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 國內約有15萬患者

類風濕性關節炎 國內約有15萬患者#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廣泛且頑固的慢性疾病,國內約有十五萬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男女比例約為1:3。中年婦女較易發病,但是任何年紀皆有可能。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指出,病況輕微時僅怠到局部關節僵硬疼痛,嚴重時則會引起全身的關節腫脹疼痛及損壞,甚至造成殘障。此病起因於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生問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抗體,不僅殺死病菌,同時也破壞身體正常的結構。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關節,其次是肌肉、肺、皮膚、血管、神經、眼睛等,因此可算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表示,將於10日下午舉辦活動,包含醫學講座、醫病問答、病友表演,還將進行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調查。此全球調查總計有42國家共同參與,台灣由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主辦,於3、4月間,對病友進行紙本問卷調查。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為協辦單位,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提供諮詢,並不直接參與計畫執行。

醫訊/漫談膝關節炎治療最新趨勢

醫訊/漫談膝關節炎治療最新趨勢#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炎是很常見的病症,全球人口中有7分之1罹患,不論是何年紀都有可能罹患,其中是女性較男性多。其症狀有關節疼痛、非工作時不適感、行動不便、僵硬。可藉由減少活動及使用輔具來保護關節,也可強固關節的肌肉,避免受擊,減重也能緩痛。退化性關節炎跟老化有很有關連,主要肇因是兩個骨頭的關節接觸面,也就是關節軟骨受到傷害及磨損,其將導致疼痛、僵硬、腫大和變形,在活動時,會聽到異常的磨擦聲。為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高雄長庚醫院特舉辦社區醫療巡迴講座,此次主題為「漫談膝關節炎治療趨勢」,邀請該單位骨科蕭家傑醫師主講,該單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漫談膝關節炎治療趨勢時間:102年3月6日(三)上午09:30~10:30地點:阿蓮社區發展協會(高雄阿蓮區成功街66號)洽詢:07-7317123轉2023社服課 紀宗緯先生

醫訊/前十字韌帶斷裂怎麼辦

醫訊/前十字韌帶斷裂怎麼辦#關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常與運動傷害脫不了關係。其好發在劇烈運動後躍起行動,這時膝內發出一聲,感到痛而趺倒,之後就腫起。這時應儘快求診,可用X光、核磁共振掃描、關節鏡等儀器檢查。若拖延太久沒就醫,將導致肌肉萎縮。斷裂可分為韌帶接骨處骨折、部分斷裂與完全斷裂。所以運動時候第一要務是小心及避免運動傷害,事先做好萬全防護措施,不要做激烈運動或易與人衝撞的運動,否則就易得不償失。為使民眾對於運動傷害之治療及預防方法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桃園長庚醫院特規劃運動傷害講座,此次主題為「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邀請骨科邱致皓醫師主講,最後並有提供醫療諮詢服務,該單位歡迎病友及家屬、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時間:102年3月6日(三)上午9:50~11:0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桃園龜山鄉舊路村頂湖路 123 號)1樓中央大廳洽詢:03-3196200轉3419社服組 羅紫綾小姐

聽信偏方自敷草藥 男子膝蓋紅腫發黑

聽信偏方自敷草藥 男子膝蓋紅腫發黑#關節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劉先生因肌肉關節痠痛,聽信偏方在痠痛的膝蓋敷上一種叫做「黑面馬」的草藥,沒想到竟引發接觸性的皮膚炎,膝蓋紅腫發黑宛如「黑麵龜」、甚至還冒出水泡,最後膝蓋痠痛沒治好,還得到醫院皮膚科報到,醫師以抗組織胺等抗過敏藥物治療後,才免於惡化成皮膚潰爛甚至是細菌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光田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廖利亨指出,「黑面馬」是一種叫做白花藤的植物,夏天會開出白色的花,坊間不少民眾視為可以治療跌打損傷及筋骨痠痛的秘方。但有些人會或因體質的關係,敷用這種草藥後易引起皮膚灼熱、變黑、起水泡、糜爛等接觸性皮膚炎的產生。廖利亨表示,除了「黑面馬」外,門診中還常遇到塗敷一種「左手香」藥草而產生接觸性皮膚炎的患者,據傳「左手香」這種藥草具備清熱、消炎、化痰、健脾胃等等功效,因此許多民眾都會自行摘來服用或擦在傷口上,因為使用的人多,發生接觸性皮膚炎的患者也不少。這種接觸性皮膚炎的病患如果沒有好好治療,輕微者,色素沉著不易退散,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傷口潰爛,如再加以細菌感染,甚至演變為蜂窩性組織炎。醫師強調,台灣中醫草藥學十分普及,而民眾在使用這些藥物偏方要非常小心,最好是能經專業醫師診斷開立來把關,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對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當皮膚接觸到任何植物藥草後,倘若出現一些症狀如紅腫、發癢發熱,甚至疼痛等時,請別自行塗抹藥膏,應立即至醫院皮膚科就診治療,方為上策。(圖片來源:光田醫院提供)

痛風長期不治 心血管疾病機率增加

痛風長期不治 心血管疾病機率增加#關節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痛風不痛就沒關係了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魏正宗主任表示,痛風及高尿酸血症不止造成病人的關節腫痛,長期不治療的後果會增加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及腎功能不全的機率,同時死亡率也比一般人要高。魏正宗表示在2013年1月的風濕病雜誌中,一篇臨床研究論文指出,經追蹤4年的結果發現,高尿酸血症合併痛風的病人,容易合併其他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腎功能不全。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同年齡的對照組死亡率高達2.37倍,最常見死亡原因為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心衰竭及心肌梗塞,病風患者的死亡率與痛風發生次數(每年大於3次)、有無痛風石及血中尿酸值(大於9)有密切的關係。魏正宗指出,痛風及高尿酸血症越來越盛行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型態的改變,特別是飲食中糖分攝取過多及肥胖兩大問題。目前認為尿酸過高的人,一旦曾經發生過一次以上的痛風,就應終身治療。而尿酸值越高,痛風發作的機會越高,所造成各種慢性病的機會越高。所以尿酸的治療目標值應該至少小於6,若是有痛風石的病人應該小於5且需長期治療。魏正宗表示,高尿酸及痛風的診治在台灣仍有很多改進的空間,很多非專科醫師常以抽血數值來判別病人的關節痛是否為痛風,這是很嚴重且常見的錯誤。事實上,在急性痛風發作時,血中尿酸值反而會降低。許多關節炎,如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脊椎關節炎及許多的風濕症,症狀都類似痛風,但病人常因併有輕度高尿酸血症,因而誤診為痛風。痛風與高尿酸都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魏正宗指出,高尿酸血症是現代文明病之一,在台灣的盛行率約20%,其中有10至20%會造成關節腫痛。呼籲若出現不適症狀,尤其有痛風病史的民眾,應及早就醫檢查。

27歲男膝蓋刺痛 竟檢查出關節退化

27歲男膝蓋刺痛 竟檢查出關節退化#關節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27歲家住中和的李先生,從事電線維修員,每天拿著梯子爬上爬下。最近天氣冷冷熱熱,讓他一早起床,左膝蓋就出現陣陣刺痛,吃止痛藥也不見改善,只好到醫院骨科求診,診斷為創傷型膝關節退化伴隨前十字韌帶及半月軟骨破裂。李先生表示,17歲時曾因打籃球造成左膝蓋前十字韌帶及半月軟骨受傷,經治療後改善,也沒出現不舒服症狀。沒想到事隔多年,膝蓋又開始疼痛難耐,擔心自己是不是需要換人工膝關節。署立雙和醫院骨科林哲立醫師表示,最近天氣變化大,門診中年輕人因膝關節炎來求診的人數也激增2成。當天氣由晴轉陰,或氣溫突然降低,平常工作關節須承受較大重量的病人特別容易發生軟骨磨損、調節緩動功能不足,關節出現腫脹或發炎症狀,產生疼痛。即使休息或服用止痛藥後,情形也不見得改善。林哲立醫師說,年輕型膝關節退化屬於次發性關節炎,多為創傷所引起,發生原因除了運動或曾車禍受傷,造成膝關節骨折、半月板破裂或前十字韌帶斷掉等問題外,另外少數人天生基因遺傳也會讓關節軟骨容易受損,提前退化。而代謝性疾病、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軟骨下骨頭缺血性壞死或感染而引起關節軟骨的破壞,也會引起退化性關節炎。林哲立醫師指出,李先生就是因為工作關係,膝關節長期承受重力及運動,造成關節表面軟骨失去彈性,使軟骨下方的骨頭受力增加。加上學生時期膝蓋因運動受傷,長期磨損造成軟骨厚度減少,使關節間隙變得狹窄,引起膝關節退化。林哲立醫師表示,目前病人已接受關節鏡手術重建,至於軟骨磨損方面,先以打洞手術來促使纖維軟骨的增生。若無法達到改善膝蓋疼痛問題,會考慮再施予軟骨移植或使用幹細胞療法,促進軟骨的再生。若嘗試過所有方法,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後一步才考慮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關節退化的治療,主要是延緩進一步退化,林哲立醫師建議,膝關節退化的患者應該儘量少爬樓梯及爬山,並減少蹲、跪的活動。如果出現關節疼痛不止,第一要務就是好好休息,才能加速膝關節傷害處的復原。(圖:雙和醫院提供)

38歲女膝蓋無故脹痛 檢查竟是關節長「絨毛」

38歲女膝蓋無故脹痛 檢查竟是關節長「絨毛」#關節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38歲的尤小姐,是平常的家庭主婦,無不良習慣與嗜好,右膝蓋卻無故反覆腫脹逾一年時間,剛開始發生時並沒有疼痛感,直至近半年來感覺關節卡卡的,下蹲受到限制,且腫脹時有會疼痛,向其他醫院求診,初步都被認定為痛風、關節炎,但反覆腫脹情況未見好轉,且時間過長,病患察覺有異,便赴童綜合醫院求醫。童綜合醫院骨科醫師郭家孝看診後,因單關節發病、發病時間逾一年等情形,推斷不是痛風、關節炎,進行關節穿刺抽取檢查,發現關節液中帶有紅色血絲,再進行核磁共振電腦掃描儀(MRT)檢查,高度懷疑為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因症狀未改善,安排進行微創關節鏡下滑膜切除手術,將病變的滑膜組織全切除,術後情況良好,病人住院四天後返家療養。郭家孝表示,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是一種涉及全身關節和滑膜、腱鞘高度增生性疾病,病例少見,好發於20~40歲青壯年,通常以男性居多,目前病因仍不明,沒有明顯的全身癥狀,但如果未能及時治療,長期下來會導致關節提早退化,以個案尤小姐為例,最後病理切片確認為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如未進行手術治療,可能在40多歲就須要更換人工膝關節。郭家孝醫師呼籲,發現身上固定某部位關節腫脹、無痛或輕度疼痛伴腫脹情況、反覆發作,就應立即就醫進行檢查、治療、手術,如此才能避免關節病變持續惡化與損害。(圖片:童綜合醫院提供)

生活習慣差 小心年輕成「帝王」

生活習慣差 小心年輕成「帝王」#關節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過去帝王們三餐吃得豐富,血液中尿酸也跟著增加,當尿酸超過正常值,形成尿酸鹽結晶沈澱在關節,引起發炎,這就是所謂的「帝王病」,俗稱的痛風。最近氣溫下降,尿酸在血液中形成結晶的臨界點下降,加上民眾常吃含動物內臟的火鍋料與含高普林的湯汁,阻礙尿酸排出體外,不少人常在吃火鍋後不久就發病。柳營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林峻宇醫師指出,高尿酸血症和痛風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隨著飲食習慣改變與代謝症候症的盛行,國內痛風病人不僅增加,還有越來越多二十幾歲年輕就痛風的個案。痛風病人較健康人易有心血管疾病,過去多半認為,痛風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是因為病人通常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潛在疾病,所以才會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但近年來許多研究顯示,痛風本身即是引發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子。一名三十餘歲的陳姓業務員到柳營奇美醫院就診,因工作每天都要喝兩罐以上啤酒,二年前開始腳部關節常有隱隱作痛的現象,不過幾天後就自行緩解。最近一年半夜起床如廁或清晨發現腳部腫脹及發紅的現象,痛到幾乎無法走路,陳先生自行購買消炎藥,服用三、四天後腫痛就消了。但最近半年發作越加頻繁,才到風濕免疫科求治,診斷為高尿酸血症合併低尿酸排泄型痛風。還好經數月的降尿酸藥物治療後,尿酸已控制在正常範圍,未再有清晨無法下床走路的情況。痛風發作時的主要症狀,剛開始是在腳部關節(大拇趾占百分之七十)局部發生急性紅、腫、熱、痛的情形,疼痛的嚴重程度會讓人無法走路穿鞋。發作前一至十二小時,病人一般會有預感,預感期一過會立刻開始疼痛,在二十四小時之內疼痛會達到最高峰,直到幾天後疼痛慢慢減輕消失。由於關節疼痛的情形不會持續,病人往往認為不痛就沒事,延誤了治療時機。林醫師表示,痛風的根本原因是血中尿酸濃度過高,所以治療痛風的正確方式是降低血中尿酸至正常值,減少痛風的發作。遇到痛風發作時常自行購買消炎止痛藥服用,雖可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但是對血中高尿酸的控制並無幫助,尿酸仍會在體內逐漸累積,痛風發作次數也可能更頻繁。因此林醫師特別呼籲患有痛風的民眾及早改善生活習慣並與醫師配合,才能早早從「帝王」退位。(圖片、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第五十四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