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不知B肝帶原 檢查發現7公分肝腫瘤

不知B肝帶原 檢查發現7公分肝腫瘤#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0歲的王先生不菸不酒,體檢時發現「胎兒蛋白」數值高於標準值,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發現肝臟有一顆大於7公分的腫瘤,詢問疾病史時,王先生不知自己本身是B型肝炎帶原者!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第一次肝臟局部栓塞治療讓腫瘤縮小,並搭配B型肝炎治療,目前控制穩定,胎兒蛋白指數也明顯下降,於門診定期追蹤治療。慢性肝炎症狀不明顯 不知B肝、C肝帶原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趙俊欽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因肝癌病逝的患者中,約70%為B型肝炎帶原者、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而B/C肝炎的病患20%會進展至肝硬化,肝硬化後每年3至5%有肝癌風險,這就是所謂的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由於肝臟沒有神經,因此一般民眾往往不知自己是B/C肝炎帶原者,加上慢性肝炎症狀並不明顯,通常都是進展至肝硬化後,產生併發症如食道胃靜脈曲張出血、大量腹水、肝性腦病變(肝昏迷)等症狀,才意識到嚴重性。肝硬化發生年齡高峰為54歲後 建議進行肝功能檢查目前肝硬化發生年齡的高峰在54歲後,建議民國55年以後出生且滿45歲者,可以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接受B/C型肝炎檢查;若為民國54年前出生的民眾,可依成人健檢進行GOT、GPT等肝功能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可接受健保給付必要病毒肝炎檢驗,一旦確認為B/C肝炎帶原者,合乎治療計畫者,即可進行病毒藥物治療。趙俊欽醫師建議B/C肝炎帶原者,一定要定期就醫接受肝功能、超音波、胎兒蛋白等檢查,若符合健保B/C肝炎治療條件者,應遵從醫師指示接受治療,才能有效阻斷肝癌三部曲的發生。

全身癢不一定是皮膚病 當心潛藏肝癌

全身癢不一定是皮膚病 當心潛藏肝癌#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有些人的皮膚總會莫名其妙搔癢,癢就撓,但一撓就更癢。臺中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林志明提醒,皮膚癢不一定是皮膚病,也可能是肝臟出現問題,如果慢性肝病病人,發生全身性搔癢,一定要特別警覺。一名73老先生突然不明原因全身搔癢,抓癢抓到四肢流血結痂,連腳都腫起來,四處求醫、自費買高價藥物卻沒有改善,最後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竟是肝癌引發皮膚癢。腫瘤等原因造成膽管阻塞 膽汁隨血液流通全身而搔癢肝臟與皮膚癢間的相關性,林志明醫師說明,正常生理機能中,肝臟主要是製造膽汁,由肝細胞分泌到膽管,膽汁匯集後通常先存在膽囊裡面,需要幫助消化時,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如果肝臟、膽或胰臟因為發炎、腫瘤或服用藥物等原因,造成膽管阻塞、膽汁鬱積、排泄不順,這些膽汁就會跟著血液全身跑,累積在皮膚呈現搔癢等症狀。肝腫瘤產生的搔癢為全身性 合併青或黃皮膚病變林志明醫師表示,肝癌以皮膚癢的方式表現比較特別,也容易讓病人與家屬誤以為是皮膚病、工作勞累產生倦怠不適,或是掛錯科別而拖延到肝癌後期,已發生肝脾腫大、腹水、黃疸及水腫等症狀,才到醫院就診。林志明醫師進一步說明,這種肝腫瘤產生的搔癢,通常是全身性搔癢,合併出現或青或黃的皮膚病變,既不是皮膚疹也沒有病灶。如果本身有慢性肝病病史,出現全身搔癢、臉色發黃等症狀時就更要提高警覺,儘早就醫,如果服用不明中草藥也要告知,幫助醫師適當診斷及治療。

肝炎定期追蹤 防演變肝病三部曲

肝炎定期追蹤 防演變肝病三部曲#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3歲的陳伯伯是慢性B肝、C肝帶原者,3年前因急性腹痛送醫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一顆5公分肝癌腫瘤破裂出血,狀況危急,經緊急栓塞治療,搶回一命。後續半年經2次栓塞治療,腫瘤仍有復發跡象,甚至開始轉移到血管,進入晚期肝癌階段。經持續服用一線標靶藥物一年半後,腫瘤數量與大小都沒有再擴大。去年初再度接受檢查,發現肺部出現新的腫瘤轉移,於是接受二線藥物治療,不僅腹部腫瘤明顯縮小,其它轉移的腫瘤也沒有繼續擴大及增多,病情控制穩定。肝癌藥物一二線接軌治療  晚期肝癌患者延生機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李少武表示,依據巴塞隆納的肝癌分期定義,若肝癌已侵犯血管或有遠端轉移跡象,如肺部、骨頭轉移,即為晚期肝癌。目前臨床針對晚期肝癌治療,主要會以一線標靶藥物為優先,如治療失敗,或開始產生抗藥性,患者仍具備一定肝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二線藥物治療。李少武醫師說明,肝癌是血管供應很豐富的腫瘤,肝癌藥物的機轉包括針對肝癌上不同受體作用,讓支配流的血管產生壞死,使腫瘤不易得到養分供應,以及抗免疫抑制作用等等,有機會加以控制疾病。二線藥物治療  有助抑制腫瘤增生李少武醫師進一步表示,依據國外研究顯示,接受二線藥物治療,能抑制血管新生、調控腫瘤微環境,也能抑制腫瘤增生,促成抗免疫抑制作用。不過使用藥物治療肝癌過程中可能伴隨副作用,但只要遵循醫療團隊的醫囑照護,善用乳液、乳膏、高血壓藥物等有助減緩副作用帶來的不適。定期追蹤病毒性肝炎  遠離肝病三部曲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顯示,肝癌仍高居我國癌症主要死因第二位,且有近8成來自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李少武醫師提醒,肝炎病毒潛伏期可長達10至20年以上,一般民眾應做B肝、C肝檢驗,並施打疫苗預防保護。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更應注重回診追蹤,每3個月抽血檢查肝功能與胎兒蛋白,每半年到1年做一次超音波,才能降低「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的發生率。

輕忽篩檢 夫妻前後染C肝悔不當初

輕忽篩檢 夫妻前後染C肝悔不當初#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0歲婦人的丈夫,6年前因罹患C型肝炎導致肝硬化,接受傳統干擾素治療痊癒。當時醫師力勸婦人抽空做C型肝炎篩檢,但婦人心存僥倖,認為不會被感染,且也害怕萬一染上C肝必須接受干擾素的治療。不料去年初婦人因倦怠就醫,意外確診罹患C型肝炎,不但已有肝硬化,也發現一顆2公分腫瘤,令婦人悔不當初。輔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暨胃腸肝膽科許耀峻醫師表示,臨床上類似案例不勝枚舉,不少患者自認不菸不酒、作息正常,便輕忽篩檢重要性。老一輩對於C型肝炎治療停留在舊觀念,深怕傳統干擾素治療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遲遲不願積極面對。許多患者等到出現肝硬化、肝癌才尋求治療,往往為時已晚。C型肝炎病毒感染害全身 小心肝外病變尤其C型肝炎病毒感染不僅造成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病,也會引發全身性疾病,包括腎臟病變、血脂異常、胰島素阻抗上升,也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與淋巴癌的風險。根據國內大型長期追蹤研究發現,治療C型肝炎不但有效減少肝癌的發生,也可降低包括末期腎病、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淋巴癌等肝臟外併發症的風險,可說是一石多鳥。許耀峻醫師表示,肝病是國病,台灣的腎病患者眾多,呼籲民眾一定要積極篩檢C型肝炎,可以有效避免對肝腎產生嚴重又不可逆的傷害。上述婦人以新藥治療後,終於成功擺脫C型肝炎,腫瘤病情獲得良好控制,肝功能指數也回復至標準值,後續定期回診追蹤即可。今年初政府加碼C型肝炎治療預算,全面放寬健保給付C型肝炎口服新藥條件,無論肝臟纖維化程度或病毒基因型態,甚至腎功能不全患者,都可以使用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療程僅8至12週,對於工作繁忙的上班族、偏鄉地區民眾無疑是大利多,治療更加簡便。保護你的肝 4大迷思勿相信許耀峻醫師表示,治療C型肝炎普遍存在4大迷思:「以為沒症狀就是沒有病」、「以為C型肝炎治療需忍受嚴重副作用」、「以為肝功能指數不高就沒事」及「得了肝硬化、肝癌,就不用治療C型肝炎」。事實上,C型肝炎在台灣的盛行率約4.4%,全台約有77萬4千名C型肝炎帶原者,某些鄉村盛行率甚至高達55%以上,盛行率之高超乎想像,民眾卻容易因為初期無症狀而忽略篩檢、追蹤的重要性。多款全口服新藥陸續上市,也使治療C型肝炎變得更快速、簡單、安全,大幅降低副作用。許耀峻醫師提醒,是否感染C型肝炎無法透過外觀或症狀判別,也無法從肝功能指數異常判斷,必須抽血檢驗,判定抗體有無以及血中病毒量多寡。根據研究,就算患者已罹患肝癌,腫瘤切除後若進一步治療C型肝炎,肝癌復發風險相較未治療C型肝炎者降低36%,五年內死亡風險更減少50%,因此就算病程進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仍可亡羊補牢。許耀峻醫師呼籲,如今不論是都會或是偏鄉區域,C型肝炎篩檢和治療都變得十分簡便。若是身旁親友曾有感染C型肝炎的經歷,更應提高警覺心,主動篩檢,遠離「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千萬不要因身體沒症狀而輕忽,及早篩檢、治療才是最能常保健康的作法。

肝癌侵襲無症狀!「223」口訣防範

肝癌侵襲無症狀!「223」口訣防範#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癌為台灣國人最常罹患的癌症之一,且20多年來始終蟬聯癌症死亡率亞軍,對國人健康影響甚鉅。因此,醫界一直努力於如何發展有效的肝癌治療方式。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主任林錫銘表示,台灣為肝癌高盛行率地區,根據衛生福利部近年國人死因統計,每年有高達8千多名國人死於肝癌和肝內膽管癌,急需治療突破。惟近十年來肝癌第一線標靶治療苦無進展,病患早期的疾病控制始終無法進步。肝癌早期無症狀 疲勞、體重減輕等恐已晚期林錫銘理事長表示,根據105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肝癌發生個案數約佔所有癌症的1成,新發生數超越萬人,男性個案數為女性的2倍多。肝癌發生率為男性第2名、女性第5名,肝癌最盛行的年齡落於30多歲至70多歲間。因肝癌早期幾乎無症狀,一旦出現疲勞、體重減輕、食慾不振、黃疸、腹部腫大等症狀,疾病多已進展至晚期,且疾病一旦轉移,五年存活率也將降至約3成以下,肝癌又被稱為沉默殺手。林錫銘理事長分析,晚期肝癌多無法手術,第一線全身性治療普遍使用標靶藥物,過去10多年間,僅有一種傳統第一線標靶藥物可選擇。雖可延長存活期,但其他項治療指標包括疾病控制、腫瘤縮小等則較差強人意,醫師在苦無新藥可選擇下,治療成績始終無明顯進步。且傳統標靶藥物有嚴重不良反應如皮膚副作用患者也無其他替代良方,急需治療突破。新標靶藥物提高存活期、降低副作用發生率隨著醫學的進步,新一代肝癌一線標靶藥物終於問世。台灣肝癌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怡翔表示,新一代標靶藥物於全球大規模臨床試驗良好治療成果,去年(民國107年)11月底獲我國衛福部核准,可作為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新選擇。根據臨床試驗結果證實,新一代標靶藥物不僅整體存活期與傳統藥物並駕齊驅,在其他治療指標上更有突破性發展。包括無惡化存活時間延長2倍,達7.4個月;疾病無惡化時間延長亦達2倍以上,達8.9 個月,腫瘤縮小比例亦提高近3倍,達24.1%,打破傳統治療限制。新一代肝癌一線標靶藥物在華人族群,更有良好治療效果。黃怡翔教授指出,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分析,華人族群使用新一代標靶藥物時,甚至能在整體存活時間上與傳統藥物拉出多近5個月的顯著差異,其他包括無惡化存活時間與疾病無惡化時間,更分別可大幅增加至9.2個月與11個月,使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更久。黃怡翔教授表示,新一代肝癌一線標靶藥物口服用藥只需一天一次,增進病患便利。相較於傳統藥物,副作用發生率也較低,包括手足症候群、掉髮、腹瀉等問題,讓患者能夠更掌握自己的生活品質。2要、2不、3族群 對抗肝癌先從保健做起林錫銘理事長提醒,台灣是肝病大國,慢性B、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約有6至7成是B型肝炎引起,約2成則是C型肝炎所引起。因為感染B、C型肝炎病毒後,有一部份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林錫銘理事長提醒民眾,預防甚於治療。病情發展至肝癌前及早因應,可謹記2要2不3族群的「223」口訣:2要/4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進行定期檢查,檢查項目包括「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兩者缺一不可。2不/飲食上應避免過度飲酒及易受黴菌毒素汙染的食物,例如發霉的麵包、玉米、醃漬類食品。3族群/罹患肝癌高危險族群包括「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者」以及「一等親中有肝癌家族史者」,應更加積極預防,40歲以後須定期進行篩檢。兩位醫師亦同步建議,肝癌治療越來越進步,確認罹癌也無須過度灰心,應了解自身肝癌病情,保持正面心態積極和醫師討論治療方針,切勿聽信偏方,方為對抗癌症保持最佳狀態。

心臟腫瘤險致命 竟是肝癌轉移導致

心臟腫瘤險致命 竟是肝癌轉移導致#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六旬病人因雙腳下肢水腫、氣促掛急診就醫。病人有超過50年菸齡,且平均每天一包菸以上,並無特別B、C肝炎或酒癮。過去病史為慢性肺阻塞,長期在胸腔科追蹤治療。診斷為肺炎併發心衰竭,住院使用抗生素和支氣管擴張劑再加上利尿劑,病情逐漸好轉,1週後順利出院。右心房長巨大腫瘤 造成心衰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涂崇誠醫師表示,這名病人1個月後又因下肢嚴重水腫及氣促就醫,改由心臟內科收治住院,住院過程中使用利尿劑治療,病人的體重減少約2公斤,但下肢水腫和氣促卻無明顯好轉。1個月前住院時安排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報告顯示4個心臟腔室無擴大且左心室射出分率大於55%,研判是舒張性心臟衰竭。但這次病人經治療卻與醫師臨床預期落差很大,又安排一次追蹤性心臟超音波檢查,竟發現病人右心房裡面長出一顆直徑約莫5公分的腫瘤,幾乎快把整個右邊心臟的入口都擋住。由於病人隨時會有心因性猝死的可能性,立即與心臟外科醫師討論緊急開刀,同時安排全身電腦斷層檢查。檢查後發現右心房長了一顆6至7公分的腫瘤外,還有一長串的下腔靜脈延伸到左腎靜脈的巨大血塊。惡性肝細胞癌轉移併血塊 成為心臟腫瘤涂崇誠醫師表示,病人順利接受心臟腫瘤切除及血塊移除手術。右心房腫塊切片報告顯示為惡性肝細胞癌,原來這顆心臟腫瘤竟然是由惡性肝細胞癌轉移過來的組織加上附近血管鬱積的血塊組合而成,稱為Budd-Chiari syndrome(巴德-吉亞利症候群)。

小心肝!8成肝癌來自B、C型肝炎

小心肝!8成肝癌來自B、C型肝炎#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衛福部106年公布死因統計,肝癌為我國癌症死因的第2位,8402人死於肝癌,其中男性死亡人數為女性的2倍多,顯見肝癌嚴重威脅國人生命。從104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約有8成的肝癌來自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而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只要定期接受追蹤治療,就可有效預防肝癌的發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目前約有7100萬人感染C型肝炎,每年有39.9萬人死於C型肝炎;2.6億人感染B型肝炎,每年有88.7萬人死於B型肝炎,由於B型肝炎有疫苗的防治,而C型肝炎口服藥物治療高達9成以上,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定2030年降低肝炎新感染個案數達9成的目標,降低肝癌發生率。B、C型肝炎民眾3成未就醫 原因多為自覺身體健康、無症狀肝癌的危險因子包括B型或C型肝炎長期感染、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或家族有肝癌病史等,在我國B型或C型肝炎約占危險因子80%,肝癌早期通常沒有症狀,有很多患者被告知罹患肝癌時都難以置信。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健康促進業務推動現況與成果調查結果顯示,感染B、C型肝炎民眾有3成未就醫,原因多為自覺身體健康、無症狀而未就醫,或沒有時間就醫。依據臺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等人研究結果,B型肝炎帶原者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約可降低63%肝癌發生率。健保署自去年提供C肝新藥治療後,12週病毒量檢測結果治療成功率高達97%,顯示C肝新藥可以有效治療C型肝炎感染且成效良好。我國自民國75年開始全面對嬰幼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目前研究顯示6歲幼童B型肝炎帶原率由疫苗政策實施前的10.5%下降至0.8%,健保署亦於106年開始提供C肝口服新藥,預估可達到世界衛生組織2030年的目標,且C型肝炎可能提早至2025年消除。肝臟是「沉默的器官」 民眾發現時通常都為時已晚由於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大部分肝病的發生,並沒有明顯症狀,民眾發現時通常都為時已晚,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為阻斷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政府提供疫苗、篩檢與治療費用,民眾對B型或C型肝炎的正確識能更重要,提醒已知有B型或C型肝炎民眾,一定要定期至醫院接受追蹤治療,就可有效預防肝癌。若不知道自己是否有B型、C型肝炎,國民健康署提供民國55年次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民眾,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1次B型肝炎、C型肝炎篩檢服務。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符合資格的國人,可善用此項篩檢服務或自費檢查,依醫生建議定期接受追蹤並積極治療,守護自己的小心肝。

共用刮鬍刀恐染C肝!8危險族群注意

共用刮鬍刀恐染C肝!8危險族群注意#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4.4%)是全球少數C型肝炎盛行率高於3%國家,C型肝炎是國人肝病第2大殺手。政府明年元月全面放寬C肝口服新藥給付條件,病人只要確認感染慢性C肝,不論有無肝纖維化,均可使用全口服新藥。共用刮鬍刀、刺青 C肝8大風險族群社團法人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高嘉宏表示,國內C肝患者高達40多萬人,但半數不知染病。為積極找出病人,響應國家根除C肝政策,肝策會列出8大C肝風險族群,提醒民眾多利用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健檢等篩檢管道儘速確知是否感染。確認為慢性C肝,就應儘速用藥。根據世界肝炎聯盟發佈白皮書,根除C肝病毒最大挑戰是「診斷」,全球近8成病患不知已被感染。潛在的C肝感染者如同海面下的冰山,依照流行病學估計,台灣約有40萬名C肝感染者,但在健保資料庫中僅20萬人,仍有20萬名潛在患者未確診。要達到根除C肝的目標,一方面儘速治療已確診患者,另一方面需要積極找出潛在患者。肝策會依據國人常見傳染途徑,列出8大風險族群:(1)與人共用剃刀(刮鬍刀)、(2)刺青/紋眉繡眉/繡唇、(3)穿耳洞或肚臍環、(4)曾有未戴套危險性行為/多重性伴侶,(5)以及洗腎、(6)民國80年以前曾接受輸血、(7)曾接受密醫或密牙醫注射或牙科處置、(8)共用針頭。民眾若曾有上述高風險行為,需積極就醫篩檢。治C肝降低71%肝癌發生率、減少肝外病變風險高嘉宏會長指出,據臨床觀察,國內多數C肝感染者為55歲以上,提醒子女多關心家中長輩,確認是否感染。男性長輩喜歡在理髮店刮鬍子,要特別留意共用剃刀可能經由傷口從血液感染C肝病毒。年輕人流行飄眉、霧眉、穿耳洞、肚臍環等身體穿孔或刺青,應確保店家使用拋棄式器具,降低感染風險。除了私人健檢、員工健檢,還可利用政府提供的篩檢管道,例如縣市政府整合性健康篩檢,與國民健康署成人預防保健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民眾終生給付一次的B肝和C肝的檢查。C肝雖無疫苗,但能治癒。且治C肝除了大幅降低71%肝癌發生率,也可減少肝外病變風險,如末期腎病、缺血性中風、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自體免疫疾病等。健保給付6款C肝口服新藥 幫助及早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消化系主任彭成元表示,肝纖維化程度是併發肝硬化、肝癌的重要指標,而目前沒有可以逆轉肝纖維化的藥物。不過研究已發現,C肝病人的肝臟持續慢性發炎,若還沒演變為中度纖維化,或僅是輕度纖維化,只要積極治療、根除病毒,肝癌風險可望降至最低。彭成元教授提醒,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若未能治療根除C肝病毒,反覆發炎、細胞持續慢性損傷,歷經結疤又修復過程,肝臟內結締組織會異常增多、逐漸變硬,因肝纖維化不會有疼痛及不適感,提醒C肝感染者應及早治療才能避免肝硬化、肝癌憾事發生。彭成元教授進一步說明, C肝全口服新藥的副作用極低,治癒率更高達97%。健保已給付6款全口服新藥,包含5款針對特定基因型藥物、與1款泛基因型藥物。6款藥物涵蓋台灣6種基因型別,療程介於8至24週。民眾一生有一次接受健保以全口服新藥治療C肝機會,鼓勵國內C肝感染者早治早好,「肝肝」盡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