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猝死」猛又急怎麼防?監測「心律不整」醫生比死神快一步

「心因性猝死」猛又急怎麼防?監測「心律不整」醫生比死神快一步

2022/6/3
近年在演藝圈就有不少由於心因性猝死的案例,例如藝人高以翔、黃鴻升等人,發生速度之快令親友震驚又難以接受。為避免這類悲劇發生在至親身上,衝擊日常生活,我們能事先做些什麼?《訂製你的無病生活》一書中說明,各種心因性猝死,在事前其實都能透過監測工具,觀察心律變化,提前治療並預防。以下為原書摘文:

年輕人猝死,可能是心律不整惹的禍

心血管疾病是除了癌症之外,國人的第二大死因,而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心血管系統出現問題時,可能有胸悶、胸痛、心絞痛或心悸等症狀,但尚有許多病人在發病前沒有明顯症狀,造成診治上的困難。至於年輕人猝死事件頻傳,致命原因很可能是心律不整,但許多人直到發病前,都不知道自己有心律不整的狀況。

雙和醫院心臟內科病房主任邱淳志表示,突發性的心律不整,出現時間無法預測,經常受測者到醫院檢查時,心電圖沒有任何異常。為了診斷隨時可能發生的變化,可能會接受24小時攜帶式心電圖或連續7天到14天的心電圖偵測,才能記錄及評估患者的不適症狀是否和心律不整有關。

不過,他也提到,採用攜帶式心電圖的患者可能會感覺有諸多不便,譬如,因為必須將如同隨身聽大小的裝置背在身上,而且需要在胸前貼上心電圖貼片並接上導線,洗澡時可能要改用擦澡的方式。

及早發現便能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心因性猝死難道真的避無可避?」曾有民眾提出這類疑問,對此,邱淳志直言,「某些心因性猝死發生前會有一些徵兆,只是一般狀況下,人們不會隨時偵測自己的生理數值,無從得知身體的狀況已經亮起紅燈。然而,很多患者在發生心因性猝死之前,心律不整的頻率及次數都會增加,若能及早偵測並且就醫,就可能阻止一場悲劇的發生。」 

邱淳志進一步指出,譬如,若心跳出現停拍、停格的狀況時,有可能是產生了心室早期收縮這種有危險性的心律不整,影響心臟功能,讓心臟無法順利將血液打出去,嚴重時可能導致休克或致死。冠狀動脈疾病或心肌梗塞都可能產生心室早期收縮,若能及早發現自己心律不整,就能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許多長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更應注意心臟是否發生突發狀況。不過,現代人的生活型態造成不少老人家獨居,若平時沒有家人同住照顧,風險也會跟著提高不少。此外,失智症或中風等疾病患者,無法用言語或動作表達自己身體不適,萬一出現心肌梗塞及其他心臟問題時,可能無法及時就醫,因而引發憾事。

穿戴裝置監測健康數據,提前治療預防

自從智慧型手錶Apple Watch開放心電圖功能,許多人都對它寄予厚望,希望能藉此隨時記錄自己的心律變化。其實,早在Apple Watch之前,北醫大和麗臺科技就已經開始產學合作,共同研發出醫療級心臟監測手錶穿戴裝置,結合AI運算技術,每半小時主動偵測是否有不規律的風險指標,能有效輔助心臟衰竭的治療,並取得衛福部心電圖量測認證,還獲得2021年「國家新創獎」的肯定。

邱淳志強調,研發穿戴式心電圖裝置,目的是為了讓患者365天都可隨時偵測心律變化,並且找出心房顫動、致命性心律不整或心室早期收縮的潛在患者,減少心因性猝死的危險。

他以其中一種心臟監測手錶穿戴裝置為例指出,使用者可以隨時量測並記錄當下的心臟狀態,同時將資訊同步上傳至雲端健康管理平台,醫護人員、個案管理師、患者及家屬都能隨時上網查看心電圖與分析資訊,例如:心跳過慢、過快或不規律等。若上傳的數值出現異常,裝置還會主動傳訊息至使用者的手機,提醒須多加留意,安卓(Android)或iOS系統都適用。此外,還有測量血壓、步數紀錄、疲勞指數、心跳變異律及睡眠分析報告等功能,幫使用者掌握身體密碼,維持健康生活。

邱淳志談到,有位女性患者因心臟冠狀動脈血管三條阻塞嚴重,裝了支架治療,屬於高風險病人,所以在醫師建議下,開始使用心臟監測手錶穿戴裝置。

沒想到,從她的日常監測數據中,果真發現心室早期收縮發生頻率增加,裝置於是自動傳訊至雲端平台;醫療人員接獲訊息後,請她提早回診,並且幫她調整心律不整藥物。之後,同樣透過雲端監測,確認患者心律不整及不適症狀都有所改善,幫她避免了因為心律不整而再次住院,提升了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

新冠疫情降低了民眾到醫院的意願,當身體出現不適時,很多人寧願先忍耐, 卻不知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邱淳志提醒,根據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統計,2020年心肌梗塞患者和去年同期比較,平均約晚了40分鐘至50分鐘才到醫院求診, 但心肌梗塞病人每晚半個小時就醫,死亡率就會提升7.5%,如果能使用心臟監測手錶穿戴裝置這類的穿戴裝置輔助,並配合定期門診諮詢,就有機會早期預警,提升患者安全,改善疾病預後。

(本文摘自/訂製你的無病生活/天下文化)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