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企業家腹悶漲不適 檢查驚見11公分肝腫瘤

企業家腹悶漲不適 檢查驚見11公分肝腫瘤#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4歲的黃先生是經商有成的企業家,長期覺得上腹部悶漲不舒服,但是一直沒有去看醫生,最近才被太太拖著來消化內科門診。醫師第一眼看到他,發現臉色蠟黃,手腳瘦小卻肚子脹大透著古怪。黃先生表示,30年前曾經被醫師診斷過B型肝炎,這麼多年以來都沒有任何不舒服,也從不放在心上。抽血與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竟發現黃先生的肝臟有一個約11公分腫瘤,全家都很驚訝,當初以為只是普通的肚子不適,沒想到結果是肝長了一顆大腫瘤。肝臟功能複雜且重要 一旦受損生命也將受威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醫師謝文斌表示,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就算長腫瘤,只要不大到一定程度,通常是不會感到有不舒服的症狀。肝臟功能複雜且重要,主要有代謝、解毒、熱量儲存、分泌等功能,只要遭受傷害,生命也將會受到嚴重威脅。其中很特別的一點,肝臟非常厲害,能自行修復損傷,即使切除部分也仍然能夠正常地運作。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萬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有一部分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這就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臟腫瘤分為良性及惡性腫瘤,是國人容易罹患的癌症之一。然而,一般肝臟腫瘤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因而失去接受治療的最好機會。肝臟的良性腫瘤通常不需要特別處理,除非長得太大而引發問題,經外科手術就能治癒;肝臟的惡性腫瘤有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轉移性肝惡性腫瘤及肉瘤和血管肉瘤等,需視病況接受不同程度治療。體重下降、上腹部卻變腫大 應警覺儘快就醫現在社會資訊流通快速,大眾對健康意識的注重也大幅提升。門診民眾常常會問自己是不是肝癌的高危險群,回顧主要文獻,危險因子可以歸納以下幾個主要:1. B型及C型肝炎。台灣統計資料顯示出有80~90%的肝腫瘤病人是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2.病毒性或非病毒性慢性肝臟疾病,主要就是肝纖維化及肝硬化。民眾常常以為要先有肝硬化才會產生肝癌,其實不然,肝纖維化就有變成肝癌的風險。3.食用受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發霉的花生、大豆等。4.使用不當藥物,如未經醫師處方之成藥及草藥。5. 從其他部位轉移的癌症,通常腸胃道、肺臟及乳房的癌症較容易轉移至肝臟。6.家族性遺傳因子。7.酒精也是一個重要因子,國人有喝酒應酬習慣,許多男性常為了生活把自已的肝給賠掉。謝文斌提醒,如果發現體重下降,不明原因的腹脹肚子痛、皮膚搔癢、噁心、嘔吐、食欲降低及觸摸到腫大上腹部的這些徵狀,就應該儘快到消化內科(肝膽胃腸科)就診。對於有肝癌高危風險而有肝硬化的病患,大部分都會建議每6個月做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預防肝癌最有效的措施便是規律回診,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並且遠離誘發因子。

免疫組合療法 助晚期肝癌患者延命2年

免疫組合療法 助晚期肝癌患者延命2年#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晚期肝癌現曙光!今年68歲的林先生平日不菸不酒,患有高血壓和B型肝炎病史,7年前一次定期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腹部異常,進一步就醫竟發現6公分、大如網球的肝臟腫瘤,隨即手術切除,但沒想到後續5年多,又經歷三次復發,確診為無法手術的晚期肝癌。幸好林先生不放棄,樂觀治療,聽從醫師建議接受免疫組合療法,迄今約2年,仍可四處趴趴走。南台灣肝癌盛行多與C肝相關義大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胃腸肝膽科主任曾政豪表示,肝癌居國人好發癌症第4名,男性為女性2倍。特別的是,國健署曾經公布各縣市肝癌發生人數的統計,結果高雄市以1640人居全台之冠,其次為新北市1550、台中市1236人、台南市1141人,顯示肝癌對南台灣民眾的健康威脅之巨。另從原因來看,造成台灣人肝癌盛行的原因,9成與B型肝炎、C型肝炎相關,其他包括肥胖、代謝症候群、酗酒、食用含黃麴毒素的發霉穀物及其製品等,也是危險因子。研究進一步分析台灣肝癌地圖,發現造成南台灣肝癌流行,可能與C肝、脂肪肝有關,而距離義大醫院車程約20分鐘車程的高雄市梓官區,恰巧也是全台前5大「C肝村」之一,更需專業的照護。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不易察覺,當出現疲倦、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發燒、腹部腫脹、肌膚和眼睛變黃(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肝癌。曾政豪表示,在過去,晚期肝癌的治療武器選擇少,主要以化療和標靶為主,但兩者都有易產生抗藥性和副作用大的情況,所幸隨著免疫治療的出現,晚期肝癌治療逐漸露出曙光。食欲不振、體重減輕、黃疸 往往已是晚期肝癌義大醫院副院長饒坤銘表示,晚期肝癌在過去的治療面臨5大困境:1.8至9成肝癌患者合併肝硬化,肝功能不佳,影響用藥的選擇;2.容易產生手足症候群和皮疹等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3.反應率相較於乳癌或肺癌超過一半有效,明顯較低;4.易產生抗藥性,半年就失效的患者約有一半,整體存活期僅1年左右;5.部分藥物沒有健保,對許多家庭是一大負擔。隨著免疫組合療法的興起,目前國際有許多臨床試驗,包括搭配化療、傳統小分子標靶、抗血管新生標靶,或是免疫治療藥物雙組合等正在進行。根據國際的研究顯示,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用於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不僅能提升腫瘤反應率達近3成,且近9成患者保持6個月疾病不惡化,近1年生活品質不惡化,副作用也沒有1+1大於2的情況。此「2好1少」(治療成效好、生活品質好、副作用少)成果,受國際矚目,國內也已核准此免疫組合用於晚期肝癌第一線治療,不過健保尚未給付。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饒坤銘表示,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合獨特之處,在於抗血管新生標靶可以讓腫瘤附近的血流正常化,幫助藥物進入腫瘤,正常發揮作用。另外,抗血管新生標靶本身也有免疫調節的功能,可強化免疫治療的效果,並活化腫瘤附近的免疫細胞,增強辨識癌細胞的能力,進而撲殺癌細胞。免疫治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的組合,就像棒球場上的先發投手,奠定了肝癌治療的基礎,有助於後面的藥物發揮效果,讓晚期肝癌的整體存活時間延長,使得晚期肝癌整體存活超過兩年,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吃發霉水果罹肝癌?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吃發霉水果罹肝癌?聽聽營養師怎麼說#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近日新聞報導中國水果攤夫妻因為生性節儉,長年將發霉水果切掉壞掉部分後,食用好的部位,結果雙雙罹患肝癌。對此營養師表示,長期攝取黃麴毒素是可能提升罹患肝癌的機率,不過黃麴毒素比較可能污染大麥、小麥、花生、花生粉、豆類等食物,在水果中很少見。雖然水果較少被黃麴毒素污染,不過仍應注意農藥含量、表皮完整性及保存方式,避免增加危害健康的風險。水果腐爛或發霉 不是局部切掉就能吃部立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指出,水果可提供人類許多營養素,如膳食纖維、鎂、鉀、植物多酚、有機酸、維生素C等。但也因為台灣潮濕氣候不容易儲藏水果及水果本身的特性容易腐壞,因此保存水果要特別注意食物的保鮮以衛生安全。常有民眾看到發霉或腐爛的食物,因為捨不得,去除掉壞的部分後,便把好的部位吃掉。可是只要把發霉或損傷部位切掉就好嗎?黃淑敏表示,水果在運送途中難免有碰撞或是昆蟲咬傷導致表皮不完整,此時缺口處容易有細菌及微生物滋長,細菌及微生物肉眼無法分辨,不是將腐爛的區域切掉即可。另外,也有民眾想說把水果放入冰箱就不會壞,黃淑敏表示,並非所有水果都適合放置冰箱保存。水果可分成更性及非更性,更性水果是指水果由未熟至成熟過程中,顏色、香味及組織會產生明顯變化,更性水果本身含有植物乙烯,有催熟作用,例如香蕉、蘋果、芒果、木瓜、釋迦等,一旦過熟容易腐壞,不是放置冰箱就能保鮮。非更性水果則是相反,本身植物乙烯含量少,必須成熟才能採收,如葡萄、柳丁、橘子、鳳梨等。挑選水果從外觀、香氣、觸碰3個方法判斷水果本身含有許多水溶性營養素,容易在切開時隨著切口流失營養素,因此,水果應該要吃的時候再削皮切片;若是水果表皮已經不完整,為了食品安全著想,不建議食用。黃淑敏也提醒民眾選購及食用水果的原則:1. 由外觀分辨:包括色澤明亮、形狀飽滿且具有重量感,且外觀沒有腐壞、碰傷或是蟲咬過的痕跡。2. 由香氣判斷:水果熟成之後會自然散發出水果原有的香氣。若是香氣帶有酸味,則可能是過熟發酵,不建議採購。3.由觸碰來分辨:在選購時可經由老闆的同意,適度的拿起水果輕輕觸碰,可由觸碰中感覺質地是否適當,做為成熟的判斷。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 再不忌口恐變成肝癌!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 再不忌口恐變成肝癌!#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滑嫩、美味的鵝肝醬是聞名全球的法國美食。會有這樣誘人的口感,主因就是鵝肝醬當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為了取得如此的美食,農夫飼養鵝時會讓鵝吃下過量且高熱量的飼料,藉此讓鵝的肝臟長大且囤積油脂,形成脂肪肝,最終成為人們口中的美食。在人體中,脂肪肝的形成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人們吃進過多的熱量之後,會轉變成三酸甘油酯,除了儲存在脂肪細胞之外,也會往內臟器官堆積。過量的三酸甘油酯堆積在肝細胞內,就形成嚴重程度不一的脂肪肝。隨疫苗的施打、抗病毒藥物、小分子藥物等治療的進步,病毒性肝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不論是在西方國家或台灣,都觀察到雖然病毒性肝炎減少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人數卻不斷增加,脂肪肝已經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9成肥胖者罹患脂肪肝 糖尿病、高血脂等也是高危險群哪些人是脂肪肝的高危險群?首先要注意的是體重過重、肥胖的人。研究顯示,九成的肥胖者會罹患脂肪肝。其他的高危險群還包括糖尿病及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脂、長期因病需要使用類固醇者以及有代謝症候群者。另外,有C型肝炎的人也比較容易出現脂肪肝。雖然肥胖者容易有脂肪肝,但並不表示瘦的人就不會有脂肪肝,研究發現瘦的人至少十分之一有脂肪肝。根據國外的資料,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一到三成的人會進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階段,而在這各族群中,又有一到二成的人會演變成肝硬化,進而在未來的一、二十年中,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有脂肪肝的人,大多沒有特殊症狀,多數人都是在健康檢查時,透過腹部超音波診斷出來。除了超音波外,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等儀器也可以做為脂肪肝的檢查方式,但因為這些檢查昂貴或具輻射性,用來檢查脂肪肝並不實際。目前有一種肝纖維化震波儀也可以檢查脂肪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沒有輻射而且檢查時間短,也是一項新的利器,但是礙於儀器的普遍性及操作者的經驗,目前實務上還是以超音波為主。採低糖少油少鹽飲食 運動到有點喘且流汗才有減脂效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王麟弟提醒,脂肪肝的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脂肪肝是一個攝食過多熱量,病從口入的文明病,根本解決之道還是要從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做起。除了低糖、少油、少鹽的健康飲食外,運動是維持健康,減脂、減少羅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秘方。中高強度的運動,達到有點喘且流汗的程度,最好達到30分鐘以上。也別忘了每年接受追蹤檢查,包括腹部超音波、抽血等,單純脂肪肝雖然沒有立即的危險性,但一定要把它放在心上,千萬別輕忽。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台研究登國際期刊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台研究登國際期刊#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肝癌為目前世界上第五常見的癌症,每年全世界約有85萬人罹患肝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肝癌為2019年全國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國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為B肝帶原者。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教授黃怡翔領導的肝癌團隊研究發現,B肝帶原的肝癌病患,若能在免疫治療開始時,同時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無人在治療期間發生B肝病毒再活化,若未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則有機會出現病毒再活化情形。 免疫治療+抗病毒藥物雙管齊下 無人病毒再活化這項重大研究結果已於109年8月發表於國際知名癌症免疫治療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提供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患者更有效的治療模式,更安全的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是近年來癌症治療的生力軍,在肝癌的部分患者也有相當好的療效,然而此治療是否會因為免疫系統的改變,造成體內B肝病毒的再活化,進而導致急性肝炎或肝衰竭則尚不明朗。另一方面,對於B肝帶原的肝癌患者,若其體內的肝炎病毒量偏高(每毫升血漿的病毒量大於100個國際單位),在接受免疫治療時,是否更容易導致B肝活化而造成肝損傷亦未可知。黃怡翔所領導的肝癌團隊,是目前國內最多肝癌病患接受免疫治療的團隊,自2017年迄今,治療人數已超過150人;其中,超過60%病患皆患有B肝。為釐清上述問題,黃怡翔教授分析近年來在北榮進行免疫治療的肝癌病患資料,資料顯示,對於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病患,即使其病毒量大於每毫升血漿100個國際單位,若其能在免疫治療開始時亦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則無人在治療期間發生B型肝炎病毒的再活化。台灣及亞太皆B肝及肝癌盛行區 助患者安心治療黃怡翔指出,反觀若病患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量偏高,卻未同時在免疫治療期間服用抗病毒藥物,便有機會出現病毒再活化情形,此重大發現有助於臨床醫師為B肝帶原的肝癌患者,提供更適切的治療模式。台灣及整個亞太地區皆為B肝及肝癌的盛行區,更可嘉惠於廣大的病患族群,讓患者能在更安全的前提下,安心地接受腫瘤免疫治療。

45歲後免費驗C肝 健保幫你出藥費

45歲後免費驗C肝 健保幫你出藥費#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肝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常占據第一、二位,死於肝癌的患者中,約有70%為B型肝炎帶原者,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就算沒有得肝癌,B、C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及其併發症仍嚴重影響國人健康。新藥治癒率9成以上 2025年前滅絕C肝過去數十年來,台灣在國家公衛政策讓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後,大幅減少B肝患者的數量,可是C型肝炎尚無有效的疫苗可用來預防,以前C肝治療療程需注射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副作用多且停藥半年後測不到病毒的治療成功率約7~9成,直到近年藥廠研發出治療C肝的全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藥物副作用,同時提升了C肝的治癒率到9成以上,療程也只需要8到12周,儘管新藥上市藥價不斐,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喊出2030年滅絕C肝的目標,台灣經健保介入和藥廠協商後,現在每年衛服部提供一定名額全程給付C肝的全口服抗病毒藥,期望提早於2025年滅絕台灣的C肝。什麼樣的人會得到C肝?怎麼知道有沒有C肝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陳奕霖表示,以C型肝炎來說,主要感染途徑是經由血液傳播,例如輸血、共用針頭、未適當消毒的醫療器材等方式傳播,而與C型肝炎感染者發生性行為、共用沾血之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或經由母子垂直感染方式亦有可能發生感染。C肝患者 約有1/4會發展到肝硬化得到C型肝炎後有些人有疲累、虛弱、腹部不適、沒胃口、體重減輕、精神沮喪或是有輕微的黃疸等症狀,但許多患者都是無症狀而不自覺,如果這期間肝臟有發炎,發炎之後肝細胞再生,就會有纖維組織產生,纖維化厲害就容易得到肝硬化,約有1/4的人會發展到肝硬化。陳奕霖提醒,目前健保提供篩檢管道,45歲到79歲一般民眾、40歲到79歲原住民終身有一次B、C型肝炎篩檢的機會,檢驗出C型肝炎後,醫師會進一步評估肝臟纖維化程度、肝臟殘存功能,和其他藥物有無交互作用而後選擇適合的用藥,用藥過程中也會監測療效及副作用,民眾只需配合定時服藥定期返診抽血追蹤,數十萬的藥費由健保給付。

肝癌切除不再面臨超大傷口 腹腔術4天可出院

肝癌切除不再面臨超大傷口 腹腔術4天可出院#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男性患者,因多發性肝臟血管瘤及慢性C型肝炎於他院內科定期追蹤,C型肝炎經過藥物治療後在血中已持續測不到病毒,但在追蹤過程中發現血中甲型胎兒蛋白逐漸上升,經電腦斷層檢查,除血管瘤外,於肝臟第7區域發現新腫瘤,隨即轉至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就診,確診為肝癌。由於患者肝硬化且肝功能不佳,不適合進行大區域切除,因此採取腹腔鏡手術,於術中利用超音波定位將肝腫瘤完全切除。術後四天,肝功能恢復後即順利出院,後續僅需定期追蹤。台灣每年7千人死於肝癌 B肝帶原及肝硬化患者是高危險群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肝膽腸胃外科醫師黃俊傑表示,肝癌為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每年有七千多人死於肝癌。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及其他慢性肝炎等,雖然在全面施打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及C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藥物問世後,B、C型肝炎的患者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但是B型肝炎帶原者或肝硬化的患者仍舊是肝癌的高危險群,而其他肝臟疾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具肝癌家族史也是肝癌發生的危險因子。肝癌的主要治癒性治療為手術切除,小型肝癌且位置適合者亦可採取燒灼治療,包括射頻燒灼、微波燒灼、酒精注射等,緩解性治療則包括經肝動脈栓塞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及研究中的免疫療法。其中,手術切除依舊是治癒率最高的治療方式,但患者是否可接受手術切除,主要取決於腫瘤數量、位置及預計切除後所剩餘的肝功能,若肝功能太差或需要切除的範圍太大導致剩餘肝功能明顯不足時,便無法進行手術,只能考慮肝臟移植或其他緩解性治療。傳統手術需在腹部切長約15~35公分的倒L型傷口黃俊傑指出,傳統肝臟切除手術需在腹部切一個長約15~35公分的倒L型傷口,且必須切斷腹部肌肉,因此傷口較大較為疼痛。隨著手術技術與器械的進步,腹腔鏡手術在肝臟切除的應用逐年增加,腹腔鏡手術只需要在腹部開3~4個0.5~1.2公分的小傷口及一個取出切除檢體的傷口,因此切除的範圍較小,傷口也較小。近年來研究也顯示,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傷口疼痛較為減緩,其出血量及輸血機率也相對較少,但可能會稍微增加手術的時間。是否適合以腹腔鏡切除肝臟,仍需遵循肝癌的切除原則及視腫瘤大小、位置、與大血管的距離和切除範圍而定。因此,目前國際上一般認為腫瘤較小且位於肝臟第2、3、4b、5、6區域者可以當作腹腔鏡肝臟切除的標準,其他部位或是較為複雜的狀況則需依手術醫師的技術和經驗來決定。黃俊傑提醒,肝癌的復發率及死亡率高,因此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建議有B、C型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目前健保已有給付C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療。

鋼筋穿胸急救赫見肝癌 醫接力救活

鋼筋穿胸急救赫見肝癌 醫接力救活#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張姓建築工日前施工時不慎從高處摔落,當場被兩條約80公分的鋼筋直接從胸腔、臀部貫穿而過,工地及消防隊合力剪斷鋼筋後送醫急救,經歷5小時手術順利取出鋼筋,奇蹟撿回一命。不料才剛與死神搏鬥,住院中醫師發現肝臟之處長了一顆2公分腫瘤,證實為肝癌復發,經微創與傳統混合式手術切除後,讓恢復健康的張姓工人笑稱自己「因禍得福,浩劫重生。」異物刺入身體別急著拔除 以免導致大出血大林慈濟醫院移植外科主任尹文耀表示,患者意識清醒,但因貫穿身體的鋼筋而無法躺平,由兒子抱著從急診進來,當時立即啟動外科團隊全力搶救,並由消防隊合力將鋼筋剪短後再進行心、肺、腸、肝、腎電腦斷層檢查,影像顯示鋼筋直接穿過左側肺部,且持續出血,造成血胸、氣胸,小腸部位也有破洞、斷掉情況,於是緊急聯絡開刀房安排手術。手術中,由胸腔外科首先進行,將貫穿肺臟的鋼筋移除。主任黃重傑表示,由於鋼筋靠近心臟的位置,拔除時需相當謹慎,一不小心偏離位置,隨時都可能大出血奪走性命,待鋼筋移除後,再藉由胸腔鏡修補損壞的肺臟。他提醒,若不幸遇到異物刺入身體,千萬不要急著拔除,否則將導致大出血,最好的處理就是保護傷口及做好固定後送醫。第二階段手術則由尹文耀醫師進行,針對從左側臀部穿過腹部的鋼筋,在腹腔鏡觀察下慢慢拔除後再進行手術,手術中發現鋼筋穿過小腸兩處,造成小腸斷掉、破洞,腹部裡到處都是溢出的腸液導致腹膜炎,患者非常幸運,鋼筋穿入位置正好在腹腔主動脈的分支,因此閃過這條大血管,否則血管破裂後的大出血將危及性命。鬼門關走一回 男感恩能重回工地「有福氣」尹文耀醫師表示,在病患術後逐漸康復,因患者之前有肝癌病史,曾接受電燒治療,在檢視病史影像時,發現原本的肝臟腫瘤又復發為3公分大,甚至旁邊還伴著另一顆2公分腫瘤,後續與影像醫學科確認後,證實為肝癌復發。由於腫瘤長在肝臟第七葉,偏後方位置,用腹腔鏡手術難度較高,於是藉由微創與傳統混合式手術方式,以微創方式剝離周邊所有固定韌帶,同時又能清楚剝離肝後方大血管附近,加上利用微創器械輔助完成進行腫瘤剝離、切割及止血,過程中均較傳統手術精細,術後傷口小,約12公分左右,復原快,住院天數縮短,病人也不再因呼吸而疼痛,大幅降低肺炎風險。尹文耀醫師指出,通常人體在發生重大意外傷害時,抵抗力變弱,不論細菌感染或癌症都容易爆發,若沒有提早發現做治療,恐危及生命。浩劫重生後的張先生,從工地到醫院的過程都是清醒的,他說:「現在想起來才覺得可怕,親朋好友原以為過不了這一關,但醫生將我從鬼門關救回來,能夠痊癒再重回工地工作是我的福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