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死於肝癌病患 約70%為B型肝炎帶原者

死於肝癌病患 約70%為B型肝炎帶原者#肝癌

肝病是我國的國病,其高盛行率與慢性B、C型肝炎有關。一旦感染B、C型肝炎病毒並演變成為慢性肝炎患者時,肝臟會因反覆發炎,導致肝硬化及肝癌。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呼籲國人應注意自己B、C型肝炎感染狀況,如果是慢性B、C型肝炎患者,請接受治療或定期接受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我國每年約有1萬人被診斷罹患肝癌及7,700人因肝癌死亡,高居癌症發生率第3名及死亡率第2名,另,每年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的民眾亦將近5,000人,肝癌及肝病對國人健康的威脅很大。慢性B、C型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據調查,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感染B型肝炎病毒之後,大部分的人會痊癒,但約有五分之一會成為帶原者,帶原者之中約4成會持續有肝炎發作的情形,此類病人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之後發生肝癌機率會大大增加。C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少會有一半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5%會變成肝癌,慢性B、C型肝炎患者不得不慎。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呼籲,肝炎的治療成效相當好,慢性B、C型肝炎患者,請務必到醫院接受進一步評估,需要治療的民眾應接受治療,方能遠離肝癌及肝病的威脅,慢性肝炎患者應定期接受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以早期發現肝臟病變,早期治療。

宅經濟興起 脂肪肝當道

宅經濟興起 脂肪肝當道#肝癌

文/康聯預防醫學Maria(化名)在公司安排下進行了今年的健康檢查,這幾年她始終維持在48公斤的標準身材,想來應該沒問題。沒想到腹部超音波顯示她有輕微脂肪肝,雖然醫師表示沒什麼問題,但Maria心中不禁有許多疑問,脂肪肝到底是什麼?不是體重過重的人才會有嗎?檢查出脂肪肝後,要怎麼辦?會不會哪天變成肝硬化或肝癌?脂肪肝隨宅經濟興起而逐漸年輕化一般人印象中總以為體重過重的人才會有脂肪肝,康聯預防醫學肝膽腸胃科主任林姿伶醫師表示,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刻板印象,脂肪肝與體重雖然有關,但卻只是其中之一的因素,換句話說,即使體重未過重,仍是有可能有脂肪肝。由於現在經濟生活條件好,飲食習慣偏油膩,加上喜歡燒烤,往往攝取過多的營養熱量,加上運動量減少、體重過重,使得脂肪肝情形越來越常見,根據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調查顯示,國內成年人約有33%有脂肪肝,這也使得脂肪肝成為國內醫界繼B、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後的新熱門議題。林姿伶醫師從多年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觀察到一種現象,隨著宅經濟興起,脂肪肝的情形越普遍且越年輕化。林醫師表示,這類的宅經濟族群,由於生活習慣經常熬夜日、夜顛倒,飲食不正常,使得身體新陳代謝功能變慢,逐漸使得肝臟堆積油脂,若再加上缺乏運動就會肥胖,更加導致脂肪肝產生。三大族群需注意脂肪肝林姿伶醫師解釋,脂肪肝俗稱「肝包油」,或許因為名稱而讓一般人有所誤解,其實主要是因為肝臟細胞內有脂肪滴的堆積所造成的現象,並非肝臟被油脂包裹住。通常脂肪肝在生活上不會有什麼異樣感覺或症狀,頂多偶而產生疲憊或食欲不振等感覺,所以並不會特別至門診就醫,因此,大多數人或者因其他健康問題、或健康檢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才被醫師診斷出有脂肪肝。若是情形嚴重並長期置之不理的話,部分患者會造成肝細胞發炎,成為所謂的「脂肪性肝炎」,少數情況嚴重者,會導致肝硬化。林姿伶醫師表示,通常來說有三大類族群容易有脂肪肝,第一類即上述提到因生活、飲食習慣而體重過重者,第二類常見的族群則是糖尿病患者。這兩類屬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簡稱NASH),都是屬於新陳代謝症侯群,因此要特別注意體重、血脂異常、血糖代謝異常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第三種是有酗酒習慣者,因為酒精對肝臟細胞造成傷害,導致肝臟油脂堆積,此類則是所謂酒精性脂肪肝,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不要喝酒。少油多動、生活正常 雖然脂肪肝不是疾病,但卻代表一種身體健康情況的症狀與相關疾病發展的可能性。面對許多民眾詢問如何消除脂肪肝,林姿伶醫師表示:運動: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讓自己養成運動的習慣。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除了三餐定時外,還要少油、少鹽,並且讓生活作息正常。戒酒:若有飲酒習慣者,要減少或改掉喝酒的習慣。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許多人對健康檢查都會抱持著有一種鴕鳥的心態,認為不檢查就不會知道有什麼問題。但林姿伶醫師特別強調,健康檢查應視為一種生活態度,要用正面的心態來看待檢查的結果,畢竟預防勝於治療。而透過健檢中的腹部超音波以及肝功能、血脂、血糖等代謝相關的血液檢查,就可定期了解脂肪肝的狀況與變化,提醒自己在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以達成健康人生的終極目標。

B肝帶原、染C肝 不留意易致肝癌

B肝帶原、染C肝 不留意易致肝癌#肝癌

約有八成的肝癌病人是B肝帶原者或C肝感染者,想「肝願幸福」的民眾一定要定期做肝病篩檢。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將於24日上午擴大舉辦免費肝病篩檢公益活動,呼籲全民愛肝保肝,狙殺肝癌於早早期,脫離癌魔無情的威脅。台中澄清醫院醫療副院長黃仁杰表示,去年澄清醫院收治新增肝癌個案一百三十人中,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5倍,可能與男性B肝帶原者較多,女性C肝感染者比較高有關,這些新增的肝癌個案中,屬情況較差的第三期就佔了57%,相對地,其一年存活率為60%,不像肝癌初期患者的一年存活率高達85~100%,如何使肝癌患者及早發現並及早治療,是很重要的課題。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新增個案中,屬B型肝炎帶原者約佔49%;C型肝炎感染約佔34%,另有17%肝癌患者無B、 C肝癌之感染,有可能是酒精性、藥物還是其他原因引起。黃仁杰副院長強調,B 肝和C肝幾乎是罹患肝癌的「前奏曲」,要降低肝癌的發生,應加強B 肝和C肝的治療,民眾一定要有此認知,以免走到「曲終人散」的最壞結果。延伸閱讀「肝病防治」: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346

光子刀合併藥物治療 將肝腫瘤縮小

光子刀合併藥物治療 將肝腫瘤縮小#肝癌

兩位女性的巨型左肝肝癌把胃壓扁,以為是胃病,長期吃胃藥無效,等到肚子鼓了出來才被檢查出罹患肝癌,因無法開刀,接受澄清醫院光子刀合併藥物治療,其中一位患者的肝腫瘤已由原來的十六公分縮小為四公分,該院光子刀中心主任王博民表示,澄清醫院的光子刀治療成果報告,今年被刊登在權威癌症教科書「Cancer」中。一年半前,一位七十四歲老太太因為胃痛、吃不下飯而檢查出肝癌已十六公分大,連胃、肝門靜脈也被癌細胞塞住,無法接受栓塞治療,癌細胞並已轉移至肺部,這位患者接受六週快活光子刀(RapidArc)合併沙利竇邁療法治療,半年後肝癌縮小到四公分大〔,胎兒蛋白(肝癌指數)也從破表的五萬八千以上降低到一千出頭。另一位三十歲的女性患者也同樣半年前因為胃痛、食慾不振而檢查出肝癌已十八公分大,在北部醫學中心手術時打開腹腔,發現無法處理後,又缝合起來。這位患者也接受六週快活光子刀合併蕾莎瓦標靶治療加上栓塞,半年後肝癌縮小到十一公分大,胎兒蛋白〔肝癌指數〕也從一萬以上降低到一千出頭。目前這兩位患者正繼續接受沙利竇邁或蕾莎瓦藥物的治療,期待將腫瘤縮得更小。延伸閱讀「光子刀治肝癌」: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247

響應「世界肝炎日」C肝及早治療治癒率高達7成以上

響應「世界肝炎日」C肝及早治療治癒率高達7成以上#肝癌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根據世界肝炎聯盟(World Hepatitis Alliance)統計,全世界平均每12個人就有1人罹患B型或C型肝炎,台灣地區卻平均每6個人,就有1人受到B型或C型肝炎感染,高於世界平均值2倍,目前尚無疫苗可預防C型肝炎,因此民眾更應提高警覺。肝臟醫學研究教育基金會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啟益醫師說明,由於肝臟是無神經之器官,C肝發炎初期無明顯症狀,導致患者等到症狀嚴重才就醫,已錯失治療先機,陳醫師根據臨床經驗表示,曾有一案例,雖然已被診斷出C肝,卻忽略治療,等到出現摸到肚子硬塊時,已發現是肝癌末期,僅剩半年存活期,C肝患者若於發現時及早治療,平均有高達7成以上的治癒率,一但病程拖太久或已至肝硬化階段,治癒率將下降到5成以下。醫師表示,目前臨床上有效治療C肝方式為長效型干擾素合併抗病毒口服藥物,療程固定以半年到一年為主,市面上有兩種長效型干擾素,其中一種可針對體重調整劑量,幫助降低副作用影響。目前臨床上顯示C肝治療,依各種基因型有不同用藥反應,有近7~8成之治癒率,且多數半年即可完成療程。為了響應「世界肝炎日」,與世界各國共同宣示消滅肝病的決心,有鑑於國人C型肝炎防治觀念尚待提昇,肝臟醫學研究教育基金會於每年7月28日的「世界肝炎日」活動,呼籲國人重視肝臟健康,除了呼籲國人重視保肝,同時展現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的決心與行動力,並與中華民國防疫學會共同舉辦「肝淨人生有C望」活動,如有相關C肝問題,可撥打免付費專線0800-777-973口號為:「緊緊緊-救C肝」諮詢。延伸閱讀「C肝尚無疫苗預防未來發生率恐超越B肝」: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580

注意營養!癌症患者體重明顯減輕 存活率低

注意營養!癌症患者體重明顯減輕 存活率低#肝癌

衛生署公布98年國人十大死因,排名首位的就是癌症(惡性腫瘤),平均每13分鐘就有一人罹患癌症,雖然數據如此驚人,但是在醫學發達的現代,癌症已經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為了讓提升癌症病友們接受治療後的身體狀況與生活品質,9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與臺灣癌症基金會舉辦了肝癌治療及營養衛教講座,邀請了花蓮慈院外科部主任李明哲醫師、台大醫院內科蘇東弘醫師、臺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等為病友們分享肝癌治療的方式與術後如何攝取均衡營養等主題。 在花蓮慈院癌症關懷小組的邀請下,吸引近八十位病友及家屬參與講座,甚至還有住院的病友坐著輪椅來到現場。蘇東弘醫師表示,全球肝癌高發生率的國家集中在亞洲與非洲地區,肝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分別佔據男女十大癌症排行的第一位及第二位,所以,這次特地與大家分享,包含手術、射頻燒灼、酒精注射、標靶藥物等,近年來常見的肝癌治療方式。蘇醫師強調,肝癌病友除了癌症本身之外,還要特別注意肝炎及肝硬化,因為60~85%的肝癌病友有肝硬化的問題,而且治療疾病不能光靠醫療,術後的恢復及調養也很重要。 兼任腫瘤外科主任的李明哲醫師表示,有研究調查指出,大約有40~80%的癌症病友有體重減輕的危機,而臨床上有20%的病友不是敗給癌症,其實是被「營養不良」打敗,尤其是癌症的治療方式包含了開刀切除腫瘤、化療、電療等方式,這些對病友的身體狀況與體力來說都是種考驗,所以,除了適度運動之外,攝取均衡的營養非常重要。講座中,李明哲醫師也特地邀請12年前由他主治的病友王煥清來到現場做見證,以王先生經過兩次開刀後還能恢復正常生活,甚至投入志工工作的真實經歷,來鼓勵所有病友。 為了讓病友們了解如何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臺灣癌症基金會除了提供前五十名報名的病友「癌症病人的營養迷思」書籍,破除大家希望透過斷食「餓死」癌細胞等種種迷思,還邀請營養師現場分享,賴怡君營養師表示,吃得好,有足夠的營養,第一個好處就是心情愉快!而維持體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維持營養,建議病友不光是要維持理想體重,最好能將BMI(身體質量指數)維持到20以上。當病友在接受治療後,常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這都是導致體重減輕的原因之一,所以,建議病友採取少量多餐的飲食方式,飲食上可以依照喜好做調味,但必須以清淡為原則,若是出現腹瀉、便秘等問題,請向醫師諮詢並尋求協助。 從臨床數據來分析體重與營養的關係,李明哲醫師表示,根據統計,體重明顯減輕的癌症患者,存活率只有未喪失體重患者的一半;對治療的耐受力明顯較差;術後引起的併發症增加,造成住院天數將近是未喪失體重患者的三倍!更重要的是生活品質的下降,容易讓病友心情鬱悶,甚至於引起持續的病態感與死亡陰影。所以,李明哲醫師呼籲病友與家屬,若是發現三個月內體重明顯減輕超過原本體重的5%,請直接與您的醫師討論,希望在醫護團隊、病友本身及家屬的努力下,能夠讓每位病友早日重獲健康。

素食者要注意! 研究:罹肝癌機率比一般人高

素食者要注意! 研究:罹肝癌機率比一般人高#肝癌

肝癌一直是是台灣最常見且也是死因最高的的惡性腫瘤,可說是是癌病死亡的第一大殺手,而黃麴毒素也是目前已知最強的致肝癌毒性物質。根據台大研究團隊發現,素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還高。根據防癌教育基金會的統計,全台灣大約每6個人就有1人體內潛伏著肝炎病毒,其中300萬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近30萬人為C 型肝炎患者,有一部份的人可能會在中年以後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除了B型肝炎與C型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天然致癌物也與肝癌的發生有很大關係;醫學研究證實,黃麴毒素也會增加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供資料指出,台大公衛學院陳建仁教授研究團隊發現,素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可能是素食習慣佐食豆類發酵漬物(例如豆腐乳),而花生易含黃麴毒素,且與豆類加工品(素雞、素香腸等)含有麵粉凝著劑、人工色素、漂白劑、防腐劑等有關。此外,根據研究,紅麴是由紅麴菌發酵的食品,製作過程中容易受到紅麴毒素汙染,「而紅麴毒素是一種肝腎毒素,長期低量食用會傷害肝腎。」

蜆精不能治肝病 高血壓、痛風患者勿過量

蜆精不能治肝病 高血壓、痛風患者勿過量#肝癌

許多老一輩的中醫會建議肝病病患吃蛤蜊,因為牠富含蛋白質,可以促進肝細胞的修復,是常見的保肝食物之一。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學術基金會提供資料表示,現代人營養豐富,約三分之一的人有脂肪肝,蜆精不再是唯一補品,也不宜天天食用。根據研究,蜆精可以降低GPT、GOT(肝功能指數),不過僅在動物實驗證實而已,因此均衡營養的攝取,才是正確保健之道。肝病防治學術學術基金會指出,民眾罹患肝硬化或肝癌時,若沒影響到肝細胞,GPT仍會是正常,因此GPT在標準值內,不代表肝臟沒毛病;喝蜆精後GPT下降,與治癒肝病無關,並非將病毒消滅。肝病防治學術學術基金會提醒,肝硬化患者併發腹水時,要限制攝取鈉與水,就不適宜喝蜆精,而併發肝昏迷時,要限制食用蛋白質,蜆精也不適合。此外,蜆精富含鈉與氨基酸,長期過量服用,對高血壓與痛風患者並不適合,因此均衡攝取加上足夠營養,才是保肝正確觀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