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台灣女性的福音!免觸摸 也能發現早期乳癌徵兆!

台灣女性的福音!免觸摸 也能發現早期乳癌徵兆!#乳癌

已近40歲的年紀,莊太太仍保持窈窕的身材,不但每月固定上健身房、SPA館,對於微整形的投資更是不遺餘力,因此總是給人容光煥發的印象。最近莊太太花一個下午茶的時間,與友人到乳房醫學影像中心體驗紅外線熱像儀、及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儀等檢查,赫然發現一側乳房有血管變粗及溫度升高的跡象,需要密切注意是否為癌細胞快速新陳代謝所導致的異常。莊太太對這種全程由女性醫療人員服務、舒適又無需肢體觸碰、過程快速隱密的乳癌篩檢經驗印象深刻,過去為了逃避乳房檢查令人困窘尷尬的情況,她從未做過乳癌篩檢,現在她十分慶幸自己能透過這種體貼女性心情的篩檢方式,提早發現早期乳癌徵兆。專攻乳房影像醫學的放射線專科醫師池明昌表示,在歐美地區使用紅外線熱像儀來做為輔助醫師的臨床診斷是相當普遍的檢查模式,由於這種無傷口、無痛、非侵入式、不需接觸、無輻射的乳房疾病篩檢方式,適合輔助做為乳房亞健康的檢查,美國FDA也早在多年前已認可紅外線熱像儀在乳房疾病篩檢上的臨床應用。另外被女性戲稱「夾波波」的乳房x光攝影,由於有令女性疼痛不堪,且用於亞洲女性緻密度較高的胸部也容易判讀不出病灶等缺點,為了降低受檢者檢查時之疼痛感,現在無需醫事人員肢體觸碰(hands free)的乳房超音波檢查儀器已經問世,雖不具有偵測微小鈣化點的功能,但容易偵測到緻密型乳房內的腫瘤,彌補乳房攝影的不足,輔以400到600張的影像檢查結果,能協助醫師進行臨床早期乳癌徵兆的診斷。池明昌醫師認為,雖然歐美因篩檢政策改善了乳癌的致死率,但亞洲國家的婦女生性保守,不輕易對陌生人袒露私密部位,許多女性雖理智上知道乳癌的可怕,但卻因許多不理智的因素讓她們對定期乳癌篩檢裹足不前,探究原因不外乎是怕痛、不願陌生人觸摸觀看、太花時間、覺得自己不會這麼倒楣等等因素,因此台灣的篩檢政策必須更以女性思維及角度出發,提供更符合國情的篩檢方式,才能更有效率的發現早期乳癌徵兆,挽回更多寶貴的生命。由於早期乳癌的存活率極高約為90%,而定期接受乳癌攝影是發現早期乳癌徵兆的最佳方式,為因應台灣女性罹患乳癌的高峰期與歐美比較有年輕化趨勢的問題,今年開始政府已將原定55歲以上婦女提供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篩檢服務,降低至45歲,希望藉由擴大篩檢的範圍,幫助更多婦女發現早期乳癌徵兆,即早恢復健康。

教妳認識何謂「乳房攝影」與「乳癌篩檢」

教妳認識何謂「乳房攝影」與「乳癌篩檢」#乳癌

根據衛生署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有將近七千位女性罹患乳癌,一千六百人因乳癌死亡。乳癌是可以有效治療的,早期發現乳癌就有治癒的可能。要如何早期發現乳癌呢?天主教聖功醫院放射科 蔡蕙怡主任說明,乳癌發生的初期多半沒有症狀,婦女每個月要做乳房自我檢查,按壓乳房看是否有硬塊或不正常分泌物,但當我們自己可以查覺得到異常時腫瘤常常已經大於2公分,是癌症第二期以上了。在歐美國家有幾個數十年的大型研究證實沒有症狀的婦女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乳癌,降低乳癌造成的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局自民國91年開始分階段實施50~69歲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多年來篩檢出的乳癌個案中一半以上屬於治癒率很高的第零期和第一期。鑑於45~49歲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國民健康局自98年11月起擴大篩檢範圍至45~69歲婦女。關於乳房攝影大家有許多疑問:檢查會不會痛婦女 X光對身體有沒有傷害? 這適合每一位女性嗎?它可以百分之百診斷乳癌嗎?蔡蕙怡解釋,在乳房攝影的過程中必須用兩片壓迫板將乳房夾起做適度的壓迫,目的是讓乳腺組織均勻的分散,影像才會清晰,小小的乳癌病灶才不會被正常的乳腺遮蔽。壓迫的過程受檢者會感覺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異,但只要選擇在月經結束後的1-2週內受檢並且經過放射師的充分解釋和協助心理調適,疼痛的程度可以被絕大多數的人接受。忍受短暫的小小不適卻可以提高診斷的正確性並減少輻射劑量,這是值得的。一般人常擔心照X光傷害身體,其實乳房攝影的輻射劑量並不很高,一次篩檢性乳房攝影的有效輻射劑量約為0.7毫西弗,是腹部電腦斷層攝影的十二分之一。在確認做篩檢早期發現乳癌的好處遠大於放射線可能帶來的風險後,各國政府才開始推廣讓一定年齡的婦女定期接受檢查。蔡蕙怡表示,乳房攝影適合年齡較大的女性,因為隨著年紀增加乳房中的乳腺組織逐漸退化,腫瘤在X光片中會變得比較明顯易見。年紀輕或是某些乳腺組織較緻密的女性,乳房中的病灶容易被乳腺組織遮蔽,這個時候新發展的數位乳房攝影儀對於診斷會有幫助,但許多時候還是需要用超音波做輔助診斷。有許多乳房原位癌和早期乳癌(第零期和第一期乳癌)觸診摸不到,超音波也不容易找到,但在乳房攝影中卻會看到不正常的群聚鈣化點,這是乳房攝影可以早期診斷乳癌的重要原因。但乳房攝影中看到的鈣化點卻不全是癌症,根據其型態和分佈狀況有時醫師可以很輕易的分辨是良性鈣化還是惡性鈣化,但有些時候卻不容易區分。這時醫師會根據情況請受檢者回醫院加做其他相關檢查,或是讓受檢者接受短期(半年)的追蹤複檢。當收到乳房攝影的檢查報告時受檢者一定要根據報告上的建議做定期追蹤或是進一步檢查,使得篩檢乳癌的效果不打折扣。蔡蕙怡提醒民眾,一次的乳房攝影並不能百分之百偵測乳癌,但在乳房的疾病中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診斷工具,也可以根據乳房攝影的結果安排其他相關配合的檢查提高診斷率。統計上已經確定針對特定年齡的婦女定期做乳房攝影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乳癌並減少乳癌死亡率,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因此推動年滿45~69歲女性每兩年一次接受免費乳房攝影。在此特別提醒大家關心自己以及身邊女性家屬、朋友的健康,不要忽略了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更年期婦女保健小品健康輕鬆煮

更年期婦女保健小品健康輕鬆煮#乳癌

婦女停經後,因體內不再分泌雌激素,常導致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及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盜汗、腰酸背痛、皮膚搔癢、陰道乾燥、頻尿、情緒焦慮、失眠等生理及心理上許多不適症狀。署立基隆醫院張皇瑜營養師及吳秋琴師傅共同研發了「山藥芝麻圓」及「蔓越莓手工餅乾」兩道簡易的更年期婦女保健小品,提供給民眾參考。署立基隆醫院張皇瑜營養師表示:實證醫學上指出,食物中的『植物性雌激素』可有效預防或緩解上述更年期之症狀或疾病,並且尚有預防乳癌罹患之功效,如黃豆、山藥,都是在臨床試驗上常見的選用食材。「山藥芝麻圓」除了利用山藥如上述有益更年期婦女的保健功效之外,山藥高纖易飽,若以其部份替換主食,對因更年期之後基礎代謝率下降,造成的體重失控,亦是不錯的選擇!至於「蔓越莓手工餅乾」,採用臨床上證明可有效避免泌尿道感染的蔓越莓乾,不只保健,更增添許多香甜風味。另外,為了防治易發的心血管疾病,師傅嘗試以大豆沙拉油取代一般高反式脂肪的烘焙用油,健康加分卻風味、口感一樣不減! 食品示範如下:■ 示範食譜一:山藥芝麻圓材料:(5人份)山藥1斤、黑芝麻粉70克、地瓜粉200克、太白粉100克、黑糖250克作法:1. 山藥蒸熟後搗泥,拌入地瓜粉、太白粉與適量炒香的黑芝麻粉。 2. 揉成長條再切成適當大小,即可入滾水煮,浮起即可撈起,放黑糖水中食用。 3. 若不立即入鍋煮,擺盤放冷凍存放。 ■ 示範食譜二:蔓越莓手工餅乾材料:(5人份)低筋麵粉250克、蔓越莓乾75克、大豆沙拉油60克、砂糖150克(或代糖的量)、蛋1顆、泡打粉1茶匙、鹽1/2茶匙作法:1. 沙拉油、糖、蛋攪拌均勻後,再加入過篩麵粉 2. 接著加入泡打粉、鹽、蔓越莓乾和勻,揉成小團再壓扁 3. 放入烤箱烤20分鐘即可。 ※ 需熱量控制者,建議以耐烘焙代糖製作。(熱量:425.6大卡/份);(代糖餅干:305.6大卡/份)

2009台灣世界骨鬆日提倡『骨鬆防治三五六』,10/18免費提供骨鬆檢測!

2009台灣世界骨鬆日提倡『骨鬆防治三五六』,10/18免費提供骨鬆檢測!#乳癌

骨質疏鬆症死亡率高 衍生費用驚人根據健保局統計資料指出,2006年65歲以上髖部骨折的人數每年新增5%病例,尤其停經婦女更容易因骨質疏鬆、髖部骨折而死亡,50歲以上停經婦女髖部骨折致死率高達2.8%,與罹患乳癌死亡率一樣高,是子宮內膜癌死亡率的四倍。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宋永魁教授指出,每年約有一萬五千名病患因骨質疏鬆症導致「大腿骨骨折」,如估算患者開刀住院費用約10萬,以及出院後一年約需100萬等照護及間接成本,等於這些家庭每年因骨鬆而衍生的醫療費用即高達165億元,約健保總額3000億的二十分之一,而此數據還不包括因骨質疏鬆症所造成的「脊椎骨骨折」及其他併發症所需的醫療成本,顯示骨鬆疾病耗用極大家庭人力及社會資源。骨鬆症無聲無息 侵襲停經後婦女 女性從懷孕補乳開始就缺鈣停經婦女朋友因女性荷爾蒙分泌大幅減少,以致停經後五年內骨質流失每年約3%~10%。由於骨質流失是無聲無息,患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表現,通常透過骨質密度檢查時,才驚覺自己罹患了骨質疏鬆症。宋永魁教授表示,由於女性的生理設計具有懷胎特質,婦女在懷孕哺乳期間,母體會不斷地提供鈣質供給胎兒所需,因此女性應從生育年齡就要注意鈣質攝取,但可惜的是,台灣婦女在懷孕哺乳時期,通常會疏忽攝取鈣質,造成骨質大量流失。男性骨鬆 「性」不行 男性的雄性激素具有維持骨質密度的功能,當雄性激素隨年老慢慢下降時,男性不但有陽痿與性動力不足的困擾,骨質疏鬆症的症狀也會加速。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同時也是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建議,已超過50歲,發覺性能力有所改變的民眾,最好請教專業醫師,並立即進行血液檢查,觀察雄性素testosterone是否下降,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10/18台灣世界骨鬆日,骨鬆對策產品試吃展示,超多衛教資訊讓民眾滿載而歸為了防治骨鬆疾病對台灣民眾造成健康的危害,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特別於2009/10/18(星期日)下午1點30至4點30分假台北101大樓北方噴水池廣場,舉辦『為健康骨鼓掌 !挺直腰,大聲講:有骨氣,為健康』世界骨鬆日活動,現場有雀巢奶粉保鈣配方、雀巢銀養奶粉、統一營養強化牛乳等試飲攤位、以及3M防滑貼片展示、另外也有如羅氏、台灣諾華、禮來、默沙東等藥廠,及台灣更年期醫學會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等攤位進駐,提供民眾豐富的衛教訊息。新任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高雄長庚新陳代謝科陳榮福醫師說,今年是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第四度舉辦世界骨質疏鬆日園遊會衛教活動,目的是希望提高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的病識感,特別呼籲30歲以下的民眾要開始注意充分的鈣質及維他命D攝取,每週進行規律而適量的載重式運動,幫助骨骼發展健全;50歲左右的民眾,要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測量,當骨密檢測結果(T值)低於-2.5,就代表可能罹患骨鬆,需要更積極的尋求正規醫療來解決,活動中將呼籲全民重視自己的骨鬆問題,提倡『骨鬆防治三五六』口號,提醒民眾三十勤補骨、 五十測骨密 、六十「bone」操心等階段衛教宣導,並規劃骨鬆衛教活動遊戲區、骨鬆對策展示區、骨質密度檢測區等區域,現場免費提供超音波檢測儀器及骨鬆車檢測,,民眾不但可以檢測自己的骨質密度是否合乎標準,更可於完成四大攤位闖關活動後兌換精美福袋,宋教授表示,希望有更多民眾透過世界骨鬆日活動,得到骨鬆正確防治與治療的方法。

女性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的致癌真相

女性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的致癌真相#乳癌

低劑量荷爾蒙療法,是現代醫療針對更年期障礙女性,經常提供之治療趨勢,此種既可緩解血管舒縮、陰道萎縮,又可減緩抑鬱、預防骨質疏鬆、保護子宮內膜的有效療法,會不會產生副作用,甚至造成乳癌?台東基督教醫院婦產科梁華英醫師表示,雌激素確實可能在某些女性身上造成噁心、水腫、乳房脹痛等副作用,但通常在短暫時刻就會自行消失。目前的醫學研究顯示,荷爾蒙療法在四至五年內並無明顯增加乳癌之機率;使用四至五年以上患者,罹患乳癌機率則有微幅增加。臨床研究指出,雌激素並不會使正常乳房細胞轉化為乳癌細胞。但是,乳癌有高危險群,如有乳癌家族病史者、早來經(小於十二歲)、晚停經(晚於五十五歲)、停經後體胖、抽菸者、酗酒者。針對罹患乳癌的疑慮,梁華英的因應之道是,除非患者每年確實檢查乳房及抹片,才能為病人進行荷爾蒙療法。梁華英呼籲,婦女每月一次做乳房自我檢查,以及每年定期接受醫師診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乳癌的痊癒率其實相當高。至於坊間各式廣告大力促銷之植物性荷爾蒙(如大豆異黃酮、石榴粹取激素等),真能改善更年期障礙嗎?梁華英的回答是,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及我國衛生署,均將植物性荷爾蒙歸類為營養補充品,此類食品對更年期的療效,目前仍無足夠臨床證據予以證明;至於長期服用到底是否安全,仍屬未知,梁華英不建議以植物性荷爾蒙取代低劑量荷爾蒙療法。荷爾蒙之於女性,影響所及除了生理層面,還有心理層面。對於腦部神經元之傳導深具效能的女性荷爾蒙,因更年期而大量下降,致使神經元之間的訊息傳遞發生滯礙,婦女除了記憶力減退,更有憂鬱易怒等情緒表現。梁華英呼籲,患者家屬應對更年期婦女多加體恤關懷,更提醒更年期婦女切勿孤軍奮鬥,要善用醫護、家人、教會、社團等資源,讓辛勞了一生的自己平安度過幽谷。(本文作者/吳方芳;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09年六月號第64~67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數位式乳房攝影 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

數位式乳房攝影 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乳癌

有關婦女保健,乳癌的篩檢及診斷,一直是防治的重點的工作之一。針對這個目的,奇美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將成立婦女保健中心,有乳癌相關的影像檢查設備及技術,將匯集現今幾個最新進且最有效的檢查方式,包括乳房專用磁造影(MRI)、全照野數位式乳房攝影(FFDM)、高解析度乳房超音波、以及各種影像導引下組織切片和定位術等等。這些新穎的影像設備,各有不同的特性及長處,奇美醫院放射診斷科陳勁宇醫師在此作一些簡單的說明: 數位式乳房攝影,已經逐步取代傳統使用實體X光片的機種,提供了高品質的數位影像,在診斷品質及使用方便性上,更是不在話下。陳勁宇醫師指出,奇美原有的乳房攝影中心,早在2002年底,即引進全台灣第一台的數位式乳房攝影,搭配嚴格的品管、人員訓練及美國ACR的標準判讀方式,2004年成為政府推動乳癌篩檢的第一批示範醫院。乳房攝影用於乳癌的篩檢,多年來已被證實,可以有效的降低乳癌的死亡率,是目前所有影像設備中,唯一有大規模隨機試驗(randomized control trial)的證實,主要的原因,是它擅長於尋找細微鈣化點(microcalcifications) ,而這個現象和早期的乳房原位癌(第0期乳癌)有關。藉由這個特性,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尚無症狀的早期乳癌,加以治療,其五年存活率可以高達100%,是少數可以治癒的惡性腫瘤之一。陳勁宇醫師表示,根據該院歷年的篩檢資料,乳房攝影所篩檢出的乳癌中,有高達40%以上是早期乳癌(第0期和1a期),這是使用超音波篩檢所難以達到的水準。乳房超音波則是國內診斷乳癌的利器,甚至有許多醫師將之用於乳癌篩檢。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數據,超音波用於乳癌篩檢,所偵測到的早期乳癌比例不如乳房攝影,但是在緻密乳房中,超音波可以很容易的找出腫瘤的位置,這是乳房攝影所比不上的,所以它在乳癌的診斷及篩檢輔助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另一重要的角色是超音波導引抽吸術或組織切片術,這是一個最快速方便婦女對乳房內的腫瘤進行病理確診。乳房磁振造影是最新的高階影像工具,最近五年技術成熟快速,在美國的普及率也快速上升。陳勁宇醫師指出,Aurora MRI是現有各種磁振造影設備中,唯一專門設計給乳房檢查專用的機種,可以提供最好的影像品質,以及最舒適的檢查環境。不論是前述的乳房攝影或是超音波,在檢查上還是存在著不少的盲點,有些腫瘤不易被二者發現,而MRI則可以提供更好的能見度,尤其是做過小針隆乳術的患者。在乳癌檢查的敏感度上,前二者只能達到約70-85%,而MRI則可以達到 90-100%。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的建議,MRI在乳癌治療過程的地位已經非常確定,可以有效的偵測多發性乳癌的病灶;另外對於高危險群婦女的篩檢,也已經確認是一個主要的用途。

保乳手術後 乳癌患者應持續追蹤篩檢

保乳手術後 乳癌患者應持續追蹤篩檢#乳癌

由於台灣與西方對乳癌醫療觀念不同,許多患者因乳癌求醫後,必須面臨乳房全部切除的事實。醫師會為患者解釋道:『將乳房全部切除才能保住生命,這是斬草除根的最佳方法,以免癌細胞隨著淋巴蔓延…』一般而言,乳房全切是較保險的手術方式,預防乳癌復發機率可高達95%以上,然而乳房對多數婦女來說是重要母性象徵,全部切除後對女性心理影響甚鉅,是犧牲生活品質才能換得保全性命的殘酷事實。然而近年治療乳癌的方式偏向為患者選擇局部切除感染區的保乳手術,與術前術後的腫瘤個案管理師及護理人員提供諮詢服務、給予心理支持,讓患者能夠安心治 療,掌控身體狀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乳房健康管理中心表示,其實只要做好保乳手術後的持續追蹤與精密的乳房篩檢,乳房全切與保乳手術後的存活比率不相上下,醫師和患者的密切配合與溝通,就能為患者換取生活品質與健康的平衡點。北醫附醫乳房健康管理中心指出,幫助乳癌患者重拾健康笑容 – 乳房重建、隆乳術前 / 術後,一定要認識的乳房專用螺旋磁振造影掃描。果凍矽膠是目前最新、感度最佳的隆乳材質。無論採用何種材質,都應了解植入物易使乳房組織均質化,這對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而言都是造成難以判讀的事實。但目前已無需為此就對乳房重建怯步,乳房專用螺旋磁振造影掃描的專利技術可壓抑植入物及脂肪訊號,一樣能做出完美的透視影像,對日後的持續追蹤,也能同樣擁有良好的篩檢效果,讓乳癌患者得以掌握健康狀況,重建生命價值。 ◆ 北醫附醫乳房健康管理中心諮詢電話 02-2732-7339

乳癌病友組龍舟隊 幫助術後復健

乳癌病友組龍舟隊 幫助術後復健#乳癌

依據國民健康局2008年發表的癌症報告,臺灣女性十大癌症(不含原位癌)發生率,乳癌仍居首位。每年約新增近七千名患者(95年有6,895名患者),死亡人數每年近1,500名。要降低乳癌死亡率,最需要加強乳癌篩檢,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此,婦幼院區宣佈成立乳癌病友龍舟隊,取名「馨懷龍舟隊」,不僅藉此復建強身,將來還要出國比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任陳火木說,該院自92年起,積極配合推廣乳房攝影篩檢,到今年6月已篩檢26,918名婦女,並找出157位乳癌患者,其中近三分之一(52位)為零期原位癌,原位癌發現比率較很高。他表示,婦幼院區將於98年8月2日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乳癌預防及篩檢診斷等新進發展為主題,舉辦「第二屆預防乳癌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哈佛大學、日本、韓國、香港等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在喜來登飯店舉行,將成果與世界各國交流分享。陳火木指出,隨著治療技術進步與早期篩檢成果,乳癌患者痊癒人數日漸增多,但乳癌痊癒者常因清除淋巴結而有淋巴水腫,造成生理上及心理上許多限制,而在最近的文獻更顯示,目前國際盛行的龍舟運動,對乳癌後生理及心理復健更是十分契合,有減少淋巴水腫、強化骨骼肌、增強免疫力,並有融入團隊達成目標等歡樂的重要生活效益。他還說,根據研究發現,乳癌患者從事手臂及上身運動,對手術後的復健有益,目前全世界已有許多乳癌患者在復原期及復原後組成龍舟隊,全世界已超過300隊。因此,婦幼院區乳癌病友團體-馨懷聯誼會,決定組成乳癌病友龍舟隊,除了復健健身外,還計畫參與國外乳癌龍舟活動或主辦類似比賽,希望能達到寓趣味於健身的重要目標。陳火木表示,婦幼院區於97年度獲得臺北市「乳癌防治組區域醫院第一名」,更以「全方位的乳癌篩檢」執行成果獲得2008年SNQ國家品質標章,代表婦幼院區對於乳癌篩檢的用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