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來看診,一坐下迫不及待地說「蔡醫師!我上次回診腎臟科時,剛走出醫院大門,就感到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馬上就進到急診去了…」他喘了口氣後繼續說「結果…急診室醫師說可能是心臟的問題,馬上做了很多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他拿出病歷摘要給我看,又說「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慢性腎臟病的人,最大的危險竟然不是腎臟,而是心血管疾病,是會要命的!」大家都以為,慢性腎臟病最大的殺手應該是腎衰竭、尿毒症,其實這是錯誤的!對於慢性腎病患者來說,心血管疾病比腎衰竭、尿毒症的威脅大多了。血鉀過高會引發心律不整 高血磷使心血管壁增厚鈣化根據統計,慢性腎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一般人的15倍以上,而尿毒症(洗腎)患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率高達5成,是一般人的35倍。慢性腎臟病患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周邊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鬱血性心衰竭的盛行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國外的統計顯示,25至40%的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有冠狀動脈疾病,25至35%有充血性心臟衰竭,60至85%有左心室肥大或心室功能減損問題,而且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惡化之速度比一般大眾大約兩倍,甚至未進展至末期腎病變前就已死亡。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腎功能受損時,腎臟調節體內水和各種電解質的功能也會受影響,當水分代謝不良時就會出現血液量增加、心臟負荷過重、造成心室肥厚、心臟衰竭等;水分開始堆積時就會出現水腫,會影響靜脈回流,也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增加下肢靜脈血栓的機會;腎功能受損,血液內的毒素就不能有效排出,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功能,造成尿毒性心臟病、心臟衰竭等;電解質代謝異常,會出現各種代謝障礙,例如,脂質代謝異常、鈣磷代謝異常、高磷血症、高胱胺酸、高副甲狀腺激素,這些都是心血管病變的高危險因子;血鉀過高則會引發心律不整,嚴重者會有心肺衰竭或猝死等危險;高血磷會導致心血管壁增厚、鈣化、硬化,是腎臟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主因。慢性腎臟病在中醫方面,認為多由腎氣虧損,濕濁、濕熱、溺毒、瘀血、痰濁壅滯,三焦氣機失暢,水道不利所致,所以,治療上就是要調理身體的機能,改善上述的病因,也就是以「扶正祛邪」主。運動配合飲食控制 減少尿毒產生中醫治療上通常會有兩大方向,化濕濁、解毒活血、急則治標;益氣血、補脾腎、緩則治本。透過中醫特有的望聞問切,可以判別出每個人的寒熱虛實不同體質偏向,加以不同調理,透過益氣固表、溫補脾腎、清熱解毒、健脾利濕、益氣養血、活血化瘀…等等方法,可以慢慢恢復腎臟的白蛋白過濾及回收的平衡,營養不再流失,也可以提高腎臟的血液灌流量、降低腎絲球的硬化率、活化受損的腎元結構、提高尿毒的排泄等,水分的代謝功能改善了,代謝廢物的排泄改善了,電解質異常也會改善,磷鉀鈣的失衡也會穩定,當然也會加入保護心血管的專用中藥,當然可以避免各種併發症的產生。另一方面配合飲食控制減少尿毒的產生,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也可以慢慢降低身體的負擔,搭配中醫的調理及修復,可以逐步提高腎臟的實質功能。(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