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尿

熟女乾澀漏尿好惱人 此術助重拾性福

熟女乾澀漏尿好惱人 此術助重拾性福#漏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50歲婦女於46歲停經,近期出現會陰部與陰道搔癢疼痛情形,經診斷為萎縮性陰道炎,使用局部陰道荷爾蒙一年無明顯改善,因此嘗試陰道併會陰部雷射治療,治療兩次乾澀部分改善,全部療程結束搔癢疼痛也有改善,後續配合陰道與會陰部保濕保養,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且不排斥與伴侶性行為。輕微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可改善另名50歲女性於48歲切除子宮卵巢,術後一年出現打噴嚏時會尿失禁,有時沒特別狀況也會突然漏尿,醫師詳查是應力性尿失禁,建議做陰道雷射治療,經過完整療程僅嚴重咳嗽且同時脹尿才會尿失禁,之後每年固定做一次陰道雷射加強保養。奇美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嚴嘉琪指出,漏尿是許多產後與中、老年婦女常遇到的困擾,除影響生活品質,尿騷味也會影響人際交往。而荷爾蒙失調造成的陰道乾澀、搔癢甚至疼痛也常發生於生產完的產婦、哺乳中媽媽、更年期婦女與癌症患者,影響性生活不協調,嚴重時平常隱隱作痛或覺得私密處有被火灼傷的疼痛感。過去女性患者常隱忍到很嚴重才就醫,嚴嘉琪醫師表示,現今女性自主、醫療意識抬頭,醫療資訊透明普及,民眾對私密處困擾了解程度提升,許多中年女性一有症狀即就診,輕微或中度尿失禁可藉由凱格爾運動或生理回饋治療改善,嚴重尿失禁則需手術治療。陰道雷射治療 不需麻醉無傷口嚴嘉琪醫師表示,經過凱格爾運動或生理回饋治療仍無改善,可嘗試最新的陰道雷射治療法,此雷射療法施行時間快、不需麻醉、沒有傷口,僅需在術前依術式範圍抹擦局部麻醉藥膏及剃除毛髮,施行過程不會感到疼痛,只有在陰道口及會陰施作時會有熱感,術後約一周可恢復正常性行為。另需注意如有糖尿病或蟹足腫體質,要提前告知醫師討論;懷孕婦女需暫緩施行,但如果是施作後發現懷孕,則沒有關係,可繼續安心懷孕、暫停療程即可。

搬重物突漏尿好丟臉 懸吊手術防失禁

搬重物突漏尿好丟臉 懸吊手術防失禁#漏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臺灣女性生性保守、害羞,私密處生病了總是難以啟口,不好意思就醫,尤其是年長女性。長達10年受尿失禁所擾的40歲張媽媽,因聽聞周邊許多親友產後也有類似症狀,即便生活中需經常更換護墊,有時甚至產生異味,仍選擇置之不理,直至日前因搬重物不慎在眾人面前漏尿出糗,令她十分羞赧,下定決心赴醫治療「濕」守問題,經醫師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脫垂第三期」,透過陰道單切口懸吊手術後,終於擺脫漏尿窘境。骨盆底肌肉鬆弛 為女性尿失禁之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部長洪滿榮表示,婦女因骨盆底肌肉鬆弛,當腹部用力時,膀胱頸和尿道會受腹壓推擠而下墜,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運動、大笑等,都容易使尿液不自主漏出,稱為「應力性尿失禁」,好發於自然產且產程遲滯的經產婦、生產胎數多、年紀大、長期便秘、久坐不運動、肥胖、骨盆腔手術史等婦女,雖然症狀容易影響生活品質,許多患者卻因害羞而選擇隱忍不說或選擇漠視不處理。中藥補腎加運動 改善女性尿失禁尿失禁的定義為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臨床上稱為「漏尿症狀」。「應力性尿失禁」發生初期可藉由膀胱訓練和提肛運動,達到穩定和增強肌肉的效果,或是透過藥物幫助尿道收縮、裝置陰道內子宮托以支撐尿道及膀胱、電刺激治療、骨盆底運動訓練等,中醫可以健脾補腎調整體質,如山藥、芡實、益智仁等補充一些補脾固腎的藥物。但若上述保守治療皆無效,則可考慮手術治療。因張媽媽的症狀為應力性尿失禁伴隨膀胱脫垂,透過陰道單切口懸吊手術,同時解決尿失禁與膀胱脫垂的問題。洪滿榮建議,有應力性尿失禁問題的民眾,可透過減重、避免搬重物、規律時間解尿、解決便秘問題、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執行凱格爾運動等方式,改善漏尿問題,赴醫檢查前應備妥解尿日記,和服用的藥物紀錄,有助於醫師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滴答流 漏尿或高位破水?孕婦緊注意

滴答流 漏尿或高位破水?孕婦緊注意#漏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般懷孕足月情況下,孕婦破水表示要生了!無須大驚小怪。但懷孕30週「未滿足月」就無預警破水的孕婦,以為是漏尿,就醫才知是高位破水!什麼是高位破水?破水對胎兒會有什麼影響嗎?陰道突然流出清亮的液體,包裹胎兒的卵膜破裂使羊水流出,稱為破水。而「高位破水」是指孕婦破水羊膜的破裂位置高,距子宮口較遠,流出來的羊水量也較少。什麼是高位破水? 一般先陣痛才破水,但也有無陣痛即破水。陰道突然流出清亮底液體,稍黏、無色與尿液相似、與分泌物不同,有時含胎糞或胎脂,破水亦稱為胎膜破裂。破水又分為「高位破水」與「低位破水」,高位破水流量少且慢,低位破水流量多且快,可能會聽到「啵」一聲,大量羊水便從陰道傾洩而出。如果擔心無法分辨,可至醫院請醫生檢查最保險。醫生會使用羊水測試紙檢驗,搭配超音波確認羊水量是否足夠,羊水屬於鹼性,試紙應呈現藍色。分辨破水秘訣:1)視:看顏色、看流量。2)嗅:聞味道。3)量:流量大小且是否能控制。破水後 恐增加細菌感染風險早期破水的危險性在於羊膜破裂後,容易造成母體感染,如羊膜絨毛炎、敗血症等;胎兒有可能發生早產、感染、呼吸窘迫症、臍帶脫出、胎盤剝離等併發症。早期破水在24小時內感染率為3.5%;24~48小時為10%;超過 72 小時感染率為40%。所以破水後,應先至醫療院所做檢查,不可以洗澡,以免增加細菌感染風險。一般高位破水其實就是羊膜破了一個小洞,有些會自行癒合,所以媽咪可以不用太擔心。如果孕婦破水時,妊娠周數已到達37周,則算是足月妊娠,醫師已傾向不做安胎處理,以及準備生產。如果胎兒尚未足月、體重小於1,500公克,依照台灣目前的處理方式,還是以儘量安胎為主。但若是早期破水又無法成功安胎,可能還是會改為剖腹產。預防早期破水的注意事項1)避免劇烈的性生活。2)懷孕期間宜淋浴,不建議盆浴。3)多胞胎孕婦,建議延長臥床休息時間。4)上一胎有早產史或足月之前早期破水也要特別小心。5)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病史的孕婦,應在18週前接受手術治療。6)做完羊膜穿刺後,避免劇烈動作,或延長臥床休息。

打噴嚏竟會漏尿!3招揮別女性尿失禁

打噴嚏竟會漏尿!3招揮別女性尿失禁#漏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過是感冒咳嗽、怎麼就漏尿了?」「用力打個噴嚏,竟然會尿失禁?」「是因為年紀大了嗎?怎麼連走路走著走著,也會漏尿?」即便是在診間,女病人們也一樣問得很不好意思。55歲的陳女士已停經3年,最近開始出現頻尿情形,晚上也常常睡不好。咳嗽、打噴嚏、大笑或運動時,尿液都會不自主漏出,讓她感到非常困擾。40歲以上女性 近2成發生尿失禁依據國民健康署顯示,40歲以上女性19.2%的人近一年內有無法控制小便的情形,其中79.2%是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腹部用力時發生,但只有17.7%的婦女尋求西醫治療。患尿失禁的婦女大部分選擇隱忍,以為是年紀到了就會發生的症狀,導致身心不適,嚴重甚至影響人際社交。更年期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尿失禁發生原因是皮下負責支撐的結締組織逐漸退化,降低了道前壁的支撐力(膀胱前壁與尿道),因此發生骨盆腔脫垂與尿失禁,經歷過懷孕生產或骨盆腔大手術的婦女,也可能發生尿失禁。尿失禁類型分3種:造成尿失禁的原因有許多,應先了解致病因素再行治療。1)應力性尿失禁運動、咳嗽、笑、舉重物、跑步時,腹部壓力突然增高,尿液漏出。常發生在多產婦、停經後、肥胖及曾接受過骨盆腔腹部手術(如子宮全切除)的婦女身上,主因是骨盆底及尿道肌肉變鬆弛。2)急迫性尿失禁強烈尿意突然發生,無法憋住而造成尿液滲漏。常見於腦中風患者或老化,研究顯示,年紀愈大,罹患急迫性尿失禁的機率愈高。3)滿溢性尿失禁通常是因為神經病變(如糖尿病或骨盆腔手術後)造成膀胱長期無法排空,導致患者膀胱變大、缺乏收縮力,無意識到膀胱容量已接近滿溢程度而繼續儲尿,而發生尿失禁。常發生在罹患子宮頸癌,接受子宮根除性切除手術的婦女身上。3招擺脫尿失禁、提升生活品質、找回自信:1)生活規律、均衡飲食,避免不良習慣均衡飲食,維持正常體重及排便習慣,避免導致腹部壓力的習慣,例如避免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用力及憋尿。一想到「從現在開始不能去廁所了。」就會立刻想去。因此請保持隨時都可以如廁的輕鬆心情,就不需要跑廁所。2)適當飲水及排尿習慣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建議每小時飲用100至150cc或4小時不超過600cc,每天喝水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白天約2小時上廁所1次,一天約8至10次。夜間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勿喝太多茶或咖啡這類含有咖啡因的飲料。3)凱格爾運動及專業治療尿失禁大多是骨盆腔、尿道、膀胱的肌肉及韌帶退化萎縮引起,可持續進行凱格爾運動,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強度,也可尋求專科醫師給予藥物、荷爾蒙或採用現代外科手術治療,幫助解決尿失禁困擾。透過踮腳夾毛巾的動作,就能鍛鍊內收肌群,並刺激骨盆周邊肌肉與下腹內側的腹橫肌,除了提高基礎代謝、幫助消耗熱量以外,也有助改善年紀或生產造成的骨盆底肌衰弱,避免漏尿、子宮脫垂。

骨盆底肌訓練法 解決長者漏尿、漏便

骨盆底肌訓練法 解決長者漏尿、漏便#漏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老年人不喜歡出門的原因之一,是容易頻尿。由於使尿液濃縮的荷爾蒙分泌減少,尿液變得較稀,身體為了將廢物毒素排出體外,會使尿量會增加。頻尿也跟儲存尿液的膀胱變硬有關係。膀胱的彈性降低,能儲存的尿量變少,有一點點尿就會想上廁所。老年人無法憋尿超過一小時此外男性若患有攝護腺肥大,尿液所流經的尿道受到壓迫,導致排尿時間拉長、有殘尿感,便會常常跑廁所。至於女性尿道本來就短,肌肉力量較弱,不太能夠憋尿。通常可以憋一小時,但再怎麼忍耐頂多也只能憋一個半小時。越常跑廁所就會越想上要解決頻尿問題,首先請勿喝太多茶或咖啡這類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尤其半夜容易醒來上廁所的人,請注意這一點。另外緊張也會引發尿意。一想到「從現在開始不能去廁所了。」就會立刻想去。因此請保持隨時都可以如廁的輕鬆心情,就不需要跑廁所。可能會想說「那就多去廁所解尿吧!」令人意外的是,這樣反而會產生反效果。常常跑廁所,會養成只有一點尿意就要去廁所的習慣。一般是建議老年人自我訓練,多少忍一下再去解尿比較好。骨盆底肌是控制憋尿的肌肉群。骨盆底肌一旦衰弱,連笑也會導致尿液外漏,只要一點點小動作就會漏尿。因此,鍛鍊骨盆底肌是很重要的。骨盆底肌的訓練法如下:首先仰躺,膝蓋彎曲。一邊吐氣,一邊使力收縮睪丸或陰道、肛門附近的肌肉五秒鐘,接著放鬆,吸氣五秒鐘。接著像貓一樣採趴跪姿勢,用手肘、膝蓋撐起身體,一樣一邊吐氣一邊收縮睪丸或陰道、肛門附近的肌肉五秒鐘,然後放鬆吸氣五秒。請注意使力的不是身體外側的肌肉,而是內側的肌肉。如此一來,不只能改善漏尿,也可改善漏便。上了年紀後也容易產生排便的問題,因此我非常推薦這個訓練。搞錯食物纖維的攝取方式會導致便秘接下來,我想談談老年人的排便問題。老年人不僅容易漏便,也容易便秘。便秘的原因跟食量或運動量減少、腸子蠕動變慢有關。對年輕人來說也是一樣。有些年輕人住院之後感到「以前每天排便都很順,住院後卻解不出來」。這也許是因為住院時的食量,大多比平常少的緣故。盡量多運動、好好進食,是順利排便的祕訣。大便排不乾淨的話,屁也會很臭。要使排便順暢,攝取食物纖維和油份非常重要。說到要攝取食物纖維,大家可能會就同一種食物吃個不停,但是您知道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和不溶性兩種嗎?若沒有兩者都攝取,便秘會惡化。不溶性膳食纖維很有名。竹筍、蔬菜都富含不溶性膳食纖維,它可以刺激腸道,增加糞便量。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儲藏於海藻類或有黏性的食物裡。它是腸道菌的食物,能令腸道菌增加活力,促進腸道蠕動。許多人習慣只攝取不溶性纖維,所以請多食用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海藻類食物。(本文摘自/老後行為說明書:解讀父母最需要你了解的16種行為,讓相處和照顧更順利/商周出版)

婦女漏尿成因多 醫:共享藥物無效

婦女漏尿成因多 醫:共享藥物無效#漏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糖尿病史的75歲陳女士,患有「滿溢型尿失禁」,治療漏尿一陣子效果不錯,最近回診卻抱怨漏尿吃藥沒有效,醫師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陳女士把藥物分給同樣有漏尿問題的妹妹跟小姑,因為3個人的漏尿病因各自不同,才會在吃了藥後還難以揮別尿失禁。尿失禁症狀表現不只一種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劉昕和指出,陳女士因神經病變影響膀胱收縮力,尿總是解不乾淨,陳女士的妹妹則是尿急憋不住,同時合併頻尿、夜尿症狀;陳女士60歲出頭的小姑既沒有頻尿、憋不住小便的問題,也不會有殘餘尿感,不過打噴嚏、咳嗽、搬重物時就會漏尿。劉昕和醫師說,陳女士的妹妹屬於「尿急性尿失禁」,只要有尿意感時會不自主收縮,小便憋不住就漏尿。建議在沒那麼尿急時先上廁所或調整喝水方式,用藥著重抑制膀胱敏感度或抑制膀胱收縮、加強放鬆,改善憋不住小便的狀況。醫:藥物絕對不能共用置於患者的小姑則是「應力性尿失禁」,只要出力時腹壓增加尿就會漏出來,多半發生在多產婦、停經,或是年紀大的婦女身上。「應力性尿失禁」比較適合做「凱格爾運動」增強尿道旁的肌肉張力,如果真的運動效果不好,漏尿仍然嚴重,再考慮手術治療。劉昕和醫師提醒,分享是好事,但藥物絕對不能共用。漏尿病因百百種,治療方法不一樣,最好由醫師看診,對症下藥才能根治。她強調,不要像陳女士一個人看病,3個人吃同一種藥,或諱疾忌醫吃成藥,吃到身體出問題就後悔莫及了。

不可不知!產後後遺症問題多

不可不知!產後後遺症問題多#漏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3歲的小晴婚後連續生了三個心肝寶貝。然而,近日老公覺得小晴產前產後變化大,表示還是比較懷念小晴「生前」的緊度。在這句話刺激下,讓小晴立刻向婦科求診,決心找回女性「吸引力」!產後會子宮下垂、陰道鬆弛、漏尿後遺症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指出,從懷胎十月到產前,母親的身體其實都為了迎接新生命不停地變化著,而即將臨盆前,媽媽的盆腔肌肉與韌帶都會自動延伸,以迎接胎兒經過產道。但是,胎兒經過產道時,仍不可避免會壓迫到膀胱、尿道等周圍組織;因此,常會使媽咪們面臨子宮下垂、陰道鬆弛、漏尿等產後後遺症。而此類問題,除了影響生活品質,更是讓許多女性為另一半在床上的反應憂心忡忡。不過,想解決「鬆緊」問題,一點也不困難,只要勤做凱格爾運動,或接受陰部緊實手術。陰部緊實手術 找回緊緻吸引力郭安妮醫師表示,以往傳統陰道整形手術,是透過調整陰道口來幫助陰道鬆弛;不過,現今改良的「陰道全層緊實手術」,加入陰道肌肉的縫合技術,從子宮頸到陰道口均重新塑形,術後不僅疼痛輕微,恢復期也更短,適合現今事務繁忙的女性。若是害怕動刀,也可選擇非手術的「私密緊實雷射」,透過深入的雷射進行環狀治療,同樣能使陰道達到全面收縮緊緻。小晴其實在產後一個月內都有做凱格爾運動。只是隨著寶寶長大,工作、生活瑣事日益增多,也就疏於保持。再加上生完第三胎結紮後,自身也明顯感覺到下體的鬆弛,除了影響房事外,平日生活偶爾大笑、或腹部用力時,還會出現漏尿的尷尬情況。直到求診後,接受醫師建議進行陰部緊實手術,所有煩惱都迎刃而解,還被老公誇讚「吸引力」更勝以往。好好愛自己 照護私密肌郭安妮醫師提醒所有媽咪,愛自己就從照護私密肌做起。雖然產後的時間很容易就被小孩、新生活的瑣事填滿,但仍需好好照料自己的身體。除了細心照顧會陰處的傷口外,平時也要持之以恆地做凱格爾骨盆腔運動,幫助陰道恢復彈性,減少產後後遺症的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罹癌會不舉?攝護腺癌迷思破解

罹癌會不舉?攝護腺癌迷思破解#漏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3歲的男性上班族,某次聚餐喝酒因突然腰背痠痛又尿不出來,緊急送醫後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高達300ng/ml,進一步切片診斷,確診罹患攝護腺癌第4期。60%癌變患者發現時已是第3、4期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蒲永孝教授表示,國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比例逐年增加,根據國健署統計,攝護腺癌的死亡率排名第7位,約有60%的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第3、4期,此時存活率大幅降低。逾50歲 先做第1次肛門指診及PSA檢查相對於其他癌症,攝護腺癌致死率相當低,蒲永孝教授解釋,攝護腺癌第1到第3期患者經診斷和治療,10年存活率可達95%。第1期發現者,10年存活率為100%。如果到了第4期才發現,癌細胞都已經轉移,存活率平均就只剩下4年,因此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該先做第1次肛門指診及PSA檢查,倘若家族有攝護腺癌病史者,則應提早到45歲做第1次檢查。若第一次檢查有問題,再安排進一步檢查或定期追蹤。罹攝護腺癌可能會對泌尿功能造成影響另外,多數民眾聽到罹患攝護腺癌,就認為自己罹患了不治之症。患者常擔憂攝護腺癌治療會對泌尿功能或性功能造成影響,先入為主的認為手術後會有漏尿、勃起障礙等副作用,因而不願意接受治療。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針對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家屬可採用「天平的比較法」跟患者溝通,強調接受治療但可換更長的壽命,如果讓病患受苦只能換得短暫的利益,家屬會站在他的立場反對,以此增強同一戰線的立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