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

養「齡」有術 更年期保養法大公開

養「齡」有術 更年期保養法大公開#保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近50歲的孫媽媽近期情緒起伏特別大,只因兒子不小心打破一個杯子,就讓她當場大發雷霆。而當其他家人嗅到不對勁後,平日為了避免誤觸地雷,則是減少與孫媽媽的互動、敬而遠之,假日也常常藉故外出不在家。半夜驚醒盜汗、睡眠品質差除了情緒起伏不穩定外,孫媽媽也常在三更半夜時突然驚醒,發現自己是汗、心跳莫名加快,綜合以上因素導致她無法擁有充足的睡眠。細心的大女兒觀察到種種症狀,懷疑可能是更年期導致,便鼓勵並陪同她一起就醫。診斷結果證實,困擾孫媽媽已久的,正是更年期在作祟!停經非唯一指標 症狀因人而異一般民眾對更年期普遍的認知,最大的指標就是「停經」。然而依據個人體質、生活習慣不同,月經來潮並不是唯一判斷依據。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表示,更年期到來有跡可循,只是許多女性常常忽略而不自覺。常見的症狀有:睡眠品質降低、性衝動減少、膚質變差、情緒波動大等,導致女性身心不適,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生活作息與生理機能。郭安妮醫師提醒,人們食用五穀雜糧,目的就是從中攝取營養,而不同年紀自然有不同需求。當更年期新陳代謝漸漸變慢,飲食上可做以下4方向的調整:1) 食用低膽固醇食物/因女性賀爾蒙降低,避免更年期婦女發生心血管方面疾病。2) 保護心血管食物/多吃新鮮而非加工的魚類,如:鮭魚、鯖魚等,保護心血管。3) 抗氧化食物/攝取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C、E,預防便秘,也能抗氧化。4) 預防骨質疏鬆食物/補充鈣片,適量食用綠色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油菜等。更年期注意保養 未來生活更舒適每位女性都會經歷更年期或輕或重的症狀,而這其實是一個自然必經的過程。許多女性由於長期擔任照顧者角色,習於付出,常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顧的。若能於更年期多加注意,未來的歲月就可以享有更舒適的生活。郭安妮醫師提醒,當症狀發作時,不妨好好靜下心,給予自己充裕的時間與空間,讓它緩和下來,找出與之共處的方式。更年期並不是女性的大敵,而是提醒著我們身體的轉變。如同船隻正經過河流的彎道,需多費點時間與體力,但只要過了這階段,便能迎來嶄新的人生風景。對於更年期的保養,郭安妮醫師也有出版書籍,建議婦女要聰明養子宮,除上述建立正確飲食觀,減少身體負擔外,搭配良好運動習慣,更能控制體重、預防三高,避免退化性關節炎等更年期症狀的不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90%患者非退化 膝痛凶手找到了!

90%患者非退化 膝痛凶手找到了!#保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歷經百萬年的演化,人體膝關節構造精緻完美,理論上軟骨並不容易受傷或「退化」,除非結構受到破壞(像是因為過度激烈運動造成半月軟骨、十字韌帶損傷,甚至是骨折等),膝蓋的穩定度受到影響,軟骨才會受到波及而逐漸損壞,這在醫學上稱為「外傷性骨性關節炎」,約占「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10%;然而,90%的人沒受過傷,為什麼他們的膝關節還是會「退化」?膝蓋內側磨擦也會損害關節40歲以上的膝痛患者如果去找醫師,由於X光檢查總是會看到或多或少軟骨破壞的現象,幾乎都會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目前全世界接受正統訓練的醫師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病人的標準治療建議依序是:復健→服用消炎止痛藥→補充軟骨成分製劑(葡萄糖胺)→注射潤滑保護製劑(玻尿酸),若無效,則建議注射血小板濃縮製劑(PRP)。最後,就只好換人工關節。根據呂紹睿醫師長期的觀察以及10年來的研究,這90%患者的病痛,真正原因並不是「退化」,絕大部分是內側皺襞與關節的摩擦造成的「內側摩擦症候群」。內側皺襞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在膝關節滑膜腔中的皺襞,外型像是衣服皺褶,正常人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多達百萬次,每次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關節股骨內髁會互相摩擦而產生物理及化學破壞,隨著年齡增長,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摩擦達數千萬次,若是從事必須一再重覆彎曲及伸直膝蓋的活動或工作,摩擦次數就更多了。50歲後對關節軟骨的破壞會逐年增加因此,原本像新鮮絲瓜一樣柔嫩的內側皺襞,經年累月摩擦後,最後會變成像菜瓜布一樣粗糙。人在年輕時,內側皺襞是平滑且薄的半透明狀;至3、40歲時內側皺襞開始纖維化,漸漸失去彈性而變硬;50多歲以後即出現磨損、發炎,對關節軟骨的破壞逐年增加。內側皺襞終其一生會影響膝關節的活動,也會因為每個人的日常活動及工作狀況不同,而造成膝關節不等程度的「退化」。當內側皺襞發炎、變厚、缺乏彈性時,就會磨損股骨表面的軟骨。內側皺襞本身被重複夾擊而產生的發炎現象也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使關節軟骨逐漸崩解。軟骨磨損或崩解後產生的碎片,會掉到關節中,產生更多不正常摩擦而導致軟骨加速破壞,致使膝關節繼續「退化」。▲物理性磨損: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互相摩擦▲化學性破壞:內側皺襞發炎會釋放出有毒化學物質侵蝕關節軟骨圖(本文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時報出版)

拍照修圖?日常保養、飲食才重要

拍照修圖?日常保養、飲食才重要#保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現今拍照修圖App種類繁多、功能多樣,人人都可靠幾個簡單的步驟化身零瑕疵的帥哥或美女,但修圖畢竟是暫時性的,總有面對「現實」的一天,因此日常的保養與飲食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打破錯誤迷思 才能保養到位日常的保養也要打破錯誤迷思,才能保養到位,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表示,常見到民眾會頻繁洗臉或是過度去角質,誤以為這樣可將臉部清潔的更加乾淨,但當肌膚的屏障角質層受到破壞,皮膚就會變得更敏感。另外,許多人習慣敷面膜來保濕肌膚,但要注意的是敷面膜的時間不宜太長,避免因為長時間濕敷導致過敏,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膚質以及敷臉的時間。身體濕氣重 導致面色蠟黃有些人總是容光煥發、神采奕奕,而有些人卻總是面色蠟黃,王瑜婷醫師表示,面色蠟黃、身體沉重可能是因為身體的濕氣太重,建議從飲食上改善,適當攝取薏仁、白朮來健脾利濕;若面色蒼白、容易疲倦可酌用補氣血的人蔘、黃耆、當歸,不過建議跟中醫師討論後再使用較恰當。此外,科學研究指出,燕窩含鐵、胺基酸、表皮生長因子,因此在皮膚保養中備受青睞。但要注意的是4個月以下的小孩、感冒都不宜服用。燕窩專家王靜美表示,燕窩中除了含有唾液酸、寡肽、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等蛋白質,還有大量EGF(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可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調理肌膚、養顏美容,增進皮膚健康並防止肌膚老化,使肌膚由內而外恢復光澤亮麗。除了日常保養與飲食需要注意以外,也應保持作息規律、睡眠充足,外出時做好防曬措施,並適時釋放壓力,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讓自我的身體狀態保持在良好狀態,肌膚自然能健康又美麗。

頭皮易敏感出油?戒掉洗髮精試試看

頭皮易敏感出油?戒掉洗髮精試試看#保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頭皮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層皮膚,它密布著約十萬個毛孔,毛孔密度位居全身皮膚之冠。所以當你希望擁有一頭健康強韌的髮絲,首先就不能忽略頭皮保養。但是無論是洗髮精、沐浴乳、洗面乳,越來越多人討論「經皮毒」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平日可能在清潔或保養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從肌膚大面積地吸收了各種化學物質。不使用洗髮精是為了改善頭皮敏感「Poo-free」是「Shampoo-free」的簡稱,也就是不使用洗髮精的意思。甚至形成「no-poo運動」的一股流行風潮。有一部分開始嘗試Poo-free的人,是以友善環境的觀點出發,減少排入下水道、溪流、海洋的化學物質。也有更大的一部分Poo-Free族群是為了改善頭皮容易出油、敏感等問題。大部分市售的洗髮精能夠產生很多的泡沫,是因為加了「界面活性劑」,然而有些人的頭皮比較敏感,因為接觸這些界面活性劑的化學刺激,而產生搔癢、頭皮屑等症狀。當頭皮戒掉洗髮精後,除了頭皮不再容易出油,也不會過度敏感乾燥,擁有健康的頭皮、強健的髮根之外,外出旅行更可以省下這些瓶瓶罐罐的空間,把再多帶些禮物回家。嘗試漸進式停用洗髮精一開始還無法適應完全不使用清潔產品時,可以先從稀釋的洗髮精開始。如果是每天洗頭的人,可以從1天清水、1天使用稀釋洗髮精,漸進式把洗髮精慢慢換成手工皂。直到最後每天只需要用清水洗頭,油性頭皮者可以搭配1週1次麵粉乾洗頭,完全不需要清水,只透過乾麵粉搓揉頭皮,讓麵粉吸附頭皮上過多的油脂,再輕拍除去即可。(本文摘自/魅麗雜誌 107期 8月號)

下背痛、難行走 小心骨質正在流失!

下背痛、難行走 小心骨質正在流失!#保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越來越覺得自己的體力不好,即使輕微的外傷也會讓你感到腰痠背痛、全身不對勁嗎?下肢若偶爾會出現無力、下背痛等症狀,有可能是骨質正在流失的徵兆!南投醫院副院長、骨科專科醫師鄭明德表示,長期骨質疏鬆的患者可能會因為輕微外傷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不僅平日的保養非常重要,治療方式也是一大重點,究竟骨鬆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治療方式又有哪些治療方式呢? 老化時被吸收掉的骨質超過骨質形成的速度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指我們在老化的過程中被吸收掉的骨質超越了骨質形成的速度,以致骨質密度逐漸減少。就好像一座牆,當支撐這座牆的磚塊數目減少時,牆倒塌的機會越來越大。 在人體老化的過程中,骨質疏鬆症很難預防的疾病。由於醫學的進步,社會中的高齡人口逐漸增加,根據統計,在65歲以上的婦女50%以上在X光可看出骨質疏鬆的變化,到了75歲以後就會上升到90%。 住院治療通常需要4至6週才能緩解 「脊椎壓迫性骨折」在65歲左右,每4個人中就會有一位發生,到了85歲以後,會上升到每2個人中就有1位。台灣1年約有60,000名因骨質疏鬆症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患者。一般而言,脊椎壓迫性骨折病患,急性期會感到背部劇烈疼痛,甚至會臥床不起,需要住院接受治療,通常需4至6週,症狀才能獲得緩解,常造成患者身心問題,嚴重的長期靜脈血栓、褥瘡等症狀。 鄭明德醫師表示,人在30-35歲時,骨質達到巔峰,一旦步入中年後,骨質就會開始慢慢流失,停經後的女性每年骨質流失最多可達6%,至於老年男性則會每年流失1-2%,若有抽菸喝酒的話會流失得更快。 傳統手術可能會導致肌肉無力、大小便失禁 至於骨鬆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該怎麼治療?楊椒喬醫師指出,傳統上治療脊椎壓迫性骨折會給予非類固醇類的止痛藥與抗骨質疏鬆藥物,並要求患者穿戴背架支撐。但長期藥物治療容易造成十二指腸、胃潰瘍與腎病變,而且無法避免患者駝背,進而引發慢性背痛。 同時,傳統的手術治療,不但時間長、傷口大,老年病患多無法承受,加上傳統手術是將鋼釘架設在疏鬆的骨骼上,難以維持骨折椎體的穩定性,所以還要進行骨移植,就要犧牲正常的骨骼,因此除非患者有神經壓迫或肌肉無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否則通常不會考慮接受傳統手術治療。 目前新式的療法可以快速改善病患疼痛,增強脊椎強度,「經皮氣球式椎體整形術」(Percutaneous Balloon Vertebroplasty)是利用氣球透過骨髓針將注射入脊椎體,經由氣球充氣,將塌陷的椎體撐起並注入骨水泥以填充因為骨質疏鬆引起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增強脊椎穩定性。 大骨湯不能補充骨質 可改吃小魚乾、芝麻 鄭明德醫師表示,某些民眾在被診斷出骨質流失後,會突發奇想希望藉由多攝取大骨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事實上,喝大骨湯並不能補充骨質,反而會增加多餘的油脂。若想藉由飲食增加鈣質,小魚乾、芝麻、深色蔬菜、豆奶類食品也都是很好的選擇。 事實上,預防骨鬆的正確觀念與預防其他疾病類似,主要由運動、飲食下手,老年骨質流失很正常,唯停經後的女性骨質流失速度驚人,因此更需要小心留意,最好要從年輕時就對於建立良好飲食習慣,避免骨本被不良習慣一次消耗殆盡。

牙掉光這樣保養 植牙「有凍頭」!

牙掉光這樣保養 植牙「有凍頭」!#保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植牙後,只要好好保養,植牙就能堅固、穩當,使用一輩子也不是問題。根據外電報導,瑞典一名植牙患者史芬‧強漢森(Sven Johansson)在1967年、約40歲時接受植牙手術,到了近90歲,植牙都沒有移位,還能正常使用。遵循4原則 植牙屹立不搖台北慈濟醫院贋復假牙專科醫師宋旻怡表示,根據臨床觀察,植牙成功患者多半遵循「正確、仔細地清潔牙齒」、「少吃堅硬食物」、「多注意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與「定期回診」等4原則,因此植牙得以長久使用、屹立不搖。牙間刷、單束牙刷、軟毛牙刷 潔牙3神器此外,植牙患者在清潔牙齒時,也應正確使用「牙間刷」、「單束牙刷」與「軟毛牙刷」等輔助工具,使用時,動作要輕柔、持久,才不會傷害牙齒,並發揮清潔效果。宋旻怡醫師解釋,「牙間刷」主要是用來清潔牙縫縫隙,這區域很容易藏污納垢,特別是植牙牙體兩側牙縫,更不能輕忽。「單束牙刷」是用來清潔牙齦、牙面分界處,使用單束牙刷時,一定要同時刷到牙齦、牙面,每次刷兩顆,上下顎牙齒、牙齒外側、內側都要刷過,才能徹底清潔,降低牙周病機率。而軟毛牙刷則是清潔牙齒表面,刷牙時動作要輕柔,牙齒砝瑯質較不會受損。牙齒清潔沒做好 易折損植牙壽命60多歲蘇先生在10年前接受傳統植牙手術,當時牙縫設計過於狹小,清潔不易,加上有時只以漱口方式潔牙,長時間下來,終究出現牙周病。去年,他右邊上側植牙整片鬆脫、掉落,結果不只吃飯無法充分咀嚼,說話也「漏風」,平常喜歡唱歌的他,實在苦不堪言。全口速定植牙、勤保養 植牙「有凍頭」後來蘇先生接受新式All-on-4全口速定植牙手術,手術當天便恢復正常說話、咀嚼功能,現在蘇先生每次至少花20分鐘刷牙、潔牙,吃東西時也避免吃堅硬食物,定期回診,目前他植牙狀況良好,也可以再度高歌歡唱。宋旻怡醫師分析,有些患者齒槽骨萎縮,接受傳統植牙手術前,必須先補骨,補骨後需花半年時間,等齒槽骨長好再進行下一步驟,若齒槽骨萎縮範圍大、狀況嚴重,就要補骨兩、三次,前後包含植牙,需要花兩、三年時間。而All-on-4全口速定植牙只使用四根植體,可以選擇齒槽骨較健全區域植入植體,因此補骨機會大幅下降,治療時間自然大為縮減。但無論哪種術式,想維持植牙健康、長久,潔牙保養都是重要關鍵。植牙永久使用 絕對不是夢!醫師也提醒,民眾植牙後,植牙處雖然不會蛀牙,但若沒有好好保養,便可能產生牙周病、植體周圍炎,進而影響植牙穩定度,反之,若勤加保養、認真潔牙,植牙就有機會可以永久使用,植牙民眾也能長時間享受美食、良好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謹記3點 植牙成功率可達95%

謹記3點 植牙成功率可達95%#保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缺牙時如果置之不理,可能會有牙齒跑位、咬合改變、甚至是臉型與關節肌肉的改變。為了解決局部缺牙或全口缺牙的問題時,需要事前多方面口腔、身體、心理、時間等的評估,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贋復科主治醫師葉松穎表示,「植牙可以用多久?」為許多病人關心的問題,事實上,植牙跟自然牙相比仍有些許限制。植體抵抗力較差除了植體在感覺神經的傳遞上較不敏銳,導致吃東西感覺較遲鈍外,也無法像避震緩衝器一樣可以將力道緩衝,因此在吃東西的選擇上要避免給予太大的咬力。此外,植體在抗菌能力上抵抗力較差。植牙也會因為病人本身是否屬於高危險族群(比如有牙周病、吸菸、控制不當糖尿病、不當咬合、吃檳榔…等)而影響植牙的成功率。而植牙也有可能生病,發生植體周圍感染或螺絲鬆動、斷裂、瓷裂等狀況。謹記4點 植牙可以使用很久研究顯示,如果口腔健康的病人沒有抽菸等不良習慣,並能在人工植牙完成骨整合接上假牙後,能遵從牙醫師教導的口腔清潔照護,是有95%的機會成功。然而植牙要如何進行保養,謹記以下3點,植牙就能使用很久:1)    慎選食物/從小塊的、軟的食物開始吃。先從自然牙的地方慢慢開始咀嚼,再逐漸進步到用植牙來咀嚼,讓缺牙區的咀嚼功能慢慢恢復。避免咀嚼太硬和大塊食物,減少對植牙產生過大的負荷力量。2) 良好口腔衛生/根據假牙的種類,選擇最合適的牙刷搭配使用。‧ 牙刷:選擇軟毛小頭的牙刷,並搭配貝式刷牙法,徹底清潔假牙表面及假牙與牙肉交界。‧ 牙間刷:視牙縫的大小選擇合適尺寸。‧ 牙線:清潔鄰接面。‧ 牙線穿引器或超級牙線:可以深入牙橋底下做清潔。‧ 單束毛牙刷:負責清潔難清潔的死角,例如後牙後緣。3) 定期回診追蹤保養/建議每3個月至6個月定期追蹤。葉松穎醫師表示,植牙使用得久,有賴牙醫師與病人的密切配合。想要一口健康牙,千萬別忽略定期回診的重要。

更年期脾氣大?安撫媽媽有妙招

更年期脾氣大?安撫媽媽有妙招#保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女性一旦進入更年期,因為卵巢從定期的排卵轉變為不定期的排卵,卵巢分泌的性荷爾蒙也開始逐漸減少,導致心情鬱悶、焦慮不安、失眠等不適症狀的發生,對身心與生活作息皆造成莫大影響,想要改善更年期症狀,除了改變生活型態,調整作息以外,也可從飲食方面著手,多吃牛奶、小魚乾、豆類食品及深色蔬菜等。燕窩含的多種營養素 能改善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另外,燕窩中所含的多種營養素也能改善更年期的不適症狀,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燕窩中所含的天門冬胺酸可降低焦躁、緩和緊張情緒與偏頭痛,甲硫胺酸可抗憂鬱,色胺酸是天然精神鬆弛劑能改善失眠並穩定情緒,苯丙胺酸能抗抑鬱,酪胺酸則能改善記憶並減少體脂肪。老行家公關副理陳佩萱表示,更年期女性常因腎氣不足容易熱潮紅、煩躁、盜汗。腎陰,掌管身體的水分,建議可以多吃燕窩,燕窩屬性甘平,「入肺生氣,入陰滋水」適合調節內分泌,幫助改善更年期問題。更年期的女性 每天食用多少量的燕窩?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建議,乾燕窩至少3g、即食燕窩至少60 g,老行家公關副理陳佩萱表示,早晚各一匙,建議搭配珍珠粉一起吃,早晚一匙燕窩,晚上再多服用一包珍珠粉有助改善更年期憂鬱、煩躁情緒。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過了40歲就應保養,也可以食用燕窩萃取膠囊,老行家公關副理陳佩萱表示,女人平均在52歲停經,在10年前賀爾蒙會開始變化,就等於開始進入更年期前期,所以可從10年前開始服用燕窩以預防、減輕更年期的不適。每天規律性的食用 即食燕窩更方便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每天規律性的食用,不需要一次太多,如選擇乾燕窩 要選全乾燥,即食燕窩則要注意糖度。老行家公關副理陳佩萱表示,依據自己的狀況挑選,一般來說直接服用不含多餘糖水的即食燕窩對更年期女來說更方便,但是如果將乾燕入菜一起煮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只是要注意烹飪的時間不要太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