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

忽略耳鳴、臉麻 恐致腦水腫!

忽略耳鳴、臉麻 恐致腦水腫!#耳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聽神經瘤也是腦瘤的一種,在人體腦部的第8對腦部神經即為聽力神經,而聽神經瘤是長在小腦與橋腦所形成的夾角(CPA),約95%的聽神經瘤是屬於良性腫瘤,生長非常緩慢,臨床上的病例也不多,約只有10萬分之1。聽力短暫喪失 或暫時性失聰與重聽聽神經瘤有2種,第1種是偶爾發生型的聽神經瘤約佔95%,第2種叫神經纖維瘤增生第2型,也叫2側聽神經瘤疾病,病人在2側都長出聽神經瘤,治療起來很棘手,但這型僅佔少數。 以第1型偶爾發生型的聽神經瘤而言,當偶爾發生時的症狀,如聽力短暫的喪失或是暫時性失聰與重聽,初期病人常不在意,也不知如何,除了較嚴重時會影響日常言語聽力、暈眩或是耳鳴,甚至走路不穩,產生平衡失調,也會造成臉部麻木或疼痛等影響顏面神經甚至造成聽力喪失。聽神經瘤也會造成腦水腫、喪失平衡感病人初期常以為耳鳴或小毛病,直到症狀嚴重時去大醫院就醫檢查,才發現是聽神經瘤,這時腫瘤可能長到2公分以上了,另外聽神經瘤的產生也會造成腦水腫情形,因為腦水腫可能壓迫到神經而喪失平衡感等的症狀,若不治療症狀會越來越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傳統手術 50%機率造成顏面神經失調聽神經瘤一般在治療上有傳統的顯微手術、伽碼刀與電腦刀,但由於聽神經瘤在傳統手術開顱會有約50%機率造成顏面神經失調、腦脊髓液漏及腦水腫的風險,電腦刀可以直接用高能量的放射線,經立體定位精準的針對聽神經瘤部位射殺腫瘤細胞,所以可大幅降低開刀風險,使用電腦刀治療,90%的腫瘤都能夠獲得控制或變小。

耳機族遠離聽損5字訣:KRASY!

耳機族遠離聽損5字訣:KRASY!#耳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許多人都有在上下班通勤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聽音樂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但若忘情地讓音量過大,就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聽力師馬英娟表示,若長期戴耳機且音量過大的情況下,聽力會因為受到過多刺激而有暫時性的受損,大多數人會有耳鳴的症狀,少數人會感到耳朵發脹,或是幾天聽不清楚聲音,如果長期暴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就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耳朵長時間接收高分貝音量 易造成損傷聽力至於,多少的分貝數就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各國規範不一,但一般來說聲音超過90分貝(dBA),且持續聽8小時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聽力受損分為暫時性跟永久性,若聽力已出現損傷的狀況,應先確認損傷類型是暫時性或永久性,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可透過充足睡眠以及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改善與恢復聽力,但永久性的聽力受損,無法透過藥物或手術達到治療效果,若影響生活及溝通,就需戴助聽器來做聽力矯正。耳機選覆耳式較好 處在吵雜環境不宜戴耳機在耳機的選擇方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塞耳式的耳機因為大小不一,不一定能完全貼合耳朵隔離噪音,一旦處在吵雜環境,恐會為了想聽得更清楚,而將音量一直往上提升,不知不覺就傷害了聽力,在一般環境下,越是吵雜的地方,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覆耳式的耳機阻隔環境噪音的效果會比塞耳式還好一些,但不論是哪一種耳機,音量還是需要受到控制,若戴著耳機,別人站在1公尺的距離跟你講話,仍能與他溝通,則設定的耳機音量就是比較安全的。2點易對耳朵造成傷害 5點遠離聽損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習慣恐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指出,一般人洗澡後都會使用棉花棒來挖耳朵,萬一力道過大或是他人不小心的撞擊,都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另外,許多人感冒時都沒有留意到檢查耳朵的重要性,若是鼻塞伴有耳朵脹痛或耳鳴,就要請醫師檢查一下耳朵。關於噪音保健,聽力師馬英娟提供以下保護聽力的口訣-你今天KRASY了嗎? 1)Keep Away - 若知道自己將會處於噪音環境一段時間,請盡量遠離噪音源(如:喇叭、舞台),或使用耳塞。2)Rest - WHO建議每日使用智慧性手機聽音樂的時間勿超過1小時。3)Assessment -定期追蹤聽力,成人建議每五至十年要檢查一次。4)Safe Volume -將手機的音量調整到安全範圍。5)Your Awareness -自己應該要避免做一些會傷害聽力的活動。

耳機族你今天KRASY了嗎? 遠離聽損5字訣

耳機族你今天KRASY了嗎? 遠離聽損5字訣#耳鳴

(撰文/湯蕎伊) (諮詢/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馬英娟聽力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    (圖說:上下班通勤聽音樂解悶,小心音量過大恐傷耳!) 許多人都有在上下班通勤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聽音樂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但若忘情地讓音量過大,就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長時間下來更可能會導致聽力損失,然而,耳機的使用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危險因子呢?就讓專業的聽力師來告訴你。 聽力師馬英娟表示,若長期戴耳機且音量過大的情況下,聽力會因為受到過多刺激而有暫時性的受損,大多數人會有耳鳴的症狀,少數人會感到耳朵發脹,或是幾天聽不清楚聲音,若是不再繼續受高分貝音量的刺激,嗡嗡聲的耳鳴症狀會慢慢改善, 但如果還是長期暴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就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 逾90分貝持續8小時 就會損傷聽力 (圖說:長時間處於90分貝以上環境,可能演變成永久性的聽力受損) 至於,多少的分貝數就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各國規範不一,但一般來說聲音超過90分貝(dBA),且持續聽8小時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聽力受損分為暫時性跟永久性,暫時性的聽力受損,是短時間內出現聽不清楚以及耳鳴的症狀,通常休息幾天就會恢復正常,但若長時間累積傷害並且多次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就有可能演變成永久性的聽力受損。 若聽力已出現損傷的狀況,應先確認損傷類型是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可透過充足睡眠以及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就能獲得改善恢復正常聽力,但永久性的聽力受損,無法透過藥物或手術達到治療效果,若影響生活及溝通,最終需戴助聽器來做聽力矯正。 越吵雜的地方 越不適合戴耳機   (圖說:環境越是吵雜,就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 大部分的人都使用手機來聽音樂,而現今手機多有音量警示的功能,當音量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出現警告的提示,提醒使用者要注意別超過標準音量,以免損傷聽力,而在耳機的選擇方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塞耳式的耳機因為大小不一,不一定能完全貼合耳朵隔離噪音,一旦處在吵雜環境,恐會為了想聽得更清楚,而將音量一直往上提升,不知不覺就傷害了聽力,在一般環境下,越是吵雜的地方,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 覆耳式的耳機阻隔環境噪音的效果會比塞耳式還好一些,但不論是哪一種耳機,音量還是需要受到控制,塞耳式耳機可透過一個評量準則,來測試音量是否安全不傷聽力,若戴著耳機,別人站在1公尺的距離跟你講話,仍能與他溝通,則設定的耳機音量就是比較安全的。 避免使用棉花棒挖耳朵 可用毛巾擦拭外緣 (圖說:沐浴後拿棉花棒挖耳,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習慣恐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指出,一般人洗澡後都會使用棉花棒來挖耳朵,萬一力道過大或是他人不小心的撞擊,都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建議可用毛巾擦拭耳朵外緣,促進耳道自然排泄功能即可,另外,許多人感冒時都沒有留意到檢查耳朵的重要性,若是鼻塞伴有耳朵脹痛或耳鳴,就要檢查一下耳朵,因為可能是感冒所誘發的中耳炎,應請醫師一併檢查確認。 關於噪音保健,聽力師馬英娟提供以下保護聽力的口訣-你今天KRASY了嗎?  1)Keep Away - 若知道自己將會處於噪音環境一段時間,請盡量遠離噪音源(如:喇叭、舞台),或使用耳塞。 2)Rest - WHO建議每日使用智慧性手機聽音樂的時間勿超過1小時。 3)Assessment -定期追蹤聽力,成人建議每五至十年要檢查一次。 4)Safe Volume -將手機的音量調整到安全範圍。 5)Your Awareness -自己應該要避免做一些會傷害聽力的活動。  

失眠、亂經 脊椎異常在搞怪!

失眠、亂經 脊椎異常在搞怪!#耳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頭到腳各部位,都與脊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對脊柱的傷害會透過神經或經絡傳達到臟腑與四肢,頭痛、頭暈、視力下降、頸部僵硬、多夢、失眠、口渴、心煩、耳鳴、耳聾、胸悶、氣短、肩胛痠痛、腰膝痠軟、全身乏力、反應遲緩、腹部脹痛、小便困難、便秘、腹瀉、肥胖、消瘦、男性陽痿、月經紊亂等,大多跟脊椎的問題有關。腰痠背疼、精神不振、容易疲勞當某一器官不健康時,也可以從脊椎骨上找到其異常之處,而且直接透過養護脊椎的方法即可拔除病根,比如腎虛,是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的重大健康問題,人到中年,腰痠背疼、精神不振、容易疲勞、睡不好覺、性慾減退等一系列症狀都找上門來了。脊椎調理 腎臟的反向刺激脊椎調理為什麼能夠治療腎虛,在中醫理論裡,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儲藏著人體的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而這些腎精能夠化生骨髓—腎主骨生髓,維持著人體的生長發育,脊椎調理其實就是透過一個反向刺激的方式作用於腎臟,使腎臟的功能恢復正常,腎陰腎陽和諧平衡,從而改善腎虛的狀況,透過脊椎調理腎虛的方法:1)    用掌根推脊柱2側的膀胱經5到6遍。2)    點按脾俞、胃俞、膈俞、腎俞、氣海俞、腰陽關、委中、足三里等重點穴位,每穴1至2分鐘。3) 拍打督脈5至6遍。按摩腳底 防止早衰、舒肝明目透過強腎健身操的鍛鍊,達到活動腰膝、益腎強腰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多做一些刺激腳心的按摩,中醫認為,腳心的湧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湧泉穴,可益精補腎、防止早衰、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進睡眠、增進食慾、強身健體。無力疲乏 多吃含鐵、蛋白質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講究飲食,才能達到養腎、護腎的效果,比如,多喝水,預防腎結石,性生活要適度,不勉強、不放縱,注意勞逸結合,無力疲乏時多吃含鐵、蛋白質的食物,如木耳、大棗、烏雞等,平日護腎要適量地吃板栗、海參、人參、家鴿、韭菜等。(本文摘自/養骨就能救命/好的文化出版)

鳴久必聾?去恐懼治耳鳴!

鳴久必聾?去恐懼治耳鳴!#耳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耳鳴一輩子都好不了」這種說法真的太武斷了!一般而言,大部分的急性耳鳴6個月以內會自然痊癒,而且都可以回復到正常狀態,就如同99%的暈眩症患者一樣,症狀大部分都會在3個月內好轉,告訴患者耳鳴不會好,只會加劇他們的恐慌和絕望心理。耳鳴不是內耳發出 是從大腦來的85%的慢性耳鳴患者,或多或少都有聽力損失的狀況,雖然感音神經性聽損8不能治癒,但是耳鳴的感覺卻是可以被改善、被壓縮的,因為耳鳴不是從內耳發出,是從大腦感覺而來的,大約30年前,醫學界就確定了耳鳴等於腦鳴的事實,這可以從患者聽覺神經被剪除,但耳鳴卻不會消失,有時反而更大聲來獲得證明。是傷害反應及防護結果 會適應平息當耳鳴治不好時,有些醫生會告訴患者:「高頻耳鳴是來自內耳,因為內耳感受聲音的毛細胞受傷無法修復,因此你的耳鳴不會好了!」這樣的說法毫無根據,而且是不正確的,其實多數耳鳴是來自聽覺中樞,此外,雖然內耳傷害無法改變,但耳鳴是傷害反應及防護結果,類似身上的疤痕,會逐漸淡化和適應平息。耳鳴不會傷害聽力 是保護聽力民間有「鳴久必聾」的說法,大眾媒體也常傳達這樣的資訊,因此耳鳴不治療會造成耳聾的觀念普遍深植於許多人的心裡,其實是極度錯誤的觀念,我原來在中醫古籍曾提到:「聾為鳴之漸,鳴為聾之始」,因此這樣危言聳聽的觀念才會流傳下來。導致耳鳴的原因可能來自耳朵,也可能是身體其他部位出了問題,不管原因是什麼,可以確定的是耳鳴絕對不會傷害聽力,相反地,它正在極力保護聽力,任何聽力系統及周邊調控系統出狀況時,耳鳴警察就會出動,並且發出「嗶、嗶、嗶」鳴笛來提醒你注意身體,「去除恐懼反應」,是治療耳鳴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摘自/耳鳴,是救命的警鈴/平安文化)

後頸好痠睡不著? 30歲女頸椎退化

後頸好痠睡不著? 30歲女頸椎退化#耳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0歲的徐小姐,10年的一場車禍導致頸椎受傷,治療後以為獲得改善,102年開始出現後頸疼痛、頭暈、左側耳鳴、左側鼻塞、左肩延伸至左手5指麻且無力,左眼乾澀無法對焦,眼睛好像快要掉下來一樣,有時還會喘不過氣,左手無力,雙後足腫脹疼痛,左側膏肓穴處疼痛等,長期睡不好因而起了想死的念頭。胸悶、呼吸困難、長期失眠36歲鍾小姐也因騎機車被撞,導致頸部損傷,當時未做開刀治療,直到2年前因工作常需搬重物及久站,後頸開始覺得很緊,好似被人用手一把抓住的感覺,向前向後仰及轉左側脖子都會痛,痛起來就會出現胸悶及呼吸困難,甚至拿杯子不到1分鐘手就開始痠痛,長期失眠,工作無法集中精神。肩頸痠痛、半邊臉痛、喉嚨有異物現代低頭族、3C族導致長期姿勢不良,頸椎退化引起的症狀多樣,除常見肩頸痠痛外,還會伴隨牙痛、半邊臉痛、喉嚨有異物感或吞嚥不適,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也變多,由於引發的症狀不常見,會讓病人無助不知該看哪一科,甚至被當成身心病人處理。1年不提重物 避免再度傷害神經頸椎壓迫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初期以藥物、復健牽引、配掛頸圈、交感神經節阻斷術等保守性治療為主,如果無明顯療效,可透過手術將退化突出的頸椎椎間盤切除,再進行椎體間融合術,解除患者長年痼疾。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簡瑞騰提醒,此疾病有別於運動或感覺神經壓迫,病患在開刀後有些症狀不會立即獲得改善,需經過時間耐心調養、保養,急不得,建議3至6個月,甚至1年當中,包括不能搬重物、手高舉、動作太大或粗重工作等,才能避免神經在復原中再度受到傷害。 

單側耳朵聽力下降 恐因聽神經瘤作祟

單側耳朵聽力下降 恐因聽神經瘤作祟#耳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五十多歲男子,最近出現聽力下降的現象,並有耳鳴、頭暈等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他的左耳聽力下降,右耳則正常,經由進一步安排磁振造影檢查,竟發現他有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是良性腫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劉博仁表示,聽神經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因為會長在聽神經部位,因而會有聽力下降,以及會有眩暈與耳鳴的症狀,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一,台灣一年大約有200例新病例,男女比例相當。 放射治療為主聽神經瘤發生年齡多在30至60歲間,且多為單側出現,劉博仁主任指出,以前多以手術治療,近年來,則是以放射治療為主,放射治療就是俗稱伽瑪刀,可利用高能量放射線集中照射病灶,防止腫瘤繼續長大,或使腫瘤縮小。如果聽神經瘤越長越大壓迫到腦幹,則要會診腦神經外科,進行手術治療。 核磁共振確診劉博仁主任進一步指出,耳朵有疾病時,常出現的症狀有聽力下降,或是合併有突發性耳聾、單側耳鳴及眩暈等症狀,應該要就醫檢查,除了聽神經瘤之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感染造成突發性耳聾,或是梅尼爾氏症候群,都要先排除,而診斷工具則是要以腦部核磁共振才能確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耳鳴會好嗎?

耳鳴會好嗎?#耳鳴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部分耳鳴六個月內會好轉「耳鳴一輩子都好不了」這種說法真的太武斷了!一般而言,大部分的急性耳鳴六個月以內會自然痊癒,而且都可以回復到正常狀態。就如同百分之九十九的暈眩症患者一樣,症狀大部分都會在三個月內好轉。告訴患者耳鳴不會好,只會加劇他們的恐慌和絕望心理。百分之八十五的慢性耳鳴患者,或多或少都有聽力損失的狀況。雖然感音神經性聽損8不能治癒,但是耳鳴的感覺卻是可以被改善、被壓縮的。因為耳鳴不是從內耳發出,是從大腦感覺而來的。大約三十年前,醫學界就確定了耳鳴等於腦鳴的事實,這可以從患者聽覺神經被剪除,但耳鳴卻不會消失,有時反而更大聲來獲得證明。當耳鳴治不好時,有些醫生會告訴患者:「高頻耳鳴是來自內耳,因為內耳感受聲音的毛細胞受傷無法修復,因此你的耳鳴不會好了!」這樣的說法毫無根據,而且是不正確的。其實多數耳鳴是來自聽覺中樞,此外,雖然內耳傷害無法改變,但耳鳴是傷害反應及防護結果,類似身上的疤痕,會逐漸淡化和適應平息。鳴久必聾源自傳統中醫的誤解其實導致耳鳴的原因很多,可能來自耳朵,也可能是身體其他部位出了問題。不管原因是什麼,可以確定的是耳鳴絕對不會傷害聽力;相反地,它正在極力保護聽力。任何聽力系統及周邊調控系統出狀況時,耳鳴警察就會出動,並且發出「嗶、嗶、嗶」鳴笛來提醒你注意身體。「鳴久必聾」或「十鳴九聾」的說法,其實是傳統中醫倒果為因的錯誤觀念。「去除恐懼反應」,是治療耳鳴最重要的關鍵。若無法去除患者的恐懼感,將使其陷入「制約↓放大↓制約↓放大」的惡性循環,引發一系列身體的不良反應。不是沒有辦法,而是還沒找到原因耳鳴和身體的疼痛一樣,事出必有因,不能只想著止痛或是消滅耳鳴,而忽略了追查背後的真相。耳鳴的存在,代表身體正在發出求救信號,所以醫療人員更應該善用這條線索,認真追查。不要只看到表面的聽力損失,就說是老化造成的,要求患者坦然接受它。其實許多聽力下降的情況,早在耳鳴發作前就存在了,一些潛藏的原因,有待醫生去推理和追查。身為醫生應該充分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教導患者如何有效管理耳鳴,做好身心調適。(本文摘自/耳鳴,是救命的警鈴/平安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