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

痛風年輕化 避免飲酒、高熱量食物

痛風年輕化 避免飲酒、高熱量食物#痛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男性痛風問題愈趨嚴重,痛風族群有年輕化的趨勢,民國80年以前,痛風患者多在50歲以上,林口長庚醫院近20年研究指出,目前國內男性痛風患者40歲前發作者佔一半以上,可能與高熱量飲食、喝酒、果糖攝取、以及環境的低量鉛暴露有關。一般痛風患者約1/4有痛風家族史,1到2成患者合併有尿路結石,且3成患者平均2個月關節炎發作1次以上,有1成患者甚至每個月都發作1次以上,而需門診或服用消炎止痛藥物。痛風患者以男性居多佔90%以上,女性荷爾蒙會降低血中尿酸,所以女性痛風盛行率比男性低,女性通常在50歲以後才發病。痛風發作以大腳趾、腳踝及膝關節出現紅、腫、熱、痛最常見,發作的誘因以喝啤酒、吃海鮮、內臟等高普林食物為主,豆類反而少見,一般吃豆製品素食者及出家人也不常有痛風。痛風及高尿酸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高普林食物飲食過量,造成血中尿酸過高(約佔一到兩成患者),另一種原因為先天遺傳在腎臟的腎小管無法排出尿酸(約佔8到9成患者),進而在體內關節及皮下堆積,產生痛風結晶及關節炎。故痛風患者僅部分可以透過飲食調整改善,腎小管無法排出部分為先天遺傳,必要時需藉由藥物來治療。一般藥物治療效果,非常顯著良好,服藥後通常一週內尿酸值回復正常,若有尿酸結晶,亦會慢慢消失不見,也不會再痛風發作。很多人以為豆類、香菇含高普林,不適合痛風患者吃,事實上豆類及香菇及其製品含的是中低量普林,對痛風患者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減重、適量運動及飲食控制是治療成功的要素之一,也是控制心血管疾病及維持健康的重要因素。(資料來源:台北林口長庚醫院)

痛風不只要忌口 注意尿酸值才是重點

痛風不只要忌口 注意尿酸值才是重點#痛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人天冷愛吃火鍋進補,不忌口的痛風患者大魚大肉的吃,隔天紛紛發病,他們常痛得無法刷牙、走路。但一位四十多歲的男性前往求診說他已經有痛風病史好幾年了,他平常不喝酒也不熬夜,飲食也很節制像動物的內臟或海鮮也都很少吃,為什麼他的尿酸始終都降不下來呢?過敏風濕免疫科孫俊明主任表示,飲食控制只能減少大約十分之一的尿酸,所以尿酸值如果超過正常值太多的話,必須要用降尿酸的藥物才能控制得好。孫俊明主任解釋,其實我們身體裡面的細胞是有壽命的,當細胞死亡時候會有很多物質要處理,這些物質就有很多會代謝成尿酸,可是我們的腎臟會把尿酸排泄掉,因此正常人的尿酸不會升高。但是有一些人他的腎臟對尿酸的排泄功能較差,所以尿酸會在體內慢慢地累積,一旦超過血液的飽和度,尿酸就會沉澱在關節腔中,就有發生痛風的可能。一般民眾常誤認為說痛風的藥不能長期服用會傷腎臟,孫俊明主任也說其實痛風的藥分成兩種,一種是關節發作的時候吃的,這種屬於消炎止痛藥,吃多了的確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另外一種則是控制尿酸的,它的作用是讓血液中尿酸的濃度下降,這類藥物是不會傷害腎臟的,況且只要尿酸降到正常以下就不會發生痛風,就不用吃那些消炎止痛藥了。中華民國痛風之友協會也建議,「早期發現,持續治療」是面對痛風所最應具備的觀念。因為,許多得過痛風的人往往只有在痛風發作時才會去找醫師治療,一旦關節不痛了就忘記要繼續接受治療,忽略掉此時體內的尿酸值還是過高的事實,等到到處沈積的尿酸結晶造成腎臟傷害了才記得要去找醫師治療,那時就後悔也來不及了!

發現獨立危險因子 罹患腎病風險加倍

發現獨立危險因子 罹患腎病風險加倍#痛風

一位年輕男子在20歲左右就知道自己有高尿酸的問題,從不遵從醫師指示作飲食控制,不只喜愛美食不忌口,在用藥方面也不聽從醫師建議,偶爾在痛風發作時才吃藥,在某天晚上吃完火鍋後,因痛風發作,送醫發現他的腎功能僅剩1/10,已瀕臨洗腎邊緣,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賴建賓表示,年紀輕輕,腎功能卻這麼不好的病例很少見,目前美國醫界已新發現一些慢性腎臟病的新指標和獨立危險因子,呼籲民眾多加小心。(圖片取自維基百科,作者為Piotr Michał Jaworski; PioM EN DE PL)賴建賓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病是一種低自覺性、高盛行率的疾病,貧血、高尿酸血症、夜間頻尿、及有腎病的家族史,這些都是新發現的慢性腎病獨立危險因子。賴建賓醫師引用美國北加州最大的私人健康管理機構(Kaiser Permanente of Northern California) 在奧克蘭及舊金山所主導的MHTSP (Multiphasic Health Testing Services Program) 計畫,該研究族群囊括了從1964年6月1日至1973年8月31日共177570位病人,探討他們在2000年12月31號之後發生末期腎病或死亡的危險因子。在高尿酸血症方面,罹患腎病的危險機率增為兩倍以上,在貧血上也可看成類似的獨立危險因子,危險機率增為一點三倍,另外若自述有夜間頻尿的情形,危險機率增為一點四倍、及有腎病的家族史者危險機率增為一點四倍。對於舊危險因子中,有兩類最為關鍵:其一為蛋白尿,其二為肥胖(三高)。賴建賓醫師表示,一般來講,蛋白尿最關鍵的重要性是,即使是微量的蛋白尿也會使日後末期腎病的危險比增加兩倍以上,許多研究也強調肥胖及末期腎病的強烈關聯性,其他已廣為熟知的危險因子包括血清肌酐酸上升、高血壓、糖尿病、老年人等。這位年輕的腎病患者,經藥物治療及配合飲食控制後,他的肌酐酸指數已有明顯下降,賴建賓醫師建議,若有以上危險因子,應定期至腎臟科門診追蹤,聽從醫囑嚴格飲食控制,併按時接受藥物治療,以期減緩慢性腎病惡化。

痛風者可喝茶、牛奶 高普林蔬菜也行

痛風者可喝茶、牛奶 高普林蔬菜也行#痛風

去年美國CNN票選全球最好喝的飲料,榮登冠軍的就是白開水,但對於痛風病人來說,喝白開水、清淡的飲食是他們每天一成不變的選擇。過去,往往被告知只能多喝水、少吃肉,不過其實新的研究指出,一些以往不建議的茶飲、低脂乳其實不容易導致痛風發作,就連高普林的蔬菜也能安心下肚了。醫師建議,雖然解禁,但還是要避免含糖過多的食物。(研究指痛風患者也可喝茶,但最好別加糖。圖為優活版權所有)根據歐洲風濕病雜誌(Ann Rheum Dis)新的研究指出,高普林的蔬菜對痛風的影響可說是微乎其微,吃多了也不容易造成影響,甚至冬天想暖暖身子,煮一鍋豐盛的蔬菜火鍋都沒問題。大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中心黃光永主任表示,但對於肉類、海鮮等還是要避免食用,因為這些食物所含的普林,還是會造成痛風發作,黃光永指出,除了蔬菜多吃沒問題,一些以前不能喝的飲料,現在有些也已經「解禁」,能讓痛風病人有開水以外的選擇。像是茶類、咖啡這些飲料,只要不加入糖水、奶球等,就能正常飲用,此外,低脂牛奶如果多喝一些,甚至能減緩痛風產生的情況。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少喝果汁,由於太多的糖會誘發痛風的發作。黃光永提醒,之前有許多病人看診時抱怨,為什麼已經吃的很清淡,痛風還是常常發作,詢問後才發現,原來是常常喝果汁惹的禍。像是廣受女生喜愛的水果餐也應該要避免,由於不少水果的含糖量也不少,吃太多都容易攝取超過,導致痛風發作。另外要避免飲酒與過多內臟類、海鮮等食物,建議有痛風病史的民眾,都應定期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並將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一旦發作,也要遵循醫師指示用藥,減少痛風性腎病等併發症產生的機率。

痛風還吃刺激食物 腎臟差點壞掉

痛風還吃刺激食物 腎臟差點壞掉#痛風

痛風與慢性腎衰竭之間有可能的直接關係,若一不注意飲食習慣食常亂吃,會有逐漸消耗腎功能的風險。台中市日前一名才25歲的男子原患有痛風的困擾,卻絲毫不忌口,常常吃自助餐吃到飽、火鍋等刺激性食物,導致腎功能受損不到一般人一半。根據電視媒體的報導,該名25歲男子原就患有痛風,但平時仍常吃火鍋、吃到飽自助餐等的餐廳,加上先前正逢農曆新年,讓他吃的量比平常更多,導致日前腳指頭痛到無法行走才送醫。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腎臟內科醫師賴建賓表示,男子就診時全身水腫、呼吸不順暢,檢查後才發現腎臟功能已僅剩一般人的1/10,只要再晚一點治療,未來就得長期深受洗腎之苦。所幸目前男子經過飲食控制,以及藥物治療後,症狀已逐漸消失且腎功能也慢慢恢復正常。賴建賓醫師提醒痛風患者,若不好好治療痛風,除了長期高尿酸血症讓尿酸鹽結晶沈澱在腎臟,引起痛風性腎臟病變之外,也可能會有腎結石。根據署立苗栗醫院的衛教指出,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是引起痛風的主因,一旦濃度高於7.0 mg/dL就是患有「高尿酸血症」的問題,而「高尿酸血症」未來引起腎臟病的機率高出一般人有2倍之多,倘若不注意飲食很可能會導致慢性腎臟病找上身。

天冷進補好過癮 當心痛風發作!

天冷進補好過癮 當心痛風發作!#痛風

天寒勤進補,當心痛風又來報到!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蔡睿安發現最近營養門診,多了不少關節疼痛來尋求飲食諮詢的病人,原來是今年冷天氣多,燉補的高熱量再加上喝酒,結果讓尿酸一路攀升,建議大家酌量攝取蛋白質並且少喝酒,才能避免痛風再發作。蔡睿安說,冬天進補是許多人的最愛,但太常燉補,飲食高熱量、高蛋白,也讓痛風發作的情形增加。為何會造成痛風?她指出,因食物中的核蛋白質,經腸胃道消化產生普林,普林在肝臟代謝成尿酸,尿酸再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尿酸沈積在體內,就會造成痛風,發作起來可真是不好受。想要預防痛風,蔡睿安建議大家要調整飲食的習慣。她表示,首先蛋白質不要攝取過量,衛生署建議豆蛋魚肉類每日4份及奶類每日1~2份。蛋及低脂奶類、豆製品所含的普林量較低,建議可多選擇此類食物。關於痛風患者不可以吃豆製品的說法,並不正確。其實除了黃豆本身及黃豆芽普林含量較高外,豆腐在製造過程中已加水稀釋十倍,普林含量減少許多,且不含膽固醇及飽和性脂肪酸。所以豆製品可是痛風患者優良蛋白質的選擇之一。蔡睿安表示,普林含量高的食物還有內臟類、胚芽、芽菜類、蘆筍、香菇、肉湯、雞精、酵母粉。熬煮的湯頭普林含量會特別高,因此要少喝補湯及火鍋湯底。此外,高量油脂會抑制尿酸排泄,痛風病人應該避免吃油炸、油煎食物。而酒精代謝產物乳酸會影響尿酸排泄,在痛風急性期時,應避免飲酒,每日至少飲用2000毫升的水,則可幫助尿酸的排泄。

溫補藥膳多有高普林!痛風者小心

溫補藥膳多有高普林!痛風者小心#痛風

22日就是冬至,只要提到冬至就會想到要進補,吃一些羊肉爐、薑母鴨、藥燉排骨等的藥膳,感覺可以讓身體多累積一些本錢對抗寒冷的冬季,但每年冬至過後,門診總會出現一些因為關節疼痛難忍就醫的人,檢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了痛風而不自知。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林兆啟表示,溫補藥膳的確有溫暖身體抵禦寒冬的功效,能活血祛寒,益氣強身,但是溫補藥膳通常含有高普林,因為進補的藥膳多為溫熱為主的中藥材,加上適量肉類燉煮,肉類食品或動物骨頭經長時間燉熬後,湯內含普林量增高,因此若在進補後,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就要當心是否有急性痛風發作。林兆啟指出,高普林的食物是指每100公克食物含150~1000毫克普林,像是動物內臟,雞肝、雞腸、鴨肝、豬肝、豬小腸、牛肝等;或是蝦貝類的草蝦、牡蠣、蛤蜊、干貝等;熬煮過的濃肉湯、雞精等,都是屬於這類的食物,若有痛風者應儘量避免食用。溫補藥膳到底怎麼吃較好?林兆啟建議,儘量不要用吃到飽的方式吃溫補藥膳,食用量最好一天只吃1碗普通碗,並搭配蔬菜食用;用餐過後多喝水,至少500㏄以上(可分次喝);若是痛風、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患者,不宜多喝湯或多吃肉和海鮮。

影音/冬至藥膳進補 痛風患者多3成

影音/冬至藥膳進補 痛風患者多3成#痛風

下禮拜四就是冬至,不少人會吃羊肉爐、薑母鴨等溫補藥膳來進補,不過有醫師提醒,因為這些和中藥一起燉補的肉類、內臟及海鮮都是高普林食物,會讓尿酸增加,造成急性痛風關節炎。最近天氣又濕又冷,不少人會吃熱騰騰的羊肉爐、薑母鴨或藥燉排骨來進補,希望藉此活血祛寒、補氣又養身,讓身體暖和一點,但這些藥膳可別吃太多,小心痛風發作。有醫師臨床發現,每年冬至過後,痛風門診病患就會增加兩、三成,因為這些進補的藥膳雖然多為溫熱的中藥材,但若加上肉類、內臟及海鮮一起燉煮,就會釋放高普林,使得體內尿酸增加,造成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醫師建議,這類溫補藥膳儘量不要用吃到飽方式,一天吃一碗就夠,而且還要搭配蔬菜食用,用餐過後多喝水,如果是痛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包括湯、肉類及海鮮都要少量攝取。此外,醫師也提醒,冬至吃湯圓也不要過量,因為糯米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不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