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流感病毒每年流行病毒株不同 需每年重新施打

流感病毒每年流行病毒株不同 需每年重新施打#發燒

天氣逐漸轉寒,流感疫情蠢蠢欲動,但許多民眾仍對是否施打疫苗抱持觀念態度,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主任林名男表示,施打流感疫苗後,約需一個月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建議民眾儘早公費或自費施打,以提升自我保護力,預防感染。林名男醫師表示,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多為肌肉酸痛、發燒、頭痛、疲倦等全身性症狀,一般感冒常見的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較少,目前前來看診的病患,仍以一般感冒居多。流感疫情多於十二月中旬開始流行,在農曆年前達到高峰,而疫苗施打後需約1個月後才會產生足夠的抗體,所以不管是公費或自費施打疫苗的民眾,最好能及早施打,才能及時獲得保護力,避免感染。林名男醫師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主要實施對象和去年一樣,包括65歲以上老人、安養養護等機構對象、年滿6個月以上到國小4年級學童、醫事防疫等人員、禽畜養殖及動物防疫等工作人員、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患者,符合資格的民眾,要把握機會儘早施打。林名男醫師指出,流感病毒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不同,所以需要每年重新施打,而越多人施打流感疫苗,越能預防爆發大流行。對於有些民眾擔心施打疫苗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林名男強調,流感疫苗屬於死疫苗,基本上不必擔心,只有少數人會有局部腫痛、輕度發燒等輕微症狀,民眾不必因為這樣就不施打疫苗。不過林名男醫師也表示,施打流感疫苗後大部份的人都能產生保護力,但有少數人可能因體質特殊,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平時仍需做好個人衛生防護,例如多洗手、戴口罩、不以手觸摸口鼻、不出入人多的場所等,才能預防流感或其它病毒所引起的感冒,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男染恙蟲病 高燒一周不退、全身紅疹

男染恙蟲病 高燒一周不退、全身紅疹#發燒

40歲的陳先生因呼吸困難、全身紅疹、持續高燒一周不退,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急診就醫,診斷結果為恙蟲病併發急性呼吸衰竭。陽明院區感染科醫師顏永豐提醒民眾,登山旅遊若出現全身紅疹、持續高燒等症狀,小心感染恙蟲病。顏永豐醫師表示,該病患前往蘭嶼、台東旅遊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等症狀,於一般診所就診並服藥多日,但卻無改善。之後因呼吸困難至醫院急診就醫,檢查發現肝功能指數異常,胸部X光兩側浸潤併發呼吸衰竭,因懷疑恙蟲病感染,在加護病房治療期間,給予四環黴素類抗生素,三日後,症狀獲得大幅改善。顏永豐醫師指出,陳先生症狀為典型的恙蟲病例,在蘭嶼、台東地區為該傳染病流行區域,若至流行區旅遊後,出現發燒、頭痛、全身紅疹等症狀,需盡快至醫療院所檢查有無恙蟲病感染。

癲癇、躁鬱症患者吃藥前必看 先讀用藥須知

癲癇、躁鬱症患者吃藥前必看 先讀用藥須知#發燒

由於癲癇、三叉神經痛及躁鬱症患者常用的老藥「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可能引發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史蒂文生強生氏症候群/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有致命危險,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參考美國FDA作法,公告最新的風險管理計畫,並首次以一般民眾為對象,公布淺顯易懂的「病人用藥須知」,提醒患者使用含該成分藥品之前,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禁忌病史與併用藥物,為自身用藥安全多一道把關。卡巴氮平是神經科醫師常開立的處方藥,國內核准含該成分的藥品包括癲通(TEGRETOL®)、癲妥(TETOL®)等共15張藥證,為了降低卡巴氮平可能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衛生署多年前即推動相關研究,找出關鍵過敏基因,且證實「用藥前基因篩檢」是有效預防方法。此外,衛生署也根據上述實證研究結果,推動多項降低用藥風險的措施,例如:仿單加註警語及注意事項、加強藥袋標示、要求醫藥專業人員提醒、健保給付用藥前基因篩檢、修正健保藥品給付規定並要求事先審查等等。這份藥品風險管控計畫分別從病友、醫師與藥師不同角度,提醒用藥注意事項,期望透過多重把關,將卡巴氮平可能造成的藥物副作用風險降到最低。「病人用藥須知」中除了介紹卡巴氮平可治療的疾病包括:癲癇、三叉神經痛、腎原性尿崩症、雙極性疾患(躁鬱症)、原發性舌咽神經痛,也提醒用藥者,該藥並非一般止痛藥,不能用於治療一般疼痛或末梢神經痛,需經過醫師診斷後,才可使用。有鑒於民眾就診時,往往僅告知醫師不適症狀,可能造成處方時資訊不足,忽略其他疾病或併用藥物的風險。因此「病人用藥須知」中,也提醒患者應告知醫師充分的資訊,以協助醫師診斷及處方;包括「是否曾有自殺意念或情緒問題?」、「是否罹患過血液疾病?」、「是否有藥物過敏史?」、「是否患有肝腎或心臟方面的疾病?」、「是否有眼壓過高(青光眼)以及「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等?」等。此外,卡巴氮平也會破壞口服避孕藥的功能,可能造成無預期懷孕,因此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藥的患者,應該要考慮採取不同的避孕方法。卡巴氮平有可能造成胎兒傷害,因此準備懷孕的婦女、已懷孕的準媽咪,用藥前也一定要先和醫護人員討論。用藥須知中也提醒患者,開始服用卡巴氮平後,如果出現喉嚨痛伴隨發燒、嘴破、皮膚紅疹或水泡、眼睛癢、黃疸、腹痛等症狀,要立刻回診告知醫師或藥師,因為這些症狀很可能是皮膚、肝臟、免疫系統等嚴重不良反應的前兆,絕對不能忽視,早期治療,就能避免更嚴重的傷害發生。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若是在醫師處方下使用卡巴氮平後,因藥品副作用導致嚴重疾病(需住院)、障礙或死亡等情形,可檢附資料向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出藥害救濟申請,經過衛生署審議通過後,即可領取最高200萬元的救濟金。

男感染鉤端螺旋體 黃疸又發燒

男感染鉤端螺旋體 黃疸又發燒#發燒

林先生今年六十二歲,已退休在家,但仍保持良好運動習慣,經常在游泳池游泳。一週前,他與朋友相偕去小溪游泳,一週後開始出現斷斷續續發燒到攝氏38~39度,此外還有畏寒、輕微喘及肌肉痠痛。起初他以為是游泳感冒,但感冒一直不好,且發燒持續,身體愈來愈不舒服,因此前往醫院就診。住院後發現,林先生血壓下降至60/48 mmHG、腎功能異常、黃疸指數也偏高。發燒、全身痠痛、腎功能異常、黃疸指數偏高、加上到溪邊游泳的病史,令醫師懷疑為鉤端螺旋體感染的可能性。院方抽血檢查後,證實確定是鉤端螺旋體感染。在懷疑的同時,醫師並給予盤尼西林治療,發燒很快就退了,肌肉痠痛症狀漸漸改善而痊癒,腎功能、黃疸指數也完全恢復到正常。延伸閱讀「鉤端螺旋體」: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1912

肚子痛又發燒! 別緊張~恐是急性腸胃炎

肚子痛又發燒! 別緊張~恐是急性腸胃炎#發燒

急性腸胃炎是大人及小朋友常發生的疾病之一,典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但是也有單獨以嘔吐或拉肚子為主的病例,且常會合併肚子痛、發燒、肚子脹及輕微感冒等症狀。 急性腸胃炎是指食入遭受到細菌、病毒感染或刺激性的食物,造成胃及腸黏膜發炎反應。腸胃炎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而傳染性腸胃炎症狀會有腹瀉、發燒、食慾減退、疲倦虛弱、哭鬧不安、嗜睡、腹部痙攣及腹部觸壓痛感等症狀,嚴重者會有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敗血性休克等併發症之情形。 延伸閱讀: 小孩發燒爸媽別慌!醫教正確退燒法:藥間隔「●小時」吃才對   照顧腸胃炎病患應注意下列事項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採舒適臥位,充分休息以利於恢復體力,早日康復。 建議除了醫師處方的口服藥,暫時禁食6至8小時讓腸胃休息減少刺激。 預防脫水,返家後可少量多餐進食水份或稀釋過的運動飲料,以補充電解質水份和葡萄糖。 症狀減輕時,例如已經不嘔吐但還在腹瀉,建議只飲用清流質食物, 如運動飲料、米湯等。 延伸閱讀: 長期腹瀉⋯我是腸癌、腸躁症、腸胃炎?醫師教「1表」看關鍵差異 如果腹瀉症狀已止而且會覺得餓,建議採少量多餐的方式開始吃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清粥、白吐司、麵條等。 症狀未完全消失前,請勿進食油膩、酸辣、刺激、乳製品等食物,酒、咖啡及可樂請勿飲用。 請務必遵照醫師指示及藥袋說明,按時服用藥物,並依照醫師建議返回門診追蹤治療。 認識自己服用的藥物名稱長相、作用、副作用、劑量及頻率等,並養成做紀錄的習慣以維護用藥安全。 肚子痛要小心! ˙孩子為何老是肚子痛? ˙季節轉換期間 幼兒最易腸胃炎 ˙腸胃炎導致大腸穿孔 男童險致命

炎夏別被蚊咬 登革出血熱會致命!

炎夏別被蚊咬 登革出血熱會致命!#發燒

炎夏登革熱肆虐,別小看登革熱的症狀,致病是登革病毒,是一種蟲媒病毒,其潛伏期約3到8天,最長可達14天,若感染某一型別登革熱,對該型病毒有終生免疫。對其他型別則有短暫免疫。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林智偉表示,「感染登革熱若情況嚴重,會出現登革出血熱,就必須儘快就醫。」登革熱是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登革熱常見於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分佈極廣、危害較大的一種蟲媒病毒性疾病,一旦發生,傳播迅速,會引起大規模的流行。林智偉醫師指出,登革熱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若沒有帶病毒的蚊子再叮到患者血液,則成病媒蚊;埃及斑蚊(喜歡棲息於室內)分布於嘉義布袋以南各縣市,白線斑蚊(喜歡棲息於室外)則分布於全島平地與1500公尺以下之山區。2002年登革熱侵襲南台灣,全年本土確定病例達5336例。林智偉說,感染登革熱後,若人體的抵抗力強,輕微者可能無症狀;也可能發生突發發燒(體溫大於或等於38度)的症狀,並伴隨頭痛、肌肉痛、關節痛、身體出紅疹、白血球減少等狀況。林智偉表示,更嚴重則會出現登革出血熱,症狀包括發燒、血便、吐血,身體點狀出血,或是黏膜(例口腔)地方出血,以及血小板減少(10萬以下),或是血漿滲漏(肋膜積水、腹水)。林智偉指出,登革出血熱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達20%~40%,早期診斷加上適當治療,死亡率會低於50%;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藥與疫苗可打,主要針對症狀予以支援療法,患者必須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福建省傳近200童染腦炎 當局稱已有效控制病情

福建省傳近200童染腦炎 當局稱已有效控制病情#發燒

編輯中心報導從5月初至今,大陸福建省廈門市等地陸續傳出12歲以下的兒童感染病毒性腦炎,截至2日為止已有近200名孩童確定染病,其中已有87人出院返家休養,廈門官方表示,目前已受到有效控制,不過民眾近期如果有要前往上述地區,仍然要提高警覺。近月來福建省多地紛紛傳出孩童感染病毒性腦炎,一度令外界擔心會嚴重蔓延,但福建省安溪縣衛生局局長吳爭新回應,經過近期積極檢測與調查後,情況已逐漸受到控制。安溪縣衛生局表示,目前確定有117名兒童感染病毒性腦炎,其中87名已返家休養,其餘雖然仍住院治療但狀況穩定。吳爭新說,這次染病的孩童全在12歲以下,其中3至7歲占有近80%,呼籲家長隨時注意孩童的衛生習慣。據悉,本次福建省的腦炎屬於ECHO30型腸道病毒,患者普遍會出現發燒、頭痛、抽搐與嘔吐等等症狀;由於初期症狀與感冒相當類似難辨認,若未及時就醫隨著病情發展,會有嗜睡、抽搐等狀況,嚴重會導致昏迷甚至致命。

「急性會厭炎」誤認為感冒 嚴重恐致命!

「急性會厭炎」誤認為感冒 嚴重恐致命!#發燒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內科加護病房陳憲青醫師表示,最近短短二週內加護病房住進了三、四名急性會厭炎病人,由於會厭炎是屬於耳鼻喉科的急症,症狀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相似,但如果延誤治療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不可輕忽之。因此,特別呼籲民眾重視!陳憲青醫師指出,一名40多歲的男性病人,因為喉嚨痛、吞嚥困難、發燒到耳鼻喉科求診,經診所醫師診斷為急性會厭炎,並轉診至該院急診求治。由於會厭軟骨位於聲帶上方,為氣管的屏障,防止食物從食道掉入氣管,為重要的構造之一,若遭細菌病毒感染,會導致會厭軟骨快速發炎腫脹,嚴重會呼吸衰竭。經由醫師解釋後,病人同意插管接受呼吸器及適當抗生素治療,目前已拔管脫離險境。陳憲青醫師表示,急性會厭炎好發於冬春之際,常見病菌如B型嗜血性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其症狀與一般呼吸道感染相似,但不同是會有嚴重吞嚥困難、說話含糊、呼吸困難,很容易被誤認是一般感冒,嚴重時會呼吸衰竭,甚至要緊急氣切,不可輕忽之。最後,陳憲青醫師還是呼籲民眾,身體如有不適時,如喉嚨痛、吞嚥困難、呼吸費力,應盡早就醫,不可小看,不要小病變大病,適當生活作息,正常飲食及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方為健康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