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研究:女性經常喝茶 可降低31%卵巢癌風險

研究:女性經常喝茶 可降低31%卵巢癌風險#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但因為它早期症狀不明顯,又不像子宮頸癌可透過抹片進行檢查,因此,有多數女性被確診時,已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所以,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但日前在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有項最新研究指出,喝茶與柳橙汁可降低罹患卵巢癌風險。類黃酮可降低罹癌風險 也能改善血管功能根據英國《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針對171940名25~55歲的女性,進行長達30年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經常攝取含有抗氧化劑「類黃酮」的茶葉、紅酒、蘋果和柑橘類水果等,有助於降低罹患卵巢癌率,尤其是茶可降低31%風險,而柳橙汁則可降低21%,除此之外,類黃酮還能改善血管功能、預防發炎,且專門研究卵巢的西蒙紐曼醫生表示,雖然卵巢癌的病因較為複雜,但擁有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經常運動,能有效幫助民眾降低罹癌風險。

畸胎瘤好發年輕女性 腹脹、頻尿為徵兆

畸胎瘤好發年輕女性 腹脹、頻尿為徵兆#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日前,一名30多歲的莊小姐,在健康檢查中發現右側卵巢有顆近10公分的畸胎瘤,且不排除有惡性的可能,後來,在醫師與她的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喜愛衝浪等水上運動的她,非常在意腹部的美觀,所以,在手術風險與傷口美觀的考量下,透過單孔達文西手術進行切除,目前已順利將畸胎瘤取出。畸胎瘤易與腸胃不適混淆雙和醫院婦產部賴鴻政醫師表示,畸胎瘤是屬於生殖細胞瘤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卵子分化異常所造成的胚胎發育問題,且畸胎瘤中含有皮脂腺、皮膚、頭髮等,甚至少部分會鈣化,包括骨頭、牙齒,所以,就腫瘤外觀上來說,就如同人一樣。一般來說好發青春期到20幾歲以及停經前後的女性,其中又以年輕女性較為常見,但與性行為、懷孕等因素無關,此外,症狀不明顯,民眾容易與腸胃不適混淆,例如:肚子脹或悶、頻尿、腰酸等。單孔達文西手術 可避免沾黏問題在治療方面,賴鴻政醫師表示,可透過單孔達文西手術進行切除,主要是從肚臍進入,所以,傷口小不易留下疤痕,且利用醫療用袋子,將切除後畸胎瘤的放進袋子後取出,也可避免畸胎瘤受到破壞,使得油脂刺激腹部,造成沾黏等問題。

女性沾黏現象問題多 不易受孕、頻尿樣樣來

女性沾黏現象問題多 不易受孕、頻尿樣樣來#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54歲的吳女士,曾接受二次剖腹產,在2004年時曾進行過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將10幾顆肌瘤取出,不過當時也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腸粘黏,同時做了沾黏剝離手術。後來在2007年時,她又因沾黏造成腸阻塞,在不同醫院進行了沾黏剝離手術,但日前她在醫院做檢查時,發現右側卵巢有一顆6~7公分的腫瘤,由於吳女士已在2000年停經,卻長了一顆卵巢瘤,癌指數又極不正常,因此醫師懷疑是卵巢癌,合併重度骨盆腔沾黏,而目前手術已順利完成。沾黏恐為健康上一大隱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劉偉民醫師表示,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或過去曾接受腹腔手術,都可能造成腹腔沾黏的情況。沾黏可能造成許多不同的症狀,若為腸壁的沾黏,可能影響腸道蠕動,造成腹痛、脹氣,甚至腸阻塞。沾黏若發生在輸卵管,可能導致不孕症或子宮外孕,如果輸卵管與子宮或骨盆腔側壁發生沾黏,可能造成行房疼痛或不易受孕,若沾黏發生在子宮與膀胱間,則可能造成頻尿,因此對許多女性而言,沾黏是健康上的一大隱憂。腹腔沾黏 為常見又麻煩的婦科疾病腹腔沾黏是一種常見卻又麻煩的婦科疾病,沾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腹腔內的組織與器官因為發炎或受傷,在修復的過程中產生不正常的結締組織沾黏,讓原本分開的組織或器官如同雙面膠一般地互相黏在一起,便稱之為沾黏。腹腔沾黏也會增加婦科手術的困難度,以及相關併發症的發生,對施行婦科手術而言,腹腔內的沾黏一向是最難處理的問題,更是施行微創手術的禁忌症之一,因此,過去施行傳統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時,遇到腹腔內嚴重沾黏的狀況,往往可能必須轉為使用開腹手術,而造成出血量的增加以及術後住院天數的延長。然而,隨著達文西微創手術的引進,醫師們發現借由它手術視野佳、手術操作精準的優點,以及有經驗醫師的手術技術,可突破傳統腹腔鏡微創手術的侷限,處理嚴重的腹腔沾黏,幫助民眾解決困擾。

肺癌為女性健康頭號殺手 7成民眾發現已晚期

肺癌為女性健康頭號殺手 7成民眾發現已晚期#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肺癌在最近這2年以來,都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平均每天約有22人死於肺癌,且每5位癌症病患中就有1人是肺癌患者,在男性癌症死因裡肺癌是僅次於肝癌為第二名,在女性則是為首位,堪稱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不僅如此,有7成病患當他們發現時已屬晚期,幾乎無法接受治療。肺癌是國人主要癌症發生率排行前三根據國民健康局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是國人主要癌症發生率排行前三,而國內近5成肺癌患者為肺腺癌,其中又以惡性肋膜積水為常見的癌症併發症之一,當長在肋膜的癌細胞不停的分裂增殖或長大,肋膜積水也隨之不斷增加,到一定程度後,便會壓迫到肺臟,造成呼吸困難、喘、疼痛等症狀。對此,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劉建興醫師表示,所謂的惡性肋膜積水指的是癌細胞已侵犯到肋膜,導致肋膜腔內有異常積水的現象,造成呼吸困難、咳嗽、胸痛、發炎及發燒等,而嚴重程度和液體累積速率及液體累積的總量有關係,提醒民眾呼吸困難及胸痛是最主要的症狀,所以,若出現類似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台灣發生肺腺癌機率 遠高於西方人劉建興醫師表示,傳統肋膜腔積液和肋膜腔腫瘤的診斷方法是抽取肋膜腔積液來做細菌、生化、免疫及病理的檢驗,但是,經常不容易得到一個確定的診斷,所以,利用胸腔鏡進入胸膜或縱隔施行胸腔鏡肺或胸膜活檢,以便診斷感染,癌症和其他疾病肋膜腔疾病是一個快速且正確的方法。在台灣,EGFR基因突變幾乎都是集中發生在腺癌中,且比例遠高於西方人,男性佔40%~50%,女性接近70%,此外,曾有研究指出肺腺癌與抽煙較無關連。

研究:高教育程度的女性 血液中的壞膽固醇較低

研究:高教育程度的女性 血液中的壞膽固醇較低#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通常家長們遇到不愛讀書的小孩時,總是一個頭兩個大,擠破頭的就是要想出辦法讓他們愛讀書,不過,現在有項最新的研就可幫助家長們說服小孩多讀點書。根據英國劍橋大學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含量,比受教育較少的女性低,由此可見,書讀的多寡已不只是學理、知識的問題,就連身體的壞分子也會受到影響。輟學較早的女性 擁有壞膽固醇的機率較高該研究主要針對諾福克郡約22000位39~79歲的居民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女性比男性的血液中壞膽固醇含量,與教育程度更加密切,不僅如此,若是15歲以後繼續讀書者,且擁有高學歷的女性,會比那些輟學較早的女性膽固醇含量較低。而所謂的「壞」膽固醇,稱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當這類的膽固醇濃度提昇時,就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甚至還可能會引發心血管疾病。

近2成女性不愛運動 竟因為胸部太大

近2成女性不愛運動 竟因為胸部太大#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年齡逐漸變大,身體的機能與代謝功能卻逐漸在老化,若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僅能幫助身體消耗過多的熱量,更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身體的抵抗力,但根據資料統計,台灣女性是最缺乏運動第一名。女性不愛運動的因素 與動機、時間、健康等有關日前,朴茨茅斯大學有項最新的研究指出,表示多數女性不愛運動的原因,其中一項竟然與胸部大小有關係。該研究主要針對18~64歲的女性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不想運動的原因,主要是缺少能量與動機,接著依序是缺少時間、健康因素、胸部太大。其中胸部太大佔17%,詳細原因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運動內衣,若是穿著機能性內衣又會感到不適,另外,就是在運動過程中胸部晃動會使他們感到尷尬。該研究發表於網路期刊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7成女性有便秘 2成亂服瀉藥

7成女性有便秘 2成亂服瀉藥#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現代的社會裡,由於人們飲食逐漸精緻化,常缺乏纖維質,導致有越來越多人有便秘的困擾,但你知道嗎?在美國便秘的盛行率已高達12%~19%,與常見的慢性疾病相當,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便秘,除此之外,便秘也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警訊,所以,民眾千萬不要忽略自己的便秘問題。日前,有一項最新的就醫調查顯示,在台灣有7成女性現在或是曾經有便秘的困擾,但不會尋求西醫協助,且平均嘗試3.5種方法自我解便,對此,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醫師表示,便祕成因複雜,民眾自行解決無法對症下藥、恐造成更大健康問題。便秘原因多 謹記三時六便口訣自我檢測便祕對於身體而言,是發出重要警訊的一個來源,當便秘發生時,可能是我們的內分泌、神經性、心理性、生活習慣、腸胃道等地方,正在發出求救訊號,此外,慢性便秘併發症的發生率也很高,例如腸躁症、痔瘡、小腸阻塞等。因便祕並非單一原因導致,常由患者主觀描述不適感,較難以客觀標準界定,若便祕症狀持續、反覆發生,就有可能是慢性便祕。現在醫界上普遍採用的羅馬3便祕診斷標準,民眾可藉由簡單看我3時6便口訣記憶並自我檢測,若在三個月?排便持續出現便少、便硬、便費力、便不盡、便堵塞、或便手摳,符合兩項或更多症狀,建議盡早就醫,找出便祕原因,排除其他疾病可能。聽信偏方解便秘 當心問題解決不成反而傷害身體根據國內一項台灣女性便祕就醫調查發現,有便秘困擾的民眾反而會先聽信網路偏方,包括喝黑棗汁、喝蜂蜜水,甚至會吃過期食物迫使身體排便,另外,自行使用浣腸甘油球或瀉劑成藥的人也佔2成。但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吳明賢醫師表示,目前的便秘治療是以瀉劑為主流,但現有的瀉劑不良反應大,易產生依賴性且不建議長期使用,像是一般民眾常用的浣腸甘油是一種滲透壓劑,不但不適合腎功能不佳的人使用,還可能會引起胃腸氣、腹脹等不良反應。除此之外,林肇堂醫師表示若是未經醫師指示下,自行使用瀉劑、灌腸,用久成為習慣反而無法排便,長期濫用之下,可能出現大腸黏膜發炎、腸平滑肌萎縮,傷害原有腸道蠕動功能,所以,建議民眾可先自行透過三時六便口訣檢測,若有異狀或發生便秘時,應就醫檢查,千萬不要亂用藥物,以避免解緩便秘不成,反而對身體帶來傷害。

人人均有失智機會 女性風險更高

人人均有失智機會 女性風險更高#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增加的台灣,失智症的人口也快速上升。失智症的症狀並非同時一起發生,而是在生活中一點一點慢慢地出現,初期若非特別留意,很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老化而延誤就醫。 父母親均有失智 罹病風險高2倍國內失智症權威劉秀枝坦言:我是失智症高危險群,因為年過65歲,女性風險又大於男性,且直系血親均為患者,罹病風險為一般人2倍。因為了解失智症,因此更懂如何加以預防。基隆市衛生局指出,人人均有失智的機會,研究發現逾80歲有2成會罹病,90歲更高達5成,而患者早在30至40歲時即出現腦部病變;臨床上大多數失智患者是自己本身或是身邊的親友發現,若社會大眾能透過「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熟知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即可讓更多病患在極早期就獲得治療與幫助。因為失智症不只是老年人的課題,面對現今快步調的生活壓力易使人焦慮、提前老化,因此,預防失智應從知做起,知道失智的潛伏期與早期生活息息相關,應儘早預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