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少女 術後復歸運動場

先天性心臟病少女 術後復歸運動場#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15歲女孩健康檢查發現心臟異常,轉介醫院確診患「先天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後來常出現心臟悶痛、站立時頭暈、嘔心,心跳率下降,去年進行人工心律調節器置放手術。手術成功後4天出院,術後1個多月就能參加學校一百公尺接力賽跑。母親懷孕時罹患紅斑性狼瘡 為發生主因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懷仁表示,先天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發生率約只有1/20000,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母親懷孕時罹患膠原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將其抗體經由胎盤傳給胎兒,破壞胎兒的房室結傳導組織。先天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的病人,若未接受適當治療,心臟會隨著時間逐漸擴大,最終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有猝死的危險性。心臟要維持正常傳導跳動需要「過五關」,包括竇房結、房室結、希氏束、左右分束與柏金斯氏纖維等通力合作。一般人走路、爬樓梯和運動時,身體的耗氧量會增加,心跳增快來提供足夠氧氣供應,然而病患的心跳跟不上,身體承受不了,稍微一動就會喘及頭暈。年紀幼小無症狀時 盡量等到發育完成再手術先天性完全房室傳導阻斷治療方式為執行人工心律調節器置放,但是年紀小的患者,在尚未出現運動不耐症狀前,盡量等到病人身體發育完成、體重達到標準後,再執行人工心律調節器置放手術。張懷仁醫師表示,最新型的核磁共振檢查相容性雙腔型人工心律調節器,不同於傳統的節律器,可以接受全身性核磁共振照影檢查,電池壽命可達8至12年,每年需固定回心律調節器特別門診追蹤,檢查電線功能和電池剩餘電量。

更年期當心!肩、背痛恐是心臟病徵兆

更年期當心!肩、背痛恐是心臟病徵兆#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資料顯示,105年台灣2610位婦女死於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為女性十大死因第7位。雖然在發生率及死亡率未及男性,但女性懷孕、或患紅斑性狼瘡時,比男性更需注意身體狀況變化對腎臟的影響。今年的世界腎臟日結合婦女節,關懷身邊的女性,協助婦女接受醫療衛生服務;提高對疾病認知,促進婦女獲得治療和改善健康狀況。高血壓、高血糖、不運動、抽菸 導致腎病因子引起腎臟病的原因,包含高血壓、高血糖、不運動、抽菸等。某些女性族群的高風險狀況,更需要受到重視。一名32歲罹患紅斑性狼瘡的上班族女性,因疾病關係離開職場,甚至畏懼結婚生子,治療後開心完成終身大事。雙和醫院腎臟科吳美儀醫師指出,目前醫療對於免疫性疾病有很好的療效,不需要聞「狼」色變,積極治療、慎用補藥,是保護腎臟的關鍵。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更年期後每5歲成長近1倍,女性發生心臟疾病症狀也與男性不同。105年女性因心臟病死亡人數高達8577人,列為死亡原因第2位。與腎臟病一樣,心臟病的高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及肥胖。肥胖除了產生腎臟血流改變、發炎反應,也會引起高血壓、高血脂與心血管疾病,皆會進一步傷害腎臟。護腎護心 遵守「曉、心、警、腎」4要訣而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45至54歲婦女過重與肥胖比率加總為47.3%。更年期代謝變慢是肥胖主因,跟年輕人相比,生活活動量減少也是原因。國健署呼籲,更年期後婦女,照顧家人及忙於工作,別忘透過「護腎護心4要訣」,促進自身健康:1)「曉」-知曉自己健康狀態/善用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歲至未滿65歲民眾,每3年免費1次,65歲以上每年免費1次。早期發現腎臟相關疾病,早期治療。2)「心」-心臟問題勿輕忽/女性更年期,如果經常肩膀、背部疼痛、噁心嘔吐、氣喘、難以入眠或有腸胃道問題,這是女人才有的心臟、心血管疾病的「非典型症狀」,與一般常見的心絞痛、胸悶、冒冷汗不同。多數女性初期難將這些症狀聯想到心臟、心血管疾病,可能延誤病情,建議45至55歲女性提高警覺。3)「警」-警覺體重增加狀況/調整生活作息、養成天天運動習慣。運動可以減少熱量囤積,增加新陳代謝率,最好由每次10分鐘開始,分段累積身體活動量。可隨時運動來累積運動時間,建立動態生活消耗多餘熱量。4)「腎」-護腎從日常生活做起/女性常是家庭的守護者,掌握家人的飲食、營養、生活習慣和健康照護,這些也是影響腎臟健康的重要因素。

情緒壓力致心臟受損 手術麻醉現形

情緒壓力致心臟受損 手術麻醉現形#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遇到的第二個病例是在麻省總醫院擔任麻醉科主治醫師時,一位七十歲的女性瑪琳被送到手術室來,她因為出現早期癌症的徵兆,要接受子宮切除手術。「我真的好緊張。」她告訴我。對於癌症的恐懼,以及擔憂術後復原的狀況,都讓她的情緒飽受壓力。就在我準備為她的手術進行麻醉時,我們發現她的心電圖中T波有了改變,這表示心臟出了問題。心臟受損 手術時心電圖危險我問瑪琳胸口有沒有任何不舒服。「沒有,我很好,我只是擔心接下來的事。」「妳有沒有呼吸短促,或者,有沒有像爬過樓梯後那樣胸口不舒服的感覺?」照例詢問過一連串的問題後,看來瑪琳沒有任何心臟病的症狀。我們決定繼續進行手術,治療她的癌症。我們不可能再等幾個禮拜,讓瑪琳接受完整的心臟健康檢查。我注入異丙酚誘導麻醉,等瑪琳入睡後,再注射肌鬆藥。我將內徑七毫米的塑膠呼吸管插入她的聲帶,進入氣管,然後加以固定。接著,我施用異氟烷這種吸入式麻醉劑。手術開始進行。但有些不對勁。大概四十五分鐘後,瑪琳的心電圖愈來愈糟糕,有更多跡象顯示她的心臟可能受損。這種改變有時候是麻醉造成的正常現象,但既然她人是睡著的,我們也沒辦法詢問她是否感到胸痛。瑪琳的狀況很穩定,但我請外科醫師盡快結束手術。情緒壓力致心臟受損 章魚壺心肌症她開始出現早期心室收縮,這是心臟受損的癥狀。我們結束手術,將她送入加護病房,並急召心臟科醫師前來診斷。心臟科醫師評估後,再次診斷為章魚壺心肌症。在支持性照護很快發揮作用、解決心臟問題後,我們和病人談到她的狀況。我們瞭解,這就是她試圖在手術前跟我們溝通的事──她的情緒壓力導致我們眼前的狀況。她復原得很好,在我們告訴她的家人,她需要緊密監控和情緒支持後,瑪琳出院返家。心理性疼痛甚至可以戰勝先天痛覺不敏感症(CIP)。一位三十二歲的CIP女性從來不曾感受到疼痛──即使遍體鱗傷──直到她哥哥因為車禍而猝死。她哥哥辭世三週後,她因為失去摯愛的心理疼痛而開始頭痛欲裂。一個一生中不曾有過痛覺的人,會因為心理疼痛引發的副作用,突然感受到生理疼痛,這實在教人大呼神奇。(本文摘自/為什麼痛?哈佛疼痛專科醫師與你一起面對這場孤獨的戰役/寶瓶文化)

避免血壓變化大 這2時段應減外出

避免血壓變化大 這2時段應減外出#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來天氣多變化,如果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症狀,應該要儘速就醫接受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定期檢查血壓,控制脂肪及鹽分的攝取量、戒菸、少喝酒、控制體重及適量運動等,並注意腰圍變化,男生不超過32吋(90公分)、女生不超過31吋(80公分)。清晨5至6時、晚上8到9時血壓易變化長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注意添加衣服,尤其是清晨5到6時以及晚上8到9時,這2個時間氣溫低,容易導致血管收縮,使血壓變化,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要注意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提醒民眾天氣已入冬,溫度下降,要關心家中長輩,罹患慢性病民眾更要加強保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林俊立表示,應注意室內外冷熱溫差,加強保暖,以及保持規律運動習慣。避免於寒流時於戶外運動,也別忘了運動前先暖身,運動時若胸口悶痛、冒冷汗,極可能是心血管問題,應儘速就醫。掌握中風徵兆 「臨微不亂」4口訣速送醫冬季吃鍋物時,少吃高鹽的醬料。如想要小酌暖身,應注意每日酒精建議攝取量,男性30 克以下,女性 20 克以下。提醒三高與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定時測量血壓,避免熬夜,保持6小時以上充足睡眠。若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1)心臟病徵兆/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很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史者,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緊急救護。2)中風徵兆/「臨、微、不、亂」4大口訣,「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別「亂」快送醫,協助民眾及時評估腦中風徵兆、掌握黃金治療時間,遠離腦中風失能及死亡風險。

長者注意!3成氣喘合併心臟病

長者注意!3成氣喘合併心臟病#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90歲的女性有多年氣喘病史,最近嚴重哮喘由急診入住加護病房,仍未改善哮喘,甚至惡化至瀕臨呼吸衰竭。檢查發現急性肺水腫、重度主動脈狹窄,醫師判斷是瓣膜性心臟病引起心衰竭合併肺積水,造成哮喘。使用利尿劑等藥物治療,迅速改善哮喘、免除插管,病人情況穩定後轉至一般病房,數日後順利出院。不只過敏原 氣候變化也可能使氣喘發作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心臟科醫師李威廷表示,過去對於氣喘的印象著重過敏性體質與過敏原的接觸,特別是對灰塵、花粉、塵蟎等過敏原。但毛皮、情緒反應、氣候變化、或其他過敏原刺激也可能造成氣喘發作,PM2.5或其他空氣汙染也會造成氣喘。刺激物會使氣管變窄,並增加分泌物,造成支氣管或小氣管阻塞。心因性氣喘過去較不受關注,易被忽略。心因性氣喘成因為心臟衰竭合併肺部積水,壓迫小支氣管而造成呼吸哮喘。所有可能造成心衰竭的心臟疾病,如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疾病、心律不整等,都有可能造成心因性氣喘。年長氣喘病患 3成合併心臟疾病心因性氣喘初期症狀以咳嗽和哮喘為主,難以和一般氣喘區分。嚴重會伴隨心衰竭症狀,如端坐呼吸、頸靜脈怒張、肢端水腫,此時往往合併呼吸衰竭而插管,錯失早期治療時機。治療心因性氣喘最重要的是早期診斷、積極治療心衰竭,一旦心衰竭症狀緩解,哮喘也會改善,常見氣喘藥物不但沒有療效,更可能延誤心衰竭的治療時機。李威廷醫師提醒,超過65歲的氣喘病人中,約3成合併心臟疾病,這些病人一旦氣喘發作,就應該將心因性氣喘列入鑑別診斷,安排心臟檢查。現今台灣社會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年人氣喘的發生率與嚴重度亦增加,應該審慎評估心因性氣喘的可能性。當氣喘病患治療成效不彰或是病情時常不穩定,應該將心臟機能的評估列入考量。

低溫來襲!慎防心臟病 保暖有一套

低溫來襲!慎防心臟病 保暖有一套#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引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隨時補充溫開水 起床先添衣國民健康署提醒,年度將屆,工作一忙碌起來,就忘了或是沒有時間喝水,容易忽略溫水的攝取,建議隨身攜帶溫開水,隨時補充,可防止血液變稠,降低血壓及心臟病發作的機率。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65歲以上長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緩身下床,切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寒流來襲別出門 少吃鹽、油、糖、辣寒流來襲時,建議暫不出門,家人要特別關照長輩的起居與活動,配合人體的生理時鐘。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飲食上要把握少鹽、少油、少糖、少辣原則,多吃新鮮、天然的食物,避免鈉含量高的醃製、加工食品。烹調上可多採用水煮、清蒸、涼拌等作法,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順暢,並且吃到八分飽即可。面臨氣溫變化起伏,提醒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避免冬季潛藏的心血管危機。

防骨鬆、心臟病 「龐德飲食」教你吃

防骨鬆、心臟病 「龐德飲食」教你吃#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因應現代人追求健康、重視減肥,現在健康飲食法頻出,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但是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正有用且適合自己的,往往都試了一輪才見真章。而新的「龐德飲食」,仿效心血管疾病率最低的地中海的飲食,秘訣到底是什麼呢?龐德飲食仿效地中海、日本飲食 防心臟病及骨鬆龐德飲食源自美國心臟及病理專科醫師史提芬.西奈特,在二十五年的臨床經驗中,不斷觀察患有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族群,發現他們的飲食出了很大的問題。地中海區是世界上罹患心血管疾病率最低的區域之一,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有著每餐食用蔬菜、水果和大量的洋蔥、大蒜,攝取深海魚類與堅果,運用橄欖油製備食物等鮮明特色的地中海飲食,確實對保護心臟和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有幫助。日本料理使用大量洋蔥,使日本女性是全世界骨質疏鬆率最低的國家。多食蔬菜、水果和大量食用低升糖指數的黃豆食品,少食紅肉類食物,以綠茶為日常主要飲品,使亞洲人飲食中的抗氧化指數超高,遠低於美國的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地中海地區和亞洲地區的飲食有許多共同之處,包括:大量攝取蔬果;吃深海魚類;喜愛洋蔥、大蒜;使用堅果、橄欖油等優質油製作食物。日本沖繩長壽村 飲食常見魚、豆腐地中海地區的飲食已是科學家公認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對於西方民眾來說,亞洲地區的女性常常讓他們猜不出實際年齡。亞洲地區有多處長壽村,例如日本沖繩大宜味村,有多位九十幾歲仍身強體健、還能做粗活的老者,最常被探討的是他們的飲食習慣,研究發現,長壽者每天食用魚、豆腐、海帶和蔬菜,因此成為相當具代表性的長壽、保健方式。來自美國的龐德飲食,全名是The Pan Asian modified Mediterranean diet(簡稱PAMMD),為「泛亞洲修正地中海飲食」,將之取名為「龐德飲食」,真正的原因是,希望透過龐德飲食的聯想,讓人們變成自己夢想中的龐德先生或女郎。龐德飲食兼備亞洲飲食的不老元素,以及地中海飲食的強心元素,長期執行龐德飲食計劃,很難不變成健康、美麗的龐德先生和女郎。(本文摘自/代謝型態龐德食譜全書/商周出版)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現在全世界的流行病,在台灣,有將近二百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有95%的患者是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年輕化趨勢 你我不可忽視糖尿病的年輕化與日常追蹤照護也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陳宏麟院長表示,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在過去10年中,20歲以下及20至40歲患者人數增加11%及32%;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是造成腎臟病變甚至糖尿病的因素之一。慢性病症狀發生緩慢,開始的時候總是不易覺察,日常的自我健康管理及定期健康檢查更顯得非常重要。吃多、喝多、尿多 建議及早注意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後期可能出現的慢性合併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以及動脈硬化症;一旦病情控制不佳,易引起心臟病、中風,還會造成眼睛、腎臟、下肢血管等併發症,甚至造成失明、洗腎和截肢。糖尿病前兆包含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除此以外,若莫名感到疲勞、倦怠、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並注意血糖控管。自我血糖監測 選擇血糖機精準最重要對於選購血糖機,陳宏麟醫師強調,除了必須要有衛福部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外,最重要的就是精準度,可參考全球業界指標ISO 15197:2013標準;醫師也提醒,方便使用、數字清楚、採血量少、檢測快速、可二次採血等指標,也是選購血糖機的可參考條件。糖尿病需要全家人一起對抗,家人的關心與陪伴,是患者很重要的力量。只要調整好心態,樂觀面對,聽從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定期自我血糖監測,患者也可以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並擁有良好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