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

後頸好痠睡不著? 30歲女頸椎退化

後頸好痠睡不著? 30歲女頸椎退化#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0歲的徐小姐,10年的一場車禍導致頸椎受傷,治療後以為獲得改善,102年開始出現後頸疼痛、頭暈、左側耳鳴、左側鼻塞、左肩延伸至左手5指麻且無力,左眼乾澀無法對焦,眼睛好像快要掉下來一樣,有時還會喘不過氣,左手無力,雙後足腫脹疼痛,左側膏肓穴處疼痛等,長期睡不好因而起了想死的念頭。胸悶、呼吸困難、長期失眠36歲鍾小姐也因騎機車被撞,導致頸部損傷,當時未做開刀治療,直到2年前因工作常需搬重物及久站,後頸開始覺得很緊,好似被人用手一把抓住的感覺,向前向後仰及轉左側脖子都會痛,痛起來就會出現胸悶及呼吸困難,甚至拿杯子不到1分鐘手就開始痠痛,長期失眠,工作無法集中精神。肩頸痠痛、半邊臉痛、喉嚨有異物現代低頭族、3C族導致長期姿勢不良,頸椎退化引起的症狀多樣,除常見肩頸痠痛外,還會伴隨牙痛、半邊臉痛、喉嚨有異物感或吞嚥不適,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也變多,由於引發的症狀不常見,會讓病人無助不知該看哪一科,甚至被當成身心病人處理。1年不提重物 避免再度傷害神經頸椎壓迫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初期以藥物、復健牽引、配掛頸圈、交感神經節阻斷術等保守性治療為主,如果無明顯療效,可透過手術將退化突出的頸椎椎間盤切除,再進行椎體間融合術,解除患者長年痼疾。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簡瑞騰提醒,此疾病有別於運動或感覺神經壓迫,病患在開刀後有些症狀不會立即獲得改善,需經過時間耐心調養、保養,急不得,建議3至6個月,甚至1年當中,包括不能搬重物、手高舉、動作太大或粗重工作等,才能避免神經在復原中再度受到傷害。 

老翁單側鼻塞又流血 檢查竟是癌上身

老翁單側鼻塞又流血 檢查竟是癌上身#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71歲的黃先生,最近一年多來右側有鼻塞並伴隨鼻涕有血絲的現象。甚至嚴重到右側鼻孔幾乎無法通氣,就醫檢查後發現,右側鼻咽部有個約5公分的巨型黑色腫瘤,為罕見的鼻咽黑色素癌第2期。經施行內視鏡手術切除,術後恢復良好無併發症已順利出院。易轉移癒後差 鼻塞、鼻血是警訊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耳鼻喉科邱怡喬醫師表示,原發鼻咽黑色素癌十分罕見,好發於50~70歲,男性略多,最常見兩大表現徵狀為流鼻血及單側鼻塞。而首選治療為手術切除加上術後放射治療,但由於鼻咽黑色素癌的癒後差,平均5年存活率只有6~17%,且易轉移到肝臟、頸部、肺臟及骨頭。而腫瘤及早發現治療,且術後接受密切追蹤才能有效提高存活率。因此,邱醫師特別提醒民眾,當發現自身有單側鼻塞或時常有鼻涕血絲情形時,一定要盡速至醫院檢查,以排除鼻腔及鼻咽部癌症的可能性。

溫鹽水、按壓穴位 中醫治鼻塞5妙方

溫鹽水、按壓穴位 中醫治鼻塞5妙方#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76歲的陳婆婆,這幾年常覺得喉嚨癢、卡卡的想咳嗽,但是痰不多,晚上睡覺時想咳嗽的感覺更明顯;中醫師表示,鼻為肺之孔竅、咽為肺之門戶,風、寒、燥、熱等外邪(如細菌、病毒或致敏物質)入侵,鼻咽首當其衝,導致出現咳嗽等症狀,若治療不當或遷延不癒,則久病必虛,除了肺之外,甚至累及肝、脾、腎,反加重治療的困難度。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王瑜婷醫師指出,中醫將鼻塞、鼻涕倒流依以下5種症狀分別有不同治療方式:1) 風寒外襲/鼻塞、多清稀或白濁涕,噴嚏、咳嗽頻作,痰稀白,咽癢聲重,並有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狀,治療以宣肺散寒、縮涕止咳為主。如小青龍湯,或葶藶大棗瀉肺湯合杏蘇散加減。2) 風熱外襲/鼻塞、涕多白濁或略黃,部分患病兒童可見鼻唇溝兩旁被涕液長期浸潤的粉紅色糜爛的痕跡,鼻腔黏膜潮紅,咳嗽有痰,痰稠或黃稠,咳痰不爽,口乾、咽痛,惡風、頭痛,治療以疏風清熱、宣肺化痰為主。方如桑菊飲加減。3) 痰濕上泛/鼻塞、涕白濁或略黃,咳嗽多痰,痰白而黏,胸脘易悶,夜晚痰聲漉漉,納差、體乏、便溏,治療宜健脾燥濕、理氣化痰。方如二陳湯加減。4) 痰熱上泛/鼻涕多且黃稠,咳嗽痰黃稠且難出,甚至痰中帶血,胸悶,口渴發熱,口乾苦,咽痛,小便黃、大便乾燥,治療宜清熱肅肺、豁痰止涕。方如清金化痰湯加減。5) 肺腎虧虛/鼻涕多,質清稀白稠且綿綿不斷,咳嗽反覆發作且痰質清稀,氣喘胸悶,若天寒則加重頭眩、心悸、畏寒、肢體沉重,咳嗽嚴重時甚至二便失禁或兼小便不利,治療宜補腎納氣、溫肺縮涕。方如真武湯合縮泉丸加減。王瑜婷醫師表示,除了中藥治療外,平時亦可用溫鹽水洗鼻,除了可以清除鼻腔內黏稠的分泌物以及所沾附的細菌、病毒及過敏原外,還可幫助潤濕鼻腔;睡眠充足、適當紓解壓力、補充水分、外出時戴口罩,此外,平時也可以按壓穴位來預防或紓緩,如印堂通竅,迎香穴通鼻竅、散風邪,合谷穴疏散風邪、清瀉肺氣,足三里可扶正培元,加強人體抗邪能力。

婦人感冒整整1年 竟是黴菌惹禍

婦人感冒整整1年 竟是黴菌惹禍#鼻塞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秋老虎的威力驚人,早晚溫差大,頭痛鼻塞你以為只是小感冒嗎?中國有一名婦人在去年秋天重感冒,一開始只買抗生素吃,後來不見成效,到醫院檢查是慢性鼻竇炎,治療後康復,短短半年又復發,而且病情加重影響嗅覺,依照之前的治療也不見起色,轉院後才發現,得到慢性鼻竇炎中的黴菌性鼻竇炎,是因為黴菌感染引起的,一般的抗生素治療無法根治,最好的方法是將黴菌從鼻竇清除乾淨。鼻子是黴菌的溫床 戴口罩防感冒當地醫師解釋,黴菌喜歡溫熱、潮濕的環境,而人的鼻竇內正好可提供這樣的生長環境,使之容易生存、繁殖。引發黴菌性鼻竇炎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果鼻竇本身有創傷,又長期待在衛生品質不高的環境裡,可能直接吸入藏在塵埃裡的黴菌,而發生感染,所以出入灰塵多的地方時應戴口罩,隨時保持空氣的流通。自行服用抗生素 恐加重病情現在很多人感冒後發燒,習慣性服用抗生素。但實際上,濫用抗生素,可因過度抑制細菌造成環境和體內正常的菌群失調,引起繼發性黴菌感染。這樣的病例並不少見,而且往往在生病初期誤認為普通感冒,而延誤了病情。潘醫生提醒,鼻竇炎和感冒有所不同,前者除了鼻塞流涕,通常還會出現眼眶附近或鼻子兩側有疼痛的症狀,一旦出現應迅速去耳鼻喉科就診。

解決鼻塞暢快呼吸!藥物+手術可搞定

解決鼻塞暢快呼吸!藥物+手術可搞定#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晚上鼻塞好難過,根本沒辦法入睡…」。各式各樣的鼻塞狀況,嚴重地影響日常生活、就學與工作。其實要解決鼻塞問題不困難!耳鼻喉科醫師說,鼻塞的治療方式,第一步通常是藥物治療,但若反應不佳,就必須改以手術治療,而近年來微創手術發達,可視病患鼻塞的嚴重度以及個人需求而定。 精神差、打鼾   鼻塞影響生活多鼻塞的病患常會要張口呼吸或鼻涕倒流,而導致清晨起來後喉嚨乾痛、卡卡有痰感、咽癢咳嗽等;或是鼻涕影響到耳咽管而導致耳悶塞感;嚴重的還可能會造成嚴重打鼾、頭痛或整天昏昏沉沉等。 衛福部臺南醫院耳鼻喉科張展旗醫師表示,鼻塞最主要就是鼻腔構造異常造成氣流不通暢,最常見的原因是下鼻甲肥厚造成的肥厚性鼻炎。而鼻中隔彎曲、鼻竇炎、鼻息肉、鼻過敏等等,也是臨床上常見的原因,而且這些病因往往也會互相影響。因此,就診時醫師必須透過詳細地問診及理學檢查,配合鼻內視鏡或影像學檢查來確診。避免辛辣食物、冰涼飲品張展旗醫師指出,現今鼻科的各式微創手術發達,要解決鼻塞並不困難,適當的選擇一些射頻、冷觸氣化、微型切割刀或是內視鏡手術等,方法很多且鼻外不會有傷口,端看疾病嚴重度和個人需求而定。此外,除了就醫治療,也可先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例如規律運動、早晨出門戴口罩、避免接觸過敏原等。飲食上切忌辛辣燥熱及冰涼飲品。配合中醫同時進行體質調理也是有效的方式,例如可按摩鼻旁的迎香穴及手背的合谷穴來進行日常保健。

鼻塞過敏別輕忽 恐影響注意力

鼻塞過敏別輕忽 恐影響注意力#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鼻塞、過敏是許多人常見的症狀,尤其在天氣變化的春、秋兩季,病情更是會加重。而醫師說,過敏的人也容易鼻水倒流,導致喉嚨「卡卡」、鼻音加重等不適感受,更甚者,還會引起白天昏沉、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如果是小孩,長期張嘴呼吸,也會導致咬合不正。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余修賢醫師解釋,鼻腔在生理功能上,有潤濕過濾空氣、免疫調節等功能,但鼻塞嚴重的病人,空氣不經鼻腔進入肺部,將會加重肺部的疾病,例如氣喘、氣管炎等。加上鼻塞、過敏的人常需張嘴呼吸,久了容易喉嚨乾燥,或是痰液增多,常需清喉嚨或咳嗽,進而引起胃酸逆流等相關症狀。鼻竇炎致過敏 6症狀助辨別部分病人的鼻塞與過敏,是因為鼻竇炎、鼻腫瘤、免疫性疾病等造成,這些需經過專科醫師評估後才能確診,最常見的是鼻竇炎。鼻竇炎主要有6個症狀:臉漲痛、鼻塞、膿鼻涕、嗅覺異常、濃鼻水倒流、發燒,如果有符合兩項,就必須懷疑鼻竇炎的發生,應及早接受治療。運動改善過敏體質 減少症狀發生而對於過敏方面問題,坊間有些偏方治療,如一大早用冷水洗鼻子、在鼻內滴油、化學藥劑鼻內燒灼等,醫師也提醒,其效果與安全性都未經過科學實驗證實,有時反而容易引起其他的併發症,得不償失。因此,余修賢醫師建議,做好環境衛生,改善室內塵蟎與灰塵的量,可經由過敏原檢驗,了解自己對何種物質過敏,進而達到預防的效果。另持續長期的運動也是健康有效的方法,藉由運動改善過敏體質,自然會減少鼻過敏症狀。

長期鼻塞、打呼 當心造成齒列不正

長期鼻塞、打呼 當心造成齒列不正#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15歲少年,長期鼻塞打呼,嘴巴開開的閉不起來,牙齒很亂,前牙無法咬合,經檢查診斷為典型的長臉症候群,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治療1個月後,上顎周徑及橫徑顯著增加,增加的空間可用來解決牙齒擁擠情形。另外,鼻底部橫向直徑顯著增加,狹窄的鼻腔通道也被撐寬,不僅鼻塞狀況改善,打呼情形也大幅減少。鼻塞、以口呼吸 8成恐會齒列咬合不正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齒顎矯正科張禎容醫師指出,據研究顯示,兒童青少年時期因為上下顎骨及恆齒齒列尚未發育完成,若長期鼻塞,養成口呼吸的習慣,約有6~8成的高比例會引發後續顎骨發育異常及齒列咬合不正,其中最嚴重者稱為長臉症候群。典型症狀有:長且狹窄的臉形、下巴後縮、下臉部偏長、嘴巴習慣性開開的、牙齒排列不整齊等。治療上顎牙弓狹窄及齒列擁擠,最常用的矯正方式為快速腭弓擴張器,其作用是打開上顎骨正中骨縫合,可同時增加牙弓周徑及增寬鼻腔底部。張禎容醫師建議,此類患者需要耳鼻喉科醫師找出鼻塞的真正原因加以治療之外,若已經造成咬合不正,則需要齒顎矯正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與治療;及早治療可減少對咬合及顎骨發育的不良影響。

流鼻水、鼻塞非感冒 換季好發過敏性鼻炎

流鼻水、鼻塞非感冒 換季好發過敏性鼻炎#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春季忽冷忽熱的天氣,加上季節變換,可讓過敏性鼻炎患者飽受打噴嚏、流鼻水、鼻塞之苦,不但影響日常作息,藥物的副作用還可能導致昏昏欲睡,妨礙工作與學習。中醫師指出,季節交替之際,門診主訴感冒的人都會增加,但一半以上其實是過敏性鼻炎,而過敏性鼻炎為體質造成,雖無法徹底根治,但中醫可控制症狀、體質調養雙管齊下,協助減輕症狀。五歲的祐祐,時常感冒、發燒。母親表示,孩子平時很容易鼻涕倒流、手腳冰冷,有時咳嗽還會咳到吐,不僅晚上睡不好,夜咳甚至影響到大人的生活品質,使得白天沒精神工作。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婦兒科陳柏全醫師說,透過中醫的望、聞、問、切觀察後,確診患者所有的症狀並非單純的感冒,而是夾雜過敏性鼻炎所引起,加上脾肺氣虛,體內不調抵抗力差,所以在季節交替或身體虛弱時,就容易引發嚴重的過敏現象。在經由中藥減輕過敏及感冒症狀,加上迎香穴位輔助按摩,祐祐的過敏問題已得到改善,晚上更能安穩一覺到天亮。中醫控制+調體質 揮別過敏性鼻炎 陳柏全醫師提到,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也會比一般人容易感冒,且要痊癒的時間也較長,因此,當過敏發作時,要先治療過敏症狀,再來調整體質。一般調體質須持續三個月到半年,前三個月症狀治療,後三個月調體質,如此從症狀控制與體質調養雙管齊下,透過改善體質增加抵抗力,才能減少過敏發生。陳柏全醫師也提醒,過敏性鼻炎患者以往感冒時,通常都要吃藥2至3個月才會好,但透過中醫調好體質,不僅可改善過敏症狀,在換季時不會輕易發作,感冒症狀也在2~3天即可舒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