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BNT要來了!陳時中證實班機已起飛 明晨抵台

BNT要來了!陳時中證實班機已起飛 明晨抵台#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證實,載送BNT疫苗的班機已起飛,預計明天清晨抵台,由於檢驗試劑已提早送抵台灣,加上檢驗封緘時間,9月中開放施打應該沒問題。此外,指揮中心公布國內今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今增1本土、1死亡病例今新增1例本土病例,為60多歲女性,因曾接觸其他確診個案,由衛生單位安排居家隔離,8月23日出現流鼻水、喉嚨癢等症狀,因症狀輕微未就醫;8月31日進行解隔離前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隔離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匡列接觸者。今新增1例死亡個案,為6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個案接觸史,5月30日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燒等症狀,當日就醫採檢並住院治療,6月3日確診,8月30日死亡。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30日累計公布1萬4792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69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6%。今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奈及利亞、尼加拉瓜、美國入境,入境日介於7月2日至8月30日。

BNT擴大優先對象 將開放18至22歲族群登記

BNT擴大優先對象 將開放18至22歲族群登記#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BNT疫苗即將抵台,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BNT疫苗接種除原先規劃的12至17歲學生族群以造冊方式到校接種外,也將開放18至22歲年輕族群先接種,將盡快規劃讓這些人到預約平台登記意願。今新增3例本土、1例死亡病例此外,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今新增3例本土病例,為2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60多歲,其中1例於8月16日發病,另2例於8月30日發病。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例、台北市1例;其中2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為本國籍60多歲男性,8月8日於越南確診,8月28日搭乘醫療專機返台後至醫院採檢並治療,8月29日確診,8月30日死亡。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29日累計公布1萬4784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676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5%。今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英國籍30多歲男性,未接種COVID-19疫苗,自述6月曾於英國確診,8月17日持搭機前三日內檢驗陰性報告來台工作,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採檢陰性並檢疫,8月30日進行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在台期間並無症狀,集中檢疫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匡列接觸者。

憂心孩子開學染疫 醫:家人打疫苗可降低兒童感染

憂心孩子開學染疫 醫:家人打疫苗可降低兒童感染#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開學在即,各校都在為防疫做準備,因學生還未施打疫苗,家長也十分焦慮,紛紛詢問「小孩上學安全嗎?」醫師提出三點建議,除了最基本的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家人接種也可降低兒童感染力,5歲以下孩童則除公費13價肺炎鏈球菌,6至12個月可再自費施打一劑,讓保護力更完整。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表示,美國兒童住院率上升84%,兒童加護病房甚至爆滿,讓台灣家長也很焦慮,但大部分美國加護病房的兒童原本就有先天性疾病,或早產或是同時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造成共同感染,導致呼吸窘迫,才需要住進加護病房。陳思融指出,delta 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或副流感病毒的合併感染確實造成許多肺炎、呼吸窘迫的嬰幼兒入住加護病房,但只要學生上課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就可以預防,家長不需要焦慮。對於5歲以下的孩童,父母可檢視寶寶手冊,是否已經施打13價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公費目前提供出生滿2個月、4個月和12個月施打,建議6至12個月可自費施打第四劑,讓保護力更完整。根據兒科醫學會聲明,施打4劑保護力約86~96%,比施打三劑保護力約67.2~86%,高出一成左右。從兒科的感染控制和疫苗控制,有一個概念是包覆性保護策略,就是對小孩無法打到某種疫苗,但是他們又是脆弱的族群,希望親密生活的家人,能打疫苗盡量去打,透過大人身上完整的保護力,得病機率低,就可以好好保護小孩。去年秋冬流感病毒平靜 今年慎防大流行感染科主任張凱音指出,國外已經有很多流行病學研究,提醒開學後要注意其他的呼吸道病毒流行,近期許多西方國家,冬天常流行的呼吸道融合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等,在去年冬天COVID-19流行期間相當平靜,但今年夏季開學後,反而出現許多呼吸道病毒的大流行。COVID-19混和以上所述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個案數也不少,有機會以嚴重、需住院,甚至需加護病房照護的肺炎表現。張凱音提醒家長,今年步入後半段,應注意秋冬季的流感疫苗消息,避免誤延疫苗的注射時間。

今增3例本土病例全在新北 無人死亡

今增3例本土病例全在新北 無人死亡#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新增3例本土病例,為2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1例為8月29日發病, 2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均在新北市;其中1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新增5例境外移入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均為男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印尼、泰國、荷蘭、菲律賓入境,入境日介於8月27日至29日。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28日累計公布1萬4761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673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2.6%。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5991例確診,分別為1413例境外移入,1萬452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3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25例本土,另9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打疫苗多喝水非人人適用 這兩種人可能肺積水

打疫苗多喝水非人人適用 這兩種人可能肺積水#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苗正在各地施打,醫師常提醒民眾施打完後要多喝水,但一名75歲有心臟病的張姓老翁,兩星期前打了莫德納疫苗後猛喝水,卻造成肺積水住院。衛福部彰化醫院心臟科主任何東錦提醒,患有心臟病、腎臟病的人短時間內勿喝太多水,要慢慢喝,避開肺積水風險。 老翁表示,他聽說打完疫苗後要多喝水,才會接連幾天都喝了不少水,也不知喝了多少,但一次大概就喝1公升,想說多喝水也不會有壞處。他在施打完疫苗的幾天後開始咳嗽,晚上睡覺時咳得更厲害,甚至得坐著才能入眠,也會喘,胸部也會痛,他懷疑是疫苗的副作用,忍了幾天後,小腿出現水腫,他才趕快就醫,沒想到是肺積水。 心臟病患心臟無力 來不及把水分送到腎臟何東錦表示,心臟就像幫浦一樣,不斷收縮把肺部的含氧血打到全身,但是心臟病患因心臟較無力,若短時間喝進太多水,來不及把水分送到腎臟排除,就容易發生肺積水,張姓患者患有慢性心臟衰竭病史,應該是短時間猛喝水才會釀禍,不太可能是疫苗的影響。 何東錦指出,接種完疫苗最好要定時量測體溫多喝水,但心臟病患者維持平常的飲用量比較好,若要多喝水,也要慢慢地拉長時間喝,讓心臟有足夠的運作時間,才不會有肺積水的風險,否則一旦發生肺積水,嚴重可能因呼吸衰竭死亡。 洗腎患者無法調節多餘水分 可能全身性水腫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說,洗腎等嚴重腎臟病變的患者,打完疫苗也不能喝太多水,因為他們沒辦法像正常腎臟功能的人可以隨時調節多餘的水分,必須洗腎時才能移除,萬一喝太多水,也可能產生全身性水腫,使得體內水分多到造成肺積水。 一般而言,肺積水的主要原因有上述的「心因性」及「腎因性」,為了避免發生肺積水,這兩類患者的飲水量都要控制,補水時也要分開時段喝,不要集中在短時間喝完。

帶狀皰疹反覆發作苦不堪言 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緩解

帶狀皰疹反覆發作苦不堪言 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緩解#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8歲謝姓男子去年被診斷出帶狀皰疹,起初因疹子不明顯,未即時治療,最後演變成皰疹後慢性神經痛,且有嚴重維生素D缺乏,謝男輾轉到奇美醫院就診,經麻醉部暨疼痛科醫師廖書緯以「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療法,搭配營養治療,總算獲得改善。發展成皰疹後神經痛 生活品質及醫療支出成負擔根據資料統計,台灣每年每1千人,約有5人會得到帶狀皰疹,而60歲以上的患者約有10%會發展成皰疹後神經痛,一旦發展為神經痛,不僅生活品質下降,醫療支出對患者來說也會造成經濟負擔。廖書緯表示,罹患帶狀皰疹的病人,部分會以定期服用止痛藥,並在門診追蹤治療,但倘若藥物控制無法回到滿意的生活品質,介入性的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治療,也是另一種控制疼痛的選擇,醫師會依解剖相關位置,輔以影像導引,將電刺激針帶到目標神經,利用電磁場誘發神經調控,達到疼痛緩解。50歲以上免疫功能不良族群 施打帶狀皰疹疫苗預防發病廖書緯說,脈衝式高頻神經調控治療有著低風險、低侵入性、副作用少、治療時間短的優點,不需全身麻醉也沒有傷口,適合高齡患者施行;除了治療外,預防也是重要的環節,建議50歲以上且有多重慢性病,免疫功能不良的族群,可以施打帶狀皰疹疫苗來預防發病。廖書緯強調,帶狀皰疹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也逐漸提高,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及技術可用在疾病的治療、緩解和預防,呼籲民眾若一旦發現罹病,就應儘速尋求幫助治療,控制疼痛,才能早日恢復生活品質。

台大施打疫苗破10萬人 幸運兒獲贈禮

台大施打疫苗破10萬人 幸運兒獲贈禮#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大醫院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人次已達10萬人,院方特別贈送吉祥物醫寶玩偶及紅到國外的疫苗紀念貼紙,給第10萬名「幸運兒」,這名徐先生表示,很意外這麼早就可以打到疫苗,施打完後並沒有不適,過程順利。副院長高淑芬表示,台大醫院接下疫苗施打工作後,考量不宜用門診做為施打空間,戶外場所又怕民眾悶熱,最後選在有冷氣的體育館當注射場地,希望民眾不要緊張,增加接種疫苗意願。單日施打量高達4056人次台大醫院每天動員醫護與行政人員,提供疫苗接種服務,單日施打量高達4056人次,目前已經服務超過10萬人次,台大醫院統計,截至7月30日止的接種者,其中施打AZ有48180人(48.3%)、莫德納51544人(51.6%);男性有45357人(45.5%),女性有54367人(54.5%);打第一劑有69131人(69.3%),年齡層分布大於75歲者6.7%、65-74歲者10.1%、50-64歲者佔20.7%、40-49歲者佔19.7%,比例最多的年齡層則是30-39歲族群佔24.9%。另外,為了提供孕婦安全的疫苗接種,台大醫院也開設孕婦特別門診,由婦產部主治醫師坐鎮諮詢,現場提供超音波及胎心音檢查,截至7月30日已服務6244名準媽媽,已有1767名完成第二劑。高淑芬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都快來預約接種疫苗,尤其對家庭而言,如果父母都接種疫苗,即使小朋友還沒有疫苗可接種,但也會形成保護力。台灣的疫苗供應有賴日本、美國、立陶宛、斯洛伐克等友邦援手,因此台大醫院也特別設計出貼紙,來感謝國際的援助。

確保疫苗保護力 補充這2大類營養是關鍵

確保疫苗保護力 補充這2大類營養是關鍵#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本周因應疫情變化,公布許多新防疫政策,不僅疫情警戒降二級,也開放38歲以上民眾施打新冠疫苗。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彭邦中說,雖疫苗已開打且擴大接種對象,但台灣目前覆蓋率尚未達群體免疫狀態,維持自身免疫力及遵守防疫原則還是根本之道。而有效增肌增免疫與確保注射疫苗後免疫力的飲食關鍵,就是「好吸收蛋白質」及「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員榮醫院醫療體系家醫科醫師黎雨青指出,從天然的原型食物補充營養當然是最佳的方法,但外食族、牙口與食欲較差的中壯年族群及長輩,難以均衡、完善補充營養,建議選擇具醫學實證且屬於全球性品牌的均衡營養補充品,可幫助體力增強。肌肉流失10%免疫力開始下降 流失40%肺炎死亡風險增「肌肉量與免疫力有直接關聯性!」彭邦中醫師表示,肌肉能儲存免疫系統需要的蛋白質及分泌免疫相關細胞激素,當肌肉流失時,免疫力就會下降。研究發現,肌肉量與免疫力的好壞息息相關,維持充足肌肉有利於免疫系統;反之,肌肉流失變多,免疫力就會變得更差。彭邦中醫師提醒,40歲後肌肉將以每十年平均流失8%的速度減少,40至80歲間可能流失將近三分之一的肌肉。因此,在防疫的關鍵時刻,中壯年族群及長輩除了疫苗以外,也別輕忽肌肉與免疫力間的關係。而有效提升肌肉量的關鍵就在於補充「好吸收蛋白質」、「提升保護力營養素」。提升免疫力及確保疫苗保護力 不可不知道的營養素大家都知道要提升肌肉量必須多吃像是雞胸肉等高蛋白食物,但卻常誤會整塊雞胸肉裡都是蛋白質,攝取蛋白質前要先確認「蛋白質含量」,此外,還要考量「利用率」的問題,才能確保蛋白質能有效轉化成製作肌肉、免疫細胞所需的原料,而選擇「好吸收蛋白質」才能事半功倍。除了蛋白質是生成免疫及肌肉細胞的原料,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對於免疫力都有重要影響,黎雨青醫師分析,這些重要維生素礦物質,對於提升保護力、確保疫苗施打效果都有重要幫助,維生素B6可將蛋白質分解成可用原料;維生素B12、葉酸、鐵可促進免疫細胞生成與活化;維生素C、維生素E、硒可抗氧化、保護細胞,美國衛生研究院更指出,缺乏維生素C對免疫系統有不利的影響,可能增加新冠肺炎感染及重症死亡風險。維生素A、維生素D、鋅可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且有多篇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D、鋅會增加新冠感染及重症死亡風險;銅則可抑制病毒活性。提升免疫功能及確保疫苗施打成效不能只看單一營養素!需同時補齊多元營養素以提升保護力,在疫情期間也才更有保障。牙口差「食」在好痛苦 加入醫學實證均衡營養補充品 黎雨青醫師指出,透過多元食物獲取所需營養素是最理想的狀況,不過國人普遍陷入「所需營養多元,但實際補充不足」的窘境。建議一般民眾除了正常飲食,亦可簡單使用均衡營養品,填補生活中的營養漏洞,補足提升保護力的關鍵營養素。市售營養品琳瑯滿目,民眾常不知如何挑選,就此,黎雨青醫師提醒,除了要把握成分包含上述兩關鍵:「好吸收蛋白質」與「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外,是否具有充分醫學實證也很重要。近期民眾透過疫苗新聞學習到臨床試驗的重要性,其實營養補充品也是,故建議民眾可以挑選有進行過多項臨床試驗、甚至登上國際醫學期刊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會較有保障,也較可預期能快速增加體力與保護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