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麻疹病毒再現江湖 疫苗接種提早防範

麻疹病毒再現江湖 疫苗接種提早防範#發燒

近月來,疾病管制局發佈台灣本島南北部均發生麻疹案例。事實上從民國92年以來,除了93年無案例外,每年均有麻疹案例的發生,從92年的6例,94年的7例,95年的4例,96年的10例,至去年97年的12例;麻疹發生的案例有逐年遞增的現象。根據疫情調查,這些案例均屬境外移入案例,患者均是由中國染病再傳染給其他患兒。近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密切,料想麻疹案例必會越來越多。過去20年來台灣麻疹零感染率已經破功,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 - 邱文維醫師提醒,不祇醫護人員對麻疹要提高警覺,一般民眾更要有所認知。麻疹的感染原為麻疹病毒,可經由空氣,口沫傳播,或是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直接接觸而感染。流行季節為冬末春初。它的潛伏期約7-18天(平均14天),發疹前後4天內有感染力。邱文維醫師指出,麻疹的臨床症狀如下:◆ 前期症狀:發高燒、咳嗽、鼻炎、結膜炎。之後3-4天在口腔兩側下臼齒對面內側黏膜上會出現柯氏斑點(Koplik spots)。◆ 斑狀紅色丘疹期:柯氏斑點出現後,發燒持續1-2天,之後於耳後出現斑狀紅色丘疹,再擴及整個臉部,慢慢移至軀幹及四肢,最後擴及全身皮膚,此紅疹可延續4-7天。出現紅疹的時期即是疫情的高峰期,並會持續高燒。紅疹出現3-4天後,高燒及紅疹逐漸消退,之後皮膚上會出現脫屑性的麟狀皮並留下褐色沉澱物。少部份的麻疹患者(約5%)會有併發症,諸如中耳炎,肺炎,腦炎等。目前對於麻疹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治療上主要為症狀支持性療法。邱文維醫師表示,因為麻疹的傳染力很高,一發現有疑似症狀的病人,需立即做適當的隔離(不一定要住院),避免疫情擴散。值得注意的是患兒欲返校上課,必須是在發疹4天後才可以。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接種疫苗。一般注射麻疹活性減毒疫苗可以讓90%以上的人產生主動免疫。民眾欲前往麻疹流行區如中國或東南亞國家前可先檢驗本身是否具有麻疹抗體,或是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在流行地區與麻疹病患接觸,邱文維醫師建議,若民眾未曾接種麻疹疫苗者,可在接觸3天內先接種MMR疫苗,若已超過3天,則應在3-6天內接受一劑免疫球蛋白;回國後若發現有麻疹相關症狀出現,須立即就醫。現在幼兒預防接種時程表,是在出生後12個月接種一劑MMR疫苗,在國小一年級時施打第二劑MMR。由於麻疹的傳染力很強,對於家中已達MMR接種年齡但尚未完成接種者,應盡速前往醫療院所接種。

健康要做”足” 重視下肢血管疾病

健康要做”足” 重視下肢血管疾病#發燒

下肢血管疾病是相當常見,但又最容易讓人忽略,以致延誤就醫時間,導致後來需截肢的噩運。下肢血管疾病可分成動脈及靜脈造成的問題。在動脈方面,一般皆與動脈硬化有關。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 許傳智醫師指出,曾經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或腦中風的患者皆是高危險群,其疾病發生率約為一般人的三倍。據統計,超過六十歲者約有5%的男性及2.5%的女性會有間歇性跛行(行走約100公尺感到下肢疼痛無力而必須休息才能再走),即下肢動脈血管狹窄阻塞的症狀。其他合併的危險因子有:抽煙、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老年人及男性等。在臨床表現方面,剛開始症狀可能不明顯,接著可能會有因下肢血流及帶氧不夠造成間歇性跛行,因為休息一下症狀就緩解了,所以許多患者常輕忽它的嚴重性。到了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的程度,將來必須截肢的比率高了好多倍。及早就醫是避免截肢的不二法門。許傳智醫師表示,一般只要有下肢(含臀部)不舒服像:疼痛、冰冷、麻木感、顏色發白發紫或間歇性跛行,均應儘快至血管外科就醫。在門診醫師可經由理學檢查,分段血壓及超音波來評估是否為血管問題,若檢查為輕度阻塞可以藥物控制,若為中度以上阻塞,則需住院接受血管攝影檢查,再評估治療的方式。目前外科手術以血管繞道為主,成功率達99%以上;之後再輔以藥物控制及改變生活習慣例如戒煙、血糖及血脂等。根據文獻報告,血管繞道手術是緩解症狀避免截肢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在靜脈方面,最常見的是靜脈曲張,這也是大家常輕忽的問題,一般認為較不美觀而已。許傳智醫師說,其實它隱藏著許多嚴重的併發症,例如:深部靜脈栓、肺栓塞等。在臨床表現上,除了難看的靜脈瘤外,患者也會感到頭暈、下肢脹痛抽筋、皮膚會癢、顏色變深、傷口不易癒合等。若是深部靜脈栓塞,造成肺栓塞則有生命危險。靜脈曲張因形成機轉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有些只需穿著彈性襪或注射硬化劑治療即可;有些則需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故儘早就醫治療可避免一些併發症的產生。另外,深部靜脈栓塞也是常發生於下肢深部靜脈的疾病。若發生於膝膕近心端,約有一半會合併肺栓塞。在臨床上,有些病患會呈現下肢腫痛、發燒等症狀,但有三分之二患者無明顯症狀。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有癌症、大手術後、年過四十歲、敗血症、中風、肥胖、妊娠、充血性心衰竭、外傷、心肌梗塞、藥物濫用者、靜脈曲張等。其治療方式有注射血栓溶解劑及抗凝血劑或以外科手術將血栓清除。許傳智醫師說,以上所談下肢血管疾病,目的在於提醒社會大眾,要多注意下肢及足部的健康。我們常注意手,卻忽略了足部的健康。若嚴重到需截肢以保生命,就後悔莫及了。不僅個人身心受創,家庭及社會醫療成本亦提高許多,所以多關心腳的不舒服,儘早就醫治療,才是全方位身心保健之道。

日本腦炎疫苗3/1起開打

日本腦炎疫苗3/1起開打#發燒

日本腦炎疫苗開打囉!本年度日本腦炎疫苗,自三月一日起開始接種,臺中市衛生局提醒,家中有出生年滿十五個月幼兒,及去年度完成二劑之幼兒,需再追加接種一劑,請家長速攜帶上述幼兒,至衛生所及合約醫療院所,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臺灣地區現行日本腦炎流行期在五至十月,因此預防接種時間,集中於每年三至五月,希望幼兒都能在流行期前完成接種,出生年滿十五個月幼兒接種第一劑,間隔二週接種第二劑,隔年再接種第三劑,國小一年級再追加一劑,以提升免疫力。日本腦炎是由三斑家蚊、環紋家蚊等病媒蚊傳播,病媒蚊易孳生於水田、灌溉溝渠、池塘、草地積水、大型容器等,其習性為屋外棲息,偶有發現於住宅內;夜間活動,吸血高峰期為黃昏時及黎明時分。衛生局提醒民眾,在流行期間,盡量避免於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在孳生地點附近活動,或應穿著長袖長褲、塗抹防蚊液以避免蚊蟲叮咬,也可降低感染的風險。感染日本腦炎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如發燒、頭痛、疲倦、咳嗽、噁心嘔吐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若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不清等腦炎症狀,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遺留智能、運動障礙、性格情緒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後遺症。因此,衛生局鄭重呼籲有前述幼兒的家長,應儘速帶幼兒完成接種,以確保健康。另外,成人若欲施打日本腦炎疫苗,請自費並洽詢署立臺中醫院。臺中市衛生局諮詢專線04-23801151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發燒

便秘是門診中患者常常抱怨的症狀之一,臨床表現包括排便次數減少,經常3、5天或6、7天,甚至更久才能大便1次。或者雖然次數不減,但是排出量少、質太乾燥、堅硬。少數患者,雖有便意,大便並不乾硬,但就是經常排便困難、不順暢。從國人的飲食習慣來看,現今的食物普遍太過精緻,肉類吃太多,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吃太少,使腸內容物對腸壁的機械性刺激不足,蠕動相對變差。再加上現代人因為壓力大、生活焦慮緊張、常熬夜,沒有固定上廁所的習慣,日子一久想便也便不出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楊佩龍指出,便秘從體質上可以簡單分成實熱型便秘、氣滯型便秘、虛寒型便秘三類。通常實熱型便秘兼有煩熱,口臭口乾、口舌生瘡、小便短黃等症狀,多半因為飲食不節制、辛辣燒烤厚味吃太多導致。氣滯型便秘表現為便不甚乾結,但排便困難不暢,多半與情緒因素或平時久坐少動有關。老年人或體質較弱、氣血虧虛的患者,由於大腸傳送功能不佳,也可能會出現怕冷、四肢冰冷,有便意但排便困難這類虛寒型便秘。◎ 便秘養生茶飲1.木耳蜂蜜湯材料:木耳120克、蜂蜜30g 作法:先將木耳以水500c.c.煮沸至200c.c.,趁熱加入蜂蜜即可服用適用:腸燥陰虛之便秘2.芝麻桑椹飲材料:鮮桑椹100克、黑芝麻30g 作法:取新鮮桑椹搗碎榨汁後濾去渣,再加入黑芝麻,即可飲用適用:老年人氣血不足的便秘便秘患者平時要注意飲食起居調攝,進食和水分都要適量。在日常飲食物中,常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米、蔬菜,水果、豆類,保持情緒安定心情舒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這些都對習慣性便秘有改善作用。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慢性或習慣性便秘患者,不應該養成服藥通便的依賴思想。因為常服瀉藥通便,使腸壁經常受到刺激,反而容易導致腸蠕動反應減低。中醫治療習慣性便秘,並非一味地單用通下的方式,而是依照個人體質不同,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建議有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可以找中醫師診斷,針對體質調理,才能真正遠離便秘,有「便」才無礙。

勤除病媒保健康 ”三不政策”防登革

勤除病媒保健康 ”三不政策”防登革#發燒

近年來因全球氣候暖化,導致病媒蚊孳生快速,透過國際間旅遊經商往來頻繁,極易引發疫病流行,依據疾病管制局資料統計,去年東南亞疫情發燒,導致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激增,去(97)年至12月31日止,本市共49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確定病例,明顯高於96年同期境外移入確定病例(27例),而且去年亦出現20例本土確定病例(96年為0例),可見病毒來勢洶洶,稍有鬆懈,疫情恐一觸即發。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呈現發燒、出疹、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狀,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有些人感染到登革病毒並無症狀,或輕微症狀,有些人則出現較嚴重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燒、紅疹、眼窩或骨頭酸痛等。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第5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病毒 (此時期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若被斑蚊叮咬,斑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8-12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出,這隻斑蚊終生均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清除孳生源才是預防登革熱唯一方法,噴藥為治標非治本,唯有透過登革熱防治措施三不政策,才能徹底防堵登革熱疫情發生。三不政策係指:1.不讓斑蚊繁殖: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所有積水容器);2.不讓斑蚊進屋:設置紗窗、紗門、噴灑殺蟲劑或點燃蚊香驅蚊;3.不讓斑蚊叮咬:避免每天早上9時至10時及下午4至5時(登革熱病媒蚊--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到戶外公共場所之樹蔭、草叢、涼亭等陰暗處逗留,並著淡色長袖衣褲、裸露處塗防蚊液等。除作好三不政策外,如自登革熱流行地區(越南、泰國、印尼、新加坡等)返國後出現發燒、四肢酸痛、後眼窩痛、皮膚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時,請立即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正確診斷治療及進行後續防疫工作;醫療院所醫師對於發燒之病例,亦應詳細詢問旅遊史及接觸史,如有疑似症狀,應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單位,若症狀不典型,請以主動疫情監視通報,並採取檢體送衛生單位檢驗。市民若有相關疑問,亦可撥打臺北市市民當家熱線1999或參閱本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出國前,請做好登革熱防疫措施

出國前,請做好登革熱防疫措施#發燒

春節前後期間本國機場入境旅客居住本市發燒個案共計60例,本市衛生局已完成追蹤個案,大部份已退燒或就醫,並無異常情形。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最新資料統計,自98年1月1日至98年1月23日止,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已有17例,其中印尼10例、越南4例、泰國2例及印度1例,與去年相較明顯增加。去年同期僅4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印尼2例、越南及菲律賓各1例。進一步分析發現,該17例境外移入病例中,經由入境旅客體溫篩檢確認的有12例,占71%;而在1月20日至22日通報者即有8例,占47%,其中6例是由入境旅客體溫篩檢確認。上述資料顯示,由於在東南亞經商旅遊之民眾紛紛返鄉過年,而東南亞各國登革熱疫情亦較往年嚴峻,使得我國今年前4週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數再創新高。臺中市市衛生局於春節假期前接獲醫院通報2例,自印尼返國之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經密切聯繫追蹤並完成住家環境二次消毒後,個案於春節假期間均已治癒返家。  因此臺中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出國前,可先上網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查詢當地相關疫情,並作好防疫措施,特別是自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國之民眾,務請注意身體健康,做好自我健康管理,若有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痠痛或關節痠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迅速就醫,並將出國史一併告知醫師。若有疑問,請電洽臺中市衛生局諮詢專線04-23801151。

小感冒併發肺炎個案激增 家長切莫輕忽

小感冒併發肺炎個案激增 家長切莫輕忽#發燒

寒假一過,家中唸幼稚園的小寶貝又要上學去了,光田綜合醫院特別提醒家長,要小心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即使是小感冒也輕忽不得。每到冬季感冒病號特別多,尤其是嬰幼兒,幾乎都逃不過感冒的侵襲。區區一點流鼻水、咳嗽,對大人而言或許不算什麼,但對嬰幼兒來講,卻是健康的一大威脅。近來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就發現有十多例嬰幼兒因感冒併發雙球菌感染而引起的肺炎個案,部分病例還出現肺積水等嚴重的症狀,幸好透過及時發現和治療,都未引起膿胸的嚴重結果。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周宇光主任表示,一般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稱之為感冒。亦即指聲帶以上的咽、喉、鼻腔等病毒感染;而氣管炎則指聲帶以下的氣管發炎;若再向下感染,便形成了支氣管炎、小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性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而嬰幼兒因抵抗力較弱,常常因感冒而引起小支氣管炎、支氣管性肺炎或細菌性肺炎等的併發症。 雖然普通感冒一般症狀輕微,如流鼻水、微咳、偶有頭痛、疲勞、腸胃症狀,經一星期左右身體多會復原。但在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時,在持續一週左右的感冒症狀之後,常常病情反而變得更嚴重。有厲害的帶痰咳嗽、急促的呼吸,甚至有鳴喘的情形出現。同時亦可能會有發燒或嘔吐、腹瀉等症狀一併出現。這種小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性肺炎的情況在嬰幼兒特別容易發生,尤其在冬季。故我們必須隨時注意嬰幼兒感冒的變化情況。周宇光主任表示,小支氣管炎一般病程為兩週,但帶痰咳嗽、流鼻涕的情況可能會持續一個月或更久。在這期間如果又得到新的感冒,則會使原先的症狀再重來一次,這就是家中有在幼稚園唸書的小孩、嬰幼兒之感冒很難在短期復原的主要原因。此外,氣管在病毒感染後,局部的抵抗力會降低,易增加細菌侵入的機會,故部分嬰幼兒在這過程中會得到細菌性肺炎的併發症。此時嬰幼兒除了有帶痰音咳嗽的症狀加重外,還有會有高燒、活動力變差、呼吸變得困難與急促等症狀,醫師提醒家長切勿忽視病情,一定要趕緊帶孩子就醫診療,並配合適當的抗生素及支持性治療,以免進展到肺積水,甚至膿胸、肺膿瘍等併發症。在感冒的治療與照護方面,感冒初期用止咳、化痰與止流鼻水的藥物為主;但在病情進展到流膿鼻涕、鼻塞時,對嬰幼兒應加上鼻部的護理與治療。此時用暖霧氣沖洗鼻部,軟化膿鼻涕,再加以適度的抽吸,便可使嬰幼兒有鼻部舒暢的效果。而有支氣管炎的嬰幼兒,用蒸氣吸入化痰,加上胸部抽痰的物理治療,可加速氣管痰液的清除,縮短疾病天數。對於細菌性肺炎的治療,除上述的支持性治療外,要加上抗生素治療,才能有效治療肺炎。要是病情進展到膿胸,更需要插胸管排膿。周宇光主任表示,針對預防肺炎雙球菌引起的肺炎、腦膜炎、中耳炎等感染,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施打預防針,也就是肺炎雙球菌的疫苗。通常在出生第二個月就可施打,可與同時間的三合一或四合一等疫苗一起注射。愈早施打,就能愈早得到防護力。

不可輕忽!新生兒「發燒」的警訊

不可輕忽!新生兒「發燒」的警訊#發燒

”發燒”可以說是一般小兒科門診或急診中最常見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對小孩子的發燒非常關心甚至十分的焦急。還好嬰幼兒發燒的原因多半都不是有什麼嚴重的問題,其中很多都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關。這種燒,一般而言很容易控制,病程過了孩子自然就可痊癒,不會有什麼不良的後果。但是發燒也可能只是一種嚴重疾病所表現出來的冰山的一角,如果忽略了而未給予適當的治療,甚至會有致命的危險。這種情形尤其常見於新生兒期,所以對於新生兒發燒,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和小心。 為什麼新生兒發燒會有這麼大的威脅?臺安醫院小兒科卓瑩祥醫師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新生兒的發燒其原因通常不像較大的小孩那麼單純。很多人都知道或至少聽說過,小孩在五、六個月大以前比較不會生病感冒,其原因除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少出門,較少接觸到病源以外,體內含有來自於母親的抗體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也由於不大容易生病的關係,萬一還是生病發燒了,就很有可能不是一般單純的感冒了。卓醫師指出,特別是在新生兒期(通常是指出生後一個月內),孩子身上的器官有些還未發育成熟,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犯,或被侵犯後病源容易擴散至其他重要器官。譬如新生兒較容易得到敗血症,也就是細菌侵入血液中,然後隨血液循環全身的細菌又會造成全身各個器官的發炎,例如腦膜炎、肺炎、骨髓炎等。此外有些新生兒有潛在的器官發育不良,也使得他們有較大的機率受到細菌感染。譬如尿路感染常見於先天性腎臟畸型或尿液逆流的新生兒。第二個,我們要對新生兒發燒特別注意的理由是,在這個時期的細菌感染,如果沒有及早治療的話,其病程可以非常快速,令人措手不及。在醫院中偶而可見敗血症的新生兒,早上才發燒,到了當天晚上就休克而回天乏術了。因此早期診斷、迅速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有些父母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新生寶寶一發燒就得住院,而且抽血、驗尿、甚至抽脊髓液檢查全套都來,實在很不捨得。但是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因為敗血症、腦膜炎的初期症狀常常就只是發燒而無其他明顯症狀,如果因為不捨得做檢查而觀察到症狀明顯時,可能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因此機伶的小兒科醫師對新生兒發燒的處理態度,通常是“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這樣才不致悔不當初。雖然新生兒發燒有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警訊,不過也不是每一個新生兒發燒都一定是敗血症或腦膜炎。通常如果發現寶寶發燒了,卓醫師建議,可以先量肛溫或耳溫,如果不是很高的燒,而且小孩的活動力和食慾都還很正常,則還可以先觀察一下。在門診常見一種「假性發燒」,也就是寶寶沒有生病,只是媽媽把小孩包裹太多的衣物,使得小孩的體溫上昇。這時除了寶寶其他狀況一切良好外,身上常長滿扉子或汗疹,頭髮也是濕濕的。如果懷疑是假性發燒,只要將寶寶的包布打開,在冷氣房中待一陣子,再量一次體溫。如果體溫回復正常,即可證明不是真的發燒而可免去一堆不必要的檢查了。所以我們對新生兒發燒是應該特別小心,但也不必過度緊張,如果沒有把握,應該求助於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並且配合醫師的檢查與治療,如此便可避免大多數的悲劇發生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