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

吃「粽」變重?營養師教你如何無負擔

吃「粽」變重?營養師教你如何無負擔#熱量

隨著天氣漸漸炎熱,第一個酷暑節慶「端午節」也即將來臨,各大量販店、超商早已開啟端午粽的銷售戰,除了推出一般傳統肉粽、鹼粽、涼粽、冰粽外,也發現有不少以健康訴求為前提的素粽、五榖肉粽等,來吸引消費族群購買及選擇。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營養師李妍慧表示,一般而言,傳統肉粽熱量約500~600大卡/顆,與一個速食便當相比熱量相當,有些甚至會高達700~800大卡/顆,不少人吃了一顆粽子後還想再吃一顆,所攝取的熱量早超過每日身體所需,不少人常因此胖了一圈,這樣的狀況也困擾不少糖尿病患、腎臟病患。為了提倡健康飲食,並響應台中市政府推行的樂活蔬食,以及配合衛生局「健康100台中動起來」減重百噸活動,署立台中醫院營養室為此特別製作「素食菇健康粽」及「輕食米粽」等,來幫助有減重需求的民眾安心渡過美食佳節。李妍慧說明,此次米食材料特別突破以往慣例,改採混搭低熱量的蒟蒻米製作低熱量米粽,並搭配口感獨特的雪蓮子、橄欖油,以低油量爆香的烹調方式,並減少鹽分使用,保留食材原始鮮甜滋味,除了兼顧粽子的熱量與營養素外,也改善了傳統粽的高油、高鹽、低纖特性,讓民眾可以享受健康美味的美食,也可以安心享瘦。另外,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素食族群,有別以往傳統素食粽內餡大多採用市售素食加工製品,不僅無法得知加工品內容物的成分是否健康,部分素料已先油炸過不僅油質已劣變且內含油量高,加上烹調時爆香用的油量,一顆傳統素食粽的熱量也相當於一個排骨便當;李妍慧進一步解釋,今年特別針對素食族群推出健康素食粽,食材則選用新鮮菇類搭配新鮮非油炸黃豆製品,油質選用植物性葡萄子油,達到健康、低卡、高纖的目標,讓素食者也能過一個無負擔的端午佳節。另,李妍慧強調,端午粽除了注意食材、烹調製程外,甜辣醬、蒜蓉醬…等沾醬則須特別提醒民眾務必在品嚐時減少用量,以免增加身體負擔。延伸閱讀「輕食粽與素食粽做法」: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493

熱量標示上路  健康飲食的指標

熱量標示上路 健康飲食的指標#熱量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去(99)年起,為了臺北市市民朋友的健康權益著想,邀請速食連鎖業者在點餐卡或其他民眾看得到的地方標示產品的熱量,方便市民朋友選購前就得知產品熱量資訊,以便做出健康選擇。今年配合全國肥胖防治政策,將更全面性的輔導各類食品業者進行熱量標示,協助市民輕鬆落實健康飲食生活。該局目前正逐步輔導各類食品業進行熱量標示。以大賣場業者為例,除了原先已經有營養標示的包裝食品之外,在衛生局的輔導下,已有業者優先響應,即日起開始對於現場新鮮製作販售的烘焙產品及熟食食品標示熱量,該局也將持續輔導各大賣場業者,於4月底前完成烘焙及熟食食品之熱量標示。另大賣場內附設之美食街,也是衛生局未來逐步輔導實施熱量標示的對象。而其中有部分餐飲業者非常重視市民選購餐點時的營養與健康訴求,均已於旗下的各餐飲品牌的菜單上標示熱量供民眾參考與選購。隨著民眾對健康議題的重視,健康飲食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食品業者提供充足的營養資訊、市民朋友關心自己選購餐點的熱量與營養、衛生局除輔導業者亦教育消費者,期打造一個全民的健康消費環境。市民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

小心!吃天然食品減肥 反而越減越胖

小心!吃天然食品減肥 反而越減越胖#熱量

台灣有種奇怪現象,不當的減肥商品常用食品方式銷售,民眾只要看到是「食品」就像吃了定心丸,自己狂買不夠,還「呷好倒相報」介紹朋友買。且違法商品的價格常比合法的減肥藥還貴上好幾倍,但仍賣翻天。業者宣稱獨家祕製的減肥梅、減肥茶,裡面不外乎一些陳皮、山楂或茶葉等含咖啡因物質,有些含像車前子的粗纖維,讓人有飽足感或促進腸胃蠕動;但嚴重腹瀉的減肥產品,通常是含有過量的番瀉甘。番瀉甘是從番瀉葉萃取出來,因為不用處方箋,很多業者偷偷加在茶包、蜜餞中,所以會讓人狂瀉不止,而有體重暫時下降的假象。業者如果有添加番瀉甘一定要標示在產品包裝外,同時要標示劑量及可能的副作用,如果每日使用劑量超過12毫克就算是藥品。問題是很多業者偷偷加在其中,但民眾誤以為是天然植物萃取就放心吃,以為是零食就隨手吃,不知不覺食用過多。實際上利用這種瀉劑,會有腹絞痛的問題,而且常有人一天拉肚子十幾次,結果電解質不平衡。如果女生正值生理期或懷孕初期,還可能會造成子宮收縮、子宮出血。如果預備懷孕,不要輕易吃這些來路不明茶包或蜜餞,有時它們可能用清除宿便、腸道大掃除等方式欺騙民眾,有疑問時也可以送交各縣市衛生局檢驗。作者建議,減肥的黃金處方就是運動+控制熱量,7,700大卡熱量相當等於1公斤。如果一天可以減少500大卡的熱量攝取,每週就可以瘦0.5公斤。肉包一個有200大卡、筒仔米糕一份有400大卡、一包泡麵有400多大卡,改掉吃零食習慣就可以減少多餘熱量攝取。本文作者:郭姿均、王威勝摘自:恐怖家庭醫學,由大牌出版發行延伸閱讀「快速安全減肥法三原理」: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210

遠離病毒侵擾 營養師提供9大類營養素

遠離病毒侵擾 營養師提供9大類營養素#熱量

文/嬰兒與母親採訪/翁昭鈺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蔡易晉   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 劉怡里提升免疫力最佳的方式,其實可從飲食做起,隨著時代改變,精緻化飲食的今日,現代人應該不只是追求吃飽,更需懂得吃得健康、營養。好的飲食習慣,其實是可以從小被「教育」起的,讓好的飲食習慣跟隨一輩子,培養不挑食的好寶寶。爸媽們千萬別小看飲食的力量,多項研究顯示現今小孩嗜吃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除了造成肥胖問題外,更可能造成孩子日後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的狀況,日後更可能提早成為三高族群的患者。因此,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特別提出以下九大類的營養素,多攝取含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就能幫助小孩提升免疫力,遠離病毒與細菌的侵擾。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具有保護表皮黏膜細胞的作用,可從紅色的蔬果中獲取,像是胡蘿蔔、蘋果,還有菠菜、蛋黃、肝臟、芒果、木瓜、地瓜等等。維生素E:一樣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可幫助維持細胞完整性,不會受到侵擾,並幫助紅血球生成,具有抗氧化的效果,增強抵抗力。如果維生素E不足,可能造成溶血性貧血。食物中可從綠色蔬菜、堅果、黃豆、植物油、小麥胚芽中獲得。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可幫助傷口癒合,是構成細胞間物質的重要元素,還能幫助對抗傳染病。食物可從芭樂、柑橘、奇異果中獲得,其中又以芭樂的含量最高,此外還有天然深綠色的蔬菜,像是青椒、芥菜。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織最需要的營養,具有建造修補組織的功能,1克蛋白質可提供4大卡。如果不足會導致生長遲緩、體重不足、免疫力下降。可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像是蛋、奶、大豆等等。鋅:幫助生長、性器官的發育,可從牛肉、豆類、乳製品、葵花油等獲取。硒:具有抗氧化的攻效,是必須微量礦物質,與維生素E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可活化免疫系統,預防疾病感染。主要存在於全穀類、堅果,一天需要的量也不用太多,因此現代人很少缺乏。鎂:具有三大優點,第一對牙齒、骨骼、肌肉收縮、神經調節良好,第二可參與蛋白質合成,製造DNA所需的物質,第三可參與血糖反應。如果缺乏的話會導致食慾不振,精神不佳。食物中可多攝取堅果、五穀、紅豆、綠豆。鐵:幫助組成血紅素,可吃牛肉、葡萄乾、紅棗等等。脂肪:每一公克脂肪可以產生九大卡熱量,是人體儲存能量最主要的方式。脂肪也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吸收,缺乏可能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用油原則方面,如果是三歲以前的小孩,每次使用1~2茶匙。還有可適量攝取必須脂肪酸,像是魚油(DHA),含有豐富的OMEGA3,促進寶寶腦部發育,改善過動、精神不集中的狀況。延伸閱讀「增強寶寶抵抗力的6大飲食原則」: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0017

妳的腰圍有幾吋?腹部脂肪太厚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妳的腰圍有幾吋?腹部脂肪太厚會增加糖尿病風險#熱量

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者,由1993~1996年的20.2%上升至33.6%,女性過重及肥胖比率達36.9%,世界衛生組織(WHO)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判斷肥胖的標準,除了BMI以外,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多寡,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成年女性腰圍超過31吋或80公分,則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脂肪不是一天養成的,肥胖的形成與飲食習慣及運動行為有密切關連,高熱量低營養的飲食行為及缺乏運動的靜態生活,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健康行為危害因子電話訪問調查」(BRFSS)結果發現,女性天天攝取五蔬果比率僅為三分之一強(37.4%),每週運動3天及以上,每天至少20分鐘之比率不到三分之一(28.8%)。另外,衛生署國民健康局100年「國人於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結果發現,僅有18.3%的成年女性每天或幾乎每天量體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邱局長淑媞呼籲,成年女性腰圍不可超過31吋或80公分,建議每週減重不可超過1公斤,維持健康體重(18.5<=BMI<24),並提供健康體重管理小秘訣:聰明吃:每天實踐少糖少鹽少脂肪,多蔬多果多健康。 快樂動:每天規律運動至少30分鐘;或每次運動10分鐘,每日累積至少30分鐘以上,沒有機會固定運動者,平時留意增加身體活動量。 天天量體重:可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已於1月24日開跑,教導國人建立健康生活型態。歡迎民眾與親朋好友揪團至各地衛生局報名參加,透過各縣巿衛生團隊的協助,指導民眾正確的減重方式及維持健康體重,並藉助團體的力量,互相提醒,一起實踐「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技巧,養成規律生活的習慣,一起邁向更健康的人生。延伸閱讀「健康體重管理小秘訣」: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030

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 輕輕鬆鬆過好年

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 輕輕鬆鬆過好年#熱量

農曆年前的氣候變化極大,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是一項考驗。再加上過年難免想以豐盛佳餚來犒賞自己並放鬆心情,就常使人在年節氣氛中,疏忽了身體的保健之道。但是,別忘了,有心血管疾患的朋友的三高控制工作是不能跟著放假的!過年的應景食品多以高鹽分、高糖分、多油脂等成分為主,熱量極高,再加上無節制的大吃大喝,很容易攝取超過身體每日的需要量,使血脂肪上升,而容易讓動脈阻塞硬化。而市民朋友又常因天氣冷,懶得起身運動,因此更加重心血管的負擔。若市民能夠每天正確選擇食物,注意攝取量,並搭配規律運動,將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下提供年節時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第一招,溫差血壓要注意。第二招,輕食養身顧健康(健康主食聰明挑、肉類海鮮謹慎選、新鮮蔬果多食用、醬料低脂低負擔、飲料酒類慎攝取)。第三招,暴飲暴食不可取。第四招,規律運動保健康。第五招,天天開心健康來。小小的生活改變對健康有大大的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祝福市民朋友開心健康過好年。延伸閱讀「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id=374

春節享瘦小技巧 讓你過年無負擔

春節享瘦小技巧 讓你過年無負擔#熱量

農曆春節期間,家家戶戶忙著除舊佈新、歡慶團圓。從除夕年夜飯開始,親友團聚,豐盛的珍饈佳餚、應景糕點及零食,美味誘人,而人多、氣氛又熱鬧,常會不知不覺吃得比平日更多,許多人都有過完年體重暴增、腰圍變粗或其他身體不適症狀的親身經驗,讓健康亮起紅燈。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提醒市民朋友,運用聰明小技巧,巧妙享用美食,卻不讓過多熱量上身,並走出戶外多活動,讓這個年過得更健康。春節長假,台灣人的傳統習俗,過年都免不了大魚大肉。過了一個年,胖個3、5公斤是常有的事,在無形中也加重了許多身體負擔。因為傳統的年節美食,多是高油、高熱量、卻少蔬菜,導致飲食嚴重不均衡,再加上假期中,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也跟著無法定時適量,也有人因為暴飲暴食造成腸胃不適,或是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因為飲食不適當而影響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市民朋友,年節飲食可以善用一些小技巧,例如:「定時適量很重要」、「蔬菜水果不能少」等,來輕鬆享「瘦」美食,不要因一時口腹之慾,讓自己過年後變成大「腹」翁或小「腹」婆。加上近日一波波的寒流接連來臨,許多人都留在室內團聚,不是大宴小酌不斷,就是補充睡眠、看電視或上網等,或是外出拜年、看電影等靜態的休閒活動。建議民眾最好利用年節長假,多從事戶外活動,例如健走踏青或做健身操等,不僅可活動筋骨、增加熱量消耗,還可以增進親友感情,好好的休閒放鬆身心。才能健康年年、事事如意。延伸閱讀「年節健康飲食原則」: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1&mon=1&id=373

春節選購好藥材 紅棗、枸杞怎麼挑?

春節選購好藥材 紅棗、枸杞怎麼挑?#熱量

很多民眾在農曆年節總會大魚大肉的大吃大喝,也常常在菜餚上或多或少加入中藥材入菜,像是枸杞、紅棗…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藥劑科藥師于琳琍建議民眾,年節期間飲食上應自我節制,多食用蔬菜水果,養成定時定量、均衡飲食習慣。她並教導民眾在年貨大街如何簡易辨識藥材,並利用身邊最垂手可得枸杞、紅棗,製作一道適合於過年期間老少咸宜的養生茶飲。如何辨識選購枸杞、紅棗?于琳琍說明,枸杞在市面上販售有長橢圓形及圓形兩種品種。長橢圓形味甘苦,甜味較少,皮薄仔較多,故適合糖尿病人服用。圓形品種,味甘甜,糖分高,皮較厚仔少,故不適合糖尿病人服用。紅棗部分需判別其外型,外型應肉厚、飽滿、油潤、仔小(雞心棗);顏色以紅棕色,最忌鮮紅色,可能是染色產品,浸泡水中會變紅,消費者注意市售去籽的紅棗易藏汙納垢、孳生小蟲,不易久存也不易清洗,較不建議購買,留意紅棗有無發霉,或放過久而致乾扁,且必須附註保存期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楊素卿特別提醒,過年期間容易油脂及熱量攝取超過,加上零食如魷魚絲、乳酪絲、芝麻糖、花生糖、牛軋糖、餅乾、汽水、肉乾、巧克力等,導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引發不良症狀,加上寒冷的天氣,感冒、呼吸道疾病、腸胃道疾病、四肢冰冷的人發生率增高。中醫認為,陰陽平衡、經絡通暢、氣血調和,是防病强身關鍵,楊素卿教導民眾幾款養生茶飲,不僅可以驅走寒冷,還可增强體質預防疾病。延伸閱讀「養生茶飲」: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82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