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

職場菜鳥耳背惹人厭 此術助拾好人緣

職場菜鳥耳背惹人厭 此術助拾好人緣#耳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5歲張小姐是職場新鮮人,專業頗受肯定,但她近來容易有雙側耳鳴、耳朵悶塞症狀,聽別人說話總感到耳膜外隔著一層膜,「就像泡在水中聽人說話」,常常一件事得重複問個好幾遍,被老鳥責怪「耳背」,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及人際關係,也常耳朵悶塞到脹痛不舒服,就醫後確診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所幸透過氣球擴張術治療,重新贏得好人緣,大大改善生活品質。耳咽管功能不全 爬完高山耳鳴更嚴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耳咽管俗稱歐氏管,是連結鼻咽部(咽喉部的最上段、鼻腔的最深處)到中耳腔(耳膜內的腔室)的管道,由軟骨與硬骨構成,平常處於封閉的狀態,只有咀嚼、吞口水、打呵欠等狀態下會打開,耳咽管不僅能調控耳膜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也能避免來自鼻腔內的髒東西,直接逆流回衝至中耳腔,降低中耳炎等感染症狀。 許哲綸醫師指出,有民眾反映搭飛機或爬高山時,耳朵悶騷感會伴隨痛感,回到地面後,症狀不但不見改善,反而產生更多耳鳴或聽力下降的症狀,即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所致,據統計,成人盛行率約百分之一,而這個比例因為先天結構問題,在兒童族群甚至有到四分之一之多,往往造成生活或工作不便。耳咽管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分為「阻塞」和「過於通暢」,而多數情況及治療都是著重在阻塞的部分,至於造成阻塞的原因相當多,常見為耳咽管開口周圍組織的發炎(如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竇炎、食道逆流),或遭遇外界環境壓力的變化(搭機、爬高山及潛水),以及本身耳咽管周圍結構異常(腺樣體增生、鼻咽部腫塊,及曾經接受鼻咽部分手術或放射線治療)。 耳朵悶塞是許多疾病共同徵兆初期患者可先透過藥物治療,如使用抗組織胺及類固醇鼻噴劑改善鼻炎症狀,再使用抗生素及鼻噴劑治療鼻竇炎,或是用不同機轉的腸胃藥及調整生活方式,改善胃食道逆流。若上述治療成效均不佳,則會在耳膜上做切口,迅速緩解內外壓力不平衡的問題,或直接在耳膜上放置中耳通氣管,但兩者都治標不治本,儘管中耳通氣管在放置後平均半年到一年會自行脫落,但在通氣管存在耳內期間,患者禁止進行任何水上活動,避免中耳炎發生。 因此,若欲根治耳咽管功能不全,許哲綸醫師建議可透過耳咽管氣球擴張術治療,經由鼻部或口部,直接從鼻咽部的耳咽管開口,放置一伸縮型氣球導管,在安全範圍內的時間,利用氣球施壓去擴張塌陷的耳咽管通道,此方式能迅速、有效改善問題,術後恢復快。 不過許哲綸醫師提醒,耳朵有悶塞感是許多疾病共同徵兆,需經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及耳鏡、鼻咽纖維內視鏡和聽力檢查,方能確診是否為耳咽管功能不全或其他疾病所造成,並針對病情提供合適的治療方式。

外淋巴廔管引起之耳鳴 可手術治療

外淋巴廔管引起之耳鳴 可手術治療#耳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耳鳴是一種自覺症狀,通常病患聽見持續高頻,例如像是蟬叫聲或是機器轉動聲。但若是像個案的耳鳴是聽到血管搏動聲音,頻率和心跳一樣,規律的呼呼聲或咻咻聲,稱為脈動性耳鳴,那就要小心了。若是有規律性的耳鳴,尤其是咻咻叫這種特別聲音,及合併眼瞼、結膜、及眼眶充血、水腫,就要立即就醫,以免是血管病變,嚴重恐失明。每6人中有一個會有耳鳴狀況新營醫院耳鼻喉科謝貞洲主任表示,依據資料顯示,每六個人中有一個會有耳鳴,耳鳴是沒有外來聲音,仍然感覺耳內聲響,耳鳴可分為他覺性耳鳴及自覺性耳鳴。一般耳鳴的成因大約可分為外傷性、噪音性、藥物性、腫瘤性、以及代謝性,當左右兩耳同時發聲的耳鳴,以中樞性成分居多,例如血管因素、藥物因素、代謝因素和內分泌的因素引起等等。耳鳴和身體的疼痛一樣 事出必有因謝主任說明,外淋巴廔管是一個最近熱門的話題,所謂外淋巴廔管就是內耳裡面的水流到中耳腔的現象,病人感到耳朵很脹、耳鳴、重聽,覺得自己好像浮在水面上。其原因大多是搭飛機、潛水、打噴嚏、提重物、劇烈運動而生。近年來國人常出國旅遊,搭飛機轉機起飛又降落,中耳承受突然急遽的壓力變化,因而產生外淋巴廔管而被忽略掉,常延誤了治癒的良機。過去認為感音性重聽乃神經已死無法恢復,卻不知若病人的重聽及耳鳴是因外淋巴廔管而引起,透過手術治療可改善上面各種問題。謝主任建議,若民眾有出現耳嗚、重聽及顏面神經麻痺問題,宜即早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癒後狀況良好又可保持聽力,所以千萬不可輕忽,以免延遲病情。

長期單側耳鳴 勿輕忽身體的警訊

長期單側耳鳴 勿輕忽身體的警訊#耳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耳朵裡有個聲音嗡嗡響不停,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困擾,絕大多數的耳鳴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表示有地方出現異常,提醒我們該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找出引起耳鳴的真正原因。若是有規律性的耳鳴,尤其是咻咻叫這種特別聲音,及合併眼瞼結膜及眼眶充血水腫,就要立即就醫,以免是血管病變,嚴重恐失明。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發行的《勞動力健康報第15期》,人的耳朵分為內耳、中耳、外耳,外界的聲波會經過外耳,引起鼓膜振動,使能量傳達到位於中耳的三小聽骨,同時把訊號放大、傳到內耳中的液體,再透過液體把能量傳給內耳,內耳的聽覺細胞才會產生電擊刺激神經,最後才傳到大腦,由大腦分辨聲波的訊號。日本耳鼻喉科醫師田英明指出,在聲音變成腦部訊號的過程中,若是某處出了問題,就可能會造成耳鳴。 出現耳鳴無需緊張 但也不能輕忽常見的耳鳴原因包括:暴露在大音量的噪音中、極端的壓力或創傷、耳蝸中的聽覺毛細胞退化、耳硬化症、梅尼爾氏症、睡眠障礙、細菌感染、聽神經瘤、鼻咽癌、偏頭痛、更年期失調、胃食道逆流、外耳病變、耳膜破洞、內耳聽覺細胞受損、聽覺中樞有問題……等,都可能造成耳鳴,所以一旦出現耳鳴的症狀,雖無需緊張但也不能輕忽。耳鳴與耳塞感、幻聽症狀不同耳鳴的症狀,會一直聽到單調、無意義的聲音,類似像嗡嗡叫的聲音。而飛機起降時、搭電梯或是登高山,常有一種耳朵悶住、塞住的感覺,其實這叫做耳塞感或耳悶感,和耳鳴不同。這時候壓力無法平衡,就會產生耳悶感,通常只要嚼口香糖,或是吞一下口水,耳悶感、耳塞感就會消失。幻聽則是耳內聽見有意義的聲音,不是外界的聲音,例如旁邊好像有人在你耳邊說話、喊你的名字,或是一直重複相同的音樂聲,這可能是精神出現異常的症狀。預防耳鳴的生活保健如果只是單純的耳鳴,和情緒、壓力有關係,要有效預防耳鳴發作,建議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幾項原則:1)遠離噪音環境,像工廠、機場、火車站、KTV、百貨公司等場所。2)避免聽大聲音樂,戴耳機或聽隨身聽時保持適度音量。3)禁止喝酒,因為許多人戒酒後,耳鳴會自然消失。4)不要暴飲暴食及吃過鹹的食物。5)避免從事壓力大的工作,因為用腦過度,缺乏休息,容易引起耳鳴。6)充足的睡眠,或是適度的休息。7)保持平常心,避免生氣、緊張、焦慮、情緒不穩。8)避免內耳毒性藥物,像某些利尿劑、阿斯匹靈等藥物,都會引發耳鳴症狀。當出現耳鳴的症狀,應就醫檢查,若有不明原因的持續性單側耳鳴、平衡感異常、臉麻或頭昏感應就醫檢查確定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銳速刀放射治療 為鼻咽癌治療新曙光

銳速刀放射治療 為鼻咽癌治療新曙光#耳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為長期鼻塞、耳鳴的狀況到耳鼻喉科就醫的55歲劉先生,經鼻咽內視鏡發現有腫瘤,安排切片檢查證實為鼻咽癌,且核磁共振也顯示有轉移兩側頸部淋巴腺,屬臨床分期的第三期。鼻咽癌放射敏感性高,為適合放射及化學治療的癌症,其中放射治療運用先進的銳速刀技術,不僅大幅縮短治療時間到只需5分鐘,同時合併影像導航技術也能讓定位更精準。經治療及後續追蹤後狀況控制良好,且無任何復發或轉移的情形。鼻咽位於鼻腔的最後方,一般的檢查並不容易發現鼻咽癌,鼻咽癌的病人中5成會有頸部淋巴腺腫情形、單側耳朵悶塞感持續2週以上、中耳積液、鼻塞、鼻涕中帶有血絲或有複視等病症,平均發生年齡為40~50歲間,男性比率較多。鼻咽癌最常見症狀包含:鼻塞、鼻涕、痰帶血絲鼻咽癌大多好發於東方中年人,在台灣的癌症發生率中男性排名第12位、女性為第20位。最常見的症狀包含:鼻塞、鼻涕或痰帶血絲、耳鳴、頭痛、頸部淋巴腫大等,而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簡稱EB病毒)感染、醃漬食品、家族史等則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病風險。銳速刀採360度全體積弧形照射 可降低副作用提高腫瘤控制率大千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張富迪表示,早期鼻咽癌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晚期鼻咽癌則需合併化學治療,相較於乳癌、肺癌或大腸癌等其他癌症,整體治療狀況較好。現在的放射治療日新月異,先進的銳速刀可採360度全體積弧形照射,並搭配影像導航定位技術,比傳統放射治療誤差低,對於鼻咽癌治療可保存大部分唾液腺,讓病人免受口乾舌燥之苦、減少放射性齟齒的機率,降低副作用的同時,也可提高腫瘤控制率。鼻咽部位於鼻腔最後方的深處、咽喉的最上方,由於位置較深,從鼻孔或嘴巴都看不到也摸不到,因此長腫瘤時往往不容易被發現。一般做吞嚥動作可以稍微緩解悶塞感,但若是持續超過兩週皆未獲改善,則即需提高警覺儘快就醫,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研究:年輕時耳鳴 增未來患腦瘤率

研究:年輕時耳鳴 增未來患腦瘤率#耳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輕人耳鳴,當心未來腦瘤易上身!臺灣團隊以臺灣健保資料庫分析,追蹤12年後發現,年輕耳鳴患者未來罹患良性腦瘤的機會,是沒有耳鳴族群的1.65倍,罹患惡性腫瘤的機會則是1.66倍。研究發現 耳鳴患者罹惡性腦瘤率增1.66倍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黃俊豪表示,許多耳鳴的民眾最怕腦子裡長腦瘤,為了探討耳鳴者得腦瘤的比例是否真的較高,與神經外科主任陳金城副院長、研究員辜美安共同研究。以臺灣健保資料庫,針對20至50歲的年輕人與中年人,選取15819位耳鳴患者,4倍沒有耳鳴的人數對照組63276人,並校正年齡、性別、11種慢性疾病等因子後,從2000年追蹤到2012年,發現這些耳鳴患者,未來產生良性腦瘤的機會,是沒有耳鳴這群人的1.65倍,罹患惡性腦瘤的機會則增加1.66倍。耳鳴雖是腦瘤危險因子之一 但發生率並不太高黃俊豪主任說明,50歲以上的成年人,因聽力退化造成耳鳴很常見,跟腦瘤關係比較低,但是年輕人鮮少聽力退化,一旦發生耳鳴,要小心可能是腦瘤早期徵兆。研究發現,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時身體缺氧等情況,會增加惡性腦癌機率,也有其他研究者報告指出,頭部外傷、癲癇、抽煙、喝酒、常聽手機、電磁波等,也會增加腦癌機會。本次研究發現,耳鳴也是腦瘤的危險因子之一,雖然如此,民眾不用過度恐慌,因為腦瘤的發生率不太高。根據黃俊豪主任的研究顯示,2001年至2012年期間,臺灣地區大於20歲的民眾,聽神經瘤的年發生率大約是每10萬人約2.66人得病,換算全國2300萬人,一年約有611名新發個案,女性發生率比男性稍高。耳鳴超過1週 最好就醫檢查耳鳴是一個複雜的疾病,症狀非常多樣化,需透過詳細問診,加上一些耳科、聽力學、平衡功能、影像學等檢查,醫師才能找到病患耳鳴的確切病因,並給予適當治療。黃俊豪主任提醒,有耳鳴的民眾不必太過恐慌,然而,無論是哪一種耳鳴聲,若是超過1周以上沒好,最好到醫院仔細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另外,針對慢性神經性耳鳴,可考慮進行整合性的耳鳴舒緩治療,約近7成耳鳴病患明顯感覺耳鳴困擾大幅下降。呼籲民眾發生耳鳴時,不要聽信誇大不實的治療,以免受騙上當。

單側耳鳴如蟬叫?恐是致命腦瘤警訊

單側耳鳴如蟬叫?恐是致命腦瘤警訊#耳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單側嚴重耳鳴、聽力減弱,影響睡眠,甚至出現後腦鈍痛、平衡感差?恐怕是小腦橋腦角腫瘤造成難治神經性耳鳴,若持續放任腫瘤不治療,壓迫腦幹將致命。一名56歲男性電腦工程師,數月前逐漸出現右側耳鳴,像蟬叫聲持續存在,影響睡眠、需長期靠安眠藥成。近日逐漸出現後腦鈍痛、平衡感不好,就醫經角膜反射測驗發現右側異常,腦幹誘發電位檢查顯示腦幹神經傳導異常,經核磁共振檢查證實右側腦幹邊的「小腦橋腦角」有一個2.5公分的腦膜瘤。小腦橋腦角腫瘤 宛如腦內灰暗地帶炸彈腦神經內科醫師黃啟訓指出,據研究約15%的人曾遭受嚴重耳鳴困擾。引起耳鳴原因很多,其中以神經性耳鳴最難治療。神經性耳鳴俗稱「腦鳴」,小腦橋腦角腫瘤是造成神經性耳鳴的重要且常見的原因之一。「小腦橋腦角」位於耳骨內側,是小腦與腦幹間第5至第12對腦幹神經經過的三角間隙。醫學統計10%顱內腫瘤發生在此狹小的三角間隙內,小腦橋腦角腫瘤有80%是聽神經瘤、10%是腦膜瘤。此處腫瘤不易早期發現,但由於緊鄰腦幹生命中樞,延誤治療常導致嚴重的生命危險,宛如潛藏在腦內的百慕達三角危機。小腦橋腦角腫瘤早期症狀主要包括單側耳鳴或聽力減弱(85%)、臉麻、頭昏、平衡功能異常,晚期則會有手抖、運動功能障礙等,最後壓迫腦幹,將有致命危險。使用手機勿靠太近 避免增腦瘤風險腦部腫瘤發生是否與使用手機有關?黃啟訓醫師說明,手機射頻輻射是否會致癌目前尚無定論,以往有部分研究發現長時間使用手機可能增加罹患腦瘤的風險。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公告手機電磁波為2B級潛在致癌因子。雖然目前對使用手機與腦腫瘤的關聯性尚有爭議,但包括美國聽神經腫瘤醫學會在內的許多學術機構都呼籲,聽手機時儘量勿靠耳朵太近,建議用手機通話時,可開擴音或是使用耳機,並留意通話時間;夜間睡眠時,避免將手機放置靠頭部太近。單側耳鳴、平衡感異常等徵兆 須就醫檢查最後黃啟訓醫師呼籲,手機已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對腦部的影響也有許多研究,建議養成良好使用習慣,降低對健康的危害。若有不明原因的持續性單側耳鳴、平衡感異常、臉麻或頭昏感應就醫檢查確定診斷,以免延誤病情。

研究:耳鳴患者 罹焦慮症風險翻倍

研究:耳鳴患者 罹焦慮症風險翻倍#耳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受耳鳴所苦的患者有日益增多的趨勢,患者通常會因「嗡」或「嘰」聲音持續在耳邊迴盪,睡覺無法安寧,進而產生焦慮、失眠。52歲的陳女士,平常無不良嗜好確突然出現耳鳴,聽力檢查確定耳朵沒問題,但仍持續耳鳴,夜間無法入睡,甚至出現胸悶、頭暈。經身心醫學科診斷,陳女士出現焦慮症症狀,經藥物與放鬆療法一段時間後,陳女士耳鳴強度減弱,也改善睡眠障礙與不適。焦慮症頭暈、胸悶 還可能心因性耳鳴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林敬恩醫師表示,耳鳴與焦慮會相互影響,無論是耳鳴造成焦慮或焦慮造成耳鳴,通常只要治療其中一項,另一項就會隨之改善。造成耳鳴的原因一般可分為器質性與心因性兩種。器質性耳鳴是指因生理因素如耳朵結構受損、聽力損傷、梅尼爾氏症或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引起,通常可治療改善;心因性耳鳴是生理結構正常,因心理因素產生。雖然每個人都會焦慮,但一旦焦慮演變成病態性驚恐、莫名緊張,進而發生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品質、職業功能、人際關係,即是焦慮症。作息、壓力、刺激性飲料皆可能導致焦慮研究顯示,2013年度100萬人中,焦慮症在非耳鳴患者的盛行率為1.5%,但在1萬4772位耳鳴患者的盛行率為3.9%,除焦慮症在有耳鳴患者身上盛行率是無耳鳴族群的2倍,耳鳴患者發生焦慮症的風險也較一般人高出2倍。耳鳴患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腦傷、梅尼爾氏症、腎臟病、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盛行率也有顯著增加的情形。林敬恩醫師呼籲,作息不規律、生活壓力緊張、刺激性飲料皆會影響睡眠造成焦慮,若突然出現耳鳴症狀,第一時間務必至耳鼻喉科作詳細檢查,排除器質性原因、聽力障礙等生理因素後,再前往身心醫學科篩檢,確認是否合併身心疾病。

研究:年輕時耳鳴 腦中風率增逾4倍

研究:年輕時耳鳴 腦中風率增逾4倍#耳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輕人耳鳴竟是腦中風警訊!聽力老化時容易會有耳鳴問題,所以不少人都以為只有老人家才會耳鳴,但其實現在不少年輕人也都患上耳鳴。年輕人耳鳴的原因與聽音樂、噪音傷害、頭痛、自律神經失調、睡眠障礙、耳咽管功能不好、聽神經瘤、突發性耳聾、梅尼爾氏病等相關,近幾年年輕人耳鳴有增加趨勢。年輕人耳鳴 缺血性腦中風率為常人的4.11倍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暨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進行資料分析,年輕到中年族群的男女性,長期追蹤十年後,發現年輕時有耳鳴症狀者,未來發生腦中風的機會大增。有耳鳴的人較高比率發生缺血性腦中風,是沒有的人1.66倍,尤其20至30歲,耳鳴病人未來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為4.11倍,30至40歲為2.19倍。以往研究認為年輕人的耳鳴問題常與腦內血管瘤有關,而腦部的血管瘤通常是造成出血性腦中風與猝死。但黃俊豪醫師卻從此研究中發現,年輕人的耳鳴,未來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會很高。腦中風死亡人數高 且易留下後遺症從過去的研究資料中,年輕人罹患腦中風較為罕見,只佔所有中風的百分之10至15,且大部分以男性居多,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菸、年紀、代謝症候群、偏頭痛等相關,較少人去探討耳鳴與年輕人之間的關係。腦中風是引起國人死亡的重大急症之一,臺灣近年來因腦血管疾病死亡,僅次於癌症及心臟疾病,且腦中風常留下許多後遺症,成為國人慢性殘障最重要的原因。除了積極防治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一旦發現耳鳴問題,就應找就醫治療,降低未來腦中風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