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台研究登國際期刊

B肝帶原肝癌免疫治療有新法 台研究登國際期刊#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肝癌為目前世界上第五常見的癌症,每年全世界約有85萬人罹患肝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肝癌為2019年全國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國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為B肝帶原者。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教授黃怡翔領導的肝癌團隊研究發現,B肝帶原的肝癌病患,若能在免疫治療開始時,同時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無人在治療期間發生B肝病毒再活化,若未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則有機會出現病毒再活化情形。 免疫治療+抗病毒藥物雙管齊下 無人病毒再活化這項重大研究結果已於109年8月發表於國際知名癌症免疫治療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提供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患者更有效的治療模式,更安全的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是近年來癌症治療的生力軍,在肝癌的部分患者也有相當好的療效,然而此治療是否會因為免疫系統的改變,造成體內B肝病毒的再活化,進而導致急性肝炎或肝衰竭則尚不明朗。另一方面,對於B肝帶原的肝癌患者,若其體內的肝炎病毒量偏高(每毫升血漿的病毒量大於100個國際單位),在接受免疫治療時,是否更容易導致B肝活化而造成肝損傷亦未可知。黃怡翔所領導的肝癌團隊,是目前國內最多肝癌病患接受免疫治療的團隊,自2017年迄今,治療人數已超過150人;其中,超過60%病患皆患有B肝。為釐清上述問題,黃怡翔教授分析近年來在北榮進行免疫治療的肝癌病患資料,資料顯示,對於B型肝炎帶原的肝癌病患,即使其病毒量大於每毫升血漿100個國際單位,若其能在免疫治療開始時亦接受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則無人在治療期間發生B型肝炎病毒的再活化。台灣及亞太皆B肝及肝癌盛行區 助患者安心治療黃怡翔指出,反觀若病患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量偏高,卻未同時在免疫治療期間服用抗病毒藥物,便有機會出現病毒再活化情形,此重大發現有助於臨床醫師為B肝帶原的肝癌患者,提供更適切的治療模式。台灣及整個亞太地區皆為B肝及肝癌的盛行區,更可嘉惠於廣大的病患族群,讓患者能在更安全的前提下,安心地接受腫瘤免疫治療。

45歲後免費驗C肝 健保幫你出藥費

45歲後免費驗C肝 健保幫你出藥費#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肝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常占據第一、二位,死於肝癌的患者中,約有70%為B型肝炎帶原者,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就算沒有得肝癌,B、C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及其併發症仍嚴重影響國人健康。新藥治癒率9成以上 2025年前滅絕C肝過去數十年來,台灣在國家公衛政策讓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後,大幅減少B肝患者的數量,可是C型肝炎尚無有效的疫苗可用來預防,以前C肝治療療程需注射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副作用多且停藥半年後測不到病毒的治療成功率約7~9成,直到近年藥廠研發出治療C肝的全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藥物副作用,同時提升了C肝的治癒率到9成以上,療程也只需要8到12周,儘管新藥上市藥價不斐,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喊出2030年滅絕C肝的目標,台灣經健保介入和藥廠協商後,現在每年衛服部提供一定名額全程給付C肝的全口服抗病毒藥,期望提早於2025年滅絕台灣的C肝。什麼樣的人會得到C肝?怎麼知道有沒有C肝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陳奕霖表示,以C型肝炎來說,主要感染途徑是經由血液傳播,例如輸血、共用針頭、未適當消毒的醫療器材等方式傳播,而與C型肝炎感染者發生性行為、共用沾血之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或經由母子垂直感染方式亦有可能發生感染。C肝患者 約有1/4會發展到肝硬化得到C型肝炎後有些人有疲累、虛弱、腹部不適、沒胃口、體重減輕、精神沮喪或是有輕微的黃疸等症狀,但許多患者都是無症狀而不自覺,如果這期間肝臟有發炎,發炎之後肝細胞再生,就會有纖維組織產生,纖維化厲害就容易得到肝硬化,約有1/4的人會發展到肝硬化。陳奕霖提醒,目前健保提供篩檢管道,45歲到79歲一般民眾、40歲到79歲原住民終身有一次B、C型肝炎篩檢的機會,檢驗出C型肝炎後,醫師會進一步評估肝臟纖維化程度、肝臟殘存功能,和其他藥物有無交互作用而後選擇適合的用藥,用藥過程中也會監測療效及副作用,民眾只需配合定時服藥定期返診抽血追蹤,數十萬的藥費由健保給付。

肝癌切除不再面臨超大傷口 腹腔術4天可出院

肝癌切除不再面臨超大傷口 腹腔術4天可出院#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男性患者,因多發性肝臟血管瘤及慢性C型肝炎於他院內科定期追蹤,C型肝炎經過藥物治療後在血中已持續測不到病毒,但在追蹤過程中發現血中甲型胎兒蛋白逐漸上升,經電腦斷層檢查,除血管瘤外,於肝臟第7區域發現新腫瘤,隨即轉至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就診,確診為肝癌。由於患者肝硬化且肝功能不佳,不適合進行大區域切除,因此採取腹腔鏡手術,於術中利用超音波定位將肝腫瘤完全切除。術後四天,肝功能恢復後即順利出院,後續僅需定期追蹤。台灣每年7千人死於肝癌 B肝帶原及肝硬化患者是高危險群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肝膽腸胃外科醫師黃俊傑表示,肝癌為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每年有七千多人死於肝癌。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及其他慢性肝炎等,雖然在全面施打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及C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藥物問世後,B、C型肝炎的患者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但是B型肝炎帶原者或肝硬化的患者仍舊是肝癌的高危險群,而其他肝臟疾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具肝癌家族史也是肝癌發生的危險因子。肝癌的主要治癒性治療為手術切除,小型肝癌且位置適合者亦可採取燒灼治療,包括射頻燒灼、微波燒灼、酒精注射等,緩解性治療則包括經肝動脈栓塞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及研究中的免疫療法。其中,手術切除依舊是治癒率最高的治療方式,但患者是否可接受手術切除,主要取決於腫瘤數量、位置及預計切除後所剩餘的肝功能,若肝功能太差或需要切除的範圍太大導致剩餘肝功能明顯不足時,便無法進行手術,只能考慮肝臟移植或其他緩解性治療。傳統手術需在腹部切長約15~35公分的倒L型傷口黃俊傑指出,傳統肝臟切除手術需在腹部切一個長約15~35公分的倒L型傷口,且必須切斷腹部肌肉,因此傷口較大較為疼痛。隨著手術技術與器械的進步,腹腔鏡手術在肝臟切除的應用逐年增加,腹腔鏡手術只需要在腹部開3~4個0.5~1.2公分的小傷口及一個取出切除檢體的傷口,因此切除的範圍較小,傷口也較小。近年來研究也顯示,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傷口疼痛較為減緩,其出血量及輸血機率也相對較少,但可能會稍微增加手術的時間。是否適合以腹腔鏡切除肝臟,仍需遵循肝癌的切除原則及視腫瘤大小、位置、與大血管的距離和切除範圍而定。因此,目前國際上一般認為腫瘤較小且位於肝臟第2、3、4b、5、6區域者可以當作腹腔鏡肝臟切除的標準,其他部位或是較為複雜的狀況則需依手術醫師的技術和經驗來決定。黃俊傑提醒,肝癌的復發率及死亡率高,因此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建議有B、C型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目前健保已有給付C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療。

鋼筋穿胸急救赫見肝癌 醫接力救活

鋼筋穿胸急救赫見肝癌 醫接力救活#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張姓建築工日前施工時不慎從高處摔落,當場被兩條約80公分的鋼筋直接從胸腔、臀部貫穿而過,工地及消防隊合力剪斷鋼筋後送醫急救,經歷5小時手術順利取出鋼筋,奇蹟撿回一命。不料才剛與死神搏鬥,住院中醫師發現肝臟之處長了一顆2公分腫瘤,證實為肝癌復發,經微創與傳統混合式手術切除後,讓恢復健康的張姓工人笑稱自己「因禍得福,浩劫重生。」異物刺入身體別急著拔除 以免導致大出血大林慈濟醫院移植外科主任尹文耀表示,患者意識清醒,但因貫穿身體的鋼筋而無法躺平,由兒子抱著從急診進來,當時立即啟動外科團隊全力搶救,並由消防隊合力將鋼筋剪短後再進行心、肺、腸、肝、腎電腦斷層檢查,影像顯示鋼筋直接穿過左側肺部,且持續出血,造成血胸、氣胸,小腸部位也有破洞、斷掉情況,於是緊急聯絡開刀房安排手術。手術中,由胸腔外科首先進行,將貫穿肺臟的鋼筋移除。主任黃重傑表示,由於鋼筋靠近心臟的位置,拔除時需相當謹慎,一不小心偏離位置,隨時都可能大出血奪走性命,待鋼筋移除後,再藉由胸腔鏡修補損壞的肺臟。他提醒,若不幸遇到異物刺入身體,千萬不要急著拔除,否則將導致大出血,最好的處理就是保護傷口及做好固定後送醫。第二階段手術則由尹文耀醫師進行,針對從左側臀部穿過腹部的鋼筋,在腹腔鏡觀察下慢慢拔除後再進行手術,手術中發現鋼筋穿過小腸兩處,造成小腸斷掉、破洞,腹部裡到處都是溢出的腸液導致腹膜炎,患者非常幸運,鋼筋穿入位置正好在腹腔主動脈的分支,因此閃過這條大血管,否則血管破裂後的大出血將危及性命。鬼門關走一回 男感恩能重回工地「有福氣」尹文耀醫師表示,在病患術後逐漸康復,因患者之前有肝癌病史,曾接受電燒治療,在檢視病史影像時,發現原本的肝臟腫瘤又復發為3公分大,甚至旁邊還伴著另一顆2公分腫瘤,後續與影像醫學科確認後,證實為肝癌復發。由於腫瘤長在肝臟第七葉,偏後方位置,用腹腔鏡手術難度較高,於是藉由微創與傳統混合式手術方式,以微創方式剝離周邊所有固定韌帶,同時又能清楚剝離肝後方大血管附近,加上利用微創器械輔助完成進行腫瘤剝離、切割及止血,過程中均較傳統手術精細,術後傷口小,約12公分左右,復原快,住院天數縮短,病人也不再因呼吸而疼痛,大幅降低肺炎風險。尹文耀醫師指出,通常人體在發生重大意外傷害時,抵抗力變弱,不論細菌感染或癌症都容易爆發,若沒有提早發現做治療,恐危及生命。浩劫重生後的張先生,從工地到醫院的過程都是清醒的,他說:「現在想起來才覺得可怕,親朋好友原以為過不了這一關,但醫生將我從鬼門關救回來,能夠痊癒再重回工地工作是我的福氣。」

C肝不治療 染這6種癌症機率會飆升

C肝不治療 染這6種癌症機率會飆升#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罹患C肝不積極治療,將成為健康不定時炸彈,更會引發多種疾病上身!根據國內大型臨床研究顯示,C肝患者肝硬化、肝癌死亡風險,比一般人多5倍及21倍,同時增加攝護腺癌、食道癌、甲狀腺癌等癌症的罹患率及死亡風險。衛服部2017年啟動C肝全口服新藥健保給付,今年還有近3萬個名額未使用,醫師呼籲民眾主動篩檢治療,守護自身健康。糖尿病會惡化 心血管罹病率、死亡風險皆會提高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教授指出,依衛福部最新國人十大死因排行,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六類疾病,及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惡性淋巴瘤、甲狀腺癌、急性白血病,均與C肝有間接或直接關係。研究顯示,C肝患者罹惡性淋巴瘤的風險高於常人2倍,而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的死亡風險分別增加21倍、4倍、4倍。此外,C肝患者罹甲狀腺癌、急性白血病的死亡風險也有8倍及32.3倍。簡榮南教授表示,研究也發現,感染C肝後,體內脂肪代謝改變及血管硬度增加,與未感染者相比,患者腦血管病變死亡風險攀升至2倍以上、心血管病變死亡風險倍數提升至1.5倍。C肝病毒也會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血糖上升,糖尿病罹病率提升至3倍、死亡風險攀升至1.5倍。C肝亦會加速腎臟功能惡化,腎變病死亡風險更是接近3倍。全口服新藥療程僅需8或12周 治癒率高達98%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盧勝男指出,目前政府給付的全口服新藥療程僅需8周或12周,療程短可大幅減少患者及照護者往返醫院的次數,方便偏鄉交通不便及年長者就醫。醫師會詳細評估患者的肝、腎功能,及治療需求、病毒基因後,為患者選擇最適合藥物。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表示,C肝全口服新藥治癒率高達98%,依據臨床觀察,2%治療失敗的個案中,逾6成是自行停藥;因抗藥性、治療副作用停止治療機率僅有4成,患者只要按照醫囑積極服藥,有極高機率可根治C肝。陳時中:目標2025年消除C肝衛福部長陳時中說,2017年起每年編列全口服新藥治療預算,經歷3年努力,全台高達40萬名C肝患者,累計已有近10萬人透過全口服新藥治療C肝,期盼2025年達到消除C肝的目標。

乾杯變肝悲 B肝男栓塞搭配手術重生

乾杯變肝悲 B肝男栓塞搭配手術重生#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事車床業的40歲張先生,罹患B肝與重度脂肪肝卻沒有定期追蹤,加上長年飲酒,日前酒過三巡後感到腹脹難耐,隔天緊急就醫,檢查發現肝臟有一顆腫瘤,確診為肝癌。醫師為他進行肝臟兩處切除手術,術後一年半肝癌沒有復發,再配合每天運動,脂肪肝也降為輕度。肝臟兩處切除手術 保留肝功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張先生身高168公分,體重達102公斤,患有重度脂肪肝。經檢查,張先生血液中B型肝炎病毒量數值爆表,高達一億七千萬以上(>170000000 IU/ml),血脂肪、血糖也略高,腹部超音波顯示肝脾腫大,並有重度脂肪肝及肝纖維化,且在病毒、酒精、代謝症候群催化下,產生肝纖維化及肝癌。亞大附醫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銘嶼表示,因患者肝硬化程度嚴重,手術風險過高,先採取栓塞化療,透過切斷腫瘤的氧氣和營養供應,並用化療藥物殺死肝癌細胞,切除肝臟第四葉和第七葉,其中第四葉因有左右供應血管,且上方有大型肝靜脈,增加手術困難度,加上患者的肝功能不佳,因此執行「肝臟兩處切除手術」時,盡可能保留其肝功能,術後兩周患者順利出院。肝癌易復發 治癒後須定期追蹤手術後張先生每天進行重量訓練,戒除酒精搭配清淡飲食,順利在一年半瘦下20公斤。門診追蹤結果,除了肝癌沒有復發,也從重度脂肪肝轉為輕度。張家熙醫師提醒,肝癌很容易復發,即便治癒後,仍須定期追蹤,建議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一定要定期抽血,每半年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肝癌不想開刀 電燒療法燙死癌細胞

肝癌不想開刀 電燒療法燙死癌細胞#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8歲的黃女士是洗腎患者,早年曾是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近日做超音波追蹤時,發現有一顆貼近肺部的肝腫瘤,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確定為肝癌。因她害怕接受手術,與醫師討論後選擇接受血管栓塞合併電燒療法,術後恢復良好,且追蹤三個月都未再復發。逾3公分搭配血管栓塞術 預防復發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林裕鈞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肝癌患者接受手術切除的復發率最低,是治療的第一選擇,但對於害怕手術、年紀大、疾病多或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只要肝癌單顆小於3公分(2公分以下最好),且在3顆以內,電燒療法是一個風險較低的選擇。電燒療法是經局部麻醉後,插入能產生高溫的特殊細針,將肝癌細胞「燙熟燒死」。黃女士的腫瘤大小有3.7公分大,超過適合治療的3公分,若只使用電燒療法,消融範圍恐不足,將增加復發的機會。因此,先進行血管栓塞術,休息幾天再接受電燒療法,將局部復發的機會降到最低。肝癌像釘子戶 會竊取周邊血管養分林裕鈞醫師表示,肝癌像是「釘子戶」,會分泌血管生長因子,接上周邊的血管竊取養分,因此對於3-5公分的中期肝癌,先使用血管栓塞方式塞住供氧的小血管,讓腫瘤「斷水斷電」,可以減少電燒的熱能流失而燒不乾淨的狀況發生,對於主腫塊周邊零星的病灶,因對血管栓塞反應不佳,就可以用電燒來補強,徹底消除腫瘤問題。肝癌的危險因子包括B、C型肝炎病毒帶原及肝硬化,林裕鈞醫師提醒,有這些危險因子的民眾,記得每三至六個月定期至肝膽腸胃科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長期忽視脂肪肝 終恐釀肝硬化肝癌

長期忽視脂肪肝 終恐釀肝硬化肝癌#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科技業的高階主管來看診,還沒坐好就開口說了『蔡醫師!這是我的體檢報告…』接過他手上的報告,邊看他邊說『我已經連續幾年體檢都說是嚴重程度脂肪肝,我沒有B肝也沒有C肝,也沒有特別愛喝酒,不知道為什摩會這樣?』和他一起來的太太說『這次回診肝膽科時,醫師說肝臟發炎得很嚴重,也出現了纖維化的現象』他接著說『肝膽科醫師說,脂肪肝沒有特別的藥物可以治療,就是要我運動……除了運動之外,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了嗎?』台灣每3人有一人罹脂肪肝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台灣成年人脂肪肝的盛行率大約是30~40%,也就是大約2~3個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脂肪肝,遠高於大家熟知的B型肝炎(20%)、C型肝炎(5%)。甚至有一份針對上班族所做的研究,肝臟超音波檢查,大約有45%的比例呈現程度不一的脂肪肝,其中男性上班族更是高達55%!長期脂肪肝 恐釀肝臟慢性發炎脂肪肝總是無聲無息的,又不會造成特別的不舒服症狀,所以大家總是會忽略它。但長期脂肪肝,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每五個患者就有一個會產生肝臟纖維化,如果持續惡化,最後可能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另外,脂肪肝的患者也很容易同時具有「三高」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會進一步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需要特別注意。脂肪肝,西醫目前並沒有特別針對的藥物,減重與運動是目前唯一確認有效的脂肪肝治療方法。中藥可助脂肪代謝 助脂肪肝恢復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中醫方面,脂肪肝屬於傳統中醫學中的『痞症』、『積聚』、『肥氣』等範疇中,主要是以氣滯血瘀為本,以肝膽濕熱為標。以飲食不節、情緒不佳、肝失疏泄為誘因,以氣滯於內、肝絡阻塞、脾失健運、濁邪害清、氣血痰瘀互結於脅下為基本病機。臨床上,中醫會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病機,加以不同的調理,例如:祛濕化濁,清熱解毒,疏肝解郁,行氣和中,柔肝養血,化濁消瘀,疏肝養血,活血化瘀,清熱利濕,健脾化濕,活血通絡,益氣養血,滋養肝腎…等等,另外會再加上特定中藥來幫助脂肪代謝、避免脂肪囤積、修復受損及發炎的肝細胞,就可以加速脂肪肝的恢復囉!(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