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夏日眼睛要防曬!長期曝曬恐白內障、失明

夏日眼睛要防曬!長期曝曬恐白內障、失明#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季炙熱,伴隨而來的紫外線,雖然看不到卻是隱藏性的殺手。而出門在外,戲水遊玩,多數民眾都知道皮膚防曬的重要性,但是眼睛防曬卻往往容易忽視,尤其紫外線對眼睛的健康會造成持續且累積的傷害,像是白內障、視網膜退化或加速老化等。當大家只覺得陽光刺眼的時候,卻沒注意長期下來會對眼睛造成怎樣的傷害。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眼科郭淑貞醫師表示,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發生於水晶體及眼部周圍、眼表面及眼瞼老化造成的皺紋甚至癌的產生,和眼表面眼翳。傷眼利器「紫外線」  加速白內障、黃斑部病變最常被提及的病症就是白內障,長期且過度的紫外線照射,會導致眼球內水晶體蛋白質氧化變性,造成水晶體渾濁而影響視力,由於白內障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初期只會覺得視力模糊,如果延誤就診惡化程度又快,嚴重還可能會導致全盲。另外像是光傷害角膜炎,通常在暴露於強烈紫外線後的6小時,使得角膜表皮細胞受傷、延遲性表皮脫落,造成眼睛會有劇烈疼痛、流淚、畏光、紅腫及視力模糊等症狀。而眼底視網膜的黃斑部病變,也是因長期使用3C產品以及在強烈紫外線傷害下,都會造成黃斑部提早受損。挑對太陽眼鏡做防曬   認明抗UV標示因此,醫師建議,盡量避免在正午紫外線最強的時候外出活動,也要為靈魂之窗選擇合適的防護,例如挑選大面積、愈可以貼近臉部的太陽眼鏡,愈可以阻絕掉紫外線光,但他也提醒,眼鏡並不是顏色愈深愈防曬,顏色只能讓光線減弱,但不能阻擋隔絕紫外線,保護效果以灰、棕、墨綠色的鏡片較佳,另外也要注意有無「抗UV400」的標示。

每天喝2公升含糖飲料 男子昏倒險死

每天喝2公升含糖飲料 男子昏倒險死#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36歲的王先生,常感覺口渴,所以一天要喝2、3千c.c的全糖飲料,某天在家裡昏倒,被送醫插管,抽血發現血糖飆升到2311mg/dl,超過正常的20倍!導致嚴重脫水合併酮酸中毒,差點因為「甜過頭」喪命。血糖破表!「全身器官如泡在糖水裡」豐原醫院新陳代謝科林正修醫師表示,王先生並未發現已經罹患糖尿病,病發前兩個月,吃東西就胃痛,加上容易口渴,特別喜歡喝飲料,甘蔗汁、全糖古早味紅茶、罐裝含糖飲料都愛喝,一天要喝3000c.c。他也因為高血糖又大量飲用飲料,導致血糖一路飆到2311mg/dl,超過正常的20倍,使得葡萄糖高濃度集中在血液中,引發嚴重脫水造成意識模糊。全台近5成患者  不知自身有糖尿病林正修醫師說,從醫20年,王先生是首位血糖破2千的病患,因為一般血糖機只能檢測600mg/dl,王先生的血糖濃度早已經破表!加上吃飯就腹痛,已是酮酸中毒的症狀,他又不斷喝含糖飲料,等於一直「加糖」,使得情況越來越嚴重,宛如「全身泡在糖水裡」,要不是年輕,體力和身體狀況體都很好,真的會「甜死人」。王先生覺得自己年紀還輕,從未想過可能罹患糖尿病。林正修醫師也說,台灣有46.3%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經有糖尿病,如果又習慣高糖分飲食,像王先生這樣每天狂喝全糖飲料,就可能在不自覺的情況中,短時間就造成血糖失控,嚴重真的可能會奪命,不可不慎。

多吃菠菜、酪梨 助降低白內障風險

多吃菠菜、酪梨 助降低白內障風險#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白內障是一種眼睛老化的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水晶體會慢慢開始混濁,一旦光線無法穿透視網膜時,白內障就會藉此悄悄找上門,因此,往往都會建議民眾讓眼睛多休息、定期接受檢查,以避免罹患白內障卻不知。但除了這些預防方法外,日前在中國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多吃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例如:菠菜、綠花椰菜、酪梨、種子類食物,就能降低27%白內障風險,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公共衛生營養》期刊。紫外線、環境汙染 皆會增加白內障風險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青島大學針對過去27項24萬人以上的相關研究進行探討,結果發現,血液中若含有較高的維生素E時,罹患白內障的風險就會降低27%,所以,換句話來說,只要多從食物、保健品中多補充維生素E,就能降低罹病風險。另外,日常生活中的紫外線、環境汙染等也都會造成水晶體內部的氧化壓力,導致眼睛的抗氧化力變弱,增加白內障風險,然而,維生素E在水晶體中是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只要每天攝取超過7毫克,就能有效預防,因此,建議民眾除了要多注意眼睛的防曬外,平時也可多補充維生素E來保護眼睛。

他雷射完度數仍飆升 竟是白內障作祟

他雷射完度數仍飆升 竟是白內障作祟#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高度近視患者注意,別以為接受過雷射手術恢復視力就沒事,其實白內障可能早已敲敲找上門!一名中年男子,原本兩眼視力約700~800度,但為了方便,他在十年前選擇接受了近視手術,結果沒想到近三年來,視力卻開始模糊,平均每兩個月就要換一次眼鏡,甚至就連度數也飆升至1200度,直到就醫檢查後才發現,他罹患了核硬化性白內障。近視手術僅能改變視力 無法改變眼球結構萬芳醫院眼科吳建良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患者本來就比一般人容易罹患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就算先前曾接受過鑽石刀切割的RK手術或雷射近視手術,這些都僅能改變度數,無法改變眼球的結構,所以,仍會有罹患眼部疾病的風險。其中若以白內障為例,最典型的併發症就是「核硬化型白內障」,它的特徵主要是近視度數持續增加,剛開始可用眼鏡矯正,但最終仍須接受手術治療。曾接受過近視手術者 治療白內障度數易誤差而在治療方面,有一般健保給付的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以及自費的飛秒雷射手術儀可做選擇,只是對於曾經接受近視手術者來說,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容易出現有度數誤差的現象發生,至於飛秒雷射手術則可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及精準度,但價格不斐,一眼約要七萬二左右。

百歲嬤怕開刀 白內障不治療險失明

百歲嬤怕開刀 白內障不治療險失明#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白內障不治療,她差點看不見了!日前,一名101歲的陳姓阿嬤,因患有多年的白內障,原本畏懼開刀且認為沒必要,所以,一直拖著不就醫,但隨著情況越來越嚴重,使得她在生活上已受到嚴重的影響,後來,在家人陪同就醫後才發現,原來她幾乎看不見了,僅能看見距離眼睛五公分的模糊影像,才驚覺事態嚴重。幸好在接受檢查後,發現她的視網膜尚未剝離、玻璃體也沒有嚴重的混濁現象,所以,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及人工水晶體值入術,而目前她的裸視已恢復到0.6了。老化 為造成白內障的主要因素台北慈濟醫院眼科徐維成醫師表示,老化是造成白內障的主要因素,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混濁的情形,且又加上眼睛持續暴露在紫外線中,或受到代謝過程的傷害,使自然晶體內的蛋白質開始凝集,導致自然晶體混濁或變色,進而使得進入眼睛的光線散射,不完全聚焦在視網膜上,才會產生朦朧模糊或晦暗不清的視覺。視力模糊、怕光 皆為白內障早期症狀一般來說,白內障早期的症狀可能有視力模糊、色調改變、怕光、眼前黑點、複視、晶體性近視等,晚期症狀則為視力障礙日深,最後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覺視力,然而,過去在門診上也曾出現過早期視力模糊的症狀,但卻誤以為是度數改變,而不斷更換眼鏡,最後才得知水晶體退化的患者。所以,徐維成醫師提醒民眾,白內障是年長者眼睛老化的疾病,好於50歲後,但高度近視的患者,也可能提早在四十歲左右發生,因此,民眾一旦超過50歲,視力逐漸退化時,應速前往眼科檢查,以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白內障傷眼又傷腦 恐增失智風險

白內障傷眼又傷腦 恐增失智風險#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眼睛是靈魂之窗,也是每個人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但隨著年紀越大,水晶體質地慢慢混濁,就會使得白內障找上門,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10年全球2億8仟5佰萬失明者中,51%的人其致盲主因是白內障。此外,日前臺北榮總眼科部與神經內科有項最新研究發現,70歲以上患有白內障的國人中,有接受手術治療者在日後罹患老年失智症的風險,較沒有接受手術治療者少,所以,提醒民眾當白內障程度已影響到工作效率或生活品質時,應及時找醫師治療,而不是一昧忍受不良視力所帶來的困擾。視力模糊、怕光 恐是白內障作祟該研究主要利用近50萬筆70歲以上的白內障患者進行分析,在排除干擾因素後,發現白內障患者中,有做手術改善視力的11萬人,相較於沒做手術的另外11萬人,失智風險減少了23%。對此,臺北榮總青光眼科劉瑞玲醫師表示,白內障是一種老化現象,隨著年紀越大,進而造成視力模糊、顏色對比降低、怕光、夜間視力差等症狀,且嚴重者甚至會有失明的風險,種種因素加起來,老人家為了避免依賴他人、跌倒等,使得越來越退縮,而這些都可能是增加失智症風險。白內障失明患者 接受治療後仍可重見光明其實只要接受治療,不僅可降低失智症風險,失明病患也能重見光明,劉瑞玲醫師表示,一般手術主要是透過清除白內障與植入人工水晶體治療,但目前飛秒雷射技術,以雷射光取代手術刀進行切割步驟,進而提高手術切科的精準性、降低感染風險,且同時也可降低角膜傷害,有助於減少復原時間,只不過此治療尚未列入健保,屬於自費項目(約7萬)。

全球3,900萬人眼盲 5成是因白內障!

全球3,900萬人眼盲 5成是因白內障!#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是造成全球失明問題的主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數據指出,全球約有3,900萬人眼盲,當中,就有51%是因為白內障。彰化秀傳醫院副院長林浤裕醫師表示,事實上,80%的眼盲是可治癒或避免。響應10月9日世界視覺日,最具體的作法就是解決可避免的眼盲,建立全台灣正確的眼睛保健觀念,刻不容緩。視力明顯減退 小心可能罹患白內障!「白內障為眼盲之首要原因,若要及早預防白內障,就應從眼睛構造先了解」。林浤裕醫師表示,若將眼睛比喻成相機,角膜就是鏡頭,虹膜能控制瞳孔大小,有如光圈調節光線量;而水晶體就如相機的對焦功能,能將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形成清晰的影像。當水晶體出現混濁時,光線無法穿透視網膜,導致視線模糊造成視力缺損,就稱為白內障。事實上,白內障主要的症狀包括視線模糊、混濁或朦朧、看到的顏色不一樣、影像交疊、眼睛度數不斷改變、眩光、夜間視力變差等,遠視者可能還會產生暫時性的視力回春。提醒民眾,若發現視力明顯減退,在視野內有固定黑點,或覺得有一層毛玻璃檔在眼前,還會出現對光敏感,或覺得刺眼等畏光情形時,可能就是白內障的徵兆。一般而言,白內障好發於55歲以上,但由於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導致罹患白內障的年齡層下降,40歲的患者比十年前多5成!再加上近來的多螢現象,更容易造成錯誤用眼的習慣。對此,澄清醫院眼科主任尤誌君表示,若未改變用眼習慣,恐導致眼睛老化加速。而醫師也舉出引發白內障原因,包括:1)生活行為:過量飲酒、吸菸、濫用藥物等。2)身體狀況:老化、糖尿病、高血壓、高度近視等。3)外在環境:長期暴露於強烈陽光,未注意防曬。愛你眼睛健康 定期視力健檢 然而,雖然有些人重視視力健康,願意及早就醫治療,但仍有一些銀髮族群不願承認罹患白內障,待視力模糊、影響到日常生活時,才肯就醫檢查。醫師表示,白內障常見的治療方式,是透過手術取出混濁的水晶體,置換人工水晶體;但隨著醫學的進步,目前透過植入功能性人工水晶體,可一併治療白內障與近視、老花、散光等屈光問題;此外,在白內障手術方面,近來更有許多新突破,建議民眾可視個人情況與眼科醫師洽詢。「世界視覺日」全球護眼行動 全台響應此外,為響應WHO並落實台灣行動,中華國民眼科醫學會帶領國內眼科學界與多單位公益團體,由愛爾康大藥廠策辦,在10月份推動響應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簡稱WSD),呼籲民眾應重視眼疾預防,並響應WHO宗旨,致力於2020年杜絕可避免的眼盲。

眼盲首因白內障?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要小心

眼盲首因白內障?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要小心#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提升全球公民的視力健康,WHO持續於每年10月第二個週四推動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並期望於2020年杜絕可避免的眼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高達3,900萬人眼盲,其中,51%的眼盲是白內障所導致;根據眼科流行病學資料推估,白內障不僅與老化有高度相關,也有研究顯示,白內障的罹病跟高度近視比例逐年增加有關係,民眾輕忽不得。全球眼盲首因白內障  衝擊高齡樂活品質隨著台灣近視人口居高不下,加上超高齡化人口等2大潛在威脅,恐加劇白內障對民眾視力的影響,因此更需從現在開始做好白內障疾病衛教與治療。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民眾,每2人就有1人罹患白內障,而114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推估將高達473萬人,屆時白內障對民眾視力影響恐更將加劇。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胡芳蓉表示,白內障為眼睛老化的第一大疾病,不僅會視力模糊,對居家、交通、生活品質等影響非常巨大。事實上,白內障對熟齡的影響從生理到心理,層面相當廣泛。眼科醫師就表示,因白內障導致的視力模糊容易看不清路障、號誌,診間就有許多案例,發生在家跌倒或出外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久而久之,便導致患者心理上抗拒外出、長期在家、無法外出社交等狀況,對生活品質或心理健康上都將有顯著的影響。世界視覺日照護全民眼睛健康,全台動起來!WHO推動世界視覺日落實在台灣行動已邁入第10年,十年來持續深耕全台各地,推廣重視眼疾預防。為響應活動,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及愛爾康大藥廠結合國內產、官、學界的力量,於今年舉辦「愛你眼睛健康 實踐睛彩生活」護眼講座暨健檢巡迴活動,擴大於全台北、中、南舉辦,向全台民眾推廣正確的護眼保健知識。藥廠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黃孜茂表示,自2005年開始就與眼科界夥伴持續響應世界視覺日,希望能喚起國人對於眼睛健康的重視,擁有健康的視力,實踐「睛」彩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