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低頭族不當用眼 當心受白內障威脅

低頭族不當用眼 當心受白內障威脅#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是一種水晶體的病變,其成因來自於老化、或其他後天因素而使水晶體混濁變硬,致使光線和影像無法達到視網膜,進而出現視力模糊的現象。而隨著國人使用3C產品的頻率大增,都會區隨處可見「低頭族」,對眼睛的負擔也隨之加重。小心用眼過度及不當的用眼習慣,讓白內障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年輕人也開始過著霧裡看花的生活。拜科技進步所賜,白內障患者在治療上有更多的選擇。眼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林浤裕醫師指出,現今的超音波乳化術,讓白內障患者可以提早接受治療,否則過熟容易引發青光眼。由於每名患者的眼球大小、深度和角膜弧度都不一樣,因此切割的微創傷口很難達到精準的完美地步,傳統白內障前置手術需要在眼球前囊切開約0.5公分的開口,搭配超音波乳化術,將老舊混濁的水晶體取出。而現在有雷射手術可以不須刀片就能製造角膜的傷口,且大小只有0.2公分,並能切割晶體,降低水晶體震盪乳化過程的衝擊力,減少對水晶體囊膜細胞的傷害。林浤裕補充,此手術主要針對想同時改善老花及散光等症狀,或患有糖尿病、水晶體過熟等白內障患者,他們需要置入高品質的功能性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而此水晶體必須要精確地置入眼球中央,如有偏差,效果將大打折扣。但他也強調,眼睛為靈魂之窗,選擇白內障手術時需與醫師充分溝通,評估生活型態與健康狀況後做決定。林浤裕提醒,目前此手術屬於自費項目,且一般有嚴重青光眼的患者,或是角膜混濁無法清楚對焦、瞳孔散不大者,都比較不建議進行此項手術。因此,想要遠離白內障的困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均衡的飲食,並適時攝取營養補充食品,才是眼部保健的不二法門。    

近視破千度 小心恐30來歲就瞎

近視破千度 小心恐30來歲就瞎#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你的觀念還停留在白內障是老年人才會得的視力疾病嗎?如果你近視破千度或是每年近視度數增加一百度以上,都要當心罹患早發性白內障!若無及早治療,恐怕會「假瞎」變「真瞎」!一名30歲的工程師廖先生(化名)因為每天盯著IC板做設計長達12小時,竟然等近視飆高到2300度,才發現得了白內障!所幸經過手術治療,才恢復視力。今年「世界視覺日」,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董事長蔡瑞芳醫師呼籲民眾,嚴重的白內障會導致失明,白內障是目前全球視力第一殺手,已奪走了千萬民眾看得見的機會;其實台灣醫療資源發達,只要及早發現,治療成功率極高! 奧比斯志工醫師暨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醫師指出,以往多是60歲以上長者才受到白內障困擾,但眼科醫學會分析台灣40~50歲白內障病例已較10年前增加5成;另外特別是現在年輕人看不清楚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顯示時,習慣一滑就放大畫面,容易忽略視力亮紅燈,放任近視度視狂飆、曝曬在早發性白內障的風險之下。哪些是罹患早發性白內障眼疾的危險因子?呂大文說,像是特定眼疾者如,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或每年近視持續增加百度、視網膜剝離、色素性視網膜炎、曾做過眼內手術的民眾;另外,眼睛過勞者、過度讓眼睛曝曬在紫外線底下者以及特定用藥者(抗心律不整、精神科用藥、類固醇),都應要趁早預防早發性白內障的發生。如何預防?呂大文呼籲民眾,特定眼疾者,應每半年就做視力篩檢;眼睛過勞者,應間隔休息10分鐘,以20~40歲的民眾來說用眼時間40分鐘就休息10分鐘;另外,眼睛防曬則是配戴合格的太陽眼鏡及在豔陽下戴帽子,有特定用藥者則應每3個月就檢查視力,並遵循醫囑用藥切勿自己購買成藥服用。(照片來源: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提供)

白內障年輕化 小心近視瞬間暴增!

白內障年輕化 小心近視瞬間暴增!#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是整天盯電腦,且時常拿著智慧型手機勤做「低頭族」的人嗎?那可得小心白內障找上門!某位44歲李姓員警去年發現視力模糊,近視度數瞬間暴增,經檢查原來是白內障作祟;榮總台南分院眼科主任李尹暘說,白內障趨於年輕化,以前門診每月僅一例早發性白內障,現在卻是每周一例!原本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白內障,如今也找上青壯年族群。一名44歲李性員警,被調派於專門處理資訊之職務,因眼睛長期緊盯電腦螢幕,導致數月內,近視從850度瞬間暴增至1800度,讓驗光師嚇了一跳! 李尹暘表示,診斷後發現李姓男子的雙眼都罹患早發性白內障。經施以微切口、無縫線超音波門診手術後,所幸視力已經恢復正常值到50度。他解釋,一般人認為老年人才容易罹患白內障,但有愈來愈多青壯族群,因長時間看電腦或手機螢幕,導致近視度數增加,再由高度近視引發早發性白內障。李尹暘提醒,如果發現近視度數不尋常增加、或看東西出現疊影、夜間視力變差等情況時,就應趕緊就醫。

視力好也會得白內障 開刀摘除避病變

視力好也會得白內障 開刀摘除避病變#白內障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林伯伯最近老是覺得看東西很吃力,有時看字看得到,但人臉都看不清,公車號碼看起來也模模糊糊,甚至一個字看成兩個,大太陽下更覺得特別刺眼,他的生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到眼科求診的結果醫生告知是白內障所引起。年輕時就沒戴過眼鏡,一向對自己的視力相當自豪的林伯伯馬上詢問醫生究竟為何會引起白內障?有什麼藥可以治療?需不需要開刀?  阮綜合醫院眼科醫師李佳玲表示,白內障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化所引起的水晶體蛋白質變性,原本清徹的水晶體變得混濁不均勻而遮蔽光線。一般在55歲以上即為老年性白內障好發年齡。但在糖尿病患、長期使用口服或眼用類固醇製劑者、高度近視及曾發生眼部外傷等情況下可能會提早發生。白內障治療以手術為主,藥物療效並不明顯。患者可至眼科門診接受詳細的視力檢查,但並沒有一個開刀的標準適合所有病患,必須考慮各人用眼需求及對生活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白內障手術的技術及儀器不斷進步,手術成功率也大幅增加,不少人曾聽說白內障需等成熟才可開刀的傳言已經過時,過熟的白內障反而增加虹彩炎及手術併發症的機會。我們的眼睛猶如一台精密的照相機,水晶體就好比照相機的鏡頭負責對焦,還需要相當於底片的視網膜、視神經、眼角膜,甚至大腦視覺區等的配合,才能產生清晰的相片。白內障手術摘除後,植入人工水晶體,若沒有合併其它病變,一般可達到良好的視力恢復;但有些患者若合併糖尿病引起之視網膜病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青光眼或角膜病變等,都可能影響術後之視力恢復。一般功能的標準人工水晶體由健保全額給付,已具有良好的功能及安全性,可過濾紫外線及矯正近、遠視,適用於各類病患,若無特別需求可採用一般功能之人工水晶體。特殊功能的人工水晶體為非球面設計,具有較佳的光學成像品質,但需要部分負擔差額,依其功能可分為以下三種:一.黃片人工水晶體:過濾光線中具較高能量的藍色光譜,增加對視網膜黃斑部的保護。二.散光人工水晶體:若病患本身眼角膜具有較高的散光度數,可考慮植入散光人工水晶體以減少手術後之散光度數,減低配戴眼鏡的需要。三.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改善近距離視力,降低對老花眼鏡的依賴。但合併高度散光或黃斑部病變等眼部條件較差之病患較不適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類特殊功能之人工水晶體,不見得適用於每個人,植入後是否能發揮功能需視各人情況而定,建議仍要與主治醫師討論後作選擇。

婦罹白內障近全盲 術後視力恢復到0.5以上

婦罹白內障近全盲 術後視力恢復到0.5以上#白內障

61歲來自泰國的胡姓婦人,獨自一人來台灣,目前定居於台南,之前就靠著打零工過活。然而因為視力漸漸模糊使她無法正常工作,造成嚴重的生活困擾;據婦人表示視力模糊已經有10多年了,其實也知道自己好像患有白內障,但因為沒信心不敢開刀而遲遲未作處理,導致患眼幾近全盲。醫師檢查後發現婦人白內障已經嚴重至全熟,經前囊染色與超音波乳化術治療,術後三天內視力就已恢復至0.5以上,據婦人表示手術中雖然不用打麻醉針,卻也沒有特別不適或疼痛的情況,而且術後視力的大幅改善對生活真的有很大的幫助,現在已能自行騎車,最重要的是找到穩定的工作,生活上再也不用煩惱,她表示非常開心與感激。延伸閱讀「手術治癒婦10年白內障」: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11775

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患者救星

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患者救星#白內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謝靜茹說,國人平均壽命逐年上升,步入老年社會後,許多老年人開始飽受白內障之苦,雙眼霧茫茫,影響老年人生活作息甚大。(附圖為台灣白內障手術趨勢)她說,由於使用智慧型手機及電腦的人口驟增,國人高度近視盛行率逐年提高,因高度近視產生早發性白內障,造成罹患白內障患者年齡層也有下降趨勢。謝靜茹表示,由於超音波晶體乳化儀器與人工水晶體研發技術精進,白內障手術逐漸由早期「大切口囊外摘除術併植入單焦點球面人工水晶體」,轉為新式的「微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併植入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相較於早期12 mm大切口,新式小切口(3.0~3.5 mm)或微小切口(1.8~2.2 mm)的優點是免縫線,術後復原快,散光影響小。改良式超音波晶體乳化儀,不但能增加白內障摘除效能與安全,縮短手術時間,還可以降低手術併發症,如角膜傷害或術後散光,大大提高白內障手術的成功率。她解釋說,無痛性表面角膜麻醉取代了傳統注射式麻醉,降低麻醉風險,減輕病患因麻醉產生的心理壓力或恐懼,故新式白內障手術後,患者視力恢復迅速,可重拾清晰新視野並恢復優質生活。謝靜茹指出,「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改良傳統「單焦點球面人工水晶體」不足之處,除了改善術後視覺功能,也增進眼球保護與提高視覺品質等功能。包括「散光矯正型」、「非球面型」減低光學上球面像差的干擾,提高影像品質,促進夜間視力,降低夜間開車眩光困擾。「抗老花型多焦點或調節型」術後患者擺脫配戴老花眼鏡的不便。此外,針對紫外線及高能量藍光對眼睛造成的傷害,「抗藍光或抗紫外線型」阻隔眼球光傷害,達保護視網膜及黃斑部效果。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是許多白內障病患共通疑問,謝靜茹建議,白內障是導致全球中老年人視力障礙的主因之一,現今白內障治療方式由早期白內障摘除,漸為「白內障屈光手術」,以病患為中心的照護方法,尋求術後降低眼鏡的依賴性,最佳化視覺品質改善生活,並極大化病患滿意度。因此她強調,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主要根據患者生活作息或工作所需視力等需求與期望,經眼科醫師詳細術前檢查,給予專業建議,千萬不可盲目選擇。97年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委託和平婦幼院區眼科進行國人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在視覺功能、視覺品質及生活品質的研究成果發現,相較於傳統單焦點球面型,植入繞射式多焦點抗老花型的病患,術後脫鏡率達90%以上,減低球面像差干擾現象,提高影像品質,整體視覺相關生活品質明顯改善,病患滿意度有長足進步。

五旬以上長者注意!白內障手術前須謹慎評估

五旬以上長者注意!白內障手術前須謹慎評估#白內障

白內障大多與器官老化有關,隨著年齡增加,五、六十歲以上的熟齡長者,其眼內的水晶體會逐漸開始出現硬化、混濁等現象而影響視力。此外,外傷、藥物以及先天性遺傳也都有可能會造成白內障。一但出現視力減退及視野模糊等現象,就應開始考慮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以免因視力不良而造成安全上的危險。眼科開業醫師張朝凱表示,傳統白內障手術可分為大、小切口兩種手術方式,但目前主要以「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為主流,其手術原理是以超音波探頭,經由3mm(釐米)的小切口,進入眼球中的水晶囊袋內,將白內障部位乳化並吸除;爾後再放入人工水晶體來取代自然水晶體的功能。小切口手術的好處在於傷口不需要縫線而可自行吻合;且傷口癒合時間快,可降低感染風險及術後散光的變化。除了手術日趨精緻化外,具有特殊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也是影響術後視力的原因之一。目前市面上可以選擇的人工水晶體種類繁多,由材質可分為硬式及軟式;從性質上則有疏水性及親水性兩種;若從功能上區分,則有可過濾有害藍光的黃片、單焦點或是漸進式焦點的老花矯正型水晶體,亦也有強調散光矯正及球面與非球面的差別。張醫師說明,由於置換人工水晶體後,每位患者術後初期視力會有較大的浮動誤差,每個患者使用眼睛的習慣不盡相同,例如需要經常近距離用眼或術後不想再戴老花眼鏡者,就可選擇多焦點的人工水晶體;而需經常夜間開車或需要精確視力者,則需要注意術後夜間眩光情形,因此非球面的人工水晶體可能就是較好的選項。而患者若沒有特殊需求或本身視網膜及其他條件不佳者,就不必要裝置費用較高的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無論如何,若要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還是需於術前與醫師詳細溝通自己的需求,及選擇具有豐富執刀經驗的醫師與有規模的醫療院所。張醫師提醒,白內障手術一次僅施作單邊眼睛,患者接受手術當天及隔天回診皆需有家人或朋友陪伴,術後一周內也須遵照醫師指示使用藥物及按時回診避免搓揉眼睛、提重物或突然彎腰及用力等動作,並盡量不要讓水碰觸到眼睛;而如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服用抗凝血劑者,應在術前充分告知醫師;白內障手術復原時間約一個月左右。眼睛是非常精密且需小心保護的器官,一旦失去清晰的視力,除了人生失去色彩且生活受到局限外,亦會直接影響個人行動安全,因此請小心謹慎評估任何眼科手術。

人工水晶體推陳出新 並非貴就好

人工水晶體推陳出新 並非貴就好#白內障

60歲的陳女士近幾年來視力越來越模糊,到附近眼科檢查,醫師說她有白內障,必須接受手術才能解決問題,一聽到要手術,陳女士很緊張,又跑到其他醫院檢查,得到的結果都必須開刀,差別只在於植入的人工水晶體有所不同,有些醫師說健保的人工水晶體就好了,不用花錢,有些說「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比較好,大家說法不一讓陳女士感到徬徨。後來聽朋友說裝了新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後,手術後看遠看近都不用戴眼鏡,還可以自己畫眼妝!於是就來到沙鹿光田綜合醫院檢查,要求選用這種最好最貴的人工水晶體,不過從醫師得到的專業答覆卻是她不適合! 光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金正詔表示,陳女士有一百多度的角膜散光,以前因為有晶體散光相互抵銷,所以之前配老花眼鏡時檢查時是沒有散光的,不過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陳女士的晶體散光就會消失,到時角膜散光會影響視力,如果選擇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就需一直配戴散光眼鏡。如果是年輕一點的患者,真的不想要戴眼鏡還可以考慮白內障手術一段時間後,待視力穩定再接受近視雷射手術以去除散光並微調度數的些許誤差,但老年人的角膜健康狀況較差,並不適合再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因此對陳女士來說,植入「散光人工水晶體」會是較好的選擇,手術後只有要看近物(看報紙、雜誌等)時需配戴老花眼鏡,不需要一直配戴散光眼鏡,至於想要自己畫眼妝,買一面有放大功能的鏡子就可以了。金正詔醫師表示,現在的水晶體強調功能性,患者選擇時可以考量年齡與個人需求,價格高的並非是最好的。金正詔醫師指出,如果年紀輕的或早發性、外傷性,或是高度近視造成的白內障患者,通常大概50歲以下的病人,就會比較建議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因為在這個年紀以下通常都需要看遠看近的功能。金正詔指出,裝置人工水晶體也要考慮個人作息與生活狀況,如果工作需要夜間開車或精確視力的人,醫師會建議非球面水晶體。而年紀大的患者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平常只有看看電視,其實不見得要裝置功能性人工水晶體,一般健保給付的就可以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