肌、小腿肌等,當膝蓋周遭肌肉強化後,可以穩定關節,減低接觸性運動受傷機會; 另外,喜歡慢跑的民眾,也應挑一雙合格的慢跑鞋,並在有彈性的PU跑道上跑,避免在柏油路上跑,以免造成膝蓋的負擔。

關節卡卡 上班族3大惡習惹禍!

關節卡卡 上班族3大惡習惹禍!#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日前民調中心公布國人10大健康惡習,其中,久坐不起以72%列居第一,除久坐不起外,第四名的完全不運動及第七名的翹二郎腿,也特別容易在長時間待在辦公室的上班族身上發現。長庚醫院骨科醫師游家偉表示,以上提到的3大惡習,不僅是慢性疾病發生的主因,對於骨骼關節的影響更不容小覷,尤其容易造成膝關節的提早退化,呼籲民眾可輕忽不得。久坐不起、完全不運動、翹二郎腿 膝關節容易退化「關節退化非老年人專利!」游家偉醫師說明,當人久坐不起時,身體的代謝會開始變慢、血液淤積,容易引起肥胖問題。事實上,由於膝關節負擔人體大部份的重量,當身體變重,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此時若再加上關節沒有時常活動,施於膝蓋的單點壓力會增加,一旦突然站起來,膝蓋所承受的壓力是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久而久之,就會對膝蓋造成影響。至於完全不運動的人,則會因為肌肉及韌帶強度差,無法負重,於是所有的重量便會全落在膝關節軟骨上,一旦膝關節突然運動,就容易拉傷、發炎,甚至鈣化;翹二郎腿則是因為兩腿膝蓋的壓力無法平均分散,尤其是常常盤腿、跪坐的民眾,也容易因為壓力無法平均分攤,造成膝關節的壓力過大,長久下來膝關節就容易退化。膝蓋內側按壓痠痛 是關節退化前兆「該怎麼知道自己的膝關節退化了?」游醫師解釋,只要按壓自己的膝蓋內側,如果出現痠痛、無力,就是膝關節退化的前兆,若置之不理,嚴重的情況連上下樓梯都覺得困難;游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膝關節無力、按壓痠痛時,一定要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改善可能造成膝關節壓力過大的動作,同時也建議關節炎初期患者,可適量葡萄糖胺讓軟骨的增生以減低軟骨的磨損。硫酸鹽葡萄糖胺 幫助膝關節軟骨增生游家偉醫師表示,葡萄醣胺確實可以幫助膝關節軟骨的增生,是治療初期膝關節退化的一項選擇。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為硫酸鹽葡萄糖胺,但因廠牌、製程方式眾多,建議民眾使用前還事先與自己的骨科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葡萄糖胺;而針對較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目前除了施打玻尿酸外,目前也有PRP治療改善,當這些治療都無效時,才會建議患者置換人工關節。游醫師提醒民眾,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首先一定要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不動、翹二郎腿、盤腿等增加關節壓力的動作,同時也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尤其喜愛跑步的民眾,除了要挑選適合慢跑的鞋子外,也建議在有彈性的PU跑道慢跑,才能保護膝關節不受傷。

醫訊/認識關節照護

醫訊/認識關節照護#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照護是很重要,不可以等到老病時後才想保養,到那時候通常都「回不去了」。所以要趁年請時候就即時保養,但要如何保養呢?可聽聽專科醫師的分享。現在,聯合報系等單位舉辦「關節照護新觀念」講座,由林口長庚醫院外傷骨科主任葉文凌醫師主講。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關節照護新觀念時間:102年11月2日(六)下午14:00~16:30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台北羅斯福路4段85號B1、捷運綠線公館站)洽詢:0800-060 080轉898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