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五旬以上長者注意!白內障手術前須謹慎評估

五旬以上長者注意!白內障手術前須謹慎評估#白內障

白內障大多與器官老化有關,隨著年齡增加,五、六十歲以上的熟齡長者,其眼內的水晶體會逐漸開始出現硬化、混濁等現象而影響視力。此外,外傷、藥物以及先天性遺傳也都有可能會造成白內障。一但出現視力減退及視野模糊等現象,就應開始考慮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以免因視力不良而造成安全上的危險。眼科開業醫師張朝凱表示,傳統白內障手術可分為大、小切口兩種手術方式,但目前主要以「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為主流,其手術原理是以超音波探頭,經由3mm(釐米)的小切口,進入眼球中的水晶囊袋內,將白內障部位乳化並吸除;爾後再放入人工水晶體來取代自然水晶體的功能。小切口手術的好處在於傷口不需要縫線而可自行吻合;且傷口癒合時間快,可降低感染風險及術後散光的變化。除了手術日趨精緻化外,具有特殊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也是影響術後視力的原因之一。目前市面上可以選擇的人工水晶體種類繁多,由材質可分為硬式及軟式;從性質上則有疏水性及親水性兩種;若從功能上區分,則有可過濾有害藍光的黃片、單焦點或是漸進式焦點的老花矯正型水晶體,亦也有強調散光矯正及球面與非球面的差別。張醫師說明,由於置換人工水晶體後,每位患者術後初期視力會有較大的浮動誤差,每個患者使用眼睛的習慣不盡相同,例如需要經常近距離用眼或術後不想再戴老花眼鏡者,就可選擇多焦點的人工水晶體;而需經常夜間開車或需要精確視力者,則需要注意術後夜間眩光情形,因此非球面的人工水晶體可能就是較好的選項。而患者若沒有特殊需求或本身視網膜及其他條件不佳者,就不必要裝置費用較高的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無論如何,若要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還是需於術前與醫師詳細溝通自己的需求,及選擇具有豐富執刀經驗的醫師與有規模的醫療院所。張醫師提醒,白內障手術一次僅施作單邊眼睛,患者接受手術當天及隔天回診皆需有家人或朋友陪伴,術後一周內也須遵照醫師指示使用藥物及按時回診避免搓揉眼睛、提重物或突然彎腰及用力等動作,並盡量不要讓水碰觸到眼睛;而如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服用抗凝血劑者,應在術前充分告知醫師;白內障手術復原時間約一個月左右。眼睛是非常精密且需小心保護的器官,一旦失去清晰的視力,除了人生失去色彩且生活受到局限外,亦會直接影響個人行動安全,因此請小心謹慎評估任何眼科手術。

人工水晶體推陳出新 並非貴就好

人工水晶體推陳出新 並非貴就好#白內障

60歲的陳女士近幾年來視力越來越模糊,到附近眼科檢查,醫師說她有白內障,必須接受手術才能解決問題,一聽到要手術,陳女士很緊張,又跑到其他醫院檢查,得到的結果都必須開刀,差別只在於植入的人工水晶體有所不同,有些醫師說健保的人工水晶體就好了,不用花錢,有些說「非球面人工水晶體」比較好,大家說法不一讓陳女士感到徬徨。後來聽朋友說裝了新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後,手術後看遠看近都不用戴眼鏡,還可以自己畫眼妝!於是就來到沙鹿光田綜合醫院檢查,要求選用這種最好最貴的人工水晶體,不過從醫師得到的專業答覆卻是她不適合! 光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金正詔表示,陳女士有一百多度的角膜散光,以前因為有晶體散光相互抵銷,所以之前配老花眼鏡時檢查時是沒有散光的,不過在接受白內障手術後,陳女士的晶體散光就會消失,到時角膜散光會影響視力,如果選擇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就需一直配戴散光眼鏡。如果是年輕一點的患者,真的不想要戴眼鏡還可以考慮白內障手術一段時間後,待視力穩定再接受近視雷射手術以去除散光並微調度數的些許誤差,但老年人的角膜健康狀況較差,並不適合再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因此對陳女士來說,植入「散光人工水晶體」會是較好的選擇,手術後只有要看近物(看報紙、雜誌等)時需配戴老花眼鏡,不需要一直配戴散光眼鏡,至於想要自己畫眼妝,買一面有放大功能的鏡子就可以了。金正詔醫師表示,現在的水晶體強調功能性,患者選擇時可以考量年齡與個人需求,價格高的並非是最好的。金正詔醫師指出,如果年紀輕的或早發性、外傷性,或是高度近視造成的白內障患者,通常大概50歲以下的病人,就會比較建議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因為在這個年紀以下通常都需要看遠看近的功能。金正詔指出,裝置人工水晶體也要考慮個人作息與生活狀況,如果工作需要夜間開車或精確視力的人,醫師會建議非球面水晶體。而年紀大的患者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平常只有看看電視,其實不見得要裝置功能性人工水晶體,一般健保給付的就可以了。

白內障治療突破!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 傷口3mm縮短恢復期

白內障治療突破!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 傷口3mm縮短恢復期#白內障

年輕人也可能有白內障!眼科醫師張朝凱提到,盛夏的紫外線強度強,過度曝曬會引起身體細胞病變,尤其是抵抗力薄弱的靈魂之窗更要特別注意!一名30出頭的鐵路工程師,疑似工作環境關係長期曝曬在烈日下,檢查時眼睛視力已退減至0.5以下,罹患新陳代謝型白內障,張朝凱醫師建議使用「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治療後視力得以改善。常見白內障大多出現於老年人身上,稱之老年性白內障,因隨年齡增加水晶體產生硬化、渾濁而影響視力。白內障早期症狀會出現視力模糊、色調改變、畏光等症狀;後期嚴重者僅能在眼前識別手指或剩下光覺視力。而張朝凱醫師也發現五種白內障疾病成因正逐漸年輕化,若未及早發現治療,視力可能因此無法挽回。此五種類型,分別為因車禍、鈍器傷害、尖銳物品刺穿或穿透性眼內藥物造成的外傷型白內障;因虹彩炎、青光眼、網膜色素病變所引起併發性白內障;以及糖尿病患者、甲狀腺疾病或過度曝曬紫外線之民眾身上易發現的代謝性白內障;另外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物者要注意藥物型白內障的發生;最後若嬰兒瞳孔可看發現灰色或白色濁點,可能為遺傳性、染色體變異等原因導致先天性白內障。張朝凱醫師也強調,能夠抑制白內障症狀的點眼藥物並無法完全根治病症,僅能緩減白內障症狀,若是嚴重者還是必須靠手術方法替換水晶體根治較為妥當。張朝凱醫師表示,白內障疾病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其原理利用超音波乳化混濁的水晶體並切割成細小的碎片,經由探頭頂端吸附移除,再配合注射方式植入摺疊式人工水晶體,過程約15到20分鐘,傷口小(3mm)可降低術後感染、發炎機率以及縮短恢復期,約一個月左右可恢復良好視力。過程僅需局部麻醉當天即可返家休養,費用除健保幾付外,可依選擇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的不同分別為2萬至6萬元。眼科醫師王倫亦也強調,目前的「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對於治療白內障臨床上已經有相當大的成果。若雙眼發現不適症狀,應儘早尋求醫師治療,避免自行使用藥物而延誤就醫時間。

小切口白內障手術 視力恢復快、發炎少

小切口白內障手術 視力恢復快、發炎少#白內障

許多阿公阿媽至眼科就診時,常主訴視力漸漸模糊,檢查後發現造成視力減退的原因多是白內障。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混濁,而導致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老年性白內障最為常見,其他可能造成白內障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白內障;糖尿病、甲狀腺等疾病引起之代謝性白內障;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藥物引起之藥物性白內障;虹彩炎、青光眼、網膜色素病變等所引起的併發性白內障;車禍、鈍器傷害、尖銳物品的刺傷所引起的外傷性白內障。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 王宗仁表示,眼睛的水晶體好比照相機的鏡頭,可以對焦使光線聚焦在底片上,在正常的情況下水晶體是透明的。白內障主要是因為水晶體裡可溶性蛋白質逐漸變成不可溶性蛋白質,導致原本透明的水晶體有混濁的現象。水晶體混濁後,除了透光率減低,水晶體對焦的彈性也會減少,早期的症狀除了視力模糊外,還可能有色調改變、畏光、眼前黑點、複視等,晚期症狀則為視力障礙逐漸加深,最後就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覺視力,若再延誤處理,甚至會併發為晶體溶解性青光眼。截至目前為止,王宗仁醫師指出,白內障的治療仍是以手術方式為主,大多數眼藥只能在早期延緩白內障進展。日常生活方面,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曝曬,均衡飲食和避免抽煙,服用維他命和一些抗氧化劑,均可減緩白內障的進行。接受白內障手術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癒白內障的方法。眼科手術已進入顯微手術的時代,白內障手術由「囊外白內障摘除併後房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演進為「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這種手術方式因為切口小、發炎較少、術後散光較小,所以手術後的視力恢復更快且較無疼痛。再加上最新的摺疊式人工水晶體植入方法及設計, 更使白內障手術後視力矯正臻於完美。常被病人問到,手術之後白內障會不會再發呢?王宗仁醫師說,目前白內障的手術方式均保留住原本的後囊,以便置入人工水晶體,有些人的後囊在幾個月或幾年後因為殘留水晶體上皮的增生而可能再度變厚,導致視力模糊,若發生這樣的情形則稱為「後發性白內障」。此時並不需要再度開刀,可使用雅各雷射( YAG laser)照射治療,即可破壞此膜而恢復視力。如果因為白內障進而影響工作或日常生活,可請教醫師評估是否要需要施行白內障手術和手術可能的風險。藉由術前精確的評估及術後妥善的照顧,大多數病人將可達到理想的視力與生活品質的改善。最後王宗仁醫師要提醒大家,造成視力模糊的原因並不一定是白內障,許多其他眼疾也可能引起,正確的原因還是需由專業的眼科醫師檢查診斷,不要擅自購買成藥使用。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雙明亮的雙眼!

紫外線飆高!出門不防曬 當心老的快

紫外線飆高!出門不防曬 當心老的快#白內障

這陣子天氣萬里晴里,全台各地紫外線指數普遍達到過量級或是危險等級,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醫師提醒,出外應注意防曬及帶太陽眼鏡,目的是防止紫外線侵害皮膚及眼精,其原因是紫外線會引發自由基增加,易造成白內障、皮膚癌及皮膚老化。紫外線指數是如何訂出來的呢?其意義如何?柯萬盛醫師表示,紫外線指數是衡量每小時每平方公尺面積所得到的太陽能量,是以一百焦耳為單位,例如指數為五的話,那每小時每平方公尺的面積會感受到五百焦耳太陽能之照射,五百焦耳的能量等於一百二十卡路里,能把一百二十公克的水,約半杯水的溫度提升一度。紫外線指數超過十是危險信號,最高為十五。紫外線因波長長短,可分為:(一)紫外線A,它能穿透皮膚層,能使皮膚曬黑,灼傷皮膚,引發自由基產生,造成皮膚皺紋,破壞免疫系統。(二)紫外線B,波長較短,穿透力較小,但能量高,可以破壞染色體,造成皮膚癌,而且它可以分解眼精之雙氧法成為氫氧自由基引起白內障,柯醫師提醒,夏天出門一家要帶墨鏡,去海濱沙灘做日光浴一定要塗上防曬油,才可以免皮膚老化及皺紋。

預防眼睛黃斑部病變 小心「藍光」危機

預防眼睛黃斑部病變 小心「藍光」危機#白內障

高度近視的王先生(化名)這幾個月來覺得視力是越來越糟了,連前面有人走過來和他打招呼,即使戴著眼鏡的他,也時常因看不清楚對方的五官而分不清對方誰,讓別人以為他很不好相處,對王先生造成不少的困擾。起初他以為是近視加深了,可是他到眼科檢查才發現是白內障的問題,醫生建議他考慮接受小切口顯微白內障乳化手術,並且植入人工水晶體。王先生很想要解決白內障對他造成的生活上的困擾,但又聽說人工水晶體有很多種;他想到若接受白內障手術,人工水晶體放在他眼睛裡面要用一輩子,因此他想知道什麼樣的人工水晶體適合他?   就前述情況來看,一般人可能知道紫外線對於眼睛的傷害,因為紫外線會造成角膜表皮細胞的損傷及白內障等疾病,然而紫外線能量雖強,但是會被角膜及水晶體所吸收而濾除,因此不易穿透到網膜而對網膜造成傷害;相反地,可見光中有一種藍色光,由於波長短、能量高,又加上比較可以穿透角膜及水晶體而到達視網膜,已有一些研究顯示會 對視網膜造成傷害。   北醫附設醫院眼科何昭德主任指出「在人類的視網膜中有一個區域叫做黃斑部,是負責人類最精密的視力的區域,一旦受損會對視力造成嚴重的影響」。根據統計,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是造成已開發國家老年人視力不良的排名第一的原因,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青光眼,同為危害老年人視力的三大元兇。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雖然現在有〝光動力療法〞或〝經瞳孔透熱療法〞等治療方法,然而治療成效仍不盡理想,許多時候只是能阻止或延緩其視力惡化而已,真正能恢復正常視力的比例很少。因此面對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最好對策就是〝預防重於治療〞。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曝曬於陽光底下時間較長的人比曝曬時間較短的人,有更高的機會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陽光固然是有害藍光的主要來源,但隨著時代及科技的進步,藍光的來源更多,例如電腦、雷射、辦公室及居家的照明等,所以現代人曝露於藍光的機會及時間是更多了。   有趣的是,人類的水晶體隨著年紀增加,會逐漸由透明變成黃色,而變黃的人類的水晶體其濾除藍光的能力則會增強。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看,人類水晶體隨著年紀增加而變黃,似乎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眼睛一種保護視網膜的機制,藉著變黃的水晶體來減少外界藍光對於視網膜的持續危害。   白內障這個疾病是水晶體變得混濁,以致於造成視力的惡化,老化是最常見的原因。何主任說,通常經過白內障乳化術移除水晶體並植入人工水晶體後,視力可以獲得明顯改善。然而,當利用白內障手術移除混濁且變黃的水晶體同時,也移除了自然界賦與人類一個保護視網膜的機制。根據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一項大型的研究發現(包括6000多人的研究),白內障手術會增加嚴重型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危險性;這項研究結果,也支持了〝白內障手術移除水晶體後,可能也同時移除了原來水晶體對視網膜保護作用〞這樣的一個理論。   因此,植入的人工水晶體是否能依舊保有原來人類水晶體所提供的對視網膜的保護作用,關係著白內障手術後視網膜可否得到良好的保護。過去一般的人工水晶體僅能濾除紫外線,而無濾除藍光的功能;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以及白內障手術的日趨普及,這些植入的人工水晶體必需在眼睛內發揮作用的時間將更久,因此其品質對於白內障術後病人的保健上,將有更為重要的角色。 何主任表示,目前有一種可以抗藍光的黃色人工水晶體,過濾光線的效果類似人類的水晶體,能夠過濾紫外線及對視網膜有害的藍光,對於一般白內障患者,黃斑部病變及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等危險因子的患者皆多了一項新的選擇,可以預防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的產生及惡化。讓病人不僅經由白內障手術重獲光明,也同時對視網膜提供更好的保護。

預防糖尿病眼部病變 控制「三高」是不二法門

預防糖尿病眼部病變 控制「三高」是不二法門#白內障

許多人知道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也知道糖尿病會造成失明。但糖尿病會引起何種的眼睛病變,知道的卻很少!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眼科 - 陳志明醫師指出,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睛病變,最常見的有「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白內障」及「青光眼」。由於糖尿病會造成血管內血糖濃度升高,破壞視網膜的微血管及微血管所供應的區域,導致視網膜會缺血及缺氧。另外,被破壞的微血管,裡面的蛋白質等分子會流出,造成「視網膜水腫」。如果眼睛比喻為照相機,視網膜就如同照相機的底片,底片壞了,當然照不出清晰的影像。因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常引起視力模糊。臨床上,根據視網膜是否長出新生血管,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非增殖性」及「增殖性」。視網膜有許多血管,但當視網膜的微血管破壞,缺血及缺氧的部分會代償性的長出新的微血管,但這些新的微血管,結構不完整,十分脆弱,很容易就會破裂,造成視網膜出血及玻璃體出血,嚴重的更引起視網膜剝離。因此,在嚴重的非增殖性及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陳志明醫師說,要及早利用雷射治療,以免造成大出血。如果玻璃體出血,則可能需要使用雷射合併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 黃斑部是位在視網膜的中心,是眼睛對色彩最敏銳的地方。當發生黃斑部病變,病患的中心視力會漸漸喪失,可能無法看清楚人的臉,也可能無法讀寫小字。  陳志明醫師表示,糖尿病的患者中,發生白內障的年齡較小。白內障就是水晶體混濁,而水晶體就如同照相機的鏡頭,如果鏡頭混濁,病患會視力模糊。如果有白內障產生,可接受白內障手術,摘取白內障,置入新的人工水晶體。另外,青光眼則是一種視神經性的病變,可能是由於眼壓升高引起,或因為糖尿病影響了視網膜的血液循環,而破壞視神經。青光眼的治療,會根據臨床狀況,給予藥物、雷射或手術治療。其實,要預防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睛病變,不二法門就是控制好「三高」,即控制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此外,陳醫師建議,正常規律的生活、多運動、注意飲食及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每半年到一年到眼科檢查眼睛,可有效避免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睛病變。

「光照治療」改善”暗光鳥”作息

「光照治療」改善”暗光鳥”作息#白內障

「睡眠節率障礙」是睡眠障礙的一種。這個問題,簡單的來說,就是患者的睡醒周期和正常人不一樣,而產生不適當的節率。對於此類患者,即使在未合併其他種類的睡眠障礙時,也常造成生活、社交或是工作上的困難。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 康峻宏醫師指出,睡眠節率障礙主要有四大類不同的睡眠節率障礙:提早性、延遲性、不規則性及非24小時性。治療此類患者的原則有三大類: 節率治療 (chronotherapy) 、光照治療(light therapy)及藥物治療。康峻宏醫師表示,患者須先記錄每日的睡眠日記,及詳實的上床時間,並確定欲達成節率目標後,將每日的上床時間做階段性的調整,舉例而言,若患者原本入睡時間為下午6點,起床時間為清晨2點,我們訂立的目標為下午10點,起床時間為清晨5點,我們可以請病患每日延遲30至60分鐘上床睡覺,採用漸進式方法來調整睡醒節率。整個療程可能需要2到4星期來達到所訂的目標。一般來說在調整節率時,採用延遲患者上床時間會比提早的做法較容易成功,患者的配合常是成功治療的關鍵。光照治療是利用一定強度 (2000-10000 Lux) 的全頻光照射,經視網膜輸入刺激上視交叉核而改善睡醒節率。我們可依欲調整的節率目標施以不同的光照時間。康醫師解釋,一般而言,清晨的光照治療可以將入睡時間前移,而黃昏的光照治療會將入睡時間後移,此外光照治療也可能有改善入睡困難、延長睡眠時間、及增加睡眠效率的效果。康峻宏醫師說,光照治療的使用相當安全,由於已將紫外線濾去,所以並不會有曬傷、白內障或是皮膚癌的副作用。少數人照射後可能會有頭痛或是焦慮感,這些情形在調整治療強度後都會改善。對於睡眠節率障礙患者最常使用的藥物為褪黑激素(melatonin), 這是一種人體自然分泌的神經荷爾蒙,作用為促發生物的夜間訊號,及促進睡眠的相關行為及反應。對於改善節率異常有相當的幫助。由於現代生活步調緊湊,很多人可能會產生不正常的睡眠節率,不但可能對日常生活作息產生困擾,也可能長期對健康會有所影響。康醫師建義,透過專業的諮詢及醫療,可以改善此種問題,回復一個較良好的睡醒節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