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呷老倒縮? 是骨質疏鬆啦!

呷老倒縮? 是骨質疏鬆啦!#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呷老倒縮」是許多老年人常開的玩笑,年紀大了之後,駝背的問題不僅造成身高倒縮、身形佝僂,導致行動不便、走路也變得更緩慢,骨質疏鬆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受身體其他各因素的影響,導致骨質開始流失、骨密度降低,如果沒有即時補充鈣質、注意營養,就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的併發症。日晒、規律運動 能夠強化骨骼近年來骨質疏鬆的年齡層逐漸下降,現在年輕人飲食習慣改變,外食比例高,高脂、高鹽食物不只會造成腎臟負擔,更會影響鈣質吸收,醫師表示日晒、規律的運動能夠強化骨骼,另外,定期進行骨質密度的測量,也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降低未來骨折的風險。骨質流失 導致骨頭變薄變脆南投醫院副院長鄭明德表示,骨質疏鬆是因為骨質的流失,導致骨頭變薄變脆,骨質疏鬆不太會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往往等到駝背、身高變矮甚至是骨折才發現事態嚴重,且骨質一旦流失便很難再恢復,因此預防很重要,建議民眾應定期進行骨密度的檢查,保障健康。1次骨折後 有4成機率發生第2次老人一旦發生第1次骨折,就會有4成機率發生第2次,因此平時要作好骨骼保養,定期測量骨密度,平時可以多到戶外進行運動,因為日晒可以幫助身體獲得微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身體有效吸收鈣質,保住骨本,而運動能夠強化骨骼健康,更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攝取高鈣食物,來遠離骨質疏鬆症。

跌倒竟骨折 僵直性脊椎炎作怪!

跌倒竟骨折 僵直性脊椎炎作怪!#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日前一名61歲男性,半夜與朋友喝了小酒後返家,在家門口跌倒,後背疼痛難耐,緊急就醫,手腳有擦傷,後背非常疼痛,經X光檢查,看到腰椎關節已黏合,形成竹竿型的脊椎,在第1腰椎的椎體上,有一條細細的裂縫,是所謂的橫斷型脊椎骨折 (又稱Chance骨折)。臀部兩側發炎 蔓延胸、頸椎人類是直立的動物,一節一節的脊椎,是為了保障身體的柔軟度和碰撞時的緩衝,竹竿型的脊椎是僵直性脊椎炎造成的,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它與類風濕性關節炎類似,患者體內會產生抗體來對抗自體的組織,並造成關節與結締組織的破壞。一開始是位於臀部兩側的關節開始發炎,隨之由腰椎往上蔓延到胸椎、頸椎,漸漸形成錐體垂直方向的骨刺,嚴重者整個黏合,形成竹子型脊椎,因此輕微的跌倒,就會造成橫斷型骨折,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李世光表示,在骨科來說,這是非常難治療的骨折。發炎、骨質疏鬆、椎間板炎僵直性脊椎炎的臨床表現很多,在骨骼系統上主要是侵犯脊椎、肩、膝、足踝及髖關節,另外肌腱與骨頭連接處會出現發炎、骨質疏鬆、椎間板炎、關節固著等情形,在骨骼外的表現,則有眼睛虹膜炎、葡萄膜炎,心臟方面則有心瓣膜炎、心傳導系統障礙、大動脈瓣膜炎,另有肺上部間質性肺炎、脊髓馬尾部炎、全身性疲倦無力。多做伸展運動 不長時間彎腰治療僵直性脊椎炎,可鼓勵病人多做伸展脊椎運動,如游泳、柔軟體操、跳舞等,儘量避免後期進入竹竿型脊椎,注意背部保健,充分休息、睡硬床墊、熱敷、多深呼吸,避免長時間的彎腰動作,例如坐車、種田、從事園藝工作等,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需要定期就醫治療,不要等到像整個脊椎變成一根竹竿,要再來治療就來不及了。

忽略小傷 少年右肩腫成惡性瘤

忽略小傷 少年右肩腫成惡性瘤#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個就讀國中的少年,因車禍右肩受傷,起初以為只是簡單的筋骨傷,但傷勢日漸嚴重,右肩不斷腫大,有疼痛感,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然罹患惡性骨肉瘤,而且已經深入骨頭和肌肉組織。誤認生長痛 錯失黃金治療期骨肉瘤,一般民眾較少聽到,對此疾病會感到陌生,衛福部南投醫院小兒血腫科醫師王富民表示,惡性骨肉瘤佔兒童骨癌的一半,是最常見的兒童骨癌,且骨肉瘤導致的疼痛常被家長誤以為是生長痛而忽略,錯失了黃金治療時機。發生率佔5% 易發病於14歲根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統計,惡性骨肉瘤的發生率在兒童癌症中約佔5%,平均最易發病年齡為14歲,惡性骨肉瘤可能會出現在任何有骨骼的身體部位,骨癌是一種由骨骼系統長出的惡性腫瘤。病理性骨折 運動功能障礙骨癌有不同的種類,其中最常見的原發性骨癌為骨肉瘤,它會侵犯鄰近的組織及器官,也可能會轉移至遠處的其他器官,如肺臟,目前骨癌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而骨癌常見的症狀包括:1)     持續性的局部疼痛。2)     局部出現迅速生長的惡性腫塊。3)     發生病理性骨折(運動或工作時,輕微受力時便會導致骨折)。4)     運動功能障礙,甚至無法走路或爬樓梯。5)     其他症狀,例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或腰酸背痛等。保持肢體完整 減少截肢可能目前惡性骨肉瘤的治療目標,不但要治癒病童的疾病,使其存活下來,而且還需盡量保持病童肢體及外觀的完整,盡量減少截肢可能,治療方式大概可分成根除性外科切除術加上化學治療,以及新式輔助化學治療2種,但王富民醫師強調,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骨癌並非只有截肢一途。                            

打球「吃蘿蔔乾」手指頭竟骨折

打球「吃蘿蔔乾」手指頭竟骨折#骨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球類運動是年輕人最愛的運動,尤其是籃球,兩隊人馬一來一往的,球員打的激烈異常,觀眾也看得血脈噴張,而在彼此爭球時,難免會有衝撞與跌倒,以致會出現運動傷害,骨科醫師並發現,打籃球很常發生「吃蘿蔔乾」(即手指扭傷),甚至有人會因此而使手指頭出現骨折! 伸指韌帶折斷 指頭應聲骨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信彰表示,打籃球時所出現的外力碰撞,最常發生骨折的部位就是手指頭,球員多是因為在打球時發生手「吃蘿蔔乾」,嚴重時手指頭的伸指韌帶會被折斷,手指頭應聲骨折,並導致手指頭最前面那一節彎曲,伸不直了。 先用手指指套固定 觀察三個月手指頭的骨折,由於部位範圍不大,通常會先用手指指套固定,不需要手術。陳信彰醫師指出,可先觀察三個月,如果能夠自行恢復,就不需要手術,如果無法恢復,就得要手術將骨折的手指頭接回去,將沒有韌帶固定所拔起的骨頭歸位。暖身運動做足夠 拉筋運動也要做陳信彰醫師提醒,對於喜好打籃球的年輕人,由於碰撞很難避免,但是可以經由暖身運動做足夠,使全身的骨頭與肌腱的耐受性更好,做做拉筋運動,將韌帶拉一拉,都會比較有彈性,這樣在運動時就比較不會有運動傷害發生,骨頭就不會斷掉。(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注意!骨鬆上身 一跌倒就骨折

注意!骨鬆上身 一跌倒就骨折#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又被稱為無聲無息的疾病,在早期並沒有任何症狀,在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脊椎駝背變形的外觀症狀,骨質緩緩流失,一旦發現時,通常都是跌倒造成骨折,骨質疏鬆常侵犯的主要部位有,脊椎骨、股骨(大腿骨)頭部及手腕骨,脊損病友尤應特別注意。然而骨質疏鬆症卻是僅次於心血管系統,相當普遍的健康問題,就65歲以上的人口而言,女性罹患的比率,有30%以上,而男性也有12%以上,這些患者平常可能並不知道,也沒有接受治療,但是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有可能造成了骨折變形。髖部骨折死亡率高 男性高達22%根據健保局統計,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之死亡率相當高,在女性為15%,男性則高達22%,而即使骨折在適當的治療後,後續的復健及預後,也往往不能回復原先的功能。因此在骨質疏鬆症的課題上,最重要的是提早治療,預防骨折的發生。骨頭的結構,在放大後微觀,是由許多的骨頭小樑,編織交錯而形成的結構體,骨小樑數目就開始減小,同時也會變細,而且骨小樑彼此之間的聯結減少,造成了骨頭內的縫隙增加、孔洞擴大,結果是整體骨頭的質量變少,同時骨頭本身的成份也會改變,最後造成骨質密質降低及骨頭的強度變弱,嚴重的話,骨折的風險會增加,這就是骨質疏鬆症。抽菸、酗酒及活動量不足 骨鬆風險高只要是50歲以上,或是女性、體重較輕、近親有成年骨折史、更年期或更年期前手術切除雙側卵巢、抽菸、酗酒及身體活動量不足等,這些具骨鬆及骨折風險因素者,都須從預防著手,提早保健脊至於脊椎,並定期健檢,而健檢的項目應包括,醫師評估、骨質疏鬆風險評估、脊椎姿勢評估、脊椎X光檢查、骨質密度檢查及飲食運動建議等,目前透過新一代骨密檢測儀,其輻射劑量少、誤差小,可測量腰椎、髖骨之骨質密度,有相當準確率及骨折預測率,讓骨密異常者提早接受治療,打擊骨鬆對脊椎的隱形傷害。

骨折2次無改善 新型長骨釘助新生

骨折2次無改善 新型長骨釘助新生#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67歲男患者,因為20多歲的一場車禍導致右大腿骨折,因害怕手術未開刀,但卻出現走路一跛一跛的狀況,尋求當時醫師協助卻無法獲得改善,患者就只能屈就無法正常行走的生活,隨著年紀增長,行走越來越不便,最近還因為不良於行而跌倒,造成右大腿再次骨折,醫師看診之後並進行檢查,確診患者是右側股骨轉子下骨折,只能進行開放性復位內固定手術,從骨髓腔內置入骨釘。因為骨折位置在轉子下舊傷位置,骨頭因長年變形不正而導致手術困難,使傳統骨釘因為只有17公分固定不牢固,所以選擇25公分長的新型鈦合金骨釘來進行手術,手術過程順利,住院一周即返家休養。新型骨釘讓骨折位置復原 避免穿骨風險股骨又叫大腿骨,是人體中最長並強壯的骨頭,而股骨轉子下是指自股骨小轉子至股骨幹中段與近端交界處,即骨髓腔最狹窄處之間,通常需要外力重擊才會造成骨折,但因患者受傷位置是原有的舊傷處,骨頭原本就不正,因此跌倒後才會造成骨折情形,因此需再經由手術來固定。童綜合醫院骨科醫師鄭宇傑表示,骨釘是最常用來治療骨折的內固定物,但因為個案的患部變形且骨質不穩定,因此傳統骨釘長度過短,無法完整復位進行固定,因此使用新型骨釘不僅可以穩固地讓骨折位置復原,還可以避免出現有穿透骨頭的風險。鄭宇傑醫師呼籲,治療骨折以儘早治療和儘早活動為原則,以避免因行動不便導致臥床過久而引發併發症(如褥瘡、肺炎以及感染等),而預防骨折或減少骨折傷害的方法,還是以適度運動、攝取足夠鈣質等來避免骨質疏鬆,並強化骨骼強度,另外隨著年紀越大更要注意居家安全,小心防範跌倒的發生。

髖部骨折術後快復健 長期臥床恐肌力減退

髖部骨折術後快復健 長期臥床恐肌力減退#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王伯伯早上出門到公園去運動,不小心滑了一跤,覺得左邊的髖部劇痛、腫脹,無法站立,而且左腳比右腳來的短。趕緊送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醫師診斷後,發現是左側大轉子骨折,轉至骨科,經骨科醫師開刀固定,術後恢復良好,幾個星期後王伯伯又可以跟著朋友們一起去運動了。骨鬆+肢體不靈活 老人易骨折蘇煜華物理治療師表示,髖部骨折是老年人跌倒時常見的骨折,臨床上依解剖位置的不同,分為股骨頭骨折、股骨頸骨折以及轉子間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是指股骨頸基底部以下至小轉子水平以上部位所發生的骨折,又稱為股骨粗隆間骨折。多見於老年人,男多於女,青壯年發病者較少。老年人股骨轉子部骨質疏鬆,肢體不靈活,往往由於較輕的外傷暴力即可造成骨折。固定期間,患肢應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活動、踝關節屈伸活動,在可忍受疼痛的程度下進行髖關節的外展與內縮並積極進行全身鍛煉,以預防長期臥床併發症。蘇煜華物理治療師也提醒,因患者多為高齡老人,應注意預防併發症,例如壓瘡、吸入性肺炎、肌力減退、關節攣縮等。盡量使患者早期離床活動,可使用助行器練習站立與患側載重練習,並盡可能地防止發生髖內翻畸形。

降血壓+攝護腺肥大藥物 恐增中風、骨折風險

降血壓+攝護腺肥大藥物 恐增中風、骨折風險#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治療攝護腺肥大及降血壓的藥物,產生副作用,恐增加中風及骨折危機。由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重症中心賴超倫醫師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賴美淑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沒有高血壓的病患,在剛開始服用攝護腺肥大藥物的短期間內,會增加骨折與中風的風險。甲型腎上腺阻斷劑,是一種血管擴張藥物,可以用來降血壓。也可改善攝護腺肥大所引發的泌尿道阻滯症狀,近年來已成為治療攝護腺肥大的重要藥物。但由於此藥物的血管擴張作用,會導致服藥初期血壓急速下降,病患可能出現血壓低下的副作用,如頭暈、跌倒、髖骨與股骨骨折與缺血性腦中風。骨折風險高3成、中風機率多2倍賴超倫醫師的研究是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分析超過5,800名50歲以上台灣男性病患,結果顯示沒有高血壓的攝護腺肥大病患,在剛開始服用甲型腎上腺阻斷劑的3周之內,與開始用藥2個月前或2個月後相比,髖骨與股骨骨折的機率高出36%,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更增加了2倍以上。特別的是,已經在服用高血壓藥物的病患,在開始服用甲型腎上腺阻斷劑之後,並沒有類似的風險,推測可能是原本就有高血壓的病患,對血壓下降有較高的耐受力。因此賴醫師提醒,無高血壓的攝護腺肥大病患,在剛開始服用甲型腎上腺阻斷劑時,要特別注意血壓的變化,以避免產生重大的併發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