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

白天吃碳水容易變脂肪?鹼性水更健康?專家破解常見「飲控迷思」

白天吃碳水容易變脂肪?鹼性水更健康?專家破解常見「飲控迷思」#增肌

減肥是永恆熱門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各種新興做法被炒作起來,令人們躍躍欲試,但是其中也有各種對營養學和身體機能運作似是而非的概念,口耳相傳而混淆的迷思。由營養學博士、運動生理學教授、體能訓練專家聯合撰寫的《增肌×減脂·科學化飲食全書》,就揭露了幾種常見的謬誤,本篇摘錄部分小節,協助讀者釐清觀念,健身路上避免踩雷。以下為原書摘文:

減重沒效率?先看4大指標!醫曝「●●」才是減肥關鍵

減重沒效率?先看4大指標!醫曝「●●」才是減肥關鍵#增肌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減肥成功」這個願望,好像永遠在不少人的年度願望清單中,期盼體重機上的數字往下降。但醫師提醒,若光靠「不吃」來減肥,反而會越減越肥!節食減肥不僅易復胖,更加速肌肉流失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洪育忠指出,許多人看起來不胖,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在標準內,其實體脂卻大大超標,俗稱為「泡芙人」。這類族群往往習慣只用少吃來減肥,雖然剛開始體重確實略有下降,但減少的並非都是脂肪,反而肌肉也一起被減掉。當肌肉越變越少,身體耗能及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減少,此時就算吃得少,但由於基礎代謝已下降,在沒有額外運動的情況下,減肥成效也很難持續,不僅流失肌肉,在恢復正常飲食後,還更容易復胖。減重有效率,要留意4大指標洪育忠提醒,光靠飲食控制很難減掉脂肪,增加「肌肉」才是真正減肥關鍵,因為肌肉可以提高身體熱量的燃燒。在相同體重的情況下,肌肉量較高者,身體代謝和減脂效率也會更好,民眾可以觀測以下數值標準,更具有減重效益。1. 脂肪率:體內脂肪量佔體重比例。男性標準值約11~22%、女生約21~35%。2. 腰臀比:腰圍與臀圍的比例。男性標準值0.85~0.9、女性是0.7~0.8。3. 內臟脂肪:數值若為1~9為正常、10~14偏高、15以上過高。4. 除脂體重指數(FFMI):〔體重(kg)x(100%-體脂率)〕/身高(m)2。男性標準值19~20、女性14~16。內臟脂肪的囤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脂肪肝」。洪育忠說明,過往脂肪肝主要是喝酒引起,但現今更多醫學研究證實,「精緻糖攝取過多」才是最大主因。手搖飲、蛋糕甜點中過高的果糖糖漿是透過肝臟代謝,當來不及代謝就會囤積在肝臟中,長期下來造成脂肪肝。而偏偏生理代謝的機制當中,脂肪通常是最後一個才會被消耗的,因此想要燃燒脂肪一定要藉由運動輔助。想減重,有氧運動和重訓不可少什麼運動適合減重? 答案是有氧運動跟重訓都很重要。洪育忠解釋:「有氧運動」是幫助消耗大量熱量,有效的有氧運動,心率會提升60~80%,且持續至少20分鐘,像是跑步、健走、騎腳踏車、飛輪、游泳、有氧舞蹈、打球。「重量訓練」主要為幫助增加肌肉量,舉凡深蹲、舉重、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較無年齡層的限制,每個人都可選擇適合的強度進行,適合大眾。洪育忠建議,一般民眾的運動處方為一週運動3~5次,每次約30~50分鐘的有氧運動,且在一週的運動日中可以有1~2次無氧運動,例如重訓。因無氧運動強度高,肌肉會輕微受傷,但經過適時休息與補充營養後,會讓肌肉更加強健。減肥的關鍵,其實是「增肌減脂」。透過重訓及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好的油脂促進增加肌肉量,幫助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再加上有氧運動輔助消耗熱量,不僅不容易復胖,也可讓體態變得更好更健康。

168間歇性斷食對增肌是助力還是阻力呢?

168間歇性斷食對增肌是助力還是阻力呢?#增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身邊正在執行168間歇性斷食的朋友有持續增加的傾象,同時也看到執行好幾個月的友人有了相當不錯的成效,而那位朋友的168作法很簡單,不吃早餐,只吃午晚餐,並算好兩餐之間的時間,確保自己是在8小時可用餐期間,把這吃完這兩餐。體重下降當然是件讓人高興的事情,不過皮膚之下的改善,像是血糖變得穩定、血脂改善、體脂肪減少、全身發炎指摽下降、細胞自噬作用提升…等變化,則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離常見慢性疾病的風險更遠了。什麼是禁食(斷食)?禁食,英文是Fasting,指的是在特定時間內,出於自己意志吃很少或不吃東西,在過去常見於宗教或是修行,到了現代,除了原本宗教方面的傳統,例如穆斯林在齋戒月期間,會在日出與日落期間不吃,也被一般人用來減重,或是幫助身體健康。而間歇禁食(Imtermittent fasting,簡稱IF)則是一種讓吃與不吃交替的飲食方式,先前我們曾經介紹過,IF分有「時間限制法」與「隔日禁食」或是52斷食…等,前者依難度,由簡單到困難又分有16、18與20小時禁食,目前流行的168就是一天有16個小時禁食,8小時自由吃;由於168可以吃東西的時間較多,執行起來的「痛苦」程度就會低很多,容易長時間執行下去,自然比較容易堅持到看到成果的那天。還有,168不太限制飲食內容這點,也是很有吸引力的點,只是在實際執行的時候,從營養的角度,還是會希望大家儘量吃得均衡,攝取足夠的巨量與微量營養素。至於怎麼吃才均衡,可以參考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哈佛餐盤,或是我的餐盤等,當然如果你想更個人化的飲食建議,那麼推薦找合格的營養師,為你量身打造。IF 對增肌是助力還是阻力?越來越多的人體證據支持,IF可能是一般人們改善健康的實用工具,因為研究發現藉由IF即是在短期間內(8到12週),也能改善血脂與血糖、減少胰島素濃度、降血壓、降低發炎指標,以及減脂;不過上述的好處大多是以一般來說沒什麼在鍛鍊的人為對象,但如果是運動員,或是有健身習慣的人,IF對他們的運動表現與增肌減脂的成效,是好還是壞呢?在2016年,有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究,以平常有健身習慣的人為對象,進行了一項研究,比較正常飲食與168飲食在身體組成與相關生化指標上,是否有差異。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168 vs 早中晚三餐試驗研究團隊透過健身房的廣告傳單募集到自願者,經過篩選後,最後有34位身體健康,並在此之前,至少有持續5年的阻力訓練習慣,也就是每週至少鍛煉3到5天,連續5年以上。參與者透過電腦軟體隨機分成IF組與標準飲食的ND組,每組各17人,這兩組人每日卡路里攝取符合各自一日需求的100%,但用餐時機與份量分配不同。168 與標準飲食分組IF組:吃三餐,在下午1、4與晚上8點用餐,卡路里分配為40%、25%和35%ND組:也是吃三餐,分別在早上8點、下午1點和晚上8點用餐,卡路里分配為25%、40%和35%試驗進行的8週期間,兩組人除了吃上述的實驗餐外,也會執行標準化的阻力訓練企劃,並允許他們訓練後30分鐘,補充20公克的乳清蛋白,此外,試驗期間,每週營養師會與參與者進行訪談,確認目前參與者們的飲食狀況。評估的項目有很多,包括脂肪與非脂肪組織的量、臥舉與腿舉最大力量、休息代謝率、呼吸商,以及各種血液生化指標,包含睪固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血糖、胰島素、脂聯素(adiponectin)、瘦蛋白(Leptin)、三碘甲狀腺素、促甲狀腺激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白细胞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總膽固醇、HDL、LDL、三酸甘油酯等。168斷食效果:減更多脂肪、不影響肌肉量蒐集8週試驗後的資料,經統計分析後發現IF組的脂肪總量顯著減少,而非脂肪組織量、手臂與大腿肌肉區域,還有最大出力,兩組沒有明顯差異。從這個研究的結果得知,在吃同樣卡路里的情況下,執行168不僅不會影響表現,還可能有比較好的減脂成效,因此,如果你平常有在練,然後又想要試試168,或許會有幫助喔!​(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168間歇性斷食對增肌是助力還是阻力呢?)

地瓜全身是寶 蒸熟後這樣吃還能增肌減脂

地瓜全身是寶 蒸熟後這樣吃還能增肌減脂#增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肥胖不僅是新冠肺炎危險因子之一,更是三高、癌症等健康問題的根源。想要控制熱量減重,可以選營養密度高、熱量低的國民食物地瓜,地瓜可蒸可烤,還能拔絲,端出各種創意料理與甜品。文獻指出,地瓜中的β-胡蘿蔔素有助降低罹患肺癌、胃癌與結腸癌的風險(僅限天然食物為來源)。其他富含的優質營養包括膳食纖維、維生素A、C、泛酸、B6及礦物質。營養師陳扆洵指出,可以利用地瓜的營養價值達到控糖、體重控制等目標。蒸熟能保留最多營養水煮地瓜容易流失水溶性營養素,烤地瓜有烤焦產生致癌物的疑慮,因此將地瓜「蒸熟」能保留最多營養。想要控糖或增肌減脂者,記得蒸熟之後要冰鎮到隔天,冷凍後的地瓜可形成結晶變成「抗性澱粉」,消化率和吸收率較一般澱粉低。如此不易完全消化的特性,一則可延長飽足感,二來低升糖指數更適合需要控制血糖者,可避免體內胰島素大幅波動。地瓜皮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提供腸道中的益生菌發酵成短鏈脂肪酸,做為養分培養出腸道好菌,抵禦壞菌生長。地瓜的膳食纖維多在皮中,所以千萬別削掉,有些民眾擔心農藥會殘留,所以不敢吃皮,其實洗刷乾淨的秘訣一學就會,首先用流動水浸泡1分鐘(不能加醋或小蘇打),待地瓜上的髒污沖淨後用軟毛蔬果刷輕刷洗乾淨,就可以拿去蒸熟。爺奶到兒孫全齡適合一般中型地瓜(約165公克),相當於一碗8分滿白飯,纖維量卻是白飯的2~4倍,對腸胃蠕動慢、排便不順者都很適合。許多清粥小菜的稀飯也會加入地瓜,對牙口不好的長輩來說,質地軟又甘甜好入口,有益健康一舉數得。若想做點心,「牛奶地瓜泥」是個好選擇。將蒸熟後的地瓜搗成泥,放入果汁機加牛奶攪打成半泥狀,夏天放入冰箱10分鐘,或加入一些冰塊,冰冰涼涼的消暑甜品就完成。冬天則可加入熱豆漿,不用加糖就很甜,用來取代含糖飲料也超級健康。這道不到200大卡的點心,不但有豐富的營養,更有滿滿飽足感。

老倒縮不正常!阻力訓練+營養攝取擺脫肌少症

老倒縮不正常!阻力訓練+營養攝取擺脫肌少症#增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老了本來就會老倒縮啊!」這句話是不是有點熟悉?以前大家都以為當年紀大了,身高和體形愈來愈小是正常的現象;現在大家發現,原來人老了,愈來愈瘦、愈來愈矮小,其實是不正常的,而且可能是發生了肌少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有16%患有骨質疏鬆症,同時因伴隨其他疾病,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肌少症為老化失能兇手 補充蛋白質讓體力不NG肌肉流失和骨質疏鬆經常像難兄難弟一起出現,且好發生於老年人。骨科醫師謝明宏指出,透過肌少症量測及教做阻力訓練,將能達到減少跌倒機率,進一步降低失能臥床的可能。肌肉的訓練對骨骼也有很大的幫助。他說,藉由握力、行走速度、平衡、端坐起立等檢測,能知是否有肌少症的現象。物理治療師鄭翔瑋指出,國內外有肌少症的人約占三成,而30歲以後每10年約流失5%的肌肉量,超過60歲則流失更快,包括腰部、背部、臀部、大腿等處肌肉。他說,肌少症容易引起跌倒或慢性疾病,尤其老年人最怕跌倒,所以腳力要強健,並非吃保健食品就能強壯,營養要夠、吃的對以外,還要靠運動。65歲以上長者吸收蛋白質的能力較差,所以更要補充好的蛋白質,如牛奶、黃豆、雞蛋、瘦肉、黃豆類都含有增長肌肉的必需胺基酸—白胺酸,建議蛋白質應三餐平均分配,不要集中在某一餐。掌握每天兩杯牛奶或優酪乳、優格,每餐自己掌心大小份量的蛋白質,營養足夠才會有力氣、長肌肉。微喘的運動才能增肌 日常可舉啞鈴或彈力帶鍛鍊鄭翔瑋表示,要能做稍微喘甚至痠痛的運動,體能才會進步。關於日常生成肌肉的阻力訓練,像是舉啞鈴或寶特瓶裝水,由輕而重;使用彈力帶或結長的橡皮圈,增加圈數來訓練雙手肌力;也可使用泡棉瑜伽磚或紅磚,一腳踏上另一腳提起再著地,可同時搭配手部提重。此外,雙腳張開、膝蓋微彎但不要超過腳趾,將背挺直、屁股向後蹲,雙手上舉,維持幾秒感覺痠痛,此動作可增強背部、臀部的肌肉。做阻力訓練比耐力訓練更能增加肌肉量,即便100歲也能透過阻力訓練達到同樣的效果;運動後一小時內應補充牛奶、豆漿或雞蛋等蛋白質,能立即補充最好;此外,還要增加柔軟度,拉筋應維持在30秒左右,才不會因過久而受傷,或時間不夠而無效果。缺乏蛋白質,不只是容易老化,年長者或女性更容易跌倒、骨折;以及呼吸衰竭、心肺功能不足等等,都和肌少症有關。肌少症不只肌肉量減少,肌肉力量也不足,可能引起許多的健康問題,一旦罹患疾病也較難復原,千萬不能對肌少症等閒視之。60歲以上每人每公斤所需使用蛋白質來合成肌肉的比例甚至會比年輕人還多,當蛋白質攝取不足,即使有運動也無助益,而體重過輕或過重都不宜,應適量攝取食物,加上阻力訓練、日曬,就不怕肌少症上身。

抗骨鬆又增肌課表讓銀髮族也能重訓

抗骨鬆又增肌課表讓銀髮族也能重訓#增肌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研究,人從50歲開始,肌肉量會大幅下降,跌倒的發生機率也跟著變高,運動可減緩50%老化的速度,還可降低失智的風險,美國就有位每天都需要柺杖走路的90歲超級阿嬤,經過8個月重訓後,身體狀況大幅改善,平衡感變好,可自行走路不再依靠枴杖!銀髮族重訓的6大好處 長壽又抗癡呆1.活得更久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長期久坐不動,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沒事就要多起來動一動,有時間就去做重訓或是溫和類型的運動,例如:散步、游泳,也可以讓你活得更久。2.預防跌倒重訓有助於提高肌肉量、提升骨質密度、改善平衡感、降低跌倒骨折的風險、降低患骨質疏鬆症。研究指出,定期重訓可使髖部骨折的風險降低40%。3.強健骨骼重訓搭配有氧運動,包含:健走、慢跑…等,也有助於增加骨骼強度。4.減少罹患癡呆症的風險研究統計:不運動的人更容易罹患癡呆症!銀髮族如果老是坐著不動,一直看電視,只會增加患癡呆症的風險,如果怕孤單,可以揪朋友一起參加健身房,會更有動力去運動。5.預防關節炎、心臟病、中風重訓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預防疾病,例如:關節炎、心臟病、中風…等;尤其是關節炎,因為隨著年紀增加,膝關節退化漸趨快速,除了多補鈣質,更需要靠重訓,來加強肌肉量與強健骨骼。6.降低銀髮族的自身尊嚴研究調查發現,銀髮族重訓會更有自信心,心理狀態也會跟著變好,也減少對於跌倒的恐懼。越來越要動,銀髮族重訓菜單,讓長者享受真正樂活人越老越不動,肌肉就會被脂肪取代,甚至是會有肌少症的問題。「要活就要動」,要動就要有不同的訓練規劃,才是真的樂活人生。

運動後的增肌瘦身,該吃什麼?

運動後的增肌瘦身,該吃什麼?#增肌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運動後的「30分鐘內」,是黃金補充的進食時間,但必須「吃對食物和掌握分量」,才能讓身體得到所需營養素,有效幫助身體修復、合成肌肉,更快增肌減脂,降低運動後發福的機率,倘若胡亂進食,會讓你變更胖!吃對食物和分量!增肌減重效果更加分!運動時,肌肉需要能量才能運轉,此過程會增加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活性,也就是燃燒熱量,讓肌肉有更多的燃料可以使用,掌握以下幾個重點,仔細留心哪些食物是可以吃的,有助於讓運動瘦身效果更加倍!一、補充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為了減重長期不吃澱粉,可能會造成機能失調,提高復胖的機會。運動後其實是最適合吃好碳水化合物的時間!例如:御飯糰、雜糧麵包、地瓜、燕麥、糙米、奇異果、番茄…等,可以補充消耗的肝醣,幫助恢復體力,也避免肌肉被當成能量燃燒。另外,肌肉合成不只是靠蛋白質,還需要胰島素的幫忙促進吸收,如果想加速胰島素上升,可以選擇高GI的碳水化合物,例如:香蕉、巧克力…等,有效促進肌肉生長。此外,運動後補充蛋白質,可幫助身體修復受傷的肌肉組織,增加肌肉質量、減少體脂肪。一般人可以搭配碳水化合物來促進肌肉生長,如果想追求更快速的增肌,高GI碳水化合物,搭配好吸收的乳清蛋白飲料,是不錯的選擇。二、該吃多少比例的量?碳水化合物太少,胰島素分泌不足,蛋白質吸收就會慢,可能會造成胺基酸在血液裡停留太久,加重腎臟負擔,所以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需會比蛋白質更高一些。(1) 如果您做的是「有氧運動」,合適的比例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3:1或4:1(2) 如果您做的是「重訓」,合適的比例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2:1或3:1三、多少的熱量是足夠適宜的?千萬不要以為有運動,就可以大吃特吃,一定要先將自己運動屬性分類,甚至進一步評估消耗的卡路里,再來選擇該補充多少熱量;否則吃進的比消耗的多,會減肥無望、甚至變胖。(1)半小時低強度有氧:多喝水就好,或喝點低糖、無糖豆漿。(2)半小時中低強度重訓:可補充100~200大卡熱量。(3)半小時中低強度重訓:補充100~200大卡。(4) 1小時高強度重訓:補充300~400大卡。若無法確認自己的運動強度是高或低,建議熱量控制在300大卡內,最安全!四、切記在運動後30分鐘內完食重點提醒,黃金補充原則的重點,即運動後30分鐘內進食,可以讓養分都跑到肌肉,不易長肥肉,若越晚吃,肌肉的吸收力下降,反而會讓多餘的熱量變成脂肪,被儲存起來。

增肌又不過度訓練 調整訓練量有秘訣

增肌又不過度訓練 調整訓練量有秘訣#增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們都知道要增肌(肌肥大)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慢慢提高訓練量,但是訓練量太多又容易過度訓練,所以到底要怎麼樣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量呢?認識最修復訓練組術、最小維持訓練組數肌肉需要足夠的訓練量來達到增肌的效果,但是過高的訓練量會讓身體來不急修復,所以我們在增肌過程中要做的就是找到「適中」的訓練量,然後慢慢增加到最高訓練量限制,才不會一下就過度訓練。首先要先了解兩個詞,叫做最大修復訓練組數,跟最小維持訓練組數。(大多以8-12下為一組來解釋)最低維持訓練組數對於訓練者來講,大約是10組左右(新手更低,老手更高),高於維持訓練組數,就有機會增肌;最大修復訓練組數限制大約是20組左右(新手更低,老手更高)。超過修復訓練組數限制,肌肉不容易長出來甚至容易過度訓練。限制組數其實在研究上還沒有很確實的一個數字,因為大部分都是拿訓練中手(練了1-2年)來做研究。但我們知道的有以下幾點:1)訓練中手的限制大約在20組左右。而訓練老手練超過20組是有可能有幫助的。2)越大的肌群通常修復會越久,但是可以承受的訓練量也越高。所以腿部也許可以練到23至25組也能承受,二三頭肌可能練個17至18組就差不多。3)修復組數限制會被生活狀況影響。像是飲食、睡眠、飲酒、壓力等等。研究怎麼說?連結:https://goo.gl/NzUkoT以上研究把健身中手(練了1至2年)分成兩組,高訓練量組與中訓練量組。每個部位大約是2個主要動作、2個輔助動作。主要動作高訓練量都是10組10下,中訓練量是5組10下。次要動作,兩組都做8組10下。等於是高訓練量組每個部位一星期練28組,中訓練量組每個星期練18組。作者本來是預測高訓練量會進步比較多,但是照結論來看,肌肥大效果兩組是差不多的。更神奇的是中訓練量的人他們力量成長較多,身體組成進步稍多(軀幹非脂肪組織、手臂肌肉量)。會造成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太多的組數會讓身體來不急修復,也無法進步。這研究告訴我們:1)每個不同階段的訓練者,做的組數應該要不同。2)使用適合自己的訓練量,可以增加更多肌肉與力量。3)不是舉越多越好。應該要依自己的能力去安排。Peeta的建議 以力量成長當作訓練量的指標若還沒有認真訓練超過2、3年以上,你的力量成長是會直直上升的。所以個人會建議用力量進步來當作指標,如果力量一直進步不了,排除掉生活作息很有可能是訓練量太高,就要稍微減少訓練組數或是負重。平均最低和最高組數範圍:當然每個人對於新手、中手、老手的定義都不一樣,所以還是以你身體的感受為主。總而言之,對於還沒有很熟悉自己身體狀況的訓練者,力量成長不上去,是一個很好的過高訓練量指標。對於老手來講,應該已經可以很清楚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建議大家多觀察自己的身體、精神狀況等等,才能熟悉最屬於自己的訓練量,遠離過度訓練。 (文章授權提供/Peeta & Martyn健身網)(原文連結:避免過度訓練 – 找到理想的增肌訓練量)

Menu