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心絞痛、呼吸不順「吃胃藥」竟痊癒?醫:可能是「胃心症候群」

心絞痛、呼吸不順「吃胃藥」竟痊癒?醫:可能是「胃心症候群」#心律不整

常有病患因胸悶、心跳快,常常莫名其妙就發作,去大醫院心臟科檢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卻都檢查不出問題;又懷疑甲狀腺有問題,去新陳代謝科抽血、照超音波,也都沒問題,又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學會避免緊張、適度排解壓力,但是效果還是不佳。最後吃了胃藥,居然就好多了!到底怎麼回事呢?中醫師指出,造成這些小病小痛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胃心症後群」。

「心因性猝死」猛又急怎麼防?監測「心律不整」醫生比死神快一步

「心因性猝死」猛又急怎麼防?監測「心律不整」醫生比死神快一步#心律不整

近年在演藝圈就有不少由於心因性猝死的案例,例如藝人高以翔、黃鴻升等人,發生速度之快令親友震驚又難以接受。為避免這類悲劇發生在至親身上,衝擊日常生活,我們能事先做些什麼?《訂製你的無病生活》一書中說明,各種心因性猝死,在事前其實都能透過監測工具,觀察心律變化,提前治療並預防。以下為原書摘文:

心房顫動難察,恐增中風、死亡風險!醫教「保命4招」

心房顫動難察,恐增中風、死亡風險!醫教「保命4招」#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林筱庭/採訪報導)心房顫動是成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症狀,全台心房顫動盛行率約為1.7%,即每6~7位民眾中,就有1位終其一生罹患心房顫動。但醫師指出,約有一半民眾因症狀不明顯或沒有症狀,往往都是中風後住院才發現自己有心房顫動,如何提早發現、降低中風機率,成為不可輕忽的課題。心房顫動大幅增加中風與死亡風險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林口長庚醫院心律不整暨電生理中心主任葉勇信表示,心房顫動是由於心房不規則放電,導致心房出現快速紊亂的顫動,每分鐘可達到300次,由於快速、紊亂、沒有效率的收縮,心臟血流在心房裡流動狀態不佳,便容易淤積形成血栓、血塊,並隨著血流跑到身體各處,若是跑到腦部血管,就會形成中風。「心房顫動為什麼可怕?因為它是中風和死亡相關的危險因子。」葉勇信說,根據臨床統計,每6位中風患者中,就有1位與心房顫動有關;而有心房顫動者,死亡風險相較一般人增加2至3倍,甚至會增加失智和心臟衰竭風險。心電圖是診斷心房顫動唯一方式但是,心房顫動的患者幾乎沒症狀,其中有1/3是陣發性心房顫動,另2/3則是持續性心房顫動。根據過去大規模統計發現,無論有無症狀,中風與死亡風險同樣都會大幅增加。葉永信提到,早期發現對於診斷心房顫動至關重要,「目前心電圖是目前診斷心房顫動唯一的方式。」他建議,民眾可採4種方式取得心電圖: 個人穿戴式裝置,戴在身上就可以即時記錄,例如Apple watch。 即時、便利型心電圖紀錄裝置,​​​​例如 Rooti or AliveCor。 長天期心電圖紀錄裝置,此為醫療院所使用。 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成人健檢: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葉勇信呼籲,心防顫動是多發性成因構成,年齡越高、有心臟相關病史及家族史者屬於心房顫動高危險族群,一定要主動進行心房顫動篩檢,及早診斷、治療,才能避免中風等嚴重併發症。

心律不整怎麼辦?小孩第1次發作,醫師建議「這樣做」

心律不整怎麼辦?小孩第1次發作,醫師建議「這樣做」#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林筱庭/採訪報導)台灣約有50萬人受心律不整問題困擾,其中在老年族群中,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症狀。然而除了高齡族群外,兒童也會有心律不整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兒童心律不整為心搏過速,若藥物無法控制或狀況嚴重時,需考慮進行心導管手術,但手術需仰賴X光透視機輔助,間接導致兒童暴露在輻射之下,恐增加後遺症風險。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部副主任李必昌表示,台灣心律不整盛行率約為1~2%,一般成年人的心跳為每分鐘60~100下,新生兒為每分鐘120~160下,心臟節律不正常,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都屬於「心律不整」。孩童心跳每分鐘逾200下,恐有這些症狀其中,孩童心律不整的盛行率約為0.1~0.15%,又可細分為心搏過速 (頻脈)、心搏過緩 (徐脈)、早期收縮等3大類,其中以心搏過速最為常見。李必昌進一步指出,孩童的心搏過速是心跳由於某些因素,例如:發燒、拉肚子、緊張、運動等,突然增快到平時心跳數的上限以上,通常高達每分鐘200下以上,此時孩童可能會感覺到以下症狀: 胸痛 胸悶 心悸 呼吸困難 易喘 暈眩 嚴重更致暈厥然而,孩童對於症狀較不易表達,因此家長可能較難察覺。建議平時應多觀察孩子的活動狀況、食慾與情緒狀態,若發現孩童有焦躁、不安,和日常表現不同的狀況就需多加留意。 過往在兒童心律不整治療有許多瓶頸,台大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吳美環表示,因為確認導管路徑與放置位置需X光透視機的輔助,往往會使得患者得暴露在輻射下,尤其孩童更是易感族群,大大增加往後罹癌機率。根據臨床研究統計,以往接受單次心房顫動電燒病患,受到的總輻射量約為15毫西弗,相當於照射750張胸部X光,約為一半車諾比核災核電廠撤離者的受輻射總量。所幸在2016年開始,台灣開始運用3D立體定位系統在電燒手術上,2019年健保通過給付18歲以下患者,能幫助醫師精準判讀導管的位置與心臟訊號,再加上超音波導引,能實現「零輻射」心律不整導管手術,突破以往孩童輻射累積的風險,同時也能降低醫護端暴露於輻射的危害,且手術零傷口。心律不整第1次發作,先憋氣李必昌補充,因為孩童第1次發作往往症狀輕微,且隨長大後可能自行痊癒,建議家長可以在第1次發作時教導先行憋氣,以平穩心跳,並觀察後續症狀表現;後續若反覆發作或有根治意願,則可用藥物治療或是心導管治療,但前者需每日服藥無法根治,後者則是治癒率高、併發症極低。李必昌提醒,除了平時需觀察孩童的表現有無異狀外,也可以透過個人智能裝置紀錄孩童心律,監控偵測心律不整的問題。另外,心律不整與咖啡因、茶鹼有關,建議盡量少攝取,同時需適度運動、保持生活作息正常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壯男突昏厥竟因「罕見症候群」醫:像心臟多1條電線

壯男突昏厥竟因「罕見症候群」醫:像心臟多1條電線#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8歲陳先生身體健壯,雖曾在健檢時被告知「心臟有問題」,但由於沒有不適症狀,因此並未積極就醫,持續維持跑步重訓等日常運動。然而,日前深夜在家中無預警昏厥,失去生命徵象,雖然家人在第一時間施行心肺復甦術並通報119,但送醫時仍幾近「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急診緊急施救但反覆電擊無效,遂同時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為病患裝置葉克膜維生系統,才度過危急病程。「WPW症候群」恐致猝死,可能出現以下症狀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徐展陽表示,檢查發現病患罹有罕見的「WPW症候群」(Wolf-Parkinson-White syndrome,或可稱為「預激症候群」),初步治療趨穩甦醒後,順利移除葉克膜管路,並轉診至心臟血管科,再利用心導管手術根除病灶,讓病患以後不必再為不可預期的猝死擔憂。「WPW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是因心臟多了一束異常傳導組織,有如「心臟多了一條電線」,有較高的機率發生昏倒或猝死。可能出現以下不適症狀: 心悸 心律不整、過速 胸悶痛 氣短 頭暈、暈厥心臟「多長一束傳導組織」易誘發心房顫動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張耀庭解釋,正常的心臟在心房、心室中有個節律點,可以調控心跳速度,人體偶爾出現心房顫動或不規則跳動時,也可以保持心律不至於過快,讓心臟維持正常的電氣器傳導。但WPW症候群患者的心臟,因為較常人多了一束傳導組織,一旦心臟出現快速而失控的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時,電氣傳導就不會經過節律點,而是透過多出來的電線直達心室,此時就可能演變為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導致猝死。如同該名個案因WPW症候群演變成心房顫動,而發生猝死的情形非常少見,發生率僅有不到1%。張耀庭表示,考量患者符合「目擊倒地並即刻施行心肺復甦術」、「疑似心因性休克」、「持續急救下迅速送達責任醫院」等葉克膜置入適應症,醫療團隊迅速裝妥葉克膜維生系統,行心導管、低溫治療後,陳先生成功甦醒,順利拔管且沒有任何神經學後遺症。為了永絕後患,在病患清醒後為其安排心導管手術,透過高射頻能量經電極導管,將心臟多餘的不正常傳導路徑以燒灼、破壞方式,成功阻絕異常心律,才讓病患重獲新生。張耀庭提醒民眾,心臟疾病平時不一定有症狀,但若發生過不適、有家族史、健檢建議就醫者,務必至心臟科安排相關檢查,以免輕忽病症,危及健康。

心悸、胸悶、心律不整連續10年!醫用3D電燒解決

心悸、胸悶、心律不整連續10年!醫用3D電燒解決#心律不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宜蘭72歲林先生患有心律不整超過10年,平常不時有心悸、胸悶甚至頭暈的情況,近來常氣喘吁吁,經24小時心電圖檢查,結果發現心室期外收縮,意即心室產生額外的刺激造成不規則的心跳,平均一天有將近1/5的時間,約1萬8000多次的心跳都屬於異常多餘跳動的狀態。值得慶幸的是在經過三度空間(3D)立體定位射頻燒灼術治療後,林先生的情況幾乎完全改善,宛如重生。心臟結構清晰成像 手術時間縮短、輻射量降低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許育誠指出,心律不整的種類很多,包含心房撲動、心房纖維顫動、心室上心搏過速、心室期外收縮、心室頻脈等。心律不整的症狀相當多樣,由暈眩、心悸、胸悶或呼吸喘乃至於情況嚴重可能導致猝死,不可輕忽。以心室期外收縮來說,若是每日異常心跳頻率高達10-15%以上,或是不適合使用藥物治療的患者,可經由醫師評估透過導管以電燒灼的方式去除心室內異常放電的傳導路徑來根治。傳統上經由導管電氣燒灼術治療心律不整是透過X光攝影並配合電生理訊號來判斷病灶位置並給予射頻燒灼,此法成功率較低且易產生耗時及輻射暴露時間過長的隱憂。羅東博愛醫院今年與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系啟動策略結盟,針對心臟電生理及介入性治療展開合作,每月定期由林口長庚心律不整暨電生理中心主任、長庚大學教授葉勇信醫師,與博愛心臟內科團隊合作不整脈電燒介入性治療。本次手術由葉勇信醫師與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內科陳韋成醫師協作以三度空間(3D)立體定位射頻燒灼術進行治療,在立體定位系統的協助下,透過3D圖像精準描摹,讓心臟結構清晰成像,縮短手術執行時間並降低輻射量,提供更為安全快速的手術。心律不整勿劇烈運動及攝取咖啡因心臟如同體內的發電機,由右心房竇房結發出電流經由心內傳導進而刺激心臟同步收縮以維持正常搏動,以供應全身足夠的氧氣及營養;心律不整則是電流傳導過程出現異常,而有心跳不規則或是心跳過快、過慢等的問題。心律不整分為許多類別,其中心房顫動的發生比率也會隨年齡逐年增加。陳韋成醫師提醒,若患有心律不整的民眾,切記不要劇烈運動,在飲食上也要注意勿過度攝取咖啡因,例如:咖啡、濃茶及提神飲料等。平日保持身心健康情緒平穩,才是重要的保健之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