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壓力大要注意 常在周一出現心臟病

壓力大要注意 常在周一出現心臟病#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儘管沒有任何一項研究特別強調工作壓力對生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但我們仍可以從其他方面的研究看出心理壓力和其他疾病之間的相關性,譬如肥胖、糖尿病、阿茲海默症、憂鬱症、腸胃問題和氣喘等疾病的罹病風險,都會隨壓力增加而提高,甚至惡化。壓力會導致心臟病「壓力會導致心臟病」的說法雖然已是陳腔濫調,但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心臟大概是全身最強壯、最無敵的器官;畢竟,每一天它都要泵送大約兩千加侖的血液量,平均一天要跳動十萬次以上。然而,這些豐功偉業並不表示它就能對心理壓力的微妙影響力產生免疫力。我們最常在星期一(一週的第一個工作日)出現心臟方面的毛病,這一點並不讓人意外。再者,假如你生活中的主要工作是照顧行動不便的親友,更需要注意這一條法則,因為不少研究顯示,身為伴侶照護者的人比較容易早亡。(與沒有扮演照護者的同齡人相比,他們的死亡率高出百分之六十三。)長保工作行程的規律性 做一些能提振心情的小動作既然人生中難免會遇到工作壓力,那麼我們該怎麼樣降低它對我們的影響呢?長保工作行程的規律性,並且做一些能夠提振心情的小動作,都有助你工作上保持適當的態度。提供一些方法供你參考:午休時間在陽光普照的街道上散散步;在辦公室多製造一些走動的機會,譬如你可以站著講電話,或是邊講邊隨意走動;接電話之前先深吸一口氣;工作時放一些輕柔的音樂;與其去酒館藉酒消愁,倒不如去健身房揮汗運動;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花個幾分鐘去逛逛自己最愛的部落格或是網站;以及訂出每天收發電子郵件的時間。調查指出,每個人每天花在收發電子郵件上的時間,平均占了工作時間的百分之二十三,檢視收件匣的頻率大約是每小時三十六次。但是每看完一封信,就必須花至少一分鐘以上的時間,才能重新把心思放回原本正在進行的工作上,因此訂出固定的收信件時間很重要,才能避免頻繁收發信件造成的壓力。(本文摘自/拒絕生病 無病生活從65件日常小事開始/地平線文化)

講座/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

講座/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突然又快又亂,還會胸悶、顫抖、透不過氣?小心,可能是心房顫動的徵兆!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會導致中風、心臟衰竭,增加死亡風險。根據統計,臺灣每年有近25萬人飽受心房顫動之苦,民眾卻普遍對心房顫動較陌生,而延誤就醫黃金期,導致嚴重後果。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心房顫動與治療新知,花蓮慈濟醫院將於7月29日上午10點,在大愛樓第一會議室舉辦「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由心臟內科蔡劭謙醫師分享「什麼是心房顫動」,以及劉維新醫師分享「預防心房顫動的中風風險」,心臟內科心功能室主任謝仁哲也將交流心房顫動治療的心得。衛教講座主題多元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地點:花蓮慈濟醫院大愛樓(前棟)二樓/第一會議室(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時間:7/29(六)10:00-11:30洽詢:花蓮慈院公共傳播室 游繡華 黃思齊 彭薇勻 魏瑋廷/電話:03-8561825 轉 分機3470、5202、3548或5201

傾聽孩子「心聲」 有心雜音需要治療嗎?

傾聽孩子「心聲」 有心雜音需要治療嗎?#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感冒發燒,就醫後醫師發現有心雜音,許多家長會非常煩惱,是不是代表心臟有些隱性疾病產生呢?出現心雜音需不需要治療呢?有心雜音不代表有心臟病 反之亦然豐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林聖哲表示,有心雜音不代表有心臟病。超過30%的兒童會在就醫時被醫師聽到無害的心雜音。心雜音又分為功能性心雜音及病理性心雜音。兒童發燒、感染或焦慮時會產生心雜音,3~7歲的病人最容易被聽到。另外,無害的心雜音也會因發燒、興奮或運動增強。而病理性心雜音通常是心臟疾病的徵兆。這些心臟異常包括心臟腔室的隔間有破洞、瓣膜狹窄、瓣膜關閉不全有裂縫或其他構造上的缺損。有些先天性心臟病可能聽不到雜音或是雜音很不明顯,另外像是急性心肌炎、心肌病變等心臟病也常是沒有心雜音。因此,沒有雜音並不表示絕對沒有心臟病。心雜音需要治療嗎?林聖哲醫師醫師表示,對於嬰幼兒的身體檢查,除了仔細地聽診,以分辨功能性和病理性雜音外,尤應謹慎注意其他有關的徵兆。有時醫師會做個簡單、無痛、非侵襲性的心臟超音波檢查,以決定心雜音可能代表的意義,以及其對心臟功能的影響。心雜音會好嗎?林聖哲醫師醫師表示,無害的心雜音並不具有特別的意義,也不會傷害孩子。家長應避免對孩子採取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兒童處於擔心害怕的情緒下對其自我形象會有負面影響,無形中也會影響人格發展。當孩子有疑慮或害怕時,父母可以向他們解釋心雜音並不表示他的心臟有問題。事實上,隨著成長的過程,無害的心雜音會愈來愈少,且通常會完全消失。

抗憂鬱好入眠 運動正能量可持續4小時

抗憂鬱好入眠 運動正能量可持續4小時#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為忙碌的女人,我們都知道女性無法開始或堅守運動的種種障礙,太忙了、太累了、要照顧小孩、陪小孩寫功課、及做不完的家事等。許多女性都曾計劃運動,卻未能付諸實行,或只運動個幾週就半途而廢。適度運動能預防慢性病、減少壓力因為運動對人的精神和情緒影響很大,女性憂鬱是男性的2倍,罹患焦慮症及身心症的比例也很高,女性更要注意,人生各階段體能訓練對於靈活性及未來老年獨立性的重要性。規律運動是預防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妙方,也是成功減肥計畫的基礎。運動能減少壓力、改善心情、使妳更喜歡妳的身體,還可以給妳新的人生觀。適度的運動能達到以上種種的效果。我們要再次強調,運動對身心的影響實在太大了!運動曾經被視為對戒菸、戒酒的良方,體能訓練也漸漸被用為治療憂鬱、焦慮等心理情緒問題的輔助療法。1996年美國公共衛生局提出體育活動與健康的報告指出,規律的運動有下列的好處:• 改善妳的心情。• 減少焦慮。• 減少沮喪。• 增加自尊及自我控制感。• 藉幫助減重、增加肌肉張力,改善妳的身體形象(body image)。運動能做為抗憂鬱劑體育活動與精神健康的關係,可以回溯至數千年前。中國古代就認為體能活動是與天地調和、陰陽和諧不可或缺的環節;印度早在西元前3000年,就慢慢發展出瑜伽這種以身心哲學為基礎的活動;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及蓋倫,也常常描述體育活動和精神健康的關係。而現代科學家和醫師也做了數百項大大小小的研究,描述體育活動對精神健康的重要性。這些研究顯示運動能做為抗憂鬱劑,治療輕度憂鬱症狀,而且運動愈多、憂鬱愈少。運動能使焦慮的人變得比較不焦慮,如果妳即將為開不完的會議、截稿日期、與醫師約診感到焦慮,運動可以協助妳驅散這些壓力。運動產生的鎮靜能量可持續2-4小時運動能大幅增進自尊、改善心情。開始從事運動後,許多人指出身心及人際關係都跟著改善。運動也能改善睡眠,增加我們深度睡眠期和整體睡眠時間、減少等待入眠的時間,晨間運動對失眠的人,更有幫助。運動能減輕壓力,是和增加體內2種神經傳導物質濃度有關,分別是血清素及多巴胺,這2種傳導物質都和情緒有關。另外,運動也會增加我們身體本有的內生嗎啡及腦啡等天然鎮靜劑的量。這些化學變化,可以持續到運動後2到4小時。(本文摘自/一生的健康與自在/天下雜誌出版)

在家心臟病發 第一步先靠枕坐著

在家心臟病發 第一步先靠枕坐著#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心臟是一個強壯、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強力泵浦。心臟之於身體,如同發動機之於汽車。一個人的心臟若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一個人一生中,心臟就要跳動近26億次。一旦心臟停止跳動,且經由搶救仍不能恢復跳動,那就意味著生命終止。心臟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臟病引起的。心臟病是可怕的殺手,若在5分鐘內沒有對患者施行急救,就可能成為植物人,甚至死亡。你是高危險群嗎?年齡大於45歲的男性、大於55歲的女性;吸煙者、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有家族遺傳病史者、肥胖者、缺乏運動或工作緊張者等,都是高危險群。心臟病早期症狀做一些輕微活動,或處於安靜狀態時,出現了呼吸短促現象,但不伴隨咳嗽、咳痰。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心臟功能不健全的症狀。如果臉色灰白而發紫、表情淡漠,這是心臟病末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臉色呈暗紅色,這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特徵;如果臉色蒼白,則有可能是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徵象。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表示心臟脂肪累積太多;如果鼻子尖發腫,表示心臟脂肪可能也在腫大或心臟病變正在擴大。此外,紅鼻子也常預示心臟有病。 不可不知的心臟病發處理方式1) 若患者尚有知覺時,讓患者靠著枕頭坐著。2) 鬆開患者衣物。3) 用毛毯覆蓋患者,將硝化甘油片含於患者舌下。4) 打電話叫救護車,並告知是心臟病患者。5) 若患者心臟停止跳動時,要立即施行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6) 設法暢通患者呼吸道。7) 做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8) 人工呼吸2次後,再做心臟按壓15次,反覆地做。其方法如下:9) 找到心臟按壓的部位,即乳頭連線和胸部中央的胸骨交叉的地方。10) 將一隻手掌根放在按壓的部位,另一隻手掌貼在上面。11) 保持手肘伸直的姿勢,垂直下壓3~5公分,其速率約為1分鐘60次。12) 若患者瞳孔縮小,可以摸到頸動脈波動時,就表示有效。13) 患者心臟恢復跳動後,繼續做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復自行呼吸。(本文摘自/常見病速效自療/人類智庫)

胸痛要當心 青光眼恐找上門

胸痛要當心 青光眼恐找上門#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青光眼的人一定要追蹤注意自己的心臟情況,因為心臟病和青光眼的關係密不可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科醫師江碩儒表示,「二尖瓣脫垂」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和體質。約3%-5%的成年人患有此病症,女性是男性的2倍。有此病症者也可能隨著年齡增長,使得瓣膜無法緊密關閉,導致左心室的血流逆流回左心房,以致出現胸痛、心律不整、心悸、頭暈、呼吸困難,甚至昏厥等症狀,其中「胸痛」是二尖瓣脫垂最常見的症狀。有「二尖瓣脫垂」的人發生青光眼比例約增一倍「青光眼」是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視神經因為眼壓漸漸過高而受損。研究團隊分析了1996-2008年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共有21,677人有「二尖瓣脫垂」,86,708人沒有「二尖瓣脫垂」,統計發現,有「二尖瓣脫垂」比沒有「二尖瓣脫垂」的人發生青光眼的比例約增加一倍。有胸痛的人要注意是否也有眼壓過高的情形目前研究團隊研判可能的原因有:「二尖瓣脫垂」是瓣膜組織的增生而增厚,而此增生組織也可能會堆積在眼球房水的排出系統,因而阻塞此系統造成眼壓上升。因此,研究團隊得到結論,有青光眼的人一定要追蹤心臟情形,有心臟瓣膜問題的人也要定期追蹤自己的眼壓,以預防青光眼。江碩儒醫師提醒,「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常常會有胸痛的症狀,因此,有胸痛的人除了要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血管和心臟瓣膜疾病,也要注意是否有眼壓過高的情形。

幫心臟做復健 規律運動就對了

幫心臟做復健 規律運動就對了#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年紀大了,若心臟老了、壞了,有心臟病,除了用藥,還能怎麼辦?美國心臟協會發表聲明指出,規律運動對心臟的重要性,與藥物不相上下,對於年長心臟病患者,建議規律運動也納入療程。年長心臟病患規律運動 有助提升體能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醫學教授、高齡心臟科醫師丹尼爾‧福爾曼為新聲明撰寫小組主席,他表示,年長心臟病患者如果想減輕心臟病症狀、提升體力,應將運動納入醫療照護一環,才能事半功倍。這項美國心臟協會所發出的聲明已刊登於〈循環〉醫學期刊(Circulation)。福爾曼醫師指出,許多健康照護者將重點放在心臟衰竭、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管理,照護多著重用藥、醫療,並沒有將重點放在幫助患者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幫助患者身體機能發揮極致。事實上,心臟病患者在心臟病發作或發生其他心臟相關事件後,需要增強體能,體能必須達到「提購物袋走回車內」的程度,才能獨立生活、維持生活品質。即使年歲增長 運動依然還是有好處福爾曼醫師補充,將提升生理機能納為治療一部分,有助年長患者改善生活品質,對維持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也很有幫助。沒有人會老得無法動,患者就算70多歲、80多歲,或年齡更大,依然可以透過運動獲得好處。以年長患者來說,心臟復健是重要歷程,復健師常提供運動諮詢、訓練建議,並引導患者管理壓力、憂鬱情緒。福爾曼醫師表示,光只有這樣,還是不夠,現在治療70多歲、80多歲年長心臟病患,健康照護者多強調用藥、手術,而忽視患者重新用腳走路的重要性,心臟復健計畫就是設計用來讓患者可以重新自己走路、行動。打太極拳、瑜珈也很有幫助福爾曼醫師建議,日常走路、在家處理家務,也有幫助。抗阻力訓練、平衡感訓練也有助預防跌倒。打太極拳、瑜珈等則可以增強力量、發揮有氧機能,並訓練平衡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 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即以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此次講座內容將由賴玉釧營養師告知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時間:106年4月11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